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骆驼三部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注: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通过引进瑞士厄立孔GDF型35mm双管防空高炮技术,批量生产90型35mm双管防空高炮,火炮一次射击可发射25发AHEAD弹药,射速为1 000发/秒。每发弹药抛射152枚钨合金子弹,达到目标前方时与目标的相对速度可达1 200米/秒。钨合金子弹自旋速度达1 000转/秒,因而具有很强的侵透能力和很高的命中杀伤概率。在此不过是把这种弹药用在了飞机的机炮上而已。'
很快那些装满沉重的炸弹和对地导弹的F35联合战斗攻击机要么扔掉武器逃命,要么就遭到了屠杀。小巧轻盈的“格斗枭龙”上下翻飞,专门往飞机多的地方扎堆。虽然护航的F22有很高的机动性,格斗能力也非常强,但是飞行员们已经有些过度依赖精密复杂的远距离作战系统。开着价值超过一亿美圆的战机,在黑夜中混战格斗显然并不是日常训练的主要课题。在平常的训练中,他们练习的主要的空战模式是同时锁定对方十几个目标,然后在几十公里外发射导弹,同时击落其中的数个目标。今天的对手显然没有按照教程里说的那样,乖乖地在雷达屏幕上象傻瓜一样排成队,好让他们在远距离从容射杀。现在他们装满腹部中央弹舱的雷达制导的先进中距离导弹不知道能够用来打谁,只有两侧的小弹舱里各装一枚红外格斗导弹还有些用途,而且要发射前还要弄清楚谁是敌谁是友。
眼看着担任攻击任务的伙伴被肆意追逐屠杀,听着通讯频道里的惨叫声,F22的飞行员们要么尽量拉开距离试图寻找远战的机会,要么只能使用仅有的两枚格斗导弹和机炮与小巧的对手一对一格斗。在黑暗的海天之间,使用机炮射击灰黑色的小小的枭龙战机,显然不是这些F22的驾驶员所擅长的。
空中格斗只不过持续了几分钟,对于双方显然都很漫长。对于是进攻一方,攻击任务在双方的机群混战在一起的一瞬间就已经失败了。对于防守一方,只要打退对手的攻击就已经得到了空战的胜利,击落几架敌机不过是这个胜利上的几个彩头而已。
指挥人员一声令下,所有的枭龙战机立刻停止追击,脱离接触,掉头返航。
随着双方逐渐脱离接触,几架F22机悄悄追杀过来,试图找回一些便宜。
“大圆圈编队”创始于1916年的德国空军,是一种大规模的战斗机编队。这种编队既有较为严密的防御能力,又有一定的反击能力。后来由法国人拉弗伯雷完善,因此被称为“拉弗伯雷圆圈”,是广泛使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编队空战战术。导弹时代一架高档的战斗机动辄能够控制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大圆圈编队”这样热闹的六架以上的大型空战编队再也没有出现过。
今天担任掩护任务的二大队的8架战机在林如虎中校的带领下,排出了一个周长几十公里的巨大圆圈,圆圈转动着移向接应空域,形成一个巨大的空中保护伞,掩护一、三大队的姐妹们撤退。对于格斗枭龙这样直线速度不占什么优势,但是转弯特别灵活的战机来说,圆圈掩护队型非常有效。
几架F22仗着高速性能好的优势,高速跑过来,一看没有便宜可占,又高速撤退。如果不见机得快,让圆圈套住或者让龙枪扎一下子也不是好玩的。
从此,这个在钓鱼岛和台湾之间的让袭击者胆寒的空战区域被称为“格斗走廊”。
#########
作者的话:空战已经有点写腻了。其实如果飞机性能足够用,飞行员训练得当,最后拼的就是数量而已。关于战术,配合不同的武器系统有很多种选择,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不过是把某个选择描述了一下而已。关于这个战术大家还可以温习一下中学课文,请注意,如果冯婉贞的团练手里拿的已经不是冷兵器,而是适合近战用的霰弹枪,那又会是什么效果?
