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王,东北方张守珪节度使的信!”
裴旻现在的助手是李承休,正是李泌的父亲。
裴旻并没有插手门下省、中书省的地盘。
裴旻对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很满意了,只是尚书省这个地盘,裴旻却打算死死地控制在手心。
毕竟这是他的地盘,自己的地盘必须要掌控在手。
对于尚书省的人缘调配是最大最多的。
除了宋璟这特例,其他人大多都是裴党的成员。
李承休因李泌的关系,为裴旻提拔,成为了尚书省的一员,干王维一样的工作。
不过李承休显然没有王维心细,以至于裴旻一直怀念王维,想着什么时候也将王维调来长安,自己还真有些怀念这个小秘了。
听李承休说北方的讯息,裴旻忙道:“快,快将信拿来。”
裴旻最近结未过问东北之事,但对于东北的局面却一直挂心。
只是他一时半刻没有得到东北方的情况,无法做出应对方式,只能处理其他事情。
在裴旻心底,东北的事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接过了张守珪的信,信中自然就是那愤慨之言。言辞真切的诉说着唐王朝与渤海国的血海深仇,说着辽东百姓对于渤海国的痛恨,一但让百姓知道唐王朝意图与渤海国说和,将会大失民心。
因为这封信是送给李隆基的,张守珪信中自然透露了对裴旻的不满,有着小小的抱怨。
原来张守珪有上述直达天听的权利,张守珪这封信原本是写给李隆基的。
只是李隆基病故,信就传到了高力士那里。
高力士对于李隆基忠心耿耿,甚至动了自杀相随的念头,只是因李隆基的托孤,才没有执行,但他短期内也无心处理手上事物。
这封信也耽搁了,直到今日,高力士的情况略有好转,发现了这信,辗转送到了裴旻手上。
“岂有此理!”
裴旻瞧得是勃然大怒,他并非气恼张守珪对他的抱怨,而是他说的天花乱坠,却始终没有表达出半点进攻渤海国的意思。
“来人,传我的命令,着令张守珪回京述职,即刻动身,若有迟疑,就地罢免节度使职位,朝廷另选他人担任。另外再传我的命令给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河东节度使盖嘉运与代州军演,做好战斗准备!”
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
ps:书友们,我是无言不信,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十一章 高力士的托付()
内战!
裴旻不喜欢,也不愿意见到那一幕。
可就如宋璟说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辽东张守珪镇守辽东多年,实力已经根深蒂固。
现在虽无不臣之心,却也有自诩地头蛇的苗头。
现在新皇即位,李琰自身才能不足,对于张守珪无恩无慧,越下去越能助长张守珪的气焰。
必须用一切手段将之压下去,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藩镇的诞生。
准备好战斗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断粮断响!
面对这种情况,张守珪要是还不妥协,那只有说反心以现了。
那个时候是直接动用朔方军、河东军还是陇右军讨贼,就看局势而定。
对于这种骄兵悍将就必须拿出强硬的态度,不然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裴旻并没有一味的独断专行,反而很注意这些。
立刻去了皇宫,打算将此事告之李琰。
从高力士那里得知李琰在跟韩休学习政事,也不急着打扰而是跟着高力士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
这是他们自李隆基病故之后,两人第一次私下会面。
高力士的样子很不好,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原本高力士是一个俊雅高壮的好人物,无半点的阴柔气息,从外边根本看不出他是个太监。现在却有些神形消瘦,远没有昔年千古一贤宦的风采。
没有了李隆基,高力士又岂是高力士?
