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北与曹军征战有年了,他的水军基地应在襄樊以南、江夏以北的汉水沿线某地。有论者提出,关羽的军事基地也可能在樊城的上游即临沮一带,这恐怕有些异想天开了。

那么为什么关羽要打江北的樊城呢?樊城为曹操荆北防线总指挥曹仁坐镇,擒贼先擒王,自然要先打樊城。拿下樊城,襄阳便被切断外援和后路,可不战而下。此外,于禁、庞德部已逼近樊城,而徐晃也可随时由宛南下樊城增援,因此必须先拿下樊城,才能阻止敌人援兵进入樊城。
在樊城,关羽首先面对的敌人不是樊城里面的曹仁,而是前来增援的于禁和庞德所部。援军来到樊城,曹仁没让他们进城,而是让他们屯兵于樊城以北。曹仁的调度不为不妥,几路大军现成犄角之势。
于禁的七军是曹操军中唯一成建制的水战部队,战斗力也不弱,一上来就给关羽军一个下马威,关羽也受了伤。曹军一旦调集到足够的战船,那么关羽水军的优势也会丧失。事实上,当于禁和庞德的援兵到来之时,关羽至少在兵力上已处于劣势,而独有水军的优势也将丧失。
但这个时候,老天帮了关羽的忙,让他成就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伟业。时间已经到了八月,这在荆州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关羽未必料知此时一定会有大雨,但在荆州多年的他肯定会知道有这个可能性,于是把自己压箱底的大战船都开出来了。
不知南方水土的于禁和庞德吃了大亏,在这个多雨的季节,他们不知道大雨的厉害,把七支人马都驻扎在江边的低洼之处;同时也不知道水战的厉害,他们乘坐的战船在关羽眼里根本是不入流的。
大雨终于来了,夹杂着山洪,灌入汉水,江水暴涨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和庞德率领的七支人马顿时被淹在水里,多数人丧失战斗力成了关羽的俘虏,只有少数人慌忙逃避到高阜之处。

关羽和他的部下乘坐着大战船好似闲庭信步,对龟缩在一处处孤岛上的曹军残部展开了屠杀。曹操的老班底、威名赫赫的左将军于禁欲退无路,只好投降。而立义将军庞德却的确够义气,率残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最后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由于水势太大,小船倾覆,被关羽所擒,不屈而死。

这时,闻听关羽的威势,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竟然都投降了,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也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一时“威震华夏”。
关羽借助天时、地利全歼于禁七军,有侥幸成分。假如关羽此时见好就收,随即撤兵回江陵,此不世之功业,恐怕要永耀史册了,三国的历史恐怕也将有重大改变。但此时的关羽信心十足,改变了最初的作战企图,由对襄樊的一次战术进攻改为大规模的全面的战略进攻,决心以主力拿下樊城,而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
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被水淹而多处坍塌,于是,曹仁不得不考虑放弃樊城,但这个想法当即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阻。满宠说:“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关羽的小股部队已骚扰至郏县一带,但他不敢舍樊城而以主力大举北进。这是为什么呢?还不就是怕我们断其后路。假如我们要是放弃樊城,那么正好遂了他的心愿,许昌以南将全非我有。”(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满宠的一句话,救了樊城,也要了关羽的命。曹仁下定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乘战船猛攻樊城,但一时仍不能下。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两个聪明人拦住。其中一位是赫赫大名的丞相司马懿,而另外一位由刘晔换成了曹椽蒋济。他们提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他们不仅看出关羽胜得侥幸,对大局也无大碍,对孙刘骨子里的不合也明察秋毫,而他们最终出的招,甚至不是自己出兵,而是利用乱战时代的老招数——让别人抄后路。可见,尽管关羽攻得很猛,其实在战略上有重大缺陷。

这一次,曹操采纳了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当然,前提是,以此时襄樊一线兵力占优,曹操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其实曹操迁都之议,未必是担心关羽的军事压力,而是惧怕“威震华夏”的政治压力。曹操现在家大业大,怕引起内乱,由此每个决策都小心谨慎,有点像当年的袁绍了。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54节

