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之翼-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蚍⒏泄〉埽蛭杂谀戏降哪侨和涟樱庑┓苫廊凰闶歉叩祷酢
当然,中国人也绝对不是土包子,不少原来国民党政府的航空人才也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例如前文提到的徐、黄两位设计师,就是在美国飞机公司担任过雇员,也曾经参与过西方顶级喷气飞机的研发与制造,真正吃过洋面包的人才,还是分得清飞机是先进还是落后的。当他们看到苏联空军早已普遍装备先进的米格-15,而现在老毛子居然要把全苏联的几百架二手货高价“倾销”到中国,这遭到了中方代表团的严重不满。但是,考虑到中苏关系的大局,也只好无奈接受。
突如而来的朝鲜战争,让苏联人看到了中国小兄弟的实力,为朝鲜战争出兵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也换来了老大哥应有的尊重。1951年5月,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问前率政府兵工代表团秘密访苏,洽谈购置武器问题。主席在致电斯大林的沟通中谈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无任何空中掩护,并抱怨米格-9的不顶事。5月22日和26日,斯大林两次致电主席,指出:“由于过去苏联没能向中国提供更多的米洛-15飞机,并估计MiG-9飞机能敌得过美国最好的喷气式战斗机,现在看这是一个错误。这一错误的责任应由苏联来负。作为纠正这一错误的行动,苏联向中国无偿提供372架MiG-15战斗机(只收运输费),用以改装6个MiG-9歼击机师”。同时苏联即希望中国将原来准备提供的MiG-9照旧买下。中方考虑到这些飞机还可以作为训练之用,再照顾到双方的友好关系,也就同时买回。
这些米格-9在1954年朝鲜战争接近尾声,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空军飞行员进阶MIG-15阶段的必飞教练机。但是,就性能而言,已经不适合现代空战。这多达6个师(超过600架)的米格-9到底何去何从呢?如何让米格-9这种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发挥余热,成为了部分留学归来设计师和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任务。
根据苏联来华设计师的建议,并集合苏联方面提供的米格-9改装至米格-9M的修改图纸资料,由徐舜寿带领的沈阳飞机厂(112厂)的第一个航空设计工作室拿出了一个比较有开创性的改进方案。即将这种可靠性和性能确实平庸的战斗机,先改成为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中的沿海收复战略中最需要的对地/对海的支援攻击机;然后再在未来改进成更为合适的双座教练机。
徐舜寿的航空设计工作室根据朝鲜战场教训及目前收复舟山等沿海岛屿的经验,结合从米格设计局获得的米格-9改进为米格-9M的全套“教材”。开始将超过6个师逐步改进成为一种比较灵活的对面攻击机。改装的主要方面是:将米格-9最为突出也是直接导致发动机吞烟的罪魁祸首——进气道正中央的37MM航炮换成埋入在机头两侧的4挺23毫米机炮;修改翼型,采用加固的15度后掠翼,目的是为了让这种重生的改型米格-9在中低空也要保证相当的灵活性;尾部增加了一对尾鳍以增强在大俯冲角度的安定性;同时,该机还换加装加力燃烧室的DR-21F发动机,这种改型发动机比之前更为可靠,其单台推力最大达到135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950公里/小时,强劲的动力使其在500米低空突防速度也达到了827公里/小时;电子和瞄准载具方面,新的强击机增加了必要的对地攻击的光学瞄准具和来自于朝鲜战争缴获的F-86F的技术——雷达测距仪,以提高攻击精度,其他的诸如雷达警告器、敌我识别装置也有加装;另外在双翼下和腹部下各增加1个外挂点及2个副油箱挂点,使其能挂载1。5吨内的航空炸弹与57/212毫米火箭弹;起落架与轮胎也做了相应加强,保证野战机场起降。新改进的米格-9强击型被命名为“雄鹰-301”(“雄鹰”为建国初期强击机的代号,而歼击机则代号“东风”),于1955年3月改装完成并开始试飞。在试飞了大约32个架次及不断的适应性修改之后,这种采用了米格-1517成熟技术的雄鹰-301基本上完成了强击化改装工作,飞行速度、操控品质、载荷能力及射击成绩都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种具备高突击速度的对面强击机。更重要的,它让多达6个师(超过600架)且不怎么可靠的米格-9在异国他乡重生为喷气攻击机时代早期中国武装力量对面攻击的主力。