美文欣赏:《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砦,枪声隆然,砦中人踡;伏不少动。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砦中人又骛伏矣,盖籍砦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徼天之幸,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狼群?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拯吾村,即以卫吾父。”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挟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拏;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
第十章 啊!海军
    由于中国空军的努力和中国航空科技人员的创造力,中国守住了自己的沿海大门。几次大规模的空中冲突过后,双方发现谁也不能彻底压制对方,谁也不能独占天空。
我们的对手并不笨,实际上他们太精明了。要把这场冲突继续下去,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就需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战争方式。
历次大战的经验表明,隔海相望的对手如果只是只靠常规空中打击力量来打击对手,那样只是相当于两个互扔财宝的土财主,不可能制服对手。控制了可以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个别岛屿,也不过是在海洋战略上占据有利地位—;—;岛毕竟是不能移动的,缺乏机动力的同时也没有大陆的战略纵深,因此在远程精确打击手段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作为醒目的固定目标,岛屿也容易成为对方的“火力砧板”,被压制得动弹不得。日本占着琉球,中国收回台湾,不过是在两扇通往大洋这个擂台的出口而已。
不可否认,具有机动能力的海军舰队在取得海洋战略优势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整个强大的作战体系是移动的,可以很快地与各种作战力量组合在一起,可以远程奔袭打击对手的弱点,在远程补给的支持下可以长期执行远洋任务。
海战的胜利才是隔海作战的关键,从纳尔逊的帆船战列舰时代到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二战等都如此。
随着双方防空系统的日臻完善,单纯的空中冲突成为双方都不愿意持续的互相烧钱的愚蠢游戏,承载着太多历史恩怨的亚洲火药桶进入了更大爆发前的片刻宁静。虽然联合国秘书长跑断了腿,但是西方主要强国对于东亚两强的互相削弱并不真心调解,他们还希望能够多卖武器,希望国际市场上少几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大家的视线很快就转向了不平静的大海。
虽然有数以千万记的船只穿行在大海上,但是,大海对于人类来说毕竟是非常开阔的,在每一条“繁忙”的海上交通线上,怎么也不可能看到任何一条地面上的繁忙交通线路那种交通工具拥挤在一起的现象。在相当长时间,这条航线上大部分的船只,特别是油轮的目的地是日本。上世纪末,油轮的数量增加得很快,新增加的大部分都是去中国的,本世纪的头两年,去中国的油轮的数量开始接近并超过了日本。除了油轮,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国际间的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运输要通过这里。
战争最后要服务于政治,而政治最后要服务于经济。谁掌握经济命脉,谁就能笑到最后。
反过来说,战争的结局推动政治结局,最后再体现为经济利益。当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不就是只是消灭了北洋水师,虽然没有打进紫禁城,最后不也通过谈判攫取了包含台湾在内的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吗?看来只要击败中国海军,就有了更大的政治筹码,这些筹码最后都能兑换成钱的。
