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1984-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来。

“老秦啊,你这样掏家底儿啊。”政委-钟纪成苦笑了下,拍了拍军长的肩头。

64集团军陆军航空兵大队的确是太惹眼了,下辖攻直中队、侦直中队、运直中队各一个,其中攻直中队装备着美制‘AH―6’攻击直升机、侦直中队则是配备了‘OH―6’,运直中队装备‘直-7改’运输直升机。

无论是‘AH―6’攻击直升机、还是侦直中队配备的‘OH―6’,都没有按照中国陆军的编号进行重新命名,而是按照美国陆军的编号,OH-6绰号‘小马’、AH-6绰号‘小鸟’。之所以没有更名,因为这两种直升机在陆军内不过是过渡性的产物,第64集团军在内的几支部队装备的是美国原装进口的‘MD-500’,年初装备的时候,美国人是想让中国军队看看这种飞机的性能,以便能够和中国军方敲定一笔大合同。

不过这种空重不到7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6吨,可以说是最轻量级的军用直升机的确很是优秀,MD500可执行如训练、指挥和控制、侦察、轻型攻击、反潜、运兵和后勤支援等任务,空中救护型可载两名空勤人员、两副担架和两名医护人员。作为攻击直升机时,配置7。62毫米机枪、30毫米机炮、70毫米火箭发射巢、‘陶‘式反坦克导弹等武器。

1963年,休斯公司按照美国陆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轻型观测直升机,即LOH计划。计划的内容就是为陆军设计一种专用的侦察直升机,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易于操纵。最终休斯公司依靠MD500获得了合同。这种直升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并于1968年初开始装备驻越美军部队,美国军方编号便是为OH-6A。可用于观测、侦察、特种部队机降、战场指挥和控制、目标确认、搜索等作战任务。

甚至在美国陆军中,也这种泪滴型座舱的轻型直升机也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坚固,操纵性能优异且噪音极低深受前线部队喜爱,还获得了‘飞蛋’的昵称。

OH-6A使用四叶主旋翼和双叶尾旋翼,由一台285轴马力的艾利逊T63-A-5A涡轮轴引擎驱动,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44英里,最大实用升限4;815米。机载电子设备有:ARC-116超高频电台,ARN-89空中定向议,ASN-43陀螺仪,ID1351航向指示仪。而攻击型AH-6‘小鸟’这种可装备多种武器的优良支援火力平台也是基于MD50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为了帮助中国军队快速完成军事现代化,以牵制目前获得了欧洲大陆并在巴尔干半岛对驻欧美军虎视眈眈的苏联军队,华盛顿向北京开出了一揽子的装备方案,其中在陆军航空兵的建设上,AH-1眼镜蛇、OH-6印第安小马、AH-6小鸟,甚至是美军也才装备没有多久的AH-64阿帕奇,也一度被美国人拿了出来。但显然北京对这样的装备方案并不感兴趣。

中国军方和政府高层有自己的道路,虽然总装备部早已经做出了编排,‘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的编号‘直-8’、‘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的编号是‘武直-9’、‘UH-1伊洛魁’的编号是‘直-9’、‘OH-6印第安小马’和‘AH-6小鸟’的编号统一为‘直-11’,但从这个编号排列就可以看得出,北京想要获得的并不是美军装备,而是自行生产。

这其中也就带来了一个授权和生产线以及技术培训上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华盛顿并不能够全盘接受,毕竟华府也有自己的考虑。可是北京对所谓《大武库计划》的提出基础只有一点,那就是全面武器国产化。美国人的观念是《大武库计划》即是在中国本土设立美军武器库存点,同时支援给中国防御性武器,但这个计划自然遭到了中国的拒绝,后来经过协商,美国人又提出了《武库计划》也就是由美方提供配件,由中国政府自行生产和组装。但同样,这个计划依然没有被中国军方和政府所接受。

中国军队在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上只提出了一点,即一旦中国遭到苏联的攻击,美国海军、空军有多大能力能够保障跨越广阔太平洋的海上、空中运输线的安全,毕竟红海军的那些‘红色海狼’和海军航空兵的拦截可以使得运输线骤然便是被掐断,配件过不来,中国工厂怎么进行组装,而且别忘了,80年代初,红海军可是访问过台湾基隆港,而且目前台湾空军也正逐步换装苏系战机,故而中国政府提出了《武库计划2。0》方案,也就是建立生产线,武器中国产。但显然这个计划也会让华府难以全盘接受。

在两国之间的扯皮之中,知道现在站在爆发,也就只有‘小鸟’系列暂时上马了,按照合同,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获得了授权,生产‘MD-500’直升机,官方编号是‘直-11’。



第五章:钢铁碰撞(三)

