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相当于原来不具备隐形能力的战机的2倍的突防成功率啊…”董涛慢慢地说。
“这就已经不错了。本来歼轰7X相比非隐形战机可以达到8倍以上的突防成功率—;—;要知道依赖高频率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系统只能直线探测目标,对掠海反舰导弹的有效探测距离实际上只有区区20公里,这个距离上其实只有挨揍的份了,而预警机和巡逻的战斗机的雷达也主要工作在高频率波段,歼轰7X采用的经典隐形技术针对这些波段的雷达效果不错,再加上贴海面飞行,海面杂波使雷达的探测能力降低,我们的歼轰7X已经比中高空飞行的全隐形战机的突防成功率要高了。我们最近得到消息,日本海军的宙斯盾系统已经采用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对掠海目标的探测死角成功地进行了补充,所以歼轰7X的突防成功率不能按照原先的方式估计了。”
秦文强点头:“是啊,我们的地波超视距雷达还没有完成舰载测试。英国皇家海军研究所和马可尼公司早在1982年就开始搞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项目,美国洛克希德的桑得斯子公司早在1996年就完成第一个样机的测试了,拖到现在开始装备主要原因是天线系统一直存在问题,现在看来已经解决了。我们相关的技术还主要用在地面雷达站上。”他长期搞隐形战机的改装,对这个原因早有了解。
“是啊,这种雷达远程预警还是很可靠的,虽然得到的数据精度很低,但是可以派战机去搜索,正适合弥补航母编队的防空系统的漏洞。而且这种雷达无法由反辐射导弹进行定位,很难压制。因为要对这种长波长的雷达进行定位,必须要有直径达到几米到几十米的天线。”董涛本来就是搞电子产业出生的,这方面更加专业,他继续补充道:“这种地面雷达的多个天线占据很大一个面积,因此我们的舰载系统研究一直存在瓶颈,而美英在这20多年里为了使反隐形技术能够在军舰上使用,下了大力气研究和发展了从双柱天线到多柱天线的系统,使这种技术终于能够舰载使用了。虽然探测距离还比不上陆基的系统,但是已经足够航母舰队早期预警使用了。”
“不管怎么说,新飞机已经能减少我们自己的损失,提高了攻击的效率。”
“今天我们两个厚着脸皮坐了一把贵宾席,觉得应该多做点贡献。”
“我们给你的宝贝隐形飞豹带来了生日礼物。”
“什么礼物?”
“一件豹皮大衣,”秦文强指着董涛:“背部隐形是我想出来的,董涛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所以为了能够对得起朋友,他琢磨了好久,给你的新飞机设计了一件新衣服。”
“能不能先吃完饭,然后找一个专门的地方再接着聊?”肚子咕咕叫的董涛建议道。
……
韩上校把负责项目的主要的专家和军人都叫来了,人数并不多,只有十来个人。歼轰7项目在历史本来就很坎坷,其实中国航空界很多自主设计的有特点的优秀项目,比如强5、歼轰7、水轰5都是在参与的人员很少、花钱很少的情况下完成的。看来没有复杂的官僚体系的干扰做事要容易很多。
一番简单的介绍以后,董涛站在了主讲的位置。
“今天我参加了新飞机的试飞典礼。刚才老韩说飞豹改装‘背部隐形’的原始创意是我和秦文强两个人提出的,这话不完全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个创意是文强一个人提出的,我没有什么贡献。”
大家楞了一下,没想到他如此开局。好几个人随即露出赞赏之意义,显然对这个年轻人的胸怀有些欣赏。
“我今天本来没有资格坐到主席台上,因为除了领导,坐在台上的都是对这个项目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当然,那么小一个主席台,还有很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没有坐上去。”
大家发出轻笑声。
“自从老韩离开我们那里以后,我就一直在想我是不是也能为这个项目做出点贡献。我今天带来的东西请大家看一看,能否对我们的项目有所帮助。”
