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州知州衙门现在已经被刘宣征用,成为刘宣办公的行辕。知州衙门面积广大,超过百余亩,除了刘宣办公之外,里面还驻扎着伤兵营、军医所,军法处等总部机关。
因为人数众多,知州衙门每日人来人往从不断绝,哪怕是到了禁宵的夜间,也是经常人头攒动。
中午的太阳晒得大地啪啪作响,因为干燥炎热,刘宣正在树荫下纳凉,却见叶谬之急匆匆赶来。他来不及喘口气说道:“将军,刚才收到探哨报来的消息,陕北左挂子夜袭韩城县,中了陕西督道洪承畴的算计,死于洪部千总艾万年手中。左挂子部将点灯子带领余部从蛤蟆滩渡过黄河,绕过大宁县进入隰州,看来是想要投奔我们。”
听到这个紧急的消息,刘宣心中忽然升起了一阵物伤其类的悲哀。短短几个月前,左挂子还是兵强马壮,实力冠绝于陕北义军,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大名鼎鼎的王左挂就死于非命。
听到王左挂死于洪承畴手中,刘宣不由得想起历史上王左挂的结局。
历史上王左挂虽然一样没有守住青泥堡,开始在陕北流窜,也曾经围困攻打韩城。
但是在韩城王左挂并没有损伤多少兵马,其麾下的骨干人马几乎毫发无损。王左挂带着麾下的骑兵在陕北纵横驰骋,在崇祯三年快速发展壮大,到了崇祯三年三月,王左挂接受了三边总督杨鹤的招安,同年七月死于延绥巡抚洪承畴与陕西御使李应期的鸿门宴中。
而因为刘宣穿越的蝴蝶效应,现在的陕北大军云集,三边总督杨鹤的麾下,更是包括了延绥、固原、甘肃、山西四镇精兵。因为精锐的边军云集,延绥地区已经没有了王左挂活动的空间,所以他只能向南发展,去富庶的关中讨生活。
所以王左挂的活动地点也逐渐南移,在韩城,澄城、白水、富平等县活动。这样一来,王左挂就落入陕西督道洪承畴算中,他巧施妙计引诱王左挂奔袭韩城,而自己却在韩城县藏有精兵,没想到一战之下,洪承畴募集的精锐洪兵战力不凡,居然斩杀了纵横一时的王左挂。
“点灯子麾下还有多少兵马,实力如何?”刘宣压住了心中疑虑,攥紧了拳头开口问道。
“据隰州陈铁牛派来的信使所言,点灯子麾下共有上千人马,其中一半是精锐骑兵,剩下的一半是裹挟的大宁县百姓,看其装备,应该有超过两百副铁甲,战斗力应该不弱。”叶谬之仔细思索了片刻答道。
“陈铁牛算不得精细之人,有些内情也不算了解。在我想来,点灯子一败再败,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换血整顿,战斗力恐怕不强,尤其是面对击败过他们的精锐官军。”刘宣想了想,对着叶谬之道。
“隰州地处永和霍州中心,现在已经算是我们的腹心之地,驻兵其实不用太多,况且陈铁牛此人还不能独当一面,不如将军将他调回来,另派遣将校把守隰州城,顺便探一探点灯子所部的虚实。”叶谬之迟疑了片刻,还是无私有意的提出了意见。
刘宣自己也知道,他麾下几个步兵营营官并不是所有人能担当重任。尤其是第六营赵鲁、第七营陈铁牛,能力更是让刘宣不放心。
赵鲁、陈铁牛之辈都是普通的百姓军户,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只是因为从龙之功,算是刘宣放心之人,才能担任一营之官。
他之所以将陈铁牛留在隰州,就是因为第七营战斗力最弱,害怕陈铁牛第七营在战场上弄出乱子,才把接应后勤这个轻松的任务交给他。
现在后勤营老弱大部分已经赶到霍州附近,除了一部分留在隰州外,陈铁牛已经完成了任务,这个时候将他调回来也正是时候。
听了叶谬之的见意,刘宣仔细思考了一遍得失,他轻轻点了点头问道:“调回陈铁牛也好,老陈能力比较平庸,现在还不是独当一面之时。老陈回来,隰州总要人把守,你看谁去合适?”
