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海内外的《易魂》学员共享,这就是“随师学《易魂》,江南万里行”系列文章的由来。随着写作过程中的不断回顾和总结,对于老师、对于《易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怎样学好《易魂》有了切身的体会。
一、黄鉴老师印象
我是在 2002年8月,通过一本盗版的《八卦象数预测法》教材知道黄鉴老师的,随后立即报名参加《八卦象数预测法》和《易医疾病诊治法》学习。2003年9月参加延吉的面授班,第一次见到老师,但是老师在众多学员的簇拥之下,没有机会更多的接触,对老师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易魂》充满神奇睿智的文章中,停留电话中亲切热情的声音上。此次江南之行,有幸与老师朝夕相伴,师生间才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老师身材不高,精神矍铄,讲话略带湖南口音,衣着朴素随意,虽然已经是六十岁的年龄,但是旺盛的精力和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石竹山讲课的时候,每天从早晨 8:00到中午12:00,下午从1:30到5:30,上下午中间各休息15分钟,每天讲课8个小时,连续四天,其中还利用两天晚上4个小时的时间,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当今没有哪一个学校的老师教授能作到这一点。除了讲课之外,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到房间看望学员,与大家畅谈,还要抽出时间解决一部份学员的疑难问题,应酬有关方面的关系等等,一直到午夜以后才能休息,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可是第二天讲课时照样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底气十足。云游江南期间,一路上生活没有规律,经常是早早起床赶路,然后抓紧时间在车上休息,不拘早晚,抢时间吃一口饭,有时候干脆就两顿饭合做一顿饭。转车时,大家争着为老师提行李,老师笑着说:“你们只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掉队就行了。”结果常常是老师提着两件行李大步流星地在前面领路,大家紧赶慢赶跟在后面。在普宁勘查陈总的祖坟,一路上披荆棘,翻陡坡,走小径,路遇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渠,大家停步寻找合适的落脚点,老师已经毫不犹豫地跃了过去。当天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才吃饭,同学们在一边看着不忍心,劝老师早休息,老师风趣地说:“每到一地,大家就会把你团团围住,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一家接一家,不做完别想休息,恨不得一下子把老师的智慧‘榨干、掏空、吸净'。搞易学首先要能吃苦,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很少出门的我,由于饭菜不惯,加上长途颠簸,休息不好,几天下来,头晕眼花,两脚发软,整个人几乎被拖垮了,可是老师依旧精气神十足,向老师请教原因,老师自己说:“巨大的能量来源于五行八卦,每天都要看卦说卦,人不炼功功炼人;来源于对自然的热爱,十年来全国各地讲学,游遍南北名山大川,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丝毫排他的想法,故能广纳天地山川之灵气。”
老师早年遭遇坎坷,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在坎坷中奋起,自强不息,以“弘扬易学,道济天下”的情怀投身于易学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长期的易学探索和实践中,老师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思索的好习惯,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易学思维,反复引导学员们“日用而知”的自觉意识。老师的目光敏锐、反应敏捷、知识丰富、语言简练,同学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在石竹山面授班上,老师曾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不假思索,出口成章,简捷明快,生动有趣;每到一地,车尚未停稳,老师对周围 50米内的情况基本上已经一目了然,立即指导大家在哪里换车、哪里购票,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永定客家土楼的路上,经过“坎市”和“湖坑”,老师说:“坎为险陷,湖坑为胡坑,当地人做生意奸滑不老实”;途中涉过小溪的时候,汽车负重爬坡熄火,大家请老师安坐,同学们下去推车,老师说:“我必须下车,因为老师是重量级的人物”;请教老师为什么将珍贵的紫檀如意摆放在办公室的南方(见网站《人与自然环境学》图说连载之十二),老师解释说:“有一句话叫‘红的发紫',大家都忘记了。” 一次我和华为民讨论东北的河流山川,老师如数家珍地说:“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辽河、海河。”大家惊叹不已;在普宁占龙丝绸印染厂,说起丝绸印染工艺流程,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出印花、烘干、水洗、污水处理等主要工艺。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老师是从 1993 年开始学易, 1995 年创悟《八卦象数预测法》并开始讲学,期间不断开悟新思维,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完善,到 2000 年,以《八卦象数预测法》、《易医疾病诊治法》、《人与时空学》、《人与自然环境学》等等为代表的《易魂》学术体系已经基本完备。如果以五年为周期计算的话,预计 2005 年必将是《易魂》事业硕果累累的一年,如果机缘成熟,海内外广大学员们热切盼望的《人与时空学》、《人与自然环境学》著作能够问世,并开展教学,实在是学员之幸,易学之幸,民族之幸。
