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衣少年亦是剑光霍霍,长剑中宫直进,自敌手胸膛贯入,背心穿出,接口道:“这是蜀中名匠铸造,在下用一首诗换取来的。”

    他说着见一伙人从客栈出来,意图悄无声息的潜入人群溜走。

    白衣少年左右顾盼,却见两队各十余人的市场巡卫兵以向这边赶来,当即两步一迈,直接挡在了他们面前道:“既然来了,不交待一声,想要离去,不合情理吧!”

    对方人群中走出一位粗狂高大的异族人,身长七尺,脸上纵横交错着三道大疤,早将主人的五官毁得不成样子,他的鼻子被一条横疤截成了两段,眉毛歪扭,尤其右半脸从额角到下巴的那一条伤又深又长,几乎可以看到里面的面颊骨,格外恐怖:“这位兄弟,你认错人了!我跟你们的对手,可不是一伙的。”

    白衣少年一扬长剑,道:“马贼秃鹰,你们是不是一伙的我管不着,让某遇上了,也别想安逸离开。”

    听到马贼秃鹰,周边人忍不住吸了口凉气,纷纷避让开来。

    陇右鄯州位于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往来西域的商人大多由此经过,通过他们的嘴,述说着一些西域的情况。

    西域环境复杂,有一望无际的大漠,也有绿荫遍野的绿洲;有无人的死亡谷底,也有繁华的坚城巨堡;有令人生畏的沙暴,也有世人疯狂的财宝。

    在西域生活的大多都是昔年三十六国的遗民,他们的文化宗教受到东西方的冲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气。

    目前西域在大唐的控制之下,但是吐蕃、大食、突厥、突骑施等对之莫不是虎视眈眈,可谓龙蛇混杂。

    面对这种复杂的环境,马贼这种产物无可避免的遍布西域。

    他们有的是凶悍地方居民乔装,有的是各地逃亡西域甚至是发配西域的暴戾之徒,组成的劫匪,袭扰着商队百姓。

    有三支马贼最为出名,实力最为强盛。

    秃鹰是三支马贼团中实力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最为凶暴的一个。淫掠妇女,残杀老弱,可谓无恶不作,凶名甚至传到了鄯州。

    鄯州百姓也是耳熟能详。

    秃鹰眼中煞气四溢。

    一人长笑从客栈里走出来道:“秃鹰兄弟,都给认出来了,也别躲躲藏藏。不如我们连手,我将杂鱼除了,你将这两个碍事的小子杀了,一起杀出城去如何?”

    来人也是三五大粗,手中握着根三菱铁棍,露着凶悍的气势。

    “好!”秃鹰一口应下,狰狞的看着面前的白衣少年道:“小子找死,大爷成全你!”

    他拔出了佩刀,一把珠光宝气的西域弯刀,在夏日的眼光下,闪闪生辉。

    他这一动,其身后的十数人一并拔出来刀剑,杀气腾腾。

    三菱铁棍巨汉的那伙人也纷纷抽出了兵器,明里暗里竟然无故多出了三十余人,细细数来双方加起来居然五十余人。

    王之涣不动声色的来到白衣少年身旁道:“什么情况?”

    白衣少年忍不住轻声道:“兄台,你得罪的是哪路人马,怎么这么多人?”

    王之涣茫然道:“不是很清楚!”

    白衣少年道:“那你能对付几个?”

    “三四个吧!你呢!”王之涣说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白衣少年道:“寻常六七个不是问题!只是秃鹰跟那巨汉,显非常人我们两人未必就能对付……不过……”他突然一笑,豪情万丈的道:“我们不胜即胜,只要拖住他们,即可!”

    说着长剑一抖,已经迎向了秃鹰,只要吃住首领,其他人自然无处可逃。

    王之涣见白衣少年在这种局面下非但不惧,反而豪气干云,笑道:“愿随一战!”

    替白衣少年接下左右意图绕背偷袭的敌人。

    白衣少年对着秃鹰劈面就是一剑。

    秃鹰举刀挡开,反回了一刀。

    顷刻之间,两人对攻了数招。

    秃鹰久经杀伐,招招杀气纵横,追魂夺命。

    白衣少年的剑法灵动,脚步更是轻快飘逸,忽而左转,忽而右转,变幻不定,手中长剑或挡或攻,或避开周边的偷袭,任是让秃鹰毫无办法。

    秃鹰忍不住道:“小子有种别跑!”

    白衣少年心性高傲,也不甘示弱的叫道:“有本事将你手下的这些虾兵蟹将都叫开。”

    正说间耳中听到王之涣一声惊呼,一股极刚猛的劲风已到了身后,身上的长袍竟被迫得贴在了身上!