曹操坐收渔利,但为什么不直接击退关羽呢?其实,自从赤壁以后,曹操从来没有难为过刘备。刘备从孙权那儿借过荆州,但此后连本带利都还了。刘备得益州是因为刘璋被曹操吓坏了的,而得汉中则是从曹操手里拿的,也可以理解为张鲁不买刘备的账,而曹操替刘备收拾了张鲁。现在关羽都快打上家门来了,曹操却还不好意思自己动手还击。

那么曹操的算盘能够打成吗?请看第三十六回:痛失荆州。
第三十九回:梦断祁山
刘备死后,刘禅做了四十一年的皇帝,享祚之长不仅在三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可稳居前十名了。不过他当皇帝的前十一年,是丞相诸葛亮当家。
诸葛亮在十余年的专权时代做了几件大事,最重要的是,平定南中和五次北伐。
诸葛亮用事之心非常迫切,在刘备去世的当年,就将年号改为建兴。这是非常违制的,改年号必须在皇帝死后的转年。如此重大错误是不该犯的,连蜀汉都不尊重,还能指望他恢复汉室吗?
此外,诸葛亮还犯了一个更离谱的错误——竟然不设立史官。中国自西周以来,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以便记录帝王行止和朝廷、国家大事。蜀汉自诩为汉室嫡系,为何不设史官呢?诸葛亮在西蜀推行严刑峻法,自己为何做出如此违背礼仪之事呢?如果不是为了掩盖其独断专行的行径,我们就很难解释了。
诸葛亮是要干事的,但他却没有容人之量。当然,这也不能怪诸葛亮,像刘备那样的英雄自然可以驾驭人才,而作为人才的诸葛亮却只能用奴才或庸才了。在诸葛亮的上面毕竟还有一个小皇帝刘禅,假如诸葛亮真的把比自己还能干的人才培养起来了,自己还怎么干呢?诸葛亮要干事,干好倒在其次,不让别人尾大不掉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危险不是不存在的。在入川前,诸葛亮的头上有关羽、张飞。对这二位,诸葛亮自然不可能逾越,都是惹不起的,只好用上了捧杀的招数。
关羽英勇无敌,但情商却像几岁的孩子。这样的软肋,对于聪明的诸葛亮,是一眼便知的。马超归降,刘备显然要重用,关羽有点吃味,写信问诸葛亮“马超跟我比谁厉害呀?”(超人才可比谁类。)对此,诸葛亮有理由也有能力给关羽上一课,让他不必较个劲,但他却采取了曲意奉承的方式,在回信里写道“马孟起文武双全,威武雄壮,确是当世英雄,跟当年的猛士鲸布、彭越差不多,应当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吧”,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诸葛亮却脑筋急转弯似的将话锋一转,给关羽戴上一个大大的高帽:“不过,他要是跟您比起来,连个小指头也配不上呀。”(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一番说词,也就可以骗骗关羽,关羽还真像个孩子似的捧着来信,拿给宾客传阅。(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后来刘备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封为前后左右四将军,关羽一听就火了,气哼哼地来了一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火气很大。诸葛亮把关羽的火勾起来了,自己却闪了。但,费诗,一个小小的前部司马,领命前去荆州宣旨,三下五除二地就将关羽说服了。费诗搬出刘邦对待韩信和萧何的典故,一方面陈说利害,一方面也使关羽相信刘备最为倚重的还是他关羽,使“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可见,关羽虽然性情高傲,但还是懂道理的。但诸葛亮就是不去好言相劝,而是利用和助长关羽的弱点,一味逢迎吹捧,这是正人君子所为吗?关羽最终孤军北上,落得人头落地,其中没有诸葛亮的“功劳”吗?

关羽和张飞都不好缠,但在进军西蜀时诸葛亮怎么也没想到还会冒出一个法正,而自己的姻弟庞统也大有赶超自己的架势,这才是让诸葛亮最为担心的事情。
法正,是刘备取成都、得汉中的第一功臣,理所应当地被拔擢为第一文臣。这个法正以前亏吃大了,开始了疯狂的快意恩仇,许多人到诸葛亮那里告状,要求刘备处置一下。诸葛亮如果是对法正负责的话,应该劝告法正,但平素铁面无私的诸葛亮却为法正百般解脱,讲了一大通歪理,说什么法正自从成了刘备的“辅翼”,使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因此法正胡作非为是合情合理的,还来了一句:“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显然,诸葛亮是在故意纵容法正。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此时的法正,功劳、地位,甚至连智谋都在诸葛亮之上,而且“先主雅爱信正”,诸葛亮的确不敢开罪。但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不想替法正负责,说这个话是继续激大家的火,同时也是暗示法正可以继续放开手脚违法乱纪。结果,未等法正自速其祸,便早逝于汉中。至此,诸葛亮长出一口气,顺理成章地成了刘备手下的第一文臣。

