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必要谈一谈常识。怎样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一是要连续打歼灭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要夺取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
、大城市(局部战争另有规律,这里不谈)。为什么要打歼灭战?因为打歼灭战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并通过缴获补充自
己,还能震撼敌人,从敌军阵势中打开缺口,赢得回旋余地,这一点对于处于弱势的军队尤其重要。现代战争的常识是,一场战役死
亡与受伤比例基本是1:3。5—4,如在正面交战中毙伤敌军1万,那敌军至少有6000能重返战场,也没有缴获,只是“杀敌一万,自损八
千”的消耗战。而歼灭战中全歼敌军1万,就能给敌军造成1万人的绝对损失,并有大量缴获,效果完全不同消耗战,正如毛泽东军事
思想一再强调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次反围剿,每次均全歼敌军3万人左右,就可迫使数十万敌军退
却,中央红军从4万发展到8万,力量翻番。反之第五次反围剿,基本是正面拼消耗,尽管杀伤敌军不少,敌军却步步进逼,红军越打
越弱,被迫长征,湘江一场消耗战使中央红军仅余3万,处境危急,前后对比鲜明。解放战争,解放军全面贯彻打歼灭战方针,仗越
打越大,胜利越来越显著。第一仗上党战役,全歼国民党军3个军,3。5万人;第二仗邯郸战役,又全歼3个军、4万人(内有1个军1万
人起义)。至于三大战役就不必说了,每次都聚歼国民党军几十个师、几十万人。
打歼灭战还有另一重要意义,就是消灭敌军骨干,使敌军战斗力急剧下降。部队骨干是战斗力的核心,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奋斗
22年,尽管挫折不少,但基本没有成建制的部队被全歼(西路军也有部分逃回),骨干得以保存,成为部队扩展的基础,最终使我军
达到建国时500万大军的高峰。再看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之后虽然重建,但战斗力已下降几个档次,
不堪一击。还看一看外国,苏联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军毙伤德军168万,但因基本没有达成歼灭战,全局依然被动;直
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歼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20万人,就立即迎来了战争转折点。
讲了一大通“废话”,无非是要证明,中国八年抗战,也需要连续打大歼灭战才能达到胜利。上面我已提到美军在太平洋上连续歼
灭日军重兵集团,才步步进逼日本本土。遗憾的是中国战场八年抗战,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团),哪谈得上胜利。
有网友抗议:不对!中国打过大歼灭战,如台儿庄歼灭日军2万,武汉会战在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昆仑关歼灭日军第5师
团第21旅团,还有几次长沙会战、远征军缅甸之战……似乎理直气壮。遗憾的是,这全是国民党虚报战果。国民党虚报战果由来已久,
最可笑的解放战争中将其宣传“消灭”解放军的数字前后加起来,竟超过1亿!华东的国民党军占领临沂空城后,陈诚向蒋介石“报捷”
消灭共军主力16个旅,但很快就传来国民党军3个军7万人在莱芜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的噩耗,使陈诚自打嘴巴。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虚报战果虽不至如此荒唐,但夸大战果几倍乃至10倍也是家常便饭,至今台湾仍津津乐道其抗战“辉煌战果”
,早已成为笑柄,国际史学界根本不屑引用。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另有专门论述,下面仅揭穿中国战场一些“大捷”的真面目。
“台儿庄大捷”为大家熟知,宣布歼灭日军2万,有的更说全歼日军第10师团。注意一下就知道,台儿庄一战日军参战仅2个旅团,
因第10师团在山东济南等地留守大量兵力,第5师团有1个旅团在华东,一部在青岛。第5师团在临沂与西北军激战不讲,直接进攻台
儿庄的第10师团部队与当面中国军队20万相比处于绝对劣势,蒋介石也训斥国民党军前线部队“数倍于当面日军,早当予以解决”,何
况日军背后还有全部德国武器装备的汤恩伯的20军团,但仍被日军全身而退。此役日军2个师团伤亡约1万,谈不上全歼第10师团。
武汉会战乃八年抗战最大一次会战,国民党军投入上百万大军,宣称毙伤日军20万,真是天方夜谈。日军进攻兵力为9个师团,
27万人,如此早已覆没,何谈占领武汉?(二战历史证明即使象日军这样顽强的部队损失不到1/3也将丧失进攻能力)。日本军史上
说得清清楚楚,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不过3。5万人。至于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也是吹嘘,实际上在增援日军威胁下包围万家岭
的国民党军被迫撤围,一些国民党将领在回忆录中也承认增援日军不直接解围而是迂回包抄威胁包围圈的国民党军,起到了不战屈人
之兵的效果。
昆仑关之战虽然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但日军死亡不过数百(国民党宣称消灭4000),离被全歼还差得远
。
长沙会战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树起的又一个“抗战神话”,宣布歼灭日军5万。实际上此次会战日军出动3个师团,10万
