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信中,江川让刘基自己把握宣布留发易服的时机。

    给白锦绣和刘基的信发出去之后,江川就让中军司马牧毅起草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就是征兵令: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凡是年满十六周岁到三十岁之间,身无残疾,心智正常的青壮男子都可以报名参军。

    凡是成功参军入伍者,由官府颁发光荣军属牌悬挂在家门之上,并且免除全家徭役一年,各种税收每年少纳一半。

    而且参军入伍者,每人每月一两五钱银子的军饷,食宿全包。若有军功另有奖赏,并且会根据军功授衔。

    这一招其实是江川从商鞅那里学的。

    昔日商鞅变法,在秦国施行奖励耕战。凡是立有军功或者耕作得力者,都可被授予爵位。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当时的秦国人人好战,人人向往征战,战场之人个个争先,这才从一个偏居一隅被关东六国所鄙薄所轻视的穷国蛮夷之国一步一步成为最强的战国,最终一统六合。

    而当时秦国的爵位总共有二十级之多: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

    这些爵位的名称在江川看来是在是古怪复杂,难以搞懂。

    所以江川决定以现代军队的军衔制为蓝本,结合一些现实情况重新制定一份更适合这个时空的军衔制出来。

    到时候表彰士兵军功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其所立军功授予相应的军衔。

    每一级军衔背后都有相应的福利待遇和相对应的职位。

    军衔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制度,并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江川打算自己先列一个框架出来,到时候再跟刘基,胡宗宪他们商议完善之后再正式颁行。

第一百七十八章 来生还生种花家() 
第二道命令就是留发易服。

    在告示之中,江川明确说明:百姓们在换上华夏衣冠的同时,可以选择全部剃光,以待日后长长之后再蓄发。也可以用帽子遮掩起来,日后再蓄发。

    以半个月为期,所有人必须完成易服,若是再有继续留着金钱鼠尾,穿着满清马褂左衽袍服者一律抓进大牢。

    同时,江川也考虑到了命令发布之后可能会引起的衣帽布匹的价格上涨,因此在告示中也明确禁止城中所有衣帽店,布行,裁缝铺不能随意涨价。若是接到有百姓投诉到官府,这些店铺不仅要被查封,而且东家和掌柜的都要坐大牢。

    在市场需要飞涨,供不应求的时候,卖方市场占据主动,涨价那是必然的商业规律。

    江川当然明白这一点,派人把全城所有的成衣店,布行,裁缝铺的东家都招到知府衙门作了一番训示,告诉他们只要诚心做生意,若是半年之内没有收到投诉的,明年的商税可以少缴纳一半。

    这些商户对于江川霹雳雷霆手段处理那些大户富商的事情还在后怕,自然不敢冒着倾家荡产坐大牢的风险去赚那点蝇头小利。

    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就算不涨价,按照原价来做生意,全城这么多百姓,那都是有赚无赔的,其中的利润那也是相当可观的。

    可是万万没想到,武安侯竟然如此仁慈,体恤大家,虽然禁止涨价,但是却也免了一年五成商税,光是这一点就少交不少钱了。

    少交的钱自然就是赚的了,所以众人在惊讶之余都是一片感恩戴德之声。

    通过这件事,大家这才发现这位年轻的武安侯不仅有怒目金刚的霹雳手段,还有观音菩萨的仁慈心肠,一下子对他心中起了敬重之感。

    再加上蓄发易服的事情本来就是所有的汉人百姓心中一直期盼的事情,所以这道政令一经公布,顿时全城欢愉雀跃。很多人甚至都当场泪目,跑到知府衙门跪下谢恩。

    这一天对于这些在满清铁蹄下苟延残喘这么多年的汉人百姓来说实在是等待了太久。

    很多人当场就用小刀割断了自己脑后的鼠尾小辫,没有刀的跑到街道两边的商铺去借剪刀,剪完了自己帮着其他人剪。

    很多人剪掉了脑后那丑陋的金钱鼠尾之后,将其扔在地上,再狠狠的踩上几脚,最后再啐上几口。

    很多人剪完之后都是失声痛哭,仿佛他们扔掉的不是一根丑陋的小辫子,而是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

