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卑职明白。”魏风抱拳应了一声,接着也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薛怀仁的脸色,然后躬身告退。
等其走后,胡峰则是腆着脸,笑呵呵的说道:“相国大人,下官已经着人去办了,此事一定不会再起风波。啊对了,您请用茶。”
“哼!还喝什么茶!”薛怀仁哪里还有心情,他不满的将茶杯重重的放于桌案,接着没好气道:“胡大人如此为官,实在荒谬之极!”
“……”胡峰不敢说话了,他是真怕薛怀仁在王前参他一本,若别的官员弹劾,那还有回旋的余地,可若是当朝右相,那胡峰估计得喝一壶了。
这个时候,收到传信的梁笑也来了,不过他来的时候,却刚好听到薛怀仁正在训斥胡峰,此时,他也正在厅外,犹豫着要不要进去。
不过右相点名要见他,他无法躲避,犹豫了半晌之后,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迈步走了进去。
进入客厅之后,他先是偷偷看了看一脸难堪的胡峰,接着冲薛怀仁弯腰深施了一礼,拱手说道:“下官见过相国大人。”
“梁大人。”薛怀仁看了他一眼,直接说道:“咱们开门见山吧,这次你暗卫府,又抓了多少人呢?”
听到这话,梁笑暗吞了口唾沫,回到:“两……两百多人……” 富品中文
第649章 争锋相对()
“简直岂有此理!”
薛怀仁恼羞成怒,此次风波,城尉府和暗卫共抓捕无辜百姓五百余人,这种事,对一个忧国忧民的丞相来说,怎么可能忍受!
他当即就指着梁笑的鼻子,毫不客气的骂道:“梁笑!你简直无法无天!”
暗卫府只听命于陆辰,说实话,薛怀仁即便是当朝右相,也是没有权利指挥暗卫行动的,如果这是别的官员,梁笑保不准就会说:暗卫办案,乃国家机密,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可这是薛怀仁,梁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顶撞。
而薛怀仁,也是梁笑在风国朝中,唯一忌惮的几人之一,当然,这样一位开国元勋,又忧国忧民,如此正派,也由不得梁笑不忌惮。
听完薛怀仁的训斥,梁笑暗暗咧嘴的同时,也微低着脑袋,拱手说道:“相国大人息怒。”
“哼!还不放人!?”薛怀仁冷哼道。
“是,下官明白。”梁笑只能这样说道。
“你们真够可以的!”薛怀仁说完,就准备离开此地。
梁笑见状,生怕得罪了他,连忙唤道:“薛大人请留步。”
“若大王回都,知晓此事,必问你罪!”薛怀仁扔下了一句话之后,直接拂袖而去,留下了傻眼的梁笑和胡峰。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两人才反应了过来,胡峰率先说道:“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哎!”梁笑也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谁知道事情会闹这么大呢,没成想惊动了右相大人。”
听到这话,胡峰不由开始埋怨道:“都怪你!现在搞得满城风雨,把我害惨了!”
“哎呀!现在还说这些干什么!另外大王即将回都,现在相国大人又放下话了,你我还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梁笑烦躁的说道。
第二天,风国早朝。
陆辰不在的日子里,朝政暂时是由几位一品大臣一同处理的,每天百官基本上也只是走个形势,要商议的事情极少,一些大事,大臣们不敢私自处理,也只能是积压政务,等着大王回都过目。
今天和往常一样,朝议过后,百官退出大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往宫外行去。
李公辅现在虽然兼任教学,但每日早朝,他还是必须要上朝的,这次下朝之后,他是与薛怀仁走在一起的,两人行了几步之后,李公辅率先开口说道:“薛大人啊,下官昨日听闻,暗卫联合城尉府,抓捕无辜百姓数百余人,此事,最后还是由薛大人出面,才得以善了。”
听他提起此事,薛怀仁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忧心忡忡的说道:“此事,实在做的有些太过分了,伤及国家啊。”
“是啊,悠悠众口,民众之心,乃天下之心啊。”李公辅也跟着感叹道,说完这些,他又道:“不过话说回来,暗卫一向目中无人,无法无天,下官以为,暗卫府的权利,实在有些过于大了。”
听到这话,没等薛怀仁说什么,身后的李妙才却突然跟了上来,接起话头道:“呵呵,暗卫的权利,是有些太大了,不过暗卫乃大王近卫,直接听命于大王,李大人现在非议暗卫,实在有非议大王之嫌啊。”
其实,李妙才和李公辅一样,都认为暗卫权利确实过大,不过他与李公辅一直颇为不和,如今逮着这么一个机会,自然要在言语上打压一番。
而李公辅闻言,则是先看了他一眼,接着冷哼道:“哼,巧言令色,无中生有一事,尚书大人倒是颇为在行。”
“你!”李妙才气极,不过很快就冷嘲热讽道:“哼,难怪李大人现在如此跋扈,怕是全因言教于诸位王子公主,已将太子太傅一职,视为囊中之物了吧?”