关羽尾大不掉,法正居功至伟,对此二人诸葛亮都明智地采取了捧杀的策略。除了他们二位,还有一个人是不得不除的,那就是刘备收的义子——刘封。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于是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处死刘封。诸葛亮给出的理由是刘封“不承羽命”,也就是没有发兵救援关羽。实际上,关羽被困荆州,早已陷入吕蒙布下的天罗地网,即使刘封前去救援,一是来不及,二是于事无补,更何况未得刘备命令,刘封怎敢轻动?这个理由自然是一个借口,诸葛亮给刘备的真正理由是为了给刘禅继位扫除一个障碍,即“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诸葛亮以这样的理由说服刘备,除掉无辜的刘封,绝非君子所为。

在刘备死之前,关羽死了,张飞死了,法正死了,刘封也死了,诸葛亮以为万事大吉了,不想,在刘备咽气前,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新对头,他就是托孤大臣李严。
在政治地位上,李严是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此外还手握军权,如果运用得当不是不可以搬倒诸葛亮,至少不会被诸葛亮轻易拿下,为此,诸葛亮与李严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首先,诸葛亮利用自己据有中央而李严外镇江州的的便利,把政务都牢牢抓了过来,“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专权独断,彻底使李严从蜀国政务中出局了。随后,诸葛亮又调犍为太守陈震为尚书令,把李严赶出了蜀汉行政首脑机构。

抓牢了政务,诸葛亮又开始打李严军权的主意了。其实,李严也早就防着这一手了,于是他以加强东部防务为借口,于建兴四年从永安移驻江州,修筑大城,欲将江州打造成一个东进的军事城堡。有了这个资本,李严毫不客气地向诸葛亮提出“求以五郡置巴州”的建议,即将益州一分为二,建立一个新的州——“巴州”。对于这样一个裂土分茅、分庭抗礼的建议,诸葛亮岂能答应,在朝中群臣的支持下断然拒绝(不许)。紧接着,诸葛亮第二次出击,以北伐为名,要抽调李严所部进驻汉中。对此,李严自然能找到不去的理由,于是断然拒绝。但到了建兴八年,李严不得不离开汉中了,因为这次不是诸葛亮要出去,而是曹真要来打汉中。汉中危急,李严只好率部离开了苦心经营的江州。当然,这次诸葛亮也给李严开出了一个筹码,让李严“主督汉中”,诸葛亮只自率一军于成固赤坂抗拒司马懿。李严临危受命,面临着艰巨考验。幸亏天降大雨,道路断绝,曹军自退。转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出祁山,趁机夺了李严的兵权,让他“催督运事”。运粮问题,其实是北伐的最大难题,诸葛亮几乎每次出兵不利都怪到运粮上(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这次却把难题抛给了李严。显然,此举不是诸葛亮对李严格外信任,而是别有用心。果然,“秋夏之际,值天霖雨”,李严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诸葛即以此责开刀,废黜李严为平民。李严被废,使蜀汉失去了一位忠诚干练的栋梁之才,诸葛亮为了稳固个人的权力地位而使国家遭受了重大的人才损失。

李严一死,再无可与诸葛亮抗衡之人。本来西蜀还有一个能臣,那就是彭羕,但他有才无德,早早就被诸葛亮收拾了。彭羕“姿性骄傲”,因而没能得到刘璋的重用,还被整得做了奴隶。但他的才情,却被庞统和法正大为赏识,而且一同向刘备举荐。马超也曾夸彭羕“才具秀拔,……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刘备一高兴,让彭羕一步登天地做到了治中从事。但诸葛亮对彭羕非常忌恨,“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还不动声色地向刘备打小报告,最终还给彭羕安了一个有野心的罪名(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听信谗言,把彭羕贬为江阳太守。彭羕心中怨恨,向马超发牢骚,说出了要造反的话(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立即告发,彭羕因此下狱。彭羕知道自己闯下大祸,写信向诸葛亮认罪,并请求诸葛亮宽恕。但对于一个才气不让法正的人,诸葛亮如何能放过?还是将其诛杀。对于此事,连非常偏袒诸葛亮的陈寿也深感不平,用“羕竟诛死”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震惊。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55节

