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外来户李斯在这次朝会上出尽风头,以王绾为首的本土派官僚很不爽!
什么是大事,秦王重视什么,什么就是大事,现在秦国最大的事就是扫灭六国!如果李斯总在这件事上抢风头,那将来他就是秦王政眼里的红人了,他会抢走本土派的权力!他会进而左右秦王政的决策,他会操控秦国的局势,到那天,本土派不会有好果子吃!
秦国本土派官僚达成了一种默契:在扫灭六国这件事上同李斯争风吃醋,多给秦王政出主意;然后找机会收拾掉李斯,收拾掉秦国的外来户集团!
王绾和冯劫密谋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套鬼主意。秦国最大的外来户就是吕不韦,他甚至差点做了秦国的主人!要打击外来户,先从吕不韦开刀!
秦王政要扫灭六国,外来户又来自六国,而以李斯为代表的外来户又率先建议秦王政去扫灭六国,这本身就很矛盾!
李斯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卖国求荣的行为!王绾一帮人给李斯定了性。
李斯想帮秦王政干事,王绾却要暗地里整人,他没看清秦朝官场的政治风向。
收拾人有很多种方法,关键要找到放倒对手的软肋,还要揣摩出领导的意图。在这方面王绾是高手!他善于把要整的人和别的人、别的事串连在一起,在不露声色的情况下打倒对手。
王绾和冯劫向秦王政进谏,说:吕不韦在洛阳并不老实,六国贵族纷纷去洛阳看望他,如果某一天秦国对六国展开攻势,吕不韦就是最大的内奸!吕不韦毕竟是个外来户,他怎么可能跟秦国一心呢!
秦王政沉思了片刻,问道:你们说怎么办!
王绾说:上策,将吕不韦赐死;下策,将他发配到蜀地,切断他和东方六国的秘密联络!
秦王政说:吕不韦对先王有大恩!再说他曾帮我料理秦国十于年,本王不忍杀他!就发配他去蜀地吧!
王绾领旨走了。
秦王政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对平时温顺的王绾有了新的看法。王绾之流原是吕不韦的人,当年恨不得给吕不韦舔屁股!而如今呢,他竟率先建议我杀掉吕不韦,这种人实在太可怕了!
扳倒吕不韦,王绾很高兴。他第一时间把曾经的上司吕大人迁到了蜀地。
这个结果不是王绾等人的终极目的,这只是整死吕不韦的前奏。
他们暗中派人搜罗吕不韦和嫪毐联络的罪证,然后上报给了秦王政。秦王政盛怒,他平生最恨反自己的人,同时也勾起了对吕不韦的那些仇怨!他给吕不韦写了封信,历数吕不韦当政时的罪状!
吕不韦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在无限悔恨中服毒自杀了。这位爷可悲之处在于,死了都不指导是谁发力要的自己的命。
吕不韦是外来户,他在秦国当政其间提拔了不少外来户做大官,李斯最初也是被他提拔起来的。他的彻底倒台,意味着外来户势力被大大削弱了。
李斯何等聪明,王绾等人极力置吕不韦于死地就是一个信号:他们在清除政敌。
李斯迅速做出了反应,在没彻底取信秦王政之前,他选择藏头缩尾,用沉默换取时机。
几个月后,蜀郡太守李冰治理岷江水患的工程圆满结束。当年,那里的粮食就获得了大丰收,增产十几万吨!秦王政很高兴,对建议治水的李斯,以及负责治水的李冰进行了丰厚的赏赐。
秦国东面的近邻韩国饱受秦国的欺负,韩王害怕秦国实力强大后会灭掉自己,所以想了个鬼主意来消耗秦国的实力。
听说秦王政喜欢治水修渠,韩王就派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来秦国游说,建议秦王政把泾水、浊水、洛水三条河挖通,这样可以灌溉四百多万亩的耕地!但是,沟通三条河需要挖总长超过三百里的水渠,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秦王政尝到了修渠的甜头,就命郑国去实施修渠计划!
修渠工程进展到一半,有谍报人员向秦王政报告,郑国是韩国派来的特工,帮助秦国修渠是假,浪费秦国的财力是真!
秦王政大怒,命人召来郑国讯问,郑国承认自己是韩王的间谍,就是来秦国搞破坏的!
郑国是个外来户,同时又是秦王政加封的客卿!而以王绾为首的本土派,正在苦苦寻找打击客卿势力的机会,郑国修渠事件,正是彻底扫灭客卿集团的最佳时机,如果这个目的达到,王绾在秦国的势力就会一人独大!
王绾清除异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这套整人的组合拳终于打到了真正的对象。
他率众臣联名上奏:秦国所有的客卿都来自东方六国,这些人怎么可能尽心为秦国卖力呢?如今大王正准备扫灭六国,试想这些人愿意自己的祖国灭亡吗?大王应把所有的客卿驱逐出秦国,免得再有间谍出现!
