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力士从一旁取过面巾,为李隆基擦拭脸颊上的汗水。

    李隆基问道:“高将军,你说这世上要是真有长生不老药该多好。”

    高力士怔了怔,不知如何回答,想了想,问道:“不如老奴去找罗公远、金刚三藏问问。”

    李隆基摇了摇头,叹道:“莫要敷衍朕,这世间就没有长生不老药,朕又岂会不知。要是真有,这个天下只会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秦始皇,轮不到我李家。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我朝太宗,哪一个不是宇内罕见的雄主,他们都求之不得。朕又岂能例外?只是一时感慨,有些体会到他们的想法,念头。”

    他伸出自己的五指,翻了翻看了看,说道:“你想,伟大如他们,一样逃不过生老病死。这生命是何等的脆弱,不堪一击。”

    高力士笑道:“陛下跟他们不一样,陛下是有福之人,受上天庇佑。”

    李隆基笑道:“能够坐上这帝位,哪一个不是得上天庇佑,可又如何?天道无常,生命有限,说去就去。”

    “陛下!”高力士直接跪伏在了地上道:“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岁,何必说这种不吉之言?”

    “春秋鼎盛!”

    李隆基念了一句,先将高力士扶起来,然后看着高高的苍穹吊顶,苦笑道:“其实朕原来也是这样想的,朕春秋鼎盛,正是当打之年。处理军政事务,即便是一天不合眼,一不觉得疲累。可自武婕妤去世,朕大病数月,昏昏沉沉将,才察觉朕这性命也如常人一样,不堪一击。而今四郎也去了,他又何尝不是春秋鼎盛?还有二哥,他去的最早,一样是春秋鼎盛。还有我那侄儿,他才十五岁,说去就去。”

    “这春秋鼎盛不过是骗人的话……”李隆基有些长吁短叹,大感生命无常。

    面对这生老病死,人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高力士道:“陛下不比过于担心,不如明日将刘神威了;老神医请入宫来,让他给你讲讲长寿之道?陛下您想,刘神威的恩师是药王孙思邈,据说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去世之前,牙齿都未脱落,名副其实的老神仙。刘神医今年也一百多了吧,老奴记得他是武德年间出生的,一百多岁了,一样的精神抖擞。”

    李隆基听了也是眼前一亮,说道:“朕怎么将他给忘了,当初朕在生病的时候,他让朕要好好休息,不要过于操劳,报仇心情愉悦,有助于身体康复。朕依言而行,过来找找的康复了。明日高将军就给朕将请来,朕要听听,他的长生之道。”

    高力士给李隆基整了整被褥,说道:“那陛下先行睡吧,老奴就在屋外,有事叫老奴。”

    “好!”李隆基正想躺下,觉得有些口渴,又让高力士去倒杯水来。

    正在这当头,前线急报传入宫中。

    这军情关乎一切,即便是深夜,李隆基睡去的时候,一样要传达。

    何况李隆基还是醒着的。

    “如何?是捷报?还是……”

    李隆基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果。

    与军事一方,李隆基向来以裴旻的意见为上。

    一方面是裴旻那鹰派的风格,深对他心思,另一方面就是裴旻在军事上确实有着非凡的能耐。

    开元朝有今日之盛,文治一道,姚崇、宋璟,功不可没,然武事方面,却由裴旻在主导。尽管薛讷、张守珪、杨思勖这些人同样的表现出众,但远无法跟裴旻想比。

    南征是第一次,李隆基否决裴旻的意见,坚持出击。

    固然双方实力悬殊,李隆基心底依旧有着小小的不安。

    “大捷!”

    传令兵毫不犹豫的高声叫喝。

    高力士也在一旁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朝对外征战,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大唐万胜!”

    他一边欢呼着,一边大步上前,将大捷的战报取来,快步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睡意全无,欣喜若狂的打开了捷报,只见捷报上慷慨激昂的写着南征大军的战绩。

    开元十五年,四月三日。

    大军南下进入南诏地界,先锋军见南诏军营盘守卫不严、士气低落,军中参谋鲜于仲通提议夜袭,于是不等主力不对赶到直接发动奇袭,破南诏军三十余屯,斩首三千。

    四月四日,两军对阵,鲜于仲通命将士将三千首级列于阵前,南诏大将见之胆寒,临阵脱逃。

    唐军大获全胜。

    四月六日……

    四月十日……

    四月十五日,唐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不可挡,一口气打到了苍山洱海……

第十八章 蠢中自有蠢中手() 
    南诏都城太和城。

    “伟大的巫神,您虔诚的信徒愿意用二十年寿命换取两日时间,只要两日,只要给我两日时间。我皮逻阁会换来南诏全新的未来……”

