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成本
。 产品改良是工艺改变的副产品(如更佳的生产过程控制)
产品方面的好处
。 更高的品质,更一致的产品形式
。 较低的产品成本(如通过替代性材料)
。 较低的包装材料
。 更有效的资源利用
竞
争
论
370
。 更安全的产品
。 较低的产品废弃成本
。 较高的产品再销售和废料价值
当更便宜的材料成为替代品,或出现更佳的材料时,资源
生产力就会有所改善。陶氏化学的加州厂以氢氧化钠去除氯化
氢气体,生产种类繁多的化学产品。这家公司过去一直以蒸发
池储存废水,但是当地法规则要求该公司于1 9 8 8年关闭蒸发池。
因此,在服从新法规的压力下,该公司在前一年就重新设计了
产品制造过程。结果反而让该公司达到降低每年使用不到6 000
吨氢 氧化钠苏打的 成绩,而氯化 氢的酸废料每 年只有8吨。该
公司也发现,它能将部分废水送到工厂的其他部门,提炼成可
再利用的新材料。执行这套战略,耗资不过2 5万美元,但是让
陶氏化学每年省下2 4 0万美元的支出。3
3 M公司也是改善资源生产力的例子。3 M被迫因应新的法
律规定,降低9 0 %的溶剂挥发物,因而发现一种避免使用溶剂
且更安全的水性涂料。这家公司因此在竞争者之间,在产品发
展上取得提早行动的优势,因为许多竞争者后来也转向这种做
法。该公司也因此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因为水性涂料的溶剂并
不需要政府核准的程序。4
3 M发现,创新能同时改善制程,降低停工期以及实质成本。
这家 公司过去向来 生产大批的粘 合剂,并将它 转入储存柜中 ,
劣质的粘合剂会毁掉整柜的存货,结果是损失产品及停工时间,
还有昂贵的危险废料处理,3 M针对新批量的产品发展出一套新
的品质鉴定技术。这使得该公司每年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371
下,减少了11 0吨的废料,每年因此省下2 0万美元。5
许多化工生产过程需要在产品进入化学反应时,保留一个
启动阶段,以稳定产出并形成特殊效果,但这段
期间会生产大量的废料。一旦法规提高安置废料
的成本,杜邦公司被迫设置高品质的监控系统设备,以降低生
产处理的干扰让聚合更顺利。如此一来,杜邦公司不仅降低它
的废料,也将与生产无关的聚合时间大幅缩短。6
降低挥发和提高资源利用生产力的工艺创新,通常会带来
更高的产出。新的环境标准问世时,汽巴嘉基公司重新检查它
在新泽西州染料厂的废水系统。工程师在生产流程上做了两项
改进。首先,他们更换废水处理系统的淤泥,以更无害的化学
媒介,取代铁质媒介。其次,原本废水处理系统不再接受可能
有毒物质的排放。这么一来,不但降低污染,同时也增加4 %的
产量,每年成本节省达7 4万美元。尽管该厂的部分生产线最后
还 是关闭 ,但 是这个 例子 显示, 法规 在工 艺改善 上的 正面角
色。
因应环境法规的制程创新,甚至能改善产品一致性与品质。
1 9 9 0年时,蒙特利尔公约(Mont real Protocol)和美国清净空
气法案(U。S。 Clean Air Act)规定,电子公司要逐步根绝使用
会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许多企业将这种化学产品当成清洗印
刷电路板制程过程中的残余材料,雷神(R a y t h e o n)公司的科
学家因此面对新法规的挑战。最初,他们认为完全不用氟利昂
是不可能的。经过研究之后,他们发现一个另类的清洁剂,而
且可以在封闭式循环系统内反复使用。这项新方法确实改善产
品品质,比传统氟利昂的清洁剂效果更佳,同时也降低经营成
竞
争
论
372
因应环境法规的制程创新,甚
至能改善产品一致性与品质。
本。为了因应相同的法规,其他研究人员找出甚至可以完全不
用清 洗剂的方法, 发展出所谓的 “无须清洁流 程的技术”,这
让产品品质在不受影响下,降低了经营成本。若没有环境法规,
这些创新可能无缘问世。
针对 环保法规的 创新,也减少 不必要的包 装或简化设计 、
降低产品成本,并提高生产力。1 9 9 1年,日本的一项法规规定
产品要能便于回收。在电器产品竞争者中,日立电器重新设计
产品以降低分解时间。新的工艺将洗衣机的 零件减少1 6 %,吸
尘器的零件减少3 0 %。更少的零部件让产品更容易分解,也更
