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隆基是在后宫养病,裴还没有那个资格随意进入后宫,故而在外边等候了一会儿。

    没过多久,高力士大步走了过来。

    这才不到一年时间未见,高力士容貌大变,形容消瘦,双鬓更添了几分斑白。

    在裴的记忆中,高力士只比李隆基大一岁,年也不过半百。他一直跟着李隆基,生活的很是滋润。半点也没有老态,哪里想到这才多久,就跟老了十岁一样。

    裴心底沉重,李隆基的情况只怕比他想象中的更要严峻一些。

    “高内侍!”

    裴叫了一声。

    “郡王,您总算来了,陛下……”高力士方刚称呼李隆基,泪水就忍不住挂落下来。

    裴看的也有些心塞,上前道:“内侍放心,陛下吉人天相,一定会无恙的。到底陛下得的是什么病?居然这般凶险?连刘神医都束手无策嘛?”

    高力士摇了摇头说道:“刘神医说是肠子打结,以至于气息不畅,毒素无法排除体外,积累腹中,情况严重。都怪我,陛下之前早有先兆,只是我一直以为是陛下心情不悦所致,未有及时察觉。陛下要真有一个三长两短,我,我也不想活了……”

    他抹着泪水,一脸的自责惭愧。

    肠子打结?

    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这肠子自己会自己打结?

    心念电转,裴突然想到后世听到的一种病就叫肠结。

    裴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却知道这是一种肚子里的病。

    这种病症在后世或许容易医治,古代只怕很麻烦。

    古代不是不能开刀,但是比起后世古代在手术这方面的知识,显然比不上后世,这身体里的病,确实不好办。

    高力士在这后宫的地位比皇宫还要高几分,直接拉着裴往后宫走进去。

    后宫防卫严密,一重重的三步一岗,十步一哨。

    羽林军兵士看到裴,都不由自主的挺了胸,站得的也是毕恭毕敬的。

    尽管他们颓废习惯了,但是见到裴还是忍不住尽量展现自己好的一面。

    一直来到李隆基的寝宫,一路上的兵士皆是如此。

    高力士惭愧的对裴躬身作揖,说道:“陛下可能还未醒,劳烦郡王在屋外等候了。”

    裴自然知道这个规矩,点头表示无妨,说道:“陛下身体抱恙,就别将他叫醒了,伤身。让你自己醒来吧,我不妨事。”

    高力士点了点头,一挥手让手下内侍抬了一张胡床给裴,让他能够作者休息。

    从这点亦可看出高力士确实心细如发,擅于观察,而且体贴入微。

    一般而言,是赐以马札或者垫子,高力士却让人抬来了胡床,显是看出了裴胯下的伤,只是嘴上为说而已。

    裴也不客气,直接半躺着胡床上,尽量的岔开大腿,避免那不必要的摩擦。

    等了半个时辰,李隆基依然未醒。

    高力士也让人送上了茶点。

    裴拿着性子吃着点心喝着茶,突然听得外边诸多足音响起,抬目望去,却见王皇后一脸正装的大步走来。

    裴赶忙拍了拍手,擦去手上的粉末,大步上前拜道:“臣参见皇后娘娘!”

    裴是见过王皇后几面的,对于她的印象也非常的好。

    当然这也是因为裴母的缘故,王皇后对于裴母很是照顾的。

    这也是当初裴指点王皇后的原因,若非他的那一句指点,王皇后此刻早如历史上那般给武婕妤暗害,给李隆基废了。

    武婕妤也会因此成为惠妃,成为李唐后宫权势最高的存在,然后为了给自己的铺路,陷害太子什么的。

    但因裴的介入,武婕妤自讨苦吃,而王皇后也保住了皇后的位子。

    但是李隆基无情的一面也得以体现,对于他不上心的人,哪怕是共患难的发妻,也不屑一顾,夫妻关系降至冰点。

    王皇后也只有在特别盛大的场合才会出场,夫妻两人做做样子。

    王皇后年岁与李隆基一般大小,四十五出头,但是因为日子过得犹豫,面容有些苍老,但是一身华贵的皇后礼服,还是让她身上有着一股贵气。或许因为自身的经历,王皇后并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有些慈祥。

    “郡王免礼!”