叶谬之脑中将所有的总部军官过滤了一遍,慎重的说道:“隰州城下人口不多,调一个步兵营过去压力太大,一个哨人数却有些小,怕是不能弹压地面,而总部的几个营官都分不开身,不如调第八营副营官刘宗敏。”
刘宣摇了摇头道:“刘宗敏是第八营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调走刘宗敏,第八营就失去了三分凶狠之气,这个人是一定要留在总部的。不如让陈铁牛副将张五斗主持大局,张五斗能力过人,但是一直被我压制,这次就给他个独当一面的机会。”
刘宣决定的事情一般很难更改,况且张五斗也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很快刘宣就传下了军令,让张五斗从陈铁牛第七营调拨出一哨兵力,征集隰州本地的百姓组建一个步兵哨,成立一个新的编制隰州守备军。
整个隰州守备军共有两个步兵哨,总兵力五百余人,编制算是营级,张五斗也终于提升为正营级军官。
第十章点灯子
点灯子赵胜在王左挂兵败身死之后,很快就收拢了王左挂残军。因为王左挂残部实力弱小,在大军云集的陕北很难生存,点灯子等人趁着王嘉胤攻破宜川县的机会,跟在王嘉胤所部后面从蛤蟆滩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渡过黄河之后,点灯子这支败兵人心惶惶,最后还是点灯子当机立断决定前来隰州投奔刘宣。
但是刘宣用兵进展很快,当点灯子所部从大宁县绕道隰州时,刘宣早已经离开隰州攻下了霍州。
留守隰州接应后勤的陈铁牛不敢做主,马上派出探马去霍州城报信,自己则暗中防备着点灯子等残兵败将,害怕他们劫掠地方。
陈铁牛一营兵力九百余人,建制充实兵甲坚固,虽然第七营算是新建营,但是下面也有一百余铁甲兵,实力不下于点灯子败兵。而点灯子大军新败,现在也不敢得罪刘宣,所以还能强行控制住军纪,不让乱兵劫掠地方。
因为山西道路艰难,到处都是荒山野岭,粮食运转非常困难。刘宣攻破延安后缴获的六万石粮食在隰州留下了不下一半。所以现在哪怕是增添了点灯子麾下上千张嘴,隰州城的粮食也能勉强支撑一年之久。
军中有粮,军心不慌,点灯子军中因为有了隰州军粮的接济,军心很快就安稳下来。虽然点灯子赵鲁两方还有些互相防备,但是因为相互克制并没有在隰州城惹出乱子。
隰州城内的陈铁牛所部昨日已经收到了刘宣调令,第七营除了留下张五斗哨之外,剩下的军队也要马上调回霍州城。而跟着陈铁牛回霍州的,还有点灯子赵胜麾下的五百骑兵。
这一段时间,因为赵鲁对点灯子所部的防备,赵胜所部也一直在城外扎营。
七月的清晨已经有了几分凉意,尽管太阳还没有从山间升起,但是点灯子赵胜已经早早起身,他骑着一匹高大的花马,身后跟着十几名骑兵绕着隰州城遛马练兵。
很快点灯子打马回营,他带着随身的十几名亲兵骑马进入隰州城。隰州城内的赵鲁部已经开始行动,他们井然有序的收拾着营务,今日就要从城内拔营前往霍州。
点灯子刚刚进入城门洞,就见赵鲁张五斗等第七营军官都在城门口相迎。
还没等点灯子赵胜开口,却见赵鲁拱了拱手呵呵笑道:“今日虽然大军拔营,但是时间还早得很。赵当家起得好早,自从我见过赵当家之后,从没有见赵当家睡一个懒觉,这一个优点,可是远远强过我赵鲁。”
点灯子赵胜敏捷的跳下了战马,对着赵鲁拱了拱手说道:“赵营官谬赞了,兄弟这次前来,就是为了与赵营官商议路上行军顺序与军粮补给等问题,还请赵营官今日给一个准话。”
赵鲁听到点灯子有正事相商,马上收起开玩笑的语气,他正色的说道:“不是兄弟推辞,但是兄弟还要听从上面的意思。按照刘将军的意思,赵当家所部能够改编一个骑兵营,但是赵当家麾下的老弱病残肯定会裁汰不少,希望赵当家心里有些准备。”
点灯子赵胜与赵鲁所部已经接触了半个月时间,在赵胜有心无心打探之下,刘宣军中的军制赵胜已经十分清楚。
赵胜心中非常明白,刘宣给他们这支败军一个骑兵营的编制绝对算是厚待。毕竟现在刘宣麾下上万大军,而精锐的骑兵营编制却只有两个。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越是了解刘宣麾下这支军队,点灯子赵胜就越想加入刘宣军中。赵胜虽然无奈造反,但是毕竟是秀才出身,此人熟读经史知道历代王朝兴衰。
在他看来,王左挂虽然是一时的豪强,但是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主,反倒是在陕北义军中大名鼎鼎的刘宣,越来越有人主之相。
刘宣麾下的军队纪律严谨、操练勤奋,与王左挂、王嘉胤等大盗豪强从根子上就大不相同。东渡山西之后,刘宣更是派出文官治理地方,看起来已经有了割据一方的志向。
虽然刘宣现在还有苛待士绅的缺点,但是在赵胜看来已经远远好于王左挂王嘉胤之辈。
