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心,也由此次会议一锤敲定,向着世界原本就不
平静的湖面又投去一块巨石。
三十多年过去,我们回过头来,用长焦距镜头把这次会议拉到近前,
仍会折服和惊叹毛泽东那吞吐风云俯仰天地的气魄、魅力。或许,也只有毛
泽东,才能够在一次会议上同时做出好几项让全世界都感震惊的决定。
邓小平阐述:毛主席全部思想的精华乃“实事求是”。今天人们已能运
用毛泽东给予的利器,对毛泽东主持的北戴河会议以实事求是的剖析,于是,
我们看到了在经济建设领域步入误区和在军事外交领域获得辉煌成功反差如
阴晴日月般强烈的毛泽东。
历史,是一架绝对公正的天平,一端盛着功与成,一端载着失与过。
一般人关注孰重孰轻。我却钻牛角地琢磨“天平”两端相互依存、关联的原
因和方式。谁也无法否认,1958 年的“大炼钢铁”与“炮击金门”,两桩风
马牛不相及的历史事件,确实隐含着某种相通的原始动源。
“动源”根植于毛泽东不知疲倦的大脑。在银浪闲拍的海滩,在凉风习
习的林荫,在自己的房间或到他人的房间,毛泽东尽兴愉悦地同高级干部们
大聊其天。今天,我只拾得几片“落叶”,或许可以窥视一下“森林”:——
我们这个国家,吹起牛皮来,了不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
明古国,等等,但是钢赶不上比利时,因此,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现在
世界上的一些人,比如美国的杜勒斯等,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力的。手中没有一把米,
叫鸡都不来。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
——没有现代化工业,哪有现代化国防?资本主义国家看不起我们,
憋一口气有好处。
我的视线里,闪现出两个毛泽东:一位一声令下,把几十万发炮弹从
海峡此岸打到了彼岸;一位一声号召,钢产指标立即翻了一番,1070 万吨,
差一吨也不行!
渐渐,两位毛泽东重叠而一,在北戴河海滨伟岸矗立,遥望褐石,极
目天海,浪涛卷,涌起无限诗情浪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的思维逻辑可以揣摸亦不难理解:炮弹者,发射出去会自行爆
炸之钢铁也。打炮仗,即拼钢铁。中国被蓝眼睛高鼻梁的西洋人和矮个子塌
鼻梁的东洋人欺侮了整整一百年,还不是因为没有现代大工业,缺钢少铁。
如今,那个世界上最霸道的国家依旧横行海峡,将中华完整的国土割裂。逆
来顺受忍气吞声?做不到!只有奋起抗争,为神圣的独立、主权、统一呐喊。
想过没有,如此,将引发的就不仅仅是太平洋东海岸和西海岸两个面积相当
的国家的对抗,而且是弱小的535 万吨钢同强大的1。02 亿吨钢的较量。你
打过去一发炮弹,有可能得到十发二十发的回敬。
原子弹是真老虎亦是纸老虎。钢是纸老虎亦是真老虎。要想在这个世
界上一跺脚一个坑一说话有人听,不能没有钢。六亿人意志的体现者岂能不
想钢盼钢言必讲钢以钢为纲全党搞钢全民办钢?现在看,憋一口气,矢志增
强自己实力,企望提前再提前同世界最发达最强大者并驾齐驱,初衷本无可
责难,该责难的是不懂得经济规律。
一头强健的公牛,你顺着它的脾性调教它,它会服服贴贴地为你犁地、
干活,你逆着它的性子鞭挞它,它亦会勃然发怒,调转头来,毫不客气地顶
你一个跟斗。
教训就是如此,好心好意请“钢铁元帅升帐”,不料“元帅”竟瞎引路,
使得捷径走不成,偏偏绕了一段漫长的“弓背”。
历史说,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毛泽东说,地球上不会犯错误的人还没
有生出来。
※※※※※北戴河,浩瀚如昔,风起潮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993
年,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已经故去十七年的“有错误但不失为伟大的人”,
再次从歌曲、图片、荧屏、舞台上走出,走进依然怀念、景仰他的亿万人的
心中。此刻,没有“三面红旗”,中国已飞跃而上毛泽东不曾想过的高台阶,
没有六千万人上阵垒土高炉,钢产量已远远超过毛泽东曾朝思暮想的1070,
达到8 千万吨。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力的,对这个不事张扬而扎扎实实“大跃
进”着的中国,全世界都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一家西方大报评论:在邓(小平)开放政策中更加富足、自信的中国
人,正用宽容的态度去回顾纪念毛泽东。人们已很少计较故主席的失误,而
只对毛致力中国强盛、维护国家独立表示尊敬和理解。毛的错误已随毛而去,
毛的理想肯定会在中国永存。
1994 年夏,凌晨,我站在北戴河毛泽东下海游泳处,清新的海风扑面