OH-6A之所以有被称作“Loach泥鳅”,意为LOH,是因为其所被赋予的作战任务是低空飞行,寻找目标,吸引防空武器开火暴露目标,然后投下彩色发烟弹标记目标,引导‘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攻击。这种攻击模式由于OH-6A自己凭借其卓越的机动性能往往能吸引较大范围内的轻武器开火,加之其坚实的机体又往往能保护其机组安全返航,也因此‘小马’获得了这个昵称。

由于能安装M27武器系统,即在机身两侧的挂架上安装M134六管加特林机枪或在XM8武器挂架上安装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另外还可以去掉舱门安装一挺M60D舱门机枪,这些对于一架空重557KG起飞重量仅有1000KG的轻型直升机来说,已经是非常强大的火力了。也因此当初选择的时候,军方第一眼就挑中了这种对于中国陆军来说实用价值极强的轻型直升机。按照编制组成,包括第64集团军在内的数个精锐陆军集团军的陆航大队内都编制有两个中队共十六架“Loach泥鳅”。其中攻直中队装备着的是八架次‘AH-6小鸟’、而侦直中队则是配备了‘OH-6小马’。

“让集团军侦察大队特侦1连也随同出发。”秦厚基军长补充了下命令。

派出去的机动反坦克营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尖刀中的尖刀,全部都是以北京吉普搭载红箭8或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反坦克火力极强,现在将这样的家底拉上去,需要一支精锐的步兵力量进行协同,据情报反应,苏军在进攻作战的时候,往往会派出一些特种作战部队和侦察兵在战场的周边范围内实施侦察、破坏、袭击和狙杀行动。

近卫坦克第5师师长-博斯塔克斯基显然也没有想到扎赉诺尔的作战会是这样的激烈,至少他没有想到伊留申斯克少校的侦察营会全面陷入在苦战之中,毕竟近卫坦克第5师从三叉河一线迂回,直趋扎赉诺尔的途中并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增援会是这样迅速。

前锋部队至少水陆两栖的一个侦察营,但中国军队却是精锐的第64集团军第190摩步师的一个主力团,而且是坐火车驰援的。这一点显然大大出乎在意料之外。最初考虑的时候,至少做了最坏的打算便是部署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防御部队。在海拉尔,中国军队部署有一个内蒙古边防守备8旅。如果要增援,距离最近的也是这支部队。

但是情报部门根据他们收集到情报却并不这样认为,至少包括远东方面军群情报部长兼远东军区情报部部长-基尔连科斯基中将在内的情报军官们都认为着的是蒙边守备8旅要作城市防御准备,而不会展开主动增援。因为情报官员们认为守备部队出城野战应该不是长项。

可是糟糕的是,现在情况并不是这样,伊留申斯克少校的侦察营先是遭到了铁路民兵团的抵抗,在夺取扎赉诺尔和小孤山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些麻烦,然后是迅速增援的中国陆军坦克团飞快的赶到了,并击溃了作为前锋部队的侦察营。

该死的,所以铁路行进还可以得以通畅的原因是方面军群司令部强调铁路干线的安全,这些该死的教条主义者。中国人的军列在行进途中曾被前线航空兵多次发现,而飞行员请示的结果却是得到这样的回答:地面部队完全有能力消灭这群中国装甲部队。

保持铁路线的畅通。这样中国人才不会采取焦土模式抵抗。否则我们在满洲很可能无法获得一寸完好的铁路。这样的屁话现在完全是一场笑话,难道中国人自己就不会炸断铁路。这些官僚,让他们看看现在扎赉诺尔所爆发的战斗吧。

那些刚刚从军列上卸下来的59D迎着滚滚前进的T-80钢铁洪流疯狂前进着,无数闪动着的火光在夜幕中绽放,博斯塔克斯基不得不感慨,中国人的战斗意志实在太是顽强了。更糟糕的是,博斯塔克斯基师长知道,自己这次碰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军队的第64集团军。该军下属的三个摩步师的师属坦克团全部换装了装备有北约标准的105毫米线膛炮的新59坦克。集团军陆航大队装备有美制‘小鸟’直升机,此外集团军直属有一个装备有‘挑战者1’型主战坦克的坦克旅,直属高炮旅则是配有双57自动炮和红旗61防空导弹。

这次看样子是遇上硬碴子了,不过英雄的近卫坦克第5师可以碾碎一切的抵抗,包括中国人的所谓精锐部队,至少博斯塔克斯基师长并没有担心太多。

“伊留申斯克少校同志,你必须坚决的牵制中国人的部队在扎赉诺尔火车站一线,为全师主力的展开赢得时间。”博斯塔克斯基直接叫通了和伊留申斯克营长的无线电。现在这位王牌近卫坦克师的师长同志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将中国人的主力消灭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从而使得齐齐哈尔甚至是哈尔滨以西全然洞开,使得黑龙江、吉林一线的中国军队的防御全部崩溃。这便是博斯塔克斯基整个的构想。

