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子吕武、三子吕仁均已入朝为官,只有四子吕义和小女吕小玉因年纪不大,尚未成家,便仍在父母府中居住。
待热菜上齐,宾主斟酒开席,按照规矩,主陪和副陪敬完酒后,大家便开始起身互相敬酒,凌霄和倩倩先端酒敬过吕端和吕夫人,之后便轮流与吕端的儿女喝酒,吕文、吕武、吕仁三人皆为官场之人,自然是按规矩客套了一番。
及与老四吕义喝酒时,吕义笑嘻嘻地低声对凌霄说:“今日你拜我老爹为师,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过几天我领着你在京城好好逛逛,你都不知道,自寿王走了之后,这一年我都要闷死了,没有一个可以一起玩的好兄弟,你们回来可真是太好了。”凌霄没想到,这老四倒是自来熟,第一次见面就没拿凌霄当外人,听这口气,这吕义当是与赵恒私交不错,的确也是,他们年纪相仿,应该能够玩到一块去。
与吕义喝完酒后,凌霄和倩倩来到吕家大小姐吕小玉面前,凌霄刚才就留意了一下吕小玉,真不愧是大家闺秀啊,只见她不仅长的是花容月貌,眉目疏朗,而且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气,气质沉稳,落落大方,待人接物礼貌周全,气度不凡。如荷花仙子般楚楚动人,但亦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凌然之气。凌霄不觉感叹,大家闺秀自是小家碧玉所不能比的。
见凌霄和倩倩前来敬酒,吕小姐客气地抿了一小口酒,嫣然谢过凌霄和倩倩。
杯盏交错,宾主尽欢,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见时候不早了,吕端便提议大家喝了全家福酒,宴席正式结束。赵恒和凌霄将吕端等人送回吕府。临别时,赵恒悄悄地推了一下吕义,吕义会意地点了点头。
今晚,赵恒兴致颇高,刚才有老师在,受礼节约束,赵恒尚未喝的尽兴,回到寿王府后,便吩咐手下,重新换上热菜,继续喝酒。不多一会,吕义也兴冲冲地过来了。原来,刚才赵恒推了一下吕义,就是要吕义再回来继续喝酒。
见还要继续喝,凌霄便安排倩倩先回去休息了,自己在这陪着赵恒和吕义。见饭菜上齐,赵恒也让其他人先回去了,这边只留了二个丫鬟伺候着。
见众人退下,赵恒放松了许多。他让丫鬟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酒,指着凌霄对丫鬟说:“也给凌兄倒满,今天我们不醉不休。”见赵恒喝的有点多,凌霄本想让赵恒不要再这么喝了,但赵恒死活不答应,说今天的酒一定要敬,因为凌霄是他的救命恩人,就是喝趴下了也高兴,这酒必须要喝,见赵恒这么坚持,凌霄也只好舍命陪君之,让丫鬟也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子酒。这时,赵恒又指着吕义说:“老四,你也倒满,陪我一起敬凌兄一杯酒。喝了这杯酒,我们三个就是亲兄弟了。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完一仰头,咕嘟一声,杯中已空。
见赵恒说到这个份上了,凌霄和吕义也都豪气冲天地喝了杯中酒。男人喝酒,就怕动义气,义气一来,千杯不醉。
就这样大家连着干了三杯,都有些上头了,赵恒眯缝着眼睛,脚步也开始踉跄,但还是一会敬凌霄,一会敬吕义。喝到这个份上了,大家反而不再推辞,也不再计较什么君臣礼仪,吕义踉踉跄跄地扶住赵恒的肩膀说:“老兄啊,今天喝多了,不能走路了,改天我单独再请你和凌兄到醉花楼喝酒去,你不在京城,我这几个月都没有心情去那儿喝酒了,你回来了,凌兄也来了,以后有空我们就去,怎么样?你不知道啊,前一段时间,醉花楼刚来了头牌,漂亮着呢,你不在京城的时候,柳永那小子可风光了,平时没人能够和他斗词,风头都让他给争去了,醉花楼那帮小妮子都不理我了,你回来可一定要帮我争这口气。”
