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队伍,投到支前的洪流里。
10月15日,战斗开始后的第二天,朝鲜劳动党金化郡委员会委员长安龙河率领了80
名青年赶到志愿军前线指挥所里,向指挥员说:“给我们任务吧!”这支运输队首先被志愿
军接受了。但接瞳而来的是更多的朝鲜农民的支前要求,近到火线上、远到离火线百里以外
的农民们都赶来了。不管是在火线上,在山沟里,在公路上,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朝鲜青
年、老人、妇女、姑娘和孩子们。他们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为了祖国,支援志愿军。”他
们组织了无数的运输队、担架队、茶水站……为了不让志愿军士兵们受冻,他们在山野里砍
柴,烧成木炭送到前方去。这是一支8000人的支前洪流,其中有900 多名是妇女。
一个夜里,敌人的炮火封锁着接近火线的道路,炮弹不断地在路上爆炸。43岁的朝鲜
农民朴在根,抬着志愿军的伤员从火线的救护所里走出来。虽然他满身热汗,气喘嘘嘘,他
还不时用手摸摸伤员的身体,看看是否太冷,问问要不要喝水,然后又把盖在伤员身上的被
子四角塞好。突然,敌机又来了,他加紧两步,把伤员抬在一个山角下隐蔽起来。一颗炸弹
就在他们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在这紧急的关头,他马上放下担架,立即爬在伤员的身上。敌
机又投下一颗炸弹,在他们的头顶上爆炸了,一块弹皮打进了朴在根的身体,朴在根因伤势
大重流血过多而牺牲了,人们称他是朝鲜的“罗盛教”。
朝鲜农民们为支援志愿军前仆后继,流血牺牲。青年农民金万培告诉父母要去参加运输
队时,他的父母非常高兴。金万培在第三天牺牲了,他的48岁的父亲金新华,掩埋了儿子
后,带病参加了运输队。志愿军看他年老有病,几次谢绝,他却始终坚持着,他对志愿军官
兵们说:“我的儿子牺牲了,我要继续为了我们的祖国和儿子,你们不要拒绝我。”他不幸
也牺牲了。于是金万培家的最后一个人——年老的母亲,又从家里走出来,为志愿军做饭。
她经常对人说:“爱护志愿军就是爱护我们的祖国。”
上甘岭战地的朝鲜农民们,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着志愿军。当战士们坚守坑道、几天喝
不上水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储藏的萝卜和买来的苹果送进坑道里。金化郡梅桧里的农民捐出
了1500斤萝公洞里的农民白景龙,听到老乡们谈到志愿军在坑道里喝水有困难,便连夜跑
了180 里路,赶到县里,用自己半年来节省下的1 万元朝鲜市,买了300 个苹果,全部送给
了志愿军。
在这艰苦的日子里,士兵们更深刻地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坑道里,大家背靠着潮湿的石
壁,脚没在稀泥里,一边吃运输员送来的萝卜、馒头,一边议论:“不能再叫运输员送东西
了。为了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流血牺牲了!我们吃的不是萝卜、馒头,简直是血!“
上甘岭,当时成了令人瞩目的热点。
志愿军总部根据战场态势,决定15军邻近部队先后向敌人10多个重要目标发起猛攻,
直接配合上甘岭的坑道作战。
同时,志愿军总部命令,15军利用坑道部队将敌人拖在上甘岭所赢得的时间,迅速组
织一场决定性的反击,大量杀伤敌人。
在15军作战会议上,腾腾的烟雾中,秦基伟斩钉截铁地拍板:先集中全力反击美7 师
占领的597 。9 高地,从而震慑动摇537 .7 高地北山上的伪2 师的军心:
反击开始了,45师、29师的连队参加。
10月30日21时,15军炮群的104 门大口径火炮,以持续猛烈的火力,炮击597 .9 高
地。
此时,志愿军的装备空前加强,已大规模使用了大炮。仅上甘岭上,就发射了40余万
发炮弹,亦属空前。毛泽东后来说:“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炮火的猛烈和射击
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美7 师一个上尉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
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每秒钟一发炮弹美军就怕极了,殊不知上甘岭战役的第一天,45师官兵经受的是每秒
钟6 发炮弹的袭击。
在炮兵的全力支援下,3 个坑道连队配合反击部队分东西两路反击。血战5 小时,恢复
主峰阵地。
10月31日,凌晨4 时,敌人开始更大规模的反扑。由伪2 师31团和埃塞俄比亚营充
当主要攻击力量。4 个营的敌人共发动了40多次进攻,仅仅打了一天,伪31团便完全丧失
了战斗力。《韩国战争史》记载,这个团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元气。
11月1 日,战斗愈演愈烈,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打钢铁的现代化战争。双方炮群都
