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法不战而逃。就算是被切断后路,他也不能丢下三个代本不管,自己逃之夭夭。
王瓒绪对江达的进攻并不猛烈,他的意图就是贴身黏住桑珠的五代本,为已经打到左贡的两个团争取时间,只要他们能够占据洛隆和类乌齐,昌都之敌就算被他关在了昌都地区了。加上敌人分在三个地方,他有充足的时间,组个击破,一口口的吃掉敌人。索南旺堆的犹豫不决,让他丧失了最后的逃跑机会。
实话说,藏军的这些军官们,说起他们的能力,也就是些营连长的水平。想想看,整个藏军一共就一万五千余人,这还是在辛亥以后,没人管他们才扩编起来的。在清朝,清廷给他们规定的编制,只有六个代本,每个代本五百人。(。。l)算起来,可不就是个营长撑死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迂回包抄,分进合击,围点打援,中心开花之类战术概念。想想也是,五百人的代本,放到现在,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打打小规模的埋伏、阻击,和小规模的攻防,还能勉强搞一下,大兵团作战,让他们那里去领会?
就像索南旺堆,现在他手里指挥的部队已经是整个藏军近一半的兵力了,可以说,这五个代本已经是藏军实力最强的精锐了。可他除了分兵梯次防御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运用。正是因为如此,才在王瓒绪把两个团的兵力分出去,扫荡金沙江下游时,对之视而不见,等他反应过来,当然已经晚了。
江达城里,桑珠站在城头上,观察着正在进攻的五十四师所部。现在江达城已经被五十四师整个包围了,只是桑珠有些奇怪,江达城虽然被围住了,可向他发起进攻的部队并不多。这是想把自己困在这座城里,困死自己吗?对方难道不知道,做为连接昌都和甘孜的重要交通线上的补给点,城里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不怕这样的围困,况且,离他不远的妥壩和昌都,都有藏军军队驻扎,随时可以来增援?
桑珠根本没想到,王瓒绪只是要黏住他,不让他跑了,派小部队攻打他,也只是为了不让他东想西想的和自己捣乱,才给他施加点压力而已。五十四师留下了的四个团里,早已经又分出了两个,埋伏在妥壩的东门外五里地地方,等着在妥壩的藏军九代本前往江达增援,好让他围点打援呢。到这个时候,索南旺堆布置的阶梯防御的漏洞就暴露出来了。七千藏军分成了三个部分,这三部分之间,是动也不好,不动也不好,只要王瓒绪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他们分割包围起来。
这还是王瓒绪怕自己的部队伤亡大,才这样温柔的。进藏作战,一是兵员很难补充,这不是王瓒绪看不上藏民或者歧视藏民,实在是因为语言不通,不便于指挥的原因。在藏区招兵,要么把找来兵单独组织起来,然后用懂藏话的军官统领,或者找懂汉语的藏人统领。这样做,弊多利少,万一在作战时,这些藏人反叛,反戈一击的话,会导致这个部队的崩溃。再一个就是交通问题导致的伤兵的处理很难,药品供应现在倒不是问题了,有杨寰宇派来的飞机可以空投,可要把伤兵往后方运,可就是个大麻烦。就地处理,也要额外配备守卫部队,分薄部队的一线战斗力。所以,王瓒绪采取的办法就是能用火力解决的,就用火力解决,能不打的仗就坚决不打,以减少部队伤亡为第一要务。反正,弹药物资有人免费提供不是。
总算是藏军基本上可以算是鱼腩军队,装备差还缺乏训练,军队的指挥官从基层到高层都不懂得怎样打现代化战争。可以说,这时候的藏军,就象是清末的神机营,刚刚从大刀弓箭转用火枪的时候那样,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用的步枪比神机营那会的清兵的火枪要好些。
昌都总管府里,索南旺堆满脸焦急的在屋里转着圈,他在等拉萨的消息。从各处送来的情报来看,他已经被一个大包围圈包围了。向林芝撤退的路已经被切断,洛隆在今天早上已经被汉军占领,类乌齐虽然还没丢,估计也差不多了,他不信一个没兵驻守的城会有守住的奇迹发生。他曾经想过把七代本派去守卫类乌齐这条后路,但想想七代本那千把人,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把七代本留在昌都守城,或许还有点用,派去类乌齐的话,和派他们去送死没区别。
索南旺堆怎么也想不明白,五十四师凭什么敢派出两个团做这么大的迂回,把他围在昌都不能动弹。要知道,他们这一路过来,补给线长达五百余公里,关键是这一路,沿着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缘,特别是横断山脉的地形异常复杂。想要维持这条补给线,别说两个团,就是整个五十四师都丢进去,怕也是不够。如果这两个团仅仅凭借着自身携带的物资,要这样一路打过来,就不怕弹尽粮绝,白白葬送吗?这也是历朝历代,只有藏人东出攻打川康,而汉人极少从川康进攻藏区的原因。
