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分船到户的渔乡之一,船分给了自己,意味着打到了渔货也归了自己,
生产积极性咋能不高涨嘛,一条船原先每年出海120 天,现在年平均出海280
天。其次是造船。别处渔民有了钱的首选消费是建房子,浯屿人不吃不喝不
娶媳妇也要造船,借钱贷款也得造大船,结果,别处有了房子但无大船,浯
屿却有了大船也有了房子。再就是敢往远处危险处行船。海峡形势缓和初露
端倪,别处的船刚刚试探着往远些的地方走,浯屿的船早已越过了海峡中线
甚至抵达澎湖一带。事情明摆着,越是昔日的军事禁区,那里的鱼就越多越
肥。在海上,直接将捕获物卖与日本或台港渔商,可获得高出3 倍的纯利。
一条船出去二十天,便能赚回十几万一抖哗哗响的伟人票。
在浯屿,最富有的人是渔民,然后炊事员、驾驶员、理发员一路往下
排,最穷酸的为国家干部。国家干部在浯屿社会地位之低下,有一则真实的
传闻为证:某高中生刻苦读书,成为浯屿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草窝窝里
飞出金凤凰,父母亲朋为之骄傲。数年后,大学生毕业,被分配在县政府机
关作科员,月薪三百余,不够浯屿渔民一顿酒水钱。于是,浯屿的父母不再
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男孩子十三、四岁便要跟船出海。哪个孩子哭着闹着
要读书,父母便会骂:读个屁,再读,叫你小子和那个大学生一样的没出息。
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郭包老人陈旧的房舍同全岛气派华贵的氛围
是那样的不协调不格调,自从当午政府为了照顾对革命有功之人,把他从无
固定收入的渔民转为县政府拿月薪水290 元的十七品芝麻小官之后,他便注
定了要加入到浯屿低收入者的行列中去。
好在郭包老人心胸宽广,善于调侃解忧,他说:钱本身外之物,没有
不行,有点就行,钱堆成山,到头来还不一样两腿一蹬,两手空空。他又说:
我现在还不如老伴孩子们挣得多,但我的饭碗是个铁的,摔不破,他们的饭
碗是瓷的,怕摔。
我冒昧问:您就没有想过也找个发财的门道?
他说:我这人发不了财的,因为胆子小。如果我还在浯屿,政府没叫
分船,我不敢分;政府没说可以开到澎湖,我也不敢叫大伙往澎湖开船;政
府没说可以把鱼卖给日本人台湾人香港人,我哪里就敢开这个口。至于搞船
走私货,我就更没这个胆了。到了县里工作,也知道有人跑到下边要吃喝要
东西,我没干过,没胆量于哟。
这年头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的胆子小,但还不至于饿死
吧,知足者常乐。
胆大的和胆小的同一个郭包站在我的面前,我却丝毫没有感到奇怪,
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都是这样的,我完全能够理解。小小的遗憾是,我非
常想在厦门这片海域找到一个当年对敌斗争是英雄今天发家致富是大款的典
型,可惜一个也未寻着,我的一厢情愿在浯屿又一次落了空。
※※※※※
红透的落日和鱼贯归来的船队绘出一幅极美的渔舟唱晚图,繁忙的码
头播传着丰收的喜悦和喧嚣。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后生,赤裸着被烈日曝晒
成古铜色的脊背,吆喝指挥船工从他的船舱抬下一筐筐鲜肥的收获。
郭包老人眯起眼睛满意地憨笑,说,当年,我也是这般生龙活虎地年
轻哩。
是啊,岁月流逝,浯屿依然年轻,无论战时还是和平,它的脚步从未
停歇,一直朝气蓬勃走在时代潮的前头呢。
老人走过去,和那后生表情丰富地交谈着什么。
我想起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老话。在浯屿吟这
诗句,兴奋里,似也掺入了些许的惆怅。
7
当年和现在好像都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整个前线14 岁以下的少
年儿童全部后撤,单单何厝村第四中心小学漏网了12 个6 年级学生,这一