容易组装。法规要求这类重新回收的产品降低使用者的废弃成
本,并导致企业重新规划更容易回收的有价值物质。无论消费
者或制造商,都因产品回收政策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尽管这类产品创新,是因为法规而非消费者的缘故加速进
行,全球对高资源效率的产品需求也在增加。许多企业利用创新,
制造“绿色”产品来打开新的市场区间,并争取溢价效果(p r i c e
p r e m i u m s 译注:亦即收取较高的价格)。因为德国较其他国家
更早采取回收标准,德国企业在发展包装程度较低的产品上,具
有提早行动的优势,这对降低成本、寻求市场定位都有好处。在
美国,为了因应环保法规的刺激,康米斯发动机公司(C u m m i n s
Engine pany)开发出应用在卡车和公共汽车的低耗柴油发动
机,让它在相同需求不断成长的国际市场稳坐一席之地。
这些例子还有其他类似个案,但这些企业却无法以很低的
创新成本来回应环境冲击。然而它们却也显示,通过重新设计
产品、工艺和经营方式的创新、降低污染的机会其实很多。尽
管许多企业抗拒环保法规,尽管环境标准通常看似不利于创新、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373
解决生产资源问题,这些例子却平实有力。事实是,这些平凡
的例子背后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现今,一个思考环境改善的新
参考架构正呼之欲出。
我们真的需要法规吗?
如果回应环保法规的创新能为企业赚钱,如果企业真能从
改善资源生产力中抵消守法的成本,为什么还需要法规呢?如
果这类机会真的存在,企业理当主动追求它,而不需要法律的
规范才对。这就好比说,你很难在地上找到十块钱,因为别人
已经将它拿走。
有些企业即使没有这些环保法规,也会抢先追逐机会。在
德国和瑞典,企业和消费者对环境的看法非常一致,因此频频
有创新之举。在美国,随着企业和客户采取资源生产力的心态,
以及随着科技创新的知识逐渐成长,也有可能较不需要环保法
规的规范。
问题是,认定企业无须法律规范,就会自动抓住获利机会,
根本是一种错误的竞争假设。这就好比是说,能获利的创新机
会大多会被自动发掘,所有的经理人也都具备充分的信息,整
个组 织的诱因是与 创新紧密联结 。事实上,在 真实的世界里 ,
经理人通常是处于信息高度不完整的状态,他们可能有心无力,
甚至没有兴趣。改变的障碍也非常多。美国环保署的绿光项目
(Green Lights Program),主要是协助企业节约照明用电,但是
项目执行结果显示,仍有许多“十块钱”等着让企业来拿。根
竞
争
论
374
据一项稽查报告,近八成执行这个项目的企业,在两年内回收
经费,不过还是有企业迟迟未采取行动。7 只有在企业加入这个
项目,并从环保署的资料中理解其中的好处,才会被连哄带骗
地采取行动。
我们目前正处于产业历史的转换阶段,企业在处理环保课
题上仍相当欠缺创新的经验。客户也不理解资源的无效率,意
味着他们要为污染的成本付出代价。比方说,他们一般认为包
装材料可以随便抛弃,因为这部分并没有额外的费用,也没有
更低的成本选择。客户因为已经付钱,又没有办法直接得到废
料再处理的价值,因此他们认为,抛弃废物是一种不必付出成
本的行为。
即使未必与现行模式相同,我们仍需要环保法规,主要是
基于以下六大理由:
。 创 造出激发企业 新的压力。 我们对竞争 力广泛的研究 ,
凸显出外在压力是克服组织内部惰性和培养创新思考的重要角
色。
。 依个案需要,改善环境品质,并使创新和资源生产力的
改善,不至于与遵循法规的成本相互抵消;为了要降低创新解
决问题的总成本,需要学习的时间。
。 警告并教育企业资源运用无效率的问题,以及技术改善
的潜在领域(尽管政府未必比企业更了解如何进行)。
。 提高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可能性,使之对环境更为有
利。
。 创造改善环境的需求,直到企业和客户能察觉并找出更
好的处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的方法。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375