现在,要命的是,前来进攻的王瓒绪五十四师就这么干了,他索南旺堆反过来面对这个局面却束手无策。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汉军随着时间,因补给跟不上而被拖垮,或者拉萨再次派出援兵,与他一起夹击深入到他后方的这两个团。至于在他正面的部队,他还没疯到用几千人去叫板人数上万,装备着大量机枪火炮,火力远超过他的军队。
。。。
第三一四章 昌都战役(四) 'vip'()
索南旺堆的求救电报,再次让dl喇嘛和大呼图克图热振心底冰凉。援军倒是派上去了,可要试探的汉军战斗力依旧不知道,五十四师这两个团,一路扫过去的地方,基本上都没什么军队驻守,即便有也是一两百人的小部队或者干脆就是些寺庙的寺兵或贵族家的土兵。根本没法判断,因为力量相差的太悬殊了。
倒是要试探的第二点,汉军对待藏区的贵族和僧侣的态度似乎有点眉目,但也不能完全确定。因为这两个团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只是路过而已。对于反抗的贵族和寺庙,被他们杀了个血流成河。当然,没反抗的贵族和寺庙,他们倒是没去动。这样一来,dl喇嘛和热振两人的目的没达到,对是战是和还是拿不出主意。不过,汉军的意图是要打到拉萨似乎是可以确定了。那么,要不要再次增援?不等dl喇嘛和热振大呼图克图商量出个结果,新的噩耗再次传来。桑珠的五代本被歼灭,桑珠本人被俘。
按照王瓒绪原来的打算,是想围住桑珠的五代本,诱使妥壩的九代本前往增援,借机打九代本的伏击的。可等了一天一夜,妥壩的九代本毫无要前往江达增援的迹象。(。。l)这让王瓒绪不得不改变计划,变围点打援为各个击破。首先要吃掉的,当然就是桑珠的五代本。
要吃掉五代本,王瓒绪又不想和桑珠打巷战,那就要把桑珠赶出江达城。王瓒绪让在妥壩城外埋伏的两个团做了调整,改等候妥壩的援军为守候江达的溃军。放开江达城的西门,从江达城的东门开始猛攻,南门和北门做为佯攻,牵制桑珠不让他从这两个门撤退,典型的围三阙一。
江达城的东门,王瓒绪再次祭出饱和炮击**,集中所有的迫击炮对着城头一顿狂轰滥炸,在猛烈的炮火下,炮弹的破片加上城墙上砖石的碎块,四处横飞。藏军用沙袋磊起的工事几乎在顷刻间就被夷平,光秃秃的城墙上,藏军几乎无处藏身。等到炮击结束,整段城墙上几乎就看不到一个活人。
自从江达城被围住以来,这是五十四师第一次用如此猛烈的炮火进行全覆盖式的攻击,而且,整段城墙上,炮火不止犁了一遍,而是反复多次。城头上,原来包裹在外层的砖石,已经全部成立瓦砾,露出了中间的土墙。(。。l)桑珠看着摇摇欲坠的破城墙,知道想依托城墙防御,已经是不可能了。而手下的士兵们,显然也已经被吓破了胆。虽然城上人不多,死伤不算特别大。可凡是当时在城墙上的藏兵,基本上全死了,还是死无全尸的那种。
眼下,他只有两个选择,投降或者带着他的兵跑路。投降,桑珠还是有些不甘心,五代本是他赖以生存和博取功名的本钱,就这样放弃,终归是舍不得。跑路的话,西门外虽然没兵围困,但保不齐就有什么阴谋在里面。不过桑珠现在已经顾不上了,没准这是汉人怕他们无路可走,会据城死守才放开的生路呢?桑珠带着侥幸的心思这样想。
等到王瓒绪好整以暇地炸开东门,进入江达城的时候,桑珠带着他的五代本,早已经争先恐后的从西门,一路向西跑得远了。王瓒绪派一个营跟在他们后面,做出一副追击的样子。实际上,这就像赶鸭子那样,把桑珠和他的五代本往妥壩城外的伏击圈赶呢。
眼看着妥壩城在望的时候,桑珠和他的五代本陷入了等候在这里的两个团的包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再加上已经陷入了包围。打下去除了全军覆没,不会再有别的结果。桑珠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毕竟,他的五代本的大部分兵力,都来自他家的奴隶。能少死几个就少死几个吧。
妥壩东门外激烈的枪炮声传进妥壩城的时候,驻守在妥壩的九代本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跑路。城外传来的枪炮声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江达失守了。不然在这个方向上,那里会有这么密集的枪炮声?一定是守江达的五代本逃到这里被追上了。藏军中,实力最强的五代本都没守住城墙比妥壩还要高大结实的江达,他们九代本想要守住妥壩?此时不跑,还待何时?
