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野史-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陛。 

王莽正在修改祖庙之时,忽报风俗使者陈崇、王恽等八人回朝。先是王莽曾遣陈崇等八人为使者,向各处采问风俗,宣布教化;谁知诸人虽然奉命前去,大家偏猜出王莽命他们出使意思,不过欲学周公采风故事,以博美名,并非确欲周知民间风俗。于是大众乐得借着此事,向各处游历一番,也无一人将此事认真办理。但众人既不留心此事,回来如何报告王莽,众人却想出一法,在路上捏造了许多歌谬,预备回时蒙骗王莽。 

至是回朝,王莽便召诸人入见,查询采风各事。陈崇等遂齐声答道“各地风俗,本多不齐。自从宣布安汉公教化之后,现刻天下风俗已经齐同,百姓无不感戴,发为歌谣,大众已将其歌谣抄录带回。”说罢即将歌谣呈上。王莽接过一看,见歌谣尽是称颂自己功德,凡三万言。王莽看毕,只乐得心花怒放,暗赞众人果能真心办事,立将陈崇等八人,奏封为列侯。 

众人受封,莫不暗中称幸,以为不料一派虚言,却得了侯封。惟有陈崇尚未足意,又欲趁此时机,觅事讨好,希望得到更多好处。恰遇王莽已受九锡,正在修理祖庙。陈崇遂向太后奏道“臣闻安汉公祖庙设在城外,安汉公如有出城祭祖,应令城门校尉带领骑士相从,以昭慎重。”太后依奏,便令城门校尉照办。自此王莽每有出城祭祖,除自己原有期门羽林诸吏卒护从之外,更有骑士追随,真是十分威武。 

于是王莽尊贵既极,愈加放纵无忌。一日忽又想起傅太后、丁太后二人,前虽奏请将其贬去太后尊号,尚未足泄愤,必须设法将二人掘墓开棺,方才快意。莽遂上奏太后说“共王之母傅太后及丁姬二人,前已贬去尊号,不料二人死时尚暗挟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随葬,实属不合于礼,请将其坟墓发掘,取出玺绶毁灭,并请将共王母迁葬定陶共王墓旁,丁姬已葬定陶,姑听其仍埋旧处。” 

太后见奏,暗想丁傅二后,虽然挟带玺绶同葬,但二后葬已多年,若因此事将其坟墓发掘,未免过于忍心。遂对王莽说道“此事已属既往,不必再行发掘。”王莽闻说,心中不悦,又向太后力争。太后拗不过王莽,只得应允,惟不许其将二后易棺改葬。遂下诏说道“可就其故棺改葬,并为之备椁作家,祭以太牢。”王莽奉诏,心中暗自寻思道“太后毕竟妇人,心肠柔软,只知一味顾惜丁傅二人,并不念及旧怨,且命我将她二人备椁致祭真是过于仁慈了。但太后既如此执意,一时也难违拗,看来易棺一事,只好俟以后相机进说,如今惟有先将二人坟墓急行发掘。”王莽主意既定,立命官吏带同人夫数百人,先将傅太后陵墓发掘。 

傅太后本葬在渭陵,其墓甚高。众人来到墓上,七手八脚,锹锄齐下,登时已开成一个窟窿,众人便趁势用出死力,向下猛掘。谁知人众力沉,墓中四围土石,因受震力摇动,忽然一巨响如山崩地裂,全座皇陵向下塌陷,将数百人尽数压死在内。 

