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王平发现,在终端净水设备的生产、销售方面,国内市场上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这么巨大的市场机遇,顿时让王平眼前一亮。装修了一半的房子,扔在那里不管了,每天骑着自行车,到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阅读相关资料,一查就是一天,然后逐个跑清华大学,跑中科院环保所等地,请教专家。
对国内外的净化水设备,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后,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这里面的情况,他先买了一台美国品牌的纯水机,在自己家里一用,发现的确有实质性的效果,他对此更有信心了。
2003年7月,随着“SARS疫情”的渐渐得到控制,王平又雄心勃勃地准备注册一家新的公司——北京天天一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注册资金104万中,其中100万是非专利技术评估的无形资产,其余的就是他装修完房子后手里仅剩的4万块钱了。
然而激情迸发的梦想,与冷酷无情的现实,又一次产生了激烈的撞击。公司成立起来容易,发展起来难。毕竟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没有经验,又缺乏资金。尽管陆续招来了7个业务员,可是也都是没有任何销售经验。这种只出不进的情况,只持续了三个月,王平就顶不住了。除了公司严重亏损,还欠着两个月的房租。而手上仅有的不到7000元钱,仅仅够解决吃饭问题。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再对公司抱有希望。几个业务员纷纷离开,每个人只拿到350元遣散费。其中一人甚至以不足北京市生活最低保障425元为由,将王平告到了劳动稽查大队,令人哭笑不得。
偏偏在这时候,巨大的压力使得一直支持他的爱人,一个有着硕士学历与他一起转业的女军官,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而住进了医院。陪伴在妻子病床前的王平,此时真是心灰意冷。不知道明天该怎么过,不知道创业之路的终点在何方,茫然、郁闷、不知所措,甚至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
这一时期,的确是他人生里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甚至连出租给他房子的机电大厦物业部经理都劝他:“算了吧,实在坚持不住,放弃也是一种解脱”。“咱们都是当过兵的人,也算是战友吧,房租实在交不起的话,你就把电脑、传真机等值钱的东西拿走就行了,我给单位打个报告就说你跑了,房租我们也不要了。”“完了后你请我吃一碗牛肉面,我买单。”
放弃在这个时候是最容易的,重新出去寻找一份优越的工作,对这对夫妇来说,也不是太难的事。
可是妻子的一句话鼓舞了他。躺在病床上的妻子,流着眼泪说:“咱们再坚持一下吧,也许能成!”
“再坚持一下”,有多少的成功,就是因为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又坚持了那么一下。可这一下又何其艰难?
坚持一下,机遇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王平的身边。
这天,一个久未谋面的战友,给王平打电话,问他在干什么。王平说:“在创业。”聊着聊着,战友之间,无话不谈,王平就把自己的当前的不顺利的种种情况,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没想到,那位战友听了,埋怨说:“为什么不早点说呢?或许我还可以帮你一点忙。”
兵商似锦 第二部分 兵商似锦 第四章(3)
本来以为是战友的随口安慰,没有想到,不久战友的电话又来了:“我已经帮你卖了一批纯水机,给一个机关单位,你马上安排送货吧!”后来,从别的朋友那里,又连续帮助他介绍了两单生意,至此,王平总算绝处逢生,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公司也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了。
痛定思痛,王平通过对市场的分析,觉得总是代理外国的品牌纯水机,还是不太适应中国的市场。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组装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完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软水机和纯水机呢?而且外国的软水机普遍体积较大,而中国家庭的厨房普遍较小。外国的机型在中国根本就不适用。说干就干,他立即进行了实验,2004年初,他在北京近郊组建了自己的第一个生产组装车间。由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这种产品一出来,果然深受欢迎,市场上的销量一路攀升,局面一下就打开了。
而这时候善于乘胜追击的王平,就更不满足了。从小敢闯爱拼、永不满足的他,知道仅仅凭着小打小闹,赚不了大钱,也不能发展成为振兴民族品牌的大企业。以前只是把净水设备改造得更加适合中国家庭,现在,他则在想如何使纯水机不仅仅制造出可饮用的干净水,而且更要制造出有营养的弱碱健康水!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王平又一次投入到了埋首钻研中,在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在先进理念引导下,2004年9月,第一台能生产出健康好水的山泉机,在“天天一泉”公司研制成功!