瞄准了597 .9 高地,你炸一遍,我轰一通,你拦击我的增援,我袭击你的反扑。阵地上浓
烟遮目,火光冲天。8 米厚的坚石坑道都被打塌了,土松得连机枪都没法架,只好用麻袋包
垒个射击台。敌人集中了数十架飞机、70余辆坦克和大量火炮,共发射了12万余发炮弹。
傍晚,作为战役预备队的12军91团也投入连队参加战斗,一直到战役结束。
这支部队涌现出胡修道等一批英雄人物。年轻的胡修道是四川人,是初次参战的新兵。
11月5 日,在597 .9 高地上,他在其他人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坚守了三号阵地,打退敌
人24次攻击。烟雾中,他发现十号阵地前面黑压压地爬过来一大片敌人,志愿军士兵全部
伤亡。胡修道急忙冒着敌人的炮火赶去,打退了密密麻麻涌上来的敌人。他创造了志愿军一
人一天歼敌280 余人的记录,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
斗英雄“称号。他还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美7 师终于被打垮了。美国军方向新闻承认:“到此为止,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即
597 .9 高地)是打败了。“
11月4 日,北京,中央军委根据对朝鲜战场敌情的分析,指出:上甘岭地区作战“敌
虽然攻势受挫,但仍有可能抽调力量继续向我攻击,特别是集中炮火、坦克及飞机向我轰
击“。因此,指示志愿军”注意火炮的调配,加强该方面的作战。“
11月5 日傍晚,志愿军首长对巩固597 .9 高地和夺回537 .7 高地北山的作战作了重
新部置,决定将12军31师3 个团全部投入作战,45师除炮兵外全部撤出战斗。
换防的士兵随意抓了一把土,摊平手心数了数,竟有33个弹片屑;
随手拣起一截焦黑的树干,吃惊地发现,这截不到1 米长的树干上,密密麻麻地嵌着
100 多个弹头和弹片;
一面战旗上面,烟熏火燎地布满了281 个焦糊的弹洞。战后,它成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收
藏的珍品。
11月5 日,志愿军首长联名致电上甘岭地区参战部队,祝贺收复597 .9 高地作战胜
利,指出:
(你们)与敌血战20余日,敌虽集中了空前优势的炮火飞机坦克及大量步兵集团冲
锋,不仅不能夺去我阵地,而且丧失了1 .5 万余人的有生力量及大量炮弹。你们则高度发
挥(扬)了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愈打愈强,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打愈密切。我军
伤亡亦逐渐减少,特别是2 日,毙死敌1500余名,我仅伤亡190 余名。这样打下去,正如
中央军委所指出“必能制敌死命”,我们特向你们祝贺,望激励全军,再接再励,坚决战斗
下去,直至将敌人的局部进攻,完全彻底粉碎。
11月7 日,中央军委对志愿军的部署作了批复,指出:
你们对加强15军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
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的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夺取全胜而奋斗。
11月8 日,毛泽东将志愿军司令部转报的五圣山地区的战斗情况及作战部署批转全国
各大军区、各特种兵、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这对五圣山地区的作战是极大的鼓舞。
不出秦基伟所料,597 .9 高地的收复,强烈地动摇了537 .7 高地北山伪2 师的斗志。
11月的朝鲜半岛,天气已冷,气温最低达到零下30度。11日下午16时25分,志愿军
集中114 门山、野、榴、迫击、火箭炮对北山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炮火急袭,阵地上顿时一
片火海。
黄昏,北山全部收复。铺天盖地的炮火,使敌人尚未恢复清醒。
11月25日,进攻了43天的美伪军伤亡惨重,美7 师、伪之师被迫撤下整补。上甘岭
战役至此全部结束。
敌人从此再也没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过如此规模的战役。
12月1 日,朝鲜前线,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部队召开祝捷大会。经过这场悲壮而
残酷的战斗,接受军功章的战争幸存者为数太少了,被授予“特等功8 连”称号的、坚守
597 .9 高地1 号坑道的8 连,只剩下3 个人。
入夜,天色愈阴暗了,竟下起雪来,雪花大似梅花,纷纷扬扬,血污的战场覆盖上一层
厚实的白雪,伤痕累累的大地又显得洁白美丽起来。
炮火停熄了,美国军方无可奈何地承认:“战斗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炮
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美国报纸评论:“上甘岭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计划“金化诸山岭的战役”的军事专家说,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阻击兵岭和爸爸山
