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烧啪诱罡粘闪⒌挠志ぴ泵牛辛轿辣浚煌蛉耍仓惶诨实邸A硗馕宄潜硭鞠禄雇沉熳乓恍┢瘫庑┢瘫簿拖嗟庇诰欤ㄖ案涸鸹使嚼锓段е獾闹伟病A嚼镏谟缮窕涸稹9侵诘谋0仓饕怯捎笆涛栏涸穑跻挛赖谋浚饕涸鸸峭馇揭淮渥さ匾苍诨使媳倍磐狻S笆涛浪渫呈艚跻挛溃床皇芷涔苤啤F溆挚梢苑至街郑恢殖莆涫蹋簿褪谴蠛航卸偎氖耍庑┤硕际谴牌芳兜模簿褪蔷佟A硪恢殖莆溃加辛偃耍怯忻魅返闹凳匚恢谩2幌翊蠛航谎梢愿呕实鄣酱ψ撸巴サ哪切┕钊粘J匚来蠖冀桓恰6蠊铮嘶实酆痛蠛航猓魏未拧Α娜耍际遣荒苋肽诘摹K运侵辉诤蠊馕е凳兀裼ㄔ昂竺娴乃痴昝啪褪怯山乐凳亍6跻挛谰涂词厣裎涿拧5比唬诮艏钡那榭鱿拢捎纱蠛航雒婷罱澜牒蠊5虢氲钅冢兰浦挥性谖冶淮炭妥飞苯罾锸保趴梢园桑�
了解了这些后,我心下大安。这冯保要想造反,是很不容易的。
他虽然提督锦衣卫,但锦衣卫的副指挥史却是张居正的弟弟张居谦。这副指挥史才是真正的军方人士。虽然两人有些交情,但冯保要想调动他却是不可能。这也是张居正当初为了削弱太监们的权力而采取的办法。包括京城里真正的军事力量,驻扎在京城北门的御林军也是被同样的安排。真正能为冯保所用的只有徐爵手下的南镇抚司和东厂的一些爪牙。而京城的防卫主要是针对北边,所以是北重南轻。南镇抚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抓捕及拷问犯事官员,和监察锦衣卫自身的纪律。也就是一个类似于宪兵的刑事机构,所辖兵员只有六百多人。如此一来,冯保要想单靠这些人造反,我的御前侍卫就能摆平。御前侍卫可都是精挑而来的壮汉,一个顶十说不上,一个顶两还是有的吧。
当然,这不能排除他可能利用计谋的方式把我控制起来,或者怂恿一些营都统跟他一起闹事。
但是,冯保我是一定要除去的!
先不论冯保做的那些坏事,也不论他家里的那些钱。就说这满朝官员里,不管是反对冯保的,还是站在冯保一边的,无不受其影响。这就让接下来我要进行的改革中,留下很多因他而存在的变数!就拿吏部尚书王国光和侍郎王篆等一批人,他们都是张居正提拔的能臣,这些人我是要用的。但他们却因为冯保与张居正的联盟关系,而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保会因为冯保的一个眼色或一句话而改变立场。只要冯保一除,他们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但,除他我需要一个理由!
虽然我知道他家里藏着一本帐本,把送礼的人,送了什么礼,都一一记录。可抄家也要证据啊,不能先抄了再去论罪吧?这怎么能服众呢?后宫里的“老妈”怎么应付?这京城里是禁言最甚的地方,却也是流言最猛的地方,历史上万历发生点屁大的事,第二天满京城的人都知道。像什么梃击案啊,红丸案啊,无一不是如此。要是传出去一个我忤逆不考的名声,这可是属于道德审判里的极刑啊!
于是,我找来张鲸,命他加速搜集证据的步伐。
同时,看着这满城的兵,我想起一个人。一个在我脑子里比张居正还有名气的人,一个与冯保关系也不错,但我却宁愿相信他的人。
他就是——戚继光!
想起要见这位民族英雄式的人物,我心里非常激动。
想想这时候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实在不多。孙承宗不过才与万历同龄,而且此时还只是一个文弱书生。熊廷弼还未成年。袁崇焕两年后才来到这世上,因我的到来,他还能不能降临还是未知数。郑成功就更没谱了。能用得上的,还有李成梁,但此人我却有所保留!
为了见戚继光,我也做了些准备,让王德去了趟京城里有名的薰风阁。做为皇帝来说,想要收买一个人,或者说让一个人感动,要容易的多。只要我能稍微把身份降下一点,被收买的人,自然就会感激涕淋!同时,我也准备浪费一点电脑的电量。戚继光是1528年生,现在也才54岁,可他却在六年后死了。现在我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也就不能让他这么早死去。按照史书所载,他应该是因为仕途不顺,忧郁致病才会走的这么早。我是不会让他仕途不顺的,所以他应该能活再长一些。而我要让他活的更长。电脑带有人体扫描功能,只要让它瞧上一瞧,这戚大帅的身体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还有就是看上它能读懂人的内心!
