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集团军只是一个空架子。新增援的部队集结后,希姆莱开始上阵,设下
了一条从维斯杜拉河至奥得河的东西防线。这是一个蠢举,因为这道防线只
能问北对波美拉尼亚湾提供保护,换句话说,希姆莱扎扎实实地挡住了小门,
却把正门大大地打开了。
结果,朱可夫经过这道薄弱的防线,迂回西进,于1 月27 日他的先头部
队抵达离柏林只有160 公里的地方了。横在他们前面的奥得河,那是占领德
国总理府必须跨越的最后一条天然屏障。
就在这天下午,希特勒大本营发生了饶有趣味的事。25 日那天急得团团
转的古德里安去见里宾特洛甫,要他设法同西方马上接洽停战,以便使剩下
来的德国军队能集中起来对付东线红军。这位外交部长马上到元首跟前告
密,于是那天晚上希特勒把古德里安大骂一顿,并且指控他犯了“叛国罪”,
打发他去度4 周假期,以“恢复健康”了。
但是在两个晚上以后,东线灾难性的打击使得希特勒、戈林和约德尔反
而认为没有必要同西方要求停战了。他们深信西方盟军由于害怕布尔什维克
的胜利所带来的后果会自动找上门来。1 月27 日元首会议记录的片断还保存
了这场戏的一部分。
希特勒:你们认为美国人对俄国的这一切进展会感到高兴吗?
戈林:他们当然不希望我们会档住他们,而让俄国人占领整个德国。。他
们当初并不希望。。
我们会象疯子一样地抵挡他们,而让俄国人步步进逼,现在差不多占领了
整个德国。。
约德尔:他们一向对俄国人怀有戒心。
希特勒:显然是这样。美国报界已经在抱怨了,问这场战争究竟有什么意
义呢?
戈林:如果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几天之内我们就会从英国人那里收到电报。
第三帝国的首脑们就这样把他们的最后希望系在一根游丝上。但希特勒
提醒在座的人说,1918 年,祖国被三军总参谋部在背上砍了一刀。如果不是
他们提前投了降,德国本来可以取得体面的和平,也不会出现那种战后的混
乱,既不会有共产党篡国的尝试,也不会出现全面危机。
“这一次,”他好象是在恳求:“我们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第三章抢渡莱茵河
1.丘吉尔和英国将领们常常骂他太偏向于美国人的意见,而马歇尔
和美国将领们则骂他太偏向英国人
因希特勒阿登反攻搁浅的盟军西线进攻计划现在又拾了起来。经反复研
究论证,1 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把它呈报给盟军最高统帅部会议。
在东线苏军大举进攻,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以后,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
调出7 个师去加强对东线的防御。但西线还留有59 个师的兵力,他们企图依
托沿西部边境线构筑的齐格菲防线和天然障碍莱茵河,阻止盟军向德军本土
推进。
齐格菲防线犹如一道坚硬的外壳,保护着德国的西部边界。防线北起荷
兰安平东南,南至瑞士与德国边境,全长约600 公里。防线北段在莱茵河以
西,南段在莱茵河以东,防护着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攻破齐格菲防线,
即破坏了德国的经济命脉。为了尽快打破这个防御外壳,向德国本上推进,
艾森豪威尔把这个总的军事行动计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突破齐格菲防
线,肃清莱茵河以西的德军;第二步强渡莱茵河,并合围鲁尔地区的德军集
团;尔后发动最后进攻,进抵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为此,艾森豪威尔把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1 集团军群部署在北部下莱茵河
地区,并决心在这里实施主要突击;把布菜德雷指挥的第12 集团军群部署在
菜茵河中游地区,在中路突破最坚固的部分;把德弗斯指挥的第6 集团军群
部署在南部萨尔盆地,配合中路军队实施向心突击,歼灭那里的德军集团。
这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这一战役胜利完成后,盟军最高统帅的参谋长