“将团预备队拉上去。”此时面对着扎赉诺尔火车站的僵局,周陵水也急红了眼。

“让坦克1营及团直属反坦克连展开反冲击,必须顶住苏军的进攻。”这个时候虽然展开反冲击显然太过于疯狂了,但所谓剑短于人,便跨前一步,这个时候周陵水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因为除了展开反冲击之外,他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坦克1营的确是最后的根本,但现在对于周陵水说,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坦克3营损失大半,坦克2营在火车站方向陷于胶着,除了团直属的部分部队和配属坦克团作战的568团1营之外,周陵水手里唯一剩下的兵力就是坦克1营了。他没有选择。

“让568团1营和坦克2营必须在十分钟之内拿下扎赉诺尔火车站,对,我只给他们十分钟的时间。”周陵水看了看手表,他要求进攻火车站的部队必须迅速肃清火车站之敌,以便团主力重组防御,否则对于坦克团来说,将会在野战环境下,成为苏军打靶的对象。

此时的右翼掩护位置已经全部乱糟糟的了,几辆59-2中型坦克在苏军的火力下混乱着开始转向后撤,尾随而后的步兵战车拼命的将‘红箭-73’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出去,试图掩护坦克车的转向后撤。但这些胡乱发射的反坦克导弹不但没有击中目标,反倒引来苏军铺天盖地反击的炮火,炮击伴随着炮射导弹的轰击,灼热的火光甚至是直接便是将几辆掩护撤退的步兵战车点燃成一堆破烂的废骸。谁也挽救不了这些钢铁之兽此时的命运。

随着距离的拉近,苏军咆哮而行的T-80主战坦克群再一次无情的将死神带临而来,近卫坦克第5师可谓是攻势如潮,主战坦克在装甲战车的伴随下,席卷成滚滚洪涛。掩护的炮火将铺天盖地的炮弹宣泄下去,炸得浓烟滚滚,一片血肉横飞。

而在扎赉诺尔火车站方向,纷射的子弹交错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火线,各种轻重武器在夜空中挥洒出道道琉璃般的光彩。瓢泼样的机炮弹雨将血火硝烟四起的战场笼罩在一片死亡的钢铁之雨中。各种轻重火力密集的扫射着。夜幕下,一团团火光此起彼伏,喷吐着的火舌不断的割裂开阵阵夜幕的黑暗。整个火车站几乎已经被炸成了一片火海,防守的侦察营的确是损失惨重,中国军队猛烈的进攻使得苏军不得不承受着可怕的伤亡。

不断的有迫击炮弹尖啸着从天而降,炸得烟火四起。放平了炮管的高射炮拼命的泼洒着弹雨,编织着密集的火网。各种炮弹-砰-砰-的爆裂而开,绽放开道道耀眼的火光。

甚至步兵是一波接着一波的对着扎赉诺尔火车站展开猛烈的轰炸,几辆坦克车是全然不顾自身安危的抵近站台,用直瞄火炮凌厉的点射着疯狂喷吐着火舌的苏军火力点。

侦察营此时的确是伤亡惨重,一级营政委级卡莫诺夫斯基、临时担任侦察1连连长职务的罗斯托夫斯基大尉、侦察2连的伊万叶维奇连长都先后阵亡了。排长、政治指导员的伤亡更是极为惊人。不过此时,看到了增援,伊留申斯克少校也当然要豁出去了。

“为了苏维埃,同志们,坚决的守住阵地,绝不让中国人突破。”伊留申斯克少校发出了决死样子的号召,显然此时已经不再是一场战斗了,而是中苏两国军人的意志对抗。

远处的满洲里城的方向,此时正火光冲天,和扎赉诺尔火车站这边一样,满洲里城内的激战也已经到了最后时候,只是相比之下,伊洛巴维奇少将的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1师远没有近卫坦克第5师这样幸运,因为近二十个小时的厮杀下来,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1师也在这惨烈的一天中流下了太多的鲜血。



第五章:钢铁碰撞(四)