(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美国军事顾问门卡宾中校说:如果你在爸爸山上面投
一个原子弹,你会发现那里仍有中国军队。在三角山,虽然联军的大炮实际上已将山顶打得
不成样子,但是中国军队还能筑成一条铁的防线。“
1952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上甘岭的战斗,虽然仅仅是一个狭小
的阵地上的战斗,但它的激烈程度与我军的勇敢顽强,是世界史上少有的,已超过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水平。“
在长达3 年之久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共涌现出30多万英雄
模范功臣。仅上甘岭一战45军就为志愿军英雄增添了以特等功8 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
多个;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功臣1200多名。
50年代,“上甘岭”成了6 .5 亿人口泱泱大国的英勇顽强的代名词,革命英雄主义的
同义语,感染、引导过整整两代人。
40年后,担任国防部长的秦基伟,在他的北京寓所里接受采访时,谈起上甘岭战役时
依然那样动情。他说,在上甘岭战役的日子里,有时敌人占了山顶的表面阵地,我们退守坑
道;有时我们部队冲出坑道,把表面阵地上的敌人肃清。阵地上的情况往往一天之内多次变
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的人始终没有离开上甘岭。
上甘岭战斗从敌人第一次发起进攻到我们最后一次把敌人驱逐下山,总共经历了43
天,范佛里特在这两个加起来也不足4 平方公里的高地上,先后投入了美军第7 师,美军空
降第187 团,李承晚的伪2 师、伪9 师,及埃塞俄比亚营和哥伦比亚营等总共6 万多兵员;
出动了3000多架次飞机,投掷炸弹5000余枚;使用105 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300 多门,发
射炮弹190 多万发;出动坦克170 辆,有时为了冲击一个小小的山包,敌人往往使用3 到5
个营的兵力进行集团冲锋,甚至:天达30多次。当战斗结束时,山顶上的岩石已被炸成:
尺多厚的粉未和碎渣,山峰被削低了2 米,我军的几条坚石凿成的坑道被打短了三四米。
志愿军士兵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不可战胜的顽强精神迎接了敌人凶狠的进攻。我军伤亡
1 .1 万多人。祖国人民已经熟知的黄继光、孙占元、朱保才、王万成等英雄的名字,不过
是在上甘岭战斗中涌现的上万名英雄模范人物中的代表罢了。作为曾经参加这个战斗的指挥
员,我为自己有这么多英雄的战友而感到光荣,我为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的英雄子弟而感到骄
做。
不管敌人在进攻中用了多么多的兵力,使用了如何残酷的手段,但是,我们英雄的志愿
军战士们,却像一个钢铁的巨人,始终屹立在这个英雄的阵地上。
敌人在这次穷凶恶极的进攻中得到了些什么呢?他们除了付出了2 .5 万个士兵的伤亡
之外,我没看见他们在上甘岭上得到任何一寸土地。
上甘岭本来只是无人知晓的普普通通的山峰,但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都把它作为一种象
征,谁也不会忘记它。在我们的心目中,这种象征、这种力量,就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高度的
集体主义精神,是永远鼓舞后人前进的精神财富。
是的,时至今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
到海拔1061.7 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只是那个赫然醒目的黑三角图例旁,没有标
高数字。事实上也无法标高。但是,眺望历史的崇山峻岭,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它,那就是上
甘岭。
第九章 李承晚节外生枝 “卡秋莎”最后发言
(1 )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1953年6 月下旬,朝鲜金城前线,精力充沛的杨勇爬山越岭,到前沿阵地进行了现地
勘察,了解了地形和敌情。前方炮声隆隆,两侧树木还在燃烧,飘着浓烟。
他看到,金城以南,是对方战线的突出部,约25公里宽。突出部是以轿岩山为主的一
片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难攻。而西部、西北部山势较低,尤其是金城西南地形开阔,双方
阵地相距近千米,不易接近。突出部的东侧是长达317 公里的北汉江,江水深约5 米,水流
湍急,不能徒涉。对方在这一带担任防御的是李承晚的首都师和第3 、6 、8 师,这几个师都