我知道这叫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
但是,人们在描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总会不自觉的添加进很多的光环,近乎于把他们描写成神一般。可他们依然只是人,是人就会有缺点。就拿戚继光来说,他为了能有个儿子,偷偷的在外边养小妾,或许这在当时的人们来说,并不过份。可他在小妾给他生下一个大胖儿子后,又纳了两个小妾,虽然以当时人们的想法,这也不过份,哪一个显贵的男人不是三妻四妾的?但问题就来了,当接二连三的招徕女人时,就不是单纯的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德约束,而是出于一个男人所特有的欲望。
同时,戚继光也不是一个绝对清廉之人,以他三品武官的品衔,年俸不过才一百五十四两。要养一大家子人,又要给像张居正、冯保这样的人物送礼,外加生性豪爽,好与人结交,常与三五好友豪饮不止。那钱从何来?他好就好在从不克扣军饷,是一个爱兵之人,但例子钱(明朝时,因为朝廷俸禄不多,地方官员在征税时往往会多征收一些,再以这些钱分给官员们,称为例子,有月例,也有年例)大概还是会收上一些的!
同时,以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已经不能再把他当成是神。我要与他共事,人是永远无法跟神合作的!
上谕发出两天后的傍晚,戚继光才从蓟州镇赶来京城。第一时间我就在乾清宫前一侧的上书房召见了他。乾清宫他是不能进的,因为他是带着‘鸡鸡’的男人。我特意叫王德搬来两张桌子,设成君臣局。所谓君臣不同席,这是规矩!虽然我不介意,但戚继光却难免会受到这层约束。如果执意要他跟我同桌,他去撞墙都有可能。两张桌子上都摆着熏风阁的猪头肉,这是戚继光最为爱吃之物。张居正再世时,每年都会给他捎去一些。同时还备了几个小菜和一壶酒,再把电脑开启后放到一个盒子中,置于屏风后。
一切就绪,我尽量让自己保持住冷静的心态。
等了一会,一名太监领着一个穿着三品虎服的武将走了进来。
“臣左都督、蓟门总兵官戚继光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戚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
“戚爱卿可知朕今日召见你所谓何事啊?”
“臣……不知”
我知道你不知,估计来时在路上心里是七上八下的,不知是福是祸吧?
“坐吧!”我指指他面前那张桌子说道。
“臣不敢!”
“朕叫你坐就坐!”
“谢皇上!”
戚继光坐的颇为尴尬,说是坐着,实是扎着马步,只是屁股的挨着凳角欠着身子。想来也是,这大明朝开国至今,除了洪武时有过如此的宴请开国之臣,后就再没此例。纵是戚继光,对此厚待,也是惶恐。
“朕听闻你好吃这猪头肉,特意叫王德前往薰风阁为你买的,听说这平常人还要排上一个时辰方能买到呢。你可别费了王德一番心意啊!”
“谢皇上盛恩,有劳王公公!”
“来吧!朕对着这美味有一会了,还真想尝尝这爱卿的心头好,是否真如所言!”
“让皇上久候,臣罪该万死!”
“爱卿何罪之有,所谓民以食为天。民间不是有言,天雷亦不劈进食之人,难道朕还能大过天去?”
“皇上贵为天子,代行天意,自与天齐!”
“不说这个了,来,我们尝尝!”
王德走上前来,夹了块猪头肉放在眼前的小盘中。我夹起放入口中,味道甚是不错,只是在这热天里吃,稍显油腻了些。但看那戚继光依言只是夹起一小块,放入嘴中,没怎么咀嚼,就吞了下去。发现我看着他,忙把筷子轻放桌面,欠身候谕!
单看他惶恐不安的样子,我知道,今天设这个饭局,绝对比升他官还受用。但虽然受用,这么吃下去,却绝对不受饱。
“爱卿如此小啄,莫非今日这猪头肉其味有异?”
这皇上赐的食物,纵是毒药也不能说不好吃啊。戚继光听我这么一问,忙跪下说道:“臣不敢!猪头肉其味甚佳,只是,皇上设此御宴,高待臣下,纵是如张阁老者,亦未受此厚恩,臣惶恐致极。虽是小啄,却深感皇恩!只是,不知皇上今日召见臣下,所为训谕?臣恭听!”
“哈哈,戚爱卿倒是性情中人”
“臣失礼了,臣万死!”