历史上李隆基为李亨软禁,而高力士受李辅国陷害,流放黔中道。直到两年后遇大赦回归,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
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现在高力士未如历史一般,裴旻估计是李隆基的特别安排。
“内侍,万事节哀!陛下这二十年的功绩,开创了奇迹一般的开元盛世,无愧一生!我们要做的是将他的心血延续下去,带着他的期望,将这个盛唐维持下去。”
高力士轻轻的颔首道:“陛……先帝一直相信这点,相信有郡王在,盛唐就不会不倒。老奴不过是一阶内侍,岂能当得大任。”
裴旻一时间不知如何接话。
从高力士的语气中,他是听出了死志,而且他说这话的时候是那种很平静的,一点也不激动,就好像是在说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越是这样,越表示他求死的心是何等坚决。
裴旻很清楚高力士与李隆基之间的感情,完全不知从哪里开口。
高力士心思灵透,看出了裴旻的意思,道:“郡王不必为某一个内侍操心,只是某有两件心愿未了,还望郡王看着你我相识多年的情分上,帮助一二。”
裴旻忙道:“这些年内侍与我一并侍奉君上,是同僚也是朋友,内侍有话不妨直说。”
高力士道:“某这一身无愧于心,唯有两大恨事。其一、未能发现那妖妇的阴毒手段,累得陛下惨死。我罪孽深重,不敢奢望,陪伴君侧。只希望泰陵之侧,有一方土地安身,让在下能够千百年护佑郡陛下。”
裴旻动容道:“这个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陛下的陵墓身侧必有你一席之地。当今世上没有一人比高内侍更有资格陪葬于泰陵。”
泰陵就是李隆基的长眠之地,位于渭南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
当年李隆基游金粟山,见此山有龙盘凤息之势,心有所感,说道:“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此后李隆基变安排工部在金粟山修陵,而今真如他当年所说,长眠金粟山。
高力士慎重的对着裴旻作揖,以表感谢。
紧接着,他又是一叹:“另外一件憾事,即是我那名义上的夫人。”
听到高力士说名义上的夫人,裴旻有些讶异。
只听高力士继续道:“说实话,当年在下年少气盛,受不住他人嘲笑,为了一时意气,向世人证明,太监又如何?一样能够成家立业,一样能够娶妻纳妾,娶的妻妾还是最漂亮的……”
裴旻想到吕氏的姿容,还真无话反驳。
吕氏号称国姝,姿容一点也不逊色娇陈、公孙姐妹。
高力士说着又是一叹:“而今想起来,自己为了逞一时威风。意外救助了她之余,却提出了如此非分的要求,害了她一生,委实不该。
“吕氏虽为我妻,可当年娶她,不过是意气之争。这些年某与之相敬如宾,我常年住在宫里,偶尔回府也是分房而睡。现在想起来,委实她对不住。”
“希望郡王能够代为照顾,当初似乎与郡王有过约定,要收某那义子为徒弟,却不知是否属实?”
裴旻道:“高内侍还不知某?一个唾沫一个钉,哪怕令郎没有学剑天赋,我也能让他有自保的实力。”
这不是他吹,随着年纪的增长,裴旻自身的修为也日渐精进。而今的他,虽极少出手,但是功夫已达化境。
以他的修为,哪怕是一个白痴,他也能因材施教,将他培养成一定战力的好手。
正说着话,韩休一脸郁郁的走了出来,见裴旻、高内侍在聊天上前来问好。
裴旻说道:“陛下情况如何?”
韩休一脸纠结,说道:“陛下心性沉稳,只是属下才疏学浅,实在有些有心无力。”
他受裴旻其中,升任为帝师,这是何等崇高的荣耀。
韩休身为人臣,本就以正直著称,决定要将李琰培养成一带明君,成为一个可以与李隆基相提媲美的存在。
但是韩休费尽心力,李琰始终没有多说长进。
要是李琰不用心去学,韩休还能找一个借口,说李琰的不是。
可是韩休看得出来,李琰还是想当好一个皇帝的,确确实实有用心再学。
只是天姿平庸,而且帝王之道,又深奥无比。
涉及用人、政治、权谋等等一切,李琰今天学了,明天就忘一半,后天又忘一大半……
多日下来,韩休自己都心累心塞了。
裴旻对此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道:“韩公不必着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现在年幼,终有一天,他会觉悟的。”
他说了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话……
ps:书友们,我是无言不信,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十二章 李琰废后之意()
韩休听裴这般宽慰,也强打起精神道:“臣就再试试吧!”
