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宴会斩首行动,刘子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史载“浚以此奇其材”。便真心诚意地把他招至帐下。张浚一行人入陕后,作为“参议军事随行”的刘子羽,其任务是“访问风俗……而已搜揽豪杰为先务”,刘子羽“搜揽”到的豪杰便是吴玠。他一见吴玠便“喜欢之”,交谈之后“惊奇之”,最后便“推荐之”。张浚纵有万般不是,但在识人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将吴玠“不次擢用”,提升为军区的统制,同时把吴玠的弟弟吴璘提拔为自己的帐前亲兵。

 金军完颜娄室部在攻克陕州后,马上向西进增援驻扎在彭原店的撤离喝军,吴玠一直在彭原店一带和撤离喝部鏖战,他领兵占领了彭原店的制高点,用远程兵器痛击仰攻的金军,金军死伤惨重,在远处督战的撤离喝见金军被打得人仰马翻,连滚带爬,不禁大为气愤,满腹哀愁。情到浓处时,竟然不能控制自己,在阵前大哭起来,这一哭便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哭得是眼泪与鼻涕横飞,脸皮与白纸一色。从此之后便有了个“啼哭郎君”的雅号。正当两军打得热火朝天之时,曲端唯恐自己的实力被削弱,便强令吴玠撤退,但吴玠认为这个时候撤退,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遂坚决不执行曲端的命令,坚守在彭原店,可驻扎在吴玠后方的曲端却自己先撤退了,结果吴玠军被金军迂回包抄,部队的伤亡很大,爱将杨晟也战死了。这场被誉为“建炎三大战”之一的彭原店之战便这样宣告结束了。突围后,吴玠不胜愤怒,当着众人的面,破口大骂曲端,川陕民谣中所歌颂的“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的两人从此破裂,反目成仇。曲大罢了吴大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的职务。但很快地,张浚就把吴玠调到了秦凤路做马步军副总管。
 富平之战后,面对开始全面入侵的金军,张浚短了主张,陕西陷入一片混乱当中,西军失去了抵抗力量,环庆军统制慕容渝投降西夏,原曲端的心腹张中彦、张中孚投降金军,整个环庆军和泾源军崩溃。张浚一路逃到四川,总算被刘子羽苦苦劝下,在兴州(今陕西略阳)挂了一个屁股帘儿,川陕宣抚大使的招牌算是重新开张了。

 刘子羽派出了大批大批的斥候,找到了许多茫然不知所归的部队,把他们陆续撤到了蜀口一带。张浚清点人数,欢喜得眉开眼笑,先人板板,朗格介多人!退到四川的军队竟有十数万之多!但张浚和刘子羽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环庆、泾源、熙河、秦凤的部队都有,但永兴军却未见一兵一卒,永兴军主帅吴玠也杳无音信。

 此时的吴玠正领着几千永兴军展开了绝地大逃亡。他们穿越了金军占领的凤翔,沿着陇山南向折到了大散关。大散关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位于今天的宝鸡市西南。是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为嘉陵江上游的低谷地带,也是从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地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两宋朝出过很多弹性防御战术的出色将领,吴玠无疑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个,他并没有死守大散关,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大散关东边的一个前沿阵地,和尚原。和尚原位于大散关的右前方,四周陡峭,原上宽平,吴玠毅然屯兵和尚原,并在原上修筑了强大的防御工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深得三昧”的,有的部将便劝吴大退守汉中,吴玠道:“金贼不灭我,便总是会当心我抄他后路,是不敢安心入蜀的,这才是保蜀的上策。”

 当时吴玠和他的部队处于金兵的包围之中,和外界完全没有了联系,兵少粮缺,军心极其不稳,甚至还有人准备策动兵变,阴谋劫持吴玠投降。吴玠的幕僚陈远猷得知了这个消息,半夜告知了他。吴玠异常冷静,并没有追查是谁,反而在原上召集了所有的部将,与每个军官歃血为盟,平息将士之间的骚动。并派爱将杨从义奇袭凤翔,把金军屯在凤翔的三十万斛粮食顺手牵羊,反手牵猪地运了回来。

 随后陕西的金军主帅撤离喝从熙河抽调金军东归,重新向宋军发起了进攻。金军兵分两路,北路军由完颜没立率领,向东进攻凤翔,杨从义寡不敌众,趁夜突围回到了和尚原,完颜没立紧随其后,屯兵在和尚原下,企图一口吞掉吴玠这支孤军。