“平身吧”我说着示意王德给我杯中倒上白酒。倒上后,王德又去给戚继光倒上,戚继光躬身谢礼。
我拿起酒杯说道:“戚爱卿与朕共饮一杯”
“谢皇上!”戚继光说着忙举起酒杯与我空碰,一饮而尽。但其脸上的不安还是依然!
我知道,应该进入正题了,挥手让王德退出上书房!
“朕知道,爱卿一生戎马,早时东南抗倭缕建战功。后经张先生拟意,提为蓟门总兵。坐镇边防十数载,为我大明立下汗马!”
“臣才疏学浅,蒙皇上圣恩,委此重任,臣自不敢有怠。唯有竭尽职守,方报皇上隆恩!”
“你之才学,朕是信的过的!今日召你前来,实有军防之事与卿共议!”
“臣不敢!臣恭听!”
“如今蓟门一地有多少兵员?”
“回皇上,蓟州镇现有兵员八万二千四百名。另有昌平镇四万三千名,亦属臣统辖。共有兵员十二万五千名!”
“那实员有多少?”
戚继光见我这么问,心里一惊,但即然皇上问起,瞒是瞒不过了。于是干脆直接跪下回道:“臣罪该万死,两镇之兵实数为九万两千员。能战者不过十二营六万余人,余为屯兵。臣自知虚报兵额乃为死罪,请皇上赐臣死罪!”
“既为九万,为何要虚报三万余员?”
“回皇上,朝廷屡让臣下增兵,但所拔饷银却未增加,多数只能由盐政及军田赋税充饷。然,蓟门一地之财政,难以维持如此重兵,外加兵丁难以征召,臣下这才瞒报!”戚继光说完低下头去,等着我大发雷霆。
我当然不会这么做,对于他说的事情,我大概也了解一些。明时定“虽养精兵百万,不费民一粒米”的军事后勤制度。军队以军屯垦荒的方式,自给自足,朝廷再给予很少的补贴。屯兵相当于现世我们国家刚建立时的建设兵团,专门负责种地和开发荒地。但屯兵却是没有定制,多直接拿卫所的兵士,在无战事时充当。屯又多集中在边区,尤其是辽东,蓟州,大同,宣府,俞林,宁夏,甘肃,太原,固原九个史称‘九边’的边防重地。守、屯兵员比例各个时期和地区都有所不同,基本上是按三分守城,七分屯田来分配。也就是一所有一千一百人,其中要去种地的有七百七十人,余下的三百三十人才是真正的兵士。但人员却是不固定的,今天你去种地,明天就是我去了。所以造成明军时的军事训练水平低下。戚继光镇守蓟州后,为了有效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才特别把守兵与屯兵定额定员。种地的专门种地,打战的专门打战。
明时的士兵来源主要是‘垛集军’,也就是从军籍中征丁,定为军户,军户者世代充军,不能脱籍。如若家中无丁,则由亲戚族人中拉一丁代替。还有一种是‘谪军’,也就是把犯罪的人拉到军队去充军。‘内地多为垛集,边防多为有罪谪戌’,所以明朝时“人耻为军”。有谁喜欢跟罪犯待在一起呢?再加上社会风气又严重的歧视军人。到明朝中期后,军职冒滥,占役严重,逃兵非常严重。当了兵都逃,那些没当兵的就更不可能自动跑进来“保家卫国”了。其战斗力之低,也就可想而知。
倭患严重时,曾经就有一支由几十个倭人组成的小队,却深入内地,溜达了一圈,硬是没有截住。有些地方一听倭人来了,一千多人的部队,却被这几十个小倭人给吓的面都没照一下,就落荒而逃。后来戚继光提议用‘募军’的方式,才拉出一支戚家军来!
第二卷 新朝新政 第五节 见戚继光(二)
戚继光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为什么也会虚报军额,原因我倒也能猜出一些来。戚继光虽属正直勇敢之将帅才,但他并不刚烈。比起同为抗萎英雄俞大酞的理想主义,戚继光要务实的多。他不会去要求那些别人根本就不可能给的东西。他更加在意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做更多的事。条件之外,既然他管不了,那不管也罢。朝廷要增兵却不给饷,他也不去理论,反正把这里给守住就是了。同时,他还会看看书,写点文章,让自己尽量的能跟文官集团靠近一些。这就说明他的情商是非常高的!也因为这点,在明朝这种重文轻武,文官们多看不起武将的政治环境下,他却能得到大多数文官们认同的一个原因。
只是问还是必须要问的,这属于心理攻防战。警察抓住贼后不也要审问一番,不是不知道你犯事,只是要你承认而已。
“朕无怪你之意,平身吧!”