    对于裴,王皇后心底是由衷的感激,要不是当年他的那句话,她废后不说,还会连累整个王家受难。

    “郡王,长途跋涉,短短余日行数千里地来长安,如此忠心,可比昔年姜尚、周公,郡王自行歇息,本宫去看看陛下。”

    虽然李隆基无情,王皇后也已经心死,过着类似于青灯古佛的生活,但是李隆基重病至此,她还是顾念着那一点点的夫妻情分,时不时的来探望一二。

    王皇后友善的对着裴点了点头,径直走进了殿内。

    此时此刻王皇后是除了高力士,唯一能够直接进殿的人了。

    又等了约莫半个时辰,高力士快步冲进了殿外,惊喜的叫道:“郡王,郡王,陛下醒了,叫您进去。”

    裴急忙走进殿内。

    偌大的宫殿充满了药味。

    李隆基微微靠着垫子,躺在御塌上,内侍在一旁喂着清淡的小米粥。

    也许是长时间没有吃东西,李隆基吃的格外津津有味。

    裴走到近处,见李隆基如今的样子,心底也忍不住的一沉。

    面前这个病怏怏的男子,脸色灰败,甚至带着一点点的死气,半点活力也没有,哪里还有昔年李家三郎的风采?

    “见过陛下!”

    李隆基推开内侍,说道:“很好很好,真的很好。”

    “朕不会看错人,从来也不会。”

    “快……”

    “无需多礼,走到近处来……”

    他说话有些吃力,短短的一句话,分成了好几段来说。

    裴来到近处,做到了床沿上。

    李隆基拉着裴的手说道:“静远来了,朕心安了。静远,你看太子如何,忠王如何?”

    裴有些讶异,半晌才道:“陛下这可将臣问倒了,臣久在边疆,实在不知长安只是,对于太子、忠王更是毫无往来,实不知如何回答。”

第五十七章 裴旻拜相() 
    李隆基一脸期望的看着裴旻。

    但听裴旻的回答,李隆基是一脸的失望,懵懂了半晌。

    在高力士的提醒下,李隆基才回过神来,说道:“确实,朕这个问题是为难静远了。”

    他看向高力士,说道:“传朕旨意,调静远入朝……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执掌尚书省事务。”

    “陛下?”

    裴旻一脸惊讶。

    左仆射,全名尚书左仆射,依照道理属于尚书省的副官。不过因为尚书令是当年李世民担任过的职位,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仆射又分为左仆射,右仆射,这个时代以左为尊,故而左仆射是尚书省最高的行政长官。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自然不用细说,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三省大佬理所当然的是唐朝宰相。

    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一直以来都是宰相的代名词。

    但是尚书省却又有所不同。

    尚书省最初是三省六部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六部二十四司的官员皆受尚书省管辖,称之为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可是尚书省的权势因为过重,受到了太宗、高宗皇帝的针对,地位开始下降。他们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参加议政者原为三高官官,为了分宰相权,又以敕令指定其它官员参加议政﹐称为参加机务﹑参议朝政,其官品位较低者则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后来发展到凡官仆射者必须加此称号﹐才能参加议政﹐才是真宰相。左右仆射逐渐被排除于宰相之外,成为一个虚衔。

    李隆基这一调命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显然不只是让裴旻挂上尚书省大佬的头衔,而是跟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平起平坐的宰相。

    这军功入相开元朝不是没有前例,现任的宰相之一杜暹的就是这个例子。

    杜暹便是昔年的安西副大都护,为西域威望极高。

    与突骑施一战也是因为杜暹突然丧母,离开了西域,导致西域群龙无首,引起了突骑施的觊觎。

    三年守孝期过,杜暹凭借昔年的军功,身为宰相。

    但是杜暹是因为卸去了一身官职,手中无半点实权。

    裴旻现在还握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这又将他调入庙堂升任宰相,西北局面又如何?

    李隆基继续说道:“至于其他职位,改为遥领,一切如常。朕身体异样,大唐的未来,就交给静远了。”

    “臣领旨!”