秦王政正在气头上,他由对郑国的恨,引发到了所有客卿身上!他当即下令,在秦国的所有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李斯也在被驱逐的行列!他清楚秦王政这是一时糊涂,所以才受王绾等人的怂恿下了这道逐客令!他也清楚,自己的才能抱负只能在秦国施展,也只能“货卖”给秦王政,其它六国的王,都是昏庸无能的主子,他们不会接受激进治国的思想!
李斯决定和王绾等本土派做最后一搏,他给秦王政写了封长信,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担心秦王政收不到这封事关自己前途命运的信,就贿赂咸阳宫总管赵高,托他直接呈给秦王政。
秦王政展开李斯的《谏逐客书》观看,大意是:秦王的先祖们曾任用许多客卿做丞相,比如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秦孝公任用商鞅、秦昭王任用范雎。这些外来户正是秦国走向强大的基石!如果大王连几个客卿都容不下,将来又怎么能容下六国的百姓呢!这不是做帝王的胸怀!再有,郑国渠的修建工程不能半途而废,这条渠修成后秦人的子孙万代都会受益!并且,将来郑国渠灌溉的土地,将成为秦国的第二大军粮供应基地!
秦王政看完李斯的信恍然大悟,他开始重新审视帝王这个角色,也开始重新审视手下的这帮臣子。
他想:李斯曾建议我屯粮、练兵、扫灭六国;如今又建议我要有帝王的心胸!这个人做事着眼的是大局,他的才干必能帮我成就大业。而王绾呢!他这个丞相干了些什么?他在趁机排挤对手,巩固自己的权势!他把郑国渠事件扩大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打击掉以李斯为首的这帮能人。他想自己长治久安!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0…10…26 09:30:08
回复
第三章:用人与制人
用你是为了让你干活;制你是为了让你把活干好。
秦王政虽然年轻,但读人的功力却很深,他终于看透了王绾的险恶用心,也看出李斯有经天纬地之才!他要重用李斯,要重新摆布秦朝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让李斯的力量制约王绾的力量。
他召集群臣开会,宣布废除逐客令,任命李斯为廷尉,权力仅次于王绾和冯劫。他还提拔一些外来户进入中央,或去地方任要职,客卿集团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绾明白,秦王政在借李斯打压自己的野心,在用客卿力量制约自己的力量!他很狼狈,也很恐惧,他知道秦王政琢磨透了自己的心思,他彻底服了,从此不敢再和秦王政耍心眼!
秦王政用提升李斯的办法控制住了来自王绾的政治暗流,他开始筹划对六国用兵的具体战略。
李斯建议:要灭掉东方六国,应采取各个击破的原则,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具体办法,先和远方的楚、齐、燕三国搞好关系,拆散六国联盟;然后重点消灭与秦国接壤的赵、魏、韩三国。而赵、魏、韩三国中,赵国的力量最强,秦国要进兵中原,第一个要突破的就是赵国这道屏障。
秦王政说:秦、赵争斗了上百年,赵国这块骨头实在太硬!况且,赵国的三军统帅是李牧,那厮从没打过败仗!
李斯笑道:赵王昏聩,他手下的群臣尽是些奸佞小人,只要摆平李牧,赵国这座大厦会立刻倾覆。
秦王政说:你的意思是用离间计害死李牧!不大可能吧!李牧是赵国的丞相、大将军、被赵王封为武安君,他权倾朝野,赵王对他十分信任,要离间他们君臣很不容易。
李斯说:李牧总揽军政大权,在赵国的名声盛过赵王!这叫臣强主弱!赵王极力给李牧加官进爵,不是因为信任,而是因为恐惧,他怕李牧篡权!他们之间的关系看似亲密,实质上相互猜忌!臣已派谍报人员去赵国调查过,赵王最信任的人叫郭开,那厮是个溜须拍马、贪财好利的小人,大王可以利用他去陷害李牧!
秦王政说:连秦国都很难战胜的人,郭开和赵王对付的了吗?
李斯说:小人治国不行,害人却是高手!在贿赂郭开谋害李牧之前,我们先要给郭开创造时机。
秦王政问:怎么给郭开创造时机?
李斯说:派王翦率大军去攻打赵国,赵王一定派李牧来迎敌!赵国的军事力量远不如秦国,李牧必定采取坚守的战法,利用深沟高垒拖垮我们!大王命王翦和李牧长期对峙,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要不了一年,赵王就会怀疑李牧另有图谋!到那时再去贿赂郭开,让他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并让他劝赵王杀掉李牧!臣预言李牧必死!李牧一死,赵国指日可破!