    情绪在相同遭遇的人群之中非常容易传染的。一个人哭很快就引起了一片人哭,最后在场所有的人都大哭了起来。

    哭声越来越大,引来了更多的人。了解情况之后,后来者也都很痛快的剪掉了辫子,加入了大哭的人群之中。

    人群越来越多,哭声也越来越大,搞得守卫在知府衙门前面的亲卫们还以为这些百姓要发动暴动,一个个都严肃起来,做出了戒备的姿态。

    江川得到消息之后也是一脸愕然,以为发生了什么特大冤案,才导致了这么多百姓来知府衙门前哭诉,急忙带着人出去查看。

    等到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江川也忍不住的眼眶发酸。

    他终于明白了,这些百姓是在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心酸和屈辱在哭,也是在为终于能够穿回华夏衣冠而高兴的哭。

    他的灵魂是一个现代人,虽然不太能理解古人那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情结和心理,但是他却从史书上看到过明末那些江南百姓为了保住华夏衣冠和满清鞑子殊死争斗的一桩桩惨烈的史实。

    当时的满清为了从文化根源上彻底摧毁和奴役华夏百姓,提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妄图用死亡来威胁华夏百姓剃发易服。

    可是没想到竟然遭到了江南百姓的激烈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屠城这些满清的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罪恶行径,却也是江南百姓,华夏百姓不愿屈服,不愿抛弃华夏衣冠,浸染了斑斑血泪的抗争史。

    对于华夏百姓来说,头上的发髻,身上的衣冠那意味着自己继承了祖先们的血脉和传承,更代表着一种同为华夏儿郎的身份认同。

    华夏衣冠之中承载着诸子百家的活跃纷纭,承载着楚辞汉赋的优美大气,承载着唐诗宋词的锦绣华章,更是承载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忠诚,也承载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苦心孤诣。

    没有了华夏衣冠,就好像树没有了根,土地没了水,河流断了源头,最终等来的必然是枯竭和死亡,就算活着,也成了行尸走肉,苟延残喘而已。

    华夏衣冠与其说是形于外,不如说它已经深深的长进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百姓的心中了。

    看着面前这些嚎啕大哭,涕泗满面的百姓,再想想后世那些对于汉服爱好者的各种冷嘲热讽,反过来却穿着给华夏大地带来巨大苦难和灾难的倭国军服拍照哗众取宠的脑残精日分子,江川心中一时五味杂陈,心中一时有如巨石堵在了心口,眼眶发酸,张了张嘴不知道该对这些百姓说些什么好了。

    最终,他只是对着百姓们深深的鞠了一躬,眼光缓缓扫过人群,用最真诚的声音高声道:“乡亲们,我江川可以在此向大家保证。只要我江川一日活在这个世界,只要我们华夏儿郎万众一心,就再也不会让我华夏有被异族奴役欺辱的那一天了。我们华夏衣冠,将会和前两千年一样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甚至会传遍太阳照耀到的每一块土地上。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会有华夏儿郎和华夏衣冠的身影。”

    听了江川饱含真诚的誓言,人群先是一片寂静,然后便如突然烧开的开水一样沸腾了起来。

    “武安侯万岁!”

    “江侯爷万岁!”

    “我等誓死追随侯爷,保我华夏衣冠传遍天下!”

    百姓们群情激昂,振臂高呼,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声让江川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伴随的还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此情此景让他忽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的一句:

    “今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第一百七十九章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留发易服的命令得到了彻底的执行,彻底的程度和速度远远超过江川的预期,仅仅三天,广宁城就再也看不到任何一个留着丑陋小辫子的人了。

    就连那些满蒙族的人也都剪掉了鞭子,生怕自己因此被抓进了大牢之中。

    当然,预期之中,那些布行,成衣铺子,裁缝店等都大大发了一笔财。

    只是因为他们储备不够,所以江川还派人引进了一批大同的商队,带来的大量的布匹和衣帽,这才满足了满城百姓的需求。

    当然,购置新的衣帽对于很多本就赤贫,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因此,江川又下令免了全城百姓三年的的赋税。这个消息让很多因为重新购置衣帽而生存压力陡增的百姓更是松了一口气。