老师说:“树大根深。大树枝繁叶茂,是因为深深地扎根于大地,吸取各种营养水份。搞易学表面看起来十分风光,实际上它需要有深刻的生活阅历,广泛的社会经验,广博的专业知识,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老师的行止,颇有春秋诸圣贤之遗风,常常是一肩行囊,两袖清风,云游天下,览胜访道。十余年来,北至冰城,南至琼海,西至云贵川陕,足迹遍及东南。曾登始皇陵而望晴雪,宿峨嵋山而观明月,临天池而饮圣水,游云梦而吊先贤,也曾经在广东凭海临风,欢度世纪之交的夜晚。闲时则隐居于湘西荒僻之地,闭门著书,修德悟道。
老师为弘扬易学, 秉承“有教无类”的圣训, 十余年来,培养了数千名海内外学员。 每至一地,弟子环聚,坐而论道,老师 与同学们同吃同住,自己付费用,从来没有大师的架子。 老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或课堂端坐,长篇大论; 或亭台漫步,有问有答;或旅途奔波,略加评点;或田间跋涉,详细解说,即兴发挥,每每精彩纷呈。老师 每次到各地为企业进行指导,都要就近带上几位同员,利用一切机会, 边实践 , 边教学。 通过长期的教学和实践,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行途经樟州,老师在汽车上给樟州的学员打电话,约好在长途汽车站见面,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樟州的同学们见到老师倍感亲切,有的学员一直陪同老师到厦门。在厦门,老师亲切地叫着每一个学员的名字,虽然数年未见,老师仍然如数家珍般地一一为我们介绍每个人的职业和特长,一一询问几年前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结果如何。大家知道老师没有忘记同学们,心里感到温暖。老师经常说:“老师和学员是鱼与水的关系,老师心里面有学员,学员心里面才会有老师。”
老师深刻借鉴古今易学、气功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滚滚洪流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高风亮节,不务虚名,不图财利,没有机构,没有门派,没有头衔,没有炒作,一个人独自支撑着《易魂》事业。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说:《易魂》网站透露了太多的天机,很多易学爱好者从中偷学了许多招数;而且现在社会上盗版猖獗,有关《易魂》的教材和资料更是首当其冲。老师回答:“我们不怕盗版,不怕偷学。《易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易魂》的宗旨就是弘扬易学,我们要多多宣传自我,扩大影响,占领思维阵地,使大家都能了解并接受真正的易学。”老师讲学十余年,却没有多少积蓄,相比易学界一些人拼凑一本书就能赚钱的怪现象,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对于同学们提高收费标准的建议,老师说到:“创悟《易魂》的目的是 弘扬易学, 道济天下,我们做的是易经,而不是‘生意经'。 要想到有很多学员经济条件不好,收费太高,会将很多学员拒之于易学大门外。周文王是在被囚 羑 里时创造《周易》的,祖师爷如此,所以,我们想要依靠《易经》赚钱并不容易。况且弘扬易学、 道济天下的宏愿尚未实现,我不会考虑钱的问题。”常有人劝老师“经营”《易魂》,把事业作大,广招门徒,扩大经济效益,老师总是一笑置之:“《易魂》事业志在千秋,不搞轰轰烈烈。《易魂》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老师立足于易学研究和实践,但是从未忘记“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情怀,去年“非典”横行期间,老师立即在网站上开辟了专栏,从易学角度来探讨“非典”的预防治疗措施,在易学界首开先河。老师曾经无限感慨地说:“古老的《易经》是伟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易魂》是《易经》的继承和发展,尤其适应于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是利国利民的法宝,对于指导国计民生、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人才的培养选拔,对于创造人生幸福、创造经济效益、化解灾难等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凡的作用。《易魂》不被人们了解认识,是历史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 。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死后三百年,其道方大行于天下,《易魂》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夫复何求!”