“你!胡言乱语!”听到这话,李公辅也是吓了一跳,他立即辩解道:“现在太子未立,何来太子太傅一职,而此等大事,乃国家之最,现在尚书大人竟敢如此非议,小心传到王前,人头不保!”
“李大人!”李妙才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他们两个,冷嘲热讽,互相挖苦,到了最后,薛怀仁实在看不过去了,只能是出来打着圆场道:“好了好了,到此为止,到此为止吧。”
“哼!”他出来打圆场,李妙才不能不给面子,只能是冷哼了一声,接着朝薛怀仁拱手说道:“薛大人,在下与某人实在无法同行,另外家中还有要事,就先行一步了,告辞。”
他说完,直接瞪了李公辅一眼,接着拂袖而去。
而李公辅也是毫不客气的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尚书大人慢走。”
说完,他也朝薛怀仁微微弯腰拱了拱手,接着径自离去。
看着他们两人的背影,薛怀仁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心里明白,李妙才和李公辅,虽然政见不和,时常发生口角和争辩,但这两人,都是国家栋梁,并无好坏之分。
数日后,风国朝廷收到传书,称大王今日将要回都。
从上午时分开始,百官就已经出迎,位于东门处列好依仗,准备恭迎陆辰回都,可左等右等,一直到下午时分,仍旧不见大王身影。
而这个时候的陆辰,却早已和青阳两人,一人牵着一匹马儿,正行走在风州的某个街道上呢。
风州还是老样子,街道宽大,到处都有着叫卖之声,人来人往,商旅络绎不绝,与青阳随处看了看之后,陆辰也直接回了王宫。
回宫之后,他去的第一个地方,也是王宫书房,因为他明白,这里,有着堆积如山的政务,等着他去处理。
不过在进入书房之后,让陆辰没想到的是,这里却早有一人等候多时了,那就是他与邵阳公主的女儿,陆锦儿。
“父王父王……”一见到陆辰,陆锦儿就伸开了双臂,要抱抱。
看到这个小公主,陆辰脸上挂起了温暖的笑意,将其抱入怀中的同时,也轻声问道:“锦儿怎么在这里啊?”
“大哥和三哥说了,要想见父王,跟随百官到城外未必能见到,但在这里,肯定能见到。”陆锦儿天真的说道,同时扒着陆辰的脖子就不想下来。 富品中文
第650章 奏章()
“哦?”听到这话,陆辰不由眼前一亮,再度问道:“那锦儿告诉父王,是大哥说的,还是三哥说的啊?”
陆锦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娇憨的说道:“大哥和三哥都说了呢。”
“哦,是这样啊。”陆辰说了一句,做到了心中有数,他将陆锦儿抱在怀里,坐到了王案之后,开始翻阅桌案上的奏章,同时随口问道:“那锦儿告诉父王,怎么你大哥、二姐,还有三哥,都没有过来啊?”
陆锦儿是陆辰如今最小的女儿,也是风国的小公主,她极为缠陆辰,扒在陆辰怀里一直不肯下来,听到问话之后,说道:“二姐在叶琴师那里学习琴艺呢,大哥和三哥害怕父王,都不敢过来。”
陆锦儿口中的叶琴师,自然就是王宫琴师叶小蝶,现在听她提起,陆辰也不由想到了那个白纱遮面下绝美的容颜。
还有初次见面,那双微微惊慌闪躲的动人眸子。
自从被邀请成为王宫琴师以来,陆辰也从未限制过叶小蝶的自由,后者从始至终,都是可以随意出入王宫的,但却至今未嫁。不过她与王后薛灵几人的关系,倒是一直不错。
不知道,她现在是否还好。陆辰心里暗道了一句,随后收回了思绪,朝着书房外喊道:“梁笑。”
门外守候的梁笑闻言,立即进入书房,躬身施礼道:“大王。”
“百官们还都在宫外迎候吧?”陆辰随口问道。
“是的大王。”梁笑回了一句。
“恩……”陆辰点了点头,道:“你去传本王诏令,让他们各司其职吧。”
“诺。”梁笑应了一声,刚准备转身离去,哪知这时,怀中的陆锦儿却说道:“父王父王,我去我去。”
“哦?锦儿要去干什么啊?”陆辰好笑的问道。
“锦儿要去替父王传话。”陆锦儿说了一句,也笨笨的从陆辰怀中跳了下来。
对于这个风国的小公主,陆辰别提有多疼爱了,那就是真正的掌上明珠,闻言之后,他也爽朗的哈哈一笑,爱溺的摸了摸陆锦儿的小脑袋,道:“那就让梁笑陪锦儿一起去好吗?”
