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独家发明的原则。现在就让这个传奇故事继续告诉我们印第安民族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意味着什么吧。
"双手提天"离开地球之后,他造的具有正反双重性的人类无法按照内心中的良知行事。结果,人类无法和平相处--和平所指的不是外在的协议、谈判和行为准则,而是指意志和感情的统一、和谐,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和平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无法形成在一个互不恫吓、洋溢着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最根本的友善气氛的社会。国与国之间非但没有互怀友好之心,而是充满了竞争比试、冲突和战争。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机构,没有一个环境,地球的力量和人的力量能够相互作用从而使一种和谐、团结以及和解的力量得以在内心中生根开花。我们必须记住创造这些人类社会的条件正是我们的宪法创建的政府的理想。
新的理性
创世神"双手提天"履约派来了"另一个人"帮助人类实现和平。他的名字叫"和平使者",其意义可以解释为"万事主宰"--他能够通过和平的手段来掌握万事的机理,被世人认为是一种令世间万物心悦臣服的力量。在"和平使者"出生之前,"双手提天"托梦给"和平使者"的祖母告诉她这个孩子的名字及其使命。从这一段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学到和平不是指消极被动的状态,不仅仅是指没有冲突,而是指一种在所有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对立的环境中协调人类行为和冲动的力量。表面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的是和平是一种同时允许各种因素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的凝聚力。
在这个故事中,这种和平的力量又被称之为"新的理性。""和平使者"的目的是将这个新的理性带到各个部落和部落联盟,带给所有的人。这个被称之为和平的力量,从宏观宇宙和个人的角度上讲都是一个的理性的素质,一种意识的能量。它要求人类在自己的观念中建立一种新的态度--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中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新的态度的那一时刻就很乐于接受。在整个故事中,许多部落一开始怀疑"和平使者"的说教,然后没费多少口舌就把他们说动了,成了他的忠实信徒。
对这个故事这一个情节的肤浅认识是不够的;这些自豪的部落联盟和武士为什么会如此容易地接受关于和平的福音呢?不是因为他们害怕战争。他们接受这些福音不只是希望能免灾避祸,为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民众消除恐惧,而且是因为这个福音让他们看到了一个远比战争更崇高、更值得敬佩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极其主动的,它需要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勇气和牺牲才能达到,这个精神境界还向他们揭示了关于人生的含义以及人类互相关心爱护的理想的精髓。这种和平的理性就好像是万类生灵达到生命力最旺盛的顶点所依赖的土壤,和平的理性在召唤人类去为远远超出个人利益的崇高目标去作贡献。谁会不响应这样一种"新的理性",这种具有良心的理性的召唤呢?
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中有一个人拒绝接受这个和平的福音,他是一个怪僻的、强壮的Onondagas部落首领,名叫Atotarho。没有他的赞同,"和平使者"的使命便无法成功。Atotarho的真正身份以及和他斗争经过的故事让我们把Iroquois邦联创立的民主体制的真正含义,以及在我们自己的American民主的根源中神话般的实用主义精神看得一清二楚。现在,就象前面那样,我们需要让这段故事将其内含的深意给我们徐徐道来。
第六部分 American印第安民族第96节:石舟
"和平使者"长大成人以后,他为自己造了一条石舟,然后他对祖母和母亲说他云游各部落和邦联传播和平福音的时候已到。"我的使命是制止人类之间的血腥残杀,"他说。"我已经造了我的小舟,现在我就要荡舟在太阳升起的河湖之上,永不回家。"
"但这船是石头造的,在水里是浮不起来的。"祖母说。
"它能浮起来的,它会成为我传播的福音的象征。"他说。
从一开始,故事就将两个无法理喻的现象揉合到了一起;一条石舟在水面上划行。在和平的力量的作用下,物质和精神溶合到了一起。
"和平使者"出发向东而行,他环视地平线,在那里寻找升起的炊烟。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他看不到任何人烟的痕迹,因为当时所有的人都逃进山里躲避战乱去了。终于,他在远处看到一群猎人正沿着荒芜的河岸奔跑。"和平使者"转向他们的方向,迅速向岸边划去,他将石舟停靠在岸边,来到他们面前。"回到你们的部落去,"他对猎人们说。"去告诉你们的首领,上苍的福音已至,和平的福音就是力量。"
当部落首领听到猎人的传话后,惊奇地问,"这话你们是听谁说的?"