    南诏信奉鬼教,崇拜自然,巫神就是他们最大最高的神。

    皮逻阁就如裴旻、许远预料的一样,早早的联系上了吐蕃,还与吐蕃结为兄弟之邦。

    此次唐军出精兵六万,而南诏举国之兵,亦不过一万出头,而且六诏刚刚统一,诸诏民心不稳,双方实力完全不成正比。

    不与吐蕃联盟,不得吐蕃相助,南诏根本不可能是对手。

    针对唐军势大,吐蕃、南诏特地拟定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但是……他们失败了!

    全盘计划,让一个叫鲜于仲通的唐朝参军彻底打乱。

    兵法最让人难以预测的就是他的不确定性。

    就如《孙子兵法》里说的军形如水。

    很多时候,一个无心之举,反而会抵定胜局。

    唐朝的参军鲜于仲通就是无心中破坏了吐蕃、南诏的计策。

    为了争功,鲜于仲通领着唐朝的先锋部队,长驱直入,直接一口气杀到了苍山洱海太和城下。

    这种莽撞愚蠢的打法,很意外取得了奇效。

    鲜于仲通打出了大唐的威慑,打得南诏、吐蕃措手不及。

    依照一般的道理,先锋军的任务主要是开路。

    遇水架桥,无路开路,为后续大军扫清障碍,提供一个安全安逸的进兵路线。

    鲜于仲通却一反常态,直接领着一万五的唐军先锋,将后续大部队抛弃在了后边,自己一支孤军深入苍山洱海。

    这反常的用兵,意外取得了效果。

    依照南诏、吐蕃的原定计划是他们找机会伏击唐军的后勤辎重,然后将唐军一举歼灭。

    却不想鲜于仲通都领着唐军直接杀到了苍山洱海,而唐军的后勤辎重却没有进入埋伏圈。

    这一下南诏、吐蕃彻底傻眼了。

    他们要是进攻鲜于仲通的先锋军,固然能打赢,却也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即便完全吃掉一万五的唐军,唐军依旧还有三万五的主力部队。

    吐蕃此次调了一万兵马支援,南诏一路诱敌惨败,只有五千战斗力。

    唐军一样站着兵力的优势。

    南诏国小力薄,可受不起拉锯战。

    因故击败鲜于仲通只能换来一场胜利,却不能取得胜果。

    唯有击溃章仇兼琼的大部队才能抵定胜局。

    但如此一来,等于放过鲜于仲通的先锋军,让南诏的国都太和城暴露在鲜于仲通先锋军的利爪之下。

    太和城此刻只有不足一千的兵马。

    固然太和城是仿唐长安城建造的,可防备与长安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此时此刻,鲜于仲通只要强行攻打太和城,不需要两个时辰,南诏的国都将会沦陷。

    此次南征,唐军将大获功成。

    **********

    太和城以西,二十里外。

    参军鲜于仲通眺望着远处的太和城,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的顺利。

    此次南征,几乎就没有后续兵马的事情,仅靠他一个先锋军,就将南诏的反抗大军打的落花流水。

    因为太过顺利,鲜于仲通生出了独揽大功的心思,一路加急行军,将后方部队甩在了后边,独自杀到了苍山洱海。

    他要让人知道,此次南征,他鲜于仲通才是真正的谋划着,统领大军的章仇兼琼不过就是一个在后方看戏的。

    他要如王忠嗣一样,一仗打出自己的威势,让世人都知道鲜于仲通的名字。

    面对贪功急进的鲜于仲通,机关算尽的南诏、吐蕃,反而让鲜于仲通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打败了……

    王克昭快步跑到鲜于仲通的身旁,低声道:“鲜于先生,小的探听过了。现在太和城一片混乱,只要我大军兵临城下,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攻克这南诏的国都。”

    鲜于仲通与王克昭一丘之貉,也并未敷衍于他。

    此次南征,鲜于仲通特地点了王克昭担任先锋军中的一员校尉。

    王克昭此人胆小怕事,但别说军事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打顺风战,冲锋陷阵调兵遣将颇有一手,一路行军,也让王克昭立了不小的战功。

    让推荐他的鲜于仲通也大为长脸。

    王克昭这是吃到了甜头,想要再获取攻打太和城的功绩。

    鲜于仲通若有所指的道:“此战我们已经获得最大功绩了,不给节度使留口汤怎么行?章仇兼琼终究是对我恩重如山,不能忘恩负义。”

