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秋千女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返回的长途车上,秋千的脑袋这才倒出空来,想一想几个小时以后的事情。她为什么要急于返回呢?不仅仅是因为生了海鸥的气,肯定还有别的原因,她此刻还没想明白的原因。听说孙拴柱在“文革”中也被打成了走资派,遭老鼻子罪了,肋骨先后被打断过三次。他的遭遇,令秋千想起了董亦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同情。毕竟是老同事了,要说当年他那些举动,如今想来也是情有可原,谁还不是打年轻时过来的?谁还没有个窝心上火的时候?

想了一路的董亦剑,那模样,那脾性,明知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秋千还是忍不住失望,对孙拴柱失望。女人就是怪异,又不是没见过孙拴柱,年轻的时候就不是帅气的人,如今老了老了,要真的老成了一朵花,那才叫“倒头鬼”呢。秋千的态度不冷不热的,孙拴柱是个聪明人,立马就有了感觉。他说,我这次来,就是来寻你的。你不收留我,难道还想让我回去不成?秋千不好硬撵,只好说,回去吧,路费我掏。孙拴柱说,不是路费的事,反正我不回去。你去上班,我在家帮你看门,做饭,干家务。你下班回来,我陪你说话唠嗑,你我都不会孤单了,有什么不好呵?

秋千不接碴,照样儿上班去了。孙拴柱说到做到,果然呆在家里涮锅、和面、包饺子,忙得团团转。到了晚上,秋千端了水杯,洗了苹果,就反锁了自己的卧室,把孙拴柱留在外屋里。孙拴柱心里窝火,却不敢发作。终究是好女经不起赖汉子磨,老百姓的话儿都是在讲的。日久天长了,一个老男人住在家里,能说得清吗?秋千自己说不清,亲戚邻居那儿也不好交代。秋千没辙了,反正那婚是早该离了的。离了,就是自由身了。就当是成全他孙拴柱好啦。

3

秋千跟孙拴柱的婚宴,是海燕两口子操持的。这时距离秋千从海鸥那儿回集圩,不过四个来月光景。海鸥得知秋千又要结婚,虽然心里直发毛,但还是为两位老人买了两条羊毛大围巾以为贺礼。但是海鸥说了,希望这是妈妈最后一次婚礼。

同样的话,海燕是在心里说的。说起来海燕最是可怜,她跟着秋千辗转来去,就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秋千经历的四个男人,她是最全面的见证人。作为女儿,她又怎能数说自己亲娘的不是?再说,秋千的脾性,海燕最知道,向来是我行我素惯了的,说轻了没得用,说重了,娘儿们又要反目。秋千又是六亲不靠的一个人,如今家里有个老伴,就当是搭伙过日子吧,秋千心里头也能踏实点儿。

孙拴柱就这样留了下来,没再回关营子。其实秋千不晓得,孙拴柱即使再回关营子,也没得安身立命之地了。人,退休了,每月的退休金只有六百来块钱,还不到秋千的一半儿。房子,早就被儿子媳妇占据了。儿子媳妇都下了岗,儿子靠给人开出租车养活妻儿,媳妇就在家里耗着,什么都不干,脾气还大得很。当然了,家丑不可外扬。这一切,孙拴柱是不会说的,就是对秋千也不会说。他只是说,他不舍得离开秋千,就是要在身边守着她。

头一二年间,秋千着实过了几天舒坦日子。下班一回到家,热菜热饭就端上了桌。晚上,天冷的时节,孙拴柱总是先暖和了被窝,才唤秋千躺下。自打那次大出血以后,秋千养成了半夜喝水的习惯。如今,那水瓶就在床头柜上放着,随时都有热水喝。秋千坐月子时落下了病,阴天下雨的就腰酸背痛。孙拴柱不但帮她按摩,还学会了拔火罐。秋千被滋润着,多年都不哼哼的戏曲又出了口: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两年之后,秋千也办理了退休手续,回到了家。孙拴柱仿佛得了大赦,就此撂了挑子,再不是那个知冷知热的留守男士了。他的心里话,我伺候了你整整两年,生米早就煮成了熟米饭。人都这么老了,不能再豁上这张老脸不要吧?料你苏秋千也甩不脱我的。现在你退休了,也应当伺候伺候我啦。但是,苏秋千哪里是闲得住的人?在家闲了一阵子,就受不了了,立马找到卫生局,办了张行医执照,略加收拾行囊,就带着孙拴柱下了乡。

