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理想-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ǔ晒Φ摹�10    
    一天又一天,一星期又一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天越来越热,争辩和争吵仍在继续,联邦瓦解的危险性仍在增加。多少次,这些殖民地看上去肯定是要脱离联邦了--相互提防、相互猜忌和坚持己见的心态将会占上风,或者最后出台的纲领将会是一纸空文,只能在没有外来威胁时勉强将各州凑合起来,而当一旦世事有变,或者在外来势力的打击下,联邦便会土崩瓦解。这种局面在一个局外的旁观者的眼中也许很明显,靠这样一群基本上不去追求整体的更深更广泛的利益而是只顾一己私利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创立一个稳固的联邦的。能看到这一点的人也许还会纳闷在人类历史上到哪里去找在没有明显的、迫在眉睫的危险的情形下一群人能组成一个不谋私利的联盟的先例?又有多少出于私利而组成的群体、社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盟能经受得起一场普通的危机的挑战?眼前的这一群人是不是在试图形成一个纯经济的联邦?如果是那样的话,一个比经济更强大的力量可能不久就会将其摧毁。如果是个军事联盟呢?那么一个超越军事的因素可能不久就会将其摧毁。如果仅仅是在法律、政治诸方面权宜凑合的联盟呢?那么各种各样的势力不久就会将其摧毁。这些能摧毁法律、经济、军事联盟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源头在于所有人的内在精神因素:那是我们通常随意地称之为心理的、种族的或者部落的力量,也就是对他人的戒备心理、把他人往坏处想、主观的哲学观点和狂热的宗教。    
    尽管如此,联邦还是诞生了,这是一个用超越经济、军事、法律、宗教和政治的凝聚力维系起来的联邦。在过去的二百年里,世界每两个政府中就有一个被各种势力推翻,但是这个联邦延续了下来。而在这个国家的地理边界和心理边界之内,来自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类生活的巨大的力量一直在以一种超过任何人想象的强度互相冲突以及影响着这个国家,在这样的风云变幻的环境中,正是这部美国宪法将全体人民和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的。    
    在美国宪法的诞生过程中蕴藏的那种超越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或宗教的进而促进这些方面进步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的宪法得以诞生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难道不正体现在建国之初每个制宪代表表现出的近乎超人的倾听他人以及在内心深处和自我所作的那一场斗争中吗?假如我们要在创建America的过程中寻找精神启迪,那种启迪难道不正在于在几乎所有的外界因素都倾向于将各州拉出联邦、独立自保的山穷水尽的情势下,他们毅然敞开自己胸怀,相互以诚相待所作的努力之中吗?我不是说全体或者甚至大多数的制宪大会代表当时都已脱胎换骨,或者他们已经大彻大悟。这些制宪代表并不是一群精神升华的人。尽管如此,宪法还是诞生了。这个奇迹证明了当一群普通人聚到一起探索真理以及正确方案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假如我们认为政府的结构和运作机制是America的艺术形式,而宪法则是这个艺术的的绝世佳作的话,在它的产生过程中就必定包含了许多我们在现代世界进入新的纪元时必须重温的精华。决定未来走向的艺术在于依靠群体。我们所需要的真知和仁爱只能来自于群体,来自于那些正在努力超越自身的错觉、自我中心和恐惧束缚的人们。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7节:一台神奇的引擎

    一台神奇的引擎    
    现在,制宪大会结束了,大会的最后一天,一七八七年九月十七日。酷暑终于消退;空气中透过一丝秋意。在每一个代表面前放着一本反映了整个一个夏天激烈争论、深思熟虑、热情奔放、秘密聚会、暗中操纵、个人牺牲以及私人图谋、由于愤怒和戒心引起的长时间的沉默、个人恩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的文件,也就是一份反映了所有经过投票表决和讨论过的问题和议题的文件:提交审议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案,多年后约翰·亚当斯将它比作自由政府的基石,形容它为"一台结构复杂的机械,为它所有弹簧、转轮和重量所作的美妙而精确的调整,但这部美妙的杰作尚未被当今的艺术家完全理解,普通民众则更欠一筹。"11    
    我们的宪法是一台神奇的引擎,就像在富兰克林学院里的巨大展厅里的那台庞大的机车。富兰克林站起身来,手里拿着发言稿。他将发言稿交给肩膀窄窄的、戴着眼镜的宾夕法尼亚州来的代表 James·Wilson 。Wilson大声念道:    
    主席先生,    
