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木次郎不得不率兵败退的消息。
总不能全军覆没在这里!宫崎大也咬了咬牙,恶狠狠地瞪了一眼烟雾中的张绍华等人,满腔愤怒仇恨地传令撤退……
**********************
(寒光按:写到这里,偶有感触,随手记下,将来也是个纪念吧——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寂寞。但两个人相处,也需要空间的吧?……)
第134章 漩涡!
广袤的中华大地正陷于和日寇苦战的愁云惨雾里,38年二月的长空忽然滚过一阵春雷,29师官兵渡江重创日军的消息如春风吹遍大地,胜利的号角在收音机里、各种报刊上嘹亮地回响,在大街小巷每个国人的嘴里兴奋地传颂……
大河口大捷令29师名声大噪,他们的英勇事迹经过政府宣传机构的有心渲染,以及民间自发的口耳相传,成为大家敬仰的新偶像。
现在,没有人不知道文韬武略的是师长曹福林;果敢无畏的是第一独立旅旅长张绍华;副旅长周英杰和参谋萧庆云这两人一文一武,合作无间;团长范树民、陈勇、秦飞、赵亮等人英勇机智,忠烈铁血……
还有郭诚等无数烈士的事迹被反复讴歌,一段又一段感人肺腑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二月底,蒋介石政府派来的代表团抵达济南。
二月底,韩复渠亲临济南,发出紧急召见第一独立旅三大首脑的命令。
张绍华、周英杰、萧庆云三人急匆匆自平阴赶至济南,来到韩复渠及重庆代表的下榻之处。
那是一组坐北朝南的明代建筑,迤逦起伏的房舍依山而筑,灰瓦粉墙,显得古典气派。
张绍华等人在卫兵的引领下走进当中的一座主建筑,一踏进入院子,就看到院子南面是和五间连在一起的厅房,前出厦,灰瓦屋顶;北面是正房,也是面阔三间,前出厦,硬山顶,屋面铺着小灰瓦,正脊中央为高浮雕麒麟,两边雕刻着牡丹花,精美异常。
迈进大厅门坎,张绍华一眼就看到四十八岁的韩复渠一身戎装端坐中央,只见他长得很端正,短短的胡子修得很整齐,鼻梁高直,脑门有点高,眼皮稍厚,更显得两道剑眉浓黑茂密,身后那幅大气磅礴的鹰扬怒海图衬得他威严端庄,自有一番气度。
张绍华颇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印象中昏庸无能的韩复渠竟然是如此一个人物,似乎和传说中的有很大一段距离……
他飞快地扫了一眼,看到曹福林和三个陌生的西装男人分坐两边,李佳却站在曹福林身后,正冲着自己眨了眨眼,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曹福林一看到张绍华就展开笑脸,招手笑道:“韩大帅,这就是张旅!绍华,过来拜见韩大帅!”
张绍华大步上前,挺直腰杆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朗声道:“29师第一独立旅旅长张绍华,向韩大帅致敬!”周英杰和萧庆云紧跟在后面也举手行礼。
两道细长的目光刺在张绍华脸上,韩复渠提了提眼角,抬了抬手不冷不热地开口道:“张旅长,辛苦了。”
左侧那个圆头圆脑的西装男人抢先站起来,扬声大赞:“把日寇打得落花流水,威震神州的张绍华就是你?果然是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年少有为,年少有为!”
其余两个西装男人也一边点头一边连说带笑,极尽激赏之意。
纷纷扰扰间,张绍华捕捉到了韩复渠脸上一掠而过的寒光,他反应很快,马上不亢不卑地略略低了低头,谦虚地回话:“回大帅,在下不过听差办事,忠于职守而已,诚如《齐鲁晚报》所言,没有曹师长的英明指挥,就没有大河口大捷,在下岂敢居功。”
韩复榘一直和蒋介石过不去,就算是在投靠蒋介石后,两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韩复渠一直都有反蒋的预谋和盘算。韩复渠在担任山东省主席时,他又一再打击蒋介石在山东的亲信,试图将蒋的势力排出齐鲁大地,令蒋介石对之痛恨非常,因此,韩在山东的统治始终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实际上是处在半独立的状况。
这些,张绍华了然于心,眼下这三个重庆代表团肯定不是韩复渠乐于见到的人,目前自己好歹还在山东混,最好把持好分寸,以免后患无穷,一个不小心被谁背后阴了,那才叫冤枉——权力斗争是不分时间地点的,就算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一样有着残酷的利益纷争和权力辗辄!
