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希特勒获得如此高的民心威望的原因,来自希特勒的二个行动。第一当然就是反犹太人,在德国蒙受战败的屈辱,德国经济在《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巨额赔偿的压榨下,通货膨胀,物资紧缺的时候,犹太人却通过他们手上控制的金融体系和手上的巨额财富,囤积居奇,疯狂的大发战争财。是由于犹太人的贪得无厌与一毛不拔,当时的德国经济在各个方面都渐渐被犹太人控制。这使犹太人在战败后的德国获取了巨大的利润,但是他们却没有为德国人民的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因为他们自己从来没认为他们也是德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从来没当他们是德国人,尽管他们拥有德国国籍。所以全体德国人都排斥犹太人,这也是希特勒后来通过法案,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国籍的根源。

    第二个,就是希特勒宣布并实施的经济政策,他下令私企全部国有化,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德国的国民经济因此得到飞速发展,年经济增长率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他承诺要让德国民众的餐桌上有牛奶和面包,不再为饥饿担忧,在他上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实现了他的承诺,这让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认为希特勒是上帝恩赐给德国的天使。

    希特勒的上台,以及他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让杨寰宇成了间接的受益人。这源于他在年前的军委会会议上的一番讲话,他在会议上扮演了一个“神棍”,预言德国政局的变化,预言了希特勒的上台,同时也预言了希特勒将会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今,他的预言正在一条条的变成现实,这让参加了这次军委会会议的所有人都对杨寰宇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深信不疑。就连蒋志清这些d人也对杨寰宇的“远见”由衷的佩服。顺带着,对杨寰宇在会议上预言的世界大战很快就会再次爆发的言论,也奉为圭臬。

    希特勒的上台,让杨寰宇更加能够确认,历史依旧顽强的沿着预定的轨迹在运行,并没有因为华夏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改变。这让杨寰宇心里的急迫感越发的强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势力格局,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始终稳定的维持了下来,直到前世的杨寰宇死亡的时候,依旧是没有太大的改变。但这个世界会改变,至于变成什么样,这就要看杨寰宇领导下的华夏,对战争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足够充分了。依旧两极对抗,还是三足鼎立,或者就是一家独大,某种程度上,已经在于杨寰宇的选择。

    应该说,杨寰宇的这次神棍的扮演使他在华夏军政两界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原本对他在新年文告里,公开表示要政治解决农民军问题提出批评的人,也随着杨寰宇“预言”变成现实而销声匿迹了。不过杨寰宇并没有自己把自己忽悠的找不到方向,在年后,他的第一个军事命令,就是把在湘西的六个山地师秘密调往湘赣苏维埃的周边地区。只是他没有再次设立新的剿匪司令部,他可不想让他在这个世界,唯一的结拜大哥,染上政治斗争的血痕。

    山地师的调动,是出于政治解决无法实现下的一种后备措施,不到不得已,杨寰宇不想使用他们。所以,杨寰宇不顾姜大柱的反对,强硬的命令姜大柱坐镇武汉的特种兵司令部,不得离开武汉。假如真的要动武,杨寰宇的预备人选是特种兵司令部的参谋长唐淮源中将。

    此刻,在湘赣苏维埃,农民军的内部也在忙着解决土地问题。或许是出于对杨寰宇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反应。湘赣苏维埃在之前的一年里,在苏维埃辖区,也进行了分田运动。在这个运动中,苏维埃采取的是把没收的地主和富农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所有人。包括那些被没收了土地的地主家人和富农。但眼下实际控制湘赣苏维埃的,由斯大林扶持的陈绍禹忙于与本地派的毛润之争夺权力,认为这样分田地给地主及其家属是是给地主复辟的机会,应给予无情的打击与反对。要求在湘赣苏维埃全境,重新清查土地的分配情况,要把分给地主及其家属的土地全部再次没收,分给富农的土地要全部换成最差的土地。是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这样一来,相当于要毛润之自己在自己脸上打一个巴掌,以降低毛润之在湘赣苏维埃的威望。因为之前的土地分配办法,就是在毛润之的支持下进行的。现在毛润之推翻之前的办法,无疑是让他变成出尔反尔的人。于是,陈绍禹一方要在湘赣搞查田运动,毛润之一方要想方设法的把事情糊弄过去。双方你来我往,争的不宜乐乎。当这些情报传到杨寰宇这里时,让杨寰宇也有些哭笑不得。但他知道,看来只要一心把苏俄的指示当圣旨的陈绍禹掌握着权力,他想政治解决农民军的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怎么让陈绍禹下台?或者说,怎样让农民军愿意坐到谈判桌前面来?这成了杨寰宇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这是逼着让我动武啊!希望他们的军事行动是那个只有连长水平的那个德国佬指挥吧。”杨寰宇心里琢磨着,他想的那个德国佬是奥托・布劳恩。是共产国际派在华夏的驻华夏军事代表兼军事总顾问,他没什么军事经验,仅仅在苏俄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读过三年。也就是说,一个军校刚毕业的小尉官,眼下的农民军的最高军事决策者。

