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作者:陈辉亭-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进入阵地后,营长岳振华带着作训参谋陈辉亭有计划、有重点地监督检查部队的战斗准备。

他首先来到制导雷达连,监督检查收发车吊装方位角、高低角和指令天线的情况。因为这是制导雷达连在进入新阵地,做战斗准备时,最容易出事故的一个部位。

吊装天线,需要用专用的大吊车。大吊车归技术保障连建制,本应该在第二梯队行军,为了缩短全营战斗准备的时间,临时决定跟随第一梯队行军。优先保证制导雷达连使用。技术保障连的装载、上火车,请后走的兄弟营予以保证。

吊装制导雷达天线,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操作技术。二营第一代大吊车司机,名叫傅中惠,是个山西娃子,黑黑的脸庞,膀阔腰圆,魁梧高大,活像一座黑铁塔,一看到他坐在操作台上,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开大吊车的好材料。他为人极其忠厚,平时多话没有,就会实干,是个非常憨厚的小伙子。用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来形容他一点儿也不为过。他学习大吊车的吊装技术非常认真,有时一个人在操纵室里,反复琢磨起吊要领,竟多次忘了吃饭。当人们用废寝忘食来褒奖他时,他说:“我吊的导弹一发价值百万,我吊的天线是全营打仗的命根子,出不得半点儿差错,不认真行吗?”

大吊车看样子很粗,可用在吊导弹和天线上,却要求非常细致。吊导弹时,一发长达10米、重达两吨的导弹,就靠一个只有火柴盒的平面大小的支架,落在一个只有火柴盒大小的支点里,不能有半点儿偏差,差一点儿就会对导弹造成损坏,就是个大事故。起吊安装制导雷达天线时,需要起吊的高度、角度非常准确,而这种准确,并没有机械上的指标可供掌握,只能靠天线技师和吊车司机目测,尤其是吊装高低角天线时,需要将天线上的六个螺孔在空中准确地对准固定点的六个螺栓,再将吊臂轻轻向里一靠,才能严丝合缝地对接在一起。无论高度和角度,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在漆黑的夜里,在照明设备不足的野战条件下,只靠大吊车本身的一盏照明灯照明,要做到一丝一毫不差,没有过硬的操纵技术是不行的。

营长看着天线技师刘汉新,站在高高的天线支架上,准确地挥动着手势,指挥着大吊车司机的起吊动作。大吊车司机对天线技师的指挥,心领神会,配合非常默契,天线吊装得非常顺利。营长对天线技师和大吊车司机的工作非常满意。等天线技师向连长报告天线安装完毕后,他满意地离开了制导雷达连,向发射连阵地走去。

在发射连阵地上,六部发射架的掩体,都是用草袋子装上泥土堆砌起来的,受其障碍,牵引车无法将发射架牵引到落座的中心位置,只好组织人力推进去。发射架坐落的地面,因地势低洼,秋季多雨,是临时从石景山炼钢厂拉来的炉灰渣垫起来的,土质非常松软,重装备遇上了软地面,挪动起来非常困难。连长陈占奎把全连集中在一起,他喊着一、二、三的口号,指挥着战士们拉的拉,拽的拽,推的推,人人汗流浃背。他喊一次口令,发射架就向前挪一点儿,战斗准备进行得非常艰难。把六部发射架推到了位置,他的嗓子也喊哑了。

岳振华走进发射三班的发射架掩体,班长田宝正在带领着发射手将发射架由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发射架放列完毕后,他又带领战士们铺设动力和信号传输电缆,设置固定导弹装填运输车的停车渡板。

停车渡板,是用钢铁锻压而成的一块方形钢板,板面上有凹凸的横向棱条,专门用来停放导弹装填运输车的。导弹装填运输车只有停放在停车渡板上,发射手们才能将导弹装填运输车的装填臂与发射架的发射臂对接起来,将导弹由装填臂上装到发射架上。一部发射架要设四块停车渡板,一块渡板重达近百斤。这四块渡板的位置与发射架相对应的位置有严格设置的尺寸规定,偏差一点儿导弹就装不到发射架上。对导弹装填运输车的司机的驾驶技术要求也很高,要求要一次停准,停放的位置要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前后轮与停车渡板的边缘不能偏斜,否则,尽管停车渡板设置的尺寸符合要求,也还是装不上导弹。

