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却是赵岩的人。王彦章看到这区区几千人马,又看了看“英明的皇帝”派来的这位‘汉杰’,也知道现在只是尽尽人事罢了。
李存勖看到后粱确实是气数已尽,命诸军如果是独子的回去,有兄弟的,兄长回去,有父子一起出战的,父亲回去。而自己决定率大军对后粱发动一次最后的打击。于是李存勖率军渡过黄河至郓州,攻打中都。中都守将王彦章虽拼力抵抗,但最终还是兵败被擒。李存勖非常看重他,想让王彦章归降,还亲自为他包扎伤口。对王彦章说:“你一直把我当作小孩子看待,今天为何会落到我的手里。”彦章无奈的回了一句话:“国家要败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用的。”李存勖又问:“你愿意降我吗?”王彦章正气的回道:“哪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的道理!死也很荣幸了。”(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得死,幸矣!),李存勖软硬兼施,好话说尽,但王彦章就是不降,最后只得将王彦章杀了。王彦章死后,后粱也快要完了。李存勖和李嗣源接着进兵,直指开封府。
等到李嗣源攻克曹州之时,正坐以待毙的朱友贞急了。开始拉着谋臣敬翔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啊!”但是敬翔的回答是:“你早做什么去了,早先我叫你救镇州,你不救,让你用王彦章,你要罢免他。现在啊,就算是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士也是没有用了。我不愿意看后粱的灭亡,还是先找根绳子自杀吧。”朱友贞一看敬翔这样的说法,而粱朝的的臣子们也是认为粱朝气数已尽,纷纷另谋前程去了,就连他一直信任的小舅子赵岩也离开了他。朱友贞知道此时自己离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而且恐怕这个时间只能用天数来计算了,决不能落在李存勖手里,于是他决定先走一步,好平息自己的惭愧、无奈、痛苦,虽然心中也还是有点不服,可是却无可奈何。于是他对部将皇甫麟说:“你杀了我吧,我决不能落在李存勖的手里,你就当是做好事吧。”皇甫麟把心一横,承担起了这个“弑君”的罪名,又按照朱友贞的‘遗旨’,把朱友贞的皇后也一并杀了,最后皇甫麟也自杀了。朱友贞的自杀,并没像一些末代皇帝那样无耻,朱友贞的失败,在于他虽然有大志,却无大才,加上耳根软,误信谗言。最终将朱温一手建立,并在当时势力最强的粱朝给断送了,所以还多少让人有一点同情。就连李存勖也在他死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敌惠敌怨,不在后嗣。朕与梁主十年对垒,恨不生见其面。”
不过李存勖决不会停下进攻的脚步,此时的后唐军正以势如破竹的速度向汴粱进发,沿途各州纷纷迎降,后唐军马上就来到了汴粱城下。时任开封府尹的王瓒(就是差点要李存勖命的那位)开城投降了。
当李存勖进城之时,那些原来是粱朝的臣子纷纷跪拜在李存勖脚下,说什么“臣等身事伪梁,罪该万死,今日重见大唐中兴,虽百死而无一恨”之类的话。也许你会觉他们这样做很无耻,不过你想过没有如果失败的是李存勖,他们肯定是会为朱友贞歌功颂德的,而原先李存勖的部下也会投在粱军的账下的。于是在三年后,他们又上演了一场让人有些恶心的好戏。其实那些人也是为形势所逼,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除非你不想混了。
李存勖进城之后,当然不会怪罪那些“身事伪梁”的臣子,而对他们进行了安抚,但却并没有放朱氏家族,而是把朱温一族全部杀了,只留下了朱昱一脉,毕竟朱昱还说了一句‘公道话’。而敬翔、李振、赵岩等人莫不是被夷族,其实李存勖是应该感谢赵岩的,没有赵岩,他那里能这么顺利的打败后粱。
而那位善于“忍辱负重”的张全义却用了重金打点逃过了这一劫,并且李存勖还听从了他的建议迁都洛阳。李存勖终于打败了后粱这个劲敌,将父亲临终时候的三个愿望全部实现了。
李存勖长达十五年的征战终于有了回报,而且凤翔李茂贞也在看到后粱被灭之后,开始依附于后唐。当李存勖灭粱之时,人们似乎都已经忘记了他曾是来自沙陀的胡人,而把他当成了中兴唐室的刘秀。李存勖势力迅速上升,开始有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这个机会能不能把握住呢,还是看第二部分吧。
(第一部分完)
一、李存勖的昏着
