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告诉他们说他们的意见投资太大,我考虑一下,得,这就变成不尊重人才了,整天抱屈含冤,好像我这个老板抹杀了一个毕尔。盖茨似的。一旦实施了他们的计划,如果成功,他们会洋洋自得,脸面冲着天看,当然基本所有的提议都成功不了。如果失败,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拜托,我没有要追究谁的的责任,只是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不要如此‘纸上谈兵’了。
第七章 胆小的边防军官 李牧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方边境的杰出将领,其特点是“胆小如鼠”。他长期驻扎在代郡,雁门郡,防御匈奴的入侵。他经常斟酌情势的需要任用官吏,城市的税赋都送进将军幕府中,用作士兵的费用。这个状况只能说明赵国官吏制度不完善,哪里能够地方官和军队将领的双重大权合在一人身上呢?但是当时能防范匈奴可是辛苦活儿,没点特权谁去呀。他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导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查人员并且优待战士。
那么这样一位好将领为何说他胆小如鼠呢?那是因为他的一道命令:“匈奴人如果入侵来抢掠,那么所有士兵只能进入堡垒防守,不能出击,如果有擅自出击捉拿俘虏的士兵,马上处以斩刑。”所以每次匈奴人来入侵,士兵们都严密防守在堡垒里面,不敢迎战。怎么样,够窝囊的吧,人家欺负到眼皮低下了,他居然猫在家里不敢出来。但是,胆小有胆小的好处,虽然这样窝囊了几年,却没有什么损失和伤亡。可是匈奴人都认为李牧胆小怕事,非但如此,就连赵国的士兵也认为李牧胆小怕事。赵王也因为这件事情批评李牧,但是李牧好像胆小惯了,根本不改过,还是一样胆小,执行胆小策略,依然作风不改。赵王震怒,派遣别的将领代替李牧,然后召李牧回京。
一年以后,匈奴再次进攻边境,新将领带领大家出击,结果伤兵损将,每次的伤亡都很大,搞得边境不能放牧,也不能耕作。于是当地老百姓纷纷请求李牧回来,赵王没办法,只能召回李牧,但是李牧这次两分钱的韭菜——拿一把。这家伙居然闭门不出,推说自己有病。赵王没办法,只能强迫李牧出任边关将领。李牧说:“要让我出任边关将领,那么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做。”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达边关,依然按照原先的办法制定军规,严守待命。匈奴们进攻了几年都没什么收获,但是匈奴人始终都认为李牧胆小。士兵们不用作战也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但是他们都极度渴望跟匈奴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精挑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获得过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士兵十万人一起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百姓放牧,漫山遍野都是百姓,匈奴派出小股部队试探,李牧佯装败走,结果让匈奴俘虏了几千百姓。匈奴单于得到这个消息,马上率领大部分精锐部队大举入侵。李牧布下灵活机动的战阵,从两侧包抄匈奴兵马,大败匈奴几十万人马。紧接着李牧又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仅仅自身得到幸免,败逃而去。这次战役以后十多年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的土地,听到李牧的名字,吓得晚上都不敢打呼噜了。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已经逃亡到魏国,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占下了武遂和方城。九年以后,秦军在武遂打败了赵军,杀了赵将扈辄,赵国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打败了秦军,赶走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这里说明一下,秦国的武安君是白起,他与李牧同为战国四大名将,这个以后我还要介绍。又过了三年,秦军攻打番吾,李牧打败了秦军,又向南抵御韩、魏两国的军队。
