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长又勉励道:“宗南虽愚,但忠实可靠;还是留在现在的位置上,以观后效吧,让他戴罪立功。”真是可怜的学生,费心的校长。
宜川,这个胡宗南苦苦支撑的关中屏障被彻底摧毁,西北野战军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主动权,战略进攻首战告捷,野战军的兵锋直指关中。
进入四月份以来,气温升高,冰雪消融,打完宜川战役的西北野战军已经在一带休整了半个多月了。
在全体指战员的努力下,战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消灭了国民党的重兵集团,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局,野战军也由被围剿变成了敌我互相僵持的局面,但战士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战役发起前,全野战军总兵力超过十万,战后的统计结果是,能有战斗力的人员已经不到八万了,这说明有两万多的战士在这一次战斗中负伤、牺牲或者失踪。
因为伤员太多,野战军医院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好在在前一次战役中打下了榆林,榆林城内有地方医院,有了这个按现在的眼光不算大,但当时也不算小的城市做依托,伤员治疗要好的多,这次有一大部分的伤员都运送到了榆林的后方医院里。
独立团被送到后方医院里的战士有一千多人,应该是全野战军里伤员最多的一支团级部队了,独立团所取得的荣誉和付出的代价是成正比的。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正是应了那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别的部队干部战士一提到二纵的独立团没有不竖大拇指的,都会说一句,厉害,牛,硬是要得,但独立团的难受劲就只有靠战士们自己来承受了。
王老虎的五营连一半的人都不到了,有好多很好的战友说没就没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战士大都偷偷哭过。
李勇和王成德让人通知独立团留在榆林物资采购供应站,别的什么工作都不要干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最自己最大的力量来照顾好送到榆林的伤员,当然了,得是独立团自己的伤员。
不是李勇本位主义思想太浓厚,而是实在没有能力去管别的部队,独立团的一千多名伤员已经是个很大的负担了。
虽然照顾和治疗伤员是医院的事情,和战斗部队没有什么关系,但李勇深知当时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这么多的伤员一起送过来,不论是食品和药品都会很紧张的。
伤员的身体恢复和吃的伙食营养有很大的关系,怎么才能给当时连一个鸡蛋都很宝贵的医院里的战士们补充营养;就是现在采购站的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了。
独立团为了解决伤残战士的去留问题在榆林自己设置了一个留守的基地,负责在后方给团里采购一些能用得上的物资。
但这个基地只有一辆汽车和几十个残疾了的战士,凭他们几十人的能力怎么才能把团长和政委交代下的任务办好就是个不小的问题了。
这几十号人连着开了好长时间的会,会上大家还是想出了一些办法,团里的伤员虽然多,但并不都是重伤员,所以大家最要紧照顾的是那些重伤员,只要过了最初的一段时间,就能有一些轻伤员恢复的差不多了,再把这些轻伤员组织起来,人手就多了。
采购站的人员把他们的决定通知了李勇和王成德,俩人没说什么就同意了他们的办法,也只好是这么办了,具体情况由他们临时决定,不要什么事都非得请示。
李勇这么决定还真就对了,独立团现在正在宜川一带休整,离榆林还远着那,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怎么下命令,还不如让现场的同志来看情况解决这样能更加实际一些。
等大批的伤员运回榆林的时候还真就有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榆林的医院安置不了这么多的伤员。
虽然医院把能腾出来的房间都让出来了,可还是离需要还是差的太远,正在医院和地方政府的领导急的火烧火撩的时候,这个情况被独立团设在榆林采购站的人知道了。
这个采购站的负责人是独立团的一个老战士,榆林战役时丢了一条腿,现在听说这个消息后马上眼睛一亮,一个主意在脑袋里转了起来。
团长和政委给的任务是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回来的伤员,可怎么才能照顾好这些伤员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而且还不但是照顾伤员的问题,还有一些让人比较敏感的事情真不好解决。
这个采购站负责人心里所想的敏感事情就是独立团的物资补给了,团里的生活水平明显比别的部队要好一些,这在团里的时候不是问题,吃的好与坏是自己部队里的事,别人是不会知道的。
但在医院里就不行了,伤员们房挨着房,床挨者床,你就好意思给自己团里的伤员增加营养,而让别的部队伤员瞪眼干看着,这些人可都是自己的同志,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可是如果不这么干,采购站储备的那点物资平分起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听到医院房间不够的消息到是让这个独立团的老兵想起一个办法来,这个办法就是要让独立团的一千多伤员都回自己团里以前在榆林的驻地修养。
把自己团里的驻地当成另一个分院,让医院的大夫和护士来定期巡诊和看护,这样一来,要面对的就都是自己团里的伤员,没别人跟着参合事情不就好办了吗?