说到醉花楼,赵恒两眼又有了精神,说:“好,好,这次我们有了凌老兄,我们弟兄三个还怕他柳永不成,他的词再好,我们人多,一定也能够比得上他,醉花楼还是我们的,哈哈。来,为了醉花楼,我们干杯。”说着,赵恒和吕义一仰头就把酒都倒进嘴里了。
凌霄一听,这那是那啊,这男人一喝多了,就扯到女人身上了,看来以前这赵恒和吕义没有少逛了醉花楼,别看年纪不大,倒是花场老手,凌霄想,以后可不能被他们拉下水。
见凌霄没有喝,赵恒和吕义不干了,赵恒抓住杯子就要灌凌霄,凌霄一见,看来这酒是躲不过了,便连忙说:“我喝,我喝”,便把杯中酒喝了下去。
这时,吕义又端着杯子过来了,醉醺醺地说:“凌老兄,我今天喝多了,不过我刚才看的出来,你对我妹妹有意思,唉,你说吧,你们还真是男才女貌非常般配的,只可惜啊,我那妹妹从小被我爹指腹为婚了,未婚夫是参知政事李昌龄的儿子李子勋,唉,我的妹妹命苦啊,这个李公子就是一个鲁莽之人,脾气暴躁,四处闹事。唉,不说了,气死我了,喝酒。”
凌霄很欣赏小玉是实,但没有别的想法,见吕义说的是醉话,凌霄也没有辩解,听吕义这么一说,凌霄心里也为吕小玉有些惋惜,真是好女无好夫啊,太可惜了。
就这样杯来盏去,凌霄又陪着赵恒和吕义喝了有十几杯,喝这么多,凌霄是第一次,早就放了卫星了,喝的是不省人事了,赵恒和吕义也都喝的烂醉如泥。
至于怎么回去的,凌霄都不知道了,反正一睁眼,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倩倩正着急地坐在身边,用湿毛巾敷着凌霄的额头。
见凌霄醒了过来,倩倩真是又喜又气,不觉埋怨道:“官人,您可醒了,都睡了这么长时间,担心死我了,以后您可一定不能再喝这么多酒了啊,很伤身体的。我不担心自己的身体,我还担心呢。”
凌霄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忙笑嘻嘻地安慰倩倩说:“好了娘子,是我不对啊,以后我听你的,再也不喝这么多了啊,请娘子放心,呵呵。”
凌霄起床洗漱了一番,昨晚喝的实在是太多了,到现在头还是晕晕的,胃里也还是堵得慌,一点食欲都没有,勉强喝了点银耳燕窝粥,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
屋内空气有些闷,外面阳光很好,凌霄便和倩倩走出院子,想四处活动一下,也好醒醒酒气。
凌霄和倩倩刚转到“宝勤殿”,正好碰见赵恒从里面出来,虽然赵恒昨晚也喝了很多,但看气色还不错,想必是平日里这样的酒场多的是,已经是久经考验的了,恢复的快一些。见凌霄和倩倩在散步,赵恒笑呵呵地对倩倩说:“对不起了,嫂夫人,都是我不好,昨天让凌兄喝的有点多,还请嫂子多多原谅啊。”
见赵恒这么客气,倩倩也不好再埋怨,便也客气地说:“寿王您客气了,男人们在一起高兴了喝点酒也是正常的,只是我官人的酒量有限,以后再有场合,还请您多多照顾我官人才是。”
“呵呵,好的嫂子,以后再喝酒,我来保护凌兄。”赵恒笑着说。
“呵呵,那以后还真要请寿王您多关照呢,要不我还真过不了你嫂子这一关,哈哈。”凌霄也开玩笑地说。
“呵呵,好的,就请嫂夫人放心就是了,凌兄啊,我正好有事想与你相商,不知你现在方便不方便。”赵恒问。
见赵恒有事相商,凌霄看了看倩倩,倩倩自然明白,便对凌霄说:“你们去商量事情吧,我先回去了。”
凌霄随赵恒来到“宝勤殿”,赵恒屏退左右,书房里只有赵恒和凌霄两个人。凌霄问道:“不知寿王有何事相商?”