 当第一道晨曦照射下来时,金军便来叫阵了。叫阵单挑,演义小说中最常见,有从上午挑到下午,也不嫌困者,也有从城中一路挑到乡下,也不嫌累者,但这些都是小说艺术的形式。真实的阵前PK,古代真实战争中也有,比如五代时期,后唐李嗣源和燕将元行钦两人就在阵前斗得天昏地暗,两人对射了大半天,元行钦的命很苦,射八箭才中了李先生一箭,而李嗣源射八箭倒是有七箭都结结实实地扎在元先生身上。是以其实阵前两人的PK,是要靠很多种因素来引发的,在战场中,如果双方都是圆阵或方阵,那么两军武将有一定的“骑斗”几率,但如果一方以防守型的月阵,那就很难打起来。又或是一方在野战中有制高点,而布下抢山竖阵,那么就更难引发。而且也不一定是开战就打,而大部分的例子是双方混战以后或追击战中才引发。

 完颜没立派出一位骁将单骑来到原下叫阵,指名要和吴玠单挑,吴玠自然不会和其一般见识。但麾下两员战将却一跃而出,准备联手做了金将,孰料这员金将确实好功夫,几下便将两员宋将挑落下马,继续叫嚣。吴玠的爱将曹武受不了这个刺激,扛起大锤,和金将缠斗起来,棋逢敌手,曹武愈发精神,战斗值直线飚升,一锤把那金将锤将下来。

 完颜没立输了头阵,又不敢贸然进攻,傻傻的呆了几天后,便黯然销魂的退回了凤翔,乌鲁率领的南路军随后赶到,布阵后开始联络凤翔的完颜没立,企图南北夹击宋军,吴玠出色地把握了时间差,运用交替战术,阻南打北,阻北又打南。使得金军两路便如一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你来我退,我退你来。吴玠在和尚原以北大破完颜没立军,在大散关前大破乌鲁军,并且还阵斩了金将乌鲁。
 这一次战斗的胜利,一扫富平会战失利阴霾,也揭开了一场南宋创立以来的大胜仗。随后金军不甘失利,由四太子完颜兀术亲自领兵近十万大军南下,直扑大散关。四太子兀术因《说岳》这本小说而名流千古,广为天下所知,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和古来很多圣人名人一样,兀术的出生也是有“异像”,但和传统的异像不同,兀术出生时一不是身体放光芒,二没有国家保护动物聚集,三也非五彩祥云加持。只是记载为“天空中有股气体”。简单得毫无炒作的资本。所以宋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兀术这个人物。虽然兀术有一次在赤手空拳的状态下,“独杀八人,生获五人”,为自家赢得了“少年勇锐,冠绝古今”的美誉。但金国崛起的前期,他一直在二太子完颜斡离不麾下打工。随着金国其他将帅的凋零,他逐渐成为了金国的头号战将。以至于后来宋人有“兀术不死,兵革不止”的说法。

 兀术最早在金军中是以耍泼耍横而闻名,每次作战,打到酣处时,最喜欢脱了头盔,把自己两条秀美的长辫暴露出来,“亲冒锋镝,进不避难”,是个天煞星下凡。黄天荡之战和富平之战,兀术都是先败后胜,所以他浑然不把吴玠放在眼里。惯来粗豪的他居然还用了一会计谋,他先把辎重部队往关平平原东撤,四处宣称自己要回北方。暗中却把精兵朝宝鸡方向移动。但他这个计谋太过于稚嫩,吴玠压根就没理会他,害得自己满头油汗的瞎忙了一阵。

 兀术见吴玠不中计,简直是太不给面子,便在渭水上架起浮桥,飞快地强渡了过去,占领益门镇,马不停蹄,人不困觉,又从益门进入秦岭山脉中,一路行军了三十多里,来到了神岔。神岔是杨从义部队驻扎的地方。当天杨从义接到了放弃阵地,诱敌深入的命令。所以在金军来到之前,便已经全军撤向了神岔附近的深山中。

 金军占领神岔后,以此地为本阵,下连珠寨,连营近四十里,一直连到了宝鸡。这是兀术作战的一个特点,他很是偏爱连珠寨,连珠寨的好处有很多,几里一个总寨,总寨里又有很多小寨,斥候相望,巡逻往来。尤其看上去很美,漫山遍野,无边无涯。实在是居家旅行,震慑敌人的首选。可是缺点也很明显,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叔叔是怎么被陆逊小朋友火烧连营,最后气杀在白帝城的。

 第二天的中午时分,金军主力到达和尚原下,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发起了猛攻,接着,兀术又分兵朝大散关发起了攻击。由于吴玠此战的指导方针便是诱敌深入,所以他准备得非常充分。面对着近十倍的金军,吴玠让弟弟吴璘和雷仲率领“驻队”在高地上猛烈地俯射冲杀而来的金军。所谓“驻队”,就是宋人所称的“阵脚兵”,阵脚兵是为了抢占足够多的前沿纵深地域的兵力,其作用一是防止对方冲阵,二是保护本军能够从容布阵。当大阵基本集结后,仍以保持阵势的形状而存在,往往由弓弩手为主力构成。评书常说“某参将听令,弓箭手射住阵脚”便是由此而来的。