但是,这世间并没有真正的常胜将军,这个世界不可能你一个人天下无敌,秦国几次吃到李牧的败仗,于是真的火了,马上派出了硬碴子王翦攻打赵国。这哥们位列四大名将之二,仅次于白起。赵国自然是不敢大意,于是派出了李牧、司马尚抵挡秦军。王翦很是头疼,李牧用兵诡诈,因地制宜,而且谨小慎微,不是一时间可以解决的。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坚固的堡垒最容易在内部攻破’当王翦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的人,那就是赵王的宠臣郭开。王翦用重金贿赂了郭开,郭开使用反间计,诬陷李牧和司马尚谋反。赵王相信了,于是派遣赵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如何肯服,根本不把颜聚放在眼里,于是赵王更加相信李牧要谋反,秘密派遣人把李牧逮捕了,并且杀害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官职。泰山已倒,赵国再无屏障,这以后的三个月,王翦急速攻击赵国,打败颜聚的军队,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的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纵观李牧一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名将。匈奴的彪悍,以进攻为其特长,但是虽盛却不可长久,只要坚守必能克敌制胜。先示匈奴以弱,趁其不备全力攻击,以往几年的准备都是为了最后的一役,可谓计算精确,戒急用忍。
再看他攻打秦国,虽不能百战百胜,但是面对强秦,却占尽上风,这是任何跟秦国作对的将领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但是再杰出的将领,也不能洞悉政治斗争的胜负,李牧一生胆小,但是最后胆大了一回,那就是不听赵王换将的命令,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其实胆小,胆小怎么啦,只要能胜,胆小一回又何妨。
第八章 战国四公子(一)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名叫田文。其实中国古代用“文”这个字的时候非常多,什么叫做‘文’呢?孔夫子给出了标准的解释,那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凡做到这八个字就可以是‘文’了,可见‘文’这个字眼还是很好的,以致于多数有成就的人物大都用这个字眼。比如周文王,晋文公,汉文帝等等。再说田文,他的父亲乃是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也是齐宣王的异母弟弟。田婴在齐国做丞相十一年,齐宣王去世后,齐闵王继位,把薛邑封给田婴。那时候齐国也叫田氏齐国,田姓是很横的一个姓氏。
田婴有儿子四十多人,田文是他的一个卑贱的小妾所生养的儿子,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田婴告诉小妾不要这个孩子,可是小妾没有听话,偷偷地把婴儿养了下来。母亲总是伟大的,任何时候她们也不愿意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诸位儿子们,好好孝敬母亲吧。
等田文长大一些,他的母亲让他跟着众位兄长去看田婴,田婴责怪他的母亲:“我当初让你把他扔了,你为何如此固执,不照办呢?”田文还没等母亲说话,抢先跪倒道:“不知道父亲大人为何如此恼恨我?”田婴说:“五月五日出生的婴孩,长到门框高的时候会克死父亲。”田文说:“人的性命是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门框呢?”田婴默然不语。田文接着说:“如果人的性命受命于天,那么您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如果人的性命受命于门框,那么您把门框加高就可以了,谁可以长到那个高度呢。”田婴认为这个孩子很奇特,但是作为长者的尊严,不得不喊了句:“你住口。”
其实父母对于子女大都是疼爱的,于是乎当他们不能把子女驳倒的时候,就会行使家长的权威,强令你住口,诸位千万不可钻了牛角尖,赶紧闭上嘴巴吧,其实他们心理还是很赞成你的。
过了几年,田文问田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回答道:“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道:“玄孙。”田文再问:“玄孙的儿子叫什么?”田婴回到说不知道。田文说道:“您在齐国做丞相,历经三代君王,齐国的疆域没有扩大,您的财富却日累千金,门下却看不到一个贤能的人。您后宫的姬妾穿绫罗绸缎,可是普通的士人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您的家将吃粮肉,可是一般的士人连粗饭也吃不上。您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国家却日渐零落,难道您积攒这么多钱财就是为了留给您连姓名都不知道的人吗?”田婴听了这番话,才开始注重田文,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令他接待宾客,照管家务。从此宾客一天比一天增多,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到各国去了。各国纷纷派人,请求薛公田婴把田文立为接班人,田婴答应了他们。后来薛公田婴死了,谥号靖郭君。田文也顺利在薛地继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时,收留各国的宾客和犯罪的人,一时间薛邑成为了流亡者的乐土,他们都来依附孟尝君,孟尝君为了用优厚的条件招待他们,把家产都花尽了,因此揽尽了天下的士人。他有食客几千人,不论贵贱都和田文称兄道弟,平辈论交。孟尝君跟宾客交谈时,屏风后面经常有秘书负责记录谈话内容,例如宾客的生活情况等。等到宾客一离开,孟尝君马上派遣使者按照记录的情况,去宾客家里送礼品,表示慰问。因此,很是能收拢人心。
