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世为官-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陶哲威信无以伦比,最关键得到拥护的一点是,陶哲不为自己谋私,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各方面的机关和百姓,这与前届区长朱由贵是最大的区别。
    清河纸业的投建,陶哲功不可灭,也可以说没有陶哲,就没有清河纸业,一项大的工业比农业生产的税收收入是要大得多的,更别说像清河这么严重缺少工业的地方了。而纸业一项带来的其它产业就已经是极为庞大了,就比如说林业,作为纸浆原材料,光靠马田新火等几个区还远为不够,必需要全县的山区林业储备,仅仅这一项就能给山区人民的收入增加两番,清河的GDP估计增长一倍没有问题。
    清河所有的地区中,马田区和新火区毫无例外的成了清河县产值增涨最快最猛的两个区,这些出色的数据不仅仅是在清河县,连苗西州都被惊动。
    而这两个区经济缔造者都是陶哲,苗西拥有全国最穷的几个县,但在最穷的地方出现了这般异常出彩的情况,这让一直就想求变求改革的州领导高层高度关注起来,陶哲就进入了领导的视线中。
    以陶哲目前这种势不可挡的劲头,反对他的势力几无声息,包括陶哲最为关注的杨光,杨民几次来马田的视查,对陶哲赞赏有加,陶哲没看出半分不妥,似乎杨民对杨光和陶哲之间的事毫不知情。
    区委。
    卢秀娟兴冲冲的问郑莹:“小郑,小陶区长在哪儿?”
    郑莹站起身回答:“卢区长。下了雪。小陶区长去河堤了!”
    “又去河堤了?”卢秀娟心里奇怪。这个小陶区长总是那么奇怪。清河纸业。大棚菜这些能为百姓致富地大项目都搞起来了。都没见他有多么关心。却整日都在关注着河堤。
    “哦”了一声卢秀娟又说:“小郑。走。一起去河堤。……应该吃饭了吧?”
    河堤地工程正在赶工中。最近温差实在太大。工程时间不得不放慢了些。昨天浇倒地混凝土。今天就下雪了。陶哲不放心。赶到工地上查看。
    朱天龙还真负责。日日都是泡在河堤上。工程队地工人很奇怪。朱天龙是不是转性了?河堤地材料和浇灌地混凝土钢材都是实打实地。没作半点虚假。听说工程款是五十万。能赚钱吗?
    看到陶哲来到河堤。朱天龙赶紧迎上。河堤上刚倒地混凝土地域都是盖了厚厚地稻草。而稻草上又落了五六公分厚地雪。
    陶哲扒开一堆稻草,露出混凝土青灰的新表面,用手指使劲摁了摁,还能摁起淡淡的指印,有些担忧的问朱天龙:“都这个样子?”
    朱天龙点了点头,“已经赶工了,尽量在中午温度最高的时候倒混凝土,但气温还是过低,凝固不好。”
    陶哲想说什么,但见朱天龙眼里布满血丝,满脸胡碴,瘦削的脸更瘦,这两个多月来瘦了不少,也难为他为这事真这么操心,一些话也就不说了,拍了拍他肩头,叹了口气在河堤上走着。
    远远的听到卢秀娟在叫:“小陶区长,小陶区长!”
    转过身来,雪白的雪地上一条凌乱的脚印路弯曲着延伸向远处,卢秀娟和郑莹正赶来,卢秀娟一边走一边招手。
    陶哲呵呵一笑,朝朱天龙说:“走,过去看看。”
    卢秀娟跟郑莹走得很急,到陶哲面前后,嘴里鼻里喷着白气,喘气的时候冷空气入鼻很难受,赶紧用手蒙住鼻,过了一会儿才说:“小陶区长,呵呵,应该回去吃饭了吧?”
    “哎呀,忘了!”陶哲这才想起时候不早了,“只是,呵呵,卢区长,用不着劳你的大驾来请我吃饭吧?多少大事等着你呢!”