说办就办,这个站长马上找到榆林后方医院的负责人和当地政府的头头,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说了出来,医院和政府的头头们一听,这简直太好了,跟雪中送碳一样吗,还能有不答应的道理吗?
独立团采购站的这个站长跟两位领导说道:‘人我们可以领回来,但只能是我们团自己的伤员,还有伙食和治疗等等其余的一切都要你们负责了,我们只是提供住处。‘老巴谢谢大家的支持。(!)
正文 第221章 整训和准备
打完宜川战役后,西北野战军的大量伤员都被送到了在榆林的后方医院,独立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伤员被送了回来。
李勇和王成德让团里设在榆林的物资供应站不要再干别的了,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伤员,其余的工作可以暂时放一放;没想到这个为了安置伤员的采购站还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因为医院里房间和床位很紧张,采购站的这个站长向医院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建议可以把独立团原来的驻地改成临时医院,并且和他们说,只是提供驻地,而且还得是独立团的伤员来住,别的一切还要医院来管。
两个头头忙表示,你们能提供驻地我们就烧高香了,还敢奢望别的吗?给负伤的战士们治疗本来就是我们的任务。
这个站长之所以这么建议多少还是有点私心,独立团的物资准备要比别的部队好的多,把伤员都放在一起有点太敏感。
一件比较让人挠头的事情就这么比较圆满地解决了,采购站的几十号人马和一辆汽车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医院也派来了大批的医护人员负责把独立团以前留下来的驻地整理成病房。
没过几天,大批的伤员就被运了过来,回到了出发时熟悉的驻地大家的心情都好了一些,在地方政府和医院给战士们提供的正餐以外团里的供应站还变着花样的给战士们弄些好吃的东西。
李勇和王成德还让孙全厚用汽车把这次战役中的缴获拉来了一部分,团里对这个采购站想出来的主意也很满意,这么做就对了,只能是尽量来照顾自己的伤员了,别的真是没办法,有心无力,想管也管不过来。
这些供应站的人在照顾伤员的时候,还用自己做事例来教育那些负了重伤的战士,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没死就行,看到我们了吗,别看丢了一条胳膊腿的,但照样干工作。
以后你们这些人里以后也肯定有一些到不了战斗部队了,这也没什么,想回家就回家,回家后由地方政府来管,不想回家就跟我们在一起,为团里采购物资和粮食,一样给咱们团出力,有什么不好的。
还别说,经过这些人一劝解,本来心里很沉重的战士也逐渐有了笑模样,就是啊,跟那些牺牲的战友一比我们算是幸运的,残疾了也没什么可怕的,以后就在供应站干了,团长说了,不管在哪里,都算是独立团的战士。
团长还说了,只要在独立团里待过一天就是自己的战士,这一点不管部队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部队走多远,永远不变。
放下榆林的伤员们怎么修养不说,在宜川一带整训的独立团主力也正忙的不可开交,杂七杂八的工作怎么也干不完。
李勇把训练俘虏的工作按老规矩又交给以前的几个人,并且告诉他们,现阶段没有战斗任务,你们可以随便各个营里去挑人。
但是参谋长方新没有去训练俘虏,李勇觉得这个方新办事很牢靠,心思还很细腻,在有的时候做具体工作要比自己好的多。
李勇这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也有缺点,起码他要比一些老八路出身的人要懒的多,有了方新在,他就可以轻松多了。
放松了干什么?可干的事太多了,首先得睡觉啊,睡足了还可以去调戏调戏团里的几个女人吗,李大团长这些天来可紧张得够戗,人一放松心眼又活了。
但说归说,野战军的战士们再加上俘虏,这一带足足有十几万的人马,驻地很紧张,几个女人住的地方也很小,李勇是有贼心没贼胆,放着胡小莲和翠花这两个漂亮妞是干看着却不敢动。
不过这两个女人这些天来也忙得脚不沾地,看着李大团长贼眉鼠眼的样子也觉得好笑,两个女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他是啥心思,哼,憋就憋着点吧,估计也憋不死人,我们没时间。
团里还有好些个轻伤员没去医院,这些人都由卫生队自己负责,因此胡小莲和她手底下的人一天到晚累的混身跟散了架子一样,脑袋挨上枕头就能睡着,那有时间陪李勇这个那个的。
何翠花也是一样,五营的工作都由她来负责,最近一段时间连团部都不过来了,李玉明和三牛还有小成都有点不习惯了,几个人有时候还嘀咕说:“看把何翠花忙的,连看团长都忘了,忘了更好,省得她跟小莲姐抢人。”
几个女人里,要说清闲一点还得说是李佳这个通讯排的排长,她的工作性质是打起仗来很紧张,仗打完了相对就轻松多了,轻松归轻松,李大团长还没胆子敢对李佳动心眼。
李佳心里咋想的没人知道,反正表面上还是挺一本正经的,女人心,海底针吗,她咋想的谁能知道?
