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势”
听完后,刘之华说道:“宋夏和谈刚结束,夏国转身就来与我国联合攻宋,真是背信弃义之徒,不可轻信。而且口出狂言,建议应该拒绝夏国。”
李志远说道:“大家说得都很好,依朕之见,我国与夏国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宋国,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夏结盟是有利的,但是一来夏国一向背信弃义,怎么能信任呢。二来,朕的目标不但要全取宋国土地,将来还要吞辽并夏,结盟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说到这里,豪气大发:“不仅仅是辽夏两国,朕要征服的是整个天下,凡这世间所有的土地都是朕的国土,所有的人都是朕的子民。”
“皇上万岁”,郑居中立即拜倒在地,涕泣连连,“老臣有幸,能侍奉圣天子”
李志远咳了一声,“郑爱卿快快请起”,心里嘀咕,不知他是头脑简单,真心真意的兴奋呢,还是做戏。不过宋的降臣大多表现如此,看来还真是有这一习惯啊。
“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补充吗?那么,郑爱卿,关于夏国使者就由你负责,不能结盟。不过要把责任推给对方,告诉他如果想结盟,就让他先拿出诚意来”
作者注:这种开会制度好象是美国人发明的,名字忘了,此人为了提高会议的效率专门研究并出了书,书中还提出,会议中争论的双方都不针对对方提意见,而是将意见表达给主持人,通过说服主持人来决定,这样可以避免会议变成两方争吵等等。
第十四章 夏国使者
    福建解放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谭州,在第二天的《中华报》上李志远亲自发表了文章,表扬第三师的英勇,也鼓吹了一番中华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大力渲染了此事对中华帝国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李志远正在得意的想:如今自己的地盘已经边成一片,南面和东面都是海,又有强大的海军,基本上安全了,虽然西面的四川聚集了不少宋军,但李志远并不担心,在宋朝时,中央政府对军权控制极严,没有中央命令,他们根本不敢主动作战,据李志远了解甚至于在宋仁宗真宗时候,军队作战要由中央政府先画好作战图,规定哪里宿营,何处进攻等,将领到达目的地后依图作战,这种极其僵化的作战方式不败才怪啦。至于北面,长江天险岂是浪得虚名。
现在部队的组建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为了这次大扩军,李志远可谓劳心劳力,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主要是缺军官,缺枪炮。为了节省军官,也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战力,原来中华军中营级是最低的独立作战单位,现在被消弱,参谋等都被撤消,现在改成团级才作为最低的独立作战单位。由于生产能力有限,起义前月产枪一千余只,起义后大幅提高产量,但这不是马上就能形成的,目前也不过近三千只,预计今后月产量超过四千只,但还是赶不上军队扩编的速度,经过反复研究,再征询前线指挥官的意见,将各步兵师改变为冷兵器与火器1。2:1的比例,守备师根据情况分配,一般3:1。之后以这样是因为火器的威力主要体现在进攻上,可以说无坚不摧,但是在某些战斗中并没有优势,比如夜战、肉博战、巷战等,以前在步兵师中仅设一个团用冷兵器,现在看来仍然不够,既然火器不足,正好改编。
目前扩编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磨合训练以及各种演习,大约在五月份就能形成战斗力,那时候,哼哼,李志远顿时淫笑起来,一伸手把正在给自己捏脚的容琳拉入怀中,容氏原是朱缅的小妾,在江南东路和两浙路解放后,杀了不少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没收了大量的美女,两浙路管理会主任冯汉光将其中最漂亮的四人送到李志远处,没想到拍到马腿上了,李志远刚听说就火冒三丈,派人去查冯汉光有无贪污行为,结果还好,基本上还是清廉的,并没有多占美女金钱的事,而且这次的“行贿”也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最终李志远批评一下了事。不过后来冯还是被李志远另眼相看,毕竟美女的杀伤力太强大了。
容琳和另外三人都美艳绝伦,堪称绝色,远比李志远的妻妾漂亮,这帮贪官污吏的收集美女的能力果然不是李志远这个土财主所能比的。李志远家中姬妾只有秋香才勉强可以一比,不过也难怪古人都说苏杭出美女,这帮土霸王当然是近水楼台了。
容琳长着一副绝美的脸蛋,眉如远山,眼似春水,小巧的琼鼻,尤其是粉嫩的小嘴,一看就想亲一口,简单象有魔力一般,玲珑起伏的身材,胸部坚挺饱满,腰肢纤细,盈盈一握,只是臀部小了点,但腿很长,足够吸引眼球了,而且皮肤又白又嫩,似乎可以掐出水来,简直就象后世的广告词“白嫩的肌肤水汪汪”。
李志远肆意在这个尤物身上搓揉着,左手探入衣襟,推开胸罩(这可是李志远的发明,防止美女们用束胸之类的东东迫害自己的财产美丽的乳房,哈哈),肆意把玩着一对挺拔的酥胸,两粒粉红的突起已经变硬,H度正在直线上升,正在考虑是就地作战还是抱回卧室,这时侍女来报,刘之华等大臣求见,说夏国有使者来访。
李志远大吃一惊,不会吧,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发现,外交基本上不存在,各个国家对其它国家了解极少,也不注重情报收集,自己登基时也没有任何外国使节到贺,本以为没人关心啦,没想到西夏对自己居然开始感兴趣了,估计他们的想法不外乎结盟攻宋之类的。
政事要紧,李志远强忍着把手从那片柔嫩的肌肤中抽了回来,恋恋不舍离开。
到了会议室,刘之华禀报说,西夏国派人来希望能与我国结成盟国,共同进攻宋国,瓜分宋国土地。
李志远笑道:“这些结盟之类都是空话,他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内容?”