“大家知道,秦文强要求我们那里搞设计的人要尽量多学其它专业的知识。他自己说这个‘背部隐形’的设想来自生物学的启示。当然很多启示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不过我对这种启发方式也产生了兴趣,也参加了一些学习和研讨。我就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别赶兴趣。”
一边说董涛一边把一张图片在投影仪上显示出来。这是一张豹子趴在草丛里准备捕食的图片。大家都没有说话,静静地等他解释。
“班驳的杂草和灌木背景下,豹子的斑点很好地起到了融入环境的作用,”董涛娓娓道来:“这种融入环境的隐形思路其实和我们一般的隐形飞机的思路不完全相同。我们现在一般的隐形飞机的设计是尽量消除信号来达到隐形的目的。也就是说,豹子如果采取这个思路,它应该尽量让自己透明,至少也要半透明,或者说是猎物能够看到的对可见光透明,而不是让自己穿着这件和环境相似的皮大衣。”
“显然,让自己的身体透明要比做一件皮大衣难多了,成本高而且效果还很难让人满意。”这句话引起了一阵笑声,但是接着引发了更多的思考。
“再让我们看看飞豹的作战环境。”董涛又打出了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普通得再不能不同的海面的图片。
“常言道,大海是无风三尺浪。海是总有浪的,是不可能完全平静的。那种完全平静的海面只有在电影里才会出现,比如著名的大片‘泰坦尼克号’,在最后好长一段大海都是和游泳池一样平静。”
大家又笑了。董涛接着连续换了几张图片,都是各种各样的海面,浪有大有小,小的是一片凌乱的小碎浪,大得象一排排小山。
“显然,在雷达上,这样的海面不会没有任何信号。因此贴海飞行的战机与在高空飞机的战机在隐形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融入环境’而不是让自己透明。当然啦,即使是平静得象游泳池一样的水面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环境,也比天空背景要容易利用。”
接着董涛打开自己带来的一个包,在会议桌上开始铺一张象毯子一样的东西。东西铺开后大家看到毯子中间画了一架飞机背部轮廓。董涛把毯子一头的电源线插好,然后把一条数据电缆连接到电脑上,按动键盘,毯子中间的飞机轮廓发起光来。
“这是一个我为飞豹做的‘皮大衣’的模型,”他解释道:“这个模型是一个有机物发光阵列组成的,我们先看看肉眼观察的模拟结果。”
随着他在电脑上选择不同的控制程序,毯子上的飞机背部轮廓产生各种变化,一会儿是密集的条纹,一会儿是粗大的条纹,有时是破碎的花纹,这些发光纹路都一直在动,象一块块“光浪”一样。
“这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可见光的模拟海浪的图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使这件‘皮大衣’在雷达眼中看起来和海面没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跟着点头,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意思。
董涛又拿出一块巴掌大的薄薄的板状材料:“这是贴有压点晶体和阵列电极的一块样品,由于可以通过电极电压的改变造成材料内纳米铁磁晶体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个材料的雷达反射信号是可以改变的。”
韩上校一把拿过这个灰乎乎的小块块,很快大家传看起来。
“海面的浪的变化会引起雷达发射信号变化吧?是不是浪的大小不同信号差别很大?”一位工程师问道。
“是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用程序控制这种飞机蒙皮的反射信号的变化。”
“可是在相当远的航程中,经过海面很大一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浪不同,反射信号应该也有很大不同吧?我们如何在飞机上测试这个区别?要知道为了避免主动发出信号,在隐蔽突击的时候连雷达高度计都不能使用,更何况使用雷达来精确测试海面的情况。”
“简单地靠机载雷达测试是不行的。要知道不仅浪高、浪的方向,海水的温度、含盐度,甚至是海洋浮游生物的变化都能够造成反射信号的不同,”董涛回答:“这个问题要靠卫星来解决。”
“卫星?”