部队太多,这么小的城市干脆住不下,大部分的部队都在这一带周边的百姓家找房子,但这一带的老百姓也不多,部队还是没地方住,有的部队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挖洞。
独立团住的地方也很紧张,好在团里有大量的帐篷,四月份的气温也比以前高多了,晚上还能对付过去。
因为伤亡的原因,部队的人员要重新调动一下,何翠花正式去五营当了代理营长,期限是什么时候王老虎回来她再回辎重营。
五营的战士们都很佩服这个刚刚二十岁的女营长,别看是个姑娘,但打起仗来猛的跟老虎一样,指挥作战也很有一套方法。
这跟她在家里当民兵排长也有关系,没能力怎么指挥一帮老爷们和小鬼子打游击,这跟后世的大学生当村官可不一样,弄不好是要死人掉脑袋的。
一起从血火中滚出来的感情不用放在嘴上,战士们也没人拿何翠花当女人,大家跟哥们在一样没什么两样。
何翠化的性格也决定了她干这工作很上手,很快就和五营战士们混的很熟悉了,由一个女战士来来指挥一个最基层的步兵战斗营,野战军别部队李勇不知道,但二纵队肯定是就此一家,别无分号。
除了人员上的安排和调动以外,还有大量缴获的武器和弹药要分配和整理一下,这次大战役独立团又有不小的收获,孙全厚带着他们营的战士最近一段时间忙的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都要想着要干点什么。
普通的枪支弹药和手榴弹之类就太多了,大家也不稀罕,得着最大实惠的还得说是高翔的炮兵营,这次战斗不但是立了大功,炸死了刘勘和严明,好东西也没少划拉,人员伤亡不大不说,大口径的火炮又被他们捞回来十多门,缴获来的炮弹更是把战斗损失都补充的足足的。
小一点的野炮和步兵炮也弄回来一些,把这些步兵炮都算上,火炮总数超过四十门了。
摸着自己营的装备,高翔美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逢,很大方地把迫击炮都还给了各个步兵营,还跟人家说:“你们几个步兵营都把小炮领回去吧,这么些个小不点我们看不上,以后记着有什么困难抓紧喊我们,保证炮火解决,绝对不含糊。”
看着牛B不得了的高翔,大家是说什么的都有,但有一点是都承认的,不管高翔如何猖狂,但也确实是有点猖狂的本钱。
一个团属炮兵营装备了四十多门大口径的火炮在以前真还没听说过,西北野战军里就没有这么厉害的部队,这都快赶上一个炮兵团了,(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炮兵团)。
高翔的猖狂劲李勇当然也知道,他和高翔想的可不一样,炮兵营的装备越来越厉害了,四十几门火炮已经是一个几百人炮兵营装备的极限了,加上这次战斗的人员损失,高翔营的人员很紧张,要抓紧补充,负责就会影响战斗力的提升。
但是想补充人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俘虏到是抓了不少,教育就是个不小的问题了,要想让这些俘虏和解放军一条心还有大量的工作去做。
在教育俘虏上,政委王成德可没少下工夫,他把各个营的教导员和团政治处的人全都都利用起来,还挑了一些老八路出身的战士,把他们分配到俘虏训练大队,任务只有一个,用最快的时间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
团长李勇主要抓团里的作战训练,但是李勇这家伙给王成德出了个主意,让他带几个人去一纵队的三五八旅去学经验。
三五八旅的政委是余秋里将军,将军做政治工作的本事在整个野战军里得算是第一把了,人民解放军在后来总结出来的好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都来自这个仅有一条胳膊的将军。
将军打仗智勇双全,是西北野战军里出了名的猛将,做政治工作又是一顶一的厉害,李勇想不通这样的性格怎么能出在一个人的身上。
王成德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去了三五八旅,虽然李勇说话好象没什么根据,但在独立团里,李大团长给出的意见没人敢不重视,有些事你就是想破脑袋也弄不明白他是怎么知道的。大家手里有多余的推荐票票就给点。(!)