    王克昭立刻醒悟,忙道:“鲜于先生果然义薄云天,小的会铭记先生大恩,以先生马首是瞻。”

    鲜于仲通也不说话,只是眯着眼,看着太和城,心想:“南诏王最好识趣一些,不然就别怪你鲜于大爷下手狠辣了。”

    鲜于仲通哪里有那么好的心思,他单纯就是想放过南诏一马。

    这杀鸡取卵,不如养寇自重。

    吐蕃不好打,南诏却是好欺负。

    一口气解决南诏,远不如放南诏一条生路自在。

    只要养着他,日后就不愁没有功绩可得。

    故而鲜于仲通一开始就拒绝了南诏的求和:在唐军决定南征,大兵即将进入南疆的时候,南诏王皮逻阁来了一封带着乞求的口气,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明“唐军若不退兵,只有降于吐蕃。”

    也是这一封信,让鲜于仲通看出了南诏上下的悲观之心,完全无视了皮逻阁的乞求,大胆的选择夜袭。

    果然一战功成!

    鲜于仲通哪里知道自己无心中破坏了南诏、吐蕃的计策,更不知道他的愚蠢,错过了什么。

    ……

    最终鲜于仲通自然没有等来章仇兼琼。

    鲜于仲通傻傻的等了两日,浪费了两天时间。

    南诏、吐蕃原本告吹的计划,得以顺利实行。

    在鲜于仲通的帮助下,南诏、吐蕃奇袭了章仇兼琼的后续大军。

    因为鲜于仲通的催促,章仇兼琼根本没有料到先锋军路过的地方,会有南诏、吐蕃的埋伏。

    三万五千唐军,给杀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得到消息的鲜于仲通,趁夜逃跑……

    六万南征唐军,折损四万余,有一万被俘……

    南诏、吐蕃趁机攻入云南,大势劫掠……

    一旁几乎必胜好局,硬生生的给下臭了。

第十九章 第五套应急方案() 
    南征唐军的惨败引起了,如风一样刮向唐王朝的四面八方。

    前线兵败可以隐瞒,南诏、吐蕃趁机攻入云南,劫掠百姓财富,根本隐瞒不了。

    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是假消息,开玩笑。

    待确定真实之后,忍不住动乱起来。

    唐王朝赢的太久,这突然经受如此惨败,一瞬间都不知怎么办了。

    裴旻是大西北的边帅,无法插手干涉南边的战局,却关心着南方的局势,章仇兼琼的大败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姑臧。

    裴旻当时正将自己麾下的幕府成员聚在一起:张九龄、李林甫、袁履谦、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等人,就连裴旻从裴家带出来的裴晨霖都在。

    这也是裴旻定下的规矩,每半年进行一次的工作总结。

    如此总结有助于提高麾下幕僚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各个部门彼此的配合。

    有一个融洽向上的工作环境,对于河西、陇右幕府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就在这重要的会议上,裴旻少见的失态了。

    怎么能败!

    这怎么可能打败。

    在战前裴旻估算了局势,南诏刚刚一统六诏,人心不服,能够筹齐一万兵,已经到顶。而吐蕃也不可能支援大军。

    连番的败绩,吐蕃军上下士气底下,又有王忠嗣在莫离驿虎视眈眈,支援个两万就很不错了。

    何况南诏没有那么多经济物资长期供应三万兵马,吐蕃的两万援兵需要自备粮食。

    从青藏高原带粮草过金沙江入南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吐蕃自己的经济就不怎么样,是不可能全力支援南诏的。

    一万,一万援兵是裴旻心中最适合的数字。

    唐王朝的六万装备精良的天朝精兵对付南诏、吐蕃两万联军,怎么看都是吊打了。

    怎么会败?

    而且是惨败,近乎全军覆没。

    张九龄、李林甫、袁履谦、王昌龄这些人也傻眼了,都带着几分不安的看着裴旻。

    裴旻看着手中的战报,以他的军略居然看不懂,看的是一头雾水。

    “这打的是什么东西?”

    什么叫鲜于仲通长驱直入,攻入苍山洱海?

    什么叫在太和城下整军待命?

    什么叫章仇兼琼莫名遇袭?

    乱七八糟的?