这时的孙拴柱,穿着里外三层新的衣裳,走在秋千身边,直似个掌柜的。那都是秋千念他多年没人照料,为他做的。秋千一辈子爱穿。遭遇的四个男人,李伯朗自己就爱好儿,不用秋千动手,照样把自己打扮得横标竖致的。董亦剑呢,打骨子里就是个农民,又穿惯了军装。偶尔秋千为他置件新衣,也只要蓝布的,而且不揉搓出皱褶来,绝不肯上身。至于那个赵守戟,一年四季只跟警服做对,只要有酒喝,其他都是无可无不可的,害得秋千也没了心情。只有这个孙拴柱,秋千想怎么扎裹他,他都没得意见,而且乐于听命,反正又不花他的钱。

《秋千女人》第七章(4)

苏北的乡下,许多人生了病,有了痛,都是能抗则抗,能捱则捱。实在挨不过了,才舍得去趟医院,或者就只有在家等死。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乡间,医院的大门向哪儿开,他们到死也说不清楚。秋千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送医下乡的。所到之处,乡人供若菩萨。秋千负责诊病开方,下针配药。一天做三顿饭,两个人的洗涮,包括去井台打水挑水,都成了秋千一个人的事儿。那么,孙拴柱做些什么呢?孙拴柱惟一的工作,就是举着艾条,在秋千下了针的地方,抖抖索索地灸疗。那些病人,都是些穷苦的乡下人。秋千开出的价,连当地卫生局都喊低了。何况对待孤寡老人们,秋千根本不忍心要钱。

孙拴柱可不管这些。他算是想明白了,爹亲娘亲不如钱亲。人到了老年,儿孙靠不住,老婆也靠不住。只要不想出家当和尚,能靠得住的,只有钱。秋千不是也常常唠叨吗?说什么“前老婆后汉子,过到死两半子”。说不准哪一天,这个女人就会撂下他,也未必就扔了,反正就那么撂着,冷着,他也没法子。人家现在要房有房,要钱有钱,要手艺有手艺,要名声有名声的,哪天突然想明白了,他孙拴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毕竟不是少年夫妻了,还有个情呀爱呀的想头。孙拴柱没得办法挣到钱,但他完全可以凭借秋千挣钱。秋千到乡下巡医,挣到的并不多的钱,孙拴柱坚持一半儿得归他。他对秋千说,如果没有他这保镖,打死秋千,她也不敢只身游走在穷乡僻壤的。

一个乡停顿上一个月四十天的,秋千就会转到另一个乡村去。秋千收拾好了行囊,走出临时租借的小屋或庭院,或者根本就是村部,外面,已经黑鸦鸦聚集了好多人。一见秋千出来,前面的老人带了头,半村的人就给秋千跪下了。好些年里,就是靠了这种精神的支撑,秋千才忍住自己的病痛,和对孙拴柱的不满,一天一天熬过来的。秋千知道,哪一天她真的倒下了,或者孙拴柱觉得她再也没有油水可榨了,想必他就会自动离去了。

4

鲁闽和王小结,两口子已经有好几年没登秋千的门了。上一次秋千要和赵守戟离婚,鲁闽还是从海燕那里得知的。秋千和赵守戟的婚姻,一直是搁在鲁闽心上的一块石头,他总觉得,有那块石头在,秋千这个妈,他就没法平心静气地对待。那块石头上仿佛写满了字,看来看去,总是“羞辱”二字。不是鲁闽太封建,也不是鲁闽要替董亦剑守住秋千。世上的男人那样多,要改嫁,起码也得挑一挑拣一拣的,哪能挑到篮子里都是菜,拣到筐子里就是杏呀?

