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四宝一把掀开身上的衣衫,露出了健壮的胸膛,他指了指胸前十几道伤疤说道:“我杨某人之所以能当上营官,除了刘大哥的简拔之恩外,全靠身上这些伤疤换来的。这些伤疤,就是我杨某人的说怪话的资本,这位李营官一来就与杨某并列,此等逢迎主公的幸进小臣,如何能与老杨并列。此人当上营官,我老杨也并不心服。”

    杨四宝说完这些话,心中也有些惶惶不安,但是看见四周将校敬佩的眼神,却顿时有些飘飘然。

    他正要坐下,却看见大哥张虎成恨铁不成钢的眼神,而身边的刘武用仅有的一只手臂,奋力拉着自己,想要让自己赶快闭口坐下。最让人无语的就是沉默寡言的张五斗,他的眼睛无神的看着杨四宝仿佛在说道:“蠢货,你难道不知道刘大哥正在找出头鸟吗,你现在急赶着当这个出头鸟,哪有什么好果子吃。”

    杨四宝正要落座,只听见高居帅椅之上的刘宣愤怒的站起来大声痛斥道:“杨四宝,你是不是想要造反?”

    “你杨某人自认为立下了功劳,耻于与众将为伍。你如此自视甚高,我倒要听一听,你立下过什么了不起的大功,居然会如此自傲。我刘某人麾下,骁勇善战的勇士不知凡几,今天在座的诸位,那一人没有杀敌立功?”

    刘宣不等脸色通红的杨四宝接话,双手一指杨四宝骂道:“你杨某人立下过战功,我老刘难道亏待过你吗?你们这些兄弟,在董家堡归附时是什么样,现在的地位是什么样?”

    “你每天骂骂咧咧,就差一点指着我老刘的鼻子骂我是昏主了。如今这延安地界,到底是谁做主?是你老杨还是我老刘?”

    “孔明来投,刘玄德马上提拔为军师将军,地位还在关张之上。我老刘身为一军之主,莫非就不能提拔一两个英才猛将?”

    明末之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哪怕在各种茶馆乡间,也有各种评话艺人以说三分为生,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背景,也已经被大部分百姓说熟知。

    台下的李自成听闻刘宣将他比作诸葛孔明,顿时有一种士为知己死的感觉,他上前几步,跪倒在帅案之前说道:“小人刚刚来投,寸功未立不足以担任营官重任。愿意放弃营官高位担任陷阵的死兵,将军赏罚公平,小人相信不过几月,定能从新担任营官,让众将心服口服。”

    刘宣轻轻抬手,对李自成说道:“李营官过谦了,况且一军之主,哪有说了不算出尔反尔的道理,我倒要看看,如今这大军之中,到底是谁家天下?”

    听了刘宣如此诛心之话,杨四宝知道刘宣真的发怒了,于是再也不敢顶嘴,他小心的坐在凳子上,嘴里嘀咕的说道:“老杨只是心中不平说些牢骚话,并不是要造将军的反。”

    刘宣耳朵很尖,马上听见了杨四宝小声的嘀咕,他狠狠的手中的茶碗摔在地上,大声训斥道:“还敢顶嘴,莫不是军中让你杨四宝做主,你才肯罢休。不如这样,你上来当这个家,我刘某人退位让贤,当第四营营官,你看如何?”

    刘宣话一说完,只见李旭升怒发冲冠,他愤怒的将手中的的马鞭砸在桌子上,大声叫道:“除了我姐夫,无论谁当家,我李旭升第一个不服,谁敢造次,老子也要让你们看一看老子手中的刀利不利。”

    见骑兵营一营营官李旭升发话,骑兵二营营官刘勇也跃跃欲试,刘勇因为前次夜战,唯一的儿子死在张虎成箭下,向来与张虎成杨四宝等人不合。他虽然投降,但是心中对于刘宣这支军队却没有多少认同,眼见刘宣与杨四宝起了矛盾,顿时唯恐天下不乱的闹起来,他手持刀剑指着杨四宝骂道:“此人脑后有反骨,定是那作乱反叛的魏延,请将军恩准,斩杀此等桀骜不驯之辈。”

