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三十六计-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 
  曹操大喜,派人连夜将徐庶母亲搬至许昌。不想,那徐老夫人是一位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人,至死不肯写信让儿子弃明投暗,反而大骂曹操托命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大怒,喝令武士杀死徐母。程昱连忙劝阻说:“丞相如果杀了徐母,一则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二则成全了徐母的德行。而徐母一死,徐庶为报仇必然死心塌地帮助刘备。不如先留下她,以便使徐庶心悬两处,不能一心一意地辅助刘备。然后,我再设法赚他回来。”曹操觉得这话有理,遂不杀徐母。 
  从此以后,程昱几乎每天都去问候徐母,对待徐母就像自己的生身母亲;并且欺骗徐母说,自己曾经与徐庶结为异姓兄弟。程昱还经常馈赠物品给徐母。他每次派人送物品给徐母时,总是写有书信附上。徐母因此也常亲自写信让来人带回。程昱赚得徐母的笔迹之后,便模仿其字体,以徐母的名义,诈修家书一封,派一名心腹之人,拿着书信,去新野见徐庶。果然,徐庶见信之后,泪如泉涌,当即去见刘备,希望能让他回去见母。刘备当然割舍不得,但也不便勉强相留。过了数天之后,二人只好洒泪相别。这样,程昱用一条“无中生有”之计,将徐庶谈到了曹操那里。 
  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评析' 
  此计名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计的本义是凭空捏造,用虚假的东西来欺骗对手,使对手产生判断失误和行为错误的一种计谋。在此计中,无中生有的过程要巧妙而无破绽,这样才能成功。无中生有之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经常被采用。其被用作军事计谋时,意思略有不同。 
  无中生有之例说——自乱阵脚的苻坚 
  东晋定都南京时,统治华北一带的前秦苻坚,发动百万大军,打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迎战的东晋,兵力只有八万(不及对方的十分之一),可是结局出乎意料,竟然让东晋打了大胜仗。 
  为什么占尽优势的前秦,会吃败仗呢? 
  关键在于,苻坚因错觉而心生恐惧。两军交战之前,处于劣势的东晋,掌握先机,开始进攻。 
  苻坚在开战之前,一直轻视东晋的兵力。可是,当他站在城墙上看下去,发现对方摆出滴水不漏的阵势,缓缓逼近。不禁内心动摇。误以为前面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东晋的军队。 
  他在惊慌中回头问他的参谋: 
  “我的天啊!没想到东晋居然有这样的大军!” 
  苻坚一慌,无法冷静指挥作战,终于大败。这完全是东晋设法使苻坚将“无”错觉成“有”,自乱阵脚造成的结果。 
  无中生有之例说——令狐楚虚放烟幕压米价 
  唐敬宗时,兖州(今山东兖州一带)大旱,赤地千里,颗粒不收,村间炊烟稀少,饿殍遍野。米价腾贵,有米户更加囤积居奇,望价待沽。原兖州节度使赈灾不力,朝廷将他革职外调,任命以擅政闻名的令狐楚来做兖州节度使。 
  上任前夕,令狐楚先派得力助手去兖州,乔装私访,掌握赈灾第一手资料。助手来到兖州,深入乡间、市镇调查,得知:兖州素为鱼米之乡,以往连年丰收,民间贮粮甚多,但多集中在一些财力甚丰的大户手中,广大老百姓没有多少余粮,多是青黄不接时借贷,收下粮食后偿还。这一遇歉收,有的断了顿,有的变卖家产,以求渡灾活命。但因米价天天上涨,故刮起抢米之风,致使不少米店关门不卖米,使米价更加上涨。加之,前任节度使只知出告示压米价,不知采取有效引导措施,故米店纷纷关门,大户人家更是囤米不卖。百姓嗷嗷待哺,社会局势动荡,潜伏着造反危机。兖州官仓中还有不少存粮,但为了保证驻军的供应,也不敢轻易开仓放粮。 
  得知这些情况,令狐楚思谋良策,怎样才能让那些囤积居奇的大户们售出存米,来赈救灾民呢?突然,他想起大户们存米,不外是想等粮价越涨越高时抛售赚大钱,若他们得知米价涨到极限,马上就下跌时,肯定会纷纷抛售的。对,自己就制造个“米价马上下跌”的假情报。 
  主意已定,令狐楚带手下人走马上任。消息早传到兖州,州内大小官员迎出郊外。未及进城,寒喧几句后,令狐楚马上问来迎的官吏,州内米价几何,州中有多少官仓,共存米多少。听完汇报,令狐楚掐指算起来:存米多少多少,可调出多少多少投放市场。多少多少米投放市场后,可将米价压下多少。最后说:“看来赈灾救民不成问题了。”他故意算得很响,让前来迎接的官吏和他们的随从们都听到。 
