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丰韵了不少更添加风骚,也就顾不上许多,公然进出王宫颠鸾倒凤起来。
秦始皇后来越来越大了,但太后却正在如狼似虎的年龄,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是个精明人,唯恐秦始皇醒事后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小鸡鸡特别大的人叫嫪毐,借此脱身。
嫪毐是咸阳城市井里远近闻名的“少妇杀手”。人长得没周润发帅,身材没有刘德华棒,但是腰里的小弟弟特别强,象中国移动,对谁都说:“我能!”嫪毐他只是咸阳城里一个卖艺的,拿手绝活是耍车轮子。按理说这个项目很传统,没什么技术含量,有一身蛮力的人只要稍做调教都能学会。而嫪毐的强项不在他有多大力气,而是……他是拿小弟弟来转车轮的!各位可以想象这厮究竟有多强悍了吧。
吕不韦活动了一下,把嫪毐包装成太监进了宫。赵姬一见嫪毐,当即如痴如醉,要死要活,史书上说她“绝爱之”。翻译成现代北京话就是绝B爱死丫的了。这太后也是,搞一搞也就罢了,她还接连为嫪毐生了两个儿子,这就不是太后你内宫里的私事了,涉及到王位继承问题了。长大了的秦始皇对此很不爽。
可嫪毐自己也不懂事,他搞了太后就以为自己是皇上他爹了,他对太后申述自己只能在后宫里耀武扬威,却见不得世面,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是个阉人,没有社会地位,太后于是要儿子封他的后爹为长信侯,并给了不小的封地。就这样也就罢了,他还异想天开的与秦王赢政商量禅位之事。这就有点吊大无脑的意思了,从没听说过谁凭借小弟弟猛就可以当王的。
秦王赢政不怒反笑,对这样的傻叉估计秦王赢政也是初次遇到,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结果公元前238年,嫪毐居然发动政变,秦王政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两军战于咸阳,嫪毐大败而逃。嬴政下令活捉嫪毐者赐钱50万,结果嫪毐被捕并车裂,其宗族被灭绝,死党20人被枭首示众,宾客都被流放蜀地。至于嫪毐跟太后生的那两个儿子,也被但成野种扔进麻袋淹死了事。
太后至此终于明白这个儿子长大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想翻也翻不起浪了,只得乖乖被自己儿子幽禁起来。秦王赢政还下令,有敢为太后事诤谏者杀无赦,先后有二十七人因此被杀,陈尸于宫墙阙下。
赵姬是个猛女,但是终究出生低微,不谙政治,大好的情况下只知道满足自己的肉欲,没有远大的理想,所以跟之前的宣太后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她把自己超强的欲望通过基因的方式遗传给了秦王赢政。成大事者,必须有烈火一样的欲望和冰峰一般的意志,她也算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七十二话:有名的刺客都是失败的刺客
刺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两种职业之一,另一种是妓女。跟妓女这个职业动不动就要弄个红牌头牌什么的不一样的是,刺客这个行当绝对不需要你有什么名气,因为这是一个藏匿在阴影中的职业。玩过WOW的都知道,盗贼最管用的技巧就是潜行,然后背刺。真正优秀的刺客要的就是潜行于人群中的功力,然后一击毙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所以真正优秀的刺客在历史上是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的,而有名气的都是二把刀,名气越大做得越烂。那作为历史上名声最响亮的刺客荆轲,就可以说是刺客这个行当里的典型反面教材。
荆轲是卫国人,喜爱读书、击剑。这里就有问题了。看过古龙的都知道,真正有剑客只有把全身心都放在剑上,才能激发出生命本原里对剑的狂热,才能成为大家。真正的剑客除了剑,都是没什么爱好的,不好酒、不好色、不贪财、不动气、不争名,比如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由此可见,荆轲最多算个二把刀。而更可怕的是,最为一个剑客,他不好好专心本职工作,却还琢磨着去当官。他曾经游说过卫元君,但是卫元君没有鸟他。
荆轲的生活年代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前夕,东方诸国在秦国的压力下节节败退,世道惨淡,百姓生活也很是困苦。不过这样的时代就适应像荆轲这样的流民,他没事就满世界乱跑,到处游乐玩耍。荆轲后来溜达到了燕国,与一个狗屠户以及民间歌手高渐离交好。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唉……最为一个刺客,怎么能喝酒呢?酒精会让手发抖的,失去对武器的控制力。而且这样抛头露面旁若无人,也实在是太不检点了。
燕国有个王子,我们都叫他燕太子丹。他曾经是燕国在秦国的人质,后来趁着战乱偷跑回国。算起来,这燕太子丹也算是王位的顺位继承人,所以他就一门心思要立下功劳来争取王位。可当时秦军势大,已经逼进到了易水边,燕国岌岌可危。如果秦军灭了燕国,那么这个王位其实也一点意义都没有了,于是聪明的燕太子丹就想了一个绝招,要招揽天下最NB的刺客去杀了秦王。
这时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个闻名天下的勇士,叫田光。田光这时候已经岁数很大了,于是惭愧地对太子丹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太子丹看看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就慌了手脚。田光想来想去,于是就推荐荆轲来做这事。
田光虽然岁数很大了,但是威名还在,算是燕国当时的黑社会老大。荆轲当时在燕国混,当然对田光很是尊敬的,于是田光一说叫他去见太子丹,荆轲就答应了。田光也是条汉子,为了让太子丹安心,表示自己没有泄露秘密,干脆地自杀了。荆轲在那儿糊涂了,不明白到底上什么大事值得田光要以死来保密。
等到见了太子丹,太子丹把事情一说,荆轲就傻了,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想想没法,要是不答应,恐怕马上就要被灭口,答应下来好歹不会马上死,于是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总之就是反正你都要死了,就尽情地享受一下吧,就这意思。
可过了很久,荆轲还丝毫没有行动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恐惧,就向荆轲请求说:“秦国军队早晚要渡过易水,我虽然愿意长久地侍奉您,又哪里可能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向您请求行动了。现在去了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
