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鬼相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从小居住在黄山青鸾峰上、从未下山过的少年云天河,某日遇到一名闯上山来寻找剑仙的少女韩菱纱。两人误打误撞之下闯入云天河父母的神秘墓室,并在无意间令墓室崩塌……
 79638

第一章 禳星续命() 
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景区大门,京北大学考古专业大三学生姜浩和戴着厚眼镜的陈教授并立而站,凝望着庙门上的横幅: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复制网址访问

    “好一个五丈原诸葛庙,姜浩,你是岐山本地人,这一处风景区,你一定要好好给我介绍介绍。”陈教授带着笑容看着姜浩。

    姜浩穿着朴素,脸上充满朝气,指着前面的风景区,说道:“教授,这五丈原风景区,包括诸葛亮衣冠冢,诸葛泉,姜维受命碑,司马懿拜将台,月英殿等,不过这些都是后人建造的,真正可看的,还是星落石,据说当年诸葛亮曾在此处观星三宿,后陨落此处,令人唏嘘。”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往风景区里面走去,走到月英殿面前,陈教室停下脚步,对姜浩说道:“姜浩,你知道这一次我出来考古,为什么只带你一人吗?”

    姜浩不假思索,说道:“教授需要一个本地人给你做向导,而我,又刚好是你学生。”

    年近六十的教授陈观摇摇头,说道:“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可是学校的考古专业,每年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若非我和李教授苦苦支撑,此专业就要被取消了,近几年我教的学生当中,只有你对这个专业是感兴趣的,其他人,都是为了混个学历而已。

    我听说李教授那边收了一个了不起的女学生,最近写了一篇《校园风水布局论述》,颇得学者的赞赏,如果我也能带出一个写出一篇精妙文章的学生,说不定考古专业还能存在个十几年,姜浩,你明白吗?”

    姜浩见陈教授一脸希冀地看着他,不由地露出感激之色,“陈教授的一番苦心,姜浩感激不尽,回学校之后,我一定会把此次考古经历撰写成一篇文刊;并且一定会达成你的心愿,让我们考古专业重新在全国火起来。”

    “你的文字功底,不比任何人差,只是单凭我们考证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出军路线可能还有第三条,写成论文,比李教授带的学生写的那篇校园风水文,还稍有不足,所以,我带你来这一处风景区,是希望你能多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找点灵感。”陈观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姜浩的肩膀,两人在风景区缓缓观游。

    “教授,前面就是星落石。”姜浩指着前面一处临崖的巨大石块,扶着陈观走了过去。

    老教授随意在一块石板上坐了下来,被寒风一吹,反而更加精神,只是眼里有些沧桑,感慨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姜浩,我考你一考,你可知五丈原禳星续命的故事?”

    姜浩站于悬崖边上,摸着被岁月腐蚀的石块,盘坐了下来,说道:“教授,五丈原禳星的故事,源自罗贯中所写三国演义,据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夜观星象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所以用祈禳之法救自己的命,设下四十九盏明灯法阵,向天再借二十年,却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等被风吹灭,不久之后,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根据历史考证,诸葛亮应该死于此处向北十五里。”陈观点点头,“所谓禳星续命故事,不过是世人感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杜撰出的故事罢了,当不得真,我们考古专业,需要讲究历史物证。”

    听了陈观的话,姜浩默默点头,心里却藏着小时候祖公告诉他五丈原禳星续命的另一个版本:

    诸葛亮自知命不久矣,于是用祈禳之法向天续命,他先在帐中外围布下七七四十九盏小灯,代表二十八星宿加二十一宫命星,寻得北斗星位,用七盏大灯布下天罡七星阵,又用一本命灯置于法阵内部,若七日不灭,则可续命二十载。

    第六日之时,司马懿见北斗星暗,星月无光,独一明星大亮,随令郭淮大将偷袭蜀军大营,而他则命司马昭用一百零八巨石摆下衍行大阵,司马懿坐于阵中,待诸葛亮摆下的天灯熄灭之时,用衍行大阵窃取了原本属于诸葛亮的续命之道,灯灭之后,诸葛亮再次叫来姜维,将一身衣钵传授于他。

    相传那一夜星宿移位,有星从天而降汇于一处,被世人成为星落石,也就是姜浩现在所在的地方。

    “那司马懿活到八十多岁,难不成真是因为窃取了诸葛亮续命的二十载?”

    姜浩暗自嘀咕着,和陈教授来到了姜维受命碑处。

    说是受命碑,其实只不过是一块被岁月侵蚀的破石头而已,安静地躺在几颗青木林里,比起月英殿,诸葛庙,拜将台等,这里凄凉无比。

第二章 神鬼八阵() 
外人根本不知道五丈原风景区还有一个姜维受命碑,而姜浩之所以带陈教授来这里,完全是出于私心,姜维是他的祖先,姜浩是他的后世玄玄孙。

    姜维是借此机会,祭奠先祖之灵的。

    “这里,真的是姜维受命碑?”

