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旻最大的缺点就是根基不稳。

    人脉与根基是两个概念,威信与现实,也是两个概念。

    裴旻人脉出色,并不意味着他根基稳固。

    人脉是相互支持帮助,帮是情分,不帮是本份。而根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条件的相助……

    同样的世人敬畏裴旻,不敢得罪,可一但裴旻将手伸进他们的钱袋,伤及他们的利益,又焉有坐以待毙的道理?

    吏治并不是错,然而吏治一旦失败,就是大错特错,还不如不治。

    裴旻初登首相之位,不先稳固局面,提升自己的政治资本,反而大搞吏治,与大多数官员为敌,实在是一手损招。

    宇文融巴不得裴旻出丑,故而附和的特别起劲。

    源乾曜、李元纮各自摇了摇头,都心念着:“郡王还是太年轻了,不知轻重,这一下成为首相,急于表现自己,却不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裴旻看了急着跳出来的宇文融一眼,笑道:“在下于治吏一到并不擅长,所以特地请了此道行家负责。我已经上疏太子殿下,讨得了任命,还望源相、李相上印通过。”

    说道这里,他从袖中取过一封诏书,递给了源乾曜道:“这是某向太子殿下请来的任命书,已经有了太子印玺,尚书省大印,就差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印章了。别怪某自作主张,实是请的此人身份特殊。我相信二位是不可能不同意的。”

    源乾曜一脸古怪的结过诏书。

    一看认命的人选,源乾曜瞬间惊呼出声来:“宋公!”他惊愕的看着裴旻,说道:“裴相竟然请到了宋公相助?”

    李元纮脸色也是大变。

    宇文融更是傻眼了。

    宋公,能够让源乾曜尊称一句宋公的唯有宋璟一人。

    宋璟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年仅十七岁就获得进士及第,荣登庙堂,他从高宗朝为官,经武后、中宗、睿宗以及当今圣上五朝之臣,斗过张宗昌、张易之,与武三思、韦后叫板,不畏强权的忤逆太平,为官五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这五十年的底蕴,是宋璟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大兴吏治的本钱。

    这一点裴旻是完全没有的。

    不说别的,高坐在相位上的源乾曜、李元纮两人都多多少少的收到宋璟的提携。

    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王晙此时出班道:“裴相果然慧眼识英杰,宋公出山,定能治吏大兴!在下佩服,并无异议。”

    他对着裴旻一拜,先一步表态了。

    这不只是附和的意思,更是正式加入裴旻这个阵营的先兆。

    庙堂上鹰派二相王晙、杜暹,正式汇聚裴旻麾下。

第八十六章 不攻自破() 
王晙与杜暹不同,杜暹一直在西边工作,算得上是裴旻的脑残粉,故而裴旻一入朝,杜暹就跟着裴旻走了。

    王晙则不然。

    王晙跟裴旻从无往来,对之并不了解。尽管对于裴旻兵事水平极为敬服,却清楚明白一点,政治场与战场是两个不同的区域。

    历史上有多少惊才绝艳的盖世名将折戟于庙堂争斗?

    王晙身为宰相之一,有着自己的人脉势力,他并不需要过早的将自己的前程押在裴旻的身上。

    看清形势,再做打算才是最理智的。

    裴旻晋升为尚书令之后,王晙已经有了投效之意了。当朝首相,未来的辅政大臣,如此大腿不抱,怎么说的过去?

    只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王晙是想着在关键时候出来帮裴旻一把,从而提升自己的存在价值。

    但是如今,裴旻居然请动了宋璟,借用老臣宋璟的政治资本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裴旻这一招,完全巩固了自己首相的地位,王晙发现自己再不做决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锦上添花,是不如雪中送炭,却也比什么也不做更强。

    不只是鹰派,裴旻得到宋璟的认可,宋璟的根基也会渐渐汇聚。

    宋璟离开庙堂多年,原有的根基有得离开有得淡了,可总有些铁杆在。

    这些铁杆汇聚在一处,就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就如中书侍郎蔡彧,他现在是李元纮这一党的三号人物,但在这之前,他是宋璟的学生。

    这恩师回朝,蔡彧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带着几分兴奋的道:“裴相,某与宋公有着师生之谊,昔年他整顿吏治之时,某就与恩师麾下出力,在这方面也很有经验。裴相若不是不弃,在下愿意继续跟随宋公,振兴吏治。”

    裴旻笑道:“此事我不好做主,治吏方面的事情,我打算全权交给宋公处理。他的经验才能远在我之上,我没必要凑这热闹。侍郎有此心,自己去找宋公!”

