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相谓荐贤满天下,良不诬也。昔东坡与友人书,荐黄鲁直、秦少游,不但以为后出之秀,直以为天人。后二君得以成家名传后世,东坡之力也。彭雪琴宫保谓:“为圣贤作,用菩萨心肠,英雄手段,能令千古文人豪杰一齐下泪。”予谓今之胡文忠与昔之苏文忠,岂曰古今人不相及哉!    
    《椒生随笔》卷8    
    言行琐记    
    竹如先生告予曰:“胡宫保尝言:‘欲平乱须博求人才,欲富国,须修明政事。’”此语可为天下万世法。    
    曾相国与竹如先生书有云:近来悟办事之法在大处著眼,小处下手。二语亦颇可味。咸丰十一年正月,予繇直隶往谒胡宫保、曾制军,道大梁,阻捻匪。新繁严渭春中丞树森留予司章奏,予不可。惟时道梗,遂暂居幕中,皖贼方窜湖北,势张甚。四月,宫保寄予书曰:“弟军谋不臧,鄂之德黄均陷于贼。然以希辅二帅回剿,又得刘靖臣协助,鄂境当可肃清。皖事弟且暂为支撑,任是惊飚骇浪。只有万不走之法,尚可自靖。济则天也,不济则吾谋之不臧,而非他人之忧也。公眷口无恙,避于舒城地界,下游州县多沦于贼。即武汉郡县,亦尚无振兴教化之人。弟处别有所求,仍是讲学修德之事尚祈高贤惠临。弟亦得日夕听经,以牖愚顽。必不以干戈之事溷公也。太湖尚无恙,然已四面皆贼。公入鄂,可由襄阳舟至华阳镇,即可到太湖。安庆一带,为贼所争,吾围皖已十月,贼又围我之围师,如易象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然贼拊吾背。吾将调集一万余人以拊贼背。成败固不能逆睹,其切齿于贼则此心尚专一,即百折千磨,总不?    宫保论事,最有深识。当乘舆巡幸滦阳,予窃忧之。密书抵宫保,奏请回銮。即不得已,亦请巡幸山陕。宫保复书曰:“承示北事决裂,令人发指。乘舆巡幸,为庸臣谋国者所误。诚如来书所云。然谓滦阳不如秦晋,此未明本朝制度也。本朝以蒙古为外藩,累世婚姻,休戚相关。滦阳之地,与四十九旗密迩,人心风俗,最为近古。嘉庆年间每年秋一次,与诸王子和会,所以遵祖制示亲睦也。故此次避狄滦阳,较秦晋为稳。至论秦晋可控中原,其言地势诚然。其克胜此任之人才谁属乎?”后一年,太后回銮,安静如常。而陕西不两年大乱,于是叹宫保真神人也。    
    溧阳陈作梅观察鼐为予言胡文忠之公忠体国,其调和诸将,刻刻为国求才,出于至诚。时彭雪琴侍郎、杨厚庵提督分带长江内湖水师,偶因事不和,文忠知之。乃致书杨公、彭公,请其会商要事。杨公先至,欢谈,而彭公至,杨公即欲出,文忠强止之。彭公见杨公在坐,亦欲出,文忠又强止之。两人相对无语,文忠乃命设席,酌酒三斗,自捧一斗,跪而请曰:“天下糜烂至此,实赖公等协力支蝭,公等今自生隙,又何能佐治中兴之业邪?”因泣下沾襟,于是彭杨二公皆相呼谓曰:“吾辈负宫保矣!如再有参差,上无以对皇上,下无以对宫保。”遂和好如初。鲍春霆提督在安徽告假回籍三月,曾相方在祁门,以檄促之。文忠则手书二十六封,令速返。春霆至望江,又禀请曾相借发二千金寄家,曾相斥之。谓时事孔亟,毋得迟迟其行。今且未立一功,而先谋家室,将何以服前敌军心。文忠闻其事,即自寄三千金赠之。春霆深感激,致死力焉。曾相尝奏荐沈幼丹,幼丹久不至,曾相有忿意。文忠因致书解之曰:“天下糜烂,恃吾辈二三人撑持,吾辈不低首求人才,以自助可乎?”其苦心维持大局盖如此。    
