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作者:陈辉亭-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负责人和“黑猫中队”的队长根据“B.W”收到的信号及石门、大溪通报的情况,及时了解入窜大陆的U-2飞机上主要设备的工作状况及航行情况。如果发现了不正常的状态,立即指挥入窜的U-2飞机的飞行员纠正。

自从美蒋决定使用U-2飞机夜间入窜大陆侦察之后,U-2的飞行员都感到夜间远距离航行没有信心,担忧不能按计划通过规定的航线,完不成侦察任务。为此,在桃园基地U-2飞机棚厂的“鸟瞰室”里,又增加了一部直通大溪侦听台的电话,由该台及时向“鸟瞰室”通报收听到的我空情广播数据,由标图员逐点标图,直接掌握U-2飞机的瞬间坐标。

如果发现入窜大陆的U-2飞机在关键的地标上,如将要入陆点或者是重要的检查点上,没有按航行计划通过规定航线,就通过H.F通信机,告诉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他现在的位置,偏离计划航线多少。指挥通话完全使用代码,“L”代表左,“R”代表右,“TIME”表示提前。如讲“L10”即偏左10海里。 

中国新生的地空导弹部队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几乎用当时最为先进的科学手段武装、训练的对手,历史正徐徐拉开一台好戏的帷幕……




18 U-2勒马调转航向直指中国大西北


美国的U-2型高空侦察机还在研制快接近尾声的时候,美苏在瑞士日内瓦的高峰会议上,美国就提出了两国“开放天空”的议案。这个议案的基本点就是允许对方的侦察机穿越本国的领空,进行侦察照相,以便相互核查两国军事力量的部署情况,避免军力过度扩张造成局势紧张,或突发新的冲突。

苏联当时没有可供侦察美国本土的高空侦察机,在“开放天空”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对苏联十分不利,所以苏联坚决反对。因此,这项议案也就胎死腹中。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阳的不行,就来阴的。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军方情报机构便开始制定使用U-2穿越苏联“铁幕”的侦察计划。

1955年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即国庆)。这天,U-2开始了首次穿越苏联领空的侦察飞行。选择侦照的首要目标是莫斯科、列宁格勒和白令海峡。这次侦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设施和防卫系统,对美国的军事战略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次入侵苏联侦察活动的成功,又未受到任何威胁,使美国尝到了甜头,对苏联的侦察活动也就更加频繁,有恃无恐。这样的侦察飞行,持续了四年之久。据说,美国当时有90%的苏联的战略情报就是靠U-2侦察照相得来的。

苏联当局对美国的这种高空侦察机如入无人之境的侦察飞行十分恼火,但要想打击它还无能为力,最先进的米格歼击机也打不着它,高射炮就更不用说了。那么苏联为什么不向美国提出抗议呢?195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出访美国,为什么对U-2飞机长达四年的入侵侦察只字不提?原因可能是,若抗议U-2飞机的入侵侦察,又没有本事把它打下来,就会让全世界都知道,苏联是一只害了伤寒的啄木鸟——嘴硬身子骨软,在全世界面前丢脸,有损国威军威,政治上陷入被动。所以,只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960年4月底,美国人鲍尔斯驾驶U-2型飞机潜入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机场,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于5月1日从白沙瓦机场起飞,对苏联进行空中侦察。

白沙瓦机场位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交界处。笔者于1987年带中国空军军事友好代表团对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时,曾访问过这个机场。机场条件很好:机场跑道宽阔,净空条件也很好,位置偏僻,不易引起媒体的注意,又靠近苏联,应该说是U-2飞机侦察苏联西部比较理想的机场。

但这一天,鲍尔斯的运气实在太糟糕了,入侵苏联不久就被击落,鲍尔斯跳伞后被生俘。

据说,美国这次派遣U-2飞机对苏联西部的侦察,开始就有争议。白宫领导人开会审查时,就有人提出:5月中旬,赫鲁晓夫就要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高峰会议,在此之前对苏联侦察,一旦出错,就会节外生枝,陷入被动。但当时军方急于侦察苏联SS-6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向后推迟则怕当地气象的变化而不宜实施,坚持对其侦察。欲速则不达,美国没想到得来了这么一个结果。

鲍尔斯被击落生俘,这一下子叫苏联抓住了把柄。媒体大做文章,借机狠狠抨击美国,憋了四年的怒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