  官吏、随从们回到家,赶忙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新来的节度使要开官仓平米价了,米价马上要下跌,赶快抛售存米!一时间,“米价马上下跌”的消息不胫而走,存米大户纷纷抛米换钱。没用令狐楚开一个官仓,米价就压下来了。 
  无中生有之例说——秦桧莫须有罪害岳飞 
  提起岳飞,几乎无人不晓。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曾为保卫南宋的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反而被秦桧迫害致死。 
  当时,女真人南侵,占领北方大片土地,建立了金朝,随后继续南下。为了“精忠报国”,年轻的岳飞应募从军,参加抗金斗争。很快他就成了一名能干的军官,并组建了“岳家军”。岳飞有句名言:“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不久,宋军从金兵手中收复大片土地。1140年秋,岳飞率领军队在河南大败金兵,并准备把金兵赶回东北老巢。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皇帝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他和将帅们收复国土的宏图大志也不得不半途而废。 
  原来这是当朝丞相秦桧捣的鬼。当时宋朝内部分为主战、求和两派。秦桧是当朝最大的实权派,也是最富有的官僚。为了保存财产与官职,他主张尽快求和。求和的先决条件是除掉主战派代表岳飞。秦桧绞尽脑汁,终于有了办法。 
  他首先诬陷岳飞手下的将领张宪谋反,然后又诬陷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写过谋反信,是同谋。凭藉这些诬陷的罪名,岳飞与张宪就稀里糊涂地被关进了监牢。接着,他又借口质问岳飞几个问题,令他到当时的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去。岳飞一到临安,就被捕入狱。 
  为了掩人耳目,处死岳飞,秦桧宣布岳飞、岳云和张宪共同策划谋反。抗金名将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他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作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大概有”。 
  按照秦桧的授意,岳飞三人很快就被判处死刑。在1142年春节的前一个晚上,在杭州风波亭遭到杀害,当时岳飞只有39岁。秦桧知道,凭正当手段是无法除掉岳飞的,他就只好加给岳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给一个无辜者定罪,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诬陷。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使“莫须有”这个词一直流传至今。 
  无中生有之例说——徐文长编梦骗吃 
  明朝嘉靖皇帝时,有一年灾荒,徐文长路过一个凉亭,见有个胖子商人正在打磕睡,他身边放着两包糕点,饥肠辘辘的徐文长挨着商人坐下。商人醒了,生气地说;“正在做梦,被你吵醒了!真晦气!”徐文长问:“不知先生做的是好梦,还是噩梦?”商人说:“我们有钱人从来就做好梦,不比那些穷鬼,老做恶梦。”徐文长说:“不见得!我们当场比比好吗!”胖子说道:“好,如果我输了,这点礼品送给你;你输了,就一路给我撑伞打扇。” 
  胖子先呼呼睡着。肚里早唱开空城计的徐文长就把那些糕点全吃了。一会儿,胖子醒了,说:“刚才,我梦见皇帝宴请我,席上,四时果品,南北糕点,天下名酒,海内佳看,应有尽有。皇后劝饮,公主把盏,宫娥打扇。世间还有比我这个梦更好的吗?”他满以为有取胜的希望。 
  徐文长说:“巧得很,刚才,我也梦见皇上宴请我。还看到你也在那里作客。我对你说:‘你如今身在皇宫,可不要忘了凉亭里还放着的糕点呢。’你说:‘皇宫里的东西好吃得很,那些土产你去吃了吧!’我就回凉亭,把糕点全吃啦!你的梦一醒来没有所得,反有所失,我的梦一醒来,没有所失,却有所得。现在你说到底谁的梦好?”商人只好认输了。 
  无中生有之例说——浪荡子毒计害人 