    文忠尝自书楹联云:“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虑善以动,强恕而行。”此格言也,当铭诸座右。文忠五十尚无子,夫人安化陶文毅公女也。公受巡抚命围攻武昌,时夫人自家携妾来,泊舟江中,遣使来告。幕府中有上笺言,妇人在军中,其气不扬。公即遣使持笺示夫人。夫人遂扬帆还里,与公不一面也。刚断如此,真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概。    
    《柏堂师友言行录》卷2    
    其二    
    胡文忠巡抚湖北时,最倚任严渭春,尝谓渭春云:“吾辈不必世故太深,天下唯世故深误国事耳。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一部《红楼梦》教坏天下之堂官掌印司官、督抚司道首府及一切红人,专意揣摩,迎合吃醋捣鬼。”渭春守其言,终身不忘。    
    《九朝新语》卷14    
    胡文忠爱才    
    胡文忠公(林翼)开府鄂州,整饬吏治,爱惜人才,一时弊绝风清,治行为各省之冠。有候补府续立人者,充省城保甲总局会办。性严正,嫉恶如仇。一日黎明出门,其肩舆中有联一悬诸左右。其辞曰:“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续见之怒甚,即刻上院诉诸文忠。文忠亦以此风万不可长,应札饬首府县严拿重惩。越数日,续又谒文忠,文忠一见即趋前拱手,极口道歉,续错愕不知所对。文忠乃徐徐云:“此联为某所撰。如此美才,而令沈沦于下,是吾过也。已罗而致之幕下矣。”续乃不敢赘一辞。    
    《清朝野史大观》卷7    
    胡文忠学问为勋烈所掩    
    胡文忠公削平全楚,出境督师,中兴大局赖以旋转,其勋烈之赫赫,海内识与不识咸震而服之矣。其学问则掩于勋烈,世庸有不尽知者。公在军治经史有常课,仿顾亭林读书法,使人雒诵以己听之。日讲《通鉴》二十叶,四子书十叶,事繁则半之,而于《论语》尤十反不厌。敦请耆儒,与之上下其议论,旁征列史,兼及时务。迨病至废食,犹于风雪中讲肄不少休。每问吾今日接某人,治某事。颇不悖于斯义否,其痛自绳削如此。公所著有《读史兵略》四十六卷、《论语衍义》十卷。皆自抒其所心得。而非捃扯以成书者。宜曾文正疏陈劳,尤服其进德之猛与。    
    《清朝野史大观》卷7    
    胡林翼之瞑目    
    益阳胡文忠公薨于军,罗少村观察祜,从文忠久,哭之恸。将敛,少村以手按文忠胸间,虽微冷,而与肢体异。久之若翕翕动,力持勿遽敛,犹冀其复苏也。至三日,折弁回。文忠疾亟时奏请开缺之折,奉朱批:“湖北巡抚著李续宜暂行署理,接统各军。”少村乃附文忠耳大声读之。文忠平日两目光如电,至是忽大张,若微颔之者。侍者走,旋一瞑不复视。少村再按心间,则方寸寒于冰铁矣。文忠血诚谋国,耿耿寸丹,死而不死,必待亲闻谕旨,付托有人,而后瞑也。    
    《蕉廊脞录》卷2


第三册左宗棠(1812—1885)(1)

    左宗棠(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咸丰时由曾国藩推荐任四品京堂襄办军务,率湘军在赣、皖、浙镇压太平军。先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大臣、通商事务大臣。力倡洋务。光绪时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南疆和北疆。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卒谥文襄。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异僧之言    