“嗯嗯……”陆锦儿连连点头。
风州东门处。
梁笑一身黑色锦衣,牵着陆锦儿的小手来到了这里。
而陆锦儿呢,从她的打扮就可以看出来,一定是她的娘亲邵阳公主亲自梳洗的。
此时,百官还在这里准备恭迎大王回都,人们聚在一起,等了这么久,不由也都开始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的起来。
户部尚书王嵩是站在薛怀仁身后的,他可能是因为站的时间太久了,不由微微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小声说道:“薛大人啊,这大王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啊。”
他这完全问的就是废话,问薛怀仁,薛怀仁又哪能知道!不过王廷收到传书,说是大王今日回都,现在君王不出现,这些文武百官又哪敢轻易离开,也只能是在这里干等着。
就在这个时候,后方突然传来一声吟唱:“四公主到”
听到话声,百官纷纷不由自主的侧目,也跟着微微低下了身子。
陆锦儿在梁笑的陪同下来到了这里,她看着百官,以稚嫩的声音说道:“父王说了,让百官各司其职,不用在此等候。”
啊?听到这话,人们面面相觑,薛怀仁率先反应了过来,他微微一笑,拱手说道:“敢问四公主,大王现在何处啊?”
薛怀仁是风国右相,陆锦儿又在王宫长大,自然对其非常熟悉,闻言之后,她看向了薛怀仁,娇憨的说道:“是丞相大人,父王现在正在书房呢。”
“啊,多谢四公主相告。”薛怀仁又施礼说道。
随后,百官散去,紧接着,没过多久,以薛怀仁为首的几名当朝重臣,也开始前往王宫书房,求见陆辰。
这时候,陆锦儿和梁笑也都回来了,听闻梁笑的汇报之后,陆辰依旧批阅着桌案上的奏章,头也没抬的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等薛怀仁几人进来之后,陆辰也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然后对着陆锦儿温和说道:“锦儿乖,去找你云姐姐或者到你大娘那里去好不好?父王这里还有要事,要和诸位大臣商议。”
陆锦儿乖巧的点了点头。
陆辰先是一笑,接着给了梁笑一个眼神,示意他送陆锦儿过去。
后者会意,微微低了低身子表示明白。
等两人走后,陆辰这才将目光看向了薛怀仁,不过他的目光,可不是停留在薛怀仁的脸上,而是他的袖口。
这官服袖口中,还不知道有多少公文呢!
陆辰不由暗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薛大人,说正事吧。”
薛怀仁点了点头,倒也干脆,他不紧不慢的从袖口中抽出了一卷竹简,微微躬身放到了陆辰的桌案上,道:“大王,这是工部上报的公文,事关重大,因此微臣未敢妄下定论,还请大王过目。”
陆辰闻言,拿起桌案上的竹简展开,举目看了下去。
竹简上,说临安郡首许桓之,上报朝廷,请求工部批准,开凿河渠,以兴临安水利。而工部认为此事不太可行,因此征询了右相的意见,而薛怀仁也没有给此事做出任何批示。
陆辰阅完之后,挑眉问道:“燕地各郡,本王不是已修水利了吗?”
薛怀仁道:“是啊,这也是工部驳回的原因所在。”
“恩……”陆辰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那许桓之在上报朝廷的公文中,是如何说的?”
薛怀仁想了想,如实说道:“许大人称,临江堰虽然已经重新修筑堤坝,但积水不厚,一直几近于干涸状态,对于下面的数千亩良田灌溉来说,乃杯水车薪,实在起不了任何作用。他眼见新开垦的良田又近荒芜,而临安现在,又极度需要恢复民生,便建议工部,开凿百里大渠,引他郡之水,以入临安。”
“百里大渠?”陆辰闻言,也吓了一跳。
薛怀仁道:“是啊,事关重大,若批示下去,动工之大,耗费之金银,不知几何,因此,此事必须得大王亲自批示。” 富品中文
第651章 书房()
陆辰闻言,微微轻叹了一声,道:“民生乃国家之重,本王要做的是什么?要做的不就是使我子民,耕有田,居有所吗?而且临安情况特殊,前番战争之后,近乎空城,现在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生机,如果许桓之一番心血,治理之临安,开垦之良田又遭荒芜,那与天灾又有何异啊?”