“是的,我们国家正好是世界上海洋卫星运用达到超一流水准的国家。海洋卫星的资料不仅仅只是研究气候、海流、冰山,或者是找找鱼群、调查一下海藻的繁殖,也能够为我们提供详尽的资料。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太平洋上任何一个区域未来24小时内的海面变化资料,对应相应的数学模型就能够计算出我们需要的雷达反射数据。这些数据只要输入导航计算机,这块电子蒙皮就可以根据海面变化而变化了。”
就这样,歼轰7X得到了一件名叫“豹皮大衣”的生日礼物,董涛也得到了一张特别批准的由主设计师和首席试飞员签名的歼轰7X头等舱机票。。
第十三章 决战一千海里(上)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经过苦战,虽然把日本迅速膨胀的海军力量驱赶到了大洋深处,但是暂时也没有办法彻底斩断这些钢铁巨爪,而这个巨爪却可以随时威胁中国的海上生命线。在岛国和大陆国家的冲突中,运用远洋海军打击大陆国家的战争潜力,是取得战略胜利的唯一途径。
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40%需要依靠进出口来完成,而这其中绝大部分又依赖海运。英国在历次战争中都通过对欧洲大陆强国进行海上封锁,比如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一战和二战的德国,从而达到大大削弱对手战争潜力的目的。
巨大的压力很容易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动力。
第一个完成全部训练任务的歼轰7X飞行团,其实就是试飞团兼教导团,在迫切的需要下,迅速进入了实战准备。歼轰7X是在边生产、边试验、边训练的方式下形成战斗力的。
当然,这个第一个具备战斗能力的“试飞教导团”全部由海军航空兵的精英组成。一方面歼轰7X目前的数量不够多,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一方面,目前能够达到以“拼命三郎”著称的韩思文上校的要求的飞行员太少,因此这个“试飞教导团”的编制并不足,合计才16架战机,由16个机组、32名飞行员驾驶。
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出战斗任务。他们将在“破釜”计划中担当最重要的第一个攻击波的任务。
“破釜”计划目标是猎杀日本海军最嚣张的执行所谓的一千海里封锁任务的航母编队,这个编队由一艘攻击航母、一艘轻型航母和各种护卫、补给舰艇组成,这个编队专门游走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的边缘,而中国弱小的水面舰艇编队又无法单独与之对抗,因此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这个试验团。
战争虽然是人类的不幸,但是对于为战争而生的武器却又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国家研制和投产的多少精锐武器未曾在真正的战场上发过一弹就退役了,而歼轰7X作为新生产出的武器,刚刚诞生就有机会投入到决战的战场上,对于武器本身,还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在老朋友齐千里上校的掩护下,韩上校的人马分成几小批,在夜间秘密地转场到了前线机场。在最严格的保密措施下,精心准备着这致命的一击。
……
太平洋深处。
夜晚正在降临。深灰色的联合攻击战斗机在落日的余辉中轻盈地滑行着,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垂直降落在了一艘军舰的甲板上。
这艘“航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万吨,战斗力超过世界各国海军的轻型航母,是几年前日本海军掩耳盗铃的得意作品。接到最后一批担任白天巡逻任务的战斗机以后,第一批担任夜间巡逻任务的战斗机从跳板上起飞了。这是一支被称为“夜鬼”的精锐小分队,他们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伏击了中国空军的一个“空中奶牛场”,使中国空军在加油机再也不敢到台湾以东活动。
在舰队和海岸线之间高速活动的双方的隐形战机和各种远射程的空空导弹,使普通的空中加油作业逐渐成为极度危险的行为。任何一方在现在都无法掌握完全制空权,在双方都有昂贵肥大的空中加油机成为对方的猎物以后,那些“奶牛”就从这个区域绝迹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显示出航母这个海上机动航空基地的可贵。
由于航母夜间作战能力下降很多,因此白天离我国海岸最近距离很少接近到1000公里以内,但是到了夜间更是运动到1500公里左右。这么远的距离,给舰队留下了充分的预警时间,也使想要袭击舰队的战机在携带的导弹数量受到很大限制。反正以航母和舰载飞机能够控制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的能力,要在海上封锁慢吞吞的庞大货船是非常容易的。
……
歼轰7X试飞团的飞行员们座在地下机库的一个准备室里。32个人,面前的座子上放了36个头盔。为了准备这次作战,高强度、高风险的训练任务中,有4个优秀的战友的英魂永远留在碧空沙海之间。
在每天例行的战斗巡逻的战机的掩护下,32名飞行员驾驶着16架战机起飞了。