 金军和宋军作战,最怕的便是宋军的大斧和弓箭,宋朝的神臂弓以及南宋的克敌弓,都能“洞重甲与数百步外”。是古代弓弩中的大杀器!兀术为了少吃一点弓箭的亏,甚至在自己军阵前垒了一座石头城,以求在同等高度的情况和宋军对射。但金军仍是十分被动,吴玠把驻队分成了许多番,轮番迭射,连发不绝,吴玠的轮番驻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中午到黄昏,一共击退了金军三次大规模进攻。在金军撤退后,吴玠的部将杨政马上领兵追击,给予金军重创。同时金军从宝鸡到神岔的粮道也被先前隐藏在山中的杨从义军伏击,完全落入其手中。

 当天夜里,兀术领军回到心爱的连珠寨,正准备架锅做饭,吴玠特地精选了五百弓箭手,借着金军营寨中做饭火光射击。射得金军滚作一团,哭爹喊娘,忙不迭熄了火,兀术窝在无限的黑暗中生闷气,连饭也没得吃了,只能睡觉。可惜吴玠也不让他安生。二更时分,吴玠军又开始向金军大寨杀去,杀得金军后撤数里。
 第三天的凌晨,兀术终于熬不住了,加上后方粮道被抄,便下令全军撤退。吴玠马上下令全军反扑,在山谷崖涧之中,在乱石与巨岩之下,无疑是宋西军的天下。而在山地,金军的每一个骑兵都是一个巨大的目标,几乎全都沦为宋军的移动活靶。惨叫哀呼声此起彼落,东边一个骑兵刚被射落马,西边的一个骑兵又被射中倒下去。从大散关到和尚原,金军横尸数里,兀术被射中了两箭,一路溃逃至二里驿地段,杨从义的奇兵再次出现,与金军交战了三十多个回合,兀术陷入重围之中,一直到四更时分,金军宝鸡方面的救兵才赶过来,把他救了出去。

 这一战,金军至少死亡了一万人,兀术的合扎亲兵,只剩下了六人,被俘近三千人,其中重甲骑兵被俘虏了近九百人。高级将领被俘虏的近二十名,当时金国的当权派首脑人物完颜粘罕的女婿娄堇也被俘虏了,粘罕的侄儿不露也没保护好,被吴玠军活捉了回去,粘罕听到消息后,气得脸都绿了,三天之内,居然爱婿和贤侄都没有了,委实是亲者痛仇者快。兀术回到燕京后,完颜粘罕自然不会给他好脸看,把他降为元帅左都监。

 和尚原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金军所遭受到的第一次惨败。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说:“金军自入中原,其败未尝如此也。”当大捷的捷报传到宋高宗手上时,全朝一片欢呼。宋高宗给予了军人的最高荣誉———建节,三十九岁的吴玠特授为镇西军节度使,他是南宋第一个因军功而建节的大将。

 在和尚原有上佳表现的将领杨从义,在战后决定夜袭退守驻扎在凤翔和清溪岭的金兵,以救出先前在凤翔失陷时被金军俘虏的亲人。在古代战争中,通讯是基本靠喊,当然白天还有令旗和鼓声也作为一种通讯的讯号,所以在夜间作战,不但要求将领有过硬的统率素质,同时对士兵的要求也很高。从史上记载来看,杨从义是非常擅长夜战的一位优秀将领。

 人们大概都很喜欢英雄和神仙,但这种喜欢是比较功利的,比如法国的英雄拿破仑先生带兵打仗时对着阿尔卑斯山说:“我就是阿尔卑斯山!”何等的英雄气概!何等的英姿勃发!然而不能忘了他的后面还跟着许多兵,如果他平常不给这些兵发薪水,那拿破仑先生恐怕就做不成阿尔卑斯山,而只能是阿尔卑斯糖了。民间各行各业的工人也喜欢拜一个英雄或是一个神仙,以求得他们的保护,所以这种拜,也还是一种功利性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例如木匠师傅要拜鲁班,金银铜铁皮匠师傅们要拜太上老君,而做水运营生、码头的苦力工就要拜镇江水王或是平水明王,他们所拜的平水明王就是杨从义!杨家世代务农,杨从义直到三十五岁之前都一直在家乡以耕种为生,后来听到金兵攻破自己国家的首都,虏走了国家元首的消息后,他泪流满面,放下手中的农具,毅然应募参军,投到名将吴玠帐下,在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杨从义擅长长途奔袭战、渗透战和夜战,和尚原之战后的夜袭金军清溪寨,就是他策划指挥的经典战役。他从绍兴十七年开始就一直驻守在仙人关,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孝宗隆兴和议以后,他长期在地方治理民政,直到七十五岁高龄才退休,退休后他仍然多次兴修水利,为民造福。他在川陕一带的民间威信极高,百姓都称他为水王,从汉中到安康一带汉水沿岸各处建有庙宇祭祀他。这样的人物,号称芜杂的《宋史》却没有给他立传,实是一大遗憾!