李存勖消灭了后粱之后,一跃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势力。凤翔的李茂贞开始还想来谈一点附加条件,还是看到唐军强大也只能归附。李存勖迁都洛阳,又在李茂贞手上得到了关中的大片领土,实力愈加强大。但淮南的实权派人物徐温却不买他的帐,只是上表一个大吴皇帝上大唐皇帝,使原本希望取得正朔的李存勖十分不爽。但李存勖刚刚经过数场大仗,也知道现在不是讨伐徐温的时机。但是这些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只是李存勖打下天下以后,就开始充分表现出了他在政治上的缺陷了。他先得意的对别人说,看看,啊,这天下都是我自己一手打下来的。你可以这样认为,但是你这样一说,将士们会怎么想,这天下都是你一个打来的,如果没有我们,你就是有十个李存勖恐怕也得到地府去报到了。
另外,由于李存勖本人爱好广泛,既喜欢跑马打猎,有时也还静下来读读书,写写歌词,唱唱歌。但他最喜欢的事却是亲自写写剧本,演演戏,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据说当初他带兵打仗之时,就充分发挥了他的专长,军中军歌就是李存勖亲自下笔的,还能大大提高军队的士气。等到他当上了皇帝,灭了大对头后粱之后,更是觉得应该将戏剧事业发扬光大,并为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以此带动戏剧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由于他的一位演员朋友周匝在被“伪粱”俘虏期间,受到了“同行” 陈俊和储德源的照顾,于是借着自己在演艺事业上的成绩,向李存勖为两位恩人求起了刺史之位。李存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旁边的郭崇韬一听就急了,忙上前劝阻:“不可!河东将士们从陛下百战灭梁复兴我唐,现在将士们还没有得到封赏,如果封了这几个戏子,会让将士们寒心的,惹会生出乱子来。”虽然李存勖知道其中的利害,不过李存勖并不喜欢郭崇韬。郭崇韬这个的性格也是有着很多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能征善战,对李存勖也不能说是不忠心,另一方面,他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便开始无耻的自称是郭子仪的后代,并且为了打击威望比他高的李存审,便将李存审发送到了与契丹的交界处防御契丹。虽然李存审病重不能去,想找李存勖说个清楚,而郭崇韬却将李存审的奏本屡屡扣押,使李存审含恨而终,李存勖还因此罢朝三日,以示哀痛。加上李存勖家里的败家媳妇刘氏也老在身边吹枕边风。结果李存勖回了郭崇韬一句,哎呀,可是我已经答应了他,所谓君无戏言,这事就不好更改了吧。结果最终还是任免了陈俊和储德源为刺史,真是”战场不惜把血流,不如交个戏子好朋友”,演而优则仕的这条路在李存勖那里,走起来还真是挺不错的。于是三军将士很生气,后果自然也就很严重,差一点就引发了一场兵变,要知道在五代那时候,发生兵变可是家常便饭。虽然后来军士们的哗变被平息了,但是李存勖在军中打拼了十几年的威望一下子就降至了冰点。玩是可以的,但却千万别拿正经事来玩,玩过了头,是会玩出火来的。在五代那个军队领导一切的年代,失去军心,基本就等于失去一切。
可惜这个时候,张承业已经死了,国家的财政由于多年的战争也是消耗得非常多,而李存勖一高兴便开始拿国库的钱,来打赏身边能让他一笑的人,或者顺便赌赌钱什么的。这种事在张承业理财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的。张承业是李克用的托孤大臣,对于国库的钱,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让花。就算是李存勖亲自来要,他也不会给的。李存勖有时为了一些自己的需求,想借机问张承业要钱,他在钱库中设酒宴招待张承业,席间让儿子为张承业起舞助兴,舞罢,张承业拿出自己的宝带、马和钱给李存勖的儿子。李存勖不高兴了,他指着堆积的钱说:“和哥(指他的儿子)没有钱花,七哥(张承业)就给他这一堆吧。宝马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张承业道歉说:“郎君为我歌舞,承业已经拿出自己的俸禄钱还报。而这些却是大王国库之物,是要支援三军作战用的,不敢用公物当私人礼物随便送人。”李存勖拉下脸来,趁着酒劲儿拿话责怪张承业。张承业说:“我不过是个太监,省钱根本不是为子孙谋财,这都是为了大王的基业,大王如果要自己赏赐别人,对老夫来说这也没什么,不过等财尽兵散的时候,就一事无成了。”李存勖听了大怒,回头对侍从说:“给我去取宝剑来!”张承业拉住李存勖的衣角,流着泪说:“老奴受先王托孤之命,发誓为本朝效力诛杀梁贼,如果今天因为为大王节省国库财物而斩承业之首,那我死也无愧于先王了,请你杀我吧!”硬得很啊,在原则问题上一点都不做退步。