    在这种情况,裴旻只能应诺下来。

    李隆基长吐了口气,说道:“静远来了,朕也安心了。太子年少,又极少参与政务,静远日后多多担待。”

    这话说得,显然有那么一点托孤的意思。

    裴旻忙道:“陛下言重了,您洪福齐天,一定会康复的。”

    李隆基道:“但愿如此,你先回去,一路远来辛苦,朕也有些乏了,待朕精神好一些,再与你说话。”

    裴旻躬身道:“臣告退……”他刚想走,又顿住了脚步道:“我凉州有一名医,也是昔年孙药王的徒弟,医术与刘神医在伯仲之间,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也许为陛下治疗病症。”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道:“神医在哪?”

    裴旻道:“梨老也上了年岁,比不上臣可以日夜飞驰而来。不过臣已经用做好最快的马车将之接来,要不了几日,便可抵达长安。”

    裴旻说完,先一步退了下去。

    李隆基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这有一点点的动向,高力士已经凑到了近前。

    “水!”

    李隆基虚弱的叫了声。

    高力士快速的将水送上。

    喝了些水,李隆基精神好了一些,眉宇间不再紧锁,有着一点点的释然,说道:“旨意传下去了?”

    高力士道:“已经传给三省以及诸位宰相了。”

    “很意外吧!”李隆基难得开启了玩笑,算得上苦中作乐。

    高力士也跟着高兴道:“陛下神算,一切都如陛下说的那样,诸多宰相都瞠目结舌,估计满朝文武都炸开了花,不过皆未拒绝,提出异议。”

    “哼!”李隆基亲哼了声,表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即便是病了,他依然有着迷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完全的左右一切。

    高力士忙道:“郡王入朝,陛下就可以完全的宽心休养了。陛下现在精神大好,老奴见了实在高兴。”

    他说着,眼泪水都挂了下来。

    “朕也高兴,静远,能来,朕是真的高兴。”

    李隆基咧嘴笑着,他最担心的就是裴旻不来。

    裴旻要是不来,那就意味着唐王朝将会陷入内乱,他这些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一炬。

    裴旻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很清楚裴旻的才智本事,如此了得的一个人物,焉能看不出今时今日长安的凶险?

    可是裴旻依然来了,还来的如此迅速,而且不带任何兵卒入京,随身的护卫只有四人。

    由此可见,裴旻是真的重视他们这段君臣情义,愿意不顾生死的奉召入京,值得托付大任。

    这些日子时不时的清醒,李隆基一直在想唐王朝的未来如何。

    太子李琰的能力,李隆基是清楚的,过于软弱无主见。

    反倒是忠王李亨,颇有才智能耐,还很有野心。

    为了拉拢王忠嗣,特地去坟地里探望王海宾,有足够的手段。

    原本李亨不为李隆基所喜。

    是因为李亨野心太大,李隆基不放心他,现在他躺在病床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反过来觉得李亨比李琰更加适合担任唐王朝的皇帝。

    只是此时改换太子,只会让不安的局面更加动荡,故而不好开这个口。

    今日他说这话,明摆的就是告诉裴旻。自己有另选太子之意,而且太子的人选是李亨。

    裴旻而今也是宰相之一,有权力提出易储的建议。

    如此一来,李亨是因为裴旻的举荐而即位的,君臣之间不会有什么矛盾,相互依存。

    这样也能再续贤君、名臣的事迹,就如昔年的周武王与姜尚一样……

    唐王朝也会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想法很是美好!

第五十八章 二相上门() 
    裴府!

    裴旻躺在床上,想着长安的一切。

    裴旻对李隆基的了解仅次于高力士。

    李隆基这开口询问他忠王“忠王”如何的时候,裴旻就已经知道李隆基动了改太子的意思,只是故意装作不知而已。

    对于李隆基的意图,裴旻是能够理解的。

    李隆基几个儿子,那些没长大的不算,真正成年的,没有一个能看的。

    老大郯王李琮,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生平一点事迹也没有浑浑噩噩的,就是靠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混了一身官职。他唯一的事迹就是因为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破了相,导致了未能继承太子之位。

    豽也就是猴子,也足见李琮个人的能力了。

    老二也就是废太子李瑛,老实实在,说什么都不怀疑,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半点心眼!