满洲里城内的鏖战已经到了最后时候,整整一天的厮杀中,中苏两国的军人在这座已是废墟一片的城市内拼死厮杀了若干小时之后,彼此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掠过天空的歼击轰炸机开始返航,在这一天之内,前线航空兵的确是起到了很大的作战支持作用。包括米格-21鱼窝CDF、米格23歼击机;米格-21鱼窝JKLN、米格-27鞭挞者、苏-17装配匠CD、苏-24剑术师、雅克28阴谋家ABC战斗轰炸机;米格-25狐蝠BD、米格-21鱼窝H、雅克28阴谋家D歼击侦察机;雅克28阴谋家E、安-12幼狐BC电子战机在内的近千架各类固定翼飞机对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强有力的对地支援。而这还不算上第37航空集团军、第30航空集团军、第46航空集团军的那些图-95、米亚-4远程轰炸机;图-16、图-22中程轰炸机。

外贝加尔军区的第23航空集团军、远东军区第1航空集团军、第2远东航空集团军、第3远东航空集团军从自阿穆尔河口到满洲里一线的漫长国境线上,始终给予了从黑河、漠河、满洲里一线向中国境内推进的进攻部队以极为强大的空中支援。

对于此时的满洲里方向,第23航空集团军动用了一个对地支援师、一个独立轰炸机团、两个直升机团和一些侦察机对整个防御筑垒区实施了极为密集的航空火力支持,如果用狂轰滥炸来形容苏军航空部队对满洲里的空袭力度,那也是丝毫不为过分的。

整个战线甚至都完全的被强有力的空中力量所笼罩在机翼之下,至少那些涂有红色五星的‘苏’、‘米格’、‘雅克’系战机几乎完全使得满洲里的天空在这一刻属于红色苏维埃,而不是属于那些被莫斯科称作为‘黄色法西斯’的中国人。

‘米里’直升机设计局‘制造’出来的邪恶‘蜻蜓’们带着搅动而起的强劲气流,在天空中布洒着钢铁和死亡,在这短短一天内,至少世人的目光被吸引在中国和苏联的东部边境地区、被吸引在北京城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不去感慨一番,因为对‘北极熊’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恐惧,而去感慨。似乎在这短短一天内,克里姆林宫达到了自己的一定目的,那便是让世界因为红色苏维埃的强大而去颤栗,去恐惧,甚至是屈服。

然而,正是因为对红色铁幕的畏惧和恐慌,从这一天开始,在‘红色蔓延’下,硕果仅存的那些西方国家以及早已经因为颜色革命和左翼政党上台执政而崩溃了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将拯救世界的期望投注在同样是红色的中国,几乎残存的所谓西方民主国家,无一不在期望中国能够阻挡住铁幕帝国的南下脚步,拖滞住莫斯科饮马南中国海的节奏,从而让整个世界不至于沦入在以克里姆林宫和KGB为象征的‘北极熊’的熊掌之下。

如果说此时北京城内的战斗是中国军人们在用生命捍卫共和国的心脏,那么此时的满洲里俨然成了对抗苏联力量的最前沿,起码在此时,满洲里的重要性要比黑河、孙吴更显得突出。而满洲里城的残存守军则是这对抗最前沿的流血牺牲者。

没有人能够想象这场战争,哦,不,是这座小城内的战斗的惨烈程度,没有记者,没有媒体,没有影像,也同样没有文字能够记录下这座甚至在中苏两国内都不一定为人所熟知的小小边境城市内的战斗是怎么样的充斥着血腥味,是如何的残酷不堪。

如果非要去书写,或许只有滴流的鲜血能够完整的书写下这座已经几乎快要被钢铁和烈焰从地图上给抹去的小城内所发生的一切。拿起一支鹅毛笔,用流淌的红色蘸满笔触,缓缓的在历史的竹简之上逐字逐语的继续下点点碎片,拼凑起碎裂的时间。而几乎每一笔,每一划都是生命和血肉的化作,并不存在着的却又跳跃着的文字之间,充斥着的只有灵魂的映像。

在包括苏联军队在内的世界强军眼里,在那些总是爱指点江山样纵谈天下的军事专家眼里,或许他们印象中的中国军人都是拖着辫子的愚昧者,或者他们总以为中国军队的所谓战术就只是被传说着的‘人海战术’,正如多数苏联军人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人也许会勇敢而不怕死,但也许又都是一群懦夫。无论是从极力推行‘黄色俄罗斯’政策的帝俄时代,还是到红色苏维埃,莫斯科从来都没有在东方吃过亏,而显然这一次也不例外。

但是这一次,似乎并不是那样的,至少在近卫摩步第11师的官兵们看来,这场战争并不是那样的乐观,起码这一天的满洲里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

而对于中国军人们来说,曾被称作是‘苏联老大哥’的北方邻居的确态太少具有力量了。当高强度的火力打击降临下来的时候,炮火中极力想要让自己活下来的人们才才现其实中国军队的所谓炮兵火力打击和苏军的炮火强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从满洲里城内的这一天就可以看得出,苏军的作战样式的确很是比自诩为‘师学苏联老大哥’的中国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