后来太后听说李存勖酒后行为不当,急忙派人来召他去。李存勖平时非常孝敬母亲,听说太后要他去,马上知道自己错了,赶紧给张承业磕头道歉:”我今天贪杯多喝了些酒,冒犯了七哥,太后一定会责怪我的,请七哥痛饮两杯酒,替我求情分点过失吧。”李存勖连饮四杯,然后劝张承业也喝,但张承业没有喝。李存勖回宫后,太后又派人转告张承业:”小儿冒犯张公,我已经责打他了,你可以回去了。”第二天,太后又领着李存勖去他的府上安慰他。张承业这才原谅了李存勖,但是国库的钱还是一分都不能乱花。
正是由于有了张承业这个“吝啬”的管家替李存勖管理国库,李存勖才能在前方打下胜仗,虽然后来李存勖的失利其中便有太监的缘故,但是张承业却一个一心为主的太监,而且为主为的很识大体,很有理智。谁说太监都是坏人,至少张承业他便是个好人。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张承业的死对于李存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原因。假定张承业不死,李存勖决不会败得那么快,当然,也不排除李存勖会在消灭仇敌之后,又杀了张承业这个严管家的可能。
虽然欧阳修说李存勖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宠信戏子的原因,加上后来也被一位”兼职”的戏子所杀,似乎这个推断就更加不容置疑了。但是戏子中间就没有有良心的吗?正如太监之中就没有好太监吗一样,其中也有有良心的人,还随时利用自己特殊的位置来提醒李存勖不能犯下错误。
比如说敬新磨,他在听到李存勖在演戏时接连说了两遍”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不由上前打了皇帝一巴掌,然后对李存勖说:”理天下的只能是皇帝您一个人,怎么说出两个李(理)天下。”李存勖认为说得对,还大喜赏了敬新磨。
还有一次,李存勖因为特别喜爱打猎。一天,他又领着一帮人浩浩荡荡赶到中牟县围猎,一头受了伤的野猪嚎叫着逃进麦田,踩坏了好多青青的麦秆。中牟县县官目睹此景,心里发急,跪地叩头劝道:“皇上,别派人追了,再糟蹋好多麦苗,老百姓要少吃好多口粮呢。”话音刚落,皇帝当即大发雷霆:“把这狗胆包天的县官绑起来,推出去宰了!”一声令下,在场的人俱噤若寒蝉,心里虽纷纷不平,但谁敢出声阻拦?宫殿里的演员敬新磨站在一旁,突然眼前一亮,想出了救县官的办法。他冲上前去,指着绑着的县官破口大骂:“你这糊涂的东西,你这头蠢猪,亏你还作一方父母官!难道,你不知道皇上最爱打猎吗?”皇帝见这个宫殿演员帮自己骂县官,很高兴,连连捻须点头。敬新磨的喉结上下滚动着,嗓音越来越响了:“你这狗官真长了花岗石脑袋不开窍。你应该事先把那一大块麦田空起来,事先通知皇上来围猎。为啥偏叫老百姓在上面种庄稼?要播种杂草、灌木,派人捉了野兽放进去,让皇上打猎时满载而归!你还怕百姓饿肚皮?怕国家收不上税吗?”敬新磨越说越激动,仿佛真的沉浸在某个角色中,右手中指在那县官的鼻尖前直晃:“你要明白,皇上打猎是大事,老百姓饿肚子是小事;让皇上高兴是大事,国家不收税是小事。这个道理谁都懂,偏你不明白?”慢慢地,李存勖听出敬新磨是话中有话,这演戏人是在委婉地批评我呀。看样子,是自己错了。如果硬要一意孤行,杀了这县官,下属们不满,名声也不好。于是,李存勖脱口而出:“算了,这县官一片爱民之心,放了他吧。”
但是由于演员队伍良莠不齐,虽然有这种有良心,但还有更多只为自己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去捞官捞钱的人。而李存勖分不清楚好坏,把这帮戏子全部供着,当作宝贝,甚至于还让他们去做刺史之类的大官,他自认继承了唐朝的大统,也继承了唐朝的那帮太监,不管好坏,都收容于宫中,任其胡作非为,还在唐朝马球皇帝那里学来封地方长官的方法,只不过把打马球而优则仕,改成了演戏而优则仕。当然,李存勖的失败,他的那个败家媳妇刘氏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
二、李存勖的败家媳妇
在李存勖失败的道路上,他的那位皇后刘氏可是没有少出力。这位刘氏可是不能去和李克用的刘氏相比,因为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位刘氏(我是说李存勖的刘氏)本来是穷苦人家出身,母亲过早去世,她的父亲刘老头靠给人看病和算命过活,被人称做是刘大山人。后又遭逢兵乱,一下子也就成了流民,结果刘氏在五、六岁时就被李克用的军队给掳走,不过这一被掳走倒成了她的一件的幸事。她被献给了李克用的曹夫人当作小婢女。而曹夫人便是李存勖的生母。
