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运载飞行员的小电动车无声地开了过来,在几位技师的帮助下,他坐进了驾驶舱。驾驶舱的盖子一扣上,董涛一招手,一个人提着个大箱子走了出来。只见他打开箱子,从箱子里取出一些小工具、小罐子,迅速地爬上飞机驾驶坐旁边的架子旁,仔细地把所有的细缝用粘粘黑黑的软膏状材料粘上,就象油漆工在给家具打腻子。过了一会儿,他又爬到飞机下面去忙了一阵子,把一些特定的小缝都补上了这种吸收雷达波的涂料。这些措施哪怕只减少零点几个平方厘米的雷达反射面,都会对提高隐形战机的突防能力有所帮助。
对于这些第一次真正上战场的科技人员来说,今晚的工作虽然还是那些熟悉的内容,但是感觉上又大不相同。人们比平常工作得更加专注,没有人多说话。看着自己熟悉的飞行员从容地驾驶着满载武器的战机出发,这些卷入到战争中的平民百姓们也从心底里升起豪情,感受到血肉相连的战友情谊。
六架歼8GX分做三批陆续出动了。他们背部的高指向性卫星通讯装置能够使他们得到后方侦听网络和空中、地面指挥系统的支持,机组之间则通过近距离激光通讯链实现数据共享。
龙枪团则同时起飞了上十架标准的歼8G战机,这些没有隐形能力的歼8G负责掩护隐形伙伴的行踪。被董涛称为“硬杀伤电子战”的专门作战任务就这样迅速展开了。高速的“隐形龙枪”用这种后发而先致的作战方式专门打击那些对制电磁权的过分依赖的对手的“电磁保姆”。
……EC130J“电子战皇后”在距离台湾北部港口基隆200多公里的东海上空飞行,重达七八十吨的丰满身材里安装了十几吨重的电子战设备,浑身上下有各种鞭状、棒状、片状、长条状以及鼓包状各种形状的几十种天线,象一个俗气的贵妇人从头到脚挂满的装饰品。“电子战皇”后不仅担负高强度防区外电磁压制的任务,而且还兼任电子战的空中指挥所。在它的附近,一拨拨战机在EA6“徘徊者”的伴随下气势汹汹地赶上来,先头部队已经发射了不少长射程的反辐射导弹,只要再有十几分钟时间,后手的重拳就将砸在台湾岛上的防空体系上。战斗机和海面上疾驶的宙斯盾战舰将为整个攻击波提供防空火力保护伞,而电子战飞机们则负责提供电磁保护伞。按照日本人的如意算盘,现在中国空军的地面雷达要么被炸,要么屏幕上雪花一片,预警机也避后退,起飞拦截的战斗机的雷达也被干扰,即使还能用也根本就看不远,一边倒的贝卡谷地式的空中打击即将上演了。
在黑冷的接近太空边缘的平流层,沉默的高空狙击手们根本不必要打开自己的雷达系统,他们只需要从卫星上下载很少的数据,就已经清楚地把敌人的“电子保姆”的坐标显示在的座舱显示屏上。很快,目标被分配妥当,几个黑色的高速幽灵突然加速,杀向各自选定的目标。仅仅几分钟以后这些高速杀手就跨过从台湾中部到沿海200多公里的距离,射程超过100公里的十多发“金箭”射向各自的目标。
“电子战皇后”是“金箭”的首要目标——六支“隐形龙枪”中的四支作为第一波打击力量从跑道上先行滑行起飞,不过才10分半钟,就一举被击落靠近台湾海岸150公里内的最卖力的2架EC130J。这上演大逆转的10分半钟时间是这样分配的:有5分钟时间用来滑行、起飞、爬升到2万米、加速到2马赫;接着有4分钟是保持冲刺速度,冲刺的同时飞行员们通过卫星通讯与地面监听网络进行了联系,对目标的坐标进行了最后的确认,然后发射了导弹;导弹用平均4马赫的速度飞行了1分半钟以后就击中了又大又显眼的目标。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最神秘的、全世界唯一的“飞天2000”地对空反辐射导弹系统在这个时候突然发威,伴随攻击机群前进到前沿的战场电子战飞机EA6“徘徊者”立刻被这些突然爆发的射程超过100公里的重型防空导弹盯上了。这些重量超过1吨的复杂巨大的防空导弹直奔空中辐射信号强的那些区域,然后用各种手段自动追逐这些区域的飞行目标。不少电子战飞机被击落,有些自带电子干扰吊舱的攻击机也被击落,甚至有些为电子战飞机护航的战斗机也被“误击”。
与进攻一方注重压制,首先看中软杀伤的电子战体系不同,中国空军的以防御为主的电子战体系首先看中的是硬杀伤,是从肉体上消灭对手的电子战核心平台。
中国毕竟不是伊拉克。
进攻一方电子战飞机的惨重损失成为主动权易手的转折点。随着这个打头的先锋的倒下,对于过于依赖电磁权的现代化攻势空军体系,其他环节自然霹雳啪啦地象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了下去。
……
第一张倒下的骨牌是敌人派出来的试图突击我方预警机、防空系统、指挥系统等关键目标的数量不多的隐形战机。