然而,美国撒谎还是有一套的,说什么U-2飞机是从事气象侦测时迷了航,飞行员报告,氧气设备出了问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说:说我们在欺骗全世界是荒谬的。以后,他又补充说:“没有,绝对没有过侵犯苏联领空的有计划的尝试,从前也没有过。”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还不知道被击落的U-2飞行员鲍尔斯还活着。

美国的掩饰之词骗不了苏联,苏联政府抓住这个事件,也不依不饶。赫鲁晓夫公开抨击美国的说辞为“一派胡言”。过了没多久,苏联宣布审判鲍尔斯了,而且展出了从U-2飞机上缴获的间谍用具和文件,人证、物证俱在,美国陷入空前的被动。

艾森豪威尔终于硬着头皮公开承认,是他批准U-2飞机在苏联上空从事飞行侦察的,并被迫承诺不再派遣这种飞机对苏联进行侦察。这才平息了美苏之间的这场风波。

对于这次鲍尔斯驾驶U-2飞机入侵苏联上空是怎么被苏联击落的,由于苏联官方没有公布是用什么武器打下来的,在一段时间内,媒体猜测传言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人之间流传的说法是,U-2飞机在20000米的高空上发动机熄了火,要重新启动发动机就要降低高度,至少要把高度降到15000米左右。U-2飞机就是在降低高度重新启动发动机时,被跟踪的米格飞机击落的。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因为U-2飞机在高空发动机熄火的事常有发生。

但鲍尔斯本人的供词却否认了这一点,他说:飞机的发动机没有发生问题,我一直是在正常的高度飞行。

后来又传出苏联的一位投奔了西方的克格勃彭科夫斯基的说法,说是这架U-2飞机是被十四发连珠炮般的接连发射的萨姆导弹击落的。这显然是对苏联的萨姆导弹的作战性能无知,而凭空杜撰出来的。

更多的人传说是苏联的间谍机关克格勃干的。他们认为当时的苏联并没有能够击落U-2飞机的武器装备,米格-19歼击机打不上且不说,就是苏联事后不久生产的米格-21歼击机,尽管一时加力冒险能升到20000米的高度,但不能停留在20000米的平台上攻击。当时苏联的萨姆-2导弹虽有了,但命中率极低,对U-2飞机构不成什么威胁(这是一种误解——作者),最后还是克格勃大显了神通。

说是苏联的情报机关得知了美国的U-2飞机要潜入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机场,从白沙瓦起飞侦察苏联的计划后,事先派遣了一名叫彼得的克格勃人员,以勤杂工的身份,打入了白沙瓦空军基地。彼得通过各种手段,结识了随U-2飞机保障飞行的机械师罗伯特。他投罗伯特的所好,和罗伯特交上了朋友,从罗伯特的嘴里,探听到了停在白沙瓦机场的这架U-2飞机,要在5月1日零点起飞,入侵苏联侦察。彼得将这一情报报告了苏联克格勃机关,并连夜潜入机场的停机坪,进入U-2飞机的座舱,将一截磁性钢丝插进了U-2飞机的高度仪表内。由于磁性钢丝的干扰,高度仪表的指针指到了20000米,而实际高度可能还不到15000米,为米格-19歼击机攻击创造了条件。

在这个故事中,鲍尔斯驾驶U-2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只飞了3小时,夜空中突然出现两架米格-19歼击机跟踪攻击,两道火光击中尾部,鲍尔斯的U-2飞机一头栽了下来。

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U-2飞机入侵苏联,是由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一手操纵的。美国的中情局和苏联的克格勃,间谍与反间谍,都是行家里手。如果说苏联的克格勃能潜入到白沙瓦机场里不是没有可能,但要接近U-2飞机,进入飞机的座舱在高度仪表上做手脚,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中国空军打U-2飞机的实践来看,作者更相信这是苏联防空军的萨姆-2导弹部队击落的,理由有五:

其一是,苏联当时已经有了数量较多的萨姆-2导弹,这种导弹,在其有效的射程之内,在无干扰和兵器准备良好,指挥和战斗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三发导弹打掉一架U-2飞机是完全有把握的,绝不是像当时人们传说的命中率只有2%,构不成对U-2飞机的威胁。

其二是,美国的U-2飞机对苏联的高空侦察已有几年了,不是刚开始,苏联军方对U-2飞机的入侵侦察没有能打下来,已使空军和防空军伤透了脑筋。为此,千方百计地寻找办法击落U-2飞机,在其常理之中。