    公幼年患病甚剧,遇一异僧,视之曰:“病必无妨,此手定山河者也,尚有许多事业未就,安得遽死乎!”未几病果愈。家人异而询之,僧历言公毕生休咎甚详,亦漫置之。后公某年升某官,某年至某处,均与僧言若合符契,始大奇之。惟言某年应卒于战阵,至公适奉命征哈密,出发时,忆及僧言,乃令舁柩而行,凡附身之物皆备,且预嘱后事,自分不能生入玉门关矣。或有疑其不祥者,公曰:“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死到沙场,便是考终。况吾后事俱备,不犹胜于马革裹尸乎!”后凯旋无恙,又数年卒于军。以循环之理言之,或公阴德及人,天姑延其算,非僧所能预测欤。    
    《左宗棠轶事》    
    左文襄未达时    
    左文襄未达时,某年赴试礼部,铩羽南下。归途经白门,时陶文毅督两江,左往谒之,意在得其?+助。陶留住署中,每日令幕友与之谈论,如是者旬余。左欲辞归,陶使人留之,又数日,陶见左曰:“汝之言论志向,我俱明白,将来勋业当在我上。”因备数百金为赆,并以己子聘左女焉。在陶幕中与陈公銮同事,左朴质而陈则翩翩少年也。常游曲院,陈识一妓,一日问其愿嫁何人,妓曰:“愿嫁左师爷。”陈为大奇,左佐骆文忠幕时,长沙富户常某之子杀人应论抵,因止一子,四出行贿,官绅俱意存开脱,独左查案不允,卒置之法。    
    《南亭笔记》卷8    
    左相少年事    
    左恪靖小予五岁,其中乡榜却先予四科。戊戌计偕北上,遇于汉口,即结伴同行,自诵其题洞庭君祠联云:“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意态雄杰,即此可见。    
    是日,各寄家信,见其与筠心夫人书云:“舟中遇盗,谈笑却之。”因问其仆:“何处遇盗?”曰:“非盗也,梦呓耳。前夜有误牵其被者,即大呼捉贼,邻舟皆为惊起,故至今犹声嘶也。”予嗤之曰:“尔闺阁中亦欲大言欺人耶?”恪靖正色曰:“尔何知钜鹿、昆阳之战,亦只班、马叙次得栩栩欲活耳。天下事何不可作如是观!”相与大笑而罢。    
    《水窗梦呓》卷上    
    其二    
    左文襄之捷秋试也,与同年生湘潭欧阳某,同舟北上。一日,文襄伏几作书,欧阳生问:“何为?”曰:“作家书耳。”有顷,舟已泊,文襄匆匆登岸纵眺,书稿置几上,尚未缄封也。欧阳生因取视之。书中叙别家后情事,了无足异者,惟中间叙及一夕泊舟僻处,夜已三鼓,忽水盗十余人,皆明火持刀入仓,以刃启己帐,己则大呼,拔剑起,力与诸贼斗,诸贼皆披靡,退至仓外,己又大呼追之。贼不能支,纷纷逃入水中,颇恨己不习泅,致群盗逸去,不得执而歼旃也。欧阳生读之,大愕,自念同舟已十余日,果有此事,己何以不知。然家书特郑重其事,又似非子虚,因召文襄从者问之,亦愕然不知。又召舟人问之,皆矢言实无其事。未几文襄徐步返舟,欧阳生急诘之。文襄笑曰:“子非与我同梦者,安知吾所为耶?”欧阳生曰:“梦耶!何以家书中所言,又若真有其事也。”曰:“子真痴之矣。昨晚吾偶读《后汉书•;光武纪》,见其昆阳之战,云垂海立,使人精神飞舞。晚即感此梦,乃悟前史所叙战事,大半皆梦境耳。安知昆阳之役非光武偶然作此梦者,子胡为独怪我耶。信矣。痴人之不可与说梦事。”    
    吴县吴清卿中丞之督学陕甘也,按试至兰州,于时左文襄甫肃清关内,方布置恢复新疆之策。文襄固夙以武侯自命者,平时与友人书札常署名为今亮。中丞下车观风,即以“诸葛大名垂宇宙”题,文襄闻之甚喜。次日,班见司道,故问新学使昨日观风,其命题何。司道具以对。文襄捻髭微笑,不语者久之。徐曰:“岂敢!岂敢!”    