 杨从义的救援行动成功之后,吴玠与刘子羽商议,觉得和尚原距离川陕的指挥大营太远,后勤运输花费大,而且也不保险,两人经过多次的实地勘察,选定了仙人关为吴玠军的大本营。仙人关位于今天陕西略阳与甘肃徽县的交界处,是扼守陈仓与祁连山的要道。同时吴玠依据地形,在关的东北一道长长的山岭修筑了杀金坪作为前沿阵地,还在仙人关和杀金坪之间依山加修了一道关隘。

 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原熙河帅,现防守岷至阶州一线的关师古为了抢粮,在石要岭和金军大战,却吃了大亏。关师古气愤得浑身颤抖,为了军粮,他日夜不能入睡,几年来已经瘦弱得如一具骷髅,他甚至越级报告,直接朝临安朝廷哭穷,可朝廷却一直没有答复。石要岭大败后,关师古如疯了一般,日日指天骂地,终于,他把部队全部留在了大潭一地,自己单骑投降了金军。半年之后,朝廷回复他的官文才送到川陕宣抚司。

 驻扎在仙人关的吴玠听到消息后,马上赶到大潭安抚关师古留下的部队,收编了他们,使得自己实力大增,吴玠从此已经全面超越原“威武大将军”曲端,成为川陕的第一把手,也为吴家四代镇守川陕,成为南宋三大军事集团世家之一打下了最坚实的一步。
 陕西金军的主帅撤离喝见关师古投降了,便突发奇想,觉得吴玠也是可以召降的,费煞精力地写了一篇还颇有文采的私信给吴玠,劝告吴玠要与时俱进,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归降金国。吴玠很有修养地回复了一封信给撤离喝,一口回绝了他的邀请,同时谨代表川陕西军向长期征战在外的金军将士致以春节的问候。

 绍兴三年,已被降为元帅左都监的完颜兀术再次率所部南下,与撤离喝军集结。二月十七日,金军在兀术和撤离喝的指挥下,沿着陈仓古道南下,向仙人关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兀术经过上次的惨败后,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他在观察仙人关一带的地形时,明智地选择了离仙人关约四十里的青泥岭和铁山一线为本阵。青泥岭和铁山在仙人关的东北方向,而且地势都比仙人关要高,按照军事上的观点,金军是抢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制高点,金军的骑兵可以俯冲,而宋军的弓弩则须仰射,这无疑对吴玠军不是一个好消息。

 兀术在铁山布阵扎营,自然,寨营仍然是他的最爱———连珠寨。但这一次他持重了很多,他的部将彀英没有得到他的将令便私自点兵,朝杀金坪飞驰而去。兀术得到消息后,怒不可遏,亲自上马去追找彀英。兀术追到之后,大声喝令彀英马上退兵,彀英正是兴奋状态,根本不听兀术的命令,继续朝前冲锋。兀术气得额头的青筋都暴了出来,抽出佩刀,用刀背狂拍彀英的头盔。然后用刀背去砍彀英的后心。彀英见兀术真的发狂了,心里也很是害怕,一边躲闪着兀术的“乱披风”刀法,一边说:“我不去了,我不敢了,请将军息怒。”但他仍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吴玠军现在并未集结,现在不乘势马上进攻,您会后悔的。”兀术没有吭声,仰天沉思了一会,单骑落寞地回了大营。

 彀英在随后开打的仙人关之战中发挥得比较出色,战败后的殿军也是他率领的,兀术在战后曾握着彀英的手说了四个字“既往不咎”。兀术这四个字的意思不但包含了我俩的矛盾往后不要再提的意思,而且还有一层往后都不要再说仙人关之战的意思。因为仙人关之战后,终兀术一生,都不再进川陕半步,甚至后来朝廷想调他回陕西再次主持战事时,他都不肯再去。和尚原之战和仙人关之战的两次惨败,是他心中一生的痛。

 彀英说要乘势进攻是有一定道理的,吴玠防御的指导思想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换,赢得对战略态势的判断并且给调动足够的兵力进行作战获得时间窗口,彀英被兀术强迫逼退,为吴玠赢得了时间。在当时,吴玠的兵力只有三万,而金军号称十万,但不会低于六万,至少是吴玠军的两倍。虽然比和尚原之战时,倍数低了很多,但兀术这次非常谨慎,完全不像和尚原时自大和轻浮。加上吴玠的三万军队过于分散,并没有集中起来,所以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金军从二十一日在铁山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