    同时,江川以官府补贴一半的形式让所有的售卖定做衣帽的商铺都半价出售,更是让很多百姓感恩戴德。

    因此,江川这几天的声望值那是蹭蹭蹭的直接往上涨,涨幅很快超过了十万点。

    而且广宁城整体的民心值也上升到了五十左右,这说明全城的百姓已经初步对江川这个新的占领者从内心产生了认可。

    这些数据的上升让江川也是欣喜不已,产生了一种获得意外之喜的感觉。

    与此同时,征兵令也很快得到了广宁城中百姓的踊跃响应。这些获得新生活的百姓开始有了一种想要保卫自己新生活的心愿,再加上军饷和军功爵位的诱惑,主动报名参军的人是络绎不绝。

    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的征兵点前面都排起了长队。一眼望去,很多明显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和少年也都夹在在队伍的中间。

    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不停的劝说这些不符合条件的人离开,以免耽误其他人的时间。

    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人都跑来报名了。甚至还出现了女人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的情况,甚至给负责登记的军官跪下求情。

    虽然期间出现了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但是最终在十天的征兵日期内,仅仅广宁一地,就招收到了符合条件的六千多人。

    广宁这边征兵开始的时候,辽阳那边也同时在进行征兵。

    因为辽阳是最先被光复的,而且江川还在辽阳施行了简易版的土地改革,所以辽阳的百姓基础更好,在辽阳竟然招收到了一万多人。

    盖州那边刚刚占领,很多安民措施都还没来得及展开,所以暂时没有实施征兵。

    “不错,短短十来日,辽阳和广宁就能招收到一万六千多人,这实在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军师那边的工作做的也很不错。”

    知府衙门的签押房之中,江川看着中军司马牧毅统计的公文,心情很是愉悦,拍着面前的材料欣喜的道。

    “这还是咱们严格按照侯爷列出的条件筛选出来的。只要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身体健全的壮丁。若是咱们再放开一些限制,这个人数肯定能够翻倍。”

    桌子对面的牧毅也是一脸兴奋的道。

    “这你就有点天真了。就目前招收到的这些人当中其实也有很多虚报年龄的。你以为都是青壮男子,其中肯定还有不少不满十六岁或者大于三十岁的人。”江川摇摇头,拍了拍桌面上的材料笑道。

    “侯爷是说这里面有很多人故意欺瞒我们?”牧毅一愣,一脸的不可思议道。

    在他看来,这些百姓这不是可以欺骗官府吗,而且还是刻意欺骗军方,这胆子也有点太大了。

    “你们这些官二代,自然不懂何不食肉糜的道理。这些百姓被鞑子统治搜刮多年,很多人都是维持在一个活不好也死不了的状态。如今有了当兵吃粮还能拿军饷的好机会,谁不愿意拼命的往里面挤啊。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你以后多历练慢慢就知道了。”江川道。

    牧毅现出一些惭愧之意:“多谢侯爷教诲,牧毅知错了。只是这些百姓谎报年龄参军,就不怕我们时候核查吗?”

    江川笑笑,用指头点了点牧毅道:“说你不经世事,果然不懂民间疾苦。这些百姓常年饭都吃不饱,几乎人人都是营养不良。很多人十七八岁了,看身形却像十二三岁。很多人明明只有二十多岁,却因为长期劳碌,久经风霜,所以看起来像三四十岁。”

    “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你说我们该如何核实?而且有核实的必要吗?”

    江川起身,从桌案后面转出来走到旁边的茶几上端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呷了一口后看着一脸茫然的牧毅接着道:“我理解他们的做法,都是为了活着。如果换做是我,我就算年龄不符合,我也会隐瞒年龄去当兵的。人只有活下去,才能谈到其他的。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你说的也没错。我们是军队,我们是要和敌人浴血厮杀的军队。我们招兵当然要去核实他们的条件。但是这种核实却不是靠着严厉询问或者说拿着官府的黄册一个一个去核实。我们有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来核实。”

    牧毅看着有点明白了,下意识的追问道:“什么办法?”