得知五代本全军覆没,桑珠被俘的消息。dl喇嘛心里最后的那点勇气也犹如戳破的气球一样,漏了个干净。要是昌都剩下的五千人也被消灭的话,就算汉人答应,他辛苦建立起来的藏军也损失近半了。派人去和谈吧。dl喇嘛心里下了决心,只能赌汉人没有剥夺他的权力的想法了,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了。于是,昌都总管索南旺堆的身份再次改变,成了代表dl喇嘛和大呼图克图热振的和谈代表。和谈的地点就选择在了妥壩王瓒绪的临时司令部里。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对于藏区的实际统治者dl喇嘛的这个要求,王瓒绪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在策划这次昌都战役的时候,他的估计是消灭掉昌都的藏军主力之后,等dl喇嘛来求和。没想到,昌都战役只进行了一半,刚刚消灭掉一个五代本,这位活佛和热振大呼图克图就提出了谈判的要求。对于王瓒绪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王瓒绪拿出进藏之前在康定时,邓锡侯交给他的杨寰宇对藏区的要求,与索南旺堆开始谈判。杨寰宇对藏区的要求实际上并不高。首先,承认藏区是华夏领土的一部分,并在藏区驱逐外国势力;其次是认可dl活佛对藏区的管理权,但要与班禅活佛共享;藏区事务原则上不干涉,但重大事项,要与华夏在藏区派驻官员协商,取得共识后方可实行;藏军要接受改编,所有军官要经过培训之后,经考核合格方可担任各级职务;外交事务,将有华夏政府派出的官员处理,藏区任何官员不得擅自参与。
。。。
第三一五章 昌都战役(五) 'vip'()
对王瓒绪提出来的议和条件,其它条件都没问题,但做为dl活佛,他对与班禅分享内政权力,是无法接受的。而作为大呼图克图,热振对丧失对藏军的控制权也无法接受。汉人派军队驻扎藏区可以答应,但把藏军改编,使之完全成为汉军控制的军队,这不能接受。因为这样一来,虽然名义上汉人没有干涉藏区的内政,可傻瓜都明白,做为汉人扶持起来的班禅会听谁的。
加上藏军这个刀把子也掌握在汉人手里,如果有一天,dl活佛和他热振大呼图克图冒犯了汉人的意图,还不是随时随地,有着被赶下台或者杀头的结局?所谓重大事项要与汉人官员达成一致,这个重大二字,实在太唯心了。而作为活佛和大呼图克图,要处理的事,可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吗?那还不等于,他们所有要决定的事情,都要取得汉人的同意才行?很明显,只要他们同意了这几个要求,那么不管是dl活佛还是班禅活佛,或者他这个大呼图克图,都会成为汉人的傀儡。
想明白了这些道理,dl喇嘛和热振大呼图克图的选择,自然就有了倾向性。特别是dl喇嘛,或许热振汉人敢杀,至少他dl喇嘛,汉人是不敢杀的。杀了他,整个藏区都会乱套。仅仅靠班禅活佛,是无法平息藏区因他被杀而引起的动乱的。因为他dl喇嘛就是藏民心里的神。
这样一来,是继续放手一搏还是就这样委屈求全,还用选择吗?放手一搏输了,最多也就是现在的结果,不会有性命之忧。至于热振有可能有性命之忧,这需要在意吗?只要死的不是自己就行,死掉一个大呼图克图,自然还会有人接任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好办了。dl喇嘛和热振大呼图克图一面派出使者去与王瓒绪讨价还价拖延时间,一面再次召集驻扎在其它地方的各个代本,集结兵力向林芝秘密集结,准备孤注一掷与王瓒绪再次较量一场。若是能打败王瓒绪,那就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打不过,再答应汉人的条件也不迟。
王瓒绪还真没想到,提出的议和条件会换来这么个结果。这也是难免的,他做为执行者,还真没好好想过这些条件对dl喇嘛和热振他们这些人意味着什么。在他看来,管你是活佛也好,大呼图克图也罢,你们谁要不答应这个条件,行啊,我们就用实力来讲讲道理。
杨寰宇可没象前世的那些领导人那样,关照邓锡侯要派去的王瓒绪讲什么民族政策,优待条件,讲什么两少一宽搞少捕少杀。在他看来,既然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那就应该大家都一视同仁。至于谁领导谁的问题,自然是谁的理念先进,那就领导理念落后的。不可否认,现在华夏的各个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他们既很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也读书很少。不能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就要把权力下放给他们,这才是对这些民族的百姓的不负责任。