韩休自己也不抱多大的希望,说的有些
裴目送韩休离去,也跟高力士打了一个招呼,让他代为通传。
得知裴到来,李琰直接让裴入内。
“姑夫来了!”
裴还未走到近前行礼,李琰已经先一步上前问好了。
“见过陛下!”
裴一如以往的作揖行礼。
李琰热情的从上面走了下来,说道:“姑夫不必多礼,这里没有外人。姑夫来的正好,朕有些私事要找姑夫商议呢。”
“陛下请说!”裴有些好奇,说道:“陛下是国之储君,不管是多小的私事,到了陛下这里,都是公事。”
李琰有些不安的看了裴一眼,嘟哝了半晌才道:“朕想要休了皇后。”
裴吓得打了一个激灵,一时间脑子有些懵懂懵逼,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怔了怔,说道:“陛下,您再说一遍,臣没听清楚。”
李琰有些气呼呼的道:“朕说,真想要废了韦氏那个贱人……”
裴又是一阵沉默,这一次他是听清楚了。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李琰即位还不过十天,皇后的册立,亦不过十天。
废后?
这当是卖小妾呢!
就算是卖小妾也要走个流程,皇后是说废就废的?
当年李治废后,花了多少心思?他亲自上门拜托长孙无忌无果,又派诸多大臣游说,还三番四次的征求长孙无忌、李、于志宁、褚遂良这些人的意见,将自己的决绝态度表露无疑。
即便是这样,一样无济于事。
直到得到李世绩的态度,李治才敢废王立武。
还有李隆基,他与王皇后的关系是何等的恶劣,甚至都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即便是如此,李隆基都不敢轻易的说废后。
皇后是一国之母,地位也是非同寻常的。
哪里是说废就废的?
哪一次废后,不造成一次朝局的动荡?
远的不说就是废王立武,王皇后萧淑妃被废,王皇后的舅舅时任中书令和吏部尚书的柳被罢官,老贵族的中坚长孙无忌被逼自杀,辅政大臣褚遂良被贬。王氏集团、关陇集团彻底覆灭。
李治这个腹黑的皇帝,利用立后这个契机一举击垮了外戚王氏集团与长孙无忌统领的关陇集团。
有些人总将这功劳记载武则天的身上,但实际上真正厉害的是李治,是他主导了一切,从而乾纲独断,掌握了真正的大权。
李世民的儿子,不说个个都是俊杰,但出彩的那几位哪一个是简单的角色?
天之骄子李承乾,英武果敢的李恪,一代文宗李泰……
李治能够成为唐王朝第三代皇帝,并且打下汉人王朝最广阔疆域的皇帝,岂是易于之辈。
李治废后,意味着他突破了外戚与关陇贵族的枷锁。
李隆基不敢废后是不愿承受废后带来的恶劣影响。
这李琰今日废后又是为了什么?
他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裴脑子有些浆糊,体会到了智商给拉低的感觉。
“陛下,皇后乃是国母,母仪天下。不知皇后何事触怒了陛下?”
“善妒!”李琰气冲冲的说道:“姑夫,韦后是是父皇给朕定下的婚事,朕一点也不喜欢她。可是不知为何父皇与武婕妤非常喜欢她,占着父皇、武婕妤的欢喜,她在朕面前耀武扬威的,一点也不将朕放在眼底。朕纳个小妾都要在父皇、武婕妤面前闹一闹,朕没少因此受到责罚。而今朕登基成为了皇帝,本以为她没了父皇、武婕妤这两座靠山会消停消停。却不想就在昨日,她居然重罚了朕的爱妃。简直岂有此理,姓韦的,没有一个好东西。”
他直接开起地图炮了。
他说的“姓韦”指的是当年的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那个干预朝政与武三思勾结的妖后。
韦皇后毒死自己的丈夫李显之后意图相仿武则天但女帝,辅政的李旦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这也是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缘由。
李琰居然因为这点小事,将这个韦后与那个臭名昭著的韦皇后联系起来了。
这荒唐事情要传出去,天下人不笑掉大牙?