赵恒犹豫了一下,对凌霄说:“此时事关重大,我非常信任你,也很佩服你的才能,你帮我拿拿主意。”
凌霄不觉一惊,不知又要处理什么棘手的难题了。
第三十六章 太子之争
更新时间2011…5…18 21:19:58 字数:2229
赵恒接着说:“不瞒凌兄您说,此次我回到京城,面上是参加父皇中秋节大宴,实际上是相爷吕端密信通知我,说父皇年岁已大,最近身体常有小恙,已开始私下考虑将来皇位继承问题,但我大哥因我叔叔被冤之事而突然发疯,太子之位不保,而我那心狠手辣的二哥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他如继承皇位,必将对我等皇子痛下杀手,恐怕又会造成朝廷的血雨腥风、百姓也将面临残暴统治,民不聊生,我大宋江山说不定也会断送在我二哥手中,但我二哥善于钻营,已收买了我父皇身边的内侍王继恩等人,听说现在又开始巴结朝廷元老赵普等人,势力渐成,我父皇久在深宫,左右之人又已被我二哥收买,平时听到的都是我二哥的好处和优点,时间长了,对我二哥也逐渐欣赏起来,似有意加以重用。所以,吕相爷等朝廷耿直之士甚为担忧,才派密报通知我抓紧返回京城,以观事情动态。因此事极为机密,一旦不慎,就会面临性命危险,所以我身边之人都未敢与之商量。你我虽相识不久,但你能在清风寨那样的严峻形势下,想方设法救我性命,说明你是希望我好好的活着,你是我唯一一个可以商量生死攸关事务的人,而且我知凌兄才华过人,望凌兄一定帮我。”
见赵恒如此说,凌霄忙起身拱手说道:“在下非常感谢寿王的信任,如能帮上寿王一二,必将尽力而为,只是我乃一介书生,对朝廷权力之争一窍不通,实在不知该如何帮助寿王。”
见凌霄有顾虑,赵恒马上说:“具体怎么办,还需日后见机行事,目前尚不需凌兄具体做什么事情,只是日后如遇到难题,小弟还要请凌兄帮帮我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二个人的力量毕竟要比我一个人大的多。而且在办大事的时候,身边能够值得信任、敢与之密谋的人都不会多,有一个好的参谋会如虎添翼。我今天和凌兄说这件事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凌兄要尽快熟悉京城的情况,密切注意朝廷的动向,将来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心里也好有个底,不至于情况不熟悉,处理起事情来手忙脚乱。”
凌霄听明白了赵恒的意思,点头说道:“寿王真是英明啊,能够未雨绸缪,那我就按照寿王的安排,尽快熟悉情况,如日后有事,定当全力以赴。”
见凌霄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赵恒高兴地说:“自古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啊,日后有凌兄在我左右,我真是如虎添翼啊,哈哈,真是太好了,我得凌兄,如刘备得卧龙也。”
“呵呵,寿王过奖了,我哪敢与诸葛先生相比并论啊,日后如能帮上寿王一二,也算是我凌霄之福啊。”凌霄谦虚地笑着说。
“哈哈,凌兄谦虚了,以凌兄之为人能力,日后必能建功立业,留名百世的。”赵恒欣赏地对凌霄说。
“既然说到皇位的问题,能否请寿王给介绍一下你的各位皇兄皇弟,日后与他们交往时,心里也好有个准备。”凌霄试探性地问道。
“恩,凌兄说的对,是应该先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那我就先简单地向你介绍一下,详细的情况,日后你在和他们交往时再慢慢了解。”赵恒点了点,接着说:“我们弟兄共九个,我大哥叫赵元佐,被封为楚王,我二哥叫赵元僖,被封为许王,我是老三,我大弟叫赵元份,被封为商恭靖王,我二弟叫赵元杰,被封为越文惠王,我三弟叫赵元偓,被封为镇恭懿王,我四弟叫赵元偁,被封为楚恭惠王,我五弟叫赵元俨,被封为周恭肃王,我六弟叫赵元亿,被封为崇王”。
“目前,已成年的共有我大哥、二哥和我,其他的六个弟弟都年纪尚幼,不足为忧。”
“在已成年的我们弟兄三个当中,我大哥自幼聪明机警,有一身好武艺,善骑射,还曾经随父皇出征过太原、幽蓟等地,而且长得又像父皇,所以颇为父皇喜欢。但可惜的是我大哥性格耿直,一直为我叔叔秦王赵廷美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我们也都明白我叔叔是被冤死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在皇权争夺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夺皇位而兄弟相残之事,历史上发生的还少吗?但大哥就是拧不过这个弯来,当时,秦王被冤流放时,我大哥颇为不满,四处求情力加营救,请免其罪,但此事是我父皇亲自下的命令,又有谁敢反驳,所以未能成功。后来秦王死于房州,我大哥得知此事,悲愤成疾,竟然发狂,整日疯疯癫癫,左右仆从若有小错,即以刀棒伤人,我父皇命太医治理,才稍有好转。唉,小时候,我大哥一直对我很好,我们哥俩感情很深,我一直希望我大哥继承皇位,到时候,天下黎民既有了一个仁厚能干的好皇帝,我也可以做个清闲的王侯,尽情潇洒自由,没想到大哥尽然这样,别说继承皇位了,恐怕连王侯都难保了。”
赵恒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我自幼便好玩懒散,不愿为朝廷官府之事多操心,本想安安稳稳地做个王侯,不用操心费力地忙些军国事务,便能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可是,身不由己啊,如今我大哥发疯,二哥又想法设法夺取皇位,我二哥的脾气性格我很了解,自小就心狠手辣,口蜜腹剑,心里容不下别人,他一旦当上皇帝,肯定容不下我们这些皇兄皇弟,我们必将会被其诛杀,到时候又会是一番血雨腥风,生命涂炭,对黎民百姓也会横征暴敛,恐怕我大宋基业就要葬送在他手里,每想到此,我都心绪难平啊,我本不想争,但命运非要逼着我这么做啊。”说到此,赵恒仰头长叹。
凌霄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这大宋皇室居然还有如此明争暗斗,看来,这生在皇室也并不都是好事,弄不好连命都保不住呢。凌霄也是第一次见赵恒如此长吁短叹,连在清风寨被劫要杀头的时候,也未见赵恒如此颓废。
而且,凌霄看的出,赵恒是真拿自己当成心腹了,能够如此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么多,要知道,这些话一旦传了出去,赵恒恐怕就要性命难保了。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既然赵恒如此看重自己,凌霄很是感动,便豪气冲天地对赵恒说:“寿王既然把在下当成知己,我凌霄必当尽力而为,纵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第三十七章 义结金兰
更新时间2011…5…19 23:12:03 字数:2160
见凌霄如此,赵恒也甚为感动,对凌霄说:“凌兄如此仗义,小弟很是感动,我们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我看这样吧,今日,就当着关二爷的面,我们两个结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日后我能登九五之尊,必将封凌兄为并肩王,一同享尽世间荣华富贵,不知凌兄意下如何?”