    白衣少年听这风声雄浑无比,知道来者必定是沉重之极的兵器,绝不能以剑去接。

    一转一侧,他身法灵巧之极,衣袖和带子飞扬开来,从容潇洒的避开了这一击。

    三菱铁棍的巨汉已到了近处道:“不可久战!”

    他说着三菱铁棍已经猛地对着白衣少年挥砸过去。

    秃鹰身为马贼本就没有道义可言,从右侧劈砍向了白衣少年。

    他们一个出招大开大合,一个轻快毒辣,虽无配合,却是难缠之极。

    白衣少年剑法出尘,对上任何一人,堪称游刃有余,但是面对两人,却险象环生。

    王之涣此刻也被六人缠着,脱不得身。

第二十八章 相互钳制() 
白衣少年咬着牙关苦苦支撑,巨汉的三菱铁棍他只能闪避。

    而秃鹰的弯刀却刁钻轻快,阴险狠辣。其自身又是在血海里爬滚过来的,对敌经验尤其丰富,每每出手都是在白衣少年躲闪之后,留有空挡的时候,让他难受至极,一个不慎就会小命玩完。

    白衣少年左闪右挡,情况苏不乐观。

    但他自身却毫不慌乱,强稳阵脚,明知极难取胜,却是毫不气馁,静观局势,坚毅愈增。

    好似汪洋中的一艘小船,摇来晃去,东倒西歪,却任是屹立不倒。

    一连三十余招,白衣少年依旧维持着僵局。

    巨汉大吼一声,三棱铜棍顿时舞成一个黄圈,气流大作,直捣白衣少年面门。

    白衣少年只觉得劲风刮面如刀,这一招让他刺中,整个面门都要凿成肉泥。

    白衣少年正想闪避,却听一人说道:“力量不足,何不以灵动应对。一味的躲闪,只会越来越被动。此二人配合不足,武器一长一短,看似天衣无缝,却自有破绽可寻。”

    白衣少年有些茫然,秃鹰的弯刀再次从他左边杀来。

    这一错愕之下,反而失去了还手的机会。

    突然灵光一动,身子往巨汉的右侧俯冲过去,借助巨汉的身体,避开了秃鹰的刀。

    剑锋分刺左右,一剑下斩,一剑上挑,反攻巨汉而去。

    巨汉身随棍转,回棍横掠,险些将一旁的秃鹰横扫在地。

    秃鹰骂了一声:“混蛋!”

    白衣少年心有所感,利用巨汉的身体来抵挡秃鹰,秃鹰往左,他向右,秃鹰向右他往左,使得巨汉壮硕的身躯始终但在秃鹰面前。

    而巨汉的棍棒是重型兵器。并不擅灵动,两人围着他转来绕去,他的三菱铜棍根本施展不开,仿佛给无形的绳索捆缚住了手脚一般。

    巨汉想要跳出站圈,但他的身形哪里比的上白衣少年?

    巨汉一动,白衣少年跟着行动。

    两人相互牵制,碍手碍脚,反而不及一人。

    “你他娘的别挡着老子!”秃鹰气急大骂!

    巨汉也怒了,喝道:“有你在,老子长棍都动无不利索。”

    他扫视了一下情况,骇然发现周边竟然没有熟悉的面孔了,就在他们力战白衣少年的时候,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故。

    他的部下几乎全部倒在了地上,竟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给人完全制住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便在他分神之际,白衣少年霍霍杀到,直刺巨汉咽喉,这一剑当真迅捷无伦,只是寒芒一闪,寒气以达,慌忙退步闪避,险些又跟秃鹰撞在一处。

    秃鹰再次怒骂了一声,转头看向先前出声提示的方向,见一个持剑青年好整以暇的瞧着这边,怒喝道:“别给老子光说不练,吃我一刀!”

    他的刀又急又狠,化作一道五彩霞光,向青年缠绕过去。

    青年长剑徒然跃出剑鞘,他出手速度太快,力量用的太巧,稍不注意,甚至以为剑是自己跳出鞘来的。

    秃鹰心底一沉,又不信这个邪,面前此人不过二十出头,就算会些剑术又能厉害到哪里去,当即不再迟疑,手中弯刀一撮到底。

    却不想青年长剑中宫直进,似要与他拼个两败俱伤。

    如他这类人,最是凶残,也最是惜命。不到万不得已,岂会行两败俱伤之事?