秦王政采纳李斯的建议,派王翦去进攻赵国,并命王翦去具体实施离间计。
秦、赵两国拼了上百年的刀枪,可谓一条道走了很久!李斯帮秦王政改变了打法,要和赵国拼阴谋!
秦国进兵中原有南北两个门口,北门口就是赵国,攻灭赵国,可长驱直入去收拾燕、齐两国;南门口就是韩国,灭掉韩国,可全力对楚国用兵。
在秦、赵大军相互对垒期间,秦王政开始谋划灭韩的办法。
韩国的地盘比赵国小得多,而且韩兵的战斗力也不如赵国,只是韩国的城池太坚固高大,攻起来费力!秦王政想用最少的弹药换取最大的成果!
韩王是出名的吝啬鬼,韩国的兵将都埋怨韩王给的俸禄太少,有战功的人也很少重赏,所以韩人都不愿意为韩王卖命。
秦王政对赵国用兵,引起了韩王的警惕,他起用一个叫腾的军事才子去驻守南阳,并封腾为南阳假守(代理太守)。南阳是韩、秦之间的门户,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秦王政从南阳假守腾的身上看出了门道,韩王封腾为假守,连个正式的太守都不给,足见韩王对腾不是太信任,也足见腾很不得志!
秦王政想:南阳假守腾这个墙角是否可以挖过来呢!
他急忙找来李斯商议:听说南阳假守腾有大才,只是在韩王手下不得施展!一个有大志的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得志!本王想派你去游说腾,只要他肯归顺,本王封他为内吏(中央委员),并给他兵,让他去攻灭韩国,给他施展才能抱负的舞台!
李斯说:大王看人实在精准,将来攻灭韩国的人就是腾!
在李斯的劝说下,腾叛韩归秦,秦王政给腾十万士兵,命他去灭韩,可以独断灭韩过程中的一切事务。
秦王政再次改变了战争的模板,先瓦解对手,然后用对手的人去打击对手!
腾对韩国的地理形势非常了解,对韩国的守城将领更熟悉,他采取打拉结合的办法,灭韩工作进行得顺风顺水,很快将韩国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一年后,攻赵前线总指挥王翦用离间计害死了天敌李牧,然后摧枯拉朽一般灭掉了赵国。
当王翦扫平赵国全境时,手下的军队已扩充至四十万人!在赵境休整三个月后,秦王政又命王翦率兵全力进攻燕国。
燕王听说秦国灭赵,已经吓得要死,接着有探马来报,说秦军已到达燕国边境,燕王彻底晕了。他能对群臣说的只有一句话:本王该如何是好呢!
有智囊出来建议说:王翦灭赵,功高震主!如今他手下有几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在赵地自立为王!大王可以派人去游说王翦,如果他能在赵地称王,我们的危险就解除了。
王翦正和众将商议进兵燕国的办法,有兵卒进来禀报,说燕国派来密使求见。王翦命副将主持会议,他回自己的大帐单独会见燕国的密使。
燕国密使说:王将军,有句谚语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您现在就是秦王放出的狗,等猎物杀尽,秦王也会把你烹掉!
王翦一愣,这样的论调他第一次听说,很新鲜,也很刺人!
王翦问:你的意思是?
燕国密使说:王将军不如回赵地称王,你有四十万大军,还惧秦王吗?
王翦怦然心动,随后又平静了下来。自己手下虽有四十万大军,但大部分都是秦人,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在秦国,不会追随自己冒险!
再有,秦王已经派官员去赵地主政,他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政策得到了赵人的拥护!自己返回赵地称王,赵人不一定买账!
最致命的一点是,秦王政是个雄才,自己远不他的对手!可是燕国密使说的一点不错,自己是秦王放出的狗,等没了猎物,秦王会怎么处置自己呢!
这让王翦回忆起秦王政用感情拉拢自己的那一幕,现在看来,秦王政的拉拢不亚于举起的屠刀!将来自己凯旋而回,秦王政必定要拿走自己手里的兵权,如果再有小人从中挑拨,凭秦王政的强势集权,他必定会灭了自己。
王翦犹豫不定,一时也想不出解脱的办法,他只好扣留燕国密使,叫来儿子王贲商议。
王贲是军队的副统帅,军事才干一点不次于他老爸,头脑绝对在他老爸之上,他问王翦:父亲敢和秦王作对称王吗?
王翦答:不敢!
王贲说:父亲既然不敢冒险称王,就要坚定的效忠秦王!
王翦说:你知道四十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秦国的安危都攥在我手里;意味着我可以横扫六国,占地称王!意味着我是秦王最大的威胁!等灭掉燕国,我手下的军队可以扩充到五十万人!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大将掌握这么多的兵!树大必然招风啊!