"此人名叫世界‘和平使者’。"
首领沉吟不语,思忖着这个名字的含义--和平是世界的力量。可那是真的吗?那可能吗?世界上真能实现这样的新理想吗?首领的这个本能的反应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是这个故事所要阐述的全部目的之所在,讲故事的人要花上一些时间来仔细描述这个反应,这样听故事的人才能感受到一种顺应天理的指导人类生活的新的力量的观念的感召--正是通过同样的途径,Penn、华盛顿、杰弗逊,还有富兰克林,以及其它人,特别是林肯--可以被看成坚信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渴望统一、和平力量的化身。American印第安民族似乎已经认识到将一个人的希望溶入这样一种力量的重要性,而不是仰仗一种想象中的外界的上帝的恩赐,或者在人世间里仰仗我们的开国先贤所说的"君主制的垂青。"Iroquois邦联的建国的根基和我们的American宪法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对人的良知更深的渴望之上的。
首领又问猎人们,"你们是在哪里见到他的?"
"在美丽的大湖'苏毕利湖',"他们回答道。"他从西边来,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他的小舟是白色的石头制成的,在水上行动轻便快捷。"
故事告诉我们部落首领继续在心里纳闷,他的目光转向栅栏里他率领的部落里饥饿、互相争吵的人们。
"怎么会呢?"首领问道。"和平的力量从何而来呢?"
猎人们只是回答:"它会来的。"
猎人们信念之坚定使首领彻底敞开胸怀,他在猎人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他自己的信仰,这里所表现的是在人世间有一种和平的力量,只要所有的人都用自己的心去接受它,它就能够打动所有人的心。"不错,"他说,"这是件大好事。假如我们这些人能听到这个消息,理解它、相信它的话,这个消息本身就能给和平开个头。这个消息能使人们被恐惧引起的仇恨而迷住的心窍豁然开朗。"
"和平使者"从一个部落走到另一个部落,同样的事在每一个部落首领身上发生,他们很快就被和平的力量折服,坚信所有的人只要用心领会和平福音就能心悦臣服。
"和平使者"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到此结束。它为展现和平的最深刻的含义以及解释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作了铺垫。你可以想象讲故事的人从围着火堆坐成一圈的人中站起身来,让他的听众熬到第二天晚上篝火点起的时候再听下文的样子。
第六部分 American印第安民族第97节:一个住在行军小径边的女人
故事的第二部分的一开始是"和平使者"在寻找一个住在一条横贯东西的武士常走的小径边的女人。和平的使命只有通过一个女人的穿针引线才能在世界上成功,实际上,Iroquois邦联的领袖的决策都是依靠女人们的判断力最终拍板的。无论这个故事还是"和平使者"之前的宇宙传奇中,不论是好女子是坏女子,妇女的角色和男子的角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互相交织,两者缺一不可,以至于听故事的人在听到"人类"或简单的"人"的时不可能联想到性别。尽管印第安传奇故事中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属性,他们大多数是指人(性),也就是两性都具有的共通人性。
这个住在路边帐篷里的女人的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角色是在武士出征或归来时欢送(迎)并给他们做饭的人。所以她对经历战争的人的心事了如指掌。她知道是什么鼓动武士们上战场厮杀的。她把饭放在"和平使者"面前,等他吃完,她问起他的使命。
"我携带着生命之神的愿望,"他回答道,"我的福音将停止东西双方的征战。"
"怎样?"她问道。"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她一直真心地希望有这么一天,但那一天迟迟不肯到来。实际上,在有些版本的故事里将她描述成"和平使者皇后",最终她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空留一座"和平之帐"。但是,在这个版本里,她是一个把男人难以克制的好战的冲动的本性看得一清二楚的聪明女子。
"和平使者"的回答体现了和平的内因和外因;他向她展示他所理解的和平不仅仅是指一场战争与另一场战争之间的间隙。
"我带来的福音,"他说。"有三个部分:正义、健康和权力--Gaiwoh、Skenon和Gashasdenshaa。每个部分都有两个分枝…"