人,伤亡不过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
翻遍八年抗战史,确实找不到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例子。有网友会问,凭什么只相信日本人提供的数字?那是因为,日本人
虽然有夸大战果的毛病,但对自己人的死亡还是精确统计的,日本军史承认二战中日军战死185万,包括太平洋上大批的整师团、整
军的覆没,如记载在菲律宾战死52万,在冲绳战死10万,又有什么必要掩饰在中国战场损失几个师团、几万人?
国民党军不能全歼日本一个联队,那么游击队行不行?也不行。应该说,游击队消灭日军的效能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八年抗战击
毙日军40万,国共两党军队各占一半,20万人。但国民党军战争中死亡131万,6倍半于日军。游击队估计牺牲60万人,是日军3倍,
击毙日军效能强于国民党军一倍以上。游击队无论人数和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军,能取得如此战果,全在于贯彻打歼灭战,平
型关、广阳、神头岭、陈庄等伏击战都击毙日军1000人以上(联想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50个师仅击毙日军1600人)。但主要由于
武器装备差,弹药稀少,也不可能打更大的歼灭战。
我们只要稍微研究一下游击队敌后抗战史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游击队所打的大歼灭战,都集中在1939年以前。而日军
当时在华北的部队,大多还是有相当战斗力的野战师团(如第5、20师团)等。1939年以后,日军在华北的部队已多为战斗力只属三
流的“治安”师团,还有四流的独立混成旅团,而军队反而打不成较大的歼灭战了。
怎么解释?
那是因为,1939年以前,军队尽管数量不多,却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为骨干,作战又极为灵活,战斗力极强(平型关伏击战击
毙日军1000人,八路军115师仅伤亡500人)。但是由于日军作战极为顽强,我歼灭日军往往消耗弹药极大,以致弹药严重缺乏;我军
扩大极快,八路军参战时仅5万人,而1940年百团大战时已可出动40万人,部队骨干大为分散,战斗力减弱;加上日军已逐渐熟悉我
之游击战术,故虽然日军战斗力也有下降,但我军消灭其却更困难。最著名的1939年黄土岭之战,我军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
1500人,尽管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仍然长时间不能解决战斗,在毙伤日军900人后被迫撤围而去。之后日军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
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1940年百团大战前后毙伤日军2万,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日
军进行报复作战,八路军总部下定决心在狮垴峰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不惜动用陈赓、彭明治两个主力旅。两支部队均为我军头等主力
,陈赓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与第1、6纵队同为三大主力纵队,后主力成为13军,一部发展为14军(在84年老
山战斗中大出风头)。彭明治部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前身就是北伐时的叶挺独立团,抗战时为林彪115师主力,后为黄克诚第3
师第7旅,进军东北后成为6纵16师。 6纵与1、2纵(后来的38、39军)共同号称东北野战军“三只虎”,16师又为该纵主力。
狮垴峰战斗由彭德怀亲自指挥,又动用两大主力聚歼日军一个500人的大队,但10次冲锋10次被打下,最后撤走。此后直到抗战
结束,游击队企图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就再也没有了。
中国军队为什么不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从大方面说,因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差距太大(不具体展开讲,另与有兴趣的网友讨论)
。具体原因无非主要有两个,一是武器装备差,这又跟国力有关,另文再谈;二是战斗精神远不及日军。古往今来,某个国家某部分
军队全部战死的例子很多,但象日军这样每支部队均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情况还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是一个异数。二战中德
军以顽强著称,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被围的大部队还是会选择投降,如东线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万,在白俄罗斯投降5。4万。西线更
是有被合围在鲁尔的整个集团军群32万人投降的例子。抗战中国民党军精神素质远不能与日军相比(也有部分小部队战至最后一人)
,即使军队也难望其项背。金门之战解放军登陆9000人,最后被俘5000(大多为伤员,但日军伤员能自杀不降)。还有朝鲜战争中第
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1。5万人、其中60军180师就被俘5000人的例子。
日军能达到这种顽强程度,可以说是受“武士道”精神和神道教的影响,尽管碜杂了宗教因素,但却使日军战斗力提高许多倍。对