    蔡彧闻言更是大喜,深深作揖,退了下去。

    蔡彧的举动,意味着李元纮这一党派的分裂。

    不攻自破!

    李元纮双眼无神。

    宇文融更是不知所措。

    他们引以为豪的党派,在裴旻祭出宋璟这大杀器之后,渐渐分崩离析了。

    不论是李元纮还是宇文融,他们的根基,远不如历经五朝的宋璟。

    在一旁看着裴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李祎,内心深处是五味杂陈。

    他也是钦定的辅政大臣,地位也是居高不下,但他昨日在门下省受到了不小的冷遇。

    李祎毕竟不是裴旻,裴旻的威望已经超越了文武的界限,即便文臣也不得不敬服一二。

    李祎的武功出众,但庙堂上看得是文治水平,资历。一个武将突然窜起,执掌门下省,门下省的官员如何信服?

    不敢正面起冲突,但阳奉阴违,不当一回事,却不可避免的。

    有些羡慕!

    想着李亨的话,李祎的心情又有一些复杂。

    相比一个政客,他更喜欢用武将的思维想事情。

    直来直去,裴旻的军略,他素来仰慕,让他与之为敌,实在不舒服。

    总之这个辅政大臣,他当的是浑身难受,一点也比不上裴旻这样游刃有余。

    裴旻继续说着:“治吏的重担就交给宋公处理,应该没有人有异议。接下来,我提一个建议,你们看看可不可行。这些天,我了解了一下大唐各地的收成。发现一点,天下各地,所收粮食,都按天气而定,收成极不稳定。唯独江南一地,连年收成位于全国之冠。这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呼可是当之无愧。”

    裴旻说的都是一些屁话,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若非如此,朝廷又何须每年都要耗资千万去清理大运河的淤泥,疏通河道?

    不过裴旻是这里的大佬。

    大佬说话,哪怕是人人皆知的废话,也有一群捧场子的人。

    裴旻等他们吹捧完,继续说:“我最近发现,江南的当地的人口是我朝疆域比重很低,与蜀中相持平,甚至比不上凉州。也就比岭南、西域这些地方强一些。”

    “江南地大物博,人口却是如此稀少,可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觉得与其在中原,北地修建水利,不如鼓励百姓迁居南方,发展江南。开放诸多优待,将江南的潜力彻底发挥出来,以满足我朝粮食需求。”

    没有一个人比裴旻更加了解江南的潜力。

    别看裴旻将青海湖吹的上天,那是因为江南并未真正的发展起来。

    一但江南发展起来,十个青海湖都给秒杀了。

    要知道偏居一隅的南宋,就是靠一个江南,养了一个国家。

    见裴旻第一次主导政事堂,并没有关注军事,而是着重抓着吏治与民生。

    庙堂上的诸位敬意之余,也觉得有些安心,开始一并讨论起来。

    李元纮在行政方面还是即有一手的,说道:“其实开发江南,我们之前有过商议,只是有个致命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江南农业发达,但商业却极不便利。多水多山,交通不便,一直都发展不起来。”

    裴旻怔了怔,也想到了问题所在,双手一合,说道:“这个其实根本不是问题,是一直没有想到点子上。江南的陆路交通确实不便利,但水陆运输却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何不发展水陆运输?还有江南的海岸线平稳,最适合停泊大型海船。我们可以鼓励海运,鼓励海上贸易,开拓一条海上商路,一条能与西域商路媲美的商路。”

    李元纮愕然道:“这不符合实际吧,海上风大浪大,一个不慎,人财两失!”

    裴旻笑道:“那李相以为陆路丝绸之路就是一片太平?那一路的马贼,一片片的荒漠,遇上哪个不是要命的?结果如何?为了利益,一队队商贩,前仆后继的走出了今日的商路?我们没有必要好高骛远,一步步来嘛,先是南方的几个岛国,等我们的造船工艺经得起考验之后,再扬帆远行。李相以为如何?”

    李元纮道:“倒不是不可行。”

    “那就先试试!”裴旻直接决定了,大大咧咧的道:“江南的发展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需要一员干吏负责。这个人选就由我亲点了,就宇文尚书吧!”