只有立在远处监工官吏逃得性命,将此事回报王莽。 

王莽闻报,并不怜惜数百人死于非命,嘱将此事暂行搁下。 

又另召一班吏卒,命其速往定陶,将丁姬掘墓开棺。吏卒奉命,不敢迟延,连夜趱程,来到丁姬墓地,将墓掘开,取出棺椁。 

对准椁户,一斧劈去,刚将椁户劈开,忽见一道红光,自内射出。顷刻火焰腾腾,直冲过四五丈之远。众人莫不十分惊恐,纷纷弃斧逃出墓外,各个摇头伸舌,说此椁无故发火,真是古怪。众人因吓得神志昏昏,都忘却设法将火扑灭,只瞪着双眼,袖手旁观。是时火势因无人救灭,愈加蓬蓬勃勃,烧个不住,只见墓门之内,皆为黑烟缭绕,烈焰熏蒸,莫想近前。大众看了许久,方记得救火,忙去取水,向着墓中倾泼。泼了半日,才将火焰扑灭。于是吏卒人等,莫不心猜此次丁姬尸骸必遭焚烧,及进前一看,谁知此火只将丁姬外椁及附葬器物烧得半点无遗,却不曾延烧内棺,吏卒看罢,忙即据情向王莽报告。 

王莽自遣吏卒开掘丁姬坟墓去后,正在家中坐盼众人回来复命,及闻吏卒来报此事,心中也暗自称奇。因想丁姬之椁竟会发火,此事若被太后闻知,必然心疑因我奏开丁姬之墓,所以丁姬阴灵发怒,现此怪象;如今惟有设辞敷衍太后,并可趁着此事,奏请将丁傅二人易棺以快我意。王莽想定,即向太后奏说丁姬葬逾礼制,今皇天示谴,火焚其椁,应将丁姬照着姬妾之礼,改葬于姬妾墓中。并说傅太后、丁姬葬时棺用梓宫,衣用珠玉,非藩妾所宜,应将二人棺椁服饰,重行更换,方合于礼。王莽此一番言语,直说得太后深信不疑,立即允许。王莽大喜,即令人将盯傅二后,开棺易以它木,并除去珠玉等衣。 

当开傅太后棺木之时,忽喷出一股臭气,数里之内皆闻其臭。 

是时偏有一位官员,欲在人前卖弄殷勤,取悦王莽。他独立近棺前,督率开棺,却被此股臭气冲入鼻中,立时倒地而死。众人视之,乃洛阳丞也。 

此人死后,又有一班公卿,闻得王莽正在发掘丁傅二后之墓,人人都想逢迎王莽,各出金钱绸帛,以供发掘工费;又自遣其家中子弟及四方蛮夷凡十余万人,个个手持作工器具,帮同工人一齐开掘,不久即将二墓掘成平地。说也奇怪,二墓掘平之后,忽有燕子数千,口中个个衔土,投向丁姬墓上。王莽闻之,心恐众人议论丁姬是个好人,无故将她掘墓,故有此异。 

乃命人就丁傅二后墓上遍栽荆棘诸草,表示二后皆是恶人,众人当以为戒。 

王莽既将二后掘墓开棺,因又记起师丹前曾反对推尊丁太后,遂将师丹封为义阳侯。师丹受封月余,即得病而死。王莽又记得冷褒、段犹二人,前常议尊傅太后,即将二人办罪,徙居合浦。二人不敢违抗,只得忍气吞声而去。此事却被太师马宫闻知,心中不觉吃了一惊。未知马宫何故吃惊。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九二回 怀母仇平帝被弑 践大位王莽立君 



话说马宫自从元始五年四月孔光身死,经王莽将其升补太师之职,正在十分得意。不料王莽忽然追究从前议尊傅太后之人,将冷褒、段犹二人办罪。马宫闻之,大吃一惊。原来马宫从前也曾议尊傅太后谥号,此次王莽因念马宫平日尚能顺从其意,并不想将他加罪。偏是马宫胆小,闻王莽追究此事,心中大为惶恐,因想与其待王莽究办,不如自己上书谢罪,或可减轻罪名。遂连忙修成一书,呈奏太后,说自己前议尊傅太后,罪当伏诛。虽幸蒙宽有,令其自新,实无颜复对朝廷,愿赐骸骨归里。太后见书,即交王莽办理。王莽本拟仍将马宫留任,无奈已将冷褒、段犹二人究办;马宫又上书自劾,若听其仍居显职,难免犯人议论,遂传下太后诏旨,命马宫以侯爵罢官就第。 
马宫去后,忽有泉陵侯刘庆欲讨好王莽,上书说道“昔日周成王幼少,称为孺子,周公居摄。今皇帝富于春秋,应令安汉公代行天子之事,如周公当时。”刘庆上了此书,便有一班朝臣随声附和,一齐向太后说道“宜依刘庆之言。”太后闻说,心中不以为然,遂未将此书批准。 