刘之华说道:“夏国说,双方出兵灭宋后,中原京畿诸路以及宋国西北秦凤路永兴军路以及成都府等路归夏,我国得淮南东西路以及广南西路。”
夏国的胃口也太大了吧,李志远听得一楞,接着火冒三丈,一拍桌子,正准备发火,只听刘之华大喊一声“皇上”,李志远转头一看,刘之华提醒道“一言堂”,这三个字顿时令李志远清醒过来,定了定神,坐正身子,哈哈一笑,说道:“众卿有何意见,不妨说说看。”
李志远自知身为君主,凡事都应该先听大家意见,然后再下定论,否则自己一开口,就成了定论,所有的人自然就得按自己的意思说话,结果就成了一言堂。为了避免这个失误,这一言堂三个字是李志远一向以来要求部下随时提醒自己的。
对于这一点一向立有制度,在所有会议中,主持人在其它人未发言前不得定论。为了保证这一点,李志远也将此危害说给所有的下属听,也要求所有的人都随时提醒自己,当然也赢得众下属一片敬仰,都深信主公果然是天降神人,否则哪里会想到这么无以伦比的好点子。连那些降臣听到这个制度以后都纷纷说好,毕竟从谏如流到这种地步的君主还是非常少见的。
听到李志远的话后,郑居中马上发言:“皇上,夏国与我国一起抗宋,这对我国有利无害,只是要求过高,有必要重新商榷。”
周朝东道:“夏国的要求何止过高,简直是狮子大开口,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据情报,这次他们与宋朝作战损失相当大,哪有资格提要求。”
李志远看了一眼李小峰(情报局长),李小峰会意说道:“夏国在上次宋夏会战中死伤超过四万人。目前宋夏已经和谈,宋将岁赐赠加了近一倍,绢二十万匹、银八万两、茶四万斤。短时间内夏国应该不会发动新的攻势”
听完后,刘之华说道:“宋夏和谈刚结束,夏国转身就来与我国联合攻宋,真是背信弃义之徒,不可轻信。而且口出狂言,建议应该拒绝夏国。”
李志远说道:“大家说得都很好,依朕之见,我国与夏国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宋国,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夏结盟是有利的,但是一来夏国一向背信弃义,怎么能信任呢。二来,朕的目标不但要全取宋国土地,将来还要吞辽并夏,结盟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说到这里,豪气大发:“不仅仅是辽夏两国,朕要征服的是整个天下,凡这世间所有的土地都是朕的国土,所有的人都是朕的子民。”
“皇上万岁”,郑居中立即拜倒在地,涕泣连连,“老臣有幸,能侍奉圣天子”
李志远咳了一声,“郑爱卿快快请起”,心里嘀咕,不知他是头脑简单,真心真意的兴奋呢,还是做戏。不过宋的降臣大多表现如此,看来还真是有这一习惯啊。
“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补充吗?那么,郑爱卿,关于夏国使者就由你负责,不能结盟。不过要把责任推给对方,告诉他如果想结盟,就让他先拿出诚意来”
作者注:这种开会制度好象是美国人发明的,名字忘了,此人为了提高会议的效率专门研究并出了书,书中还提出,会议中争论的双方都不针对对方提意见,而是将意见表达给主持人,通过说服主持人来决定,这样可以避免会议变成两方争吵等等。
第十五章 虎山阻击战
    大观四年的春夏就在双方积极备战中过去了,宋国得到了辽夏的承诺,抽出大批边军,并组建新军,准备大举进攻,消灭李志远。而李志远也同样忙着整军备战,只不过,李志远对于宋军实力了若指掌,而宋军对于中华军的了解却仍然严重不足,道听途说一鳞半爪的勉强拼凑出中华军的情况,远低于实际,更不了解中华军的威力巨大的火器。
七月,宋军由童贯率领,共计37万人,兵分两路进攻中华帝国,一路由房英率领约十万人,从四川方向进攻,经夔州、施州(今恩施)进攻高州、顺州、保顺州(今来凤县),进攻永顺州(今永顺)、辰州(今沅陵)、鼎州(武陵)进攻益阳,最后会师于谭州城下。而四川水军顺流而下,至江陵。另一路由童贯坐镇襄州指挥,分成四路,齐头并进,沿襄州(今襄阳)经宣城进攻荆门军,南下进攻江陵,然后沿江而下进攻岳州、谭州。宋军的细作探知中华军主力只有约十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也没有多少,自认为是泰山压卵。但宋军对于中华军拥有强大的武器火枪大炮的威力了解得非常不足,尤其是后者根本就是盲人摸象。