“陛下,皇后出身京兆杜陵韦氏。现今门阀世族虽不如以往那么强大,能够左右朝局。但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韦氏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只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数亦较少,为维护其长期统治不论是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依靠占人口多数的汉族,他们都必须而且首先要在文化上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中四姓。
这四姓就是京兆韦氏、河东薛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
其中韦氏家族政治、社会地位空前之高。有唐一代韦氏家族成员拜相者共计二十位,势冠全唐;家族仕宦率极高,尤其是高品级官吏的仕宦人数急剧增加;家族成为皇室通婚之重要对象,共有近三十位成员与皇室成员进行婚姻来往。
而今庙堂上大理寺卿韦见素就是韦家人。
要是真用这种可笑的理由废后,韦家人不闹起来才怪。
裴并不怕韦家,以他现在的权势拔除韦家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这事情李琰完全站不住道理,传开来只会成为笑柄,有损皇家威严。
而且裴记得韦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位盖世名将韦皋,一位守川蜀二十年,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的猛人。
裴可不想为了这点可笑的事情,来对付韦家,万一一个不慎弄死了韦皋的父亲、母亲,那唐王朝可就损失大了。
“陛下刚刚登基,根基还未稳固。因为此事废后,对陛下的名望大是不利。不如这样,皇后那里,由臣去应对,让她行事收敛一些,不让陛下为难。”
“好吧!”李琰听裴入朝说来,虽有些闷闷不乐,却也没有反对。
裴说起了正事,将张守的事情细说。
李琰还在纠结韦皇后的事情,心不在焉的道:“朕知道了,就按姑夫的应对方法处理就好。”
裴甚至怀疑李琰听没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
ps:书友们,我是无言不信,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十三章 彼此差距()
韩休听裴旻这般宽慰,也强打起精神道:“臣就再试试吧!”
韩休自己也不抱多大的希望,说的有些勉强。
裴旻目送韩休离去,也跟高力士打了一个招呼,让他代为通传。
得知裴旻到来,李琰直接让裴旻入内。
“姑夫来了!”
裴旻还未走到近前行礼,李琰已经先一步上前问好了。
“见过陛下!”
裴旻一如以往的作揖行礼。
李琰热情的从上面走了下来,说道:“姑夫不必多礼,这里没有外人。姑夫来的正好,朕有些私事要找姑夫商议呢。”
“陛下请说!”裴旻有些好奇,说道:“陛下是国之储君,不管是多小的私事,到了陛下这里,都是公事。”
李琰有些不安的看了裴旻一眼,嘟哝了半晌才道:“朕想要休了皇后。”
裴旻吓得打了一个激灵,一时间脑子有些懵懂懵逼,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怔了怔,说道:“陛下,您再说一遍,臣没听清楚。”
李琰有些气呼呼的道:“朕说,真想要废了韦氏那个贱人……”
裴旻又是一阵沉默,这一次他是听清楚了。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李琰即位还不过十天,皇后的册立,亦不过十天。
废后?
这当是卖小妾呢!
就算是卖小妾也要走个流程,皇后是说废就废的?
当年李治废后,花了多少心思?他亲自上门拜托长孙无忌无果,又派诸多大臣游说,还三番四次的征求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这些人的意见,将自己的决绝态度表露无疑。
即便是这样,一样无济于事。
直到得到李世绩的态度,李治才敢废王立武。
还有李隆基,他与王皇后的关系是何等的恶劣,甚至都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即便是如此,李隆基都不敢轻易的说废后。
皇后是一国之母,地位也是非同寻常的。
哪里是说废就废的?
哪一次废后,不造成一次朝局的动荡?
远的不说就是废王立武,王皇后萧淑妃被废,王皇后的舅舅时任中书令和吏部尚书的柳姡П话展伲瞎笞宓闹屑岢に镂藜杀槐谱陨保ㄕ蟪捡宜炝急槐帷M跏霞拧⒐芈ぜ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