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尘-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就只有派兵在丞相府门外等待,视情况解救韩元帅了!”猛将成阂叉着手说。解元则少见地大喝了一声:
“不要胡说八道!你想让韩元帅被当成叛贼吗?”
成闵默不作声。解元则拚命劝着韩世忠:
“如今最重要的是要自重!丞相这种奸恶不知耻的小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且这次的事情还与张枢密(张俊)有关,可不要造成了宋军的分裂互击,务请自重!”
眼睛像要喷出血来的韩世忠缓缓地摇了摇头:
“你的话确实价值万金,但如果不能为无辜的人抗议的话,那我韩世忠这个人就连一枚铜钱都不值了!我要去丞相府,不要阻拦我!”
“我不会阻止的,去吧!”说话的正是梁红玉。而在旁边望着父亲的则是刚满十五岁的长男韩彦直,也就是子温,这时已是初阵后第三年了。
当韩世忠出现在丞相府时,秦桧本来想巧妙地说服他,但是当他们面对面时,韩世忠则以压倒性的气势要求他提出岳飞不轨的证据。秦桧虽然数度想要发言,却都被韩世忠阻止,被逼急的秦桧只有低声回答:
“…·;·;r莫须有……”
“漠须有?”
韩世忠无言以对。如果是这样,那当然是一开始就没有物证!岳飞是白白牺牲的!
“丞相是在没有证据、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将岳鹏举杀死的吗!”
“只用莫须有三个字,丞相就将有为的人才处死!这样天下人会服气吗了’韩世忠握拳的手颤抖着。而秦桧脸上在一丝阴影掠过之后,再度调整表情、姿势大叫:
“难道韩元帅对主上的御意有异谕吗?”
韩世忠的表情一变。在高宗皇帝的名号被抬出来后,他一动也动不了。岳飞是那个曾放下“陛下如果想与全赋谈和平的话,那绝对是大错特错!”之话的人没错,韩世忠在瞪了秦桧片刻之后,只得无言地离开丞相府,数日后也离开了宫廷,而没几天,他本应在的席位就再也不见了。
“莫须有,千古之冤罪”
中国的史书、小说和戏曲均有不少以这为题材的故事。
就这样,绍兴十二年,宋、金结成了和平条约,内容为:两国以淮河为界,来每年对金支付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而且,宋的天子还须对金的天子称臣,算是十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只不过,在获得了和平之后,宋才能再度开始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和平对庶民来说并不值得欢庆,民众们反而伤痛岳飞的死。岳飞是不败的名将,他的军律严明,不像其他军队会趁机掠夺,当然会获得民众的赞赏。但是秦桧却大怒:
“促成两国和约的是我!这分和平、繁荣全都是我的功绩!”
秦桧就是这么自大,但却没有人感谢他,老百姓感谢的是岳飞。岳飞和侵略者对抗,而后被冤死,方成和平,南宋的恩人是岳飞而非秦桧。这件事大家都知道,连秦桧自己都知道,因此他大开“文字狱”,以压制狂奔的言论。他除了将相关事件的公文完全烧毁,将反对派之主要人物均处流刑之外,还命令他的儿子秦授编纂国史,并下令禁止民间修史,准备自行改篡历史。
另一方面,却也有人替秦桧辩护:
“由于秦桧的政策,南宋因而得以和平和繁荣,和这分功绩比起来,以无实的罪名杀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被无知民众所憎恶的秦桧才是被害者。”
当然这只是一种诡辩,也不会从秦桧自己的口中说出。
那么,秦桧的共犯张俊后来又如何了呢?他自从释回兵权之后,就过着豪奢至极的生活。绍兴二十一年(西元—;一五一年),还将高宗皇帝邀至自宅中开过盛大的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张王府之宴”。从留传至今的当时菜单看来,光是前菜就超过了七十二种,其间还经过了休息时间之后“再座”。接下来的是六十八种的轻食和果实、点心等;而后是超过三十种类的酒;连好不容易才端上来的饭都有数十种
其间还掺杂了音乐和表演,让两百位以上的宾客皆满腹而归,而这份菜单也被一些学者当成文化史的研究素材。
张俊一族,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天谴,代代都是荣华缠身的巨亿富翁,而张俊的曾孙张铉还出了诗集和随笔集,以风流文人之名而为世人所知。
当时曾有一名叫韩俊胄的宰相在朝廷专横,在外交政策上也诸多失误,而被史弥远暗中杀掉。最初,史弥远并没有要杀韩住胄的打算,只是想将他放逐,但参与阴谋的张铉却主张:
“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干净!如果不把他杀掉的话,总有一天他会报复的!”