群半大小子和丫头片子的名字是:何明全,黄水发,黄佳汝,何大年,何亚
猪,郭胜源,何阿美,黄友春,黄网友,杨火旺,何锦治,林淑月。
何厝的地理位置特殊,炮口向左,可以打到大金门,炮口向右可以打
到小金门,于是,大金门的炮打它,小金门的炮也打它,直打得它体无完肤
面目全非。但是,何厝肯定没有被打垮打趴下,每日从这里传出的那阵阵铿
锵悦耳的炮弹发射声,让人感受到它蓄积深厚百摧不殆的强大力量,而穿梭
于各阵地之间,那一张张孩子可爱的笑脸和系在脖领上迎风舞展的红领巾,
更点染烘托出何厝乐观、蓬勃、坚韧的生命力。
※※※※※
孩子们的头儿是何大年,这一年只有12 岁。
何大年4 岁那年,父亲带着姐姐和他去赶集,回来在关帝庙歇歇脚。
大年喊口渴,父亲便让姐姐领他先回家,自己和乡党们再拉一会儿呱。姐姐
和大年刚刚走到家门口,国民党飞机就来丢炸弹了,轰轰咣咣的巨响从关帝
庙那边传过来。母亲疯子般拉着姐姐、大年跑去看,好好一座关帝庙转眼没
有了,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动手挖,挖了一个很深的大坑,才挖出一些父亲
零碎残缺的肢体来。
1954 年,国民党的炮又来炸何厝,大年正在村头放牛,牛被炸死,他
被气浪掀翻到沟里去。仅那一次,村里便死了十几口人。这些经历让他从小
就恨死了国民党,现在解放军要惩罚国民党了,他好高兴,觉得自己应该为
前线做点事。
每天晨起,何大年带领伙伴们来到阵地,有的站岗放哨,有的帮战士
们洗衣服,送开水,有的跑去修筑工事,搬运擦拭弹药。大年常常去守村里
唯一的一部电话机。
电话铃响,上级说“防炮”,他就赶紧跑去敲一个空弹壳做成的吊钟,
用榔头当当当一阵乱敲。上级说“解除防炮”,他便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敲。
看到村里大人小孩在自己的指挥下有秩序地躲进走出防炮洞,避免了伤亡,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绝顶重要,心中充满了自豪。
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孩子们的当然领导,不论谁,只要吩咐一声:“喂,
给我跑一趟腿吧!”或:“帮我去办一件事好不好?”对他们来讲都是神圣至
高的命令,他们都会活蹦乱跳无比幸福愉快地跑去执行。大人们几句随口而
出夸奖赞赏的话语,更使他们的小小荣誉心得到满足,都认为自己正从事着
伟大光荣的事业而干劲倍增,手脚不停不知疲倦地忙到天黑。爆炸的巨响和
弹片的呼啸对他们早已没了任何的威吓作用,却把他们面对残酷的心理承受
力锻得超越了年龄,出奇的高强。
那天。炮战停止,已经是日头落山的时候。何大年惦念着那些拉在地
上、沟壁的电话线,会不会给弹片打坏?这么多的线刘叔叔(电话兵)怎么
查得过来?他就建议一路查着线回去。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何亚猪的同意。
西天燃着一大片红霞,映着孩子们忽灵灵的眼睛。亚猪走在前面,一
心想找到一处断线,或者一个松开的结头。但是走过了一条壕沟又一条壕沟。
长长的线路都没有发现毛病。他们有些疲劳了,眼睛涩涩的,但是他们都不
说出来,强迫自己要仔细地看、仔细地看。
忽然,大年盯住十字路口的一个转角处:埋着线路的一段土面好像被
用刀斧砍成几截似的,还斜插着一些弹片。
大年和亚猪蹲下去,用两手去扒土,但是红色的粘土牢固得像水泥似
的,扒也扒不开。去拉线头,拉也拉不动。因为经过十字路口的线路,为提
防给路人或耕牛踩坏,都特地开了一道小沟,把线埋在沟里,上面再夯实红
土。可不巧就在这里落下弹片,把埋在沟中的线切断了。
“你守在这里,我回去拿尖锥和电线。”亚猪说着,飞也似地跑了。
天色黑下来,鸟雀也不叫了,何大年心里有些胆怯,但是他一步也没
有离开,有一个信念在鼓励自己,如果随便躲开而让亚猪寻不到这里,断线
接不上,那你还算什么少先队员?脚没挪动,眼睛却本能地四下张望。忽然,
看见远处壕沟里好像伏着一个什么东西,是谁家的羊跌落在沟里吗?他擦了
擦眼睛再仔细看,那个东西还亮了一下光,向着他走来。不是羊,是个人!