    陈教授露出疑惑之色,姜浩只是默默点点头,来到石碑面前,用手抹去上面的枯枝落叶,又从怀里掏出一块红布,打出一个结,挂于石头上面。

    做完这一切,姜浩又默默地跪了下去,伸手抚摸着被岁月侵蚀的石碑。

    “咦,好像有字?”

    姜浩手在石头上滑过时,突然感觉手指间有凹痕,姜浩擦了擦石头,依稀只能看出几个古老的字迹:神鬼八?

    “神鬼八?什么意思?”姜浩沿着石头往泥巴下面刨,但下面的字迹,却已消失不见,正当姜浩感到遗憾的时候,手指却被石头刮了一下,血从‘神’字上浸了进去。

    姜浩只觉手指一痛,想要抽回,却感觉到体内血液一下溶进了石头上的几个残字里面,

    没等姜浩反应过来,他就进入到一个奇妙的梦境之中。

    梦境里,一副偌大的八卦图悬浮于奇异空间之中,一名老者盘坐于石头上,八卦不断旋转,有金色的字体不断飘荡,字体内。

    忽然间,盘坐的老者睁开眼,打量着姜浩,摸着白须胡子,露出和蔼的笑容,姜家的后人,你来了。

    “姜……姜维?先祖!”姜浩愣了愣神,记忆里,他七岁那年进过姜家祠堂,看过一副先祖图,与梦境中人一般无二。

    “后辈,时间不多,你听我说,当年武侯离世,曾将蜀托付于我,传我玄门大道,奈何天命使然,蜀灭亡,时年我已五十有八,虽无颜于丞相,却将其大道推演完善,窥得天机一二,封书成两本,一本修身延寿,已传于姜家后人,二本曰《神鬼八阵图》,这神鬼八阵图,结玄门精要于一体,已突破观星之境,若有人能参悟,则天地变也,我自知日后必有大难,又不忍衣钵归于尘土,故将此神鬼八阵图封于石碑之中,非姜家后人不能得,今悉数传授于你,你要好自为之……”

    老者手一挥,身后八卦图和金灿灿的字体蜂拥而入,没入姜浩的眉心,而老者身体逐渐透明起来,最终消失不见!

    “姜浩,你没事吧?”正当姜浩沉浸在奇妙梦境之时,陈观教授叫醒了姜浩,一脸关切,“你的手出血了,咦……这石头,怎么风化得这么快?”

    姜浩揉了揉太阳穴,大脑还沉浸在那奇怪的梦境之中,看了看被风化的石碑,嘴角闪过不易察觉的笑容,他又默默跪拜了三下,起身说道:“教授,我没事,不小心被石头刮了一下而已,这里风大,你上了年龄,不宜久待,咱们到别处走走吧。”

    陈观迎风站了起来,笑了笑,说道:“我虽然是一教书匠,但这些年走南走北考察名胜古迹,身体没那么差;

    你看,此地地势南依秦岭,北俯渭水,三面临空,山虽不高,却是处一极佳的观光风水之地。

    据说九三年修缮诸葛亮庙的时候,有人提出在这悬崖处建一观光缆车,直通岐山县,后来被一徐姓风水师极力阻止,说若建观光缆车,会坏了此地风水,可惜我对风水学说没有任何研究,若是李教授在此,说不定能说出其中门道!”

    姜浩见陈观一脸遗憾,不由说道:“教授,当初那位风水师之所以阻止修建观光缆车,并不是因为怕坏了此地风水,而是怕圆了此地缺憾。”

    陈观一脸疑惑,“姜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也懂风水?”

    姜浩只觉大脑有一些信息不断涌出,却不能告诉陈教授刚才发生了何事,用谦虚的语气说道:“我曾看过一本无名书,对风水略懂一二,只是不知道,说出来,对也不对。”

    陈观露出感兴趣之色,说道:“我已到了天命之年,世间存在的东西,既有它的道理,做学问,千万不能迂腐,你且说来听听。”

    姜浩原本怕教授批评他封建迷信,原本还有些担心,此刻见他眼里有神,顿时有了信心,略一整理大脑的思绪,指着星落石的北面,说道:“教授请看,此地离岐山县约有五十里,从此处看去,岐山县宛若一盘旋龙尾龙腹,沉睡在秦岭与渭水之间,龙头却不知藏在何处;

    但从岐山县往南看来,此星落石像极了龙头之角,整个诸葛庙就是卧龙藏身之处,然而此龙无须,故而此龙只能长久沉睡。

    教授您想,那观光缆车,以绞线横于山涧之中,是不是像极了触龙之须?”