    他一手指了宇文融。

第八十七章 散会!() 
宇文融的表情,瞬间就僵硬了。

    他在长安是户部尚书,特许参知政事,离辅宰之位,就差一步,临门一脚。

    这离朝去江南,跟贬罚有什么区别?

    江南天高皇帝远,去个一年半载,回来之后,天晓得是什么情况?

    没等宇文融开口,李元纮已经急不可耐的说道:“裴相不妨另选他人?宇文尚书是户部尚书,户部机要,关系重大,恐怕脱不开身。”

    宇文融是他的副手,也是他的智囊,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李元纮哪里舍得,放他离去。

    裴旻立刻接话道:“这个容易解决,户部的官员众多,两个户部侍郎都很出色,让他们两人代行户部尚书的职位就是了。江南的情况,关系到未来朝廷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非能人而不可,宇文尚书在这方面很有建树,出使江南之事,非他莫属。”

    他这个决定自然是刻意为之的。

    这裴旻没有将庙堂变成自己一言堂的想法,却也不想有个心怀叵测之人,一条到晚的算计自己,暗地里给自己上眼药。

    历任辅宰上位,不可避免的会将自己的一些政敌,贬罚出朝。

    一方面杀鸡儆猴,一方面便于自己行政。

    这种事情历朝贤相都不可避免,就连狄仁杰这种大贤都多次排挤娄师德,裴旻自然也不例外。

    李元纮作为之前的首相,让自己挤下来,心中有些怨念。

    但李元纮此人性清俭,有些胆小怕事,让他对付一般人可以,但跟裴旻这样威名暴于南北的人正面对抗,有些提不起勇气,故而一直而来都是温温和和的,避免正面冲突。

    反倒是宇文融,此人热心于政治斗争,而且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对付张说,甚至能够与王鉷这样的人为盟。

    自己入朝,宇文融的反应最为强烈。

    裴旻自然容不得他。

    不过相比直接一封弹劾奏章罢免宇文融,裴旻又有些不舍得。

    毕竟人才难求,宇文融自身的干略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当年他在租庸地税使上的成就,更是值得一书。

    他精明能干,且善于知人善任,短短三年,他括户括田,整理客户附籍和赋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将编户增加到一百万户。这个数额是为全国户数的十分之一,也令得国家使税收增加了十分之一。

    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绩。

    李隆基因此直接把宇文融擢为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赋予他独立行事的权力,可以直接向州县发号施令。

    宇文融也借此机会,成为了户部尚书。

    但宇文融此人过于追求庙堂权利之争,他任户部尚书之后,所干得事情与他担任租庸地税使的干得壮举,那是判若两人。

    宇文融之前为国为民,功劳显著,可升官之后却不在想着如何立功,以功绩获得高位,而是醉心于政治斗争,意图通过政治手段提升自己的地位。

    江南的开发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宇文融在农业上的天赋能力特别强。

    裴旻将他丢到江南,那也是人尽其才。

    宇文融心中生怒,意欲反驳。

    裴旻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质问道:“看宇文尚书的表情似乎有些不乐意?你就这么眷恋长安的花花世界?让你为国出力,给你一个任务,就这么不情愿?身为户部尚书,特许参知政事,身负皇恩,让你下江南就那么难?这点觉悟都没有?此事就这么定了,宇文尚书三日后动身,无须再议!”

    一通指鼻子道脸的谩骂,将宇文融骂得狗血淋头。

    说着就不理会宇文融了,双手往案几上一按,宣布:“散会!”

    这话音一落,他直接大步离去。

    一瞬间庙堂之上人人都瞧着裴旻离去的身影,久久无言。

    源乾曜颇为尴尬的咳了咳,“散了吧,散了吧!”

    他挥了挥手,劝退了政事堂的诸多官员。

    众人这才一声不吭的离去了。

    政事堂位于中书省,李元纮颇为尴尬的在位子上坐着。

    不多时,仅余李元纮与宇文融两人了。

    “李相!”

    宇文融满嘴苦涩,说道:“想不到裴旻竟然请到了宋公出山,而今大势已定,裴旻今日对在下动手,是为了杀鸡儆猴,想来是不会再为难李相了。日后某不在,李相自己保重。”

    李元纮长叹一声道:“我原以为裴相年轻可欺,今日方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想到的事情,他早已想到,并且事先做好了准备,这庙堂果然是年轻人的天下……”

    宇文融对着李元纮长揖一礼说道:“融谢过这些年李相的照拂相助,大恩大德,铭记于心,在下告退了。”

    他走出了政事堂,回头看着这个自己向往的地方,长叹了一口气,心底既有着不舍,也有一些无奈。

    裴旻加宋璟这个组合,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抗衡的了。

    带着几分失魂落魄的回到户部,却得知杜暹在殿内等候多时了。

    宇文融心头火起,忍不住说道:“庶子落井下石,实在可恨!”

