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鲜血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的打法实际上并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通过一段时间的作战,志愿军取得了相当的战果。在运动战阶段,共读击毁击伤敌坦克348辆,缴获敌坦克187辆,另外毁伤、缴获敌装甲车77辆,打坦克的技战术水平和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战例1: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进程中,志愿军40军118师352团6连1排于院里地区侠下站西北与美第2师所属的1个步兵排和5辆坦克展开激烈战术。这支美军小部队是用来迟滞我军前进的后卫部队。6连1排作为尖兵排奉命消灭这支美军后卫部队。该在行进途中编组了反坦克小组。该小组由1班长、3班副和两名战士组成,由副排长率领,并加强1个机枪组(3人),配备轻机枪1挺、冲锋枪、步枪各2支、卡宾枪1支,携带日制磁性破甲备4个(此种破甲雷利用磁性,在距坦克10米处即可吸住,每发必中,很受部队欢迎),另外每人携带手榴弹4枚。该排行进到侠下站北山后,发现正面山坡及左侧沟口有敌坦克5辆,步兵30余人。此时,6连主力亦到达侠下站北山东侧。带领反坦克小组的副排长下令首先歼灭敌步兵,以孤立坦克。反坦克小组和机枪级突然开火,当场毙伤敌20余人。这时,美军坦克开始一面射击,一面逃跑。3班副班长勇猛扑向位于沟口的坦克,将磁性雷投在坦克上将其炸毁。接着,1班长和另一名战士绕到另2辆坦克侧后,将其炸毁。这里,右侧1辆坦克以机枪和向我射击,1班长中弹牺牲,3班副班长重伤。该坦克随即被我1战士炸毁。此时,反坦克小组的磁性雷已经用完。副排长携带2个破甲雷追上因过桥而减速的坦克,将2个破甲雷一起扔到坦克上。第5辆坦克也被炸毁。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朝鲜战争相关历史资料(一)
更新时间2009…7…29 13:00:26  字数:8732

 朝鲜战争亦称韩战(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主要的参战者除了朝鲜与韩国,还包括了中国和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第84号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朝鲜战争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称呼】
朝鲜:祖国解放战争(&;#51312;&;#44397;&;#54644;&;#48169;&;#51204;&;#51137;)
韩国:韩国战争(〃&;#54620;&;#44397;&;#51204;&;#51137;)、六二五事变(&;#50977;&;#51060;&;#50724;&;#49324;&;#48320;)
中国大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韩国冲突(KoreanConflict)、韩战〔KoreanWar〕
。。。。。。。。。。。。。。。。。。。。。。。。。。。。。。。。。。。。。。。。。。。。
战争背景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
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对中国称臣,定期向清朝朝贡;19世纪,日本国力变强,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并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1895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称“韩”;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彻底控制韩国。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朝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并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定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指出了朝鲜半岛因“高丽人(Korean)没有自治能力”故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曾经问罗斯福有什么外国军队要进入朝鲜,罗斯福回答没有。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
1945年8月下旬,因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后前锋迅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开城附近,美国的海军和陆战队仍然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冲绳,遂提出以北纬38°纬线为界划分受降范围(这就是“三八线”的来源)。斯大林由于既得利益(雅尔塔协议保证东北的利益和大连-旅顺军港)并未受损,故答应了美国的要求。1945年9月美军得以顺利登上朝鲜半岛。
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鲜人的反对。
1945年12月29日,美军政府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签署的关于对朝鲜半岛进行托管和建立临时朝鲜半岛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协定》。1946年3月组成了美苏英托管委员会(中国因处在内战边缘未参与),形式上完成了雅尔塔协议中的约定。尽管该委员会的目标是在这个委员会监督下尽快使朝鲜半岛选出自己的合法民主政府,但与此同时美国和苏联均在自己军队的占领范围内分别扶持了服从于自己的政权。处在冷战边缘的美苏两国均吸收了在欧洲的教训,在作为雅尔塔协定中真空区的朝鲜半岛问题上都开始大胆地设立“铁幕”。
此时,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朝鲜民众,都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包括“反托管”运动在内),主张成立全半岛统一的朝鲜人自己的政权。美苏两国出于冷战需要也同时放胆对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反对派进行了清理。
在北方〔北朝鲜〕,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因反对托管而被苏军软禁,1950年被杀害;苏军在朝鲜平北龙岩浦镇压了右翼学生运动,在新义州镇压了“反托管”学生运动;北朝鲜民族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被扫除干净,在北方政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共产党或左翼团体,右派基本消除,不但是右派,在共产党内部也有清洗,玄俊赫的关西共产主义者以及朱宁河、吴琪爕关北派,不是被暗杀就是被驱逐出党,他们的消亡正是由于反对金日成路线有关。
在南方〔南朝鲜〕,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吕运亨被暗杀,该派作为一支政治力量便不复存在了。朝鲜半岛的共产党各派解放后一度联合重建,但在美国占领军和右翼势力打击下活动空间越来越小,1946年年5月8日,美占领当局以“精版社伪币事件”为借口,取消南朝鲜共产党等左翼政党合法性,1947年南朝鲜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逃往北方,它在南朝鲜影响也就消失了。右翼民主党领袖人物宋镇禹,因为他宣称配合政府军的托管行为于1945年12月被暗杀(注:也有人认为是反对托管,但刺客留下杀宋的理由纸条,上面写着是杀宋是由于他赞成托管)。金九的“临政派”虽然一度得到广泛支持,但他密谋夺取南朝鲜警察的管制权,遭到了失败,于是美国政府把他作为民族主义分子,排除在外;于是美国要想扶植一位倾向于美国政府的代言人,只能是李承晚(&;#51060;&;#49849;&;#47564;)集团了。
由于两国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美苏联合委员会无法就朝鲜半岛如何组织统一选举达成协议。美国指责苏联在北方镇压右翼党派和反对派,而苏联则指责美国在选举问题上弄虚作假。有鉴于此,1947年9月17日,美国将朝鲜半岛问题提交联合国。主张联合国设立联合国朝鲜半岛问题临时委员会,负责观察、监督分别在南北韩举行的大选,组成全朝鲜半岛的国民议会,由国民议会再召集会议建立国民政府。10月31日,美国避开安理会直接将方案提交联合国大会,尽管考虑到美国当时在联合国的“号召力”苏联持反对意见,但联大政治委员会仍以投票方式通过了美方的提议。