赵胜此人野心不算很大,不然也不会投奔王左挂,遇上了刘宣这个他眼中的英主,赵胜早已经打算破釜沉舟赌上一切投奔刘宣,哪怕不为自己也要为儿孙争取一个锦绣前程。
正是因为决定投奔刘宣,赵胜才处处学习刘宣治军的办法,严格控制麾下的军纪。
这时听见赵鲁透露出的消息,刘宣已经决定将他这支残军编练成一个骑兵营。
赵胜心中大喜,脸上也很快表现出来,他正要与赵鲁说些感谢的话。却见赵鲁拍了拍手说道:“赵当家,你麾下的人马良莠不齐,在我看来,那些裹挟的流民不如放归回去,反正这些人也是被裁汰的命运。带着这些饥民行军打仗也几乎毫无用处,反倒是拖累路上的行军速度。”
点灯子麾下虽然还有上千人,但是精锐的骑兵只有四五百,剩下的人马都是渡过黄河裹挟的流民。这些流民饥寒交迫,手中也没有兵器只有一些木棒之类的烧火棍。
赵胜心中也清楚,刘宣麾下并不需要这些饥民壮大声势,所以痛快的答应了赵鲁的要求。他骑着战马很快回营,将这股饥民遣散回家。
等点灯子离去,赵鲁紧紧握住张五斗双手有些感慨的说道:“兄弟今日就要拔营,自从兄弟当上哨长以来,一直与张大哥互相配合,没想到今日就此分别。”
张五斗此人不爱说话,除了杨四宝之外,更是很少与人开玩笑。他见赵鲁有些感慨,张了张嘴说道:“第七营虽然分家了,但是隰州守备营与第七营还是一家人。”
赵鲁收起了感慨,有些意气风发的笑道:“咱们跟着刘大哥打天下,等刘大哥坐上龙庭,咱们这些丘八也能混一个开国功臣。
“张大哥,隰州我可是完整的交给你了,第七营的铁甲也给你调拨了五十领,咱们第七营家底薄你也是知道的,铁甲分给你一半,希望大家万分珍重。”
赵鲁告别了张五斗,将一部分铁甲军资送到了张五斗营中,然后他留在军营中,监督大家拔营行军。
等到了卯时一刻,赵鲁与点灯子所部按时开拔,离开了隰州城,向着霍州而去。
第十一章扩军
等陈铁牛第七营与点灯子所部回到霍州城后,刘宣马上为第七营抽调骨干,编练了一个老兵占据多数的新编哨。这个哨的哨长也是刘宣军中新投的勇士杨亮。
杨亮此人三十余岁,还是北方很少见的浙江义乌人,此人早年间参加了戚金编练的戚家军,担任过戚家军的队长,还在浑河血战中与满洲八旗军几番血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浑河血战之后,白杆兵残部被秦良玉带回了四川,而戚家军主将戚金死于阵上,朝廷也没有从新编练一支戚家军。杨亮等戚家军残部最后被分散到辽东军镇当中,在萨尔浒之战后,杨亮跟随败兵逃亡回关内,被河南巡抚张我续追杀,不得已返回延绥边境讨生活。
在刘宣渡河前夕,杨亮带着十来个旧部前来投奔,在攻打霍州时杨亮奋勇争先,成为率先登城的勇士,这才在刘宣军中闯下了名头。
这次陈铁牛第七营失去了最精锐的张五斗哨,战斗力几乎折损一半,刘宣为了保持第七营的战斗力,从其他几个步兵营中抽调了七十个见过血的老兵,以风头正劲的杨亮为哨长编组了一个新的步兵哨调入陈铁牛营中。
除了补充第七营的人员外,刘宣打下霍州城后,利用城中的钱粮开始又一**规模扩军。
这一路上了,刘宣在永和县编练了廖狗儿一哨,在隰州编练了张五斗隰州守备营五百余人,在汾西县编练了一个守备哨,调任了第八营副哨长刘体纯担任哨长兼任汾西县县尉。在大本营霍州城,刘宣还编练了霍州守备营,这个守备营兵力庞大,下辖四个步兵哨,员额不下于主力步兵营,守备营的营长刘宣已经任命了赵弘。
赵弘此人虽然不是勇将,但是本人却极善于练兵,此人本来就是刘宣军中有数的老资格哨长。刘宣也是不放心第六营营官赵鲁,才将他调入第六营中担任副营官。但是现在刘宣手中极度缺乏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个守备营的营官才便宜了赵弘。
进入山西开始,刘宣尽管没有扩充野战主力,但是却一直不遗余力的扩军。加上各地扩编的守备部队,刘宣已经扩充了八个步兵哨,相当于两个野战营的兵力。
这八个守备哨除了两个哨老兵外,大部分都是新编部队,兵甲武备也没有齐备,大部分士卒的手中只有长矛刀剑。至于火铳弓箭等远程部队,因为合格的兵员兵器不充足,八个哨加起来也只有四百余人。
至于这个时代最重要铠甲,守备营中更是少之又少,总数不到两百领,大部分都装备了身材高大、骁勇善战的骨干老兵。
跟随陈铁牛来到霍州城的点灯子赵胜部,因为大部分都是骑马的马贼,被刘宣大手一挥编成了骑兵地三营。
赵胜所部骑兵只有四百三十余人,战马反倒有些富裕,为了充实编制,刘宣给第三营补充了二百名会骑马的新兵,从李旭升刘勇手中调来了不少基层骨干,就连担任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的也是骑兵营老人张效仁。