。 在处理环境问题的创新过渡阶段,扮演调节的功能,以
确保 企业不会因为 省下了环保投 资,而取得有 利的竞争地位 。
环保法规提供肯创新的企业一个缓冲机制,一直到新的技术成
熟,学习效果也能降低技术成本为止。
相信市场力量能片面刺激创新的人士会说,即使没有立法
干预,产业界仍会自动出现全面品质管理的风潮。不过,欧美
产业界出现全面品质管理,其实有不同的压力。日本在更早以
前就已经展开全面品质管理的做法,而且是政府努力使产品品
质达到国家目标,也就是自创戴明奖(Deming Prize)的结果。
而日本企业开始在市场横扫欧美产品时,欧美企业才心甘情愿
地拥抱全面品质管理。
“一动不如一静”心态的成本
因此,立法者和企业应该借由鼓励创新和提高资源生产力,
把重心放在能减低环境保护和竞争力之间紧张关系之上。然而,
当前的对立气氛,导致满足环保标准必须提高成本,以及限制
创新的好处,但效果远不及它应有的表现。
问题的源头,涉及形成与推动环保法规的权力较劲,消耗
了相当巨大的资源。兰德公义研究所(Rand Institute for Civil
J u s t i c e)在1 9 9 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 9 8 6—1 9 8 9年间,保险业
者理赔的支出,有8 8 %是用在诉讼与行政成本,只有1 2 %是真正
用在环境清理方面。8 超级基金法案(Superfund law)可能是美国
最没有效率的环保法案,但是它还不是造成没有效率的惟一原因。
竞
争
论
376
我们相信真正造成环保开支的观点分歧,乃至于环保产品与服务
的回收问题,关键都在于立法斗争本身,而与改善环境无关。
形成对立的一个原因是,它将企业锁在静态思考之中,使
得产 业为因应法规 而造成成本持 续升高。一个 典型的例子是 ,
在1 9 7 0年,美国在辩论清净空气法案之际,当时的福特汽车执
行副总李·艾科卡(Lee Ia cocca)预言,因应新法将使美国汽
车的价格大幅增加,迫使美国汽车在1 9 7 5年时停产,并重创美
国经济。该法随即通过实施,而艾科卡可怕的预言被证实是项
错误。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
“一动 不如一静”的 思考模式, 导致企业对抗 其实能提高
它们竞争力的环境标准。例如美国大多数柏油蒸馏商反对1 9 9 1
年的法规,该法要求减少挥发苯物质。当时,惟一的解决之道,
是以昂贵的瓦斯槽储存焦油。但是这项法规刺激位于匹兹堡的
艾瑞斯科技化学公司(Ari stech Chemical Corporation),创新出
在第一阶段就将苯从焦油中分离的方法,因此排
除增设瓦斯槽的需要。艾瑞斯科技化学公司非但
没有增加成本,反而节省了3 3 0万美元。
此外,企业的心态误认为因应环境法规的成本高于实际开
支。尽管因应法规的成本会随时间而逐渐下降,许多企业忽略
掉学 习曲线的价值 。一个最近对 纸浆与造纸产 业的调查发现 ,
业者因应法规的真实成 本是,每吨增加4—5 。 5美元,而不是当
初 产业 界估计 的1 6 。 4美 元。9 同样 地, 从今天 来看 ,业 者因应
1 9 9 0年控制二氧化硫挥发的成本,只有当初分析师预测的一半,
而且还在下降中。若把重心放在创新和资源生产力之上,今天
的法规因应成本只是它的最大上限,而不会持续增加。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377
因应法规的成本会随时间而
逐渐下降,许多企业忽略掉
学习曲线的价值。
环保标准是否会对社会带来好处,尚有争议。比方说,评估
清洁空气对健康和安全效果的方法,就是一个科学界争议不断的
话题。有些专家认为污染的风险被夸大了。但是无论社会利益的
价值有多高,对企业而言,内部成本可能都高于实际经营成本。
良法和恶法
除了成本太高,美国当前的环保法规执行体系,经常妨碍
创新的解决方案,或使创新变得不可能。法规的问题不在于它的
严格性,而在于建立标准的过程,以及执法本身毫无效率。严格
的标准会提高资源生产力,而美国的立法程序则因集中于消除污
染而非预防,把重心放在特定技术、制定明确但不可能做到的时
限,以及将企业投入高度不确定的未来,反而扼杀改善的潜力。
当前的体系并不鼓励企业冒险或尝试实验。企业连带责任
与政府缺乏弹性,加上其他因素,让这个问题更加恶化。比方