先进的领先的民族,领导落后的民族,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先进的民族不是有意欺压落后民族就好了。现在给予藏区名义上的允许自治,但和约的条款,根本上就是要剥夺这些活佛和贵族们的特权。杨寰宇从来不认为,还在实行奴隶制的藏区,依靠他们自己,能在几十年后,文明程度追上中原大地。想要让藏区与中原的文明差距缩小,由中原的政府派人入藏去引导,那才是正确的。
王瓒绪也自然不会自己去脑补这些议和条款的目的是什么,也不会去管这个议和条款的内容是否公平。他只在意藏区的这些活佛和贵族们,是不是老老实实的接受这些条款。甚至他就根本都不担心会受到活佛和贵族们的反对,不同意?不同意那就打好喽。
正是王瓒绪有着这个想法,所以,尽管暂时停战了,他依然没放松对周边地区的监控和侦察。林芝地区集结的藏军第一个代本到达的时候,他就得到了情报。这是还要继续打下去?看上去这昌都战役还没算完啊!王瓒绪皱着眉头想着。要不要先下手为强?这是他在得到情报后,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样双方谈判的时候,调动军队,显然用意不良。
当王瓒绪得到第二第三个代本进入林芝地区的时候,王瓒绪已经可以断定,dl喇嘛和热振他们与自己的谈判不过是在拖延时间。是等藏军的这一万三千兵力集中以后,一勺烩了,还是先把昌都的这五千人先吃掉?先动手,会给dl和热振找到借口,指责他不是诚心与藏区谈判,可要等藏军先动手,又怕阴沟里翻船,那可就笑话大了。
出于谨慎,王瓒绪把部队做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在洛隆的部队的力量。洛隆原来只驻扎了一个团,考虑到要等藏军先动手的话,要承受林芝和昌都的两面压力,王瓒绪又增派了一个团过去。对于昌都城,王瓒绪也让部队加强了对城内藏军的监视。只有早先运动到类乌齐附近的一个团没动,他打算要是昌都的藏军向洛隆进攻的话,这个团,将在侧后,对昌都藏军进行进攻。
王瓒绪还是小瞧了dl和热振的决心。藏军在林芝,几乎集中了藏区剩余的八千军队中的七千,只留下了一千人的一个代本守卫拉萨,可以说是倾巢而出。目的就是要在昌都附近打一个胜仗,改变藏军与汉军之间的力量对比,争取主动。在各个代本都集结到位之后,dl终于收起了谈判的姿态。不过,他还是耍了个心眼,没有自己出面,而是让大呼图克图热振出面,宣称无法接受王瓒绪提出的谈判条件,并由热振亲自出任在林芝各个代本的藏军总司令。
昌都的战火,在消停了十余天后,终于再次燃起。热振在宣布终止谈判的同时,就指挥九个代本的藏军,倾尽全力首先向洛隆的王瓒绪部发起了进攻。而昌都的索南旺堆也随即关闭昌都城门,再次与王瓒绪部展开交火。
藏军先开了枪,王瓒绪终于可以抛开顾虑,不用再纠结先下手还是后下手了。同时,心里也暗自庆幸预先作了防备。不然,十有**这次要被热振打个冷不防。说起来,王瓒绪挟在江达的大胜之威,势压藏军,逼迫他们开启谈判。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藏区的代表也非常低调,换个大意点的将领,没准就要忘乎所以了。那里还会想到藏军还敢再次动武?这种情况下,被打个冷不防也很正常。热振打的算盘就是这个,他期望在藏军的突袭之下,汉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或许会全线崩溃。
可惜,他遇到的王瓒绪,可是曾经在华夏的军阀混战中成长起来的军阀之一。藏军的这点伎俩,在华夏当年军阀混战时相比,简直就太小儿科了。华夏军阀混战时期,今天议和,明天开战,后天又议和这种事,比比皆是。军阀之间,合纵连横,相互间常常是翻脸比翻书还快,那里会因为在谈判,就对对手不做丝毫的戒备呢。
两军在洛隆激战到晚间,趁着双方停火的间隙,守在洛隆的王瓒绪部开始撤退。等到第二天早晨,热振率军再次向洛隆发起进攻的时候,才发现洛隆已经是一座空城,汉军早已不知去向。这个结果,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