1955年5月,雄鹰-302通过国家试飞标准检验。**下令分6年依次改装完512架,其余根据需要改装成乌米格-9(双座教练型)。其中390架改装为具有对海攻击能力的雄鹰-301A,配属给刚刚建立的海军航空兵的10个强击机团。
1954年开始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在浙东沿海进行护渔作战的经验,目前空军所装备的图-2和伊尔-10虽然在登陆江山岛战役中战果尚可。但是综合分析获胜原因后,**认为空军目前尚不具备有效攻击护卫舰以上级别军舰的对海攻击能力。因为当时登陆江山岛战役中的天气条件帮了大忙,大风浪造成的敌舰都处于港湾中,航速低机动性差又缺乏防空武器,无法对付空军的图-2轰炸机的中高空水平投弹。而图-2爬升到了3000以上的高度,致使轰炸航线超过了港湾高射炮的有效射击斜距,很多高射炮火全部打空。另外再次动用伊尔-10强击机对港湾和大陈近海的台湾作战舰艇进行俯冲轰炸也属于骚扰式的收割,战果也仅限于小型船只。所以,为海航改进的雄鹰-301,在军队的要求下,强化了专属的对舰攻击能力。
为了增强反舰能力,112厂得设计组计划在雄鹰-301A的机腹外挂改进为能挂载鱼雷的长型挂架。可挂载一枚苏联方面提供的瓦斯直航鱼雷或最新设计成果的PAT-25型空投喷气鱼雷。后者也就是后来中国方面仿制的鱼-2型鱼雷,特点是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空投入水,上浮找平后有5公里的射程,该弹能以56节的高速直接命中敌舰。如果计算精密,敌舰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出规避。当然这种鱼雷属于非制导鱼雷,这就要求投弹飞机的角度和速度必须也同时精确。为了将这种高速喷气鱼雷和高速喷气攻击机完美结合,雄鹰-301在装备部队后,根据航空兵某部教导员阴法舜的建议,采取了3机500米平飞切入至投弹点的战法,根据雷达测距仪的数据,配合专门加装的投弹计算器,在敌舰在3000米外投弹攻击,这种战法能使命中率达到40%。在投放完鱼雷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火箭弹二次攻击。
雄鹰-301A对海攻击的标准挂载是一枚鱼-1/鱼-2鱼雷,左右翼各挂1副57毫米火箭巢,能够有效对付当时防空火力薄弱的驱逐舰。而对于小型舰艇,雄鹰-301A则选择挂载APC-212M型212毫米火箭弹,3枚通过符合挂架挂载在腹部的挂载点之上,而左右各1的57毫米火箭巢作为基本武器,对扫射小型船只相当有效。
1956年以后的沿海收复战略因为雄鹰-301A的加入而力量倍增。而中国也成功将600多架处于鸡肋状态的米格-9变废为宝。最重要的是,通过雄鹰-301项目,极大的锻炼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和制造队伍,能让他们从歼教-1的起跑后,继续他们的快速征程。
。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节 雪风!雪风!
更新时间2011…9…4 15:40:51  字数:5289

 '1956年丹陽艦(雪风号)進行第二次工程;把原先的日製火炮換成美製火炮;包括主炮改成三座美製五吋炮而高射機炮改成十支美製40mm口徑機炮;並且加上反潛用深水炸彈。'
苏联人将米格-9的各种改型都很慷慨的给了沈阳方面,因为1955年,1。5倍音速的第三代实用型喷气机米格-19都已经接近完成。所以,老大哥自然不屑南方的小兄弟要点“过时”的库存之货,就索性将米格-9M、乌米格-9(双座教练型)、米格-9L(加装雷达的双座全天候截击型)和I-305项目(单发米格-9改型)的全部图纸和制造经验作为礼物送给中国,并且还派遣了米格-9M米格-17CH强击改型项目的负责人,尼古拉沃尔科夫来华指导改进。同期回国的还有陆孝鹏等第一批留苏航空技术人员。很快,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国的米格-9开始被改进成为雄鹰-301A强击机。