当刘庆上书之时,平帝年已渐长。一日在宫无事,忽被他查出王莽前曾禁阻其母卫后不许见面,又杀害卫氏一家之事。 

平帝得知此情,非常怀恨。虽对着王莽不敢公然发作,毕竟他仍是小儿心性,不善含忍,心中有了怨愤,便时常现于面色。 

却被王莽察觉,暗想自己禁绝卫后及杀害卫氏各事,既被子帝知情,心存愤恨,难保将来不代他母氏报仇,不如趁其年纪尚幼,手无权力,设法将他除去,别立一人,以绝后患。王莽主意既定,遂想出一个毒计,预备是岁腊日举行。说起腊日,乃是年终祭百神之日。汉朝故事,以大寒后戌日为腊日。莽待到是日,遂假托进献椒酒为名,将毒药暗放酒中,进与平帝。平帝不知有毒,将酒饮下,立时得了一玻王莽闻得平帝得病,心中暗喜,又恐被人猜破是他进毒谋害。欲思掩饰此事,急趁平帝病中,作成一道策文,说是为平帝请命,愿以己身替代,即将此策携向泰峙地方祷告;一面命人制成金縢一个,祷告即毕,将策文收在金縢之内,令人抬去放在前殿。又故意禁止群臣不得漏泄此事,群臣自然不敢轻说。 

原来王莽此种做作,也是仿效周公。周公因武王得病,曾设坛祝告,愿以身代武王,将祝文藏在金縢,戒守者勿言。故王莽也依样施行。在王莽之意,以为如此则不独可以掩盖自己阴谋,且可博得贤名。果然当时朝臣,见王莽肯以身替代平帝,皆暗赞王莽忠心,遂不疑其有谋杀之事。谁知平帝此时,一条性命已轻轻断送在王莽手里。当日平帝自饮酒得病之后,日重一日,医治无效,不久驾崩于未央宫,时年才一十四岁也。 

平帝既死,太后因平帝无子,遂召集朝臣,会议立嗣。此时元帝茫轮耍谰丫。奕丝闪ⅰN┯行墼锷醵啵志油跷徽呒朴谢囱敉蹩t、中山王成都、楚王纡、信都王景、东平王开明。五王之外,封为列侯者尚有四十八人。群臣本拟于五王列侯之中,议立一人。王莽心恐诸王及列侯年皆长大,若立为帝,必多妨碍自己行事。遂对群臣说道“五王列侯,皆属兄弟之辈,兄弟不得相继为嗣。”群臣闻说,不敢再言。 

莽乃自出己意,议立宣帝元孙。使人将元孙尽数召来,择其年纪最少者一人,拟立为嗣。众人视之,乃广戚侯刘显之子刘婴也。时婴年方两岁。莽恐众人议其舍长立幼,遂又托言卜卦觇相,皆言立婴最吉,借此堵塞众人之口。 

莽方议定此事,忽左右报说前辉光谢嚣有事进奏。莽即召谢嚣进问,谢嚣奏道“今因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一块,其状上圆下方,有丹书写在石上。其文说道‘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臣不敢隐瞒,特此奏闻。”王莽闻奏,即令群臣将此事奏知太后。太后听毕,暗思石在井底,何从有此丹书?此事若非王莽欲称帝,故意令谢嚣假造此石即系谢嚣欲取悦王莽,假托此种符命奏闻。我若依言准王莽称帝,岂不惹天下谈论。 

太后寻思了半晌,遂对群臣说道“此乃欺骗天下之事,不可施行。”群臣未及回答。旁有太保王舜见太后说出此言,心知太后不肯依丹石所言,允许王莽称帝。因思自己既奉王莽之命前来,若不将此事奏准,王莽必然不悦。遂向太后说道“事已如此,也无可奈何。依臣愚见,王莽并非敢有他志,不过欲摄行皇帝之事,以重其权,使天下畏服耳!太后何妨姑且听许?”王舜说罢,太后只得屈意依从。王舜尚恐太后翻悔,即与诸臣立请太后下了一道诏书。其沼书道朕以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聘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子皇帝之后。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代同符。今前辉光嚣武功长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具礼仪奏。 