李佳听到张绍华提起《齐鲁晚报》,嘴角不禁露出旁人难以觉察的微笑,这几天她留在济南的杰作之一,就是为这次大捷造声势,换句现代用语来说,那叫“炒作”。
在曹福林心领神会的默许和支持下,她充分利用所有传媒力量来高调宣扬这次胜利,连在上海的杜月笙也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大河口大捷的消息非但在中华大地上传颂,通过越洋电波,中国军队抗击侵略者打了胜仗的军号也在欧美各国各种传媒上响起!
当然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巧妙地把曹福林师长推到浪尖上,整个战役都是他的策划,是曹福林师长目光独到、运筹帷幄、知人善用,在纵领全局的前提下,淡定潇洒地隔江指挥战斗。在李佳的笔下,曹福林已经成了和三国赤壁之战的张瑜孔明、淝水之战的东晋谢玄相提并论的军事家。
李佳正在暗暗得意,没想到忽然和张绍华的目光在空气中来了个对碰,读到了对方眼里的谴责之意,她偷偷缩了缩脖子,有点做贼心虚地溜开了视线。
是的,张绍华曾命她把焦点集中在曹福林和29师上,但她忍不住把灯光分了不少给第一独立旅的勇士们,尤其是张绍华这个旅长,虽然每次提及都只是寥寥数语,但由于用词诚挚真实,总是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违背了老大的命令,但这也不算很过份,不算假公济私吧?李佳在心里嘀咕,我已经很克制了……
在场的人没有任何人留意到这两个人之间的微妙,曹福林正忙着在上司跟前谦逊;韩复渠从张绍华等人踏进大厅那一刻起,其审视的目光就没离开过这三个英气内敛的男人;那三个重庆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尽情表达重庆政府对他们的褒扬;张绍华和萧庆云含笑不语,周英杰则一团和气地和四方周旋……
山东之王韩复渠在这节骨眼上急召他们几个来,肯定不是为了嘉奖表扬,绝对有极其缜密的算计,他的最终目的何在?
张绍华沉吟着,暗自摆开架势,随时准备迎接扑面而来的狂风或暴雨!
lt;
第135章 “御前”抗命
话题渐渐转切到严峻的抗战局势上,三位重庆代表各抒己见,一个比一个慷慨激昂,似乎恨不得明天就披挂上阵,气氛越来越热烈。
如同一个围棋高手在俯视满枰黑白子,韩复渠那两道细长的目光再次自张绍华、曹福林等人脸上缓缓扫过,嘴角挂一丝悲悯的庄严,他一字一句地说:“大家还记得,去年年底,禹城沦陷,日寇强渡徒骇河,那一战,是何等的惨烈!”
“是啊,那一役,20师守军伤亡超万!”曹福林拿捏住分寸,适时低叹道。
三位重庆代表神色一凛,眉宇间不约而同露出沉痛悲愤之色,没有插话。
韩复渠不再看座下的人,而是眯起眼眺望大门外的那角蓝天,语气沉重得如黄河岸边的纤夫脚步:“南撤时,我军被日寇追击,当时在津浦铁路上的第12军20师60旅旅长孙学法在装甲车上设临时指挥所,被日寇的平射炮穿钢弹击中,该旅曹参谋长及参谋姜怀珍当场阵亡,可叹啊,孙学法也伤重殉国!”
说到这里,他嘎然而止,没有继续往下说,仿佛在默然哀悼,大厅内霎时间静悄悄的,没有人猜得到这位独霸山东的大军阀那言内言外之意,这样沉重敏感的话题也没人愿意接茬。
默哀完了,韩复渠大写意般把右手往外一挥,深深望着张绍华语重深长地、殷切期待地说了句:“绍华,20师60旅一蹶不振至今,只待你这位良将来重振军威!”
一石激起千层浪!
韩复渠此话一出,在场的每个人都愣了愣,神色各异地盯着张绍华,好小子,20师可是韩复渠的近卫,其师长孙桐萱刚被任命为戒严司令,可见韩复渠对20师的倚重,这次张绍华若调过去重组接管60旅,比起那养子身份的29师第一独立旅可算是连升三级!
迎着对方精光闪闪的视线,张绍华嘴角上提,尽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生硬,他上前一步拱了拱手说:“谢大帅美意,但第一独立旅刚重组不久……”
“第一独立旅,就交给老范的儿子,范树民!”韩复渠截住他的话说了上半句后,下半句却换成了稍微温和的口吻对曹福林说:“曹师座,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范树民有你的栽培,不日肯定也是一代名将,没错吧?!”