田宝是发射连的优秀班长,他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走在战士们的前头,管理严格,战备训练工作抓得扎实,还善于做战士的思想工作。是全连有名的小指导员,战士们对他们的这位班长很尊重。他认真地检查着战士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差一丝一毫都要叫战士们停下来返工重新做,直到非常精确为止。

他对战士们说:“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打仗,为了保卫国庆十周年大典。打仗是不能有丝毫马虎的。战斗时,必须保证我们班的导弹能准确地发射出去,叫营长发射得放心,能保证精确地飞进制导雷达的控制制导波束,才算完成了任务。”

站在黑影里的岳振华,看到这位班长的战斗准备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放心地离开了发射阵地。

政委许甫和副营长王建初坐镇在技术保障连的阵地上,监督检查技术保障连的六发导弹的战斗准备。

此时的技术保障连的阵地上,一片紧张忙碌的战斗景象:启封班的战士,正紧张有序地从包装壳里启封二级火箭,送往测试排进行测试;装填班的战士正向一级火箭里装填粗大笨重的火药柱,一个一级火箭要装14根,装填好一个一级火箭,全班就已大汗淋漓。

在测试帐篷里,测试技师们正在测试车内,头戴耳机和喉头送话器,指挥着站在二级火箭身边的操纵手,对二级火箭的三大仪器(无线电控制仪、自动驾驶仪和引信)的作战参数进行逐项检查。以确保导弹能发发命中目标。

一发导弹装填装配测试好了,大吊车将其吊到导弹装填运输车上,开到加注场地。从头到脚都穿着加注服的氧化剂和燃料加注技师和操纵手,加注好了氧化剂和燃料之后,由连队干部把关运送到发射阵地,交给发射连;发射连再将其装到发射架上,供作战时发射。

营的辅助指挥所,设在一顶大号单帐篷里,为便于营长能迅速从辅助指挥所进入指挥车指挥,辅助指挥所搭在制导雷达阵地的旁边。

苏联的地空导弹营,没有营指挥所的编制和设施。他们的一切战斗活动,包括要射击的目标,都是由上级指挥机构的自动或半自动化指挥系统直接传输给导弹营,营指挥员按上级分配的射击目标执行命令就行了。

中国的情况不同,引进的都是一套套单独的地空导弹营的装备,没有引进自动化指挥系统。上级指挥机构对营的作战指挥,只靠一部电话(电话不通时,则靠一部无线电台)和一名方向参谋来传达。对敌情的掌握、分析、判断,制导雷达捕捉目标,一切要靠营长、参谋长和参谋们自己处理。

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军情,借鉴高射炮兵部队的团、营指挥所的经验,设置了营的辅助指挥所。指挥所内设有远方标图板、近方标图桌、上报参谋桌,都是各营自己设计制作的。由司令部参谋人员、无线电员、标图员昼夜24小时轮流值班。

营辅助指挥所的设置,对地空导弹营的作战和加强战备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平时,它可随时收标空中情报,掌握敌情,接受上级指挥机构传达的有关战备的命令、指示;掌握连队的日常战备工作状况。战时,则能及时地组织目标指示,保证制导雷达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要射击的目标。在二营的历次战斗中,营的辅助指挥所都发挥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岳振华监督检查了几个主要的战斗准备项目后,便回到了刚搭好的营辅助指挥所里,掌握全营的战斗准备情况,及时处理部队在战斗准备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全营经过两三昼夜的奋战,战斗准备已基本完成。扬声器里传来制导雷达连连长李文较的报告:“制导雷达连战斗准备完毕。”

发射连连长陈占奎报告:“发射连战斗准备完毕。”

技术保障连连长杜衍奎在电话中报告:“六发导弹准备完毕,已送往发射阵地。”

岳振华看了看表,对作训参谋陈辉亭说:“报告军区空军指挥所,14日18时,全营提前12个小时完成战斗准备,可随时投入保卫国庆十周年大典的战斗。”



        
7 国庆十周年大典后,西北风刮过来了
        

二营进入通县张家湾空军机场后,部队住在机场临时给腾出的营房里,营房距阵地较远。为执行好保卫国庆的战备任务,随时能进入指挥所处置可能发生的敌情和打好仗,岳振华没有住到机场场站为他们营的领导干部准备好的房子里,而是和副营长王建初、作训参谋陈辉亭一起住在搭在营辅助指挥所和制导雷达阵地一侧的一顶小单帐篷里。三个人一个人一个折叠式的小行军床,各睡在小帐篷的一个角上。

