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另一境界,它也说明了全球化战略只是许多跨地区竞争的特例。 
同样的架构也适用于致力成为全国性厂商的地方性厂商。 
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深入了解国内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洞悉广泛社会问题的能 
力。因此,第三篇是以讨论环保的文章开场。“绿色和竞争力: 
解开僵局”,由我与卡拉斯·林德(Claas van de Linde)合作写 
成。由于环境标准常给企业带来成本上的负担,改善环境被视 
为与经济竞争力水火不容。不过这个观点源自静态且过于简化 
XIV 
导论

的观 点,因此我在 “绿色和竞争 力”一文中建 议,“环境对竞 
争力”是一个错误的二分法。 
在新的思考下,竞争力来自提高资源使用的生产力。生产 
力的改善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从这一点来看,各种形式的企业 
污染多少都有经济资源浪费的情形,例如没有效率的资源使用, 
或丢弃有价值的原料等。因此,借助更佳的科技和方法改善环 
境,通常可以增加生产力并抵消(至少部分抵消)改善的成本。 
这意味着环保法规应该降低法规本身的执行成本,因为这些成 
本无助于环境或经济价值;而另一方面,又要把重心放在产品 
与工艺的创新之上。企业也不要把改善环境看成因应法规的活 
动,而是攸关改善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实质工作。 
“城中区的竞争优势”,着眼于美国都会核心在经济上萧条 
的一面。城中区的贫穷问题基本上被视为是一种社会问题,大 
多数解决主张是放在满足城中区居民急迫的人性需求。这个问 
题其实也是个经济问题,如果没有工作机会创造财富,社会资 
源的投入,不可能持续予以补助。此外,尽管各界对城中区经 
济发展不遗余力,也有许多人试图打破市场法则。先入为主的 
观念认为,城中区有许多不适于作为商业地点的竞争劣势。又 
因为一般相信所谓的“经济”发展,通常意味着要有大量创造 
非营利机构,迁居政府办公大楼等动作,于是便选择以大量补 
贴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企业对地点的选择。 
“城中 区的竞争优势 ”一文的重 点不在竞争上 的劣势,而 
在逆向思考。此文强调,只有锁定城中区在地点上的竞争优势, 
经济发展才能持久。我将竞争力的研究广泛应用在城中区,并 
以全美国成千上百家设在城中区的成功企业为证,描绘出城中 
XV 
导论

区的优势。我有一套建构这些优势的新模式,不但可以解决城 
中区作为企业地点的竞争劣势,还可以为我们解决最痛苦的社 
区问题。如果不将重心从减少贫穷转为创造就业、收入与财富, 
城中区的式微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国另一个急迫的社会焦点是健康医疗问题。成本过高与 
大量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已经使医疗保健体系如何重新建构 
成为全国性的话题。在“医疗业的竞争力”中,伊丽莎白·泰斯 
伯格(Elizabeth Te i s b e rg)、格雷戈里·布朗(Gregory Brown) 
与 我 共 同 指 出 , 长 久 之 计 不 在 于 削 减 成 本 和 管 理 式 医 疗 
(managed care),而在于医疗诊断与服务方式的持续创新,只有 
这样医疗成本才能受到控制,而且是在不沦于限量医疗或损害品 
质的情况下达成。 
这篇文章指出,由于竞争的诱因错误,美国的医疗品质虽 
有改善,却也导致成本升高。近年来管理式医疗的革新和按人 
头计 费的趋势,将 诱因扭曲至其 他方向—朝 限量医疗发展 , 
结果又导致医疗品质受到伤害。不仅如此,此一新架构也创造 
出有碍创新的事物,在“医疗业的竞争力”一文中,我们提出 
新的战略,呼吁修正诱因,广泛取得诊断结果的信息,以及重 
申创新导向。 
第三 篇的最后一 篇文章,“资本 劣势:欲振乏 力的美国资 
本投资体系”谈美国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实务,如何影响美国 
经济 的长期繁荣。 乍看之下,全 球最有效率的 美国资本市场 , 
对美国产业的生产力有莫大的贡献。不过如果更深入观察,将 
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美国的制度能使资本得 
到有效率的使用,这可以从要求改善获利的无情压力中得到证 
XVI 
导论