于是史弥远就把韩仅胄给杀了。但他也对张鹤这个人心生芥蒂:
“仔细想来,张铰的曾祖父可是将岳飞以不实的罪名杀害的一伙,不在意地将反对者杀掉可是张家的家传技艺,如果再和他接近的话,哪天会输到我可不知道!”
于是,史弥远便把张铉从宫廷中放逐出去了……。
后世的人将岳飞的名誉回复,也将他视为抵抗外侮的民族英雄,还在杭州建了岳王庙来供奉他。至于在岳王庙内,用锁链绑起来的“四贼”铜像,则是杀害岳飞的秦桧、其宴王氏、万俟离、及张俊等四人。他们生前虽然拥有权势和富贵,但死后却遗臭万年!
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西元—;一五七年),子温和梁红玉的新年是在江上渡过的。
苹果书局 OCR &排版 振雄武馆 提供资料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书局http://bookfans。126。
第八章 前夜
    红尘--第八章 前夜
第八章 前夜

当于温和梁红玉再度踏上杭州临安府的土地,已是宋绍兴二十七年三月的事了!过了一年多,他们终于平安归来。
从四川到江南,顺长江而下的船旅,是带着春色的闲情。当他们要离开四J;I盆地、通过三峡之时,河幅急速变窄,左右所见均是断崖,水流和风流亦加速咆哮着,涡流般的云在飞也似的疾船上掠过。断崖上的松柏密林间,鸟呜猿声不绝。当过了三峡,河床再度扩展之际,便来到了湖北的平野。
在子温之二十年后,一名文人范成大,也乘船顺着长江而下,他所记的一本明朗而风趣的旅游记录,就是有名的(吴船录)。
在将近洞庭湖的时后,子温一行人曾一度停船。二十年前,在这个美景不输西湖的大湖上,岳飞才灭去了强大的湖贼。而就在这附近,有着梁红玉的旧知刘搞。
“有儒将之风”乃是《宋史·;刘铸传》中的记载。所谓的儒将,就是武将修有以儒学为首之学问之人,而刘铸正是这样能令人感到知性和品格的人物。
对于梁红玉的到访,刘铸先是一惊,然后便露出老友重逢的笑脸:
“啃,这不是韩家军的女将军吗?真是稀客、稀客!近来可好?”
老人的声音朗朗,正像书上“声如洪钟”的记载一般。他担任荆南节度使一职已经十年以上,深受兵士和民众的敬爱,也是少数仍健在的“抗金名将”之一。
“刘三相公倒是精气十足!”梁红玉的脸上也满布着怀念之喜。
刘三相公是对老英雄刘铸的敬称,绍兴二十七年时,六十岁的刘符还比韩世忠小九岁,和梁红玉同年。刘铸少年时即随父从军,以精准的弓法闻名,年纪轻轻即立下了勇名,让西夏军深为恐惧。
在与金军的战斗之中,刘镐的铁骑队也有相当的武勋。当他在守顺昌城之时,他就直接开了城门静静地等待全军的到来。金兵因怀疑另有伏兵,因此弃战而去。让刘绩在胆略上再加一笔。
而当金军在东村扎营时,他也率队做了留传后世的夜袭。当夜,刘输带着勇士百人杀人金军,由于他策略周密,在一兵未损的情况下,杀了金军五百余人。
就这样,刘传以其巧妙果敢的战术,迟缓了金军南下的速度。当四太子宗粥决定亲征时,曾在远望了刘铸所在的顺昌城后,发出豪语:
“像这样的小城,用我的鞋尖就可以踢倒了!”