彭羕恃才傲物,因言获罪,但重臣向朗却是一个老成练达之人,但也被诸葛亮拿下了。向朗早在刘表死后便投奔了刘备,资历不浅,曾任巴西太守、步兵校尉、丞相长史等要职。诸葛亮南征时,也曾留守主管后方之事。向朗不仅才干超群,为人也敦厚,因此“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深受朝野爱戴,但这也触犯了诸葛亮的忌讳。但对于这样一个人,诸葛亮始终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诸葛亮下令杀马谡后,马谡曾经在向朗那儿避难,结果诸葛亮以“知情不举”的罪名将向郎罢官。但马谡本是诸葛亮的亲信,他逃亡的事情也不止向朗一人知情,诸葛亮却唯独拿向朗开刀,可见用心之险恶。不过,向朗大概也将诸葛亮及其党羽早看透了,下野二十余年,也不论是非短长,“潜心典籍,孜孜不倦”,终于再也没给他们加害的机会。但向朗的功过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的,后来刘禅想起这位老臣,追论旧功,还封了侯。可见诸葛亮及其亲信对向朗的处罚,是明目张胆的排斥异己。

费诗被整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的才具是不用说的,降刘后先后任督军从事、牂牁太守和前部司马等职。正是他,办过一件令诸葛亮都头疼的事情,就是说服关羽与马超等同拜将军。但他为人正直,性情耿直,言语铮铮,因此忤逆过刘备,因而“终刘氏之世,官位不尽其才”。诸葛亮本来对他也打算重用,但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诸葛亮。那是在诸葛亮南征归来的途中,遇到魏国降人李鸿,费诗等人也在场。李鸿说孟达虽然降魏,但还是非常敬重诸葛亮。诸葛亮听了,脸上非常有面子,于是欣喜地对蒋琬和费诗说:“回到成都,我给孟达去封信,叙叙旧”(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诸葛亮此时便有了策反孟达之意。费诗一听不对呀,连忙劝道:“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这番话无疑给正在兴头上的诸葛亮泼了盆凉水,诸葛亮心中大为不悦,从此费诗即被打入冷宫。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凋零了,但西蜀大将也并非死绝,魏延无疑就是响当当的第一号名将。但我们搞不清的是,这个备受刘备倚重并手握汉中的魏延,不知为什么那么听命于诸葛亮。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魏延即提出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袭长安的正确战略,但诸葛亮不许。后来,诸葛亮一连五次北伐,魏延都处于被打压的状态。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诸葛亮因为魏延威名显赫,暂且留了魏延一命。但到了病死五丈原之时,诸葛亮却“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么重要的一次会议,身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的魏延却被摒弃于外。事实上,这次会议就是谋杀魏延的密谋。魏延与杨仪矛盾极深,水火不容,诸葛亮却让杨仪主持退军,令魏延断后,这其实就是想要魏延的命。果然,论资历和能力都比杨仪强的魏延,根本不接受杨仪的命令,还扬言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于是自行其事,率领所部自顾自地抢先退兵,并烧了栈道。最终,魏延被杨仪突袭,背着“叛逆”的罪名横遭斩杀,三族夷灭。诸葛亮死了不要紧,竟然还拉着魏延陪葬。《水浒传》上宋江毒死李逵的故事难道就是从这里抄的?魏延一死,“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宣告形成。

诸葛亮将西蜀的人才摧残殆尽,那么他都用了一些什么人呢?他最看重的是马谡。马谡才气过人,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诸葛亮平定南中即用马谡之策。但刘备早看出马谡言过其实,向诸葛亮指出马谡“不可大用”。但诸葛亮与马氏三兄弟交谊深厚,对刘备之言不以为然,第一次北伐时即“违众拔谡,统军在前,与魏将张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