由不包括美、苏在内的9国组成“联合国韩国临时委会”(UNTCOK),监督建立全韩国议会并选举统一的政府。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农率联合国委员会赴韩,安排统一选举事务。苏联禁止在北朝鲜进行此种选举,不允许联合国人员入境,他们只得在汉城考察后返回。1948年2月26日,联大临时委员会通过决议:“允许韩人在尽可能到达的地方继续选举。”
1948年5月10日,在军警的严密戒备和监督下,南朝鲜举行了单独选举。据10日夜各投票点关闭后的统计,南朝鲜800万选民中,大约85%以上的人参加了选举。选举的结果是李承晚(&;#51060;&;#49849;&;#47564;)以略优的优势当上南朝鲜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随即接纳他为联合国成员国。
而北方在没有中立国的监督下,则采取了自己单独选举的措施,据苏联称在北朝鲜,参加这次选举的选民占99。98%,金日成当选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1948年9月9日成立了最高人民会议,它宣布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
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民族主义的观点看,朝鲜半岛整个民族迈向了分裂,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走向了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强调各自国家的合法性上,韩朝双方都无法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是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原因。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世界冷战史的角度看,比照当时同样作为美苏插手的其它国家,比如希腊、阿塞拜疆、德国和中国来说,朝鲜半岛上的这块铁幕和德国的柏林墙一样又厚又高,达到了民族主义都无法攻破的程度。值得提出的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远东战略中心在中国,故在对南朝鲜的支持上不及苏联对北朝鲜的。而随着司徒雷登最后一次对华外交努力的失败和美国国务院外交白皮书的发表,美国在远东战略上体现出整体上失去了支撑点后的暂时退却。杜鲁门公开发表讲话,将美国战略防御线落在了对马海峡和台湾东海岸,也就是这个决定让南朝鲜和台湾成了被暂时抛出的棋子,来妥协苏联和中国。也正是这个决定让金日成感到机会来了,进而正式向斯大林提出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想法。
1950年5月,韩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鲜领导人向南北双方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整个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朝鲜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此事是否属实还有所争议)
。。。。。。。。。。。。。。。。。。。。。。。。。。。。。。。。。。。。。。。。。。。。。。。。。。。。。。。。。。。。。。。。。。。。。。。。。。。。。。。。。。。
战前南北军事力量
〖北方〗
朝鲜人民军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
武器装备——苏联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以T-34坦克为代表的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
人员培训和配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备了约15名苏军顾问。值得提出的是1949年2月金日成命朴一禹(长期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赴刚刚和平占领的北京找毛泽东“借”原被称为“朝鲜义勇军”的两个解放军朝鲜族师(164、166师),获得毛泽东首肯后。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官兵被充实到朝鲜军队中,这其中就包括令美军闻风丧胆的方虎山将军。故至1949年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军队所无法匹敌的。同时,为保证军队的政治向心力,朝鲜人民军军官均由抗日老兵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未与日本合作的人担任。
朝鲜10个师,前六个师,每师1。1万人,第7师1。2万人,超出1000人,第10师和第13师不足满员,每师只有6000人。第15师也是1。1万人。
2个独立团:约8000人。5个警备旅共18600人。
一个105装甲旅:120辆苏制T-34坦克。
一个独立装甲团:30辆苏制T-34。
火炮:600门。
飞机:180架。
战斗机:40架。
轰炸机:70架。
侦察机:10架。
总兵力:约13。7万人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干部。
〖南方〗
韩国军队虽然数量不多却在1948年前后不断骚扰北方。
武器装备——韩国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
人员培训和配备——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烨等。
韩国9个师:每个师的兵力都不一样,其中以第1师和7师为最多每个师约9600余人,其次是第6师9112人,第2师约8000人,其余的3、5首都师均为7000人左右。而第8师不足7000人,只有6866人。
装甲车:27辆。
火炮:129门,
火箭筒:1900具。
飞机30架:10架战斗机,10架联络机,10架教练机,无轰炸机。
总兵力:约9。8万人。
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
战争经过
【1朝鲜人民军的进攻(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1。1战争爆发〗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外国文出版社1958年)。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目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当时大韩民国国防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在撤退时,韩高层惊慌失措,将汉江大桥给炸了,把大批军队送给了朝鲜,更快瓦解了韩军抵御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具体的开战日期,因此中国大陆与美国一样,直到战争开始才得悉的。这也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单方面“不宣而战”。
〖1。2联合国的反应〗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攻占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在苏联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议中国代表席位被中华民国(台湾)政府继续占有而缺席的情况下,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情况下动议得到通过,但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驻联合国大使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代表应于6月底前返回安理会,以便行使否决权,反对联合国通过不利于朝鲜的决议,但被斯大林拒绝了。这就使联合国顺利通过了上述三个决议联合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大韩民国国防军均归驻日的美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1。3中国的反应〗
在7月初,得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会在东北集结9个师,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会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
7月7日毛泽东下令部署河南的3个野战军(38军、39军、40军)和黑龙江的42军向中朝边境集结。10月1日,在国宴上,毛泽东提到了出兵的问题,黄炎培说“自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