由于中华帝国情报力量的强大,因此,李志远甚至比四川的部队更早知道宋军的作战计划。中华人民军也集结了大部分兵力,共计有第一至第五师,近卫师大部,骑兵旅、湖北守备师,湖南守备二师,以及水军,再加上湖北各地的一些地方部队,从人数上来说,不及宋军一半,但战斗力明显胜过对方。
一开始李志远是有些想亲自领兵的,搞个御驾亲征,最终还是打消这个念头,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自知自家事,虽然军事理论头头是道,训练部队也很厉害,但这跟真正指挥是两码事,在战场上,心理压力巨大,各种各样的信息一条接一条,有真有假,难以决断。在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万全之策,将领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带有风险,只是大小差别而已。在战斗之后来分析,当然是洞若观火,一个个错误都是那么明显,因此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的谋略远胜于当时的指挥官,可是真正站在指挥官的位置上,那就完全不同了,事后诸葛亮人人都可以,但是能有几个人能当得上诸葛亮呢?
比如李志远曾与学生们详细研究过,急行军时如何避免埋伏偷袭,经过反复研究,发现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避免,急行军也就意味着侦察力量和侦察时间剧减,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几个侦察兵在短短时间里不可能查遍每一处草丛、每一片树林、每一个山凹,总是要冒着被敌军伏击的风险。根据演习一般只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敌军,借助地利就可以重创急行军的部队。
但是不可能因此就要取消急行军,因为在战争中救兵如救火,需要冒险时就得冒险。
所以,在当时课堂上得出这一结论以后,李志远说了一句名言:所谓的胜利者只不过是所犯的错误比对方少而已。
李志远分析过自己,是个不太勇于决断的人,也比较贪生怕死,做事过于小心,没有赌徒的勇气,面对大量的互相矛盾的信息时难以取舍,不适合在血淋的战场上指挥。也正是这样,李志远只会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一下,否则宁可信任自己的将领。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再精锐的部队也经不起一个无能的将军的折腾,李志远可不想因为自己指挥失误而葬送了大好江山。
最终李志远决定,由陆富贵担任总指挥,尹东担任副总指挥,全权负责此次作战。
七月七日,宋军房英部进攻高州,拉开了湖北会战的序幕,房英部对面为中华军湖北守备师及各地地方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阻击敌军,方法以骚扰敌军,断绝粮道为主,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各处各城中的居民都动员其撤出,不过还是有很多人留下,其中有一些官绅儒生等还忠于宋朝的人以为可以翻天了,要恭迎王师,中华军也不多管,只是把粮仓以及各种物资都搬空,实在拿不走的就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格卖给的城中居民。等宋军来时要想收集,那就只能从老百姓家中抢了,也算是帮中华人民军获取民心。
在高州城外的落虎崖,中华军湖北守备师师长张铁锁率两个团据地势居高临下阻击,重挫宋军前锋,消灭近两千人之后,主动撤出高州。宋军前锋到达时,发现高州衙门里连门板都拆空了,桌椅更是全无,当然这可难不倒宋军,直接抢就是了,反正总要杀些脑袋充作敌军首级的,于是高州城里一片血腥,宋军兴高采烈地收集“功劳”,有许多本来还以忠义自居的腐儒们也幡然悔悟,可惜没有后悔药吃了。