太后下了此诏,群臣奉命,即会同将此项礼仪议妥,一齐向太后奏道“太后圣德昭明,深知天意,故诏令安汉公居摄。 

臣等谨依太后之意。今议请安汉公践祚,服天子韨冕,负斧依立于户牖之中,南面受朝听政,出入用警跸。民臣称臣妾,一如天子制度。如遇祭祝之时,具辞祝赞,则称安汉公为假皇帝。 

百姓及群臣对于安汉公,则称为摄皇帝。安汉公自称为予。凡临朝决事,用皇帝之诏称制。至于朝见太皇太后、皇帝皇后,则仍照臣子之节,如诸侯礼仪故事。”君臣奏毕,太后即依言下诏许可。 

于是王莽居然践位摄政,尊同天子,将年号改元为居摄。 

居摄元年正月,莽遂排起御驾,来到南郊祭祀上帝。及三月已丑日,莽乃将前议立宣帝之元孙婴,立为皇太子,号其名为孺子婴。尊其女平帝皇后为皇太后。莽将诸事布置已毕,忽记起此次自己得以居摄称尊王舜之力最多,遂升王舜为太傅左辅。 

又记起甄丰、甄邯二人,皆系自己心腹,又升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莽正在将诸人加官封职,十分高兴。忽报有人带领兵马前来讨罪,其众已抵宛城。未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九三回 安众侯兴兵倡义 翟太守为国倾家 



话说王莽正在将王舜诸人加封官爵,非常高兴。忽报有人率兵讨罪,其兵已进攻宛城。王莽闻报,急忙使人打听。原来却是安众侯刘崇。说起刘崇,乃是长沙定王后裔,汉之宗室。 
因见王莽专权揽政,尚不满意。今趁平帝驾崩,又敢居摄践祚,此种举动,分明心怀篡逆;又见朝中诸臣尽是阿附王莽,更无一人激发义愤,出与王莽为难。即刘氏许多宗支亦莫不畏惧王莽势力,莫敢如何。刘崇见此情形,心中十分愤愤。因想道“我若不举义兵,讨伐王莽,谅宗室中也无人敢出为首。但是我安众一个小小地方,人马甚缺,如何能讨得王莽?然事已至此,说不得也只好拚命一战,或可借此一举,激动众心。”刘崇想罢,即使人召到其相张绍等与之商议道“安汉公莽,必危刘氏,天下虽知其非,莫敢先发。此事说来,乃是我宗室之耻。吾今意欲率领宗族,举兵讨莽,为天下倡义,谅天下闻我此举,必能响应,未知君等以为何如?”张绍诸人闻说,皆以为然。崇遂同张绍等及从者一百余人,星夜进攻宛城。 

王莽探得刘崇率众攻宛,连忙遣兵将宛城把守得似如铁桶。刘崇、张绍率同百余人,拚命进攻。到底兵微将寡,不能破城直入,反被王莽之兵开城出战,杀得大败,刘崇及张绍诸人皆死于败军之中。是时刘崇有一个族父名嘉,与张绍之从堂兄弟张竦,闻得刘祟、张绍举兵讨莽,皆被王莽遣兵杀死。惟恐王莽追究二人之罪,株连自己,急趁王莽未曾究办之时,各自诣阙请罪。王莽见刘嘉、张竦皆自行投到请罪,遂不将二人究治。刘嘉因感王莽不杀之恩,欲思讨好。知得张竦是个惯会以文字谀人,欲倩张竦代作一奏,以博王莽欢心。张竦也感王莽将他免罪,遂代刘嘉作了一篇奏章,极力称扬王莽美德。又痛骂刘崇兴兵谋叛,罪不容诛,并说刘嘉自己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奔到南阳,掘平崇之宫室,作为污池,以示警戒。张竦作毕,即交与刘嘉进呈。王莽阅之大喜,立时批准,并将此事奏知太后。说刘嘉甚是忠直,下诏封嘉为率礼侯,赐嘉子七人皆为关内侯。后又查知此奏系张竦所作,遂封张竦为淑德侯。 