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给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印象。和老师相处既久,认识了老师另外一面:性格急燥,容不得懒惰散漫和不求上进;固执倔强,大是大非的真理面前决不退让,决不妥协。老师自身的能量极强,常常不怒而威,令人不自觉而生敬畏之心。湖南自古多英雄才俊,远的不说,近代就有曾国藩、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等伟人,湖南人性格坚毅,吃苦耐劳,好学敏求,故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古人有云:“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由老师观之,可知此言不虚。
二、对《易魂》的理解和认识
1、《八卦象数预测法》与《梅花易数》
有人问老师:《八卦象数预测法》名字太简单平易,为什么不仿效《梅花易数》,也起一个动人的名字呢?老师没有回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家都豁然开悟:“象”与“数”才是《易经》的根本。
有人问老师:《八卦象数预测法》不就是《梅花易数》吗?老师没有回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八卦象数预测法》源于《梅花易数》,更超越《梅花易数》,是在继承《梅花易数》基础上的发展。首先是理论认识的不同:《梅花易数》仍沿袭古法,一事一断,而《八卦象数预测法》则发展了时空信息网络学说,并成为真正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以一卦一事为切入点,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全部情况,比如老师在石竹山以黎某问朋友官司的一卦,判断出黎某本人的情况;其次是思维方式不同:《梅花易数》以卦为主,参考外应断卦,而《八卦象数预测法》则紧扣《易经》“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八卦以象告”、“悬象以明”的道理,弃卦象而不用,直接以外应断事,直达“善易者不占”的境界,例如老师对延吉大学校园的判断;第三是预测方法不同:《八卦象数预测法》独创了新的预测方法:人生预测法,从卦象中提取丰富的人生信息,成为古今易学预测方法的一个创举;第四是体系不同:老师在《八卦象数预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人与时空学》、《人与自然环境学》、《易医疾病诊治法》、《古筮新断》等系列大宗之法,形成了完整的《易魂》学术体系。上述成就,已经远远超过《梅花易数》,使《易魂》成为 一种全新的易学体系,对当代易学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易魂》是真正的通神之法
每一位学易者和《易魂》学员都对下面的一些话耳熟能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道观物,以道观象”、“通神之路”等等,这些话语包含有深刻的道理,但是由于人们不求甚解,结果沦为挂在嘴边的几句“口头禅”。如“感而遂通”,感什么?与谁相感?怎样相感?“易源于象,无象无易,归象为易,以明其意”。《易经》有云:“易者象也”,“八卦以象告”,象是《易经》的灵魂。“感而遂通”一句话,感什么?感“象”!与谁相感?与“象”相感!怎样相感?天人合一!我们还是考证于《易经》。《易经》的卦辞爻辞,是上古占卜实践的记录,通读全篇 64卦的卦辞和爻辞,我们可以发现上古人类的占卜实践,完全是以象为主导,通过对象的感悟,揭示象的暗示与所测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易经》中这样例子俯拾皆是:
《未济》:“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离为小狐,为眼睛,为红色的狐狸;离在上为头,坎在下为尾;狐犹在水,所以未济。
《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巽为教令,又为神位,居上临下;坤为民众,为百姓,臣服于下。
《小畜》:“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何谓密云:乾为广大,云行雨施;何谓不雨:小畜之意;何谓之西:乾为西北;何谓之郊:乾为郊野,巽为草木,为“离离原上草”。
《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何谓君子:乾卦在下,其心正大;乾卦为圆形,金属之类,以盛酒浆,觚爵是也;坎水为暗;昏夜之际,君子安居于内,所以饮食宴乐。