“呵呵,既然寿王这么说了,我也就高攀一下,今日就在关二爷面前,与你结为兄弟,只是将来这并肩王我就不用当了,我也不是一个愿意操心的人,也不想被别人嫉妒呢,呵呵,等你当了皇帝,到时候给个一品闲职领些俸禄我也就自足了,到时候,我们能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就好了,哈哈。”凌霄哈哈大笑。
见凌霄同意结拜,赵恒非常高兴,便与凌霄一起来到殿内正堂中悬挂着的关二爷像前,磕了三个响头,两人同声说道:“关二爷在上,今日我等二人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日后必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有违背兄弟情义,天诛地灭。”就这样凌霄与赵恒义结金兰,结为好兄弟。
结拜完后,赵恒拉着凌霄的手诚恳地说:“凌兄,以后就有劳您了,太子之争,在所难免,各方势力必将明争暗斗,这将是一个非常危险而又曲折的过程,请你一定要帮我度过这个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我是不宜出面的,有些场合我也可能不能参加,一些情况难以及时掌握,我想先安排你到吕相爷身边,名义上你是他的学生,跟在他的身边学习,也是名正言顺的。你陪在他的身边,一来可以随时向他老人家请教学问,二来也可以随他行走于朝廷官场之中,方便进一步了解当今官场情况,历练官场经验,结交官场朋友。日后如图大事,必将于你有所增益。只是有劳凌兄多费心了,不知凌兄是否愿意为此辛苦?”
见赵恒如此说,凌霄握了握赵恒的手,郑重地说:“寿王如何安排,我觉得非常妥当,这样一来可以掩人耳目,二来可以熟悉情况。请寿王放心,日后我会见机行事,陪在吕相爷身边,尽快熟悉朝廷和皇室的情况,以助寿王早日完成登基大愿。”
“好,凌兄你答应了,这真是太好了,我看这样吧,改日我陪你到吕府和老师说明此情,在此之前,我们先处理一下其他事务。上次从清风寨回来时,柴寨主一再嘱咐我们要去大相国寺看望一下他的皇兄,我们来京城也有好几天了,依我看,下午我们就去看望一下吧,你回去和嫂夫人商量一下,如果合适,你派人通知一下我,我们就下午去,礼物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来准备就行,你看如何?”
“恩,好的,那我回去和你嫂子商量一下,咱们就下午去大相国寺吧。”凌霄说。
凌霄回去和倩倩说了下午要去大相国寺的事情,倩倩也很高兴,凌霄便差仆人去告诉了赵恒,赵恒马上派人下去准备下午到大相国寺的礼物和马车。
吃过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赵恒便陪着凌霄和倩倩从寿王府出来,直奔大相国寺而去。
在路上,赵恒向凌霄介绍了大相国寺的情况。他说:“在整个汴梁城,寺院很多,有开宝寺、天清寺、东大寺、清真寺、孝严寺、延寿寺、观音寺、宝珠寺等。然而,最为有名的要数大相国寺了。寺院分有额和无额,经皇帝题额的身份就高,名气就大。大相国寺从来都属于有额,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大相国寺的前身为建国寺,建国寺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后遭兵火烧毁。唐初,此地是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内有池沼。唐景云二年(711年),有个叫慧云的僧人,自称在夜晚见城中有异气出现,天明后又在郑景宅内池中看见殿台楼阁的影像,于是就借此募购郑景宅园,准备改建为寺院。在改建过程中,人们从地下挖出了北齐建寺的古碑,才知道这里是建国寺的旧基。慧云非常高兴,便将募铸的高一丈八尺的弥勒佛铜像安置其中。当时,唐朝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他在做皇帝以前,曾被封为相王。为了纪念他从相王坐上皇帝的宝座,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下令把这座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并为这个寺院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这就是大相国寺的来历。我大宋建朝后,对大相国寺也是非常重视,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是“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相国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