    坦白地讲,我并不完全同意现在这份宪法草案;但是,主席先生,我敢肯定我永远都不会完全满意的;我活了这把年纪,过去即使在一些重大议题上,我觉得有必要根据新情况或者更周全的考虑作修正时,我就改,原来我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当事后被证明是错的,那就要改过来。所以我年纪越大,越对我自己对他人的判断持谨慎态度。    
    这是不是富兰克林玩弄的政治伎俩呢?或者只是他在公开承认他必须牺牲他自己的个人意志以便使集体意志得以实现?我们知道富兰克兰在制宪大会上的许多重大议题上的提议均遭否决:例如,他极力主张按照每个州的人口来决定该州在国会里的代表的席位数,反对在参议院里设定各州同等的席位数的结构;他强烈反对总统和国会议员领取政府工资,激情地阐述领工资的领导层会带来贪污腐败的道理。然而,在大会期间,这个在全美的声望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在大会上并没有为他个人的观点"赢得"几个回合。他的演讲在继续:    
    实际上,世上大多数的人和大多数的宗教流派一样,都认为他们掌握了所有的真理,于是,所有与他们持不同意见者一定是错的。一个叫Steele的新教徒在一次献辞中对天主教教皇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对宗教教义的解释上,我们两个教会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罗马教会是"千真万确的",而英国教会则是"永远不会错的"。但是,许多人就像他们信奉的教派一样认为自己是"千真万确"的,有少数人就像某个法国妇人那样大言不惭,她在和她妹妹的一场小小的争吵中说:"我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象我这样永远不犯错误的人。"    
    基于以上原因,我投票赞成这个宪法草案,其中包括它所有的缺陷--假如它们的确是缺陷的话;因为我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管理大是大非问题的政府;如果政府治理有方,对百姓来说也许是个福音。我相信在今后的很多年里,我们的后代也能掌管好这个国家的。只有当世风堕落到其它任何形式的政府都无能为力,只能指望专制暴政来收拾局面,那么这个政府也会像在这之前所有其它形式的政府的结局那样无法避免被专制的暴政所取代,。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8节:民主的理性意义

    民主的理性意义    
    在我们的面前摆着的还是同样的问题:这到底是富兰克林玩弄的实用主义的政治手腕呢,还是他完全承认集体的智能高于任何一个成员的智能呢?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称为民主的升华的概念--通过相互平等的人际关系,为了共同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摆脱自己观点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对事物的真正的洞察力和热情。    
    当然,在世界宗教信仰传统的历史中,我们并不难找到某种信仰的追求者在群体的共同努力而获得其核心智能的例子。当然,代表们聚集一堂开制宪大会和一个信仰门徒组成的群体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首先,一个真正的信仰群体已经从师长那里接受了一定的熏陶和动力,每个成员的内在动机已经从世俗的自我意识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他们已经被一种更高的精神力量所触动和指引。神话中的神皇以及历史上的,或人神参半的那些制订法律的圣人--摩西、默罕默德,Manu,Asoka--都认为人类在现实世界的生活需要一种能够世代相传的传统来指导。每当一个信仰的奠基者的逝去,他们都会在自己死前精心安排,所以,至少在一段时间里,这种传统仍被掌握在原来那些开山鼻祖手下的一群得意门生的手里。很显然,"制宪大会代表"和这一类得意门生不可同日而喻。    
    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无关的人带到我们对宪法产生过程的讨论中来呢?那是因为在一七八七年夏天,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的确在这次由一群普通人参加的大会上发生了。事实上,正是这些非凡的事件奠定了我们国家的基础,甚至在一个相当大的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础。一些奇迹般的往事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个群体的精诚合作所发挥的作用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体力量的象征。