    “大也大不过你,没有你带路,我们什么也不是,快回去吃饭了,”卢秀娟笑呵呵的说着,“等一下还有事向你说呢!”
    目前在马田区,卢秀娟是公开旗旗帜的拥护陶哲,啥事都不藏起来说。
    陶哲转身对朱天龙说:“老朱,你也累得够呛,走吧,回区里一起吃饭,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卢秀娟料不到一向严谨的陶哲也说起灰谐的话来,呵呵笑着。
    陶哲又补了一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了吃饭了!”
    这话一说,卢秀娟跟郑莹都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天龙却是感激得有些眼泪花花的,这些天的劳累辛苦都在陶哲的这几句关心的话语中消失无踪。
    首发
正文 第七十一章 贵客到喜鹊叫
    一路上陶哲都觉得卢秀娟怪怪的,也不说话,眉眼间却是蕴藏着一丝笑意,心道她笑成这个样子又不说,难道是有喜了?
    悄悄瞄了瞄了卢秀娟,身材是有些发福,不过肯定不是有喜,再说都什么年纪了,呵呵!不过这种龌龊的思想当然不能从嘴里说出来,有损领导形像,笑了笑问:“卢区长,是有事吧?”
    卢秀娟抿着嘴笑说:“哪有事!”笑意中带了一丝少女才有的娇羞,这就好像是学校里的女孩子藏了心事的表现,分明是有事了。
    卢秀娟不说,陶哲就问郑莹:“你说,大雪天里来河堤叫我,是有事吧?”
    郑莹摇摇头:“我哪知道,卢区长叫我跟她一起过来,我就跟过来了!”
    郑莹藏不住心事,陶哲一看便知道,她是真的不知道。
    不说便不说了,陶哲不再追问,保持点领导的威信,卢秀娟有事,迟早都会说出来,不用追问。
    回到区委食堂,区里的人分了几次吃饭,陶哲威信日重,吴顺才几乎是肯定在陶哲出现的时候他绝不现身,就算是吃饭也是一样,陶哲也没有要想跟他搞到碰个面都成这样,但有些事也由不得他想,事后想想还是顺其自然吧。
    餐桌边,陶哲拉了朱天龙一桌,卢秀娟和郑莹也坐在旁边,厨房里的师傅端菜出来后,陶哲闻着香喷喷的,看看碟子里,红色的是炒番茄,青色的是青瓜炒肉,紫色的是红烧茄子,还有一碟绿白相间的小白菜,怔了一怔,忽然恍然大悟说:“卢区长,大棚菜熟了?”
    卢秀娟这才笑呵呵的说:“第一茬的番茄,青瓜和茄子已经开始采摘了,产量很高,陈总超市那边的运输车已经联系好十辆大车过来,按照合同里的价格,呵呵,这一季的收成好过以前全年的收成!”
    “去看看!”陶哲站起身说,却见卢秀娟嗔道:“刚才还在说人是铁饭是钢的,你让大家都饿着肚子啊?”
    “哦!”陶哲觉得失态。呵呵笑了笑。坐下来又说。“是啊。是啊。吃饭吃饭。”
    这一顿饭都是吃得极是香甜。本来不在季节地新鲜地菜就美味。心情又好。饭自然是吃得香。
    吃完饭后朱天龙要回河堤。陶哲嘱咐了一下。然后又吩咐小郑让司机谭武准备好车。要去几个乡地大棚点看一看。
    在路上。陶哲向卢秀娟提议要到最贫困地家庭看一看。作为他最信得过地嫡系之一。说话也就没那么多转弯抹角地了。要看问题当然得看最差地。否则还能看出什么来?历来都是瞒上不瞒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套。陶哲当然明白(一路看;手机站wap。)。
    卢秀娟当然也知道。能说出这个话来。陶哲就已经是在她额头上烙下了陶字印痕!点了点头说:“那就先到四方乡马洞村吧。那一带是首批做大棚地最穷地地区。这次大棚地成功已经起了很好地效应了。其它乡适合搞大棚地乡领导都来找过我。提议大棚地事情。最好地是。”看了看陶哲才笑呵呵地说。“这几个乡只要求技术和销售上地支持。资金都由他们自筹。呵呵。能赚到钱。老百姓自己都愿意掏这个钱呢!”