    正想重整再战,却发现对方剑尖不住颤动,剑到中途,忽然转而向上,端的是若有若无,变幻无方。

    秃鹰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才发现面前这个青年的剑法远比那个白衣少年可怕,只是寻常的变招,竟然与人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之感。

    秃鹰在西域也与不少高手交过手,不管是胜是负,皆未遇过招法如此浑然天成的人物。

    青年毫无疑问正是裴旻。

    今日裴旻察觉王之涣失踪,心中担忧,与王小白一路探查王之涣的踪迹,来到龙家米行。

    与龙家米行略作打探,得知并未见王之涣身影,但是龙家米行情况与苏家米行一样。这两日的销售数额极不正常,大有给人恶意收购的迹象。

    裴旻心知此事定于王之涣失踪有关,在安排人手调查之际,得知有人在闹市聚众斗殴,甚至闹出了人命。

    听得如此消息,裴旻也不能不闻不问,直接与王小白一起赶到了闹市,见诸多兵卒惨死于地,还有部分兵卒苦苦支撑。

    在贼人的包围圈里,王之涣正给多人围攻,身上还受了一处刀伤。

    裴旻那有半点迟疑,直接拔剑冲杀进了战圈。

    他秦皇剑上下飞舞,以一人之力连挑了二十余人,直将贼人杀的心寒胆裂。

    王小白也游走于人群之中,他的速度太快,对付真正的高手,或许大打折扣,但是对上虾兵蟹将,却如鱼得水,一脚一个,端是威风八面。

    陆续闻讯赶来支援的护卫兵士,将场面控制住了。

    王之涣意图救援白衣少年,却让裴旻一把拉住,笑道:“无妨,你没见他打的入神。这少年郎的剑法极有灵性,只是火候偏差,经验略逊。若能扛住如此压力,剑术必然大进。放心,有我在,他若撑不下来,我自会出手。”

    王之涣也不急了。

    裴旻是关中第一剑,打遍关中无敌手,放眼天下亦是屈指可数的高手,有他在一旁掠阵,有何可惧?

    裴旻在一旁观战,见白衣少年的剑法在势态上与他最新悟出的剑法,有着隐隐的雷同,不免有些奇怪,但见白衣少年有体力不支之象,开口指点。

    却不料对方恼羞成怒之下,居然向他扑来。

    如此裴旻只能仗剑应对,一招出手,破了对方攻势,见他游移不定,蓦地里疾冲上前,当真是动如脱兔,一瞬之间,已到了秃鹰近处,这一冲招式之怪,无人想像得到,而行动之快,更是难以形容。

    秃鹰猝不及防,只能凭借本能挥刀劈砍,眼瞧着即将将来人劈成两断,不料手腕一麻,手中长刀莫名其妙的给对方夺了过去,紧接着胸口受到重击倒飞了出去。

    自从裴旻得到王小白赠予的庖丁解牛刀的刀谱,对于游刃有余这一招的领悟更是透彻,只要时机巧妙,败敌夺兵,便如探囊取物。

    目前情况太多莫名,他也有诸多疑问,自然不愿伤着对方的头目,哪怕是穷凶极恶之徒。

第二十九章 诗仙李白() 
秃鹰的离开,让巨汉空出了手脚。

    但是同样了,他们失去了二对一的威胁!

    白衣少年完全敞开了手脚,先前给两人逼得节节败退,如今挽回劣势,一扫郁闷姿态,更是气势迫人。剑光如虹,一剑紧似一剑,忽而窜高,忽而伏低,凭借灵动的步伐,快捷的剑技,将敏捷不足的巨汉逼得节节败退,只能一味防守。

    巨汉心中叫苦不迭,哪里想到自己苦练棍法四十载,竟然不敌一个少年。便在这时,秃鹰突然横飞过来,倒在了他附近。

    巨汉分心一看,一位英武帅气的青年正收回了自己的佩剑,把玩着秃鹰手中的那把西域弯刀,心底更是一沉。

    秃鹰以凶悍著称,并不以武艺见长,但也是成名多年的悍勇之辈,这般轻而易举的给打败,还夺了兵器,实力显然深不可测。

    如此年纪,在鄯州有这个实力的,除了裴旻还有谁?

    难怪自己的手下如草芥一般给打倒了,对上裴旻这样的关中第一剑客,他们焉有还手的余地?

    念及于此,不免心若死灰。

    白衣少年见秃鹰此刻模样,也略感震惊。这些天他暗自追踪秃鹰行动,深知他刀法凶狠,自己想要胜他并不容易。这才一路跟随,寻求时机,却不想竟然有人轻而易举的将他击败。

    只是他背对着裴旻,不知是谁出的手。

    在这临阵关头,他也不好回头眺望,只以为是一位江湖奇人出手相助。

    见巨汉分心以对,白衣少年更不迟疑,长剑对着巨汉当胸刺去。

    与巨汉对攻数招,对于他的功底,自有一定了解。知道他定能反应过来,一招直刺却暗藏三个变招,以克敌制胜。

    岂料对于这一剑,巨汉竟然不闪不避,反而将手中的三菱铁棍猛地砸向了秃鹰。

    白衣少年神色微变,以知巨汉杀人灭口的用心,可想要去救却来不及。

    眼看秃鹰便要惨死棍下,化作肉泥。

    随着“锃”地一声大响,面色大变的倒是巨汉。

    他忙不迭向后退去,再看手中的三棱铁棍,却只剩下了半截!

