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之前,安重璋看出了左前伏的溃败之局,心急如焚。

    但左先锋有左先锋的任务,未得命令,他不能去支援左前伏。

    可是一但左前伏溃败,他这个左先锋将有可能给阿拉伯军割裂,彻底了与中军失去连接,成为大阵之外的一支孤军。

    这种规模的战争,左先锋军一但成为孤军,很容易为敌人吃掉,从而导致整个左路军崩盘,影响唐王朝全军的胜负。

    安重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他的名字不叫安重璋,而是李抱玉。

    安史之乱时,安重璋被赐姓李氏,改名抱玉。

    李抱玉是李光弼麾下的第一大将,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功居第一,累官泽潞节度使、司徒,封凉国公,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干将。

    但现今安重璋依旧叫安重璋,不过自身的干略也依然不凡。

    他的目光不仅限于自己的左先锋军,而是将整个左翼军包括王虎的左前伏都考虑在内了。

    他顾念不了全局,但却顾着整个左翼。

    面对左前伏的劣势,安重璋无奈,只能选择强攻敌军的右翼,希望以击溃敌军的右翼来牵制亚汉的进击的步卒。

    然而他们遇到的对手很稳健,一点儿也没有着急着进攻,反而以防守为上,步步为营。

    面对这样稳健的对手,安重璋找不到任何进攻的机会。

    安忠敬多次强攻,也是无果。

    现在李嗣业的出击,稳固住了左前伏的局面,作为左前锋的安重璋心头的压力大减,也终于可以静心下来对付敌人的右翼军了。

    这时安重璋发现阿拉伯右翼的敌军上钩,他们不在一味的稳健,而是展开了攻势。

    心念电转,安重璋也想明白了缘由。

    对方的主将想来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干将,之前是因为亚汉打出了优势,他不需要进攻,只要稳住右翼的局面,就能从容的击溃唐军的左翼。

    现在亚汉意外阵亡,唐军的左前伏已经稳定下来,阿拉伯的右翼失去了优势。

    对方也只能选择进攻,毕竟一味的死守,可守不出胜利。

    想透了对方大将的心思,安重璋眼中更是闪现一丝兴奋,不怕对手出击,就怕他们如乌龟一样缩着,不好下口。

    正如安重璋预料的一样,他的对手是一员老将叫纳普曼,而今已经有六十高寿了。

    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但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古代婴儿死亡率极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造成的,剔除这些因素,古人的寿命并不见得会逊色现代人。

    不过这仅限于华夏,阿拉伯的医疗文化远无法于唐王朝相比。

    他们的六十,真就是高寿了。

    纳普曼看着不远处的唐军,深沉的咬着马鞭,这是他一个不好的习惯,想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咬着东西,不然脑瓜子就不会转,马鞭就是他最常咬的物件之一。

    “传令下去,以斧盾兵掩护在前,投斧兵再后,长矛手位于投斧兵之后,以方阵出击。骑兵队不要上马,跟在最后,佯装步卒,以作奇兵之效。”

    纳普曼冷静的下达了一条条的命令,他十八从军,打了四十多年的战,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是阿拉伯现存资格最老的大将。

    这年纪越老,心思越是稳重,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不出不必要的风头,也不去争不必要的功绩。