大年赶快闪到拐角地方,探出半个头去看:奇怪,那人又蹲下去了在做什么。
对,是坏人!应该赶紧去报告!大年抬脚快跑,劈面射来一道手电光:
“谁,站住!”那声音很熟,哦,原来是电话兵刘叔叔呀!大年像遇到了亲
人似地叫:“刘叔叔,你快来,这里电线给打断了。”这时,亚猪也回来了。
金门敌人提心吊胆的,打过来一发照明弹,亚猪说:“感谢蒋光头,给我们
照明哩。”泥沟刨开,发现有三条线路给打断了。刘叔叔理清了电线,大年
抢过来去接,可是手同时触到两个线头,马上着了一阵麻,急忙甩开去。“有
电!”大年说。
“我不信,让我试试。”亚猪遇事是最好奇的,他不顾刘叔叔解释,也非
亲手试验一下不可。等到给电着了,才快活地叫道:“好麻,好麻哟。”刘叔
叔一边用钳子拧紧线头,一边给他们讲解着电的知识,然后把话机接在一条
线上,把摇柄摇几下,一会儿,电话铃响了,亚猪快活得直笑。
刘叔叔先对话筒讲了一阵话,然后把它交给大年说:“指导员要找你们
讲话呢。”大年兴奋得赶忙接过话机,轻轻地叫着:“喂,喂!”呀,他听到
了指导员亲切的声音:“谢谢你们,小同志。你们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你们帮助保护了大炮的眼睛。。”
※※※※※
严酷的环境里有了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就像冰雪的世界中盛开了
一丛花草,分外引人注目。一位记者妙笔生花,在文章中写道:“战士们都
亲切地称赞这些孩子是战地‘小人路’。”从此,“小八路”的称谓不胫而走。
共青团厦门市委给孩子们送来一面大红旗,正式授予“英雄小八路”的光荣
称号。八一电影制片厂也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编拍了名为《英雄小八路》
的故事片。
《英雄小八路》我看过不止一遍,至今仍清楚记得那充满激情的结尾:
敌人的炮火把电话线打断,电话兵也负了伤。
何大年、何亚猪带领伙伴们跃出战壕,摸爬滚翻,冒着炮火奔跑。
断线找到了!可线已被炸短,用力拉拽,断头仍不能够接合。
指挥部的命令无法传达,回去拿线也来不及了。怎么办?何大年、何
亚猪灵机一动,和伙伴们手牵手,用身体替代电线,让电流从身体通过。
我方火炮再度射击。敌阵一片火海。
孩子们雀跃欢呼。音乐激越雄壮。
※※※※※
据说,碳水化合物组合成的人体,其电阻是金属物的数千倍,电话电
流通过人体,功率将被衰减到近似于0。故电影上“英雄小八路”们的壮举,
大概缺乏科学依据。
不过,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于很少有人吃饱了没事干去
玩“人体通电”试验,《英雄小八路》的编导们便有了合理拔高大胆创作的
想象天地。这大概亦无可过多指责。
在电视尚未普及时,电影的影响强大无比。银幕上的“英雄小八路”
遂成为少年儿童的时代形象;艺术形象的何大年、何亚猪也一时声名大噪,
家喻户晓。
※※※※※
但是,我获取了一个非常准确的信息:那时代的孩子中,起码有一个
人不曾看过《英雄小八路》,此人恰是——何大年。
已近50 岁的何大年如今是厦门湖里工业区公用事业公司秘书科科长,
文文弱弱的样子,书卷味很足,与电影中的另一个“他”形神均不似,电影
人物特有的那股英武精明气息也丝毫不见,让人感受到生活与艺术间原本存
在着深刻的差异。
我询问他对电影何大年的看法,他回答很抱歉,因从未看过这部影片
故无法发表感想评头论足。不看的原因颇简单:那时学习太忙,顾不上。
真就忙到这般程度,连被讴歌的另一个自己都顾不得看上一眼么?他
笑了。他曾听别人介绍描述过这部电影,他知道自己在银幕上的表现很老练
很英勇很了不得。但他觉得除了名字相同而外,那个“他”并不是自己,因
此他不愿去看怕去看。看自己在电影上大出风头干着一些自己从未干过的轰
轰烈烈的事情会脸红心跳不自在。更怕被捧得太高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找不到
正确的感觉而最终丢失了自己。
哦,真实的何大年是一个不求虚华淡泊名利的人。这真实让我感到亲
切。
何大年是12 个孩子中唯一的大学生,北京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先分
配到贵州,又调回厦门,当保卫科长抓到过几个坏蛋,当器材科长为公司节
省了几十万,人生中不再有不同凡俗的壮举,但工作敬业努力对得住天地良
心。生活中,他最烦的事情就是人们总把他同电影上的何大年联系起来。上
大学时,他听到有人指着脊背说:瞧,此人就是真的何大年。他真恨不能找
个地缝钻进去。曾打算干脆改个名字算了,因文革转移了人们的兴奋点而作
罢。但有一条规矩是坚持始终的,即不再接受任何记者任何形式的采访,“既
然已被人们的记忆所尘封,何必像出土文物一样再被挖出来向公众展览呢。”
我大概可算作一个特例,因为我听从了友人的劝告,事先把采访说成了“核