说,某家企业进行创新,并且达成降低9 5 %的空气挥发物之目
标,但它仍要为其余5 %的污染负责。另一方面,立法者会奖励
那些采取安全、但是比较昂贵的事后处理做法的企业(参见专
栏“有益于创新的法规”)。
正如恶法会伤害竞争力,良法则会提高竞争力。比较美国
与瑞典在纸浆与造纸产业的差别,美国在2 0世纪7 0年代就制定
严苛的环保法规,但缺乏逐步导入的阶段,结果迫使企业快速
采用当时最佳的技术,在此同时,这意味着企业要安装非常昂
贵的终端系统。瑞典则是另一种做法,它的法规容许更多的弹
竞
争
论
378
性, 让企业能锁定 制造程序本身 ,而非废水的 终端处理问题 。
瑞典企业发展出能够降低成本的制浆和漂白技术,以满足当时
的法规需要。美国虽然率先规范,企业并未获得先行者的优势,
原因是美国忽略了一个良好环保法规的重要原则:让企业发掘
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创新最大的创新机会。
。 专栏 。
有益于创新的法规
妥善规划 设计的法规, 未必会提高 企业的成本。 以下
的立法原则将能促进企业创新、资源生产力的竞争力。
把目标放在结果,而非技术上 在过去,法规经常涉及
某类特定的 补救技术,如 清除空气污染 的催化剂或 洗涤设
备 等。 此 一 阶段 “ 可 获取 的 最 佳技 术 ”( b est a va i lab le
t e c h n o l o g y)与“可获取的最佳 控制技术”(be st avai lable
control technology)的看法,深植于美国实际的经营之中;
并且意味某种技术是最好的,此举不利于创新。
立法从严,不宜从宽 法律如果能以累进的方式发展,
走向严苛的 标准,企业通 常较能适应, 例如废水排 放管道
或终端处理等。因此,立法需要严格到足以促进创新。
鼓励产业 上游提出解决 方法,但要 尽量对实务和 最终
使用者施压 。这类法律通 常容许最终产 品、整个制 造过程
和配销阶段 ,以比较有弹 性的方式从事 创新。避免 全面污
染,或在整 个价值链的前 期就做减轻污 染的处理, 必然要
比后段的清除或再处理的成本要低。
应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拉长时间但阶段明确的执行与产
第三篇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379
业的资金、 投资周期相联 结的做法,将 容许企业发 展更有
新意的节约 资源技术,而 不是迫使它们 为了暂时因 应,仓
促间采用比 较昂贵的解决 方式。加州对 木质家具产 业的严
苛立法,产 业因应时间又 太短,以致许 多企业选择 关厂离
开,而不是增添昂贵的控制设备。
运用市场诱因 类似污染费用和回收退费方案等市场诱
因,会引起 对资源使用无 效率的注意。 此外,以许 可执照
作为持续创 新的诱因,以 及鼓励技术创 意,都有助 于产业
界超越现有标准。
相关领域的环保 法律尽量整合,不 要自相予盾 在美
国,连带责 任导致企业固 守“可获取的 最佳技术” 的安全
做法,再加 上法律本身因 应另类技术的 不一致,妨 碍到有
益的创新。 比方说,要处 理冰箱制冷剂 可能造成破 坏臭氧
层的问题, 一种做法是改 采小量的丙烷 和丁烷。但 是当欧
洲企业已经 对新产品展开 营销动作时, 观念狭隘的 美国法
律,相对成为业界在这类新科技发展的障碍。
与其他国家同步发展相关法规,或甚至提前行动 要将
与外国企业 竞争的可能竞 争劣势降至最 低,重要的 是锁定
相同的环保 标准。比其他 国家提早发展 相关环保法 规,因
为提高了创新的诱因,将会扩大污染控制部门的出口潜力。
当美国的环 保标准领先世 界时,国内企 业有机会获 得难得
的先行者(e a r l y … m o v e r)优势。不过,如果标准提得太高,
或关注 焦点 与国际 差异 太大, 无法 影响外 国竞 争对手 时,
产业可能走上错误的创新方向。
竞
争
论
380
让立法程序更稳定、更易于预测 立法程序与环保标准
同样重要。 如果标准和循 序渐进很妥当 ,而且能及 早被接
受;以及如果 立法者能尊重法 律,让它至少实 行5年以上,
产业就能把 重心放在解决 根本性问题之 上,否则在 面对政
府理念或政策急转弯,企业可能举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