    亚汉打出了右翼的优势,他就稳扎稳打,不争这个先,让唐军无计可施。

    而今优势失去,纳普曼自然在这应该他出击的时候出击了。

    唐军之前发动了好几次的攻击,纳普曼已经看出了唐军骑兵是擅于骑射的轻骑,而不是擅于进攻的突骑兵。

    纳普曼经验丰富,对骑兵运用,自有一定的了解。

    骑射骑兵与进攻骑兵,虽都是骑兵,却有很大的差别。

    骑射骑兵需求的是平稳,故而马匹多是以耐力见长的矮小马。这类战马爆发力不强,故而冲阵能力有限。

    以盾斧兵防止弓箭,待骑兵进入射程之后,以投斧兵展开远距离攻击,然后长矛手近战突刺,潜伏在最后的骑兵预防敌人逃脱。

    战术环环相克。

    对于自己的判断,纳普曼还是很有信心的。

    知识任何人都能学到,但是经验这种东西,只能倚靠时间来累积。

    看着远方的骑兵再一次的掠来,纳普曼心底暗暗惊叹,唐王朝的国力。

    以他的眼力自然看的出来,唐军的轻骑兵的坐骑都是一等一的良驹,能够筹齐这样的骑兵队,没有一定的经济,定是做不到的。

    不得不说,纳普曼的目光确实老辣。

    裴旻扶持回纥北方称王,回纥与唐王朝进入蜜月期,对于唐王朝的战马需求,可谓有求必应。

    安忠敬率领的这些轻骑配备的都是标准的北地高原盛产的战马,也就是日后的蒙古马。

    唐军如大雁一般飞快的掠过阵前,箭矢越空而来……

第五十五章 胜利在望() 
    唐军轻骑的骑射功底不俗,从密集的箭羽即可看出。

    但是密集的箭羽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

    骑射的所用的弓,多是短弓,对于盾斧手那坚实的盾牌,没有多少效果。

    噼里啪啦的!

    箭矢射在盾牌上,犹若冰雹打在屋顶上一样,大多都弹射开来,唯有个别倒霉的,箭羽从盾牌的缝隙中穿过才造成了丁点伤害。

    千余骑的一轮箭雨,却只有不到十人的伤亡。

    显然纳普曼应对的战术是极为奏效的。

    “接下来,是要退了吧!”

    纳普曼轻声的说着,继续传令麾下兵士继续前进。

    果然如纳普曼说的一样,唐军退了。

    这也是弓骑兵最为常见也最为使用的战术战法,远远放箭,敌军一旦逼近就立即后退,细说起来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唐军弓骑兵绕了一圈,这次逼近了阿拉伯右翼的左侧,故技重施的射出了千余箭羽。

    纳普曼看着不知道悔改的唐军,露出了一脸你还年轻的轻蔑表情。

    果然,依旧如他所想的一样,军中再次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一次甚至还不如之前,几乎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纳普曼眯起了眼睛,念道:“吃了两次亏,应该要学乖了。下一次,下一次应该会靠近了射,也只有到了近处,他们的弓箭才能跃过斧盾兵射到后排的兵士身上。”

    那时候,只要对方一靠近,就是掷斧兵显威的时候了。

    以掷斧兵乱其阵留其人,再以长矛手上前冲杀,顺便预防地方阵中的突骑兵。

    想到这里,纳普曼再度审视自己的阵容,确信自己已经做好最佳迎战的准备,放心的继续先前推进。

    沉稳,就如他是座右铭一样,不漏半点破绽。

    唐军再次箭羽无效,似乎由未灰心,这一次从左侧迂回往右策。

    右侧的远处有一个小山丘,不知什么原因,山丘那一带尤为荒芜,放眼望去半点绿意也都没,都是黄色的沙土。

    唐军的轻骑兵掠过沙土地,踏起了漫天的土尘。

    “天真!兵种的克制,可不是靠机动就能弥补的。”

    纳普曼心底想着,让斧盾兵加强右翼的护卫。

    就算是克制,他也不给唐军半点可趁之机。

    滚滚黄沙下,一支骑兵轻快的掠过右翼,逼到了近处。

    “来得正好!”

    纳普曼见果然如自己想的一样,心中大喜,让掷斧手做好准备。

    纳普曼瞪大眼睛,等待着唐军来到近处的时候,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心头。

    那黄沙中若隐若现的兵卒并非是一个个骑着快马背负箭囊的轻骑兵,而是整然有序持拿长枪的突骑兵。

    “不好……”

    纳普曼骇然大叫:“快,掷斧兵投掷铁斧,长矛手、斧盾兵立刻换位……”

    密集的铁斧飞向唐军,唐军骑兵瞬间往左右方向斜刺散开。

    笨重的铁斧落了个空,根本伤不到唐军分毫。

    唐军在训练的时候是以箭矢来做参照物的,练到极致的时候,箭矢都闪避的开,何况是铁斧?

    铁斧的威力固然大,可跟箭矢的速度比起来却有着天囊之别。

    安重璋重新集结了骑兵阵,笔直地向阿拉伯军斧盾兵冲杀了过去。

    安重璋之前久攻不下,深知对手的持重沉稳,故而想出了这个偷天换日的办法。

    在阿拉伯为唐军轻骑兵吸引住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将五百突骑兵藏在了右方的丘陵处。

    利用轻骑奔跑扬起的沙尘,突骑兵借着掩护杀到了近处,让稳重的对手无法应对。

    鲜血四溅,安重璋挺动着大枪,将盾斧兵撞的七零八落。

    正如纳普曼一直念叨的兵种相克。

    笨重的盾斧兵对上突骑兵,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

    连带后头的掷斧手也跟着遭殃。

    掷斧手投出了自己的战斧,唯有一把佩刀防身,哪里抵御的了突骑兵的力量?