  从前在梅辛那,住着一个叫希罗的姑娘,长得文静、端庄。她是总督奥那托的女儿。总督有几位在军队里官阶很高的年轻朋友。这一天,他们刚打完一场胜仗,在回家途中顺便拜访了总督,其中有阿拉贡亲王唐·彼德罗和他的朋友克劳狄奥、培尼狄克等人。 
  当好客的总督把他们当作老朋友介绍给自己的女儿以后,希罗姑娘的美丽和文静很快就吸引住了克劳狄奥,令他赞不绝口。阿拉贡亲王看出了他很喜欢希罗,便鼓励和撮合克劳狄奥向总督求婚。总督和他的女儿对克劳狄奥本就有好感,因为他是个天资优厚、很有学问的贵族。于是,这对相爱的青年很快就订了终身,并定下了举行婚礼的日子。 
  正当大家都在喜庆的气氛中等待着为新郎、新娘祝福时,有一个人却嫉妒不已,暗中怀恨。他叫唐·约翰,是唐·彼德罗亲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他跟亲王等人一起从战场上来到了梅辛那。这是个又阴险又不安分的人,专门喜欢布置明谋来陷害别人。他恨他哥哥亲王,恨克劳狄奥,因为克劳狄奥跟亲王要好;他更嫉妒漂亮的希罗即将嫁给克劳狄奥。因此,他拿定主意不让克劳狄奥跟希罗结婚,目的就是为了叫克劳狄奥和亲王痛苦,而自己则得到损害别人的快乐。 
  为了达到这个毒辣的目的,唐·约翰许下一大笔钱,雇了一个跟他自己一样坏的名叫波拉契奥的人。这个波拉契奥正在跟希罗的丫环玛格莱特谈恋爱。唐·约翰就怂恿他去让玛格莱特答应当天晚上等希罗睡了以后,隔着她女主人的卧室窗户跟他谈心,并且穿上希罗的衣裳,用这样的办法欺骗克劳狄奥,叫他相信那就是希罗。 
  唐·约翰布下这条毒计后,接着就到亲王和克劳狄奥那儿去,告诉他们希罗这个姑娘的行为很不检点,她深更半夜隔着卧室的窗户跟男人谈心。克劳狄奥立即与亲王一道随唐·约翰前去窥探真相,果然发现“希罗”隔着窗户在跟一个男人谈心。克劳狄奥大为恼火,他对清白无辜的希罗的一腔爱情马上就变成了仇恨。他觉得,希罗在结婚的前一夜,还与另外的男人悄悄谈心,简直是对他的莫大侮辱,亲王也十分气愤。于是,第二天,克劳狄奥当众毫不留情地指责和羞辱了希罗,并宣布解除婚姻。 
  希罗蒙受不白之冤,却又辩解不清,伤心得当场昏死过去。希罗的父亲里奥那托总督也相信了别人对她女儿的诬陷,竞毫不同情女儿的遭遇。看来,这个毒计成功了,希罗姑娘将要落个悲惨的结局。 
  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几个坚信希罗品行端正的好心人帮助了她。不久,波拉契奥行使毒计的事情被人知道,亲王的手下人抓住了他。他于是当着克劳狄奥的面把一切都对亲王招供出来。与此同时,唐·约翰晓得他干的坏事败露了,他怕受到惩罚,当夜从梅辛那逃走。这样一来,真相大白,克劳狄奥懊悔不已,知道自己错怪了希罗,他真诚地请求里奥那托总督和希罗宽恕,并在朋友们的说服下,同希罗最终做了一对美满夫妻。 
  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就是通过制造假相或编排谣言,陷害别人,破坏别人的成功或幸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中生有之例说——莫明其妙的电话 
  矢田一郎带着他研制成功的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安全便器到东京各商店去推销。他不厌其烦地向商店的业务主管人员介绍安全便器的性能及其使用价值:“残疾人由于生理障碍,大小便时很困难,这个安全便器就是专为他们设计的,其销售前景颇为广阔。” 
  可是商店的业务主管们采取观望的态度。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种安全便器究竟是否有销路,而且在橱窗里陈列便器,很不雅观,所以他们婉言谢绝进矢田一郎的货。 
  这使矢田一郎陷入了倾家荡产的境地。他原先并非是商人,他唯一的儿子是个残疾儿童,每次大小便都需要他去帮助,搞得他满头大汗,也使儿子感到很痛苦,长此下去,总不是办法。于是他就专心研制一种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安全便器。经过两年的研制,终于得到了成功。 
  他想,社会上的残疾人很多,在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造成了本人及家庭的许多困难。如果将这种安全便器推广出去,不仅可以减少残疾人的困难,还可以使自己获得可观的利润,于是他将安全便器申请获得了专利,投入了全部家财,生产安全便器,谁知一推销就碰了壁。 
  当他走投无路时,他的一个知心朋友为他出了一个点子。 
  当时,日本已盛行通过电话进行订货的业务。几天之后,东京好些百货商店都接到这样的订货电话: 
  “请问,贵店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安全便器吗?” 