我们现在需要重新将我们的历史变成神话,去重新发现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以及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向我们召唤的那些伟人们和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这里,让我们先把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关于开国先贤的那些逸事先往边上搁一搁--这些人并不象那些传说里所说的那样高尚、纯洁;同时,也让我们把那些正在重写历史的学者们告诉我们的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身上的所有偏见、自私和贪婪的那些事事往边上放一放,至少先保持一点距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或者说在对我们的历史温情脉脉和玩世不恭的这两种态度之间,有一种具有象征性的事实,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在真实的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余波仍然能够帮助今天的男女老少找到他们正在探索的道德力量和人生的真谛。这个过程就发生在那个酷热的费城之夏--一群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倾听,不象是人们通常的那种顺耳听听,而是尽其所能地去倾听:用他们内心更深处的东西去倾听,这种倾听使得他们不但对他人的想法和观点敞开胸怀,而且使他们对自身具有的更明智、更高尚的本性也豁然开朗,也许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也加深一层。制宪大会是具有我们America特色的群体艺术和力量的象征。这个群体能够产生仅靠某一个人所无法产生的道德洞察力和道德力量,而这些洞察力和力量正是每个人都想希望得到的,这些洞察力和道德力量也正是我们现在正在绝望中苦苦寻找的东西。依我之见,富兰克林,还有我们在下面会看到的杰斐逊正是我们历史上那些相信群体智能的伟人和象征。这里是富兰克兰在制宪大会最后一天的演讲的结束语。    
    "我怀疑,"富兰克林说。    
    我们是否能从任何一个另外的大会上制订一部比这更好的宪法;这是因为当你将一群人召集起来,以获取他们的集体智能,你就不可避免地将这些人所带有的所有偏见、偏激、他们观点中的错误、他们的地方利益、他们自私的观念也汇集了起来。人们不禁会问,从这样一个群体中能产生出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吗?因此,主席先生,这个过程进行得如此接近完美让我惊奇有加;我认为我们会让我们的敌人大吃一惊的,他们正在那里等着看我们的好戏呢,他们满心以为我们的代表们会像那些想建通天楼的那些人那样手足无措,他们以为我们联邦各州已经到了分裂的边缘,我们在这里聚会仅仅是为了互相攻讦、互相陷害。所以,主席先生,我同意这个宪法草案,因为我没有比这更高的期望,而且因为我不敢肯定这不是最好的作品。12    
    说到这里,他呼吁全体制宪代表投票一致通过宪法草案,然后结束了他的演讲。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9节: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普通的人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富兰克林学院的那一天,祖孙两人已经离开,驾驶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感受着这台机车的沉重,钢铁的沉重--尽管那不是我当时能用的词汇--金属和物质那种惊人的无动于衷。我为人类能用那些坚硬的、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死物造出这么一台机器而惊叹。但是,造这台机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那个问题那时已经出现在我脑海的地平线上--人创造这个机器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有人类呢?在我赞赏眼前这个人类的想象力和冰冷的钢铁的交汇点的同时--我被人类的创造力以及我能用"把手和拉杆"控制这些没有生命的死物的能力迷住的同时,在我周围的所有的仪表和粗重的成吨的黑色生铁中间,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我的心在狂跳,泪水不禁涌上眼眶,心里还在琢磨那个问题: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通商?为了商品?为了运汽车?家具?为了运煤把房间里烧得暖和和的,这样人们可以在里面干傻乎乎的、毫无意义的事?可以吃、睡、拉、撒,可以动不动就互相大吼大叫、互相厌倦,动不动就累倒或者疯疯癫癫、失望、自鸣得意、杀人和压服别人以及…    
    还在我年幼时,地球上人类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就几乎一直在伴随着我。    