史密斯说:“在我所知的战役中,这一次最不走样地按照制定计划的指挥官
的规定执行。除了一次小小的例外,战役完全按照最高统帅原先的估计发
展。”若干年后,艾森豪威尔还记得那个计划给他带来的兴奋,他引述美国
南北战争时南军总司令罗伯特·E·李的话说:幸亏战争是很可怕的,否则我
们会变得喜欢它。
但英国人却提出了异议。
英国人担心艾森豪威尔会延误蒙哥马利强渡莱茵河的计划。英国陆军参
谋长布鲁克提议,他希望把布菜德雷的第12 集团军群部署在鲁尔的北面,把
英军部署在中央。
这事捅上了“天”。盟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向罗斯福和丘吉尔递交书面
报告。报告写道:“最高统帅确信,只要在作战行动上是办得到的,他就夺
取莱茵河北岸诸渡口,而不必等待消除莱茵河整个河岸的敌人后才采取行
动。而且,一俟南部的形势能够允许他调集必要的兵力而不致过度的危险,
他就以最大的兵力和无比的决心在北部强渡菜茵河。”
报告重申,把辛普森的美军第9 集团军置于蒙哥马利的指挥之下,直到
战争结束。这就是说,把整个突破莱茵河的重心在攻势的“左肩”,由蒙哥
马利所部承担重担。
这下蒙哥马利满意了。他还写信给布鲁克表达了他的喜悦心情:“艾克
同意我所做的一切。。我们遇上过一些风暴,但是天空现在晴朗了。”
但艾森豪威尔却高兴不起来。他常常抱怨说,丘吉尔和英国将领们常常
骂他太偏向于美国人的意见,而马歇尔和美国将领们则骂他太偏向英国人。
他却不以为然:“随它去。”
让自己给蒙哥马利的主攻作穿插攻势,这对巴顿和霍布斯是一个打击。
巴顿决定自行其是,他是懂得怎样不经许可就自行进攻的。巴顿问布莱德雷:
“我能继续采取一次侦察行动吗?”布莱德雷明知他是要发动一次全力以赴
的强攻,但还是同意了。这几乎是他们之间密码式的语言。
1 月24 日,霍布斯和巴顿一同在巴顿的司令部研究作战方案,布莱德雷
也参加进来,决定先由霍布斯在星期天发起进攻。
忽然,电话铃响了。这是盟军最高统帅部英国军官惠特利将军打来的。
他告诉布莱德雷,今天英军已发起进攻,要求再撤出几个师,去支援英军。
布莱德雷异常愤怒。他吼叫道:“为了一次十分次要的行动,不惜要我
们放弃一次稳操胜券的战斗。”这是巴顿第一次看到布莱德雷发火。他那瘦
得嶙峋的手紧握话筒,怒气冲冲地警告惠特利,如果他要破坏整个战斗,那
就这么做好了。
巴顿站在布莱德雷的背后,故意提高嗓门,冲着话简咆哮:“告诉他们,
见鬼去吧!我们三个人都辞职。我第一个!”
布莱德雷继续说道,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还有比抽调军队更危险的
事,那就是美国士兵、军队和他们的指挥官们的声誉和才干将毁于一旦!你
若觉得非要调动部队不可,我认为,你可以调动第21 集团军群中那些该死的
任何一个师和军团,你们同他们一起爱怎样干就怎样干,至于我们,你们不
要管,我们的屁股将稳稳坐定直到结成冰块。”
“希望你不要怪我发脾气。”布莱德雷最后说:“我实在被你们气疯了。”
当他“砰”的一声丢下话筒时,前来围观的美国军官们都拍起了大巴掌,
为将军助威。
但几天后,布莱德雷打电话给巴顿,严肃地告诫他:没有他的命令,不
要轻举妄动。并把他的第95 师调拨给辛普森的第9 军,而且有五六个炮兵营
也要调给他。
巴顿早有宏愿:“第一个出现在莱茵河上的必定是我。”他唯恐战争将
在他及其部队处在防守状态中结束,而这时蒙哥马利却取得足以大肆张扬的
胜利。他越想越窝火,决定到巴黎休假。
这是从1942 年10 月以来他第一次离开战场。
在阿登反攻之前,蒙哥马利就一直在筹划越过莱茵河的作战计划。1 月
底,冰化雪消,默兹河的水位一天中就上升6 英尺,致使洪水泛滥,尽管如
此,2 月8 日早晨5 时,越过菜茵河的作战行动准时发动。
上千门火炮持续轰炸了10 个小时,900 架轰炸机对莱茵城堡进行了猛烈
轰炸,尔后,由担任攻击的加拿大第2 师为进攻开路。这一仗打得很漂亮。2
月12 日,许多德军官兵一枪未放,集体投降。
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9 集团军于3 月初首先进抵菜茵河。这个集团军的
指挥官辛普森发现,这里有一条流经莱茵河的运河,通过运河运载人员物资,
敌人是不易发现的。但是,这个主意被蒙哥马利否定了,他说:“就算你们
渡过去了,在这以后你们能干些什么呢?”