明。比起日本和欧洲竞争者在改善效率上所遇到的障碍,这些 
压力为美国产业创造了短期的优势。3 
不论目前这套制度是否鼓励以适当的比例投资在长期投资 
之上,例如先进的资本品、研发、市场发展、技能训练,它仍 
是大 有问题的。如 果在劳工与教 育训练上投资 的比例不够高 , 
不仅企业可能无法持续自身的竞争优势,技术较不纯熟的劳工, 
也可能将会面对前景受限与贫富差距日益增加。 
由于认定股票短期内会增值,再加上投资人缺乏对公司远 
景予以长期监控的诱因,使得股票的交易快速频繁。此举所造 
成的问题,在于整合企业股票面值与实质性竞争优势不一致性 
上。有趣的是,传奇性的美国创投体系,其结构与主流的资本 
市场大不相同。主流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很有耐心,会主动关心 
监督,并长期持有能左右经营方针的大笔股票。 
在“资本劣势”一文中,我提出其他学者所做的研究,并 
分析为什么美国的资金分配体系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国家表现要 
佳,却又在其他方面乏善可陈。目前欧亚各国的问题似乎说明, 
美国的制度才是赢家。然而,美国经济成长乏力,加上贫富差 
距日益增大,都意味着我们的制度仍需要严格的审视。 
第三篇中的文章,代表了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一个新的整 
合。传统上,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壁垒分明,而且会竞逐资源。 
经济政策关心的是,通过提供诱因、鼓励储蓄与投资,以及减 
少政府干预等方式,以创造财富。社会政策则通过各种规范形 
式,最近则是以环境保护的方式,把重心置于提供公共教育和 
其他人性需求、协助弱势团体,保护公民免于公共权力的不当 
压迫以及最近的保护环境。社会政策极为依赖市场干预、补贴 
XVII 
导论

和再分配。 
制定社会政策的人常把市场看成问题,经常试图修正它的 
结果;经济政策制定者则将政府干预视为问题。社会运动团体 
常把企业看成罪魁祸首;企业则对社会目标毫无兴趣,并且把 
一个不受任何反效果干扰破坏的经济,视为最佳的社会规划。 
传统的二分法是错误的,也代表一种日益乏人问津的观点。 
从长远来看,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未必先天上便彼此冲突。一 
个具生产力而且在成长中的经济体,需要受过教育、安全、健 
康、善于把握机会,而且有教养的劳动者。经济竞争力也不必 
然与 环境保护相抵 触,因为污染 其实源自企业 未能善用资源 。 
社会与经济目标的惟一冲突,在于所使用的方法。正如我在讨 
论环保和都市贫民窟的文章所呈现的,一旦有人企图通过再分 
配、补贴和市场扭曲,以达到社会进步目标,这类做法的经济 
成本庞大,而且通常以失败收场。同样地,牺牲员工培训、工 
作积极性与安宁感,以换取提升利润的做法,就长期而言也会 
失败。
撇开这些具有瑕疵的方式,我们需要一个基于和谐,同时 
能追求经济与社会目标的新做法。这可透过把重心集中在创新 
与竞 争—通过市 场机制而非与 之相抗,以达 成这样的目标 。 
社会计划应该能协助个人进入市场体系,并在其中成功,而不 
是隔 离于市场之外 ,对污染与医 疗费高昂等社 会问题的做法 , 
也必须利用创新和竞争,以找出潜在问题的成因,而非试图将 
成本转嫁到其他社会团体上。 
第三篇中的文章,借由讨论医疗、环境、城市贫困等问题 
而呈现这些原则。然而,这些原则还可以应用到社会安全、教 
XVIII 
导论

育、住宅等许多社会问题上。譬如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 
协会( Fannie Mae )为低收入人群提 供他们负担得起的住 宅, 
同时本身又能从中获利,此举其实与许多社会福利计划毫无二 
致。该机构是借助降低财务成本与找出有创意的方法来评估客 
户的债信,而不必依赖传统的有形指标(如收入等级与大额定 
金)行事。由于有这样的政府机构的协助,那些渴望拥有自己 
的家的低收入人群,更能够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务。此种方式持 
续扩张了房屋拥有率。 
“资本 劣势”与这几 个议题有密 不可分的关系 。它显示出 
人为的短期利润压力,会如何导致企业在自己与社会长期利益 
的选择上妥协。因此审慎检视资本市场体系,将在兼顾社会目 
标与经济目标的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扩张新领域 
本书是以前后一贯的观点,研究与竞争相关的想法。不过, 
我的想法持续演进扩大,进而包容新的层面。产业结构、以活 
动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点,再加上最近所提出的地点在竞争中 
的角色,代表本书的三个核心架构,同时也贯穿我所有的作品。 
我对这些架构与其中之联结性的了解,正持续地加深,并且不 
断地扩大。 
在单一问题上同时探索竞争和战略的问题,可以让人联想 
到更多后续的问题,以及更多新问题。例如,在单一产业中思 
考竞 争与战略,使 我对产业竞争 中多元化的影 响力产生兴趣 。 
XIX 
导论