付这样的敌人,只有用绝对优势的火力对其进行“火制”,因为血肉之躯终究难挡钢铁,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太平洋战争波澜壮阔,
但不知网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场战争只有美、日两国才有资格打。因两国都有强大的海军(英国海军不如日本,两栖作战能力也有
限),而且战争焦点在于岛屿争夺战,美军只有消灭全部日本守军才能取胜,假如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完全孤立的孤岛上面对美军绝对
优势的海陆空兵力的饱和攻击,说不定未打就精神崩溃投降,可能有部分会英勇抗击,但大部(含伤员)都早已投降,决不会如日军
般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也战斗到最后(更不用说“神风”特攻)。美军能全歼孤岛日军,一是在于绝对优势火力,二是完全切断其补给
线“关门打狗”。日军人员、弹药越打越少,伤员无药医治大批死亡(我前面已指出负伤人员一般多于战死者几倍),尸体在全封闭坑
道内腐烂发臭,导致疾病大流行,又出现大批非战斗死亡。最极端的例子是菲律宾,战役后期日军因完全没有药品、食物供应,以致
病死、饿死的人员超过战死者10倍!
中国军队当然不可能象美国军队那样做到这点。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网友们马上抗议:有长沙、宜昌、常德、 南宁、桂林、张家口……莫急,且听慢慢道来。弱势一方军队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
战役而言,确实要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必要,否则
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拖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进行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
解放军一贯强调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但随着战局发展敌军龟缩城市,野战无战机可寻,已必须进行攻坚。如华北野战军不攻克石家
庄就无法打开解放区局面(这是我军攻下的第一个中等城市),辽沈战役以攻锦州为焦点,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凡是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军队就无法夺取;中国军
队宣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放弃的空城。要夺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灭日军主力,使其被迫放弃
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况夺取的。大城市更不用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夺取的平津、上海、南京
、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军队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夺取之?
日本在二战中的最大战略毛病,是野心太大,既想一举灭亡中国,又要北进苏联,还要南下太平洋,同时追三只兔子,结果一只
也追不到。陆军以苏联为宿敌,结果在侵华战争中一直在关东军保留了庞大的精锐部队,也不加强“中国派遣军”,但惧于苏军战力又
不敢轻举妄动,结果形成“中国派遣军”兵力不足、关东军极为强大又无用武之地的怪事,战略上至为失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
军精锐大部调往“南方军”,陆续被歼。“中国派遣军”不但兵力不足(1939年达到85万人的高峰,此后常年保持在60万人左右,1944年
又逐渐加强,但战略重心已转移),而且精锐陆续调往关东军和南方军,质量也大为下降,只能确保城市、交通线等要地。中国派遣
军只有一个军是“攻击军”,长期担负有进攻任务,那就是驻守武汉周围的第11军。该军长期保留有7个师团,面对周围中国军队上百
个师,采取“短切突击”战术,重在打击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而不以夺取、确保城市为主。先说四次长沙会战,前三次日军均出动10万
人,作战计划中早有夺取长沙后主动放弃的企图。第一次攻占长沙后放弃,国民党即宣布收复长沙的“大捷”,其实这场战役日军仅阵
亡880人,国民党军如要夺取日军坚守的长沙,非要毙伤数万日军不可。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主要目的在于寻歼国民党军王牌主力
74军,重创74军后日军即退回,国民党军伤亡超过10万,10倍以上于日军,居然宣布“第二次长沙大捷”。此次战役中陈诚以为日军主
力投入长沙,宜昌空虚,遂集中6战区16个师攻打宜昌,也对付不了日军坚守的第13师团。
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计划放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命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夺取之,从而使刚刚宣布收复某城“
大捷”的国民党自打嘴巴。日军第一次夺取宜昌后,按原计划放弃返回,因中国派遣军为威胁我大后方又决定确保宜昌,日军又立即
返回重新夺占,国民党军望风而逃。1943年日军夺取常德后返回,途中接到大本营命令:常德附近为中国持久抗战倚赖的粮仓,必须
确保。攻城日军又立即返回,重占常德。这还不清楚吗!