“谢皇上!”
“以爱卿之治军,尚有如此虚空之数,其余军镇状况岂不更忧?”
戚继光没有说话,只是有些尴尬的不知道如何回话。他是一个磊落的人,自已掉进井里,也没想着把别人一起拉进来,来促成一个‘法不责众’。当然他也不能说其它卫所就没有这些事,那就是欺君。
“先生生前有过整顿军务之举,但所收成效甚微,其因在于多方制约。朕今欲继续先生整顿军务之举!……军乃国之利刃,保国安家,开疆拓土,皆仗其利。如此军政,其锋已钝,整顿势在必行。就拿驻扎京城之京军而言,朝廷以精锐之师待之。报有七十二卫,近四十万兵。但据朕所知,其实数不足三十万。然,其带品将官多达六万之众。五兵士均养一将官,真乃史所未闻。这些将官又多为冒功求封或依人势而得,难不成战时,还能仰仗他们当兵士用之?朝廷所发饷银皆被其等所占,兵士却无充饥之食,还要受命充做劳役,平日里操练常有懈怠。如若现有战事发生,朕举十万京兵对之,实去三四此等乏练之兵。这战如何能胜,军威又依何得震!”
我说的有些激动,戚继光听着也有所感。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只是不属于他管的事,他也没心事去过问。现在他听我这么讲,却是一时不知道我到底想要怎么样,于是依着流程般的说道:“皇上圣明!”
我知道我应该抛出点东西了。
“朕现赐你二品衔,授京军总都督指挥使,统领三大营七十二卫,整顿京军军务!再者,蓟门一地乃边防重镇,爱卿又一直坐镇十余年,对此地防务边情了解甚深,也一并由你领之。但蓟门总兵一职,朕会另派人任之。爱卿当务之事,在于京军军务”
戚继光听完大惊,忙跪下呼道:“臣万死,恳请皇上收回成命!皇上如此信任臣下,委以这般重任,臣本应感激涕零,鞠躬尽瘁。但律有明制,为将者品不过三,所领兵员不过一省之军。皇上却赐臣二品衔,领两地在册兵员达五十万之巨,此已大大超出律之所定。臣如若接此重任,势引朝中百官,天下万民之不容。臣之仕途、性命却之倒是无防,但若招来臣民对皇上之指谪,臣万死亦不足于泯罪!”
我看他那么大惊失色的,还以为在他看来这改革京军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原来是为了这事。
“朕哪有不明祖制之理。但制既为人定,人亦可改之!若不从制上变法,今日治军,亦为明日所颓。先生时整军之所以成效甚微,就在于其过于守成。只修其本,却不能治其根。纵使得今日一时之强盛,却难保明日后时之消亡。我大明之军曾盛极内外。英宗爷时,五十万京军精锐却被元人三万所破。个中原因,吾辈自应好生检讨。既为军伍,却不能扬威海内,岂不羞愧?朕不但要改此律制,还要树军威,办军学,兴武备。朕委你重任,就是信你。难道戚爱卿会如传闻所言,反了朕不成?”
“臣不敢,言在他人口,臣无法使之。臣之忠心,天可见之!”
“爱卿既有此想法,又何惧人言!只要你忠于朝廷,传言自破。朝堂之上自有朕应对,卿不必多虑。明日朕即发上谕,卿即刻上任。当务之事,乃查实京军兵额,去其老弱转为专职屯兵。朕宁少十卫虚空之数,但求一卫用之能战,战之必胜之精兵!对于那些将官,有能者留用,无才无德者去之。若有人以此生事非,自有朕替你担着。同时,朕会让兵部尚书梁梦龙协助于你,你与他本就一起共事过,应有默契,也可让事办的更顺些”
戚继光见我说的激动,两眼生辉的,知道他这是被逼上梁山,是不得不接受了。像他这样天生的军人,对于能够重整军威,本来也是非常期待的,但他却没法因为期待的事有可能成真而高兴。这些事是否真的可顺利实现,他一点底都没有。只要我过不了群臣那一关,我这个皇帝自然是不会有事的,倒霉的只能是他!说不定明天上任,后天就让人给拉下来,甚至还有可能有性命之忧。只是对于我这个在他眼里一直就是一个俭财奴形象的小皇帝,却能看清军队里的实像,感到不解。难道张首辅等以前所描绘的有些偏差?
“臣领旨谢恩!”
我知道我还要刺激一下这位英雄,让他更有盼头才行,于是让他平身后接着说道:“爱卿所书之《纪效新书》(戚继光在1560年左右写的练兵方法,但却没有得到普及,印量也不多),朕有读过,深为感触。但也有不足之处,以后再与你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