而来,红透的朝阳破水而出,海碧心阔,天高意远。蓦然间,只觉身后所有
关于北戴河的失误已随风而去,唯余北戴河曾经有过的理想,仍像那一轮生
命力旺盛的旭日,在眼前冉冉腾升。
※※※※※北戴河,1958 年8 月20 日。
斜阳西悬,母亲般亲和慈爱的大海,披上一件色泽斑斓的盛装,白浪
舒展她修长的臂膀,轻声哼吟着“哗”“哗”的安神曲,柔缓地抚拍着岸边
的礁岩。
毛泽东除去浴衣,活动一下身躯,向那一片镀金的蔚蓝走去。
毛泽东喜爱在大自然中游泳,古今鲜有人能与之相比。从湖南湘潭韶
山冲的池塘,到遍布神州的江河湖海,他的业绩同水密切相联。
凡赴北戴河,每天下海一次是他必修的功课。
今天,他很少用独特的侧泳去迎接一波波漾来的微浪,而是靠手脚缓
慢的拨划保持浮力,仰躺在海面上,闭目凝神,任其漂流,像鸥鸟一样于漫
不经心自由自在的高远境界中凌驾统驭着大海。
他已进入躯体得到休息,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状态。
此次会议,重点讨论紧迫的经济、建设问题。虽然,对钢铁等主要工
业产品产量到底是十五年,还是七八年,还是两三年即可赶上或超过英国,
同志们看法不一,发言热烈,颇费时间和精力,但大家对必须高扬“三面红
旗”,加快发展速度,看法是空前一致的。真正难以决断的议题,还是那个
是否应在台湾海峡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问题。现在,万事已经具备,亦不
欠什么“东风”,打还是不打,一念而差之千里。事到临头方知难,决心不
好下哟!
大海,给人以滤清纷繁的明彻。
大海,赋予人心盛寰宇的胆魄。
毛泽东畅游大海,大脑从未停转,思绪依然围绕着将把整个大海都搅
动起来的焦点——炮打金门。
据说,许多重大决策,毛泽东是在游泳之后做出的。
上岸。回房。奉召前来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和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
荣中将已在等候。会客厅里,挂起数张台湾海峡军用地图。
毛泽东指一指彭德怀:彭老总,你是主战的,我是主和的。开场戏归
你了,你先唱。
彭德怀从皮包内抽出一叠公文,择要报告台海形势和前线备战情况:
美国因得手中东而在台海问题上调门愈加蛮横强硬。其远东海、空军得到加
强,活动频繁、异常,屠牛式导弹已运抵台湾。美政要和军方不断发出准备
干涉台海的恫吓性言论。
台湾因有美国撑腰而很“牛气”,假想在大陆沿海大规模登陆攻取福州
的“夏阳演习”正在部署,“加速进行反攻准备”言论不绝于耳。最近,台
空军多次侵入福建与我空战,拼抢台海制空权的劲头很足,并在台湾首次发
射了美制“响尾蛇”导弹。
我方,则因主席下达缓攻令,前线战斗准备更为充分,空军顺利入闽,
野战工事已大体完成并不断加强,大小金门及其所有重要目标,均在我火炮
射程之内。
……毛泽东聚精会神听,不在任何一处打断。待彭德怀讲完,他说了
一句:针尖对麦芒,剑拔对弩张,多年如此,不足为奇。然后问:蒋介石在
金门、马祖问题上到底是何打算?彭德怀抽出一份文件:总参谋部刚刚搞到
一个情报,蒋介石鉴于国际形势和台湾海峡形势紧张,最近曾连续几天召集
谋士幕僚们开会,专门研究金门、马祖的撤、守问题。
毛泽东眼睛一亮,听得格外仔细。彭总继续:国民党得出结论,从政
治战略上讲,固守金、马不仅是反攻大陆的跳板问题,同时对国际观感与海
内外的“民心士气”,都有莫大关系。但从军事战略上讲,则死守金、马是
不利的,因增援成问题,续防力薄弱。目前国民党总兵力共计557000 人,
其中驻守在金、马等沿海岛屿已占112000 人,如金、马发生战事,台湾本
岛还要守卫,无力再分兵支援,何况岛屿战争,稍一不慎,即可能全军覆没,
所以,这些岛屿军事上对台湾实无死守的价值。
据说,不少人力劝蒋介石下定决心撤出金、马,一则避免损失,二则
台、澎暴露,可将犹疑不决的美军推入与我直接对抗的第一线。
毛泽东道:聪明主意!我要是蒋介石,就按这个意见办。占住两个小
岛,就能搞成反攻大陆?天大的牛皮嘛。
彭德怀笑道:可惜蒋介石不是毛主席。他反复权衡,最后仍决定不惜
以任何代价防守金门、马祖到底。我们分析,一方面,蒋介石很看重他的政
治战略。另一方面,他骨子里,仍抱有很大幻想,即现在逼迫美国宣布协防
金、马已不可能了,但只要战事一开,他拼出血本也要把美国拖下水,使美
国在金门、马祖一线直接同我对抗。蒋介石的意图是,只要美军介入,就是
最大的胜利。
毛泽东:岛小赌注大,上面住着占他三分之一的十几万军队嘛。好啊,
人家的思路已经理清了,彭老总,说说看,我们应该怎么办?彭德怀:他如
放弃金、马,我们不妨网开一面,让他撤。现在,他要困守金、马,那么,
这一仗迟早要打,晚打不如早打。我们研究,真打起来,美国确实是个未知
数,但不怕,主席讲过,道义在我方,人心在我方,政治主动在我方,地理
优势在我方,军事上,我们也不差太多。还有,大家在朝鲜交过手,互相都
摸底嘛。
总之,打,有风险,但有利。
毛泽东:你们主战的有那么多条理由,我这个主和的还有什么话说?