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外在范畴和内在范畴。
"正义指的是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公平合理的关系;但又指看到正义胜利的愿望。"那女子知道这种愿望是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一种特殊的欲望--比愤怒和仇恨更强烈。这是一种比追求享受、追求名利、追求舒适和追求胆大勇敢的名气更强的欲望。这种欲望比证明自己正确的欲望更强烈。这是一种博爱--她心里对这种博爱的力量理解得很透彻。
"和平使者"继续说:
"健康指的是精神和躯体的良好状况,正是这种健康状况可以将人类的精神引导上和平之路。头脑清醒和对躯体的恰当的关注是不可分离的,也是真正的和平的先决条件。"
最后,"和平使者"对她讲了影响力的外在和内在的含义。
"权力,"他说。"是指权威,是法律和传统习俗的权威,有必要时必须用武力维持。
但这只是权力的外在含义。他继续说:"但是权力又具有宗教含义。就好比秉公执法是顺应天理之举。"这个用这样的语言阐述的正义感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普遍也是最危险的真理。历代的专制暴政和讲求博爱的政府都曾说过这些话--他们都自称是上帝的代言人。在我们的开国先贤的心里装的恰恰正是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危险性,他们和他们所摈弃的君主制一样都在祈求上帝。但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上帝呢?上帝的意志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在地球上实现的呢--最重要的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在他们的内在生活中,或在心理生活中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保持法制的公正呢?开国先贤们深知法律本身并无法带来和平和公正。离开了广大民众对法律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认可和忠诚,即使最好的法律也是无能为力的。杰弗逊知道这一点,麦迪生知道这一点,富兰克林也知道这一点。
这个住在行军小径的女子也知道这一点。"话说得不错,"她说。"但除了这些福音之外你还带了些什么呢?"
第六部分 American印第安民族第98节:新社会
"和平使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描述了一个新的社会的外貌--一座长长的房子,有许多的家庭住在一起,每家每户各有"自己的一堆火,"然而,同在一个房顶下面住。"大家全都像在一个主母掌管下的一家人那样过日子。"
"和平使者"继续说:"在这附近有五个部落联盟,每个联盟都有自己的理事会,但是他们必须像一家人那样和睦相处。他们必须像Kanonsionni,也就是"长屋"那样。"长屋"的结构和样式是最具象征意义的;通常,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建筑里--圆形的样式象征团结和共同的中心。长屋则是"和平使者"的创新,它将团结和多元化结合起来,因为人类陷入了无休止的冲突,这种结合是有必要的。只有当每个联盟将整个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圆形房屋才能保持团结的含义。现在,长屋是有必要的--在开国先贤中有些人懂得我们需要一种"长屋"精神来协调America的各个殖民地的利益。在独立战争之前以及战争期间,Iroquois的首领们反复告诫Americans"将他们的各个理事会挪到一个屋子里。"
当"和平使者"讲完了政府的结构--你一定会想象他会描述Iroquois的宪法,我们知道他将其称为"大和平理事宪章"。那个女子静静地等他谈权力的内在含义,以及他所说的"宗教"的含义。
"人类必须同心同德,遵守一个法律,"他说。
那女子在继续等着。
"和平使者"也停了一下,最后,他总结道:
"静心思考应该取代互相残杀。"
"这真是一个福音,"那女子说。"我衷心拥护,我会将它牢记在心里的。"
"和平使者"明确地确定了妇女在长屋中的地位。首领必须由妇女选举产生,因为"你,我的母亲,是第一个真正理解和接受和平就是力量福音的人。"他给她起了个新名字:Jigonhsasee,意为"新颜"。"你的脸就是新观念的化身。"在新观念的母腹中,各个部落将重获新生。
Jigonhsasee说,"我是个女人,不会去打仗。我只是个为路过的武士做饭的人。他们也应该接受新观念,否则冲突和残杀就不会停止。你还会到哪里去散布福音?"