秋千的离婚,拖了有三四年功夫。等她真正下定了决心,鲁闽以为这个妈终于回心转意了,虽然没有当面沟通过,还是忍不住帮了她。谁知没过多久,又传来了秋千结婚的消息。鲁闽又窝火又怄心,得知其中还有海燕的作用,就打了电话质问海燕。海燕也是有口难言,母子姐弟们,反倒比以前更生分了,是不可逆转的那种生分,想起来都觉得可怕。也因为这样,秋千打落了牙齿和泪吞,再委屈再不满,也没脸跟儿女们说半个字。

冬季,是秋千回家休整的季节。说是休整,其实仍然闲不着。家里家外的活儿,看似不多,都要一桩一桩地做过去,包括点炉子生火的柴禾,也得秋千一根根劈将出来。等把家里家外打理清爽,小火炉呼呼吐着暖意的时候,秋千还是手脚不得停歇,要忙一天三顿饭,还要忙着将春天里采集晾干的茵陈做成艾条,留待来年巡医时用。

秋千毫无预感,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就要发生了。这件事情,她不是没有预见过;但是真的发生了,仍然令她措手不及。正是数九严寒,秋千的心,就如屋檐下悬挂着的那一排冰溜子,又硬又凉,凉透了。这件事情就是,孙拴柱终于不辞而别。

吃过了早饭,秋千拿了只布兜儿,就去农贸市场买菜了。要过年了,总得有个过年的心劲,气氛。自打海燕一家子调回集圩,每逢过年,都是一家三口陪着秋千过的。吃年夜饭,成了秋千不知不觉当中的一个念想。等秋千买了一兜的肉蛋水果蔬菜海鲜回来,孙拴柱挂在迎门衣架上的毛呢大衣不见了。一开始,秋千并没有多想。抽烟,喝酒,逛大街,是孙拴柱老年生活中的三大乐事,他一准又到街上瞎溜达去了。

可是很快,秋千就看出不对头来了。首先,他们下乡时用来装行李的一只黑色行李包,平常就放在衣橱和高低柜之间的空当里,现在不见了。秋千这才联想到了什么,打开大衣橱的门。果然,孙拴柱的四季衣裳,连同袜子围巾手套,一概都不见了。秋千无助地在房间里打转,心里头火烧火燎的,没个抓挠。下意识地,她又拉开衣橱下面盛鞋的抽屉。她为孙拴柱买的皮鞋布鞋,包括一双尚未上脚的皮棉鞋,此刻统统没了踪影。她转到床头,发现水瓶底下压了张字条,上面歪歪跩跩写了几个大字:老苏,我回关营子过年去了。多保重!

《秋千女人》第七章(5)

这个挨千刀的,这个丧了良心的“倒头鬼”!那一瞬间,秋千恨不得孙拴柱一出门就让车给撞死。想回去就光明正大地走嘛,谁会拦着他?为啥连个照面也不打,为啥还把自己的财物席卷一空,为啥要做贼心虚般落荒而逃?秋千想不通。身子一软,瘫坐在床上,倚着被垛就动弹不得了。

秋千整整躺了一个正月。海燕天天过来打针喂药,端水做饭的,让秋千心里生出无限懊悔。这些年,孙拴柱跟着她吃,跟着她住,跟着她穿,跟着她行,不但没花半个大子儿,还攒下了六万多块钱。六万多块钱,在关营子那疙瘩,足可以买上一套很像样的房子了。其中,除了孙拴柱自己在抽烟喝酒之外存下的丁点儿工资,其他的,还不都是跟着秋千挣的?秋千心里懊悔的是,儿女们从没得过她的济。除了鲁闽,海燕海鸥无论结婚生子,她都从不操心,如今倒白白便宜了那只养不“家”的老白眼狼。秋千恨不得拿脑袋往墙上撞,她恨死自己了。