    裴旻有一种脑子不够用的感觉,似乎智商都给拉低了。

    将战报传给众人。

    裴旻气急败坏的道:“蠢猪似地打法,蠢猪似地指挥,不是已经告诫章仇兼琼要小心吐蕃,怎么还给了吐蕃机会。”

    孙周道:“是给彻底蒙蔽了,在唐军初入南诏境内的时候,南诏王以哀求的语气向章仇节度使求和,说唐军若不退兵,他只能求助吐蕃。章仇节度使也一直让探马盯着吐蕃,吐蕃没有派兵的消息,南诏、吐蕃边境一片安静。故而章仇节度使认为吐蕃不敢出兵,不愿意为了南诏而动兵。其实吐蕃早就出兵了,在我朝南征命令下达的时候,南诏、吐蕃已经达成了秘密同盟。”

    “吐蕃军化整为零,分批进入南诏。南诏多山,万余吐蕃军就藏身群山之中,等着唐军。在章仇节度使派探马的三个月前,吐蕃已经在南诏了。”

    “所谓的求和信,就是障眼法,让章仇节度使以为南诏还没有向吐蕃求援。许是因为鲜于仲通的胜利,让章仇节度使大意了。毕竟前军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他名为主帅,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裴旻无言以对,心底也泛起了一股无力的感觉。

    这一瞬间,裴旻突然有些体会到了朱允炆的感觉。

    朱允炆的文韬武略自然无法与朱棣相比,但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是一个天下。

    作为一个反贼,朱棣能够赢朱允炆,第一功臣不是神机妙算的姚广孝,也不是大将张玉、朱能,而是李景隆。

    猪都能打赢的仗,偏偏人打输了。

    裴旻实在找不出多余的话来形容,表达自己的心情,就跟日了狗一样。

    见裴旻一时间没有反应,张九龄作为裴旻麾下的第一大重臣,面色肃然的道:“裴帅,我们必需做好此次南征军战败的一切回应,将损耗降至最低。”

    裴旻摇了摇头道:“没用了,不管怎么应对,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南军这一败,绝不是寻常失败那么简单。如果我没有猜错,现在长安、洛阳已经开始乱起来了。各种流言谣言四起,我朝的威望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这已经是无可改变的事实,躲是躲不掉的。我们的第二套方案已经完全失败,甚至第三套、第四套的应急方案都不能再用。全盘布局,完全乱了。”

    南征的唐军这一败,远不是吃了一场败战那么简单。

    失败并不可怕!

    以唐王朝的底蕴,经受得起失败。

    但是失败后的舆论是无法忽视的。

    不管唐王朝吹嘘的任何大义,这一战从一开始就是不义之战。

    战事的起因就是因为唐将奸杀了南诏王妃。

    如果唐军胜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不管原因是什么,胜利就是对的。

    可是唐军却败了,装逼不成反被操。

    吐蕃、南诏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他们会将真实的情况宣告天下,让整个唐王朝,让所有唐王朝的附属国,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一次开战的原因。

    李唐王室的威信信誉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影响,从而牵扯到裴旻的战略。

    裴旻的第二套战略是利用法兰克王国、波斯人牵制阿拉伯。

    但是法兰克王国、波斯人并不是傻瓜,只有利益在,他们才会甘心给利用。

    裴旻的筹码就是唐王朝的威望信誉,现在唐王朝威望信誉受到打击,他们还会相信裴旻给他们的承诺?

    就算因为利益,勉强行动,也会带着不一样的心思,不足以达成目的。

    一阵寂静沉默。

    突然裴旻一拍案几,长身而起道:“放弃所有原定计划,现在我们采用第五套应对方案!”

    “第五套?”

    众文臣面面相觑,他们只知道四套。

    李林甫忍不住问道:“裴帅何时拟订了第五套方案?”

    “现在!”裴旻回答的理所当然又异常决绝,高声道:“丢出去的脸要自己挣回来,南诏必须打,在他们攻入云南的那一刻,已经是不死不休之局。我们已经不可能拖到高昌仓就绪,那就先下手为强,主动挑起战争。”

第二十章 家中有妾身() 
    裴旻与麾下文武一并商议了他最新拟定的第五套方案之后,单独留下了孙周,特别交代他事情。

    “你立刻安排人去蜀中南诏,两个任务。一、调查南诏王给我朝的那份诏书的内容细节;二、着重调查鲜于仲通,若有消息,立刻来报。”

    裴旻并没有上帝视角,并不知道一切详情。

    何况以他的智商也很难拉低到鲜于仲通那个境界来了解他的想法。

    但是裴旻很清楚的看明白一点,鲜于仲通此战或许辉煌,可要是换成他是主帅,他第一个杀的就是鲜于仲通。

    先锋军的任务从来不是克敌致胜,为中军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