在特别是针对海军航空兵迫切需求的雄鹰-301A的改型上,苏联和中方联合专家组倾听了来自目前沿海收复战略中的各种情况,甚至还请到了苏联方面专门派遣指导沿海两栖作战的军事顾问和一线解放军作战官兵,提出了具体的支援及战术使用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出一款实用性更强的强击机。在后来苏联方面的解密文件中了解到,尼古拉沃尔科夫对这支能在朝鲜打败美国的“小米加步枪”式的人民军队非常敬佩,同时也惊讶于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特别是重视总结战术经验。雄鹰-301A就是这样一款完全针对部队需求的强击机。
而解放军总参谋部针对目前沿海海战和收复作战中连连因为指挥、通讯和情报通讯失利的情况,结合雄鹰-301A的性能,一套“海军航空兵区域指挥网打击体系”被提出。
这套系统需要在一个扇面上,建设数个中波电台,通过加密无线电,与各个作战节点保持联系。这样就能使指挥系统比较高效的“实时”(虽然无法直接告知最高指挥部门,但是实际情况是相比较以前实时化了很多)传达相关情报和通讯指挥,并使指挥部能充分调配在此区域内的各种作战力量,进行系统性的打击。所以,除了地面指挥系统和中波电台外,对海攻击系统就必须要有一架能指挥数架雄鹰-301A和伊尔-28的打击机群的节点指挥机。具备有足够的空间,装载下中波通讯电台和指挥台。所以,新建立的西安飞机工厂开始接受任务,改装部分伊尔-28作为指挥机。
新加入的雄鹰-301A让苏联的伊尔-28(后来的轰-5)对舰打击机群有了新的变化。苏联海军在50-60年的海军航空兵打击模式主要由伊尔-28携带РАТ-52火箭鱼雷,作战过程是由伊尔-28轰炸机携带,利用机上雷达搜索目标。当接近到离目标约5000米距离时,飞机将РАТ-52投放。鱼雷在空中有5000米的最大飞行弹道和500米的水中弹道。这种作战方式大大缩短了鱼雷攻击时间。在1953年苏联海军的演习中,成群的被称为〃小猎犬〃的伊尔-28轰炸机接二连三投下РАТ-52,这些大小外形与海豚类似的鱼雷,由火箭助推从空中飞出4000多米后扎进水中,鱼雷助推发动机脱落,主火箭发动机点火,推进鱼雷在水中冲向目标。这种攻击气势宏大摧枯拉朽,当时令北约海军十分震撼。并且伊尔-28的投放高度最高可达1000米,相对于二战期间有很大的作战灵活性。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对付驱逐舰以下的攻击目标,庞大的伊尔-28的灵活性就成了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目前来说国民党方面最多的登陆艇,空投哪怕是250公斤炸弹都是件难事。好在1956年装备部队的雄鹰-301A,机动更为灵活,且所携带的57/212毫米火箭弹,成为打击登陆艇、炮艇等小型目标最好的武器。特别是在沿海及台海,解放军尚未获得完全制空权的情况下,快速打击、快速回航,速度对于生存能力的至关重要在雄鹰-301A的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雄鹰-301A的第一做战,是在1956年得马尾港外海海战。
1956年6月20日晚,共军的“安利”号等4艘商船自东冲驶往马尾港。由解放军海军巡逻炮艇。第二十九大队539、540号艇奉命由琯头前往护航。在马尾港外海遭遇国民党海军舰艇“丹阳”号驱逐舰(原日本甲型‘阳炎级’驱逐舰雪风号。)、“固安”号护卫舰两舰。国军两舰于川石东北海面突然向商船及护航艇炮击。解放军护航艇和“安利”号等商船当即还击。战至21日0时12分,“安利”号轮机舱被击中受损,停泊于水面,国民党军舰艇暂时后撤向东,等待周边其他巡逻舰只集结,妄图以吨位和火力优势,设伏歼灭更多解放军救援舰艇。
护航大队一方面决定除护539号继续护卫“安利”号,安利号本身也加紧抢修。其余航艇、商船队先进入闽江口,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同时呼叫秘密进入福建的海军航空兵第一师进行支援。并且详细报告了国民党方面在取得优势之后退却的奇怪动作。共军指挥部推测其1意图,决定出其不意的用航空兵进行打击。
21日凌晨5时,国民党方面一共纠集了“丹阳”“太平”两艘驱逐舰,“惠安”、“泰安”、“潮安”、“新安”号4艘护卫舰。于“安利”号周围6海里处设伏,打算伏击解放军救援舰艇。同时他们呼叫了6架F-86F进行空中掩护。
与此同时,福建漳州机场上起飞的18架雄鹰-301A、4架伊尔-28,分别挂载РАТ-52火箭鱼雷和火箭弹,由8架米格-17护航,直扑马尾港外海。而凌晨已经出发的“丹东”号护卫舰负责拖拽“安利”号至港口。这些都在首次建成的“中波区域指挥网”的指导下首次进行协同。
上午7时02分,解放军打击航空兵部队发现处于1/3航速巡航状态改的“太平”及“泰安”号。
“报告支队长!前方左侧发现敌两艘军舰,请指示!”