大部分进入作战压制距离的电子战飞机突然被打掉了,剩个别精明的再也不敢打开干扰机,后方的预备梯队也不敢接近战场,于是,中国空军老式雷达网络象幽灵一样又立刻从地下冒了出来—;—;开一部新的备用天线就行了,原来的其实修修也能用,反辐射导弹的威力都一般,主要是让雷达暂时被压制,真正解决战斗的还要靠后面紧接上的攻击机的炸弹。不过这些后续的攻击机们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重新恢复生机的中长波雷达系统立刻就捕捉到了已经深入我方控制空域的几个特别的目标,它们就是敌人的隐形战斗机。敌人电子战飞机的大合唱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掩饰他们的行踪。
不过中长波雷达给的定位信息很模糊,一般都是有一个至少方圆十几公里,面积达到几百平方公里的很大的范围,而中国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虽然普遍装备红外搜索系统,能够在平均三十公里的距离上准确地识别出隐形战斗机目标,但是由于红外搜索系统视角比较小,搜索的宽度不如雷达系统,搜索效率要低得多。防空指挥部立刻果断地派出几乎所有可以派出的歼10来担任这个任务。
王实带着一个8架飞机的编队负责最重要的预警机东北方的F区的搜索任务,我们的预警机已经后退超过300公里,虽然已经脱离对前线的控制,但是为了保险,在这里仍然设置了最后一道防线。即使已经到了这里,仍然不能不小心。这不,地面指挥中心刚刚通告这个区域有可疑信号,并通报了坐标范围。
8架歼10摆开了梳子阵形,每架飞机只负责面前10度的区域,这样飞过的区域全部被两架以上飞机的红外前视系统交叉扫描。
突然,几乎是两架歼10的红外前视系统同时捕捉到战斗机的红外信号!这两架战机的飞行员根本不用语音告警—;—;现在已经没有大功率的电磁干扰,数据链非常流畅,一个人发现目标就等于所有人都发现目标,大家的显示屏幕上几乎同时显示了目标的坐标。
王实带领的8架战斗机立刻围了上去。在这个格斗技能充分发挥威力的距离上,开着一架为保证隐身能力而对机动性能有所牺牲的战斗机机,面对8个凶狠的、毫无骑士精神的对手,这架F35隐形战机的下场可想而知。
空战是人类作战模式中需要时间最少的,不过十多分钟时间,足足三个歼10团的70多架战斗机以12:1的绝对优势兵力经完成了对我方空域内的所有隐形目标的“定点清除”。这些被清除对象虽然都是高水平的战机飞行员,开着先进的战斗机,但是在失去自己一方的系统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就算想拼一个够本,也要看我们答不答应。
随着一些来历不明的模糊的雷达信号在我方雷达网络系统的屏幕上一个个消失,我方的预警机很快转头飞向前沿的指挥位置。
……。
今天这么热闹的空战怎么能少了我们头号帅哥!郑大江上尉自然要负责最刺激的任务,这是他力陈利弊、要害、感情等等,才最终避免了被他的老狐狸上司抢走的任务。当然最主要的原因确实还是他对“隐形龙枪”确实要比李致远上校熟悉,而且这个来自董涛那个脑袋的野路子战术他已经在野骆驼基地练习过好几次,有了足够的经验。
今天来帮助他穿高空代偿服的还是那位美女技师,当然这本来就是她的工作。现在第四大队负责服装整备的全部是从野骆驼基地支援过来的细心的女技师,搞得其他大队的单身飞行员们羡慕的要死。
这一次郑大江虽然并不觉得特别紧张,但是毕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平时滔滔不绝的他现在真的象一个乖宝宝一样被摆弄着。
美眉也专心工作,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与平时相比有一些异样。
当郑大江出门的时候他只是对着帮助他的技师点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在他转过身出去以后,另一个技师看到了同伴眼中微微的泪光。
“他今天什么都没有说。”
“是的,而且根据战时纪律,我现在除了工作需要,在帮他穿飞行服的时候也不能跟他说话,以免对他的情绪造成任何波动。”
“那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他说?他约你的时候你可是从来就没有答应过。”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本来很讨厌这种自大的男人,可是现在想到他乐观面对危险的样子确实也很酷,也许答应和他约会也不错的。”
“这种男人一看就是很急色的,你不怕吗?”