骑兵第三营因为大部分都是见过血的老贼,尽管因为连续遭遇败仗损失不小,渐渐的失去了锐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加上刘宣军中赏罚公平的刺激,反而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尽管还比不上李旭升刘勇麾下的精锐骑兵,但是战斗力已经颇为不俗。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的战斗经验中,各支野战营因为军种单一,独立战斗的能力非常虚弱,尤其是缺乏合格的炮兵。
所幸过去一年中刘宣没有分兵打仗,这一个缺陷也被掩盖起来。从渡河之战开始,刘宣不得不分兵作战,各营只能从总部抽调炮兵。
但是这样的办法并不能长久,总不能每次作战都要从总部抽调炮兵,所以刘宣开始为各支野战营或多或少的配备了炮兵部队。
现在八个野战步兵营,三个骑兵营,每一营或多或少有一个炮兵哨,按照刘宣制定的标准,应该每一营装备二十门虎蹲炮。
但是因为刘宣手中火炮较少,没有一个营能够满编。即便是战斗力最强的李旭升骑兵第一营,也只装备了十五门虎蹲炮,其下一等的骑兵第二营,步兵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五个营只装备了十门。至于剩下的最近编练的各支野战营,只有六到八门。
反倒是各支守备部队,因为每个城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城头上的火炮,并不缺乏炮火支援。但是这些城头火炮不是老旧就是太过沉重,也没有多少野战能力。
所幸从延长县开始,刘宣就非常重视手下的各种工匠,尽管那时他的麾下还没有合格的军工人员。但是在刘宣的大力支持下,延长县的铁匠还是制造出了简单的三眼铳。
工匠缺乏的问题在刘宣攻破延安后才有所好转,延安是陕北数一数二的大城,更是延绥镇的后勤基地。里面不仅堆放着大量的军资,就连打造军械的匠户也有许多。
有了这些匠户的加入,刘宣军中兵器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除了刀枪弓弩之外,就连各种各样常见的铠甲,现在也已经能够成批量打造。就连鸟铳、虎蹲炮等边军装备的火器,刘宣也打造出了不少。
这些打造军械的匠户,现在全部归武备司管辖,因为刘宣麾下缺乏骨干人才,这个武备司司长的职位现在也是刘宣兼任。武备司下面,有铠甲科,火铳科,火炮科,刀枪科,大型军械科五个科,这五个科的科长,全部由各科下面的匠户担任。
除了秦汉等古典军国主义国家,魏晋以来,匠户一直都是卑贱的贱业,很少有工匠能走上官场中。刘宣虽然是一个造反的流贼,但是却非常重视这些匠户,还让卑贱的匠户担任官吏,尽管刘宣任命的官吏都是伪官,但是还是让这些匠户感动不已。
正是因为刘宣对武备司的重视,武备司才能制造出大量合格的兵器,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武备司打造了二百余领铁甲(大部分是锁子甲),四百余支鸟铳,六十余门虎蹲炮,其余的刀枪剑棍,藤牌圆牌等军械更是不计取数。
正是因为武备司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各种兵器,刘宣才能又一次大规模扩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二章矿工
太阳慢慢西落,天色已经到了黄昏,知了也开始吱吱的嘶鸣。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今年北方雨水很少,霍州城附近的粮食也要减产五成。
七月的霍州城已经有几分秋高气爽的凉意,一年之中刘宣最喜欢的就是七八月的秋季,因为这个季节既不太热也不太冷。
刘宣吹着凉爽的秋风,将手中一叠文书处理干净,伸了伸懒腰走出了房门,刘宣贴身的文书叶谬之见刘宣走出门外,马上放下了手中的杂物,亦步亦趋的跟了上去。
自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后,刘宣先后攻破了四个城池。尽管这些城池都是平阳府北部山区的小城,人口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十万人。
但是管理十多万人的吃喝拉撒,还是让刘宣每天非常忙碌,一刻也闲不下来。尤其是现在刘宣手中缺乏合格的文官队伍,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