正文 第222章 突然到访的刘旅长
宜川战役中独立团抓了大量的俘虏,最后的统计出来的数字是二千五百多人,密密麻麻的一大群,都是特意挑出来的年龄小和身体的好的。
国民党刘勘兵团有七万多人,虽然说伤亡惨重,但死的人终归还是少数,大部分的士兵都被打散了,大沟小壕里跑的到处都是人,独立团的战士们抓啊抓的,到后来都抓怯手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抓的太多怕伺候不过来。
你独立团再厉害也只不过是一个团级单位,别看俘虏是好东西,但太多了超过你的承受范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后来还是挑挑捡俭才剩下这两千多人,余下的都交给上级了,经过纵队王司令员的同意,这部分俘虏都由独立团自己训练。
独立团的伤亡巨大,人员的缺口很多,营里武器有的是,就是人少,本来独立团就不缺武器,这次战斗打完后又没完没了地往回抢,武器就更充足了,这跟部队刚成立时候的状况整个调过来了,现在是武器多而人少。
李勇和王成德都想早一点把这部分人员训练成解放军的战士好补充部队,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的思想那有这么好转变的,抓住的俘虏和地方上经过考验的民兵是没法比的。
看着很着急的王成德,李勇给他出了个主意,去三五八旅找余秋里政委取经,看看他们那里有什么宝贵的经验。
在独立团里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团长李勇说出来的话没什么根据,但却很准确,大家也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反正你听就是了,基本上没错。
政委王成德也和战士们一样,虽然弄不明白李勇怎么想出来的,但是知道去办就是了,按团长说的办准有意外收获。
好在现阶段部队都住在一起,互相离的不太远,一纵和二纵两个部队相距还不到十公里,加上独立团有的是小吉普车,出门赶路非常方便。
王成德带了几个战士坐了一辆车说去就去了,到了一纵的三五八旅,王成德就被热情的余秋里政委给留下了,足足待了两天。
回来的时候王成德一句话没说,先冲李勇竖起了大拇指:“大勇,还是你厉害,余政委做思想工作真是没的说,那办法是一套接一套,我都听傻了,是真受启发,看看,这笔记都记回来一大堆,我说大勇,你怎么对余政委这么了解?你什么时候认识他的?我怎么就不知道你还认识余政委,再说了,人家余政委也不认识你呀,你赶紧给我说说,这事透着一股怪劲。”
什么时候认识他的?李勇想,那说起来可就话长了,怎么说,说这个一条胳膊的将军以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任石油部长?说自己是六十年后认识的?
一是不能也不敢说,二是说出来也没人信,大家还会以为团长是在做梦或者是酒喝多了。
王成德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说:“余政委见我去找他也很诧异,他问我怎么知道上他这里来?我跟他说是我们团长推荐的,余政委兴致很高,说有机会要见识见识你这个在全野战军都很有名的团长,看看你这个小团长为什么这么厉害。”
李勇一听王成德说余秋里政委要找机会见识见识他,这脑袋瓜子顿时就觉得一点点见大,也不知道自己让王成德去找余政委取经是好事还是坏事。
余秋里政委是什么人?人尖子中的人尖子,老资格中的老资格,心眼多的都能用筐装,这是部队中的高级首长,可跟普通战士不一样。
战士们不明白也不会来问你,谁没事老怀疑自己的团长脑袋里有什么不对劲不是找挨收拾吗?
偶尔有象李江国这样的调皮蛋问起来自己也能对付过去,上级对付下级还不容易吗,不想说打打官腔就能应付。
可余秋里政委来了怎么办?到时候怎么才能自圆其说?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不想了,反正也想不明白,到时候再说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吗。
这时候的战士们正在分发武器和弹药,大家都觉得要论能往回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