曹福林的微笑很僵硬,但他尽力软化,似笑非笑地避开话锋:“大帅,据可靠情报,日寇在黄河北岸的集结已到了尾声,大战一触即发,这阵前易将……恐怕……”
萧庆云用手肘暗暗碰了碰张绍华,示意他无论如何要拒绝。
张绍华和李佳对望一眼,他心里暗暗苦笑,他们花了那么多心思,为的就是要把曹福林捧上去,架空韩复渠,因为第一曹福林和蒋介石的关系相对来说好很多,第二,曹福林比韩复渠有战略目光,而且曹福林对他们越来越信任,若他做主山东的话,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把蒋介石政府拉作后盾,尝试彻底扭转山东节节溃败的局面。
没想到韩复渠来了个将军抽车,甚至不惜得罪曹福林,似乎铁了心要把自己拉拢过去,军令如山,要拒绝也没有足够理由,这盘棋可怎么走下去?
韩复渠指了指周英杰和萧庆云,意犹未尽地说:“你们二位既然是绍华的左右手,就一起过来吧,60旅就交给你们了!”说到这里,他看到曹福林脸上阴晴不定,淡淡一笑,寒气四溢:“第一独立旅强将如云,把陈勇、赵亮或秦飞提拔填补,也可独挡一面了!还嫌不够的话,到我老韩帐中,随便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端起茶盅向着大家举了举,温和地招呼:“说了半天,诸位请茶,请茶!”
“喝茶,喝茶!”那圆头圆脑的重庆代表笑很随意地扔出一句:“英雄何愁无出路?哈哈!哈哈,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大家纷纷举盏,那三位重庆代表及时地说着祝贺恭维的话语,气氛稍稍缓和。
听到韩复渠把第一独立旅的大小头目随口道来,可见他对这支劲旅留上了神,曹福林知道很难转弯了,虽然很不甘心,但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咧嘴笑了笑,算是做出退让,他不渴,也不想喝,可为了顺应大势,他也拿起茶盅抿了抿,把千般情绪一口咽下。
张绍华没有去动手边的茶,他挺直腰杆端坐着,肩膀有点发硬,对面那位重庆代表的话里有话,大眼袋里仿佛蕴藏着无限玄机,一切都那么耐人寻味……
“大帅!”他站起来,坚决地说:“大帅的提拔之意我等三生难忘,可是在下才疏学浅,实战经验未足,实在难当大任!这次胜利若论功劳,首推韩大帅、曹师座,没有韩大帅麾下百万雄师作后盾,我们根本谈不上和日军开战!没有曹师座的调度指挥,绍华只知道死守平阴!因此,请大帅三思!”
他这话比韩复渠刚才的话更加震撼!几乎全部人没反应过来,屏声静气定睛看着他和韩复渠,一片死寂。
张绍华捏着一手心冷汗和韩复渠平视对望,任由韩复渠的目光像黑鹰盘旋在他脸上,他豁出去了!
李佳和萧庆云很快向他投去信任和理解的目光,三个人心里同时做好种种准备……
是的,他们回到这个时代,不是要做任由他人摆布的棋子;他们没有人愿意为了些许蝇头小利,就抛开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不顾,拆散辛苦组建起来的军队;当然,他们还有着更深更远的布局,决不能为了一个泥菩萨就自毁长城!
韩复渠觉得自己的热脸碰到了冷屁~股,被人防范,被人轻视!他收起了和熙的笑容,昂了昂头,高高在上地冷冷道:“哦?既然张旅嫌我们20师寒伧,就当我老韩今天什么都没说!”
曹福林忙站起来打着哈哈说:“大帅,此事容后再谈,再谈!”张绍华这样忠心耿耿,他当然高兴,但同时也觉得绍华太过年少气盛,再怎样也不该在外人面前拒绝,堕了韩复渠的面子,和上司搞僵了,将来难过的还不是自己?
“不必再谈了!”韩复渠翻手云覆手雨,铁青着脸一挥手下令:“回去好好给我守稳了,阵前防御,一刻不可松懈!”