曹夫人对她挺不错,哄她玩,给她好吃的,好穿的,还让人教她歌舞弹唱。刘氏这方面的天赋还真不错,很快就学得能歌善舞,能吹能弹。曹夫人一直看着她长大,见她能歌善舞,人又长得漂亮,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曹夫人看着这个小姑娘挺顺眼,就开始把她许给儿子李存勖为妾。
李存勖也是个懂音律的人,自然对于这位能歌善舞,长得又十分可人的刘氏另眼相看。不久之后就封了她为魏国夫人,不过由于李存勖先前已有了两位夫人,而且韩夫人为正室,刘氏也知道想当上皇后也不容易。不过在她为李存勖生了儿子李继岌之后,情况就发现了很大的变化。所谓母以子贵,加上李存勖本来就很喜欢这位刘氏,很快在一些将领的上表之下,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这个刘皇后在没当上皇后之前,一直都觉得出身比较低,不能和其它的妃子争宠。偏偏她的生父刘大山人还活着,听说自己女儿当上了皇帝的老婆,也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于是就跑到洛阳来认这个好女儿。不过这个刘氏本来就觉得自己出身低贱,偏偏这时这个老头子还跑过来丢自己的脸。当李存勖对他说:“你爹来了,我还想见见这位丈人的时候。”刘氏却说:“你弄错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爹就死了,我还在他尸体前哭过了。这是那里跑来的糟老头子,竟敢冒充皇亲国威。陛下还记得大唐德宗年间那个冒充沈太后的高氏女子吗?这人肯定和高氏是一样的东西。”结果那位刘大山人,被打出了宫门。后来李存勖为了检查正伪,还和儿子继岌演了场戏,使得刘氏大为振怒,李存勖没有对她有过多的深究。刘氏不认自己的亲生父亲,却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而想在朝臣之中挑一个人来认做义父。挑来挑去,她挑中了一个活宝级人物张全义,顺便说一下,张全义本名张居言,后被唐僖宗赐名全义,再后来为了避朱全忠的讳,又被赐名张宗爽,到了李存勖灭粱他又恢复了张全义的姓名。名字不过代号而已,这位老兄当然是可以看得开。刘氏挑中张全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全义善于巴结人,而且钱财会不断地送过来。
因为刘氏有另外一个爱好,捞钱。也许是小时候穷疯了,穷怕了,她对钱特别感兴趣,以至于国库的钱都要分成两半,一半给天子,一半给后宫。天子这边的钱老是不够用,而后宫的钱却是堆得没地方放,但刘氏还是对别人说,我没钱。当然刘氏也不是完全的依赖于国库,她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开始以后宫的名义做起了买卖,而且她还充分利用自己身为皇后的特殊身份,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干果的冠名,用来达到促销的目的。也许是认为这样来钱还是不够快,于是开始物色善于捞钱来的人做地方官,这样钱都来得更快了,于是善于此道的孔谦自然就当上大官,于是创造性的又发明了多种税种用来敛财,财从哪里,当然是从老百姓身上刮。一个孔谦站出来了,后面便有千万个孔谦跟上来,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就不用我多说了。从前李存勖的下令算是统统作废了。
而且刘氏在打击情敌方面,也是下足了工夫,因为李存勖有一位爱姬竟然长得也是漂亮,还为李存勖生了个儿子。有一次,李存勖召见将领元行钦说:“你老婆刚死,我为你找一个新的吧。”刘氏马上就自作主张,把那位为李存勖生过儿子的爱姬给送给了元行钦,李存勖一看,说出去的话,岂能收回,结果为此生了好一段时间的气。不过他依然是喜欢这位刘氏。并依然纵容这位刘氏的所作所为。
“李天下”就再难找到中兴唐室的影子。不久之后,后唐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李存勖误杀了一位河南县令。这位县令的姓名叫罗贯(没有中字),这人为官正直,不向强权低头,对于那些宦官、戏子的一些敛财的要求,一个也不答应,而是把这些事告诉大将郭崇韬。郭崇韬多情为他说话,这就更加得罪那些太监和戏子们,天天在皇帝面前说坏话,但是李存勖没有马上处理这件事。不过罗贯又得罪了河南最有势力的张全义,张全义可是刘皇后的义父,他竟然杀了张全义府上的几个不法之徒。张全义当然就利用刘皇后再向皇帝去告刁状。终于好机会来了,这一年皇太后驾崩,葬坤陵,陵在寿安,李存勖幸陵作所,而道路泥涂,桥坏。存勖问:“这桥是属哪的,坏了也不修修。”宦官说:“属河南。”于是就把罗贯给抓来了,然后关入大牢,打得体无完肤。罪名就是太后灵驾将发,天子车舆往来,桥道不修,是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