这是绍兴十年(西元—;一三O牟)夏天的事,刘铸硬是以这样一个小城抵挡了二十万金军的攻击,直到宗粥断了念头领兵而去。
被称为’‘神机武略”的刘铸,因受了张俊的谗言而被秦桧左迁,但这并不影响刘镐的名誉。
只不过,四J!!的吴磷对刘镐的将才并没有很高的评价,在《宋史·;吴磷传》中有着以下的记录:
“信叔虽有雅且,却无英慨。”
信叔是刘铸的字,意指他虽是个具宽大度量的人物,但却欠缺了英雄的强势。关于这一点,后世的史家也很意外。所以在(宋史》上留下了“岂冥然乎?”的疑问。惟一可能的理由,大概是因为岳飞被秦桧杀害、韩世忠亦弃官而去,刘铸却未对秦桧有任何对应,反而接受了荆南节度使一职的事,让个性刚烈的吴磷看不过去吧!
刘铸在听了子温说明金国的事情之后,出现了充满自信的微笑:
“很好!这应该会是我生涯中的最后一战了!”
子温与刘铸分别后继续赶路,到建康府的时候将母亲托给彦质。彦古两位弟弟照顾,然后自己一个人骑马赶到临安府。
到了;临安府后,子温先去拜访虞允文,午睡中的主人立刻起来迎接,连鞋子都漏穿了一只脚,就像是有名的仙人蓝采和一般。这举动让子温深感其好意。
“您的风骨真像是要直接成仙一般呢!”
虞允文笑了笑,子温也笑了。在谈笑之间,虞允文将子温引人了书房,一面劝茶一面问起金国的事情,在得知金主确实有人侵的打算后,虞允文即不再追问,反倒要子温把详情先告知陛下。在此,虞允文把话题一转,将宫廷中人事动静告知子温。去年成为宰相的万俟离,已经老迈到连高宗的脸孔都没法分辨,在公务和礼仪上也失败连连,看来即将引退了。
“听说他在宫中小眠时,常因恶梦大叫不已,听说是岳鹏举的灵魂作祟,身体也愈来愈瘦,一定无法长久下去的!”
虞允文的语气似乎有些幸灾乐祸,不过子温也同意,让万俟离在自己家中死去,对他来说已经很幸福了。
“今后重要的,也许是很快就会有人发动较激烈的主战论,要给金国来个先制攻击了吧!”
“嗯,的确有这样的可能!”
这时,他们同时想到的人物就是张浚。他虽是文官,但却为主战派的领袖,因反对秦桧而一度被流放出宫廷,在隐退生活之中不只一次受到刺客攻击。而当秦桧死时,他的肃清预定者名薄被发现,上面第一个名字就是张浚。秦桧死后,他虽然复归宫廷,但又因为过激的主战论而再度被外放,也算是个执着信念的人。
这一天,在黄昏时刻,子温终于拜谒到高宗。这当然不是正式的拜谒,高宗还是在提早将与重臣的会餐结束后,才得以在书房中召见于温和虞允文的。
高宗第一个得知的,当然是兄长钦宗的死讯。虽然本来就想他大概会死在北方的荒野中,但却没想到是如此出乎想象地被杀害,高宗一时之间发不出任何声音。
“这件事精绝对不能够传出去!”