  “很抱歉,本店没有这种货物供应,请到别的商店去问。” 
  别的商店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也同样无法供应。由于接到这种订货的电话很多,引起了商店的重视,就将这个情况反映到所属的百货公司里去。 
  公司很重视这个“信息”,他们想迅速进货来满足商店营业的需要,终于他们记起了曾有个矢田一郎的人来推销过这种商品,当时被他们一口回绝了,现在看来是失策的。于是,他们就主动寻访矢田一郎,从他那里进了大批的安全便器,使矢田一郎积压的产品一下子销售出去,获得了相当的利润。 
  事实上,所有的订货电话,都是矢田一郎通过他的朋友打出的,由于这些“无中生有”的电话,顿然使安全便器成了热销商品。 
  安全便器上市后,购买者很多,因为它确实给残疾人带来方便。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计谋,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使得袁绍的主力几乎全部被歼。随后,曹操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一度依附于袁绍的刘备迫于形势,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来做自己的军师。当时,刘表与江东孙权战事失利,曹操也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内部各个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刘表宠爱后妻蔡夫人生的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前妻生的大儿子刘琦。在刘琮这一派人的压抑下,忠厚老实的刘琦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但苦于想不出避祸自保的办法,心里十分忧虑。 
  一次,刘琦乘刘表把刘备、诸葛亮请到荆州议事的机会,邀请诸葛亮到他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喝茶之间。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的继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个法子救救我。”诸葛亮推辞说:“我是作为客人寄居在你们这里,怎么敢参与你们家庭内的事情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为害不浅。”说完,就要走。 
  刘琦把他挽留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刘琦又请诸葛亮教他一个自救的办法,又被诸葛亮推辞了。刘琦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请上一座小楼,令人撤去楼梯(原文是“共上高楼,令人去梯”),再次请求,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谙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向刘表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第二天,刘琦依计而行,果然避过了刘琮集团的迫害。 
  '评析' 
  上楼抽梯又称为“登搂抽梯”或“上屋抽梯”。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后来的意思有所改变,其《三十六计》解语如下:“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即指诱敌深入,阻敌援兵,断其退路,然后歼之的一种战术。刘琦运用这一计策,迫使孔明为其谋划保全之策,可以说是这一军事计谋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上楼抽梯之例说——严挺子“中风”了 
  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宰相。他是个口蜜腹剑的阴谋家。 
  他的政敌——严挺子,被贬到地方政府做事的那段时期,玄宗有一天突然想起他,问李林甫说: 
  “我记得有一个很能干的高官叫做严挺子,他现在在哪里?” 
  当天,李林甫退出皇宫后,立刻召唤严挺子的弟弟,说;“陛下对令兄很关心,照说,他最好在这个时候谒见皇上,但是,他正在地方政府做事,一时办不到,你不妨通知令兄,当作他患了中风,向皇上奏请回京疗养……” 
  严挺子接到弟弟的联络后,喜上眉梢,即刻写了奏文,请求皇帝调他回京,玄宗接到奏文后,问李林甫如何处理,李林甫答说:“严挺子已经年迈,而且中了风,请陛下把他调任闲职,叫他专心养病好了。” 
  李林甫使用这条巧计,把政敌复起的机会,消灭于无形。 
  上楼抽梯之例说——严嵩暗使奸计代夏言 
  严嵩是明嘉靖时的奸相。他从一般官僚做起,权势越来越大,最后独揽大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排挤政敌的手段。 
  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