当刘嘉、张竦受封之时,长安之人闻得此事,莫不心生鄙笑。以为此次战败刘崇之人,皆无封赏;刘嘉、张竦本系有罪,刘嘉因倩张竦作了一纸奏书,反博得父子荣封,张竦也因此得了好处,遂将二人编成一种谣言。其谣言说道“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于是此种谣言遂传遍长安各处。 

当日刘嘉既奏准将刘崇宫室掘成污池,群臣也趁势奏称刘崇等谋逆,系因王莽权力太轻,今宜尊重王莽之权,使海内畏服。太后依言。五月甲辰,即下诏准王莽朝见之时,称为假皇帝。此种消息传到东郡地方,却触动一人忠愤,此人姓翟名义,字文仲,上蔡人,乃成帝时丞相翟方进之子,现为东郡太守。 

闻得王莽摄位称尊,不觉大怒,欲思起义讨莽。因见其姊之子陈丰年纪虽小,却生得极有胆略,遂对陈丰说道“新都侯莽,摄天子之位。又欲假托周公辅成王名义,故意选立宗室年幼之人,意存乘机篡位,其兆已见。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藩,无人足以起平国难。吾父子世受汉朝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吾今欲举兵声讨王莽摄位之罪,择宗子孙立之,汝肯相从乎?”陈丰闻言,慨然应许。翟义大喜,因又想道“但陈丰一人,尚恐不济。”遂又暗中约同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一同起事。 

义既约定诸人,遂趁九月考武之日,将应试之材官骑士一律收用,又招募郡中勇敢之士,日夜编练队伍,选择将帅,部署既定。义又想起欲讨王莽,必须立一人为天子,方可号召天下,乃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自称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会集众军,立向长安进发,一面传檄郡国,说莽鸩杀平帝,矫诏摄位,欲篡汉室。今天子已立,当共行天罚。此檄传到郡国,人心莫不震动。于是义兵经过之处,人多归附。及抵山阳地方,人数已凑集十余万,声势浩大,探马报入长安。王莽吓得胆战心惊,连饮食都吃不下。急忙召集党羽亲族,会议抵敌之法。 

议毕即拜威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震羌侯窦兄为奋威将军,成都候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一共派定将军七人,连夜发紧急命令,使七人各带兵马,前往迎敌。 

七人去后,莽又恐翟义分兵攻袭各处关隘,复命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守函谷关,蒙乡侯逯并为横壄将军守武关,红休候刘歆为扬武将军守宛。莽正在派兵遣将,忙得不了。又报三辅、槐里,故城在今陕西兴平男子赵鹏、霍鸿等率众十余万,杀奔前来。原来三辅人民,自闻翟义兴兵倡义,自茂陵以西凡二十三县豪杰,皆蜂起响应。槐里人赵鹏、霍鸿遂自称将军,杀死官吏,聚众相议道“今王莽尽遣猛将精兵,东向防敌,京师空虚,我若进攻长安,一鼓可破。”计议既毕,众皆赞成,相从者有十余万人,一齐杀奔长安。霎时喊声震地,烟尘冲天,火光直射入未央宫前殿。王莽闻讯,愈加恐慌,急命王级、阎迁诸人为将军,前往堵击赵鹏等众。又虑京城无人防守,立派将军王恽、王晏、赵恢数人,分兵守城。命甄邯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镇守城外。并派王舜、甄丰二人,日夜巡视殿中,以防不测。 

莽虽防备周到,心中仍恐诸将敌不过各路义兵,日夜抱着孺子婴,祷告郊庙,祈获胜仗。又依《周书》作《大诰》,说是当反位孺子之意,使大夫桓谭等布告天下,希望解散众心。 

此时孙建等七将军,已引兵东抵陈留,与翟义诸军恰好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