岳振华睡觉的行军床的枕头边上,放着一本《毛泽东选集》,书中夹着一个书签和一支红蓝铅笔,书签处是毛泽东关于《战略防御》中初战必须打胜方面的论述,字里行间画了许多红杠杠,有的地方还圈了许多圈圈。这就是他当前思考的主要问题:一旦RB-57D型高空侦察机入窜到北京来侦察骚扰,进入营的火力范围,如何能做到初战必须打胜的问题。

在经过了接装训练和打靶之后,他深深地认识到,一个地空导弹营的战斗,形象地来说就是全营一杆枪。发射导弹是营长下达命令,引导技师“扣扳机”,但这发导弹要把飞机打下来,则是全营几十个战斗岗位上的官兵们精心操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个战斗岗位上的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要导致整个战斗的失利。

毛泽东的论初战必须打胜的教导给了他不少启示。结合地空导弹营的实际情况,他感到初战必胜要具备许多条件——不但要熟悉敌情、精于指挥和战斗操作,还要求使用这“杆枪”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过硬的思想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步调一致的协同动作。他悟出一个道理,就是武器装备越现代化,人的思想越要革命化。人的因素始终是战斗力的首要因素,初战要必胜,必须要以人为本。不然武器再先进,也发挥不出它先进的威力,是打不下敌人飞机来的。

基于这种认识,他与政委许甫共同商量研究后达成共识,在部队做好了战斗准备的基础上,全营进行一次初战必须打胜的战备教育。

在动员大会上,岳振华说:“根据上级对敌情的判断,在我国庆十周年期间,美制蒋帮的RB-57D飞机,必将对北京进行侦察,这一点我们应该坚信不移。屈指算来,给我们的战斗准备时间,也就是一周左右,最长也不过十几天。

即将到来的战斗,是我们的第一次战斗,也就是我们的初战。毛主席在《战略防御》一文中讲,初战必须慎重,初战必须打胜。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初战必胜的意义就更加重大。

第一,我们是在首都北京打仗,全世界瞩目。这一仗打好了,打胜了,就会为党、为国家争光。我们才能不辜负中央军委、总部对我们的期望。

第二,地空导弹是战争舞台上刚出现的一个新兵种,打下了目前各国的歼击机还无法对付的高空侦察机,就会为这个新兵种,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三,九个月前我在我们营成立大会之前说过,我们这些人,是二营的第一代人,二营的荣誉,要从我们这一代开头谱写。我们第一仗打好了,打胜了,就会极大地鼓舞全营的斗志,就会得到各级领导对我们战斗本领的认可,就会为我们营以后赢得更多的战机,创造条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志们!初战要打胜,基础在大家。只有全营每一个人的战斗准备和战斗操作都做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万无一失,全营才能奏出一曲初战必胜的交响曲。要求大家人人都要为这个集体的胜利大合奏,弹好唱好自己负责的每一个音符,发挥出最好的演奏水平!”

初战必须打胜的教育之后,全营情绪高涨,干部战士们各个斗志昂扬,纷纷表示了歼敌决心。各专业技师各个表态,保证把自己负责的兵器的参数,调整到最佳值,做到万无一失。

显示车是战斗中一个重要的单位,他们表示:“一定坚决执行营长的每一个命令,把每一个战斗操作动作做得准确细致,经得起战斗的检验。”

发射二班的战士们说:“敌机敢来,我们敢打,敌机来一架,我们歼灭一架;敌人来两架,我们要歼灭一双。”

发射三班的发射架,处于全营的主要射击方向上。战斗时,发射该班的导弹的机会多。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准备工作做到家,敌机来了定开花。”

发射六班则把战斗誓言写在本班的发射掩体上:


阵地花朵遍地开,
六班战士干劲来;
空中强盗敢来犯,
定要叫它命归天。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全营立足于明天就要打仗的基点上,再一次对战斗准备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这次检查,大家非常认真细致,点点滴滴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个疑点,不允许有丝毫误差。发现并纠正了进入阵地后在战斗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把战斗准备做到了万无一失的程度。

初战必胜教育之后,岳振华奉命去北京军区空军参加了保卫国庆十周年大典的作战会议。在作战会议上,研究了地空导弹部队的防空作战预案和作战问题的若干规定。通过这次作战会议,他进一步领会了上级的作战意图,坚定了国庆十周年大典期间打仗的信心。