辛普森明白,蒙哥马利计划他自己的渡河方案已经有一个月了。他不愿
让任何人占了他的上风。
霍布斯和巴顿两人都已向前推进了很远。但是他们被艾森豪威尔牵扯住
了,只要蒙哥马利没有到达莱茵河,霍布斯就不能攻打科隆,巴顿就不能攻
占科布伦茨。
巴顿苦恼极了,他对布莱德雷说,历史将谴责美国最高指挥部软弱无能。
他一再要求布莱德雷让他攻打科布伦茨。万般无奈,布莱德雷对他说:如果
有机会,他可以攻打。
2 月27 日,机会来了,临时借给巴顿的第10 装甲师已经前进到离古城
特里尔10 公里的地方,一旦德军从那里被赶走,他们别无它路,就只能一直
退到莱茵河。
第10 装甲师继续前进,直捣特里尔。一个俘虏供认,他的任务是及时把
美国到达的消息传达给负责拆毁摩泽尔河上两座桥梁任务的部队。
理查逊中校决定完整地夺取这两座桥,他派出一半兵力到北面那座桥,
但是这座桥在他们达到之前被炸掉了。前面那座桥叫皇帝桥,是罗马时建造
的,理查逊亲自带队夺取这座桥。
那天晚上,月亮正圆,理查逊用50 毫米口径的机枪射击着爬到桥头,命
令步兵和5 辆坦克过桥。6 个喝醉酒的德国兵竭力要把另一端的通道炸毁,
但是,他们刚刚把火药点燃,美国兵已经扑了上来。
巴顿拿下特里尔之后,既可以沿着摩泽尔河顺流而下直抵科布伦茨和莱
茵河,也可以折向东南进逼萨尔工业区。无论他选择哪一个方向,谁又能阻
挡住他呢?但就在此刻,有人给他送来一份盟军最高统帅部的电报,命令他
避开特里尔。
电报认为,夺取该城需要4 个师的兵力。
巴顿的回电妙趣横生:“我用两个师的兵力夺取了特里尔。你们要我干
什么?是不是再把它还给德国?”
2.他说:“这些人完全没有远见性,后撤意味着,把灾难从一个地
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尽管德国对盟军越过莱茵河战役的反应迟钝,但是,盟军越过鲁尔区已
把他们的同标暴露无遗。2 月23 日,西线总指挥员伦斯德元帅再次向希特勒
请令,他说:“假如不全面撤出莱茵河,整个西线将彻底崩溃。
没有人理睬他绝望的呼唤。
伦斯德再次求救,他要求在鲁尔河和墨兹河的汇流处能稍稍后撤,这一
次,柏林干脆回答不同意,2 月27 日,一封希特勒亲自签署的电报随即而来
了,电报通知伦斯德,全面撤退,连考虑都不能考虑。
几天以后,希特勒在一次会议上讥笑了伦斯德执意撤退的要求。他说:
“这些人完全没有远见性,后撤意味着,把灾难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
方。”
没有退路了,只能背水一战。
出自内部的恐怖和来自外部的恐惧,把德军凝集在一起。德国人确信,
他们在为他们的生存而战,所以,打仗时都有一股疯狂劲。
美军第8 装甲师金布尔上校奉命攻打莱茵贝格。
这个小城离莱茵河不到4 公里。据情报部门报告,那里只有300 名士气
涣散的德国兵和3 门自动牵引炮。如果在敌人还在那里筑垒固守之前,就能
一举拿下莱茵贝格,越过莱茵河,在对岸建立一个桥头堡。
金布尔连夜发起进攻。战士们情绪十分高涨,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军事
行动将载入史册。
但是,次日下午3 点钟,在金布尔的侦察部队接近莱茵贝格的时候,德
军一窝蜂似地涌上来,塔克上尉报告说:“地狱的大门打开了。”
现在再要求空中支援已经太晚了,炮火支援也难以实施,唯一办法是让
步兵和坦克兵向前推进。金布尔坐上一辆坦克,带领主力部队向莱茵贝格冲
去。
坦克部队沿着一条水渠向城市的方向移动。
步兵仍艰难地扒在坦克上,但在敌人反坦克炮、迫击炮和火炮的轰击下,
一个个又从坦克上掉了下来。
在金布尔的右侧,由凯利上尉率领的3 连也在莱茵贝格的城南发起进
攻。这里街道弯曲狭窄,房屋老旧,古城墙的断壁残墙环绕四周。当反坦克
炮弹开始从四面八方炸开的时候,凯利往后退了退,以便把混乱的连队收拢
起来。
凯利通过无线电问金布尔:“我要不要守住我的阵地?”
“坚决守住!”