在继中日甲午战争和二战以后,随着日本重整军备,在二十一世纪初迎来了海军历史上第三个造舰高潮,不仅在亚洲遥遥领先,在世界各国海军中的相对实力也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相对地位。其实早在上世纪末,日本海军就拥有了世界第二的海军实力;而随着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名存实亡,中国海军尚未走出近海防御的成长期,美国海军又是全球部署,依仗日本强大的技术和经济实力,日本海军事实上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客观地说,现在的日本海军完全达到了追求一千海里制海权的要求,而且打算走得更远。
因为只要在海上大动脉上压一压,随便扣几条商船,造一造声势,中国海军就必然要离开岸基空军的羽翼,要出来决战。毕竟中国60%的石油,80%的对外贸易,40%的国民产值都要靠海吃饭。
……
展开的日本海军旗猎猎飘动,如同一只猩红的吸血蜘蛛。刀锋一样的舰首犁开海浪,各种战舰组成的一个宝石型的钢铁阵容巡游在西太平洋上。在撕去了最后的所谓“东方式的含蓄”以后,编队里各种海军主力舰终于抛弃了各种掩耳盗铃的称呼—;—;排水量超过万吨的“驱逐舰”开始正式称呼自己为巡洋舰,两万吨级别左右的“航空驱逐舰”、“运输舰”也正式更名为轻型航母,而作为编队核心的两艘最近形成战斗力的五万吨级别的所谓“航空支援舰”露出了它正规航空母舰的獠牙,据说更大更先进的后续者也已经在船台上。要说造军舰,特别是造航母的技术条件,日本确实是世界老二,亚洲第一,造起军舰来就象下饺子一样快,而且由于日本自卫队时代的海军每一个士兵都是按照士官和军官的标准来培养的,后备人才有充足,扩充起来非常容易。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就东亚这个地区,实在是容不下两个国家拥有真正的攻击性航母,日本确实有抢先的所有经济和技术条件,而且更加具有建设强大海军的民族热情和传统。
航母不仅要会造,而且要会用。
日本毕竟具有传统海军强国的底子,有大规模使用航母的历史传统,而且几十年来一直精心准备,制定了一系列适当的方针,在很细节的地方都体现出来。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装备了E2预警机系列后,虽然根本没有能够搭载这种预警机的重型航空母舰,但是就一直坚持所有的机组都要在陆地上装有航母的着陆装置的系统上进行定期训练,即使折损飞机寿命也在所不惜。二十年来,这些常年保持着舰训练的预警机机组的数量足够可以装备六艘美国标准的重型航空母舰!
不用说,现在的日本航母拥有最新型号的海军型预警机,能够提前发现几百公里外的敌人,而且在舰队防空时这些预警机在本方强大的多层舰空导弹网的防护范围内,对方很难偷袭得手。外围的护航舰队都装有各种大功率远程探测系统和数量众多的反潜直升机。海军型F35战斗机在空中24小时游弋。经过双方相当长一段时间战术空军之间的较量,日本海军也形成了更严密的防护体系。
这只舰队里包含日本刚形成战斗力的第一艘攻击型航母,以及两艘轻型航母。远洋海军是用来进攻的军种,而具有军事冒险传统的日本海军显然不会用这支舰队来防守。它的任务是在中国陆基空军够着吃力的边缘,而又不得不防的软肋—;—;通过控制海上交通线来吸引和消灭中国海军的主力。哪怕它就是做做姿态,连带的经济压力再推动政治压力,让人不应战都不行。
这是一招明棋,就象当年甲午海战一样,找上门来,你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颇有古代战场上武将叫号单挑的意思。
……
已经是副师长的齐千里上校亲自带领一队经验丰富的歼11重型战斗机为海军航空兵的8架轰7A护航。虽然海军航空兵的攻击主力几乎是清一色的歼轰11(SU30)和飞豹,都具备空战能力,特别是歼轰11还有不逊于制空战斗机的格斗能力,但是挂着沉重的反舰导弹,面对隐形战斗机,这样的空战能力等于没有。
很多战斗机和轰7A都有空中受油管,但是在这里却无法完成一次象样的空中加油作业。这是因为双方都有很多隐形战斗机在进行“游猎”,庞大笨拙的空中加油机便成为最肥美的猎物。除非出现一边倒的空中优势,否则加油机是绝对不敢出现的。