    老四李琰,也就是现任太子,优柔寡断,胆小怕事,半点魄力也没有。历史上对他唯一的记载就是妻妾内斗……

    老五李瑶,跟李瑛一个德行,让武惠妃随手摆平的主。

    老六李琬,倒是有些能耐,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有些文采,但文采跟治国根本连不在一起……

    老八李琚倒是有些才力,善骑射,深得李隆基的宠爱,但跟老二、老五一样,实在。因为仇人被武惠妃的一句话,穿着一身铠甲拿着兵器“气势汹汹”的进宫……

    其他的还未成人……

    如此挨个分析,还真只有老三李亨有君王之气。李亨命途多舛,忍功无双。不管别人怎么陷害,他都是忍,也不反击。为此他曾经两次休妻,以获得自己父亲的信任。

    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事,就是一种本事。

    李亨决定不忍的时候,一出手就是马嵬驿之变,险些弄死李隆基,随即又强制称帝,再未得到李隆基允许的情况下自立,成为唐王朝的新皇,打算与李隆基两朝并立。

    足见李亨确实有非常的本事,可以说是李隆基唯一的选择。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才有能力,就能干好事情的。

    往往越是有才之人,对于天下的祸害越大。

    杨广有没有才?

    那是大大的天才,各种事迹彰显出了自身超凡的远见?

    但是隋朝新定,民心思定,需要的是安稳,而不是这个大动作,那个大工程。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个平庸之辈,接受了杨坚遗留下来那些丰厚的政治财富,凭借着这些资本,都不至于灭国。

    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之一司马衷,他远不及杨广的资本丰厚,都没有灭国。

    偏偏杨广就灭国了……

    就是因为杨广太有才了,自己却没有分寸,导致了隋末大动荡的发生。

    在裴旻的眼中李亨跟杨广是一路人,李亨是聪明,有才有能力精于权谋,可是他的才华都用在了歪路上,他跟李隆基是两个极端。

    李隆基的缺点是太过相信人,而李亨则是太不信人。

    两者皆有危害,但显然裴旻更接受前者。

    要是李隆基跟李亨一样,自己领大军出征,还没有遇到敌人,就已经开始怀疑你是不是要造反了。特别派个监军来指手画脚,然后让能打赢的战硬生生打输了……

    裴旻相信自己肯定受不了这个气,不是反了,就是撂挑子不干了。

    不管李隆基此刻的用意如何,裴旻心底却拿定了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亨成为未来的皇帝。

    以李亨的尿性,裴旻甚至能够笃定,他要是当了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而且现在自己的地位,就算是选择韬光养晦,李亨都未必会容纳得下自己。

    除非如范蠡一样,直接归隐江湖,隐姓埋名。

    这个选择,裴旻却也不乐意。

    一辈子自己奋斗一生,不说好好享受,却要偷偷摸摸的过着下半辈子。

    扪心自问,裴旻还真没有那么豁达。

    “老子宁愿扶持一个智商低的,也不能用李亨这样聪明的。”

    裴旻嘴里叨念着,带着这个想法意图,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毕竟这一路而来,他着实睡的少。

    翌日一早,裴旻还是在生物钟可怕的影响下,鸡鸣时分醒来。

    固然还有着深深的睡意,没有睡足,还是受不住心底的谴责起床。

    看了看胯下伤,他体魄强健,用的药也是上等的金疮药,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已经渐渐的结痂,正常行走没有多少问题,不用如昨日一样,整一个卓别林附身。

    为了养伤,裴旻也没有去剑阁练剑而是在书房看书。

    这还没有想好看什么书,管事宁泽已经找上门来。

    “公子,屋外来了两辆马车,分别是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他们说在屋外等公子……”

    裴旻闻言一怔,瞬间一拍脑袋,现在他的身份又多加了一等,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省的大佬之一。

    这他昨日刚刚得到任命,还未正式收到通知,并没有打算立刻去尚书省报道,却不想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居然亲自找上门了。

    赶忙出了书房,快步前去迎接。

    “裴旻见过源相,李相!”

    裴旻很理性的将源乾曜排在了李元纮的前面。

    大多人都知道李元纮是庙堂的第一把手首相,也有人这么称呼他的。但是在唐王朝源乾曜才是真正首相。

    只是这为首相仁兄有些悲剧!

    宋璟去位后,源乾曜以侍中为首相,张嘉贞以中书令为次相,张嘉贞是一个政治强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