我早期对定位的研究,为思考厂商以活动为基础之观点提供了 
动力;思考活动又让我对全球化的影响力产生困惑,因而引发 
地点是否重要的问题;地点研究又使我思考政府而不仅仅是企 
业在竞争中的角色,并进而触发我对经济发展、城中区地区和 
环境政策的兴趣。 
长期以来,我被引导去探索分析新的竞争单位。在大家都 
把 厂商当 成分 析单位 的时 期,我 最初 的研 究则强 调产 业的性 
质;在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并以此为基础时,我接下来的研 
究着眼于企业内部的活动;在研究主题锁定为产业之时,后续 
的研究便放在产业簇群和地点的考虑。 
当有新问题冒出来,因而发展一套新想法的同时,我会回 
头去检查前一步为何。厂商以活动为基础的观点,使我重新琢 
磨并延伸早期对于一般性战略的思维。我近来在区别经营效率 
和战略的文章(“战略是什么?”),就是根据早期的研究而来, 
并且加以增补。这个新理论深化了我对定位的了解,并将定位 
与活动更紧密的衔接。借助这个新的研究,让我可以通过权衡 
得失与调适的观念,而得以将活动理论加以延伸。 
定位与经营效率上的差异,也使我在更广泛的问题上有新 
的想法。譬如金融市场压力可以是改善经营的理想机制,但经 
常导致企业在它独特的战略定位上妥协,也就是在没有特别实 
质优势的细分市场中追逐成长。另一个差异性的例子,则是评 
估信息技术在竞争中的角色。许多新的信息技术是用在改善经 
营效率,达到最佳实务的状态,而非强化独特的定位。新一代 
信息技术工具隐藏的危险是:太多企业会如法炮制,而不知不 
觉产生同质化竞争的结果,不利于客户选择,并触发相互毁灭 
XX 
导论

的竞争缠斗。 
我对地点的研究,则揭开一个新而重要的关联,最明显的 
是丰富了全球化战略的概念。在产业结构与竞争优势中,地点 
明显地占有一定的分量,其功能包括协助定义出可行的竞争形 
式。钻石体系与产业簇群的程度,会提高或降低进入一个产业 
的门 槛,客户与供 应商的议价实 力,以及替代 品的威胁亦然 。 
地点因素也影响一个国家、州(省)的竞争形态及范围,从发 
展中 国家的模仿与 价格竞争,到 已发达国家的 创新与差异化 。 
比方说,发展中的经济体缺乏适当的地点,即意味着当地企业 
在尝 试进入有吸引 力的产业,以 及避免毁灭性 的价格竞争时 , 
会遭遇极大的困难。同时,政府干预与资金短缺通常会架空竞 
争作用力,并维持寡占的局面。 
地点也强烈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所能选择并成功执 
行的战略形态。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劳工技术程度,以及其 
他钻石体系的条件,都会直接影响经营效率。钻石体系的条件, 
例如本地需求的精致程度、独特的技术能力,以及相关产业之 
有无等,都会影响战略性定位的形态与种类,也就是所选择的 
客户群或所强调的产品种类。当地的产业环境不仅影响战略选 
择, 也影响执行战 略的能力。在 活动的层面上 看,很明显地 , 
资源、能力与技术的取得,这些对于企业的独特性相当重要的 
要素,均视当地环境的本质而定。 
地点也会影响企业整体的战略。钻石条件会影响企业附加 
价值的形态与竞争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价值的创造来自企业母 
公司提供资金与导入专业性管理的能力。这也说明了,发展中国 
家普遍出现大型企业集团的情形。4 到了发达国家,资产组合管 
XXI 
导论