在保顺州城外的小龙山,中华军再次伏击宋军,消灭宋军七百余人。而且当日夜里,中华军趁天黑,逼近到宋军营地外,发射大量火箭,烧毁大量物资,而宋军由于天黑,怕中埋伏,因此不敢出战。
就这样,在湖北四川一带山连山,合适的埋伏地点实在太多了,虽然不可能重创,但总是让宋军不断失血,而且宋军还要留下足够多的部队驻防,保护粮道,因此进军速度越来越慢。
当然了,宋军主将房英也不在乎,他不断地向宋廷发送捷报,今天消灭五千人,明天消灭一万人等等。
在不间断的少量的打击之后,张铁锁在落鹤寨附近的虎山进行了一次顽强的阻击,虎山虽然不高,但非常陡峭难以攀爬,紧靠着大道,是进军辰州必经之路,张铁锁在这里布置了两个团和师直属部队,准备了大量的滚木檑石以及各种陷阱,就等着宋军前来送死。
而宋军前锋由于一路搜索过来,已经累得半死,来到虎山时也无心等待,因此在侦察兵还未确认的情况下,前锋就已经沿大道过来了,张铁锁一看,好歹能打到不少,于是下令开枪射箭、推石头,顿时宋军前锋哭爹叫娘的,乱成一团,估计消灭了一百多人。
宋军吃了一个小亏以后,慎重起来,开始派部队试图夺取虎山,中华军居高临下,又赏了他们一批滚木擂石,把宋军全部砸回原地,前锋部队攻了几次发现防守非常严密,只得等待大部队到来。
房英来到后,查看一下地形,大道另一侧是一座独立的山峰,虽然不高,但全是悬壁,根本爬不上去,而山峰后面地形复杂,而且全是莽莽苍苍的密林,多花一两天步兵倒是有可能穿过去,但所有的辎重粮草是肯定过不去的。虎山紧紧扼住大道,而且山脉漫延甚远,但由于山势陡峭,大多地方都无路可走,问了向导,要想绕过去至少多花五六天,而且路更窄更险,危险更大,只能增派更多部队强攻中华军阵地。
地形对宋军极其不利,宋军必须先经过一段官道,但山势险峻,士兵爬得跟乌龟一般慢,而中华军站在高处,无论是火枪还是弓箭,射程都大大增加,而宋军仰攻,弓箭手在山下射不到中华军的阵地,在爬到阵地之前,没有任何进攻手段,只有被屠杀的命,房英也没有好手段,只能不断的派人冲锋试图消耗中华军的武器,他亲自站在后队监督,只要敢退后,一律斩首,宋军只得拼命进攻,向潮水一样涌上山坡,一批被消灭,另一批马上冲上来,这短短的一百多米山坡简直有如绞肉机,到处是散落的枪枝箭矢,铺满了宋军尸体,鲜血象泉水一样往下流淌。
看到进攻不顺,房英派出手下最勇悍的骁将马大雄,马挥舞着鬼头大刀,驱赶着手下向上冲, 中华军拒守阵地,使用各种远程武器如滚石檑木弓箭等向下倾注,宋军只得冒死向上冲,几乎每一步都有士兵倒下,惨叫声、哀嚎声不绝于耳。马大雄冲了几次,都被击退,手下两千悍卒只剩下不足百人。
进攻持续不断,宋军死伤惨重,由于天气炎热,血腥的气味混杂着热浪变成一种极其恶心的气味熏着每一个士兵,很多宋军士兵爬到一半就呕吐起来,而中华军也被熏得头昏眼花疲惫不堪,宋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多次冲到阵地前,要不是山坡由于血流显得太滑,宋军后继跟不上,要不是师直属部队带了不少手榴弹,阵地险些易手。张铁锁准备的打三四天仗的滚木擂石只用了大半天就消耗殆尽,双方打得筋疲力尽,由于天色渐黑,宋军担心夜战,只得收兵退后十里扎营,而中华军趁机撤出阵地。
这一天,宋军死伤超过八千人,中华军损失也近千人,虽然没能重创,但也使得宋军进军的速度再次下降。
作者注:在古代夜战是比较少的,因为天黑,看不见旗帜,几乎无法指挥,不可控因素太多。通常情况只有交战的弱的一方愿意冒险,而强的一方则力图避免。偷袭不在此列。
第十六章 当阳之战
    宋军主力也于七月十三日进攻荆门军,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也为了骄敌之心,中华军只是派了地方部队装模作样的败了一场便放弃了城池,宋军大部队到达荆门后,主力继续向南进攻江陵,分出一路由王禀率七万人,进攻当阳。而中华军方面当阳城的指挥官是尹东,麾下一共是第二师和湖南守备师,早就准备好收拾王禀了。
宋军要进攻当阳,需渡过漳水和沮水,尹东安排湖南守备师一部防守漳水沿岸,拖延宋军渡河时间。该部一方面将船只交水军全数带往下游,另一方面全力防守各渡口,尽力消灭宋军侦察,使宋军不易摸清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