金国并没有正式地将钦宗死亡的消息传来。对宋来说,虽然知道了,但却不能加以公开,如果这种“明明不该知道的事们却知道了l”的情况被金国知道的话,那无论在外交还是战略上都是相当不利的。
“真是令人心酸呀!”
在被拘留三十年后,竟然落得如此惨死,连个葬仪也没有,甚至连死讯都不能公布,子温不由心中一酸。
重新回复正常的高宗,向子温问起金军的动静。在听到答案之后,他再度受到冲击。在听了完颜亮的诗后,高宗和吴磷一样,也不得不相信子温的报告了。
“过了二十几年之后,难道余还要乘船逃亡海上吗?”高宗叹息着。
他被四太子宗粥追得逃到海上避难,已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想到还要再受一次当年的体验,不由叹息不已。
子温也感到无奈,看来,高宗完全没有要跟侵略者对峙的意思!看着子温脸上的表情,虞允文对高宗说道:
“陛下,这次您不必担心!全军虽号称有百万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半数而已!”
“何以见得?”
“只有女真族是不可能编成百万之军的!”
如果不动员到契丹族,甚至汉族的话,根本凑不到一百万的数字。汉族不可能会真心想与宋战斗,而契丹族也是不可能为了金国拚死命的。因此,金军的兵数虽增,但士气却可能很低落。
“那么本朝可以动员的兵数有多少呢?”
“约有十八万人。”
“十八万吗……?那还是不足以跟五十万兵匹敌呀!”
“陛下不用操烦,数字的多寡并没有意义,光是长江的水就可抵百万雄兵了!”
虞允文的话虽让高宗表面上点头称是,但睑上的忧色却依然浓厚。
II
高宗接下来问的是金军可能的侵人路线,子温接着回答。
第一是渡过长江下游从正面冲击建康周边;第二是越过秦岭夺取四川,然后再顺着长江而下。这两种方法在过去的历史上都有出现过,第一个例子是隋灭陈;第二个例子则是晋灭东吴的手段。至于金主完颜亮则应该是采取第一种方式。
“为何从四川来袭的可能性低呢?”
对于高宗的询问,虞允文和子温相继回答道:
“四川有吴唐卿(吴磷)在,以大军占领须花费不少时日,而占领之后建造军船也极费时间,这两者都是金主所不喜的。”
“另外,如果北方发生异变的话,要从四川再度翻越秦岭北归也是不容易的。既然,金主的最终目的是江南,他就会一开始便采直攻的方式。当然,凡事没有绝对,臣已将情形告知吴唐卿,请他注意北方的防备了!”
高宗点点头,接着再继续问:
“那么,长江以北也需配置军队防御吗?”
子温摇摇头:“金军一旦渡过淮河南下,那么背着长江守备是极困难的事,因为那里并没有战略据点可守。”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可以完全不做防备,为了不让金军起疑,国境的警备兵力还是必须的,只不过再多就没意义了。或是全灭,或是四散、撤退,那都只不过是数万的兵力而已。
高宗虽然点头,但并不完全放心,这让子温更加不安。而他接下来问到是否有适当的将军人选时,子温就更难回答了,毕竟人才的凋零是事实。
在韩世忠的幕僚中,最擅长用兵的解元已经死了,那是韩世忠归隐后一年,五十四岁时的事。韩世忠在帮他办后事的时候相当难过,到底是三十五年的战友了。
猛将成阔倒还健在。他曾随韩世忠拜谒过高宗,那时韩世忠是这样介绍他的:
“臣以前自认自己的武勇天下少见,直到我过见此人之后,才知天下之大,人才之多。”
在天子御前,韩世忠极力赞誉成阀的武勇。然而,做为一名将帅,成阅有他的缺点,那就是他对部下过于严厉,所以在兵士间的人望不足。成阀的刚勇被比为三国时代的张飞,连缺点都相去不远。
而在岳飞被杀害后,岳家军就此解体,但岳飞手下的勇将倒还有几个人生存下来,尤其是人望和功绩皆不差的牛皋。理所当然地,他被秦桧视为危险分子,并于绍兴十七年(西元—;一四七年)将他杀害。在公告上,牛皋是在宴会中中毒而死,但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会中毒,那就没有人能够解释了。
牛皋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人很机灵,性格又爽快,在民间相当受到欢迎。像在(说岳通俗演义)之类野史中,逃出了秦桧魔手的牛皋,就灭了秦桧的一党,还讨伐四太子宗粥,为岳飞复仇。当然,这些都是和史实相反的故事,也算是人民的一种梦境寄托吧!