    安重璋挥动着巨大的长枪,在盾斧兵、掷斧兵中来去自如。

    纳普曼终究经验丰富,慌而不乱,直接放弃了盾斧兵与掷斧兵,再次传令长矛手迅速结成矛阵,以抵挡唐军,巩固自己的阵势。

    面对长矛手那密密麻麻的枪矛阵,安重璋显然怂了,没敢深入,直接掉头而去。

    纳普曼还未松口气,却听到了左翼急促的马蹄声如同战鼓一般传来。

    之前为唐军的突骑兵吸引住了注意,没有顾及的上唐军的轻骑兵。

    唐军的轻骑兵却已经转到自己的左翼去了!

    此刻唐军轻骑兵面对的正是阿拉伯的长矛阵!

    比马蹄还要急促的弓弦声响起!

    精准的箭术席卷向矛阵,数以百计的长矛手惨叫着中箭摔倒,混乱的波动扩大开来,阿拉伯的右翼出现崩盘之势。

    安重璋今日踏踏实实的给纳普曼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

    确实!

    老将经验丰富沉稳,在战场上有着不可估算的力量,但是后起之秀也有胆大多变,战术灵活的优势。

    晚辈瞧不起长辈,下场必然是头破血流,但长辈要是轻视后辈,也会受到血一般的教训。

    纳普曼就是最恰当的例子。

    “漂亮!”

    唐军左先锋军的战果让后方的裴旻大是振奋,连他自己都想不到最先破局的会是安忠敬、安重璋父子率领的左翼军。

    他不是不知道安重璋的才能,只是想不到在这关键的战役上,他能够发挥的如此出色,甚至于将一干老将都比下去了。

    他毫不吝啬夸赞之词道:“对于突骑兵、轻骑兵的运用,安将军果然很是擅长。正所谓上阵父子兵,他们父子配合的堪称完美。”

    许远也忍不住的惊叹,这强将手上无弱兵,半点不假。

    有这种战机,裴旻焉能不好好把握,毫不犹豫的,他传令给李翼德、郭文斌,让他们支援左翼军,扩大战果。

    崔希逸抚掌大笑,道:“接下来只要从这左翼打开口子,此战的胜负就定下了!”

    “就看对方还有没有杀手锏了!”封常清也知现在带了至关重要的时候,胜负的天枰已经倒向唐军这边。

    要是没有杀手锏,此战唐军以得八成赢面。

第五十六章 战局,再次变了() 
    莫斯雷马萨脸色铁青。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左右战局。

    军事水平强如韩信、李靖者,都做不到。

    只是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根据不同的局势,以不同的方法应对,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莫斯雷马萨身经百战,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情况会溃败成这个局面。

    中路险些溃败,凭借伊嗣路斯的萨珊波斯铁骑撑住了局势。

    原本右翼进展的非常顺利,亚汉一如既往的凶暴,上了战场的他犹若杀神一般,无可抵挡。

    结果却败了,不但失败,还因之阵亡……

    亚汉跟随他十年,助他良多。人虽憨傻,却忠心耿耿,是他不可或缺的助臂,其命丧疆场,委实让这位狮王心中抽痛。

    若说亚汉的阵亡是一个意外,纳普曼的失利却真真正正的出乎莫斯雷马萨的意料之外,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莫斯雷马萨崇尚进攻,因故麾下绝大多数都是豪勇之士,平素作战抢着进攻、争功,极少在乎后方问题。

    唯独纳普曼稳重的性格,不与人争,每每都是任劳任怨的担当下这吃力不讨好的职责。

    故而从军多年,名望战绩,很少有上得了场面的。

    莫斯雷马萨嘴里不说,心底却是清楚,在狮军团中,缺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缺纳普曼。

    纳普曼的经验与稳重,是狮军团不败的基石。

    莫斯雷马萨对之尤为放心,却不想今日一战,打了一辈子鹰的纳普曼,却让鹰啄瞎了眼睛。

    莫斯雷马萨并非没有底牌支援右翼,但是底牌用一件少一件,过早的祭出底牌,打到最后无牌可用,那就是全军溃散的局面。

    不到万不得已,面对游刃有余的唐军,莫斯雷马萨已经不敢将自己手上的牌压下去了。

    莫斯雷马萨一言不发,周边的气氛也变得很是压抑。

    诸将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好半晌,莫斯雷马萨突然想到了什么,指着唐军的左前伏,下了一道命令。