"我向日出的方向走。"
吃人的人
"向那个方向走很危险,"她说。"那里有座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吃人的人。"
故事的第二部分到此结束,为后面揭示人类能够发现在自身中隐藏的良知,并且用它来改变自我和群体的生活的章节作了铺垫。
故事说到这里,其间已经提到那个强悍的"坏首领"Atotarho,在不少版本中,他的确被描绘成一个吃人肉的人。但"和平使者"最先碰到的那个"吃人的人"不是这个Atotarho,而是一个叫Hiawatha的人,他后来成了五大联盟中最为人景仰热爱的英雄。96
第六部分 American印第安民族第99节:Hiawatha
现在要讲的Hiawatha的故事具有一种在世界的许多传奇故事中常见的模式。这是一个凡人从最卑贱、最无助的境地中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从而成为一个伟人的人生历程。Hiawatha和神奇的"和平使者"不同,他并不是神灵转世。他是一个软弱、卑贱的人--读他的故事就好像这个传奇故事讲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故事。Hiawatha成功的经过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的真实处境,他真实的痛苦和失落--绝望、忧郁、自怨自艾、恐惧和无助,以及不难理解的、符合人之常情的自暴自弃的心境,他正处在一个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必须,也有可能在内心中重建一个向崇高目标努力的决心。将单纯的"和平使者"和备受折磨的Hiawatha放在一起既表现了人类的现状,又表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境界--也就是一个完整、全面的人的形象。这正是人类自身的写照,一方面在内心有崇高的信念,另一方面在实际中会表现出软弱、缺陷和痛苦。这正是"弯弓"和"双手提天"合造的那种人--合乎宇宙规律的人。这是一个具有两个侧面的人,一个正在被激励着去创造一个讲究道德、公有互助的世界,一个法制健全、公平合理、和平安宁的世界的人。这是一个由两个对立的秉性神秘地溶为一体的而又必须为他人乃至社会生活服务和工作的人。America,我们能听出这个故事的含义吗?那种能够同时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要的群体生活的形式是什么呢?难道那不正是那个激发起我们的开国先贤热情和希望的梦想吗?
当"和平使者"来到那个"吃人的人"住的房子时,他爬上房顶,贴着烟囱趴了下来。他等到那人扛着一个死人回家,那人把死人放在火上的大锅里。
"和平使者"向烟囱凑过去,从那里向下看去。
第六部分 American印第安民族第100节:一张新面孔
就在那一刻,那个在屋子里的人弯下身子,他看到的不只是他刚杀死正准备煮了吃的人,还看到一张脸正冲着他看。他吓了一跳。原来那是"和平使者"的脸在锅里的水面上的倒影正看着他,但是那人还以为那是他自己的脸呢!那是一张充满智能和力量的脸,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梦想过自己会有这样一张脸。
惊骇之下,那个人退到他屋子的角落,坐了下来开始思忖起来。
"这真是件奇事,"他自言自语。"自从我住在这间屋子到现在还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我还不知道我原来是这个长相。锅里冲我看的那个人像是个了不起的圣人。"
他又到锅跟前又看了一眼,那个圣人还在那里看着他。"不错,"他说。"那是我自己的脸,我从那张脸上看到智能、正义和力量。这不是一张吃人肉的人的脸。"他端起锅走出屋外将里面所有的东西倒在一棵连根拔出的大树根边。
"我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再也不杀人吃人肉了。"
那个人陷入沉默,然后又自言自语起来,他的声音里充满着忏悔之意。
"但是光做这件事是不够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我难逃我的罪责。死人无法复生。我无法抹去那些孤儿寡母的眼泪呀。"
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深度以及这个故事来源的深度。因为在这里讲的是一件无法用一般的行为来补偿的人间罪行。在我们看清楚落在印第安民族身上的灭顶之灾之后,这个故事也许最好能联系我们自己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