    公路上都积了雪。桑塔纳地轮子在雪上压得滋滋响。小谭特意把车开慢了些。一路上基本上都能看到大棚区。
    卢秀娟介绍着:“目前马田区四个乡大约有七百多户做了大棚,第一次农作物销售款是打算再作扩大投资,小陶区长,你这是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实事啊,跟着你干这些事,心里踏实,觉得有干劲,呵呵……”笑了一笑又说,“刚开始,我可是很反感你的,不曾想到,现在倒成了你最铁的拥垒者!”
    陶哲笑笑不答,官场体制内,利益纠缠,又哪有永远的敌手永远的朋友呢!
    四方乡的马洞村离国道还有几公里路,村里有一条基根路,小谭在基根路尽头停了车,卢秀娟说:“小陶区长,到马洞还要走一里多路!”
    “哦,这样吧,小谭,”陶哲下车后对谭武说,“你就留在这里等会儿吧,在车里等,有暧气。”
    雪依旧下,卢秀娟在前,陶哲郑莹在后,三个人一雪地里往马洞村行去,寒风把雪花吹得直往衣领里钻,郑莹家条件虽不是太好,但从小爸妈捧在手心里当宝贝养的,没吃过苦,雪地里,小路都不见了,一脚深一脚浅的很吃力。
    卢秀娟却是一点事也没有,她从小就是从苦孩子长大的,就这个区长职位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走点雪路吹点冷风自然不当回事。
    陶哲没感觉到不适,走在雪路上看了看方向,然后说:“卢区长,马洞的交通不行,大棚菜量产的话运输会耽误很多事情,我看要从区里挤点出来,至少把基根路修通吧!”
    “嗯,我回去跟财政所老蒋商量一下,挤个几万出来把这条路修一下,”卢秀娟点点头,“早先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大棚子菜多了全用人力挑出来的话,损坏多,对销售也有影响。”
    再走没多远,茫茫的雪地中忽然露出一大片一大片的两米多高的大棚子来,陶哲呵呵一笑说:“到了!”
    漫天的大雪,视线不远,其实也就几百米远,大棚子也是白色的,在雪地中就瞧不出来了。
    棚子边有几个人,一见卢秀娟就迎了上来,“卢区长,这么大雪您咋来了?快到家里去坐坐,这俩位也是政府的办事员吧,都到家里坐,都到家里坐!”
    卢秀娟瞄了一下陶哲年轻的脸,呵呵笑着说:“老李啊,你可是看走眼了,这位可是大棚菜的提起人,咱们马田区的陶区长啊,专门来看看你们大棚的情况的!”
    老李头一愣:陶区长?一直都在听说起,现在马田区哪个不知道陶区长的名字?也都说年轻,但咋是这个年轻法哟?瞧瞧身边站着的大儿子二儿子,正傻呼呼的笑,自己今年四十五,二儿子都二十三了,看陶区长的模样比老二还小着些,唉,当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只会打洞,自己这两个儿子,读书到三年级就死也不去了,宁愿在家砍柴放牛!
    愣了一会儿才想起,“啊哟”了一声,赶紧又握住了陶哲的手说:“陶区长,您看我这脑子,……快快,到家里坐,老二,赶紧叫你妈杀只鸡,烧一块腊肉,咱们家来贵客了!”
    陶哲拦着说:“老李啊,你就不要这样了,我来看看你们,大棚子菜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可不是一来就搞得动刀动枪的,呵呵,还有啊,你就不要‘您’啊‘您’的,你可比我大得多,叫我陶区长也可以,也可以叫我小陶,还是不要叫‘您’的好,听着疹得慌!”