其三是,1959年的10月7日,中国空军在世界上首次使用苏联的萨姆-2导弹击落了高度20000米的美蒋RB-57D型高空侦察机后,对苏联防空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压力:中国人仅买了几个营的萨姆-2地空导弹,训练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类似于U-2飞机高度的RB-57D打了下来。而苏联的防空军,装备自己国家生产的导弹,时间比人家早,数量比人家多得多,却任凭美国的U-2飞机在自己的领空飞了那么多年,而打不下来,实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种压力,也逼迫着他们千方百计地把U-2打下来。

其四是,当时美国的U-2飞机对苏联侦察的重点是部署在苏联境内各地的、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的洲际导弹,尤其是SS-6洲际导弹的部署。萨姆-2导弹虽然笨重,但却是一种可移动式的导弹,把萨姆-2导弹部署在SS-6洲际导弹发射阵地的周围,打入侵侦察的U-2飞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军事逻辑思维。

其五是,据说美国制造U-2飞机的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师们,通过苏联公布的飞机残骸的照片分析,认为飞机是被导弹爆炸时的碎片击中了尾部,操作失衡而坠毁。

从各方面分析,当时苏联只有萨姆-2防空导弹能够击落U-2飞机。

鲍尔斯事件之后,美国迫不得已暂停了使用U-2飞机对苏联的侦察。

1960年2月,中苏关系公开破裂,美国极想掌握中国还能否自己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情报,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把U-2飞机侦察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尽管出现过1959年10月7日RB-57D被击落的不幸事件,但相比之下,各方面性能更优越的U-2飞机,至少在最近的几年里,中共的空军还是奈何它不得。

1961年一开始,两架U-2飞机运抵戒备森严的桃园机场。经过一年的准备之后,于1962年1月13日便接替RB-57D型飞机,开始了对中国大陆的飞行。

早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朦朦胧胧地了解到,在中国的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以北,中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境线以南的戈壁滩上,苏联人在帮助中国人建造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场。U-2飞机首次对中国大陆飞行侦察的第一个目标就选在那里。但打开中国的地图来看,那是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大沙漠,在那片广漠无垠的大沙漠,侦察目标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他们全然不知。

按理说,美国人使用U-2飞机对苏联搞飞行侦察,已有几年的历史了,选择侦察目标已是轻车熟路,不该有什么困难。可中国的军事部署与苏联不同。苏联的军事部署,大都在大城市周围和沿铁路线配置,航行坐标明显,便于寻找发现;而中国的重要战略军事目标,大都设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之中,地图上是一片空白,确定U-2飞机的侦察航线就非常困难。

所以,首次侦察飞行,他们从“黑猫中队”中的五名飞行员中,挑选了政治上最忠诚、飞行技术又出类拔萃的“黑猫中队”队徽的设计者陈怀。

陈怀被首次选中对大陆侦察,受宠若惊。他飞到目标区上空后,施尽了浑身解数,在目标区上空飞了两个多小时,直到飞机上的油料仅剩下够返回台湾的,终于找到了他要拍照的目标,完成了他首次出卖祖国利益的大漠间谍之旅。

一个半月后,1962年3月1日,副队长杨世驹驾驶一架U-2型高空侦察机,由台湾桃园基地起飞,经马祖上空入陆,对我大西北纵深侦察。穿越了中国大陆闽、浙、皖、豫、陕、甘、宁、青、蒙九个省,在银川、兰州、包头、西安诸地侦察,在青海湖海晏上空,盘旋了三圈半后,又经郑州、福州返回台湾。

这是U-2第二次在中国大陆长距离侦察我大西北地区,其侦察目标直接指向我核武器的研制试验基地,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国防工业基地的安全。敌人的侦察引起了高层领导和空军上下的关注。

在空军的指挥所里,负责防空作战的成钧副司令员,坐在指挥桌旁,两眼一直盯着高大透明的远方标图板,看着标图员用蓝色(代表敌情)的专用标图笔,一点一点地标示出U-2飞机的飞行航迹,这航迹从台湾一直延伸到了大西北的核工业要地。

空军指挥所中央的作战指挥圆桌周围,负责作战、领航、情报、高炮、导弹、雷达、通信、航行的各部部长、处长和参谋们,也都在注视着这条蓝色的航迹,随时准备执行指挥员下达给本部门的任务。