    **********

    胜利的天枰倒向了唐王朝,但是裴旻的脸上却没有应该有的微笑,反而有些沉重。

    一方面不确定莫斯雷马萨是否还藏着后手,另一方面也实在高兴不起来。

    此次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五个战场同时打响,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袍泽在战斗中阵亡。

    裴旻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阿拉伯很强,比历史上的要强的多,确实有资格做唐王朝的对手。

    恰恰因为这样,现在的先机胜果是将士们用一条条生命换来的。

    “绝对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

    裴旻告诫自己,认真的观察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决不允许因自己的疏忽而让将士们用生命换取来的优势,白白葬送。

    “田珍郎将!”

    裴旻望着左前伏,突然叫了陌刀军的副将田珍的名字。

    田珍是李嗣业提拔出来的副将,对于陌刀的运用,仅次于他本人。而今李嗣业脱力昏迷,田珍是唯一一个能够率领陌刀军出阵的人选。

    “你立刻去支援左前伏,不只要稳住局面,还要占据主动。至少要向前推进百步。”

    因为亚汉的阵亡,原本溃败的左前伏,已经稳住了阵脚,裴旻却发现了点点微末的细节。

    左前伏的军阵给亚汉压的后撤了近乎百步,离中军有些近了。

    一但左前伏给突破,很容易威胁到他的中军帅阵。

    这无疑是个弱点,一但为敌人掌控,强攻左前伏,大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裴旻主动弥补这个弱点,避免让敌人所乘。

    随着陌刀军的投入,左前伏军心大定,占据了主动,开始有序的向前推进。

    然而便在这时,敌军右翼却出现了丝丝动荡。

    裴旻大感讶异,这动荡显然不是陌刀造成的,而是来至于阿拉伯的大后方。只是距离太远,他根本看不清楚缘由。

    “快去打探,出了什么问题?”

    裴旻心底生出不祥的预感。

    不多时派出去的人已经回来了,带着几分慌张的道:“是大象,敌人派象兵上阵了!”

    裴旻登时有些傻眼。

    象兵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反而在历史上多次出现。

    非洲和东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缅甸等国家都盛产大象,被称为象的故乡。

    大象的躯体魁伟庞大,是世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但大象并不笨拙,生性聪明,通人性。虽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即便四十五度的陡峭山路,依旧视若坦途。别看他们笨重,实际上大象的速度并不慢,他们的步伐迈得极大,行走速度,比人类由要快一些。

    故而盛产大象的亚非地区自古就有利用象做运输工具、当邮差的传统。它那让人望而生畏的体态巨力更是兵家青睐的战斗力。

    在公元前六百年,印度就开始训练象兵。古印度亚柏格皇帝曾驱遣三百余只象兵向敌八千余名重兵据守的希托安要塞进攻,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胜利。

    波斯人也以战象而闻名。

    但是象兵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出其不意之下,象兵能够凭借那体重超群,力大无比且刀枪难伤的特性,获得奇效,但只要有事先准备,象兵不难对付。

    中国历史上就有类似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讨伐林邑国。林邑国王临危急令王牌军象兵部队迎战。这刀枪不入的庞然大物使宋军犹如现今的步兵遇见坦克,无法招架,死伤累累。

    随即宗悫想到大象的劲敌是狮子,命令部属连夜赶制了一批狮子模型,运到阵前,威慑象兵,一举灭了林邑国。

    但是在这之前,裴旻根本没有收到阿拉伯有象兵的消息,对此没有半点准备。

    举目眺望左前伏,但见五头如小山一样的战象冲进了唐军的阵中。

    象兵平均身高丈五以上,重达六七千公斤,在步卒群中便如坦克卡车,横冲直撞。

    再坚实的步兵阵,遇上这种人力无可抵挡的冲击,都显得渺小,不堪一击……

    即便有陌刀军的支援,左前伏一样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让五头巨型战象,冲的七零八落。

    战局,再次变了。

第五十七章 亲自出击() 
    看着在阵内为所欲为的战象,裴旻也来不及责问负责情报人员的过失,而是想着对付战象的方法。

    在记忆中大象是没有什么天敌的,至于什么大象怕老鼠之类的都是瞎话。

    大象的视线注定看不到老鼠的存在,但是它的感觉器官极强。

    老鼠这样的生物逼近,它会出于自我保护本能一脚踩下去。

    就算踩不到,以老鼠的胆子哪敢多待?

    真以为世上的老鼠都是杰克?有事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