是李承晚的精锐部队,特别是首都师,是他的一张“王牌”。
这或许是朝鲜战争的压轴戏,这台戏该怎么唱?这是杨勇察看地形时一直在冥思苦想的
问题。
杨勇眯着眼睛,眺望远方,想到很多:
就在2 个月前──1953年4 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毛泽东在中南海那间宽大
简朴的办公室里,挥动着遒劲有力的大笔,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一项新的任
命: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
杨勇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接到新的任命的。杨勇与杨得志、杨成武是
人民解放军著名的三虎将。1930年参加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任贵州省
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他曾多次
要求参加志愿军。尽管周恩来也曾说过,要把“三杨”拿出去,让“三杨开泰”。但由于种
种原因,杨得志、杨成武已先期赴朝,而杨勇一再要求参加志愿军,请缨杀敌。他常常面向
军用地图久久地凝视和思考,在地图上画出各种标记,记熟了许多朝鲜地名,好象自己已经
置身于朝鲜战地似的。他和大家认真学习和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如今杨勇终于如愿以
偿。命令一下达,杨勇迅速交代了工作,带着简单的行装,急不可待地奔赴朝鲜前线。
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将领,他比一般人
更清楚朝鲜的形势:
进入1953年后,朝鲜战局仍处于对峙状态。年初,美国陆军第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
发动了“陆空联合作战”。范弗里特在指挥朝鲜前线地面部队作战的两年多时间内,战绩一
直不如人意。他就要退役回国了。选择了“丁字山”这个有利于进攻的阵地作为最后的攻击
目标,1 月25日发起了这次进攻。
那天,范弗里特邀请了一批高级官员和各国新闻记者,亲临战场前来观看他一手导演的
“陆空联合作战”。那些应邀到场的客人们,每人抱着一本彩色精印的“进攻路线图”和
“作战进程时间表”,以为这场“陆空联合攻击”会很快地占领山头。可是结果呢?伤亡比
例是9 :1 。
美国合众社报道说:他们看到的是“联军这次进攻,被那些联军以为已被大炮和飞机打
得粉碎的共军击退了。“
英国记者也报道:“‘丁形山’上深沟据守的共军,使联军丢了脸,联军在3 个月以来
所进行的最猛烈的攻击竟被共军击退“等等。
美国国会许多议员纷纷向国防部提出质问:“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美国的死亡名单必定
更长。“
范弗里特就这样离开了朝鲜。这时,狭长的朝鲜半岛集结了300 万军队,“联合国军”
总兵力为120 万人,朝中方面总兵力达180 万人,已超过对手,火力也有很大加强。
双方实力的转换迫使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不得不又一次回到板门店谈判桌上来。1953
年4 月20日,中断6 个多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复会。杨勇由衷佩服毛泽东早在半年多前就预
见到这一夭。
毛泽东那时就指出:
“……我们是边打,边谈,边稳。
……我们过去打了二十几年仗,从来没有空军,只有人家炸我们。现在空军也有了,高
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
办军事学校好。如果明年再打一年,全部陆军都可以轮流去训练一回。
这次战争,我们本来存在三个问题:一、能不能打;二、能不能守;三、有没有东西
吃。
能不能打,这个问题两三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
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
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
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上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
吃的问题,也就是保证给养的问题,很久不能解决。当时就不晓得挖洞子,把粮食放在
洞子里。现在晓得了。每个师都有3 个月粮食,都有仓库,还有礼堂,生活很好。
现在是方针明确,阵地巩固,供给有保证,每个战士都懂得要坚持到底。
究竟打到哪一年为止,谈判到什么时候?我说,谈还是要谈,打还是要打,和还是要
和。
为什么和还是要和呢?30年战争、百年战争是不会有的,因为长期打下去对美国很不
利。
一、要死人;他们为扣留1 万多个俘虏奋斗,就死掉了3 万多人。他们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