    老李却是不听,“俺家传就没有那规矩,像您这样为了我们百姓做实事的好官来到我家,我老李头要是不招待好那是要遭雷劈,出门要被左邻右舍口水淹死的!”
    回了头吩咐:“老二,帮你妈杀鸡,老大,到村口打五斤白酒回来。”
    老大边走边说:“爸,早上我做梦就见到喜鹊在咱家门口喳喳的叫!”
    郑莹忍不住扑哧一下就笑出声来!
    (推荐好友倾覆作品《盛世收藏》不错的书!)书号1389671http:///Book/1389671aspx
    首发
正文 第七十二章 过年了
    面对老李头热情的招呼,陶哲还是婉言谢绝,提出先看看大棚菜,老李头只好把旁边的大棚前边的进出口打开,顿时棚子内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长条形的大棚内,种着的是番茄,株株果实累累,有一小部份带着淡红色,一大部份绿色,红色的大个,一连串的像鸡蛋形挂在株头,因为太重,每株番茄都是用树枝绑架着撑住。
    老李头笑呵呵的说:“陶区长,卢区长,这大棚菜的产量还真高,呵呵,往常想都没想过冬天还能吃到这些菜,现在可简单,想吃啥菜都有。”
    陶哲看着也高兴,棚子里尽是青草春天的气息,摸了摸身边的番茄,摘了一个红的,说:“老李,饭呢,就不麻烦你了,这大棚的西红柿我就吃一个!”
    很干净,没有农药没有污染,陶哲想到了绿色食品这个现代词,找个空应该给陈宁说一声,这个广告词打到商场效果会更好,嘴里吃着的西红柿很甜,味道很好。
    这时老李头这大棚外面响起了嘲杂的说话声,似乎来了一大群人,老李头钻出大棚一瞧,好家伙!
    密密麻麻的来了数十人,尽是马洞村本组的邻舍,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离自家最近的贺老三,提着嗓子正朝老李头喊:“老李,你家大儿子正到处炫耀着,陶区长卢区长到你家了,老李,咱两家是邻舍,你大儿子的老婆又是我家那人介绍的,都说远亲还不如近邻,这么大的事都不通知一下我贺老三?”
    “就你家亲?我还是他亲哥呢……”刹时间跟麻雀炸窝了一般,叽叽喳喳的闹成一片。
    老李直跺脚,骂道:“老大这狗日的,老子咋生了这么一个蠢才!”
    陶哲跟卢秀娟郑莹都出了大棚,笑着跟大家打了招呼。
    百姓的朴实热情,陶哲很感慨,其实最底层的百姓哪里想到那么多弯弯道道?一生的勤恳都只是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住房,政府领导能给他们办实惠的事,他们就感激,没有虚假没有勾心斗角。
    已经这样子了,老李也坚持不住,陶哲又到几家的大棚中看了下,种的都是作期不算太长,植株矮的农作物,比如番茄,茄子,辣椒等等。
    光这第一茬地收入估计就有六七百元。整个冬天地收入就能抵以往一年地收成。目前种地这些大棚菜比到季节地时候可贵了好几倍。马洞村算是穷地了。搞一季大棚菜出头。明年再存一年地钱。就能把旧房翻新。娶媳妇地娶媳妇了。说到底。要地就是个钱啊。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了。
    在马洞村地大棚中逗留了两三个时辰。陶哲跟大伙儿谈了谈大棚地发展。又了解了解出现地难点。卢秀娟一一记下。答应可以解决地马上解决。解决不了地区委开会解决。
    饭是不吃了。也不可能。家家都想着要把他们请回去。干脆就都不去了。
    回去地路上。陶哲在车里向卢秀娟感慨道:“老百姓地心里都很简单。能满足他们基本地要求就够了。其实像这么简单地要求。我们都很难办到。不是么?”