这招很奏效,现在一些民营企业,职工一入公司,公司就把职工的身份证号码熟记下来,在员工过生日的时候就会通知员工来领生日蛋糕,给员工一个惊喜。
一次,孟尝君大宴宾客,请宾客们吃夜宵,由于灯光很暗,有一个宾客误认为孟尝君跟自己所所食用的饭菜有差别,所以拒绝吃饭,要离去。孟尝君端起饭碗,亲自跑下去拉住食客进行比较,结果所食用的饭菜和宾客并无两样,这个宾客羞愧难当,居然抹了脖子自杀了。自此,孟尝君的名声更加远播,食客日益增多。孟尝君对食客们并无挑剔,凡是来投奔他的都给与厚待,使食客们人人认为孟尝君最亲近的人是自己。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非常贤能,就派使者去齐国作人质,要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接受要求,准备去秦国,众多宾客纷纷劝说孟尝君不要涉险,孟尝君不听。这时候一个叫苏代的门客给孟尝君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木偶人和一个土偶人交谈,木偶人对土偶人说:“天上下雨了,你就会毁坏的。”土偶人回答说:“我从泥土里产生,毁坏了就会回到泥土,而你就不同了,一旦下雨,你就会随波逐流,不知道停在什么地方。”苏代对孟尝君说:“如今秦国死如狼似虎的国家,您非要前往,如果不能回来,你们不是要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了这番话,马上醒悟,打消了去秦国的计划。
齐闵王二十五年,终于派孟尝君去秦国,秦昭王任命孟尝君为秦国的丞相。有人劝诫秦昭王,认为孟尝君非常有才干,而且是齐国的王族,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是秦国的利益,秦昭王认为有道理,于是疏远了孟尝君,并且囚禁了他,想要杀死他。在这个危机时刻,孟尝君想到了秦昭王的爱妾,其实这也难怪,往往男人办不成的事情,女人可以办到,各位如果不信,可以去试试。
孟尝君走秦昭王爱妾的后门,秦王的爱妾要求送重礼,那就是孟尝君的白狐皮衣。原来孟尝君是有一件白狐皮衣,华丽无比,天下无双,但是入秦的时候已经送给秦昭王了,绝无第二件,这可是麻烦了。孟尝君想到了自己的众多门客,平时他们养尊处优,如今老板有危难了,你总得有人出来圆场吧。果然,一个身材矮小的门客请令解围,此君的特长是盗窃。于是,入夜时分,此人装扮成一只狗潜入秦王宫殿,盗取了孟尝君进献的白狐皮衣。孟尝君得到皮衣,献给秦王的爱妾,那女人得到好处,自然愿意效力,于是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开脱,秦王一时高兴,赦免了孟尝君。孟尝君一旦脱困,如同鸟飞出牢笼,一口气跑到了函谷关,此关卡乃是秦朝的边境,一旦通过,就可以脱离了秦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当时秦国有个规定,只有在鸡叫的时刻才能开关,孟尝君到的时候正是半夜十分,所以无法出关。
秦昭王幡然悔悟,后悔放走了孟尝君,马上派人追击,也逼近了函谷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孟尝君门客之中有个最不起眼的人,此君特长是可以模仿鸡叫,他一啼叫,百鸡争鸣,于是城门关卡开关落锁,孟尝君得以逃脱。现在有个成语叫做“鸡鸣狗盗”,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起初,众位门客都因为此两人乃是鸡鸣狗盗的小辈,羞于与他们为伍,可是孟尝君正是依靠了他们才得以脱困,众位门客都纷纷赞叹孟尝君有识人之明。
孟尝君在回齐国的路上经过了赵国,平原君赵胜热情地接待了他。赵国一个县城的人听说孟尝君来了,都争先恐后地跑出观看,等看完过后,都纷纷嘲笑孟尝君道:“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身高过丈的魁梧汉子,可是如今一见才发觉竟然是个矮子。”孟尝君的食客们听说了以后,纷纷跳下车来,把全县的人口都杀绝了才离开。可见孟尝君的死士是多么恐怖。
齐闵王内心不安,因为是他派遣孟尝君去秦国的,所以当孟尝君回来时,齐闵王立刻升任孟尝君为丞相,主持政务。
孟尝君怨恨秦国,他准备利用韩、魏两国一起攻打秦国,而条件是他帮助韩魏两国进攻楚国,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他要借用西周的军粮。顺便提一下,西周时期,中国的政治统治是分封宗法制,各诸侯国有权训练士兵,施行赋税,盐铁私有。周王朝只是个中央机构,所以各诸侯国坐大以后,周朝就变成摆设了。