“怎么守呢?”凯利报告说,他只剩下7 辆坦克了。
金布尔二话未说,当即派格尼少校带一个轻坦克连从西边攻城。
可是,过了还不到一刻钟,格尼便向金布尔发出呼救,说他已经丧失了
9 辆坦克,如果不给他派援兵的话,他很快就要完蛋了。
“支援到了,愿上帝保佑你们。”金布尔放下电话,迅速集合他手头所
有的步兵,冒着敌人强大的火力前进。
在他们的前方,出现了一幅可怕的景象:格尼的9 辆坦克全部被击中着
火,乘员的尸体挂在炮塔上,好像他们还在试图逃脱似的。
他找到了格尼。格尼少校正准备用他还剩下的18 辆坦克和3 辆半履带式
装甲车再一次向莱茵贝格进攻。
金布尔跳进格尼的一辆装甲车,指挥残部继续向莱茵贝格挺进。突然,
隐蔽在公路两旁的德军向他们猛烈开火,反坦克火箭简和机枪组成了一道密
集的交叉火网。金布尔忙从装甲车上跳下来,钻进一辆轻型坦克。他指着前
方他们剩下的3 辆轻型坦克命令驾驶员:“冲过去!追上其它的坦克。”可
是,刚开出500 公尺,一颗炮弹击中金布尔乘坐的那辆坦克,一团大火冲天
而起,金布尔和驾驶员从燃烧着的坦克顶盖里爬出来。当一阵机枪子弹横扫
到公路上的时候,金布尔上校已经跳到一条壕沟里。
格尼部队的幸存者们也都和他们的指挥官一样,呆在壕沟里,格尼腹部
被弹片划破,肠子外溢,正直挺挺地躺在那。
这时已是凌晨4 点30 分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假如你们还想活命的
话,那就赶紧离开这儿!”
金布尔发现离他50 公尺远的地方有一所农庄,他便朝那奔去,后面跟着
一个志愿兵。突然,头顶响起几声巨炮,墙壁被炸穿了个大窟窿。金布尔晃
晃脑袋,发现自己还没死,就支撑着爬起来,跟那个战上从气窗蹭进了地窖。
那个兵点燃一支香烟递给金布尔,说:“上校,现在我们可以感谢上帝
了,是他救了我们。”
金布尔上校同他握了握手:“你说得对。”
盟军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势如破竹,进展神速。辛普森在2 月23
日渡过罗埃尔河,到3 月1 日推进到莱茵河。在北面,英第2 集团军和加拿
大第1 集团军逼近莱茵河。而蒙哥马利开始了渡河的准备工作。在南面,霍
布斯在3 月5 日抵达莱茵河畔的科隆,3 天后巴顿也到达莱茵河。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预料的,德军坚持在莱茵河以西作战。在战役结束时,
艾森豪威尔举行记者招待会。有一个记秆问他,你认为是希特勒,还是德军
总参谋部作出这个决定的。艾森豪威尔回答:“我认为是希特勒。在我们看
来他应当这样干的时候,他却干了别的。”
由于希特勒的决定,德军受到致命的打击。在莱茵西线战役中,德军被
俘25 万,20 多个师被彻底消灭。德军现在只有30 多个师来防守莱茵河。
3.夺取一座完整的桥梁谈何容易。自拿破仑以来,还没有一支外国
军队能渡过莱茵河
3 月1 日这天,辛普森占领了门兴——格拉德巴希。
这是迄今攻克的德国最大城市,距莱茵河只有3 公里。
这个地区的莱茵河上有8 座桥,只要辛普森能夺取其中任何一座,就可
以从这里首渡莱茵河。
这下可解了艾森豪威尔的围。
在北部,蒙哥马利己得到艾森豪威尔的许诺,将首跨莱茵河的殊荣交给
他,即使在南部的霍布斯和巴顿先抵河岸,也要坐等他蒙哥马利的行动。艾
森豪威尔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照顾蒙哥马利极强的虚荣心。
然而,霍布斯和巴顿虽然从口头上表示遵从最高统帅的安排,实则心中
极为不满,暗怨艾森豪威尔偏袒英国人,问时在私下也打好自己的小算盘:
一定要同英国佬比个高低。
辛普森则不同,他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美国第9 集团军的司令员,又归
于蒙哥马利麾下听令,假如他能首先夺桥,美国人英国人都会为他欢呼,许
多不愉快的小插曲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夺取一座完整的桥梁谈何容易。自拿破仑以来,还没有一支外国军队能
渡过莱茵河。敌军为了阻止盟军,在每座桥梁下都安放了足够的炸药,一旦
感到大桥危机,就会瞬间将其毁掉。
3 月2 日,辛普森得知离他们25 公里远的河面上有座社塞尔多夫大桥,
于是,他便组织了一支化装成德军装甲车的别动队,力争在德军炸毁之前将
其占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会讲德语的美国兵爬上装甲车,和装甲车阴影下的
步兵们一起出发了。这些美国兵大大方方地穿过了敌人的防线,即使迎面而
来的德国步兵队伍,也没有向他们喊口令:
黎明时分,别动队已经远远地看见大桥了。一支过路的德军迎面走来,
一个骑自行车的德国兵认出别动队战士身上的美军制服,但是,还未等待德
国兵喊口令,别动队已经把这支德国部队消灭了。
就在这个时候,警报器响声大作,等第一辆“谢尔曼”坦克重重地压上
桥面的时候,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仍莱茵河里涌起巨大的水柱,当激起的
水柱落下去时,杜塞尔多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