直到来年开了春,秋千这才慢慢好起来,又可以下床点豆种菜,为病人诊疗了。孙拴柱那个老东西,还假惺惺地来过几次电话。秋千不是把话筒给摔了,就是歇斯底里臭骂一通。不知道是心怀愧疚,还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无论秋千怎样发作,孙拴柱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就是不反驳,也不表态,令相隔数千里之遥的秋千无可奈何。

白天的时光还好打发。到了夜晚,特别是睡不着的时候,秋千就想,我这大半辈子,究竟做对了几样事情呢?跟过的四个男人,除了姐姐春草把关的董亦剑外,哪一个又是个好男人呢?特别是这个孙拴柱,当年一副可怜相,几乎是求着她苏秋千收留了的。如今,刚随着她攒了些钱,就跩开了,就分不出里外高低了,就绝情而去了。这人呵,你还敢相信谁?秋千就这样剥皮抽筋地一路想下去,想到最后,总是一头冷汗。

孙拴柱回来得也很突然,远远在秋千的预料之外,却是孙拴柱的情理当中。五月的风,刚刚有点热起来。秋千穿了长袖碎花的布衣,宽腿九分丝裤,正戴着花镜,在自家的诊所里,给下了针的病人灸艾呢,那艾条就被一只手给剥了过去。秋千以为,又是哪个老同事老姊妹在跟自己调皮,眼皮也不抬地说一句:别闹,给我。那只手不闹了,却也不还给她,反倒认认真真在她下针的地方熟练地灸起来。秋千一惊,这才抬眼顺着这只手往上瞅。这一瞅,才发现,那只手的主人,正是那个挨千刀的“倒头鬼”孙拴柱。

秋千立马就炸了,一把又将艾条从孙拴柱手中夺回来,高声骂道:死不要脸的老东西,还有脸回来?咋就没让车撞死你?!咋就不自个儿找个南墙撞死了去!孙拴柱早有预见,看样子一路归途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这时候不但不生气,反倒嘿嘿地憨笑,熟门熟路地取了新的艾条,点燃,另换一个病人灸着,让那几个躺在床上不便动弹的病人,都觉得苏大夫失态了,过分了。

直到病人们陆续离去,秋千的失态也没得到有效控制。她边骂边哭,或是骂完了哭,哭够了再骂,一直折腾了大半宿,这才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才心有不甘地闭上了睡眼。秋千的眼睛红肿了好几天。孙拴柱则像一只犯了错的宠狗,围着秋千不住地打恭示好,又是可恨又是可怜,早晚揉搓得秋千平了心静了气,再也不提让他滚蛋的话了。

孙拴柱难耐舐犊之情,席卷一空逃回关营子,原本想用那六万块钱,为自己的晚年买个去处。他找到住在他房子里的儿子儿媳时,多少还带了点衣锦还乡的味道。等见到了,话语之间就换了一副表功的口气。你们的爹虽然老了,可是你们的爹赚到钱了。秋千为他做的四季衣裳,他献宝一般都献给了儿子。那六万块钱早已汇到了自己的名下,改天就可以取出来。最初的日子,媳妇是从未有过的贤惠,不叫“爹”不说话,不炖了鱼肉不开饭,喜得孙拴柱那张蟹壳脸油光锃亮的。什么叫幸福哇?哎哟妈呀,孙拴柱这回可算是知道啦。

只是这幸福太他妈的短暂了。儿子用那六万块钱,刚把一辆二手夏利车买到手,再也不必为旁人打工了,媳妇的脸就如同冬天里的门帘,呱嗒一声就掉下来了,出来进去抱着那只名叫阿芳的母狗,话语中曲里拐弯夹枪带棒的。孙拴柱开始还能装憨,装作充耳不闻,可挡不了那枪棒的逐日升级。媳妇的意思很明确,你老人家是立了功。可是你儿子下了岗,你不帮他谁帮他?你不帮他,早晚连媳妇也保不住,更别提孙子了,那可是你孙家嫡亲的骨血。未必你帮了自家的儿孙,就有了成天价坐在炕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本钱了?我们就活该养你的老,送你的终了?