    《春冰室野乘》卷中    
    曾左相与戏为联语    
    清朝曾文正公名国藩,少与左文襄公同学。左公号季高,微时尝以才智自负。曾公曰:“当今发逆肆扰,需才甚急,既有大志曷出仕乎?”左公曰:“以吾之才,非总督一省,不能展平生之学问。”曾公笑曰:“何自命之高乎!”时左公适幕于抚署,因戏作联曰:“季子自命太高,隐不在野,仕不在朝,与我意见大相左。”左公曰:“藩侯(臣)以身许国,进未能战,退未能守,问君经济究何曾?”曾公大喜。后各督师剿贼,发逆歼尽,两公均任封疆重地。    
    《趣园记事》卷2    
    左宗棠之受大用    
    骆文忠公秉章巡抚湖南时,左宗棠为幕客,颇见信用,将吏多忌之。会秉章劾治总兵樊燮,疑左所为,诉于京师,事下总督。总督先入蜚语,遣官逮宗棠,期必至。宗棠惧辱,托应礼部试入都。总督知之,密奏左宗棠潜身入都,营谋脱罪,请敕步军统领访擒送鄂,时郭嵩焘值南书房,上召入,问:“左宗棠何如人?”曰:“有才,肯任事。”上曰:“何不利于人口?”对曰:“性刚,且嫉恶。”上曰:“向尝召之,奈何不至?”嵩焘曰:“左宗棠非求官者,若皇上有意驱策之,当不敢辞难。”上颔之。会大理寺卿潘祖荫亦疏言:“方今之势。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上意益解。宗棠至襄阳,遇嵩焘南归,言事已解。胡林翼亦遣人追留,乃更就林翼于松滋。至则曾国藩以先在,相见悲喜。明日,有旨寄曾国藩,问左宗棠胜何任?国藩奏:“宗棠刚明耐苦,可大用。”上乃授宗棠大常寺卿,督兵浙江。初,骆秉章疏辨宗棠无罪,上谕有“劣幕把持”之语,或署左门曰“钦加劣幕衔帮办湖南巡抚大公馆”。及闽浙平,而谤者誉矣。世俗之以势利为是非,皆此类也。    
    《瞑庵杂志》卷2    
    左文襄循资进用    
    近世言破格用人,多引左宗棠为口实。徐致靖疏荐康有为,言宗棠以举人赏三品卿,督办军务。柯劭?0疏请用丞参,亦言宗棠以举人授四品京堂。当时比之形求梦卜。二公懵于掌故,故所言云然。其实宗棠亦循资而进,非破格也。咸丰四年,骆秉章礼聘宗棠入幕。六年,以筹饷功,保郎中。八年,秉章复疏其运筹功入告,诏加四品卿衔。十年,募六千人援浙江,始以四品京堂候补。夫以一举人历保而得郎中,由郎中得卿衔,由卿衔得候补京堂,戎马倥偬之中,历五六年始进一阶,年且五十,亦迟钝甚矣。既自领一军,甫至江西,大破寇景德镇,连复德兴、婺源、浮梁三城,曾国藩上其功,诏以三品京堂候补。十一年,破李世贤于乐平,斩七千人,复建德、徽州,皖南略定,始擢太常寺卿,升浙江巡抚。京官三品视外官二品,由常卿升巡抚,亦犹由郎中放府道耳。世徒知宗棠由举人起家,而不考某中履历如此,今日躁进之徒乃欲援以自解,不亦怪哉。    
    《国闻备乘》卷2


第三册左宗棠(1812—1885)(2)

    左文襄公遗闻    
    文襄少时,在湘潭读书,曾手书联语榜其门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语意阔大,见其襟抱。邑中富室周氏,以女妻之。文襄入赘后,因贫故,不甚见礼于婢仆。岁暮,夫人促文襄治装远湘阴故居。文襄曰:“我家故贫,卿富室女,恐不能共齑盐岁月也。”夫人曰:“此身已属君,艰苦当与共。且丈夫宁忧贫,安能郁郁寄人篱下耶?”文襄乃偕夫人归,夫人布衣椎髻,操作如田家妇,文襄益发奋为学。    