2005年初,王平带着“天天一泉”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山泉机在RO反渗透的基础上,经过纳米“三合一”滤料进一步处理,使产品一下子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并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际、国内水处理行业的一项空白。
2006年7月,属于中国人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九级弱碱山泉机”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引起了市场上的强烈反响,一度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
利用自己先进的理念,出色的市场策划和把握能力,加上专家的鼎立相助,王平不断地将企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阶。与此同时,王平在EMBA的学习也派上了用场——突破传统销售模式,引进特许连锁加盟的先进营销理念。仅仅半年时间,纷纷赶来加盟的专卖店,就已经超过六百多家。
目前,北京天天一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85个分公司,有近3000个以经营天天一泉弱碱山泉机、水家电产品为主的专卖店。
北京天天一品水业连锁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已有近200多个弱碱山泉水加盟水厂。预计在未来3年内可以超过1000个天天一泉加盟水厂,在全国各地都会看到天天一泉弱碱山泉桶装水、瓶装水的产品。这也意味着,仅仅这一个项目,就将为社会上创造一千多个成功的企业创业者。
4年的时间,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三千多名员工,五个全资子公司的国际企业集团,王平在离开部队的8年时间里,所创造的这一番业绩,应该说是令人瞩目的。从单一的水处理专业公司,到如今向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全面进军,从水家电的质量第一,到“天天一泉”的品牌第一,要做成象IT行业中的“联想”、家电行业中的“海尔”一样……当初的小帆船,已经逐步壮大成为强大的航空母舰,承载着无数人的光荣与梦想,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披风斩浪而去……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身上那从来都抹不去的“军人情结”——公司领导层多数是军人出身;加盟商中有65%是复转军人或者军人家属。专卖店的加盟费是1万多元,如果是复转军人或者军人家属,则会给予很大的优惠和照顾。而这对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的数百万复转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富而好德,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商人少有的品质。而对军人出身的王平来说,致富之后,帮助身后的战友创业,不是“德”,而是“责任”。是部队培养了他,是战友在困难时候帮助了他。他要回报军队,回报战友,回报自己魂牵梦绕的那绿色军营,为了梦想而燃烧激情的青春岁月……
——2007年8月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场特殊的会议在此举行。会上,由天天一泉国际企业集团率先筹集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退役军人创业基金,用以帮助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每个想创业的退役军人可以从这笔基金中获得2万至5万的贴息贷款的资助;并发出建立“全国千家军旅企业共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向全国的军旅企业家发出了倡议。
兵商似锦 第二部分 兵商似锦 第四章(4)
——同时,会上发布《清水宣言——科学捍卫健康,拒绝污染水、纯净水》。宣言认为,纯净水是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它只能作为饮料临时饮用,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长期使用。让健康好水流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消费者使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好水标准的专利产品弱碱山泉机,喝上健康的弱碱山泉水,这是“天天一泉”的一个神圣而伟大的使命。2007年8月,天天一泉国际企业集团董事长王平荣膺“爱国报国杰出人物”和“祖国在我心中八一勋章”殊荣,北京天天一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也荣获“实业报国先进典范”和“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荣誉。
据悉,全国水处理行业的企业中,仅有天天一泉公司捧回此项荣誉。
在“天天一泉”国际企业集团的《文化手册》上,有对他们的企业文化的诠释:
——“天”:宇宙
——“天”:博大、无私
——“一”:〖ZK(〗以一统众(领先)
以一贯之(专注)
一诺千金(诚信)〖ZK)〗
——“泉”:水中上水生命之源
天天一泉的标志,象征着天天一泉的未来,像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映在水面上,朝气蓬勃,宁静致远;预示着天天一泉人致力于改善中国千家万户饮水质量,奉献健康好水博大无私的胸怀!
一条绿色的生命线,展示了天天一泉治企精神。绿色寓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用以一统众的优势,永远领先于同行业。专注于水家电的研究和生产,铸就专业品质。用一诺千金的诚信姿态,打造一个全新的民族企业,用民族的魂魄,谱写属于“天天一泉”人的辉煌!祝福王平,祝福天天一泉!
下篇:访谈
成功青来痴迷者
时代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权利。只不过有的人表演精彩,有的人表演拙劣。其实,不管精彩也好,拙劣也罢,都完全取决于你为什么而表演:是为了自己的热爱,还是为了别人的掌声?
创业也是这么一种类似的表演。当你想要拼尽力气去证明什么的时候,你就往往会失败;而当你选择全心全意地去为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熊熊燃烧的激情,去做一些什么的时候,成功就会悄然而至。
所以说,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只要你将自己人生的轨迹,调整到完全属于自己的心的轨道上,听从内心的召唤,然后沿着精神的指引一路向前,总有一天,你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编者
问:每个创业成功的人,当初都有一个与众不同选择创业的理由?您是怎么选择创业的呢?