“红队、黄队两侧夹击,老鹰1号负责僚机指挥”伊尔-28指挥机传来稳健的命令
6架雄鹰-301和1架伊尔-28分开始奉命别攻击两舰。
“其余人员继续搜敌”
“护航编队高空待命掩护”
“太平”号原为DE47“德卡”号1450吨级护航驱逐舰,其配备76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门、40毫米火炮及20毫米机关炮多门,以柴油内燃机驱动,总功率约2500千瓦,最高航速20节。而“泰安”号是原日本海防舰第二号丁型‘海防第104号’舰,属于旧式护航护卫舰,武备较差。虽然两舰在国民党溃退至台湾期间,在台北港进行了小口径火炮和对空火力的强化改装。但是,在面对喷气时代的强击机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加上雄鹰301A的高速度,让处于巡航状态的“太平”及“泰安”号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进入到战备状态就遭遇了打击。
雄鹰-301A编队只要了22秒,红黄两队就到达了攻击位置,开始分别对两舰进行打击。
虽然两舰上的机关炮与高射炮试图用弹幕阻止喷气化了的“匪军”攻击。但毕竟是在仓促间组织的防空火力,在慌乱且零星的喷出所谓弹幕之后,两队强击机所发射的6发PAT-25中,各有一枚击中它们。
威力巨大的火箭鱼雷顷刻间让1500吨和900吨的国民党舰灰飞烟灭,两舰仅幸存21人。巨大的爆炸烟雾让5海里处得“丹阳”舰舰长吓的即命该舰与其余3艘护卫舰组织起防空队形。
这时,解放军空军编队也发现了正在组队中的国民党编队。空中编队长王海桐命令其余飞机分3组分别从3个方向攻击。
就在此时,姗姗来迟(晚了规定到达时间约7分钟)的国军6架F-86也迅速在队长李天昊的命令下,开始阻止强击机攻击舰队。当然,这位曾接受过飞虎队教官培训上尉在下达命令的时候不忘喊出那句经典的台词“兄弟,给我上!击落**,委员长有赏”
而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负责护航的8架米格-17,在队长张海天的带领下,也第一时间进行截击。
台湾海峡的第一场大规模的空战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开始了。
鉴于雄鹰-301A的空战能力还尚不足以与F-86抗衡,而伊尔-28如同靶子,空中编队长王海桐命令攻击完“太平”及“泰安”号的6架雄鹰-301A和1架伊尔-28回航,其余3架伊尔-28保持防空队形,而雄鹰-301A则继续对以3机编队对4艘国民党军舰进行小组攻击。因为,王海桐非常清楚,对岸的国民党空军势必派来空中增援,如今一击即退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此时已经接到增援命令的新竹机场上,24架F-86F正在准备经济出动。
国民党的掩护编队显然也明白,多延缓一秒雄鹰-301A的进攻,就能多保护好下面的舰队,就可能等到增援。所以他们都开始拼命加速骚扰这些强击机的进攻。
而解放军方面派出的护航编队数量占优,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机会,多数朝鲜战场归来的老兵也不会比国民党飞行员素质差。双方的缠斗和截击迅速在1000米高空开始。伊尔-28编队由于尚未处于攻击状态,6架F-86也尚无精力顾忌到它们。
负责对舰攻击的雄鹰-301A的速度优势在此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攻击阵位以接近时速780多公里的速度切入投弹点,防空火力根本如隔靴搔痒。而F-86F在1000以下的最高速度也也只能达到800多公里。所以低空截击雄鹰-301A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况且米格-17还在身后追尾干扰,6架F-86F对于12架雄鹰-310A的第一次拦截,以完全失败收场。
水面舰艇的防空工作在有效的组织之后,相对而言稍有起色,且编队核心“丹阳”舰所属的日本“炎阳”级驱逐舰,在二战末期也算是防空火力一流,防空火力包括三座双联装5英寸高平两用主炮,两座25毫米对空机关炮和数具12。7毫米对空机枪。但缺乏自动化防空系统的旧式驱逐舰和护卫舰在面对喷气式攻击机却依然存在不可逾越的巨大落差。这让它们的努力变得那么徒劳,无法有效阻止对方的高速投弹。
第一轮投弹放出6枚鱼雷后,防空实力不济的“潮安”、“新安”两艘中弹沉没。巨大的爆炸给了舰队及F-86F防空编队巨大的心里压力。而祸不单行的是也有1架F-86F被解放军编队击落。
紧接而来的解放军第二次攻击,由已经投弹完毕的6架雄鹰-301A进行火箭弹骚扰,其余6架在3个阵位进行鱼雷攻击。剩余的“丹阳”号和“惠安”号开始进行规避机动,“丹阳”高达32节的最高航速,在舰长的亲自操舰下,有发挥了其“幸运瘟神”的光环,接连规避调了雄鹰-301A投掷的4枚鱼雷!而最近的那一枚,几乎是擦着螺旋桨而过,舰尾的官兵看这白色航迹贴身而过,几经失禁。
另一方面,航速不到20节的“惠安”舰就没那幸运了。在被火箭弹击中舰桥后,舰速和操控明显下降。而来自雄鹰-301A的两枚鱼类分别击中舰艇首位,2次巨大的爆炸吧这艘940吨护卫舰顷刻间扯成碎铁,全舰150人无一幸免。
来自空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