第三章 卧龙之脉() 
陈观正听得入神,听姜浩反问,他立即在星落石走动几圈,从随身带的包里取出考古用的定位器,取景镜,反复测量之后,看向姜浩的目光有些古怪,说道:“此处高出岐山县近千米,若不细看,的确很难发现此地是一龙腹断头之地,我虽然不懂风水,但也听李教授说过‘睡龙无须,九世为蛟’,龙脉与蛟脉相比,相去甚远,可为什么,不让此地成为卧龙之脉呢,要知道,此地可是卧龙衣冠冢之地啊。 ”

    姜浩略一思索,说道:“教授,龙脉之地,也分先天之脉和后天之脉,先天龙脉,自古以来为皇室朝代阳居阴葬之地,所谓‘紫气东来兮,天家之贵胄,庚精盘旋兮,九天而不坠’说的就是两种龙脉出现时的征兆,我想,那位徐姓风水师,是因为担心引来异象,才组织了观光缆车的修建吧,况且诸葛庙建于龙头之上,已是天地极难寻找的风水宝地之一,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风水也讲究缺憾之美。”

    陈教授面露沉思之色,这时,姜浩身后响起啪啪的掌声,一名体态微胖,红光满面的老者向姜浩和陈观走来,“我是诸葛庙风景区的负责人郭正,见过两位先生。”

    姜浩见男子称他为先生,有些不适应,尴尬一笑,而陈观则面带笑容,“馆长,你误会了,陈某只是一个教书匠,这是我的学生姜浩。”

    “姜浩,五丈原镇那个姜浩?都长这么大了,这么说,您老是京北大学的教授了,失敬失敬,刚才我听见姜浩同学的见解,听到精彩之处,忍不住鼓掌,打扰了。”郭正带着好奇看了一眼姜浩,冲陈观拱了拱手。

    陈观见郭正虽然冲他拱手,看的却是姜浩,心中却越加疑惑起来,难道,这个姜浩,在岐山县很出名?不过,刚才那一番见解,倒也新鲜,就是不知道对也不对。

    姜浩见陈教授目光古怪,只得解释道:“教授,我年幼时父母双亡,家庭条件不好,是当地政府资助我上的学,我很小的时候,郭馆长曾送过我一支钢笔,郭馆长,谢谢你。”

    “额,姜浩同学,你这样说,就见外了,当年你祖公曾与我有恩,不过一支笔,还提他做什么,你考起了京北大学,我为赠送过你一支笔而感到荣幸,你不但读了好的大学,还成为了年轻的风水相师,当真了不起,姜浩同学,你有一个好老师啊。”郭正把姜浩和陈观一并夸了一通,并邀请两人去他那里喝茶。

    陈观与郭馆长两人年龄相仿,而且都是富有知识的人,倒也不显得生分。

    三人来到景区一处清静的房间,郭馆长用紫砂壶泡了三杯茶,一番寒暄之后,郭馆长说道:“姜浩同学,刚才你在星落石所说的话,与当年徐先生所说相差无几,都说名牌大学老师传授知识很有一套,郭某今日算是见识到了,陈教授,郭某以茶代酒,敬你。”

    陈观一愣,慌忙解释道:“郭先生,你误会了,陈某并不懂风水,只是姜浩的专业老师而已。”

    郭正以为陈观谦虚,说道:“这些年我也见过不少相师来此地堪舆风水,可是能说出与徐先生如此相近话语的人,只有姜浩同学一人,姜浩同学这么年轻就在风水方面有如此眼力,不是陈教授你所教,又是何人?”

    陈观无奈地摇了摇头,又听郭馆长说他的见解与当年的徐先生相差无几,脸上不免有些震惊和意外。

    “风水之说,陈某真是一窍不通,姜浩,你……当真只是随意看了一本书?”

    姜浩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郭馆长,那徐先生是何人?刚才,我只是胡乱说的,当不得真。”

    郭正见陈教授是真的不懂风水,大感意外,转而看向姜浩,“要说这徐先生,在二十年前,那是国内有名的风水大师,京北双生大厦,苏城观景大院,西南隆家第一风水坟地,五丈原风景区的规划,都是出自徐先生之手,只是近些年徐先生已归收罗盘,不再堪舆风水,有多少人想出钱请他,却不知他身在何处,姜浩,你师傅是谁?”