王贲说:看来父亲是在考虑退路!等灭燕之后,父亲可以装病,然后交出兵权回家养老,这样就不会落到兔死狗烹的结局!
王翦说:那燕国密使呢!该怎么处置?
王贲说:杀掉燕国密使,将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用此表明您的忠心!
王翦听从王贲的建议,当众斩杀燕国密使,然后将密使的人头送至咸阳。
秦王政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很生气,他琢磨不透王翦为什么不送活人,而送来一颗不会说话的人头!
他叫来李斯询问缘由。
李斯说:王翦送来燕使的人头有两个目的,一则表白自己的忠心;二则希望大王不要相信挑拨离间的话!王翦斩杀燕国说客,就是为了不让他在大王面前胡说八道!
秦王政说:王翦心思太重,本王怎么会怀疑他的忠心呢!
李斯说:王翦控制着秦国的大部分军队,而且在做剿灭六国的具体工作,等扫平六国,他手里的兵可达百万!到那时没人能制约他,他可以在任何一块地盘上称王!
秦王政说:王翦打仗天下第一,但是他没能量做王,他缺乏独断大事的魄力,更不懂驾驭天下的王道!所以,做事过于谨慎的王翦只能做将,永远做不了王!
李斯承认自己读人的功力不如秦王政,所以没敢再说什么!
这是一场信任危机,秦王政没表现出任何的不信任!其实他的疑心比谁都重!他最担心的就是失去对王翦的控制!只是这种担心不能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哪怕是他最信赖的人李斯面前。
王翦是他的臣,李斯也是他的臣。当着李斯去猜疑王翦,李斯会作何感想!
信任是拴住下属最有力的绳索。作为官场里的老大,最好不要轻易暴露想法。
秦王政又将燕国密使的人头送回了王翦处,并让秦使传话:王将军可独断军中大事,再有类似的事,无需上报本王!
秦王政的表态,致使王翦内心更加不安!他知道秦王政脾气暴躁,相当专权,现在竟然向他说软话了,这只能说明秦王政在极力稳住自己,怕自己有野心!不过现在选择归隐还不是时候,要等攻灭燕国之后!
经过十几天的谋划,王翦开始了对燕国的征伐。
秦军很快攻破了燕国的都城,燕王潜逃至辽东。
王翦派人去咸阳向秦王报喜,同时带去了自己的病休报告!
王翦是个聪明人。“物极必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王翦恰恰到了“物极”的程度。他懂官场里的规则。
他主动求退正符合秦王政的心思,秦王政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君臣之间搞得很融洽。
秦王政命王翦回国休养,同时把王翦的军队分为三部分,命十万人驻守燕地,命王贲率十万人攻打魏国,命李信率二十万人去攻打楚国。
王贲在魏国连战连捷,很快拿下了魏都,从此魏国也并入了秦国的版图。
去攻灭楚国的李信却没那么顺畅,他被楚国大将项燕打得落花流水!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大怒,他立即撤了李信的职,并亲自去王翦的府上,请王翦再度出山。
王翦很为难,也很感动。
在同意出山之前,他向秦王政提了三个条件:第一、让他去攻楚可以,必须给他六十万兵卒!第二、灭楚之后,便回家养老!第三、希望秦王政能提前赐给他一些土地田宅!
秦王政笑道:看来王将军真不想为本王卖命了!现在东方六国只剩下齐国和楚国,王将军灭楚之后,可顺道灭掉齐国,帮本王统一天下!为什么总想着回来养老呢!天下不定,王将军有心情养老吗!
王翦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说:只要大王信任老奴,老奴愿意战死杀场!
秦王政扶起王翦,命王翦坐下说话。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秦王政叹息道:燕、赵两国是老将军舍命攻下的,魏国是您儿子王贲舍命攻灭的,你们父子对本王有恩啊!现在还要烦劳老将军去攻楚,本王于心不忍啊!可是楚国实在强大,您不出山,恐怕楚国很难征服!等灭楚之后,老将军就回国养老,让王贲去剿灭齐国!秦国这帮将军,本王最亲最近的就是你们父子!
王翦和秦王政相处多年,从来没听秦王政说过这么有情有意的话!在王翦看来,秦王政是位智商极高、冷酷无情的神,没有谁能猜透他的心思。但王翦相信,今天这番话绝对是秦王政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帝王,会把感情藏得很深,但终究还是有感情!
王翦倍受感动,他被秦王政征服了,不是因为帝王的权威,而是因为帝王的感情!他要为秦王政去奋力拼杀,那是必须的!不计任何酬劳,不考虑任何后路!
秦王政见王翦又开始掉眼泪,知道自己的思想工作已经做到位了,做领导的必须先把下属的“心”拿下,下属才能把工作干好。
他问王翦:楚国名将项燕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在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