    这难道不正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相矛盾的一生吗?这个睿智的哲学家,既对上帝敏感敬畏,又没有成为宗教教义和天真虔诚的奴隶。他是一个受人景仰的圣贤,但又曾精明地做过买卖,做过研究闪电的试验,和外国的君主、政府首脑们摩肩接踵,探索科学和技术的新领域,组建了许多与振兴商业和保护民生有关的社团、协会,在忙于所有这些事情的同时,他还不忘女色,流连于床第间的情欲和人性。这个聪慧、精明、机智、冒险、精彩、有独创精神、敬神、有艺术情趣、风度翩翩、英名远扬和少言寡语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难道是我们的所罗门大帝?我们的亚瑟王?我们America的代表人物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精神的世界和物质的世界。我们真能相信富兰克林吗?把他奉为神灵是不明智的,把他看成肉体凡胎的凡夫俗子也同样不明智。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富兰克林是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富兰克林的内外两个世界的交汇点在哪里。他是我们在平凡生活中探索真理的象征。就算他在外部世界里走得太远,而在内心世界里仅仅只迈出一小步(我们有什么资格来评论他走了多远呢?);就算他低估了金钱、名望、权力和知识对人的诱惑--尽管如此,他仍然可以成为我们在尘世间寻求人生真谛的象征。如果说富兰克兰在尘世的沉沦是他人生的失败,那是因为America本身就像他一样在初创之际就沉沦了。    
    我再重复一遍:我们也许可以相信正宗的宗教里的圣人的至真至纯,他们都是通过摆脱尘世的诱惑而取得圣人地位的--他们都是些沙漠中的隐居者、山洞里的僧人。但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富兰克林,那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在受到诸如性欲、权欲和财欲的各种影响的尘世中所进行的精神探索中所存在的固有的矛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知道并且相信所有那些仅仅追求尘世生活的人是不可能有任何精神升华的。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应该如何看待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以及我们自己身上同时存在的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力量。我们往往佩服但又无法理解能够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们。在古代传说中,如果某人是个骗子:没人会真正相信他的话,甚至连上帝也不相信他的话。如果某人是个魔术师--他到底要干些什么?他究竟怀有什么目的呢?他是所罗门,他既是一个象征尘世间七情六欲的凡人,又是一个在精神世界中虔诚信神的古代君主。这个偶像、这种神皇归一的象征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欧洲已经几乎荡然无存,皇室已经彻底丧失了它们原先头上的那层神圣的光环。实际上,在早期的America的先民的眼里,英国的皇室成员比起一个普通人来说,好不到那里去,经常是远远不如。事实上,他们经常是一个篡位者、一个在肉体和精神上压迫百姓的人。然而,我们必须还古代的象征性人物其本来面目,只不过现在这些象征性人物是以另一个外在的形式表现的--现在我们已不再从一个从上帝那里获取智能的力量的天之骄子那里,而是从一个自我感觉像天之骄子的普通人、从自己的内心中的上帝那里汲取智能的源泉。假如说新教运动带给基督教信徒的新教义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内心中的那个牧师的话,America带给世界的新观念则让普通人看到了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天之骄子。但是,富兰克林这个历史形象告诉我们做一个普通的人其实并不简单--那既是一个追求内心崇高境界的准则,又是一个在外在的物质世界生活的人。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30节:一个普通的人(2)

    假如一个人有兴趣的话,他可以去读一读富兰克林的信件,去浏览浩如烟海的史绩,这样他会形成一个关于富兰克林个人功过的或多或少的带有学究气的估价。但是请记住,历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迷宫;那些不沿着路标的指引而进入史实和猜测的迷宫的人可能陷在里面永远转不出来。好吧,就让我们研究研究历史上的富兰克林、历史上的杰斐逊、历史上的林肯吧。但是假如我们想要从他们身上重新发现那些能指导我们当前的生活的价值观,我们必须同时记住历史本身是永远不可能把那些答案拱手交给我们的。它和整个宇宙一样,只会回答我们主动去问的问题。假如我们向历史--America的历史--求索,希望能够它在今天能帮我们找到具有America含义的历史形象,那么我们的America的历史将会把我们那些栩栩如生的往日人物和伟人交给我们,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那个在平凡世俗的人生中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的America的典范,还有我们的宪法,那是一个不能仅仅靠个人智能,而必须依靠集体智能才能得到悟性的杰出范例。    
    "他在那儿呢,Hackett小姐!"    
    我冲下盯着Mary Gourley那张跑得通红的脸,她从来不做出格的事,在她抬起她光着的细胳膊,用一根细手指指着我时,她那一嘴的金属校牙器在那里一闪一闪。    
    Hackett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