开会一回来,他就进入营指挥所把陈辉亭叫到跟前,指示他要以RB-57D高空侦察机为作战对象,根据RB-57D飞机的飞行性能、入侵大陆的侦察活动特点和6月14日入侵北京的航线,立即编制出一个以制导雷达站、目标指示雷达站和营指挥所的主要战勤人员为训练重点的打RB-57D飞机的想定,供全营开展打RB-57D飞机的练兵用。

陈辉亭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标图员连夜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将训练想定编拟出来。

全营掀起了一个打RB-57D飞机的练兵高潮。每演练一次,就组织研究讨论一次,找出问题,研究好改进办法,在下一次演练中纠正。互相之间做到知人、知面、知音、知心。使大家对营长的每一个作战命令,都能心领神会,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所以,国庆节前上级组织的十多次实兵演习和雷达校飞中,二营都很好地完成了演练任务,受到了领导机关的好评,战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取得战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兵练得越紧张,时间过得越快。转眼间国庆十周年大典的战备期到了。国庆战备期是9月30日18时至10月5日18时,共五天。进入国庆节战备期后,除了规定的每日早晚各一次的兵器通电功能检查外,兵器就一律不准动用了,以防出现故障影响战斗。

10月1日,举国欢庆。在天安门广场,陆、海、空三军正在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70万各界人民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

此刻,在二营的阵地上,全营官兵正在兵器车下、发射架旁严阵以待,准备着随时投入战斗。导弹已装上发射架,随时准备打击敢于前来破坏的空中敌人。然而这一天,北京的天空静悄悄的,空中没有发生任何敌情,国庆节的第一天平安地过去了。

10月2日7时10分,我对空情报雷达于台湾新竹附近发现RB-57D型高空侦察机一架,沿着福建、浙江的海岸线外侧,向北飞行。飞至上海以东,改航向南朝鲜的群山飞行,然后又改航西北,于9时34分由大连附近入窜大陆。

为防敌窜扰京、津地区,9时39分,二营奉群指挥所命令进入一等战斗准备,拉响了担负国庆战备任务以来的第一次敌情战斗警报。

二营做好战斗准备后,RB-57D飞机经绥中、锦州、沈阳、抚顺、鞍山、旅大、庙岛群岛及山东半岛的文登等地,于11时16分由文登以南入海返回台湾。二营也于11时25分解除了战斗准备,恢复正常的战备值班。

为拦截敌机,我歼击机战斗起飞21批38架飞机,均因高度差太大,而未能攻击。

事后分析研究敌情时,岳振华认为,从RB-57D飞机活动的航线分析,原本企图是从大连飞到绥中后,沿着京沈铁路侦察北京,可能是因为京、津地区,仍被薄云笼罩,能见度低,不适于照相,而改航侦察沈阳、鞍山后返回。这说明敌RB-57D飞机仍有窜扰京、津地区的企图和可能,我们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此后三天,北京的天空一直是薄云覆盖,天色朦胧,不适宜照相侦察,RB-57D飞机也未到北京上空来进行侦察活动。

二营的阵地,设在张家湾机场的西南端一片地势低洼的芦苇地里。因为秋涝,雨水已是沟满壕平。人员车辆进出发射阵地的道路是临时用炉灰渣垫起来的。道路旁全是水洼和芦苇。为防洪排涝,阵地旁边挖了几条三四米宽,一两米深的水沟,沟里生长着许多小鲫鱼、鲢鱼、小虾和小螃蟹。一到下午,RB-57D飞机到北京来侦察的可能性没有了,战士们就在阵地旁边用铁锹将水沟一段一段地截起来,用脸盆把水淘干,捉了不少小鱼小虾,改善了伙食,也活跃了单调的阵地生活,战士们玩得非常开心。

10月5日上午,RB-57D飞机再次对大陆侦察,从福州入境,向南京、上海方向飞行。不知何故,还没有飞到上海,就改航入海返航了,判断可能是飞机出了故障。

10月5日下午18时,国庆十周年大典的特殊战备期结束,部队恢复到节前的正常战备状态,可轮流放假休息。二营是由北京军区空军组建的,不少干部都是从驻北京的部队调来的,家都安在北京。没有家的年轻干部,也有的在北京找了女朋友。部队从组建、接装训练、打靶到担负战备,一直都非常紧张,这些干部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回过家,大家也都盼望着国庆战备期结束放假时,回家与家人团聚,处理处理家务问题。

二营领导针对这个实际情况,专题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认识。大家认为,上级对敌情的分析是正确的,不能动摇。敌机可能国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