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一直攻到贵州独山,此时日军因太平洋上美军攻势猛烈,在中国的大战略全盘变化
,决定中国派遣军全线收缩,集中于两个重点:北方和东部沿海。此时日军在我国有四大集团,即武汉和湘桂的第6方面军,广州的
23军,上海、华东的13军,和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有两大任务,即在北部防范苏军进攻,在山东沿海防美军登陆(日军当时估计
美军将在山东半岛投入空降师)。 广州的23军以龙洞为核心阵地,死守拖住登陆美军;华东的13军为反美军登陆重点,为此决定第6
方面军全面放弃占领区,移师华东准备决战。为此,第6方面军逐渐从湘桂撤退,国民党军随后逐步收复南宁、桂林。如不是日本投
降,国民党军势必会大肆吹嘘其收复衡阳、长沙、武汉的“大捷”。
敌后战场游击队唯一夺取的中等城市是张家口,但已是日本宣布投降时的事了。1943年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和县城,
但我们只要留意其战果,就发现消灭的绝大部分是伪军,日军极少。这一是因为日军为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从华北抽调
了大量兵力;二是上述日本战略重心变化,华北方面军主力向北和山东集中。
随便胡扯一大堆,在抗战胜利日难免使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快,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面对我们
现在和将来的敌人。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首先我憎恨日本,再次我热爱中国。。最后发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与其骂我不如去翻翻史实资料) '12256250' 22K 08。05
风信子语:这份材料说得虽然令我们难堪,但是直面真相不是更重要吗?而且,能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我们太落后了,如果再落后下去,我们还会挨打的!!!几十年的和平并不意味着人类从此不会再有战争。要想避免战争,只有使自己强大起来,而不是自欺欺人。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听着窗外的凄厉的警报声,想起那些无辜死难的同胞,心中无比难过。
网友十里天兄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这文章可以说客观也可以说不客观。“八年抗战中国并未靠自己取胜”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啦,但文章中把它发展成了“中国抗战不能取胜”,这就错了!事实上,仅仅五年后的朝鲜战争,打败了法西斯的盟军组合就被中共逼平了。为何如此,因为:中共治国,并得到武器。中共治国,生产力至少加倍,中共治军,战斗力非国军可比。所以只要毛泽东在,日本基本是无望的。如果两国单挑,按毛泽东事先的估计,约要十几年中国可以取胜。日本对美宣战后,毛蒋一致认为日本没有几年可活了。考虑到毛的战略思维一向精准,我认为说中国不能取胜是错误的。
网友GSDGSDGGSD发言说:转贴的“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对标题没意见,文章就太无耻了,列举的数字更不能说明问题,就好比中国GDP增长快,并不能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了。不错,当时中国并不能单独打败鬼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但文中极力贬低中国在抗战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就太令人气愤了,这是对中国下一代的严重不负责的言语。严格来说是美国的两颗蛋暂时压住了日本的狂妄野心(中美在朝、越的战争说明中国军人和美军的素质),要不是中国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