答:我选择创业,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和选择,这与我的职业生涯密不可分。
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我是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后第一批考进部队大学——空军导弹学院的本科生。穿军装上大学,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毕业以后,分到大连的地空导弹部队,我又成为文革后全国第一批分到部队的本科大学生。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导弹团政治处主任是个大老粗,问我:“你在大学上了几年?”我说:“四年。”他一听,诧异地道:“呀,你是不是学习不好留级的啊?”我也很诧异:“没有啊。我就是读了四年。”原来,因为1992年之前分到部队的都是推荐读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最多上过两三年。所以政治处主任才会有此一问。于是又问了别的一同分到部队的本科生,结果全是四年的。政治处主任刚开始还真的以为我们这一批来的7个大学生,都是在学校表现不好的,直到后来他才慢慢知道,本科学制就是四年。
虽然是个笑话,不过,我们这些新来的读了四年的大学生,表现得却一点都不含糊。我到了部队后,积极表现,别人睡觉的时候,我却在不断地干活和训练,于是不到半年就成了新兵连的副连长。一年半后成为正规连队的连长。随后又在旅直机关、军区空军机关、空军司令部机关工作。并且有机会参加了空军指挥学院对骨干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我还不到30岁就被调为团职得以重用。
1992年前后,随着邓公南巡讲话,市场经济浮出水面,全国从南到北出现了“下海热”。在这一大潮的带动下,我也坐不住了,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要求去部队的企业锻炼锻炼。结果很快被批准了,我曾在沈阳八一传呼台做了两年总经理,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的候选人之一。随后,又被抽调到了空军司令部的军代局,我又单枪匹马上任部队收购的天津海城寻呼台,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内,把一个不到一千万资产的企业经营到三、四千万资产的企业,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把部队投资的八百万和向银行借贷的两百万都全部还清了。这还不算,还一口气兼并收购了7个小寻呼台,成为寻呼企业集团。
兵商似锦 第二部分 兵商似锦 第四章(5)
应该说这时候,我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已经具备了很强烈的商业意识。但是,1998年时,中央下达文件,部队不允许再经营企业,于是我又回到了部队。部队还是那部队,但感觉已经完全不适合我了。于是,我2001年选择里离开部队,准备进入市场创业。为了给自己充电,我先去了西安理工大读EMBA。读书期间,就有很多大公司邀请过我加盟,我都推辞了,想自己创业。
2003年时,经过全方位准备,我注册成立了北京正方天圆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只是不幸那年遭遇了“非典”,公司没法正常运营,就趁此闲暇在家装饰房子。就在装饰房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家的水质很差,于是跑图书馆、找资料、去考察……引进国外家用净水设备,学习、摸索、研制新的环保净化水设备产品,结果就这么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天天一泉集团”。
以上就是我整个选择创业的过程。你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下子做出创业决定的。我认为这符合我的性格,也符合创业的基本规律。
问:对一个最初的创业者来说,把握机遇是非常关键的,成功与失败的分别,往往也在于此。您是怎么做到的?
答: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就好像树上的苹果掉下来,一下子砸在牛顿的头上,结果就砸出了“万有引力”。
其实,我现在还常常想,要是没有“SARS”的话,我做的是正方天圆公司的业务,说不定也做得很好,那我现在就是一名成功的“智业”公司的创业人。做的是培训、咨询、顾问等业务。
但是,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我却被“非典”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控制在家中,寸步难行。新开的公司面临着无路可走,只能在家装修房子消磨时光。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家中的水不好喝,所以有时间去研究水质和学习水处理技术。并且开始做美国、意大利等许多著名品牌净水机的代理,做了半年多时间。后来,考虑到国内在这项技术上基本处于落后的局面,所以开始潜心学习研究改造适合中国家庭的净水处理设备。而且现在的这项事业是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的,现在很多人会患上癌症等各种疾病,除了空气污染,水源受到污染、水质不好也是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天天一泉就是力争要让全国人民喝上最干净最环保最健康的水。
所以说,机遇的降临,虽然是非常偶然的,关键也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去把握,成功与失败,其实都由自己掌握,但是机会往往会眷恋有所准备的人。
问:创业之初,困难似乎永远也克服不完。您认为,是不是从军队上带下来的军人素质,给了您以巨大的帮助?
答:是的,刚开始的时候条件的确很艰苦。我注册的“北京天天一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天天一泉国际企业集团”的前身,当时的注册资金是104万,其实真正的实收资本是4万元,其余100万是用非专利技术评估的资本折算测注册。而我和爱人都是从部队同时转业的。所以在创业伊始的资金也就仅有4万元。
至于说军人素质,我认为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部队,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不放弃。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困难时,认为摆在眼前的都是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无法逾越、无法征服、无法前进,但是作为军人,我们要把它当作挑战,没有拿不下的任务,于是我们咬咬牙、坚持再坚持,就这么走了过来。过来后,发现身后的不是高山,不过是土丘而已。
就拿从2003年到2007年这几年的时间来说吧,我基本上是白天黑夜都将心思扑在事业上,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是星期六、星期天,甚至包括春节时,别人放烟花炮竹,我都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感受、享受。做私企的老板压力是很大的,大小事,都必须亲历亲为。你也许难以想象,创业初期,我既是公司的业务员,又是公司的搬运工、司机、出纳、工程师,经理等,身兼数职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我在小区里面“摆地摊、卖产品”,开始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好象挺丢面子的,过去的团职干部成了一个小商贩,总怕熟人笑话。后来想开了,觉得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你越在乎他,就越没面子,当你不在乎他的时候,却会越有面子。
兵商似锦 第二部分 兵商似锦 第四章(6)
我们从部队转业的好多军官,开始创业时,可能最难过的就是“面子关”了。
如果没有在部队练就钢铁一样的素质,我恐怕就很难坚持下来,换了普通人,早就打“退堂鼓”了。
问:军人出身的商人,总觉得和普通意义上的商人,有所区别。这里面,您觉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也感觉到了,并且一直在思索。我想,如果说最大的区别,那么就是“追求”不同或者叫做“责任”、“使命”什么的。普通的商人,追求是什么?就是赚钱,唯利是图嘛,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