    宇文融最恨的人是张说,最敌视的人无疑就是杜暹。

    杜暹的存在,抢了他的相位。故而政事堂里,他没少依仗这之前李元纮的威势,欺压这位新晋的宰相。

    现在他变相的给贬罚至江南,杜暹这个老对头却来到他的办公之处,用意如何,不言而喻。

    宇文融不敢再裴旻面前嚣张,却不见杜暹放在眼里,一缕袖子,怒气冲冲的就走向了大殿。

    杜暹正在悠哉悠哉的品着茶水,见自己的老对手怒气冲冲的过来,心中也颇为得意,说道:“宇文兄息怒,某是代裴相传个话,你要是一时控制不住自己,可真要惹出什么祸事,可不好办了。”

    宇文融强压着心中不爽,切齿道:“什么话?”

    杜暹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双手弹了弹身上的灰尘。

    这抱对了大腿,就是如此的自信。

    小装了一会儿,杜暹说道:“裴相让我悄悄的转告你,此去江南只要他高居相位一日,就别想着回来了。什么时候,江南的局面让他满意,他才会考虑一二。不干出成绩,谁求情也没用。要是干不好,户部尚书的位子就是某的了……”

    他说着不带一缕轻风的离去了……

第八十八章 敌我皆用() 
宇文融气怒发冲冠,将杜暹适才喝茶的杯子都要砸了。

    委屈,难受!

    杜暹是兵部尚书,而他却是户部尚书。

    六部各司其职,但地位还是有一定高下的。

    吏部掌管官员升迁,负责人事安排,地位自然最高,

    户部掌管全国财粮,百姓户籍。紧随其后。

    礼部掌管祭祀科举,掌管士子文化,次之前者。

    兵部掌管军队调动,器械储藏,位于第四。

    刑部负责主管刑罚,但因受到了大理寺、御史台的限制,权势很一般,故而位于第五。

    工部负责修宫殿、治河、修陵等建设工程,地位最低,但只要是个官,都喜欢这最末的工部,原因……懂得人,自然懂。

    吏户礼兵刑工!

    宇文融身兼的户部尚书,明显要高杜暹两级,在绝对的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得到相位也就算了,还给他这般欺负。

    想到这些日子,自己的遭遇,一口老血险些喷出来。

    脑中不住想着杜暹的嘴脸,想着真要让他得逞,自己哪里还有这个脸回长安?

    宇文融舞动着拳头,念道:“想惦记我的位子,你杜暹还差远呢!”

    他已经不去想裴旻的用心用意了,越想越心累,不如就跟杜暹标上,更加自在。

    杜暹离开了户部,看了偌大的户部,长叹道:“裴相用人,敌我皆用,神出鬼没也!”

    回到尚书省,杜暹眉飞色舞的向裴旻回报着情况,说着宇文融那气恼又不敢说什么的样子,那是身心愉悦。

    裴旻听这不住的点头,说道:“你觉得宇文融是卖力干活,还是破罐子破摔?”

    杜暹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裴相这是拽着宇文融的辫子呢,他哪敢不干活?他不能确定裴相会不会信守承诺,将他召回长安。但他肯定明白要是干不好,您是一定会撤他的职。而且职位还是由某这个对头担任,以他那不服输的性格,十之八九是不愿见到这一幕了。就算裴相不将他召回长安,他也会为了不让某如愿以偿而用心干事。”

    顿了一顿,杜暹试探性的问道:“宇文融要是真干出了成绩,裴相真的打算将他召回来?”

    他在长安可没少受到宇文融的敌视压迫,对于这个对手,可没有半点的好感。

    “为什么不呢!”裴旻笑道:“他在江南真要达到了我的要求,那就是功在社稷,值得嘉奖。做人,就要看得长远一些。点滴利益算得了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杜兄现在也是宰相,何必计较那么多?江南之事,想要发展成型,三年五载少不了,到那时杜兄怕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还在乎一个宇文融?指不定届时将宇文融拿捏在手上的不是我,是你呢!”

    杜暹闻言,也觉得大有道理,自己抱对了大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