    “这个……我真是胡乱学的一些本事。”姜浩见郭正说他刚才的话与当年的风水大师相差无几,心中更是对神鬼八阵图充满了好奇,自然不会说真话,只能继续撒谎。

    郭正见姜浩不说真话,微笑不语,心里早已把他当做风水大师,端起茶杯正要喝,忽然手一抖,似想起了什么,话题一转,“对了,今天是腊八节,是姜老爷子一百零五岁的寿辰啊。”

第四章 姜老太爷() 
“姜老爷子?”陈观眉头一皱,总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有些奇怪。

    姜浩脸一红,“教授,郭馆长说的姜老爷子,是我祖公,今天是他老人家的寿辰,我正想向你请假……”

    “一百零五岁!那可是高寿啊,你这孩子,怎不早说!我说你早上怎么有些走神,快收拾收拾,回家去吧,一个星期之后,你直接回学校就行。”

    陈教授一拍腿,又在兜里摸找着什么,郭馆长会意,转身从房间的架子上拿出一对翡翠,用红布裹好,又取来毛笔在上面写上陈教授和他的名字,当做寿礼让姜浩带给老爷子,姜浩扫了一眼翡翠环玉,知道价值不菲,哪敢接受,万般推辞。郭馆长和陈教授又劝说一番,说是给老爷子的一番心意,又不是送他的,姜浩才接受了翡翠环玉,一番道谢之后,下山去了。

    待姜浩走远,陈观教授取出一沓厚实的钱递给郭正,说道:“郭馆长,那一对翡翠环玉,产自天山之北,外泽内柔,莹莹剔透,价值不菲啊,我这里只带了这么点现金,待我回去之后……”

    郭正把钱一推,脸上带着神秘笑容,“陈教授,想不到你不懂风水,却是鉴宝行家,你以为我是变相卖东西与你?你错了,这钱,我可不要你的,实不相瞒,这姜老爷子,可不是普通人……”

    ……

    岐山县五丈原镇姜家沟。

    一百零五岁姜老太爷正坐于堂屋太椅上,头发已经花白,牙齿也掉了了几颗,不过精神健硕,双眼毫无浑浊苍老之感,左右分别是他的四个儿子,他们最小的已有七十三,一个个正往老太爷碗里拨弄着长寿面。

    “爸,快吃了这根长寿面,祝你老寿体康泰。”八十四岁的姜正江一嘴老牙全掉,精神头比老太爷差了许多,但这样一个耄耋老者,此刻却露出小儿姿态,着实令人他姓邻居羡慕,姜家沟虽然在五丈原镇不算富裕,但却是出了名的长寿村,可长寿的人,偏偏都姓姜。

    姜老太爷用梨木筷子拨了一下长寿面,一双眼睛不由地盯着逐渐昏暗下去的外面,也不知谁在外面扯着嗓门阿浩回来了,姜老太爷手一抖,竟把面条抖落在桌子上,如橘皮般的脸上有了笑容,伸手把桌子上的面条抓起来塞进嘴里一口吃了。

    “祖公,大公,公,三公,四公我回来了!”姜浩神色激动,把手上行李箱往地上一丢,跑到堂屋,冲老太爷咚咚咚就嗑了九个响头,又分别向四个公叔嗑了六个,起身之后额头挂着香灰,惹得老太爷和公叔几个高兴地合不了嘴,满堂客人更是短暂安静之后,称赞起姜家儿孙满堂。

    “阿浩,坐车累了吧,来,到祖公这来,你这孩子,不是让你好好念书吗,非得赶来,不要耽搁了学业才好。”姜老太爷在儿孙五十多口面前,毫不掩饰对姜浩的慈爱,让他和自己、四个公叔一桌,坐在神龛正桌旁。

    “祖公,今天可是您老过寿的日子,重孙正好跟随老师在附近考古,向老师请了假,回来看您。”姜浩被祖公握住手,祖孙二人聊了起来,家里其他人见姜浩一人坐在龛前,享受特殊待遇,难免有些羡慕。

    姜浩也知趣,慌忙站起,对老太爷说道:“祖公,您老的长寿席还没开,也别让公叔哥姐门等着,这就开始吧。”

    姜浩刚起身,姜老太爷却不松开他的手,眼中带着慈爱,他扫了一下正堂孙字辈,“阿浩,你这孩子懂事,可这个家,还是我说了算,你就坐这,看谁唠叨你的闲话,我家法伺候。”

    姜老太爷发话,一干子孙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看向姜浩的目光充满羡慕。

    老太爷对这重孙的偏爱,有些太过了。

    姜浩无奈,只得和老太爷坐在一块,让寿宴开席。

    百岁老人过寿,那是一等大事,姜家儿孙重墨五世同堂,外加邻居祝寿,流水席一直延续到子夜。

    十二点,鞭炮声响,到了祝寿最后一环,跪拜唱礼之时。

    若是寻常人家老人过寿,无非是吃长寿面而已,但姜家不同,这跪拜唱礼已延续千年,姜家人十分重视。

    姜老太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十二根长寿香点燃,拜了神龛祖灵,才正坐于龛前的柔软太椅子上,龛桌上祭祖瓜果十二盘,长寿水一碗。

    这椅子是姜浩用勤工俭学的钱从北京买来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