媳妇越想,越想不通这个理儿,在枕上撮弄了男人,去逼问孙拴柱何时返回集圩,也省得“苏阿姨”挂念。孙拴柱的含糊其词,很是让儿子媳妇不满。直到那一天,媳妇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拨拉着阿芳,面无表情地喊,咬,咬死那个老东西。叫你装样儿,叫你当老太爷。孙拴柱知道,他的使用价值现在已经是负数了,不由得老泪纵横。这时节,最容易想起秋千的好。孙拴柱打算豁上这张老脸不要,也要回到秋千那儿。本来嘛,掉价都掉到这个份儿上了,还要这张老脸做什么?!

《秋千女人》第七章(6)

5

明白了自己无处可逃,孙拴柱死心塌地了,倒有了一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味。女人是要哄的。再老的女人,也是要哄的。反正家里就只两位老人,孙拴柱有的是机会表现,也有的是空闲灌秋千的迷魂汤。破天荒的,孙拴柱把那六百多元退休金,除了留下二百块当作抽烟喝酒的开销,其余的都交给了秋千,是一心一意要跟秋千过日子的样子。平日里,抽烟喝酒也节制了。秋千上街买菜的时候,孙拴柱一定跟随左右,鞍前马后的。有老同事老朋友登门拜访的时候,孙拴柱会表现得很有风度,很热情。逢到这老同事老朋友是异性时,他也会适时地吃一点醋,让秋千理解成对自己的重视,嘴巴里难免骂两句,心里头却美滋滋的。

秋千每天只在家坐诊。每月有个千儿八百的进项,加上秋千的退休金,老俩口的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坐诊了两年多,秋千想歇息一阵子了,这才关门大吉,把剩余的针药全部送给了海燕。海燕所在的疗养院,早已入不敷出。两口子买断了工龄,就在离秋千不足两里的海滨路上,开着自己的门诊。

王莲子也早已退了休。老姐妹俩常常通个电话唠个嗑。关了门诊,秋千的心又空了下来。只要没个事情占住她的脑和手,她就会六神无主地团团乱转,出来进去的,看哪儿哪儿都不顺眼。王莲子说,不如叶落归根吧,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老姊妹们也好做个伴儿。这个主意,得到了孙拴柱的强烈支持。秋千的退休金算是高的,能在集圩过滋润日子,回到关营子,那就是富婆,就能过天堂一样的日子了。秋千手里还存了一笔钱,这笔钱不但可以在关营子买房,而且足够为自己养老送终。

从那以后,孙拴柱又多了层心思。关营子的火炕有多暖和,老人儿们有多亲热,蹦蹦子戏有多热闹,那酸菜猪肉炖粉条子,小鸡炖蘑菇有多馋人,有事没事的,就在秋千耳边叨念一通。加上王莲子的边鼓敲得带劲儿,说得秋千到底动了心。她立马写信给春草,把这个重大决定告诉了她。

春草和秋千,尽管最终没能做成儿女亲家,但姐妹间的联络一直没断过。没能做成儿女亲家,不是春草或者秋千不乐意,更不是华小阳拒绝。华小阳爱海鸥,是打小儿就爱的,岂有拒绝之理?归根结底,是海鸥那丫头太倔,也是新婚姻法颁布得太及时。春草和秋千机关算尽,还不如海鸥拔腿就走来得有效。只可怜了华小阳,在老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痛不欲生。在春草的心里,既恨海鸥的绝情,也恨秋千的无能,未必就不恨自己。想当年,海鸥明明已是煮在锅里的鸭子。孰料阎王娘娘,也有斗不过小鬼的时候。在海鸥那儿,春草再一次体验到了失败的滋味。那种滋味,真不好受,想一次怄心一次,足够她品味一辈子。

接到秋千的信,春草大吃一惊。她知道,这个老妹子又昏了头。孙拴柱有前科,明明已经是不可信赖之人,怎么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