除牛皋外,岳家军有名的武将还有张宪、王贵、任子安、张峪、余化龙、赵云、杨再兴、狄猛、狄雷……等,如今皆已四散。其中,岳飞最信赖的智勇兼备武将张宪,是和岳飞一同为秦桧所杀;杨再兴则为战死,他本是盗贼出身,曾单骑与岳飞之弟单挑。本来应处死刑,岳飞爱惜他的武勇而赦免他。以后他便效忠岳飞,最后在与全军的决斗中壮烈战死。
至于韩家军和岳家军以外,仅存的一位将军就是杨沂中。
杨沂中,字正市,因高宗皇帝赐名而改名存中。在少年时即立志武艺:
“所谓大丈夫,就是要以武功取富贵,可不能成了腐懦!”
十分地霸气、长于战斗指挥。岳飞等人视他为二流将帅,没有统率大军的能力,只是以勇战立下武勋。他曾率五百名骑兵,在椰子镇夜袭金军,激战之间一时生死不明,于“朝廷震恐”之中,他却渡过淮河,意气扬扬地归来。
杨沂中曾参加过逾两百回的战斗,全身共有五十多处创伤,连高宗都对他十分关爱,因而赐名存中。在这年,也就是绍兴二十七年中,杨沂中五十六岁,官位为殿前都指挥使,亦即禁卫军团总司令官,爵位为恭国公。
后年,当杨折中引退时,高宗曾说:“此人不在,已三晚不安而未顾眼了!”至于在《宋史》中,则有“四胜忠实,且有一幸运人生”的评判。如果岳飞还在的话,大概会说:“为何这种程度的人也能够出世?”
“恭国公的实战经验丰富,主上对他也很信赖,由他带领一军是没有问题的!”
“恭国公之外嘛……。
“对了,宁国军节度使李将军如何?”
李将军指的是李显忠,他也是一名运命奇特的人。他本是大宋有名的武门之后,十七岁时第一次上战场,一个人就斩了十七名金兵。后来,由于他的族人成了金兵的人质,才不得不当上金的将领,四太子宗弼虽对他有相当高的评价,但不知他何时会归顺于宋,他的父亲李永奇就是对宋王朝忠诚的。
好不容易李显忠终于有机会实行脱逃的计划,但他的父亲却失败了,结果全族二百余人都被金兵追杀。在惨剧发生的马翅谷中,人血把雪都溶成了红色的河。
李显忠既然无法救出族人,只有带了二十六骑部下西行,由于通往来的道路被封死,只好借道西夏。在此受了西夏国王的委托,前往讨伐被称为“青面夜叉”的勇猛土豪。他以三千西夏骑兵大破五万之敌,还捕虏了青面夜叉。
欣喜的西夏国王虽想要厚待李显忠,他却没有长住西夏的意思,当西夏军攻打金国时,李与之同行而陷落了延安城,在此发现他的仇人而加以复仇,并准备归顺宋朝。后来因为事迹败露,西夏将他视为背叛者,李显忠也予以反击,以八百骑兵力斩散西夏的四万军,他的实力简直无法估算。
就这样,李显忠终于越过秦岭,归顺宋朝,在受到吴价的欢迎后,他来到杭州临安府拜谒高宗。这是宋绍兴九年(西元—;一三九年)。李显忠三十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