理能产生的价值就非常有限,并需要其他方式来进行多元化经营。 
因此,钻石体系中各项条件会影响各种可行的协同效应。 
将地点与先前的想法联结,会引发一个明显的问题。产业 
结构显示,强有力的客户与供应商,以及竞争会伤害企业的获 
利能力;然而钻石体系理论指出,激烈的本地竞争、挑剔的客 
户以及精明的本地供应商,借由刺激与支持高生产力与快速的 
创新 ,有助于竞争 力的形成。这 两者之间如何 协调呢?首先 , 
我们必须区分单一地点的产业与全球化产业。在单一地点出现 
良好的钻石体系状态,包括激烈的本地竞争,会让许多企业立 
足于此,以共同达到更高程度的生产力,并且比其他地点的企 
业有更快的进步。企业在本地市场的获利程度也许比较低,但 
是走上国际市场时,获利能力将非常卓越。我们也可以通过另 
一种思考方式得到同样的结论:一般而言,相对于选择其他地 
点的企业,当地企业获得更佳竞争优势的能力,更会受到钻石 
体系的条件所影响。因为企业一般的全球性获利能力,主要依 
赖了产业结构在全球化中的平均表现。 
地点的研究也阐明了动态改善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这显 
示在一个进步的经济体中,快速升级与创新在持续与创造优势 
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对地,产业结构与活动架构并不 
把焦点放在市场的变革之上,而着重在及时运用。我的早期研 
究在跨产业领域,譬如回答在某特定时期里,为什么有些产业 
比另一些产业更赚钱;或某一竞争对手比另一竞争对手更能获 
利。这些都是由逻辑推理出发的问题。近来,我在经营效率与 
定位上的研究,开始将定位、地点与动态改善等概念衔接起来, 
强调持续改善经营效率的必要性,强调长期战略的重要性,以 
XXII 
导论

及伴随而来在战略执行上无止境的改善需要。话说回来,无论 
经营效率与战略,都受到地点的影响。 
最后,对地点的研究,使我对竞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 
些成果已经为探索竞争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打开了一全新 
的领域。我的涉入尚浅,但正持续进行中。 
在这方面,新的联结仍有待发现,而我对竞争的学习也不 
大可能停滞不前。一个肯定不会改变的事实是,竞争将会继续 
演变,不会安于哪一种状态,并且也是我们持续繁荣的重要来 
源。 如果本书只能 传达一项信息 ,我希望它能 产生一种认知 : 
看似漫无章法的竞争力量,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是对企业或国家皆然。 
迈克尔·波特 
注释: 
1。 本文已作为拙著《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中的第 
一章。
2。 有关我早期对定位所做的研究,参见《竞争优势》一书。 
3。 1995年我作为两主席之一(另一主席为Robert Denham)参与了由 
商界、财界、政界领袖组成的超党派小组。该小组就这些议题做了进一步 
的探讨,拟就了报告《让所有的航船出发》(Lifting All Boads)。这一报 
告与我个人的论文主张完全相同。参见竞争政策委员会资本配置分会于 
1 9 9 5年9月完成的报告“Lif ting Al l Boads: Incr ea sing the Payof f from 
Pr ivate Inve stment in the U。S。 Economy”。 
4。 T。 Khanna与K。 Palepu就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的相关问题做了研究: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 Be Wrong for Emerging Markets”,H a rv a rd 
Business Review 1 9 9 7年第4期,第4 1—5 1页。 
XXIII 
导论

第一篇 竞争与战略:核心概念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迈克尔·波特是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力研究领域的国际权 
威,哈佛大学商学院C。 Roland Christensen讲座教授。波特教授 
曾在1 9 8 3年由里根总统任命,加入产业竞争力委员会,启动美 
国竞争力的辩论。他也是全球许多国家、州长、市长和公司首 
席执行官的顾问。他的得奖记录包括:威尔斯经济学奖(We l l s 
Prize in Economics)、亚当·斯密奖(Adam Smith Aw a r d)、三 
座麦肯锡奖,以及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等七所大学荣誉博士 
学位。波特著有《竞争战略》(petitiv e Strategy,1 9 8 0年出 
版)、《竞争优势》(petitiv e Advantage,1 9 8 5年出版)、《国 
家竞争优势》(The pe 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 9 9 0年 
出版)等十五本著作。 
第一章 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

战略形成的本质,本来就是为了应付竞争所需。然而我们 
很容易将竞争看得太过狭隘与悲观,致使我们不时可以听见主 
管抱怨某产业的竞争过于激烈,然而会造成这样的结果绝非偶 
然或时运不济使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