    杨寰宇召集军委会委员们开会讨论对农民军的军事行动计划,这让之前就在努力清剿农民军的蒋志清再次兴奋起来,主动请缨要担任清剿行动的指挥官。这事杨寰宇可不能答应,倒不是怕蒋志清立功,而是怕蒋志清坏事。

    “军事进攻的行动,目的是要让他们来和我们谈判,并不是要消灭他们。这事你这个上将陆军总司令去不合适,我觉得,这事就让武汉警备司令唐生智上将负责就够了,毕竟这在他的管区。我的想法是在外围,组成军事集团做威慑,并且封堵住农民军的外逃路线,然后再派几个师步步为营的压迫进去就行了。今天会议要确定的,是派那些部队去执行这个任务。”杨寰宇先为这次的军事行动定好了基调,他连山地师都不想动用。

    “这虽然看起来是武汉警备区的辖区,可实际上,广州警备区和南京警备区也都有牵涉,真要防止他们流窜,需要三个警备区相互协同作战才行。”蒋志清有点不死心,而他找的理由也说得过去。

    杨寰宇看着蒋志清很是无语,武汉、广州、南京三个警备区统辖的兵力总共也就十五个陆军师,管辖区域如此之大,真要他们去清剿农民军的话,这点力量那里够?再说了,要是他杨寰宇真的想清剿的话,那就不是动用这十五个师的事了,起码要动用包括山地师在内至少三十个师的兵力,还要调派空军配合。也就是说,至少还要张家口和成都警备区的配合,陆军、空军、特种兵三个兵种司令部的共同协同才行。现在,杨寰宇是明摆着不想这么做啊,这蒋志清怎么就这么轴呢?杨寰宇采取军事行动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军事上施加的压力,帮毛润之一把而已,让他们放弃内斗,同时打击一下陈绍禹的威信罢了。

    。。。

第三四五章 布劳恩的计划 'vip'() 
    按照军委会会议确定的方案,对湘赣地区的农民军的进攻行动,将采取西向东,由北向南,在两个方向上压迫湘赣农民军的地盘,把农民军的控制区向海边方向上赶。(。。l)如有可能,就把他们往福建方向压迫,只要农民军无法向北向西发展,向南进入两广和向东入福建,等待他们的前景都不会很好。

    为此,南京警备区何应钦上将指挥所属的曾万钟第二十四师、卫立煌第二十七师、陈继承第二十八师、汤恩伯第三十五师在出鹰潭在抚州、资溪、光泽一线布阵,进逼宜黄和南丰。王均第二十九师进逼南平,沿沙县、泰宁一线,与进攻南丰的部队相呼应。驻守台湾台北的严重第四十一师空运厦门,进逼安溪,目标指向龙岩。

    武汉警备区的唐生智上将也指挥所部杨效欧的第一师、万耀煌的第二十二师、何键的第二十三师、陈铭枢的第二十六师则在丰城、上高、万载、浏阳一线展开,兵锋分别指向萍乡和新余。此外,成都警备区刘湘部的王铭章第十五师临时划归武汉警备区,第十五师出川进入衡阳,封堵农民军西窜之路。

    广州警备区陈济棠上将指挥所属区寿年的第二十师、张发奎的第三十四师、韩复榘的第三十六师、徐源泉的第三十七师和刘峙第三十九师,在永州、宁远、连州、韶关、连平、龙川一线布防,堵农民军的南下之路。另外,杨寰宇还将黄永安炮兵第三师的第14团、17团、18团三个重炮团配属给三个警备区。

    做好了军事部署,杨寰宇飞离武汉,前往南京。在国会发表了一个演讲,在演讲中,大谈特谈议会制的优点,并且再次重申,希望华夏国内有更多的党派参与政治,利用议会系统,为华夏的发展和腾飞献计献策。杨寰宇希望通过这样的暗示,让农民军的领导者们明白,华夏议会欢迎农民军的领导者们,参与政治,参与华夏的建设。当然,如果依然对杨寰宇的暗示无动于衷的话,军队已经做好了动武的准备。