《既济》: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兑》 : “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艮》 : “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损》 :“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蹇》 :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易经》这种以象为主导的方法,颇类似于上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直赋其象(赋),比拟其事(比),加以引申(兴)。“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引伸之法,老师说,“就是 以卦象、卦情、卦德等主要概念特征去类比。”
通读 64卦的卦辞和爻辞,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的问题,也是人们在易学研究和实践中一直避而不谈的问题:上古人类的占卜实践是以象为主导,充满了对象的灵悟,甚至在孔子作《易传》时,完全没有五行衰旺、体用生克等概念。《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古今治易可以划分为两条不同的方向:一条是原始感悟卦象的灵悟之法:赤裸裸、光灼灼、活泼泼,眼前景,现成话,不假思索,不劳寻觅,一切现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谓“为道日损”,就是抑制人的后天意识,只有后天意识“无为”,先天灵性才能“无不为”;另一条是现代借助工具的演绎之法:先引入五行,再分衰旺,分生克,又引入纳甲、六亲、六兽、神煞,于是青龙、玄武、空亡、桃花等,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所谓“为学日益”,就是人的先天灵性逐步退化后,难以通神,只好不断地加强后天意识,借助越来越多的各种因素、参数,进行逻辑思维演绎,结果是理论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繁琐,准确率越来越低,去道则越来越远。《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对上面两种不同方向的评判。《易魂》提倡“返璞归真,返朴归初”的思维方式,提倡“大道至简”的读卦方法,要求“断卦时紧紧抓住当时心中忽闪的第一灵感,抓住最初忽闪的意念,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并毫不犹豫地说出来。”正是控制后天意识,开发先天灵性的大道,是自孔子作易之后,数千年重现人间的回归易之本质的大道。例如:老师在断《地山谦》卦之《坤》卦 时,运用的就是《易经》感悟卦象的灵悟之法,首先是直赋其象:一个人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接着比拟于人事:此人已失去自由;然后加以引申:此人正在接受审查,已经被“双规”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易经》中卦辞、爻辞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比喻和暗示的原因,因为这是最适合于发挥先天灵性和感悟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在易学实践中广泛运用的方法。比如有人以《山地剥》之《坤》卦 ,问今年当地是否会发生洪水?我回答说:卦象显示江河满溢,堤岸崩塌之象,肯定会有洪水。又有人以同样的卦象,问托人办事结果如何?卦象显示有一阳剥落,小人用事,昏暗之象,结果自然是不会吉利的。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思索,就会对细节判断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细节的判断以详细繁琐为能事,需要理性的分析,与我们追求的发挥灵性和感悟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切实可行的办法,应该首先感悟整体卦象,保证结论准确前提下,再探讨具体细节。
先天灵性的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借助一定的手段。老师说:“一切预测术,只要分清体用喜忌,紧扣时空观念,注意阴阳消长,四时衰旺,五行生克制化即可。”其中的五行衰旺、生克制化犹如渡人舟,既登彼岸,则需舍弃舟辑。如果能进一步“以道观物,以道观象”,更可以舍弃卦象不用,所谓“我心为法”,得鱼而忘筌。老师说道:“圣人做易,依照天理自然排列卦象,依本画元,根源直截分明,没有借助智力,不费辞说,忠实于自然。”“世上的事就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应将一切包装粉饰剥掉,直捣本源。若为表面现象迷惑,则愈演愈繁愈难,考虑得愈复杂,则愈容易出错。”例如:我的女儿在路上问:我们 22名女生考试,会有多少人不及格?我见前面二人并排而行,直接答道:11人,反馈正确。
老师在《八卦象数预测法》教材扉页上写到:“乾坤在手,万化于心;识透阴阳,精熟五行;禅空慧定,虚静无为;天人合一,感而遂通。”读卦的方法和过程就是修炼的方法和过程,《易魂》最后归结为道德的修为。老师为参加面授的学员印发了《传心偈》:“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的偈语,老师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