相对于战斗机,海军航空兵的飞豹和歼轰11的作战半径都比较大,因此在离岸数百公里后,随着护航的具有隐形能力的轻型战斗机的逐渐返航,齐千里上校开始有一些郁闷,因为这意味着接下来攻击编队恐怕要先发现敌人的远程空空导弹的拦截,然后才有希望找到敌人的战斗机。不过更让他担心的是下面的海军航空兵兄弟,他们的超音速导弹虽然杀伤力惊人,但是得象快艇一样冲进射程才有效。
干海军这一行,真正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要有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
齐千里打起精神,专心地检查卫星数据链上传下来的协同作战信息,这些信息被显示在他面前的一个方形液晶屏幕上。代表敌我的各种属性的方的、圆的、三角的以及各种颜色的标志在不停地运动着,有时会突然出现某个信号,有时又会突然消失。
突然,其它护航的战斗机通过数据链传过来信息:“前面有敌人拦截!”在上校的屏幕上,显示出由一架护航战斗机强大的雷达和红外系统标定出的敌人来袭的远程空空导弹。
所有的护航战斗机立刻施放各种诱饵和干扰,做着各种夸张的机动动作,迎了上去,而被掩护的攻击小队则一侧身,选择了一条横向“之”字的路线,压低高度到紧贴海面。飞得太低的飞机尾部喷出的可以销金断铁的强大气流吹在水面上,形成了巨大的、几十米高的水墙一样的浪花。由于挂载了沉重的反舰导弹,还是有个别飞豹躲避不及被击落。
齐上校带着心里一叹,这么一耽误,看来赶不上预定的饱和攻击的发起时刻了。很快前方的其他攻击小组的消息传过来,大家不是被拦截战斗机冲散,就是在外围遇到了远程舰空导弹的拦截,无法完成针对目标舰队核心的突击。于是,在后上方一架歼轰11的指挥下,编队剩下的六架战机瞄准舰队外围发射了携带的12枚反舰导弹。
释放出射程超过200公里的两枚超音速反舰导弹,飞豹的飞行员们似乎都感觉到飞机一轻,有些发飘。飞豹轻快地调头,一边施放各种干扰,一边快速脱离战场。在他们身后,一系列反导弹动作启动,一切仿佛都象是武器使用说明书描述得那样完美:几乎是在反舰导弹出手的同时,垂直发射的重型远程防空导弹从驱逐舰和巡洋舰的甲板上喷着火光升了起来,然后从半空中向反舰艇导弹俯冲而去,大约在100公里左右形成第一次拦截…接着是高机动性的中近程防空导弹…接着是每秒发射几千发的机关炮…一艘艘军舰象乌贼一样喷出能够遮蔽舰艇红外信号的水幕和同时能够干扰红外和雷达信号的烟幕系统…各种电磁干扰和激光干扰装置对着来袭导弹的方向释放着能量…显然,对于有充分准备的敌人,这样的打击效果是有限的,代价却是高昂的。
……
这一天,齐千里上校接到一位老朋友,海军航空兵的“拼命三郎”韩思文上校。
看到老朋友还活得好好的,一个零件也不缺,齐千里非常高兴。一谈之下才知道有任务要合作,韩上校是来打前站的。
办完一些必要的手续后,两个久未见面但常有联系的朋友聚在一起。
韩思文问起齐千里近况如何,齐千里有些郁闷地摇摇头,道:“防空作战损失已经很小了,就是这个为海军护航实在是很不容易。”两个人都是老鸟,而且都不是第一次经历,沉默了一会儿,按照惯例先敬了这些战友,然后在一起聊了起来。
韩思文上校先忍不住骂了一句和他名字和外表都不相符合的粗口,愤愤地道:“我们海军打得这个费劲,简直是给小鬼子的航母编队做广告来着。”
齐上校道:“我们不是有打航母的杀手锏吗?”
“你说的是先进的反舰导弹?有倒是有,可惜短了点。其实打机动目标,射程太长了也没有什么价值。好在现在是装在飞机上,我们也不算没有还手之力。要是装在水面舰艇上,难道还真要去拼刺刀?再说那些水面舰艇,射程稍微远点的武器,都需要飞行器提供中继制导,眼睛要是都不亮,武器射程长又有什么用?”
“这小日本的航母都这么难打,美国人的岂不更难啃?”
“这你就错了。现在这个地球上,仍然没有人能在海上和美国人叫板,就算你一时取胜,但海上力量的整体实力差距太悬殊。所以美国人的航母其实不难搞,难搞的是它整体超强。”
“这个说法倒新鲜。你倒说说看为什么美国人的航母会比日本人的航母容易打?”
“大家看惯了美国人什么都拿来‘由海制陆’—;—;航母上部署的飞机大部分时间深入内陆仍炸弹,潜艇也起劲地发射巡航导弹打击陆地纵身目标,就连新一代驱逐舰都要以近岸打击为重点能力来设计。” 韩思文上校喝了一口啤酒,接着道:“当年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就把针对苏联航空兵发起饱和打击的轰炸机群,特别是超音速逆火轰炸机部署的重型截击机F14撤下,换上了疲软的但是便宜的F18。,F14雄猫,那是海军航空兵最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