在洛阳的苏代听说了孟尝君的想法后就去游说孟尝君:“您为韩魏两国攻打楚国九年,夺取了宛邑、叶邑以北的城池,增强了他们的力量,如今又要攻打秦国,这样的话,韩魏两国再也不怕楚国,但是惧怕西面的秦国而轻视齐国,这样做对您有什么好处呢?不如我们暂时不打秦国,和秦王谈条件,要他割让土地放还楚怀王,这样楚国感念您的恩德,韩魏两国惧怕秦国而又不得不依附您,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呀!”一番说辞,把孟尝君打动,于是同意了苏代的计策。于是韩赵巍三家没有攻打秦国,可是秦昭王也没有放还楚怀王,尽管孟尝君一直要求,可是始终没有如愿。
孟尝君担任齐国丞相,他的家臣巍子替孟尝君收缴封地的税赋,可是一连去了三次都颗粒无收。孟尝君很奇怪,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巍子声称有个贤能的人缺少救济,于是把收上来的税赋都给了这个贤能的人。孟尝君很生气,于是辞退了巍子。过了一些年,有人诽谤孟尝君要在田甲发动叛乱,行刺齐王,齐王很害怕孟尝君真的是幕后主使人,于是怀疑到了孟尝君。这时候当年接受孟尝君税赋的贤人站了出来,用性命担保孟尝君不会造反,并且在王宫外自杀明志,于是齐闵王亲自调查了这件事,才还了孟尝君清白。孟尝君借口有病,要回到封地薛邑去,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时候有个叫冯谖的人听说孟尝君好客,便穿着个草鞋前来见孟尝君。孟尝君问道:“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呢?”冯谖说:“我很贫穷,听说您爱好宾客,所以投奔您来了。”孟尝君把他安排到下等宾客住宿的宾馆,十天后孟尝君问宾馆的服务员客人做了什么,服务员回答说:“冯先生很穷,只带着一把宝剑,用草绳缠着剑把,时常弹着剑吟唱:‘宝剑呀,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把冯谖调进中等宾客的宾馆,五天以后又问那里的服务员宾客有什么举动,服务员回道:“冯先生没事就弹着宝剑吟唱:‘宝剑呀回去吧,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谖调进了高级宾客所住的五星级酒店,过了几天孟尝君又回来问,服务员回道:“冯先生经常弹剑而歌‘宝剑呀回去吧,这里不能当作自己的家。’”孟尝君听后很生气,认为冯谖得寸进尺,不识好歹。
这样过了很多年,孟尝君在薛邑的封地多达十万户,有宾客三千人,所以入不敷出,无法继续供养宾客,不得已就在薛邑放债,但是薛国的收成不好,所以债务大都收不上来。孟尝君问各个宾客的宾馆经理,谁可以去收债,经理们纷纷认为冯谖老成持重,很有亲和力,能说会道,他去可以胜任。于是孟尝君派遣冯谖前去收租子。到了目的地以后,冯谖把欠债的人纷纷召集起来,一共才收回了十万钱。冯谖用这十万钱购买了大量的牛肉和美酒,款待欠钱的人,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冯谖说:“凡是能还债的,请立下期限,倒是必须归还。如果实在贫穷,不能还债的把欠条交给我。”于是众人纷纷依照自己的情况进行还债,最后冯谖把不能还债的穷人的欠条一把火烧了。然后冯谖说:“孟尝君之所以放债是要养活宾客,保卫齐国,如今财源紧张才向大家要钱,现在有能力还债的富裕人士签订了还钱日期,没能力还的债务也被我烧毁了,大家可以没有什么负担尽情吃喝了。有这样的主人,我们还奢求什么呢?我们能辜负他吗?”众人纷纷起立,跪拜在地,摆了两拜山呼万岁。
孟尝君听说冯谖烧毁契约,非常恼怒,派人把冯谖召回对他说:“我是实在没钱供养宾客,才请出先生为我讨要,您为何把契约都烧了呢?还用好不容易收上来的钱买了牛、酒,这是为什么?”冯谖回答说:“没有大量的牛、酒,他们就不会前来集会,他们不前来集会,就不能知道谁富谁穷。那些富人已经答应还钱,并且签订了日期,那些穷人即使您再逼迫他,他也是还不上钱,只能使债务越来越多。如果您逼急了他们,他们就会认为您不体恤百姓和士人,到处造谣,可是现在债务没了,他们轻松了,到处宣扬您的仁爱之心,此美名传播天下的好事情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孟尝君听到了他的解说,拍手感谢他。
若干年后,秦国和楚国出于政治目的,纷纷诽谤孟尝君,齐闵王认为孟尝君的名声超过了他,并且把持齐国的政权,于是废除了孟尝君的相位,宾客们纷纷树倒猢狲散,各奔前程了。这时候,冯谖没有走,请求孟尝君给他一辆可以去秦国的车子,他要游说秦国,为孟尝君挽回相位。孟尝君答应了他,给他备足礼物和车马,让他游说秦国。冯谖到秦国见到了秦昭王,说道:“天下之游士西入秦,无不欲强秦而弱齐,而游士入齐,无不欲强齐而弱秦,此雌雄之国也,雄者霸天下。”秦昭王被这段言辞打动,长跪不起道:“愿先生教我秦国长期强大的办法。”冯谖说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情大王恐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