张绍华向李佳投去一个默契的眼色,然后镇定而有礼貌地和在座的人一一告辞,才带着周英杰萧庆云转身离去,走出了很远,他觉出背后仍有一双目光,象黑鹰般盘旋在他的心头……
离开了那组老宅,跳上吉普车开出老远,萧庆云才无奈地笑道:“老韩真实在啊,咱大老远跑来,光喝了一肚子水,连顿饭都不管。”
张绍华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到城里吃顿好的吧!又不是没带钱包,何必人家管饭?和老韩这样的大老板吃饭,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萧庆云摸了摸头,绽开一脸笑纹:“呵呵,那也是,那也是……真没想到,老韩连山里人都不如,在咱老家勿论谁来了,好歹招呼你一顿饱饭……”
周英杰在一旁看着他们俩调侃韩复渠,觉得不可思议,他满心忧虑,双眼阴云密布,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问:“张帅,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是……不过……这下咱算是把山东的土皇帝彻底给得罪了,这以后就……”
张绍华看了看正在专著驾车的何复生,神神秘秘地笑道:“你放心,我们不会吃亏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第136章 蓝衣社
38年二月,正是戊寅年元月,新春刚过的齐鲁大地全然没有节日的欢乐气氛,到处冷冷清清死气沉沉,行人寥落的大街上到处是落叶废纸垃圾,非但大多数洋行店铺都关上门拉下闸,就连当地的大户人家都门前冷落,因为能走的几乎都举家西迁了,剩下的都是没门路出逃的,只能无奈地提着心吊着胆过日子,望天打卦希望自己国家的军队能打败日寇,期待黄河天险能把入侵者挡在黄河对岸……
张绍华等人在城里转了半天,才找到间还在勉强营业的面店,店面不大却见人头攒动,在惨淡的市道里也算是奇迹。
“老大,这里的拉面相当地道,就这里吧?”何复生放慢车速回头问道。
萧庆云大力吸了口气:“好香!”
张绍华笑了笑:“好,就这里!”
于是大家一起跳下车,在附近民众好奇的目光中大步走进面店。
何复生这个情报组组长最近为了收集情报,早把这方圆几百公里的土地踩了个遍,他一坐下就说:“三位老大,这里最好吃的是拉面,肘子肉也不错,我强烈推荐!”
张绍华还没来得及说话,刚赶过来招呼的店小二就拉开嗓子大声道:“这位客官有见识!咱这里的拉面可是泉城一绝!字号老,招牌好,再来上点香菜,着上点醋。又清咽,又润喉,吃了保管嗓子清清润润,比你吃什么药都管用!”
张绍华微笑着点了点头:“那就尝尝,还有什么拿手菜,都给端上来吧,我们都饿狠了。”
大客!店小二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两条线,满嘴答应:“行!行!保管客官满意!”说着他高声唱诺着手脚麻利忙乎开了,动员起全部厨房师傅一起张罗,大概半个小时后,四碗新鲜热辣的拉面、肘子肉、炭烤五花肉、以及济南春节特色炸耦合、带鱼、炸果子、酥锅、还有大块的把子肉满满的摆了一桌,顿时香气四溢,光看看都口水直流。
奔波了大半天,萧庆云何复生两人早就饿了,不等招呼就埋头开吃,吃得一额热汗,痛快淋漓之至。
张绍华每样品尝了些许,觉得那炭烤五花肉很有水准,五花肉肥而不腻,猪皮香脆可口,绝对是烤肉中的上品,抬眼看到周英杰似乎食不知味地扒拉着碗里的面条,不知道在想什么,就问:“英杰,不合口味?”
周英杰瞄了瞄何复生,一语双关地说:“复生,看不出你倒是挺熟门道的,我看是你馋着要来打牙祭很久了,早有预谋要把我们拐到这里来的吧?”
何复生吃得满嘴油光,含含糊糊地说:“周旅,您只管慢慢享用,其他事有小的为您效劳。”
周英杰早就觉得有点奇怪了,什么事用得到这个情报组精英来做驾驶员?看来今天的事真的还没完呢!他在桌子下踢了何复生一脚,笑骂:“小滑头,还有什么宝要献?张帅,你也忒不厚道,唱戏也不算上我老周一份!”
何复生笑嘻嘻地张目四顾,也不说话,忽然眼前一亮,大声丢下句:“我去让人泡壶好茶来。”就站起来走开了。
张绍华把那盘肘子肉推到周英杰跟前,低声道:“别盯着看,来,这肉味道不错。
萧庆云倒是面不改容,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副置身局外的超然。
周英杰立马醒觉,暗骂自己沉不住气,虽然预感到张绍华成竹在胸,但仍然沉浸在忧虑中,他自问做不到萧庆云的笃定,觉得自己还需修炼提高。
不多时,何复生提着壶茶拿着几个茶杯摇摇晃晃地回来了,一坐下就忙着给三位上司沏茶,周英杰留意到他在俯身给张绍华倒茶时,似乎在张绍华耳边说了句什么,张绍华眼中闪过幽深的光芒,杯中的茶轻轻荡漾出层层涟漪……
四个人各怀心事地继续吃喝,张绍华原来的轻松被不动声色的沉默代替,“戴笠”这个名字在他脑海里翻滚,他早料到重庆政府派来的人肯定会有所动作,但没想到他们当中的某人竟然是戴笠的亲信!
对中国近代史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戴笠是何许人也,这位原蓝衣社的活跃人物,曾经积极参与蓝衣社的各种工作,表现出色,是蓝衣社著名的“十三太保”中之翘楚,从而得到蒋介石的赏识,1934年4月,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科与蓝衣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