“临安不可废,燕地亦不可再遭旱啊。”
陆辰说完,薛怀仁也沉默了。
顿了顿之后,陆辰放下竹简,看向了薛怀仁,问道:“以薛大人之见,此事可行否?”
“这……”薛怀仁犹豫了一下,说道:“许大人的提议是没有错的,但是我国国库,在大王的治理之下,可是一直……一直都不充实……”
他说的小心翼翼,陆辰听完,不由眉头一挑,道:“恩?听薛大人的意思,是在说本王挥霍无度了?”
“不不不,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薛怀仁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微臣想说的是,这种大动工,对民生是绝对有利的,但目下,我国仍处于战争时期,大王令萧丞相屯兵楚地,随时都有可能与青军交锋,而战争一事,乃耗资最大!稍有不慎,若国库空虚,无法支持前线战争的话,那……”
他话说到这里,也停了下来,陆辰明白他的意思,刚才陆辰考虑的,也正是这一点。
又是国库!
想到这里,陆辰真的是烦躁莫名!
说实话,风国现在其实并不算很穷了,如果不是陆辰这个君王大修各地水利,大搞农业、教育的话,那国库的金银,早就已经堆积如山了。
可以想象,修这修那,在注重民生的发展上,陆辰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金银,再加上风国好战,经常处于战争的漩涡当中,因此,国库是一直不在饱和状态。
如果当初平定燕地之后,他不管燕地百姓死活的话,不去修那些水利的话,那这些钱,足以够他铺张浪费,过着极其奢靡的帝王生活。
可他称王这么久,连一座行宫都没有建过。
见陆辰眉头紧皱,一直没有说话,薛怀仁又道:“不过……微臣还是较为倾向于同意许大人的提议。”
“哦?”听到这话,陆辰不由看了薛怀仁一眼。
薛怀仁继续道:“微臣以为,民,乃国家之本,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
之前,薛怀仁所说,只不过是在为陆辰分析利弊,他这样一个右丞相,毫无疑问,是自然而然倾向于民生为重的。
“恩……”陆辰闻言,先是缓缓点了点头,思虑了片刻之后,他说道:“薛大人说的没错!以前,咱们再苦再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更何况现在!”
说着话,他又道:“临安之水利,修,是一定要修的,不过在此之前,本王还得去一趟临安看看。”
啊?听到这话,薛怀仁连忙问道:“大王才刚刚回都,又要出行?”
“哎?”陆辰微微摆了摆手,道:“此次不过是去临安巡视一趟便回来,也顺带看看,咱们这个郡首许桓之许大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官啊。要知道,他当初刚到临安,向本王提议迁民之策,还是非常有用的。”
如此君王,注重民生,事必躬亲,从来不骄纵奢靡,远非昏君可比,薛怀仁闻言,不由跪地说道:“我王真乃明君也”
“好了好了,薛大人,你就不要再给本王戴高帽子了。”陆辰好笑的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
等其起来之后,他又问道:“对了,许桓之上报朝廷,距离今天有几日了?”
“有七八天了。”薛怀仁回道。
“恩。”陆辰点了点头,又看向了他的官服袖口,说道:“想必,薛大人的袖口中,应该还另有公文吧?”
“啊,我王英明。”薛怀仁倒是直接,果然又从袖口中抽出了一卷竹简。
陆辰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接过的同时,也随口问道:“又是何事?”
“是这样的。”薛怀仁沉吟了一下,道:“经御史大夫吕伯言吕大人提议,认为我国现有输送人才一策,存有诸多弊端。”
“哦?”陆辰看着竹简问道。
薛怀仁继续道:“吕大人认为,现在各地学子经过严格考核,如若考取了功名,直接被朝廷委以县官的话,恐失妥当。”
“具体提议内容呢?”陆辰继续看着竹简问道。
薛怀仁道:“县官乃一地父母官,虽然只有区区七品,但却治理一县之百姓,掌一地之民生,如果学子经过考核,就直接委以县官的话,那新官不仅没有任何治理一县的经验,朝廷更加不知道其品德如何……”
听到这里,陆辰抬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