16架战机起飞后排着一个松散的队列在漆黑的海面上低空飞行。如果一心想坐遍各种飞机的董涛这个时候坐在其中一架战机的座舱里,他会发现这时候的隐形飞豹的座舱里根本看不到任何风景。虽然现在天气非常好,夜晚的天空星光灿烂,但是座舱里根本看不见这些—;—;为了使战机的背部隐形效果更好,飞机在起飞以后,从座舱的两个座位中间的玻璃罩下面一个百叶窗似的系统很快展开,与飞机背部完全一致的“智能海面隐形豹子皮”把座舱遮掩的密密实实,除了前座飞行员的前风挡还留了一小部分能够看见前面很小的区域,外面天空的风景可一点也看不到了。飞行员们把这套座舱遮蔽装置称为“骑士面甲”。提醒飞行员们仍然还在正常飞行的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就是那些显示各种符号的显示器和发着幽幽荧光的仪表。
这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们知道即使能够看见外面,在夜晚的海上进行超低空飞行,就象戴着墨镜行走在黑夜中的独木桥上,肉眼观察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韩上校在打头的第一架战机里。他坐在后座,担任整个编队的指挥。现在他的工作还很轻松,因为编队目前并不需要更多的指挥。所有无线电设备全部只能收不能发,所有飞机的精确的路线都已经输入到了导航计算机中,显示器的数字地图上代表本机的小飞机符号沿着规定的路线用规定的速度移动着,飞行的高度更是由各种仪表精确地保持着,“智能海面隐形豹子皮”更是一丝不苟地模拟着海面的雷达信号反射特点。对于飞行员们,只是到了几个关键的位置的特殊操作,以及最后一段攻击的航程才需要发挥主动精神。
敌舰队目前虽然在台湾以西活动,韩上校却带队向东南飞向台湾南端巴士海峡方向。敌人离战机出发的基地的距离本来就很远,夜晚更是在1500公里以外,这样的航线却使飞豹们离敌人越来越远了。
按照歼轰7X标准的长距离出击挂载方式,在挂四枚合计重量达到5000公斤重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和3个大型副油箱的时候,采用高…低…高方式(高空出航,低空打击,高空返航),最大作战半径达到1400公里—;—;但这是手册上的参数,全世界的厂家写在手册上的带有“最”字的参数其实都是对产品的理想性能的最佳描述,而所谓理想描述就的实际意义就是只要任何理想条件稍微不满足,比如飞行高度、气温、风、飞机技术维护状态等等,就达不到理想状态—;—;厂家宣称的飞机的最大航程就象手机的最长待机时间一样,是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参数,在实际使用时当不得真。比如这次实战,由于大部分航程不能在最省油的高空巡航飞行,几乎是全程超低空重载出击使耗油率要大得多,有效作战半径只能勉强达到900公里。
为了达成攻击的突然性,飞行团偏偏把打击点定在敌舰队离海岸最远距离的1500公里处,而且选择远距离绕行—;—;敌舰队在台湾以西活动,而飞行团先向东南飞到台湾南端巴士海峡以西,然后向东进入太平洋深处回转,自东向西突击,从敌舰队防备最松懈的方向突然回击,这个作战线路大致呈四边形,总航程接近5000公里。
这么远的航程,要达到作战目标,只能进行空中加油。没有专业的加油机能够在这里实现隐蔽加油,解决问题只能靠飞豹自己。
第十三章 决战一千海里(下)
一个半小时后,在巴士海峡以东、菲律宾洋面以北地区,编队在飞行超过1000公里后开始进行空中加油。
8架挂满5个最大号副油箱—;—;机腹一个,机翼下各两个—;—;每只油箱里有超过1200升航空煤油的隐形飞豹稍微升高了飞行高度,加油软管从外侧挂点的一个伙伴加油吊舱里放了出来。
在导航系统和近距离激光数据链的引导下,8架接受加油的伙伴慢慢地靠了上来。韩上校坐在后座一声不发。虽然看不到,但是他可以感觉到前座的大刘的专注:通过一本打开的杂志那么大的一个观察窗口,盯住在夜风中亮着幽幽绿光的的加油套管,确实是一件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飞机本身挂满沉重的武器,而加油的量又使加油管两端的飞机重量迅速发生变化,再加上气流变幻莫测的低空,极度危险的夜间超低空伙伴加油对编队的考验不亚于穿过一道密集的防空火网。前段时间,4名战友就是牺牲在飞机满载燃油的夜间低空加油训练中,而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飞行控制软件的完善—;—;导航计算机和飞行控制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对飞机的发动机油门和各个操纵面下达几百个指令,精确地调整由于每秒种几十升油的流动造成的两家飞机惯性、重心以及外部气流变化对飞机速度和姿态带来的影响。
细致精确的天气和海洋的气候条件的数据、精密的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精湛的技术、钢铁一样的神经……再加上一点好运气,编队终于过了第一关,8架只带了燃油和自卫武器的战机已经完成了任务,在海面上慢慢地转身—;—;转得快了可能会使远程警戒雷达可能扫描到飞机腹部—;—;顺着来的路线返航了。
编队剩下的8架战机继续向东飞。虽然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但是战机的航程仍然不够。于是,一场再次进行的接力加油上演了—;—;8架战机编队中的4架对另外4架战机为最后负责攻击任务的4架战机进行第二次超低空伙伴加油! 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