    一人一剑后发先至,抵挡在了秃鹰的身前。

    白衣少年也乘机给了巨汉一剑,将他制伏刺倒。

    白衣少年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带着几分复杂的看着心情看着莫名出现在面前的这个男人。

    明明是他更近,明明是他在战斗状态,可他做不到的事情,却让对方做到了,似乎有些轻松随意。随意的甚至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一切以被扭转。

    不用多想,白衣少年以知来人身份。

    还以为指点自己,击败秃鹰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却不想竟然是一位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青年,忍不住在心底说了声:“果如张兄说的一样,裴国公的剑术,天下无对。”

    “想杀人灭口,没有那么容易!”裴旻见已经给制伏的巨汉,收回了秦皇剑,看了白衣少年一眼,对王小白道:“将所有人都带走,分别关押,过会儿我要严加审问。注意这个巨汉,他心存死意,定有寻死迹象,别让他得逞了,由你亲自看管。”

    王小白点了点头,他出生御史台,知道御史台的一些手段。

    在多年前,只要进了御史台就如进阎王殿,御史就如十殿阎王,在他们手上没有撬不开嘴,也没有想死就能死的人。

    王小白虽知些许皮毛,却也足够应对一切。

    “太原王之涣谢过兄台的相救大恩,却不知兄台尊姓大名!”王之涣见大局已定上前来向白衣少年道谢问好。

    裴旻也瞧向白衣少年,这白衣少年的剑法极为灵动,剑法中呈现的感觉,与之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妙,很是好奇。

    白衣少年作揖回礼道:“蜀中李白,见过王兄!”

    李……

    李白!

    诗仙李白!

    裴旻脑子一震,带着几分炽烈的看着白衣少年,心中忍不住激动。

    这种强烈的感觉,见到李隆基、薛纳这些大人物都没有,但是面对眼前这个少年却出现了!

    一个传奇一样的诗人,将浪漫主义的诗句带向了巅峰的诗仙。

    只要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李白的,只要是中国人几乎没有没拜读背诵过他的诗句。

    从最简单的静夜思,到震撼人心的将进酒,谁人不识?

    面对王之涣的道谢,李白忙道:“王兄不必如此……在下有幸,拜读过王兄的诗句,深感造境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布在人口,回味无穷,能够有幸相识,深感荣幸。”

    他并非客套话。

    王之涣的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而李白同样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且是将浪漫主义推向巅峰的诗人,在这方面他们志趣相投。

    李白固然心性高傲,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却也十分热情。

    王之涣对裴旻道:“国公,多亏了这位仁兄相助,属下才有幸逃脱魔掌。”

    裴旻此刻也回过神来,抱拳问好笑道:“可是张老哥口中的李白?虽初次相见,但李兄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

    李白对仕途极为热衷,却又看不上官架子,对于威势、派头极为鄙夷。说好听的是豪放不羁,说难听的就算蔑视礼法。

    裴旻这般无官架子,让李白亦是好感大生,遂然道:“张老哥在蜀中时,不止一次与在下说到裴国公的名字,赞国公是难得一见的好人物。今日相遇,果真如此。”

    他自然不说此次出蜀就是是为裴旻来的。

    他好任侠,酷爱剑技,少年时拜左邻击剑老人学练剑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蜀中一代也颇有侠名。

    那日偶遇张旭,从他口中听闻裴旻事迹,尤其是听张旭说裴旻年及十八,为了替母争光,单人入长安,与解县酒馆与之偶遇,悟出草圣剑一事,让李白听了甚为神往。

    李白今年虚岁十七,比当年裴旻远入长安尚小一岁,但他觉得裴旻十八便能做到单人入长安,与张旭、贺知章为伍,与太平公主斗志斗勇,闯出赫赫威名,十七岁的自己一样能够做到。遂然辞别双亲,北上出蜀,想要见一见张旭口中的“裴老弟”到底何德何能,让当世第一书法名家如此赞颂,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

第三十章 愿陪国公,一醉方休() 
李白虽然未见裴旻动武,然先前那一剑的风采,俨然让他意识到裴旻这个关中第一剑绝非是浪得虚名,至少比他更是厉害!

    裴旻笑道:“张老哥的酒友,便是我裴旻的酒友。李兄今夜便住我府上,我府中别的没有,就是好酒管够。上至宫廷佳酿,下到百姓奇珍,近至关中玉浮梁,远达西域葡萄酒,应有尽有。”

    李白无愧是酒中八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