    “很简单,那就是训练。我们所谓的年龄范围那其实是一条假的合格线。真正的合格线就是训练,严格的训练。只要能够经受住我们三个月新兵营训练的人,不管他真正的年龄是多少,那都是合格的。如果不能经受训练的人,那自然就是不合格的。就这么简单。”

    牧毅恍然大悟:“还是主公睿智,牧毅鲁钝了。训练的确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清楚了。”

    “不错,看来是真明白了。征兵的事情先告一段落,下来就是要进入训练阶段了。新兵营的训练我就交给你总负责,你和关虎,苏定方你们三人协作,一起搞好这件事。另外,我把关豹豹伢子也交给你使唤,接下来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就是你的主要任务了。”

    “可是侯爷,属下要是负责新兵训练,您身边都没有一个得用的人手了啊。”牧毅着急道。

    “你放心。我自有安排。你安心训练好这些新兵就好了,当然,你主要负责协调,具体的训练还是由关虎和苏定方两个人把握。”江川交代道。

    “诺!属下定然不负使命,一定为侯爷训练出一支精兵来。”牧毅抱拳大声道。

    “别吹牛,三个月可不能把一群百姓训练成精兵。精兵都是战场上磨砺出来的。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就是三个月后这些人有基本的队列意识和纪律意识就行。我可没打算让他们直接上战场。”江川笑道。

    牧毅有点摸不着头了,不过也没再多问,只好领命执行。

第一百八十章 灭国之战即将开始() 
广宁和辽阳两地展开轰轰烈烈的留发易服和征兵的时候,苏秦在大同的说服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这种成功也是在必然之中。毕竟苏秦可是华夏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纵横家之一。除了他的师弟张仪,在辩才之上,无人能出其由。

    昔日苏秦从洛阳出发,孤身一人开始走遍关东六国,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抗秦,腰悬六国相印,靠的就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积怨深厚,矛盾重重的六国君主尚且都能被苏秦说服,组成统一战线共同抗秦,更何况一个其实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地方镇将了,那更是手到擒来。

    苏秦到了大同之后,先是在大同待了两天,除了跟白锦绣见面之外,就再也没有跟任何人见面。

    第三天,他只带着一个随从就进了李永年的府中。

    一个时辰之后,等到再出来的时候后面相送竟然是恭敬无比的李永年。

    第二天的时候,李永年的投诚书信就到了苏秦手中,一同送来的还有五万两的银票和大同驻军兵力的花名册以及钱粮的总账目。

    苏秦的使命完成之后并没有立刻的返程,而是在大同待了好几日,四处微服走访,跟市井百姓交谈,甚至还曾经带着几名亲卫策马跑到了距离山海关十里之外的一座山丘上观察了半日才回城。

    白锦绣对于苏秦这位突然出现的大才虽然也是满心疑惑,但是却也没有多问,只是派人在暗中保护好他的安全。

    其实,苏秦这种大才并不是后来那些读书人一样文弱的手无缚鸡之力,而是一个文武双修的全才。

    他和张仪的老师鬼谷子本就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而且好像还是那种生来知之的全才。

    没有人知道鬼谷子的真名,没有人知道他从何处而来,更没有人知道他的学问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他好像就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全知全能的智者一般,走遍天下为自己选择学生。

    他最著名的学生有五个人,那就是庞涓、孙膑、商鞅,苏秦和张仪五人。

    据说鬼谷子自己精通天下各门各派的学问,授徒的时候根据徒弟的意向和资质来选择一项教授。

    譬如说庞涓和孙膑学习的就是兵家,商鞅选择的就是法家,而苏秦和张仪选择的就是纵横术。

    但是无论是修习哪一家的学问,搏杀剑术都是必修的一项技能。

    据说昔日苏秦出山之后先是去的秦国,在路上曾经遇到了一群强盗,苏秦一人一剑击退强盗全身而退。

    张仪也有曾经在战场上斩首的传说。

    商鞅更是剑术高手,曾经在秦国刚开始变法的时候被墨家当成了施行暴政之人而进行刺杀,商鞅凭借高明身手躲过刺杀。

    庞涓和孙膑就不用说了,庞涓出山之后当上了魏国的上将军,一身武力也是不俗。

    孙膑在后世的印象中都是以智谋著名的,那是因为他遭到庞涓嫉妒,导致惨遭膑刑而双腿残疾,所以只能坐在轮椅上为齐国上将军田忌当军师了。

    所以,苏秦其实本身的武力值并不低,虽然不能跟骑士这种高阶兵种相提并论,但是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对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