元帅与中将对视一笑,互相点点头。他们知道,至此,毛泽东“打”的决心
已下,台湾海峡,即将迎来惊天动地的时刻。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在客厅内来回踱着步子,最后,在地图前站定,
他的话题,一般是从引经据典开头的:《聊斋》里面,有一个“狂生坐夜”
的故事。说的是夜深时分,某书生和一个鬼面对面坐着,鬼作出各种嘴脸吓
唬书生,书生照此办理,也呲牙咧嘴地吓鬼,最后还是鬼先抬屁股跑掉了。
现在,我们同美国也面对面坐着,大家心里都怕。我们也怕,美国有原子弹,
航空母舰,你能不怕?可是美国真的就那么想打三次世界大战?我们有六亿
人口,有那么大的国土,有社会主义阵营,他心里其实也怕。谁更怕谁呢?
我看还是美国人怕的更多一点吧。
毛泽东拿香烟的手在空中有力地一挥,红亮的烟头指定地图上的金门
岛:不要怕,狠狠地打,把它四面封锁起来。我们此次是直接打蒋,间接打
美!
王尚荣赶紧插话:主席是否还有登岛作战的考虑?毛泽东:先打三天,
无非两种可能,登与不登。好比下棋,我们走一步看一步。
王尚荣又问:主席,您看,炮击时间。。?毛泽东对彭德怀说:哎,
这几天没有见到叶飞嘛。打电话叫他到北戴河来。司令官不在,仗如何打?
王尚荣接住话茬:我立即打电话通知叶政委,估计明天能到。明天是8 月21
日,再给前线两天准备,炮击时间定在8 月23 日,正好是个星期六,敌人
容易麻痹。可以吗,主席?好嘛,就是你说的这个“八·二三”。叶飞一到,
就开炮!
三人开怀大笑。
3
1993 年6 月22 日,秘书终于来电话,说:明天上午9 点,你来吧,别
晚了,10 点半后,首长还有其他事。
我岂敢晚。
翌日8 时,我已到。就那么在传达室卫兵的床板上傻子似地呆坐着,
静候被召见。
得承认,见叶飞,我有一种见其他“大官”不曾有过的诚惶诚恐。
这一年,我四十一岁。叶飞在我这个年纪,已是堂堂中国人民解放军
最年轻也是最英俊的上将。他肩膀头上那三颗将星可是经受了长期凶猛战火
的冶炼,才显得如此金光灿亮,每一颗,都是差点死几遭换来的。
最早,我是通过一部叫《红日》的影片知道叶飞这个名字的。小时,
最爱看打仗的电影,《红日》上映,连看三遍,敌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命丧
孟良崮,过瘾、痛快!在此役中当过随军记者的老叔也眉飞色舞向我叙述银
幕所反映的历史真实。
我问:打七十四师的军长真名叫什么?叔说:电影里的是艺术形象。
实际战斗中,我们的一线总指挥叫叶飞,华东一纵司令。
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稍大,对孟良崮之战和叶飞的了解逐渐增多。
1947 年5 月,沂蒙山上,炮声已隆隆,叶飞还在与人潇洒对弈。陈毅、
粟裕的紧急命令到:一纵立即由总预备队改为主攻,从敌军结合部大胆穿插,
把国民党第一“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从“百万军中”剜割出来。激战三日,
叶飞完成重任。陈、粟命令又到,授命叶飞统一指挥一、四、六、九等四个
纵队,“无论如何在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七十四师。这样,我们全盘皆
活。如拿不下,敌人4 个兵团合围,我们就危急了!”叶飞咬牙横心破釜沉
舟,午夜1 时,下达总攻令,十几万部队漫山遍野猛扑而去,血战一昼夜,
红旗插上了孟良崮,张灵甫与他的“王牌师”灰飞烟灭,直叫数十万合围敌
军胆寒却步,南京“委座”黯然落泪。叶飞一盘未下完的围棋虽胜负莫测,
华东战场上的一盘大“棋”却已满盘赢定。我以为,此役在指挥上的大胆、
高妙具有永恒的价值,已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作之一,1000 年后的军
事教科书会将许多战斗忘却,但不会忘记孟良崮。作一名将军,一辈子能亲
自指挥上这样一次战斗,可以无怨无悔了。