标图板上不时地在各个航段上出现了红色的航迹,这是我歼击机在执行拦截任务,但多次拦截均未奏效。U-2飞机的高度是22000米,而我歼击机的高度是17000米,5000米的差距,飞行员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望尘莫及。

成钧副司令员非常清楚,今天U-2飞机侦察的地区,是国家的核心机密,那里的几万名官兵和民工组成的基建大军,正在埋头突击修筑核武器和导弹试验基地;那里有加工提炼浓缩铀、制造核弹装置原料和原子弹壳的国防工厂;有核武器和导弹试验场。这样一个对国家、民族的命运至关重要的地区,竟被敌人的U-2飞机“开了天窗”,随时受到敌人的监视,使这位主管防空作战的将军忧心如焚,心情非常沉重,有一种受辱的愤慨。

对这天U-2飞机的侦察活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也十分恼火。他进入指挥所,站在大标图板前,看着那条刺目的、长长的蓝色航线,愤然对成钧副司令员说:“又让这家伙逍遥自在地遛了一趟跑了,事情严重啊!周总理对此事都非常关心,我们应该拿出一个对付的办法来才是。”

而此时在北京大兴县东枣林地空导弹二营的阵地上,营长岳振华和他的参谋们一听说U-2飞机出来了,就进入了指挥所。等了两年了,高空中的敌人终于露面了!大家有些亢奋地聚集在远方标图板前,认真分析U-2飞机的飞行情况。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不够用了,参谋们就临时用更大面积的地图铺在一块木板上,概略地标出它的航线。可是这条航线远离北京,部队便也没有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U-2飞机的出现,使有着多年的防空作战经验的岳振华认识到,RB-57D飞机入侵侦察的年代结束了,新的作战对手U-2飞机登场了。一场新的、更高的高空较量开始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U-2飞机是一个新对手,作为一个战斗营,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很少,上级几乎没发什么有关U-2飞机的材料,参谋们的手中也没有有关U-2飞机的更多资料,对U-2飞机的结构、性能、飞行特点还知之甚少。

U-2飞机侦察了大西北返航后,营长岳振华立即召集全营的主要战勤人员到营指挥所里,面对着U-2飞机入侵侦察的活动航线,研究如何打U-2飞机的问题。但因对这种飞机了解得太少,到了儿也没有把问题研究深透。

会后他要求参谋人员认真搜集U-2的资料,并将今天U-2飞机活动的航线绘制出来,按照今天侦察大西北的航线,模拟成对北京的侦察,制成演练想定,作为今后营合练的主要课题。要求制导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的操纵手,从今以后要以打U-2飞机为主要目标进行战斗操作训练。

会议结束后,他对作训参谋陈辉亭说:“据我所知,今天U-2飞机侦察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核工业地区,中央军委、总部、空军肯定都会十分重视。目前能打U-2飞机的部队,只有四个地空导弹营,我们的思路要立即转变到打U-2飞机上来,在打U-2飞机上多动点儿脑筋,多下点儿工夫。”

当时,空军装备的防空武器,主要是五种:歼击机、高射炮、地空导弹、雷达,还有探照灯。

在一个由刘亚楼司令员和成钧副司令员组织的研讨会上,司令部作战部门的一位参谋用形象的语言说:“我们现在是看得见的不能打,能打的够不着,够得着的又太少,还挪不动。”

刘亚楼司令员听了后,猛的一下子受到了启发,他知道这位参谋的最后一句是指的地空导弹。立即反问了一句:“怎么挪不动?”

那位参谋说:“挪得动也是小动。”

刘亚楼司令员接着说:“不对!从苏联运到中国,从北京又到大西北打靶,还能说是小动?”

刘亚楼司令员一边说着,一边回过头来对着成钧副司令员说:“你说呢?成副司令。”

成钧副司令员说:“兵器是笨重,动起来困难也不小,但还是能挪得动的。问题的关键是:军委能不能解除地空导弹营保卫北京的防空作战任务。”

刘亚楼司令员说:“这倒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过我们的思想也要解放,形势变了,我们也不能不变。我们把能打的部队放在北京,常年守株待兔,人家又不来北京,我们还老是呆在北京,这不正是敌人所希望、我们所被动的嘛!该放的就得放,不要怕影响。敌人来了,打不下来才是最大的影响。当年延安不是也放了嘛!延安一放我们就主动了,而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