    江西于都,这个离赣州不远的小县城,农民军的领导者们正从各处赶来这里。华夏国防军在湘赣苏维埃周边的军事调动引起了农民军的警惕,由秦博古、奥托・布劳恩和周翔宇三人组成的最高三人组,召集分散在各处的政治领导人和军事领导人前来于都,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杨寰宇这个反革命军阀,刚在新年文告里宣称要与我们政治谈判,转过脸就组织军队想想我们进攻了!完全是两面三刀的两面派。”刚刚二十六岁就已经是农民军的实际最高领导人秦博古在和周翔宇发着牢骚,这话他没用俄语说,不想让同样坐在一旁的奥托・布劳恩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这一点都不奇怪!五四时期,面对列强们在《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上对日本人的妥协,这个杨寰宇在北大演讲,宣称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之后,他率军在青岛与日本人开战,打败日本人,夺回青岛以及胶东半岛的领土主权。他也因此成为华夏的民族英雄。”周翔宇笑着劝说道,随便给秦博古讲了个他亲身经历过的杨寰宇的轶事。

    “嗯,从这一点上,能看出来,杨寰宇就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所以,我们和他注定走不到一起!注定要成为敌人。”秦博古挥着手,坚定的断言道。

    听到秦博古的这句话,周翔宇没吭声,他一向不太喜欢表露自己的情绪和倾向。他也因此在党内的历次运动中,从来没有受到过波及,几乎从加入农民军的这个政治团体开始,他就一直处在最核心的领导圈子里。不论是那派掌握权力,都始终有他的一个位置。但他心里,对秦博古的这个论断有些不以为然。他不觉得民族主义有什么不好,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华夏境内,已经没有外国的驻军,被日本人割走的台湾和金州旅顺都拿了回来,外国人的租界也基本上都被收回,据说和英国人之间关于香港主权归还的谈判也快要开始了。这样的民族主义有什么不好呢?

    虽然杨寰宇对苏俄的态度,与对日本人是同样的,或许这是杨寰宇不被苏俄接受的根本原因,两者冲突的起因就是蒙古问题。可在蒙古问题上杨寰宇做的不对?周翔宇就觉得很对。苏俄虽然资助了华夏的革命,但他们不该有对华夏领土的野心。可这样的话,周翔宇是不会说出来的,他只会放在心里。

    “总顾问同志,你在地图上看了很久了,你看出什么来了吗?”看到周翔宇对自己的话没有回应,秦博古转向始终在看地图的奥托・布劳恩,这次他是用俄语说的。

    “我在计算,我们需要调集多少部队来防御新余一线。从我们得到的情报来看,西面的敌人的力量是最薄弱的,而只要守住新余,北线的敌人就会在南丰一带止步,他们绝不敢冒着侧翼暴露的危险,继续向南进攻的。这样,敌人的攻势就自然瓦解了,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只有尉官水平的奥托・布劳恩得意的宣布着他的研究结果。

    “总顾问同志,你是说,要在新余和敌人进行一场防御战?那里可没有什么可以作为防御的依托的,如果在那里进行防御作战,我们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周翔宇用看似提醒的方式,隐晦的表达了他对在新余进行防御作战的反对。

    “但你们觉得,象毛润之提出的那种在山区进行分散作战的办法能行吗?你们看湘西的那些土匪,短短几个月,十多万的土匪就被剿灭了。这说明,那种分散式的作战办法,对敌人来说,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何况,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正规军!”奥托・布劳恩对毛润之的游击打法不感兴趣,他认为那就是土匪的作战方式,要知道他可是伏龙芝军事学院里毕业的,作为一名军官,怎么可以去用土匪流寇的方式作战呢?