“英雄是可以拿来崇拜的,但不一定是拿来过日子的!确实我有些崇拜他,哪怕他要求有些过分我也可以考虑满足他,但是如果要成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了解……本来还想多了解他一些,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原来女人私下里聊男人的时候也是很大方的,而且知识女性还有自己特有的理性。
郑大江现在可不知道自己刚才有一个挽回帅哥地位的机会,他现在一门心思想要完成这个冒险的任务。在第一波负责攻击“电子战皇后”的队友起飞后,他很快就紧接着跟在后面出发了。
当第一波“隐形龙枪”发射完导弹返航的时候,在他们后方不远处高空中一个孤独的黑色身影开始踏上了攻击的航线。
郑大江上尉独自一人驾驶着一架歼8GX战机飞行在两万米的高空。离开海岸线不久他就关闭了飞机的发动机转入熄火滑行。速度高度在不断下降,但是由于熄火前毕竟有2倍音速,高度又有2万米,飞机就象一枚滑翔炸弹,通过精心操纵,在高度掉到几千米前向前滑行近百公里没有问题。这个融合了狡猾和无畏两种要素的战术被称为“猎豹战术”,就是要让隐形战机象猎豹一样,悄悄接近猎物,把距离缩短到一定程度,然后高速猛扑敌人的要害。关闭发动机的隐形战机不仅在雷达屏幕上很难发现,而且红外系统也根本不能发现它。
战机的机首微微抬起,电传操纵系统把飞机稳定在一个反复演练过的精确的角度,为了今天的滑行,对飞行控制计算机的软件还进行了一些修改,增加了专门的滑行控制程序,以达到最佳的滑行效率。没有发动机轰鸣的机舱内只能听到轻微的风声,在全封闭的头盔和高空代偿服的包裹下,郑大江甚至能听见自己隐约的呼吸声。
郑大江一个人坐在机舱里,在平静的高空御风而行,安静地享受飞翔的乐趣,他现在的脉搏保持在每分钟70下,与平时散步的时候一样。这短暂的平静对应最壮烈的战斗,战争的画卷是多么的奇异诡秘。
时间似乎过了很久——其实不过才三分钟时间,高度表已经跌到了5000米,天空中原本特别明亮的星星现在由于变厚的大气层的阻隔,变得已经有些朦胧和闪烁。郑大江的手指按上了发动机启动按钮。如果试两次还不能启动,等待他的就只有跳伞了。
发动机一次启动成功!油门杆推到底!开加力!发动机熟悉的轰鸣声从座椅背后传来,一股熟悉的冲力把郑大江压在椅背上。他记起自己曾经说过很享受这种感觉,“就象情人扑进怀里”。
虽然有些战斗机也用红外系统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单骑闯关的郑大江,但是由于大家都已经是贴身高速相向而飞,红外前视系统的狭窄的视角上目标闪动的时间很短暂,只有个别的责任心强的飞行员发出了一些不很确定的询问。
郑大江现在已经深入敌阵,重要的是他的枪尖已经快要够着他的目标了!隐形飞机只是与个头接近的其它飞机相比雷达反射信号要微弱很多而已,预警机强大的电磁波在一百多公里外是能够发现隐形飞机的。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郑大江现在已经能够从容地把出对空型反辐射导弹发射出去了。
这架价值3亿美圆的E767预警机成为空战史上第一架被击落的预警机。
击落这一架E767预警机后,意犹未尽的郑大江一闪身又径直扑向东边一百多公里外的另一架显然是后备梯队的E2“鹰眼2000”预警机。从高空打这些慢得象爬的大目标,就算是格斗导弹都有好几十公里的有效射程。这时敌人的护卫战斗机已经有了警觉,飞行员用自己的战机挡住了导弹路线,让这架预警机逃得一命。一时间所有的预警机都成了惊弓之鸟,纷纷大幅度后撤,以脱离“龙枪”的作战半径。
郑大江似乎没有靠剩下的燃油返航回家的打算—;—;他毕竟不是能够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而且这一路除了一段隐蔽的滑行以外,每一公里的距离都不是巡航过来的,而是冲杀过来的,战斗机的发动机都是完全工作在最大负荷下,做着高强度的冲刺和机动,虽然只飞了不到500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是飞机的油箱只剩下的四分之一的油量了。这样的余油显然不足以支撑起沿原路杀回的消耗,更何况现在敌人已经警觉,在这条回家的路线上目前还有厚重的空中兵力,而他手头只剩下一枚向后发射的救命导弹了。
郑大江高速向东边广阔的太平洋飞去,这是敌人的包围圈最薄弱的环节。最后一枚救命导弹最终没有机会发射,高空的战斗机油料耗尽后,发动机自动熄火,飞机又在夜空中滑翔起来,最后回到了大海的怀抱,而郑大江则享受了一把坐潜水艇的旅行。
小鬼子的预警机就是第二张倒下的骨牌。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内部形成很大的猜疑,有人甚至怀疑干掉自己预警机的可能是站在自己背后的美国人!怀疑归怀疑,这话是谁也不敢明说的,是不是?