这就是故意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条件了,如果你太子丹办不到,那不是我荆轲的责任,是你自己考虑不周到,办事不力。太子丹果然很为难地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忠厚老实的人的心,还望您另想个办法。”荆轲想了半天,觉得这事拖也拖不下去了,伸头上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痛快点吧。他就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杀害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于期是个耿直汉子,二话不说就割下自己的头颅来了。太子听说后,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于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当然内心还是有点轻松的。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于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冶剑名家徐夫人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土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
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没能刺中。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在危急的时候,秦王来不及召殿下卫兵,因此荆轲追赶秦王的时候,大臣们在仓猝之间惊慌失措,没有什么东西拿来还击荆轲,只好一起用手抓他。这时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大王把剑背过去!快推到背后!”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荆轲的单兵作战能力很成问题。秦王在剑已经卡在柱子上,没有武器的情况下,荆轲手握淬了毒的匕首,竟然没能伤得了秦王一根毫毛,而且还被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秦王一剑劈在大腿上。失败后还找借口说是要活捉秦王……实在是。比起前面说到过的刺客前辈专诸,差别何止几个档次?!这千古第一刺客的名号,实在是有些浮夸了。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七十三话:千古第一帝
关于秦始皇,其实用不着我来多什么嘴,对于这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帝,很少有人不熟悉的。但是至今,这位千古第一帝的相貌在我们记忆里仍然是非常模糊的,史书记载他“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居约应出人下,得意于轻食人。”简单说来就是长相猥琐,人品低劣。后世的考古大师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还根据司马迁的文字,断定秦始皇患有马鞍鼻、软骨病、气管炎等疾病,可这千古第一帝,真的就长成这副鸟样吗?
根据基因遗传及区域族群所具有的特征,秦始皇不论是吕不韦、还是子楚的儿子,他的父系基因都是健康的,其母赵姬能歌善舞,贤淑通达,长相也属上乘,他们之间也没有近亲婚配可能造成的后代疾患。因此秦始皇的身材应具有陕甘地区男性的特点,即身材应该是较高大的,仪表也应该是英俊的。最不济也不会比《古今大战秦甬情》里张艺谋的扮相差到哪里去,对了,张艺谋就是那地界出来的孩子,应该说两人的相貌比较神似。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平定嫪毒事件。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在区区23岁的年纪就已经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让人惊叹的。内部平定之后,秦王政就开始了平定天下的大计。
秦军代表着当时同时期世界冷兵器时代的最高水平,有兴趣的自己去研究下西安的兵马甬,或者参考央视曾播出过的专题片《复活的军团》。我们先来说一下秦的奖励制度,秦人奖励制度分20个等级制,以战时获人头数量来进级,20级为得一人头,19级得2人头,以此类推。最高1级相当我们现在的团长,再往上就直接是大将军或秦王,这样建制的好处在于更安全的控制军队。由最高统帅直接领导每个“团长”。说白了,在秦这样的一个军事化国家,谁要想要求进步,那就杀人去吧,杀得越多,官职越高,很简单明了。
秦的兵役制度是所有平民终身都是职业制军人。秦人之所以强大,在于他的武器,更还在于他不同于六国的兵役制度。秦士兵就是士兵,一辈子是士兵,整天练功夫。而其他六国的士兵没有战事时都是农民,有了战士才召集起来,所以秦灭六国可以说是正规军与保家卫国的农民军之间的较量,结果可想而知。六国之灭,确实非战之过也。
有了这样的军事力量,秦王政想不当秦始皇都不行了。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王政当了秦始皇之后,干了几件事,有好事,也有坏事,有的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我们慢慢来说。
首先看办的好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这可是流芳千古的大好事。鄙人这些年为生活所迫,在全国各地流浪,每到一地,难免语言不通——别跟我提普通话,有的人说普通话你就觉得听着耳熟,打死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但是每每一看到熟悉的方块字,心里就有谱了,不会觉得是到了外国。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繁杂的国度,使用统一的文字,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向心力,从而保证了中国大一统的帝国能延续2000多年,中华文明得以传继。
还有办了件好事是中央集权。近年来有人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太深,批判秦始皇,说因为他搞的中央集权,才使得中国商业没有得到发展,没能向西方一样走上自由开放的发展道路。这完全是放屁。西方崛起不过是近2、300年间的事,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他们如果有机会面对强大的中华帝国,只有老实认输的份,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历史,不要被这近2、300年就迷了眼睛。另外,中国是农耕文明占主导的国家,与商业文明不同的是,农耕文明需要有大一统的政权来安排耕种播收,还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动员来对抗洪涝干旱等各种灾害,这样的文明基础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再看看他办的坏事,焚书坑儒肯定是坏事之首。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思想最活跃的时代,学者巨子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竟相交锋,形成了很好的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果被秦始皇这么一搞,等于是扼杀了中国的文化高潮,开了一个以国家暴力控制学术思想的很不好的开端,以至于以后的几千年里,中国的文人都被扼杀了思想的能力,再也没有出过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中国的哲学,就永远地停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