没见过面,但叶飞无疑是我最崇敬的将军之一。
采访中,又听许多十兵团老人说:叶飞这个人,二十岁从闽东苏区军
政委员会主席、独立师师长干起,历任新四军旅长,师长,三野一纵司令,
十兵团司令,福州军区司令、政委,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交通部长,海军司
令,一辈子当正职,直到临离休前,才在全国人大“委员长”头衔的前边挂
了一个“副”字。因此,也是那种下级见了怕、同级合不来、动不动会发火、
说东不西、固执己见、一个人说了算的“一把手脾气”。而且,一般不接受
采访,外人很难接近他,走进他的世界。
没见过面,心里又先有几分畏惧他。
9 时整,我怀着敬畏参半的心情同身材不高、一头稀疏白发、行动略显
迟缓的老人握手。
老人的手温暖而柔软,老人的笑祥和而亲切。讲话,但条斯理文质彬
彬,叙事,旁征博引逻辑清晰。十分钟后,我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一百
八十度转变,感觉老人不太像一员叱咤风云的战将,而更像一位治学有年的
老师。再准确讲,像一位知识渊深可以与之交心畅谈的父辈。
我口讷地说:我从小就看过《红日》,知道孟良崮那一仗打得真了不起,
这是您最满意的一仗嘛?谈及一生中的得意之作,老人显得神采飞扬:噢,
孟良崮。我军战法从来都是两翼作战先打弱后打强,这一仗偏偏先打强敌中
间突破,给他来一个围棋定式的变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全歼七十四师,
确实是关系华东战场全局的一次重大战斗啊。但要说最满意,不光这一次,
抗战期间的郭村、车桥两仗,我打的也不错嘛。
打得好与不好,有时不在仗的大小。
发生于1940 年的郭村之战,叶飞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用两个团兵力
抗击顽军13 个团,以少击多大获全胜,使新四军在苏北有了立足之地,电
影《东进序曲》再现了当年的惊心动魄纵横捭阖。
发生于1944 年的车桥之战,叶飞使用3 个团兵力围点打援,击毙日军
三泽大佐部800 人,生俘中尉以下48 人。延安《解放日报》排出通栏标题
《车桥大歼灭战》,一个“大”字,毛泽东、党中央的欣喜之情已尽在其中
了。
从战火硝烟中闯过来的人最愿意侃打仗,老人的话匣一旦打开,便滔
滔不绝,似江河千里。
足以证明,任何人都不难接近,你只要找准了入口处,便可以走进他
的世界。
老人话锋一转:我这个人既没当过兵,又没上过军事院校,一当就是
师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要说常胜将军,那是瞎吹牛,古今中外都没有的。
一般指挥员,三仗里边,有两仗能打赢,一仗没有打赢就算不错了。打好了
有经验,打不好有教训,认真总结,都是宝贵财富。金门一仗,我就没有打
好,麻痹、轻敌,无经验、不懂渡海作战的特点,损失很大!在福建,我就
是想再打一次金门嘛,可以立军令状,再打不下,把我的头割去。等呀等,
总算等到了1958 年8 月。。冷静对待自己的光荣,不避讳曾经有过的失利。
登时,我只觉眼前的这位老人更为高大。
1958 年8 月20 日,我接到北京总参电话通知:立即到北戴河。
第二天,我坐飞机到达,直接前往毛主席住处。主席、彭老总,王尚
荣,还有林彪,都坐在那里等我多时了。我咕咚咕吟喝干了主席事先给我各
好的一杯温茶,就开始汇报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重点是炮兵的数量、部署
和突然猛烈的打法。
毛主席听得很认真,一面听一面看地图,用铅笔做着记号。毛主席指
挥作战,一般不代替第一线指挥员做太具体的军事部署,这方面,他完全信
任自己的部下会做得很好,他只考虑战略问题,对战局发展趋势进行宏观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