……
第六章 战斗机日(下)
当第一波龙枪发出打击“电子战皇后”的金箭以后,接下来几乎同时开始了打击敌人前沿电子战飞机、保护自己的预警机和打击敌人的预警机的三项作战行动。虽然总共只有短短的不到半小时时间,制电磁权已经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日本空军的强大攻击力量这时候还没有遭受到什么打击,他们仍然是强悍的打击力量,而且还有着严明的纪律和传统的死板的战术。
这时候先头主力攻击部队已经进入了中国地空导弹的射程。
纵观世界地空导弹部队的战史,人们会发现,如果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电子战环境中,地空导弹在防空作战中有极高的效率。地空导弹的并不久远的战史表明,如果防空一方没有被电磁压制,就必将给予进攻一方以沉重的打击。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不受干扰,现代地空导弹对于飞机的命中率都在90%以上!当年台湾装备U2高空侦察机的“黑猫中队”、“十月战争”中的以色列空军、马岛战场上的勇敢的阿根廷空军都在地空导弹的打击下遭受过惨重的损失。
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分批从俄罗斯进口了S…300雷神系列多个型号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先后进口了十几个营的S…300系列各型地空导弹装备。以S…300技术为基础,我们又发展了系统上基本上与之兼容,关键的电子模块可以自行更换升级的红旗15系列,逐渐完成了新一代核心防空系统的升级。每个红旗15导弹营拥有32~48枚导弹,营指挥中心不仅能够指挥迎击多架次、多批次的空中目标,而且还能作为网络指挥中心协调指挥周围的其它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和高炮系统。基于中国军队以地制空,注重防御的传统,再加上广阔的国土防空和众多的重点目标的防护需要,中国建立的地空导弹防空体系是全世界最庞大的,技术水平也是非常先进的。这些重型防空导弹主要负责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关键设施的防空任务。在没有全面战争,中国大陆没有大规模遭受袭击的情况下,这些导弹营不太容易获得实战经验。
现在让地空导弹部队大放光彩的时候到了,可以说自从当年教训过U2间谍飞机以后,地空导弹部队再也没有象现在这么爽过。红旗15等防空导弹以及一批陆军的自动高炮在沿海上空形成了一道覆盖几千米到100千米以上,从地面超低空到3万米高空的多层次的立体火网,现在由于我们在防守的关键时刻抢到了信息探测的优势,终于火网恢恢,疏而不漏。
敌人的战机挂满了各种“聪明”的制导炸弹、集束炸弹、反跑道炸弹,笨重的身躯现在都成了这艳丽烟火上的烤火鸡。天空中到处都是闪光的火龙飞舞,每爆开一个火球就意味着一个价值几千万美圆的飞行器和它的驾驶员化为金属和血肉的碎片。由于来袭战机大部分贴海面低空飞行,海面杂波远小于地面背景,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导弹的命中率更高,以至在基隆港外,连续爆炸的火球把海面都映红了。陆军派出的电子战团和伪装团负责干扰个别敌人突破以后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他们的任务就显得相对平淡,成了这场焰火表演的最热心的观众。不过还是有不少远程发射的低空突防能力很强的巡航导弹突破了各种拦截,而且巡航导弹确实对于固定的大目标的打击命中率很高,即使GPS导航系统受到干扰,地图匹配、捷联惯导等其它制导手段都是几乎无法干扰的。这些巡航导弹还是给各机场和重要交通路口的工程兵部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三个部署在台湾北部的红旗15地空导弹营尽情地表演了5分钟,仅这三个营就大方地发射了六十多枚重型远程防空导弹,而其他防空导弹部队也发射了很多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对空中的火网进行补充。事后有些导弹兵兴奋得两天没有睡着觉,要知道有些前辈老兵直到退役也只玩过模拟弹而已。
不管怎样计算,在这种局面下用导弹换飞机是防空部队最合算的买卖。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