对史实”。他最感到愉快的是,单位里至今还无人知晓他曾经是大名鼎鼎的
“英雄小八路”。
他说,他并不绝对排斥出名,但反对躺在过去的声名上过生活。“英雄
小八路”和比“英雄小八路”还要英雄的《英雄小八路》都是历史了,他不
想把历史当作一生的敲门砖,那样做,到头来只能换得一顶沽名钓誉的帽子
戴。他还说,希望以后记者先生们不要再为“英雄小八路”的事采访他,包
括我在内,不搞下不为例。如果因为这世界上有一个叫做何大年的小老头,
为改革开放做出了什么了不起的贡献而来采访他,那他一定会愉快接纳,热
忱欢迎的。
辞别出来,我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因为对于
艺术的与生活的两个何大年,你是很难分出伯仲比出高下来的。生活中的这
一个,其境界确有独到的高人之处,尤其是商品经济潮涌潮落,名利增大了
其“社会启动润滑剂”作用的时代。
※※※※※
何亚猪与何大年不一样,只要电影院重映《英雄小八路》,必看。因为
这部电影演的是自己的事,还因为自己在上面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当年,戏
拍到末尾人体接通电线一场时,需要十几个孩子陪衬填画面,导演来回一扫
瞄,用眼皮把何亚猪夹出来,拍拍他的小脑袋:“你上:”这么着,何亚猪在
电影上闪现了几个镜头,跑了一遭一句台词没有的“龙套”。所以,每当在
银幕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光辉形象”,便回忆起那些炮火连天不寻常的日子,
免不了感情大动一番,热泪决堤泛滥。
当年,何亚猪是12 个“小八路”中的活跃分子,他顽皮、好动,会唱
歌也会作鬼脸,爱笑也爱哭,他跑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愉快和欢乐,战士
们都以逗他玩为趣事。其实,阵地上并没有谁称他为“小八路”,都叫他“小
阿猪”。
何亚猪的名字初听确有点不雅,不过这是何厝一带的习俗。小孩子生
出来体弱多病,父母便会为他们起“猪”、“狗”、“猫”等名字,希望下一代
像这些生命力旺盛可爱的畜类们一样好养。
何亚猪现在是自由职业者,在何厝的街巷旁用草席搭出个窝棚,专修
脚踏车、平板车、牛车一类的非机动车辆。
我钻进那低矮简陋的窝棚,说明来意。何亚猪满身油污,头也不抬说:
“先生你能不能到村委会等我一下,让我把这车修完,你们采访有工资,我
得靠双手养活全家。”我遵命,在村委会吸烟喝茶恭候。过一会儿,他洗干
净了手脸,换一身质地一般但干净笔挺的西服来了。感觉得出,这是一个生
怕别人小看了他、自尊心颇强的人。
何亚猪并不高看自己的职业,现在所从事的毕竟与曾经有过的理想差
距太大。
当年,他在阵地上同文工团宣传队的叔叔阿姨们混得烂熟,耳濡目染,
也能蹦跳说唱地演一些小节目了,碰巧省歌舞团到厦门挑学员,看他有些文
艺天分,又是“英雄小八路”,便决定了要他,招生表格都发下来了,他却
因为想读大学而轻率地回绝了。人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机遇在等待你,机
遇从眼前滑过而未能抓住者将抱憾终生。每当想起这桩愚蠢事,何亚猪都会
五内焚烧般地痛恨自己,诅咒自己。结果,高二时因家贫而辍学,大学梦终
成泡影。结果,他如今不是省城某艺术殿堂里的“何编导”、“何老师”,而
是何厝草棚里的“阿猪师傅”。
然而,何亚猪不能容忍别人低看了他。他说,我干的活是脏是累,但
我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养活全家,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赚来的,心里
很踏实。他还说,全何厝都知道,我何亚猪修车技术最好,服务一流,收费
公道,干我这行经常会遇到生气事,可我从来不跟人家吵嘴相骂,因为我是
受共产党教育长大的,也经受过战争的锻炼了,我不愿别人指着后脊梁说:
瞧,还“英雄小八路”呢,没涵养,水准低。
人活一世,无论富贵贫贱,均需要一种精神、信念上的依托和情感方
面的支撑,何亚猪的力量源泉来自“英雄小八路”的经历,他珍视那段不寻
常的经历。说着话,他从衣袋里掏出一份表格式的纸笺来,他说他有一个提
议,12 位“英雄小八路”都已经同意,每年8 月23 日炮击金门纪念日由一
人做东大家欢聚一次,并采用抓阎的办法排出了作东者的顺序,从1993 年
一直排到了2004 年。他说大家从每次聚会中所获取的不仅仅是重逢的欢乐
和对往事的回忆,还有相互传染的鼓舞、激励和继续追求点什么的希冀、动
力。他每回的祝酒辞都是:要本分地作人,好好地作事,决不给“英雄小八
路”的名称抹黑。
短暂的接触交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