    兄宗植长文襄二十余,以名诸生屡试不第,课文襄如严师。某岁携文襄赴长沙乡试,试事毕在寓中候榜,兄弟共卧一榻,忽闻捷报至,叩扉甚急,则文襄中式矣。文襄喜甚,白足着一袜起,匆遽间遍寻另一袜不获,旋于枕畔得之。宗植骂曰:“汝何量之小耶?一第安足荣,乃失措至此!”文襄赧然复眠。黎明捷报再传,宗植中解元,文襄起贺,宗植喜不自胜,亦足着一袜,大索勿得。扰闝既定,乃见宗植一足着两袜。文襄哂曰:“功名之际,岂真能令人颠倒耶!”宗植亦为轩渠不已。此事湘人多能言之。    
    文襄在陕甘总督任内时,值元旦,传驺将出,至阁门,仰首见楣间有红笺,大书“一品当朝”,忽皱眉曰:“俗不可耐。”及文襄出,幕府知其意,为改书“万里封侯”,仍贴原处,文襄归见其字,乃颔首笑曰:“庶乎近之。”文襄性傲兀,而待幕僚则优礼有加,长沙某孝廉在幕府主笺奏,一夕,文襄属其撰拟奏稿,方据案凝思,已传催数次。少顷,文襄又亲至催之,某君以“未就”对,文襄甫褰帘出,某君愠曰:“我非‘左师爷’,安得如许敏捷?”以文襄未遇时,曾在骆秉章幕中,人皆称左师爷也。文襄佯若不闻,但微笑而已。    
    曾、左交甚笃,中间以事龃龉,文襄颇以盛气相凌,传文襄复曾公文,中有“贵部堂实属调度乖方之至”一语,为文襄手稿。此等语句,见之官书,实亦仅见。时曾公官两江总督,故称之为“贵部堂”,曾公复函,但自引咎,语甚谦退,时议多之。曾公于文襄尤极推服,尝集句手书楹联以赠,其辞为:“常欲黑无欲白”;“知其雄守其雌”。文襄得之甚喜曰:“涤帅人也。”两公皆命世英贤,所见虽时有不同,然于军国之重,则和调无间,且亦不以此损其交情,真所谓“同心攻错,不负生平”者也。    
    《鱼千里斋随笔》卷下    
    其二    
    湘阴左文襄公宗棠,巡抚浙江,初驻严州。严当兵燹后,民无所得食,公于赈济外发银万两买茶盫,俾民采撷于山谷以为资。茶盫制成,札发宁波,变价归正款外得现金数千。饬于宁波设局,刊刻四书五经。嗣杭州克复,设局办理。其后苏州、金陵、江西、湖北继之,公实为之倡云。公取财廉而律人恕,宁波海关有巡抚平余银八千两,循例解至。公曰:“我无需此款,本可裁汰,然恐后任不给于用,不可以我独擅清名而致他人于困境。遂受之,转给赈局。公在新疆以地寒,日拥缁布裘,据案披图,籍口授方略。虽裨校来牍必手批答。我朝自康熙以后平青海、平准部回,皆设站台,以大臣总理其事。用是转运捷而军无后顾忧。公熟于国故,仿而行之。时伊黎各城,南至嘉峪关,计程近二万里。旅行者不持尺兵,非独济饷而民且资保卫焉。公待幕友甚厚,吾邑方剑华铸尝为所罗致,为予述公喜谈《左传》及历朝史事,杂以诙谐。尝烧豕饷友,语之曰:“近来士大夫食此,惟啖皮数片而已。不免暴殄天物,我必全食之。因取肝肠遍致诸客曰:‘尽心焉耳矣。’”既食,从者以盐渍蔓菁进曰:“此诸葛菜也。”盖隐以自况云。一日,剑华辞归,公留之畅饮,因言儒生眼界不可不宽,勿谓今人不如古人。如我经营陕西、甘肃、新疆数省,始固不敢必功之成,乃数年间竟酬所志。言及此忽掀髯笑曰:“卫霍不足侔也。”因又言:“从古筹边者皆以屯田为至计。我何独不然,第我未尝以此见于奏疏文告者,盖一明言则自部臣以下必以其事为重大而难之。故吾但尽吾心力所得为者而已,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