    “总顾问是打算把林育容的一军团和彭清宗的三军团都调过去?我觉得朱老总不会答应的。”秦博古不懂军事,但他对苏俄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奥托・布劳恩是衷心的崇拜,这也许是爱屋及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相反,对在国内各所军校里毕业出来的军队指挥官们,他反而有些轻视。或许,他觉得苏俄是伟大的,连带着他们的军校也是伟大的,从一所伟大的军校里毕业的学生,水平当然是毋容置疑的。他这时候忘记了,或者说故意无视了,他心目中伟大的苏俄的那些将领们,从没在杨寰宇领导下的国防军手里占过一点便宜,每次对阵,都是被打的狼狈而逃。

    前来开会的人员陆续到齐了,朱老总,毛润之、林育容、彭清宗、董振堂、罗炳辉、滕代远等将领们聚集一堂。会议在周翔宇的主持下召开,秦博古首先通报了华夏国防军在湘赣苏维埃周边的军事异动,然后明确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机构就是最高三人组。

    对华夏国防军是否会发动进攻,什么时候会发动进攻,在座的人谁也拿不出确切的情报。事实上,杨寰宇虽然下达了军事调动以及军队部署的命令,却没下达进攻的命令。因为他要给农民军以反应的时间,能不打就尽量不打,在杨寰宇眼里,农民军和湘西那些土匪还是有区别的。

    可显然,杨寰宇要失望了!因为农民军的最高领导秦博古已经做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论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人读懂了杨寰宇高调在南京的议会里演讲的暗示,也不会有人轻易的说出来。与最高领导人唱反调?那么,扣个投降主义的帽子靠边站也许就是最轻的处罚了。没准被扣个特务、叛徒、内奸的罪名,怕是小命都要不保。

    再一个就是与会的农民军将领们对国防军的这次军队调动有些轻视,才十几个师的兵力,就要全面进攻农民军?从这次杨寰宇调动的部队的番号上来看,也仅仅是十六个师而已。比起以前蒋志清组织的围剿来说,看起来兵力差多了。蒋志清组织的围剿,兵力动辄二十万三十万的,数数部队番号,起码三四十个师的兵力。他们那里知道,经过整编之后的国防军师级编制,早已经不再是蒋志清那会的师级编制了。在蒋志清手里,由于军费的困扰,除极个别的师是两旅六团制的甲种师外,大部分都是三团制的乙种师,偶尔会有几个类似于甲种师的旅四团制的师。可整编过的国防军,归属与陆军序列的四十一个师,清一色都是六团制的甲种师。再加上杨寰宇无比重视军队的后勤补给,现在一个师的战斗力,完全比过去蒋志清手里三个师的战斗力还要强。在人数上,实际也并不少,十六个师高达三十五万人,已经是国防军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在国防军是否会进攻上,奥托・布劳恩却做出了他作为最高军事决策者,唯一正确的一次判断,那就是国防军肯定会进攻,进攻发起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至于将领们需要的依据,奥托・布劳恩很是自信的回答:直觉!

    于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与会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认可奥托・布劳恩的判断,在心里反对这种轻率的结论。可因为秦博古对奥托・布劳恩的支持,于是会议的决议就戏剧化的变成了集体支持奥托・布劳恩的判断。这样一来,即便是以后事情出了偏差,那也不是秦博古、奥托・布劳恩和周翔宇最高三人组的错误,而是集体决策的错误。要找责任人吗?与会的人员都是,尽管大部分并没在心里认可。

    有了集体决议,那么接下来的军事部署的执行就变成了理所当然,这也是秦博古的统一意见的一个小手段。他担心接下来奥托・布劳恩的军事部署会引来将领们的反对,所以,他在宣布军事部署之前,先搞出这么个集体表决通过的决议出来。这下,接下来的军事部署,谁还能反对?反对的话,那就是否认了向前的集体决议的精神。除了按照会议宣布的军事部署执行之外,谁也无法对此作出更改。

    按照奥托・布劳恩的计划,在宜黄、南丰附近活动的林育容一军团的第一师、第二师被调往新余,他们将负责新余县城的防御。彭清宗的三军团,第四师和第六师被调往分宜,阻断可能来自万载或是浏阳的敌人。第五师防御新干,狙击丰城方向可能的敌人援军。董振堂的五军团和肖劲光的七军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上述三个方向的守军。一军团和三军团撤出南丰附近后形成的空挡由罗炳辉的九军团前往填补。其余各部在吉安附近集结,在战斗爆发之后,视战局变化,再做部署。

    可以说,奥托・布劳恩的部署,就是要与唐生智指挥的杨效欧的第一师、万耀煌的第二十二师、何键的第二十三师、陈铭枢的第二十六师四个整编师,加上第18重炮团在内的十万国防军,在新余打一场大决战。因为他动用的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和七军团是农民军实力最强的部队,总人数也在十万左右。当然农民军没有重炮,也没有国防军那样齐备的装备,仅仅从两军对比上,农民军就已经处于劣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