    时间如梭。还不觉得间。就已经快过年了。
    陶哲让朱敏副区长到南方联系好纸业设备地订购。然后又组织了数十名文化素质稍高地作为纸业初期地基层管理干部。到设备厂家培训。学习设备地管理维修一方面。
    这些人当中,洋合的那几个陪同陶哲曾经南下的刘国成,王建国,刘小梅等六个人全部在列,这一去估计春节都不能在家过了。
    陶哲虽然是清河纸业的发起人,但政府官员是不得兼职的,他还要考虑纸业公司的领头人,这个位置是很重要的,马虎不得,目前暂时都没有合适的。
    清河纸业的工厂厂房和员工宿舍方面的建筑正如火如荼,占地十余万坪,比马田镇正街还大,由于工业用电损耗较大,马田区没有什么工业,基本上都是民用电,上马纸业这样大型的工厂,电力方面还得向清河县电网拉一条高压线路,要是资金充裕的话,陶哲还想着是不是由区里投资再建一座电站。
    马田靠山的北面一带,环绕的清水河落差较大,建水力发电厂还是值得提议的,建成的话至少马田用电的压力就减轻了。
    但是眼前资金的压力缺口太大,上马的清河纸业就已经把县里的资金拉扯来一半,这还是因为像纸业公司这样的大型工业能给清河政府带来亮眼的政绩,否则这钱,也没有那么容易要来。
    到腊月二十七,区委开了个会议,总结了一下全年的工作,然后陶哲宣布年假期十天,年初八上班,年假期间照顾年纪大的家离马田远的,政府留下的执班干部就剔出这些干部,不过,留下的执班干部主要以自愿为主,陶哲自己就表示留守区委,第二个卢秀娟就第二个表态,陶哲前五天,她后五天,反正离家近,住在马田镇上的六七名办事员也报名轮流执班。
    书记吴顺才离家最远,陶哲一说,他乐得在家多呆几天,笑呵呵的答应了。
    副书记李会仁也是外来户,陶哲对他们的照顾也笑着接受,其余下属机关都是自由安排人员,区里并不干涉。
    散会后,全部都到区委食堂团年,平时不饮酒的陶哲今天倒是放开了,一年一次嘛,又放假了,一年到头跟下属严厉个脸太不亲和了。
    只是本来酒量就没有,数十人一个一个上来连番敬,就算嘴里只沾一沾,陶哲也经受不起,酒席才到一半,就一头栽倒在地。
    醒来后睁开眼,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妹妹晓碧,在她旁边的还有老爸,老妈拿个盆子在给他洗衣,弟弟小军在翻着他架子上的书。
    这一下还以为是在做梦,揉了揉眼,再细看,晓儿笑盈盈的说:“哥,别看了,咱一家都来了,是郑莹姐姐和小谭小方开车把我们全家都接来的!”
    “儿子啊,咋个喝这么多酒?都睡了一天一夜了!”老妈边洗衣服边唠叨。
    她走到哪都是闲不住的,陶哲这脏衣服不少,自然就找了盆子洗衣服。
    老陶却是抽着烟说:“老婆子,唠叨个啥,儿子做了官,跟大伙儿喝酒是正常的,你看看你儿子,就是给你唠叨得烟酒都不会!”
    陶哲笑了笑,听着爸妈的唠叨就觉得很温暧,捏了捏妹妹的脸,坐起身来。
    首发
正文 第七十三章 俗事多
    陶哲昨晚喝醉后一直在念爸妈晓儿的,郑莹听了记在心里,一大早就把小谭叫来,又担心一个车不够,又把书记吴顺才的司机小方也叫来,吴顺才回家过年也没要小方开车回去,郑莹就把小方小谭安排一起跟着她到陶哲的老家把全家人都接了过来。
    陶哲听晓儿叽叽喳喳的说着,心道郑莹倒是很机灵。
    陶青山老两口第一次到机关里过年,样样都觉得新鲜,倒也开心,年三十晚上,陶哲又把区里宣传部的那台三洋大电视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