    眼见刘宣发怒,下面的众将也不敢为杨四宝求情,反而有不少人还和他划清界限,哪怕是他麾下的哨长队官,除了极少数之人外,大部分军官都斥责杨四宝野心勃勃、想要造反。

    杨四宝怒气冲天,猛地站起身来,想要殴打这些落井下石之辈。却见李自成的助手刘宗敏忽然上前,死死地按住了杨四宝,解下手中的腰带,压住杨四宝的挣扎将他牢牢捆住。

    杨四宝勇冠三军,在刘宣这支大军也算数一数二的勇将。没想到毫无名气的刘宗敏,居然如此力大惊人,竟然能制服野蛮霸道的杨四宝,众人眼中惊疑不定,面对慧眼识英雄的刘宣也露出一丝崇拜之色。

    刘宗敏当了副营官,还没有嘚瑟几天,就被众人排斥讥讽,哪怕是他胸怀宽广,但是对粗豪无礼的杨四宝满脸意见,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假公济私的收拾了杨四宝一回,因为对杨四宝满脸意见,他下的手也很重,让勇冠三军的杨四宝很是吃了几分苦头。

    眼见下面混乱纷纷,众将纷纷声讨杨四宝。尤其是被杨四宝得罪的刘勇、赵鲁、陈铁牛、刘宗敏之辈,仿佛不砍他的脑袋就不足平息大家的愤怒。尽管还有不少人为杨四宝求情,但是声音远不如要求杀头的响亮。

    刘宣用力拍了拍惊堂木,大声叫道:“都肃静。老子刚才已经说过,不找后账,大家畅所欲言。刘宗敏,你也不要公报私仇,还不将杨兄弟解开。”

    “我刘某人虽然比不上唐太宗汉光武这样的英雄豪杰,但是也不是无故乱杀功臣之辈。杨四宝虽然牢骚满肚,但是心中也没有造反的意思,我刚才所说的都是气话,大家不要较真。”

    “现在继续开会,谁还对李营官等人有意见,可以现在提出来吗!莫非还要我一一点名不成。”

    众将见刘宣刚才发作了杨四宝一番,纷纷化作缩头乌龟,无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刘宣见众将不再开口,指了指李自成说道:“李营官,因为你的事情闹出了如此风波,你已经全部看见。如今我大军已经全部集结,等与王嘉胤通过信见过面,咱们就东渡黄河去山西发展。”

    “我知道你本事了得,这一次大军拔营就以第八营为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定要扫清延水关、清水关两处渡口附近的堡镇,收集足够大军渡河的船只。此战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你们五日后就出发,如果这一次寸功未立,我就如你所愿,贬你下去担任小兵。”

    李自成神情庄严肃穆,他脸上一脸坚定的说道:“请将军放心,此次作战,末将愿立军令状,此战如有散失,末将提头来见。”

    刘宣见李自成的回答如此提气,也被这个场景激的热血沸腾。他解下腰中的宝剑,亲手递给李自成,然后庄严的说道:“这次作战,第八营军中事物全部交给李自成做主,谁敢违抗军令,哨长以下请用此剑斩之。如果李营官此次旗开得胜,三军将士之前,刘宣愿为李营官牵马敬酒。”

    李自成立下军令状,很快带着刘宗敏等将佐回营整顿军务,刘宣也很快宣布散会。等众人都已经走远后,胡宽悄悄地跟在杨四宝后面,眼见附近无人才悄悄地说道:“将军刚才配合主公演这一出苦肉计,受了些委屈,主公心中过意不去,今天晚上决定请将军吃饭,还请将军不要误了时辰。”

    杨四宝摸了摸头皮,呵呵一笑道:“这不算什么,中山王徐达当年为了整肃军纪,配合太祖爷爷演了一出苦肉计,今日我杨四宝虽然比不上中山王,但是为了激励士气、稳定军心,受些苦楚也是心甘情愿。不过那刘宗敏公报私仇,下手也他妈太狠了,弄得我老杨现在还手足麻木酸软。”

    胡宽安慰了杨四宝几句,背后非议了一番刘宗敏等人,然后等天色将晚,跟着杨四宝前来赴宴。

    昨日欠下的一更,下个月补,这个月更新无力,恐怕不能补了。

第一百零四章双雄会一

    张献忠来到延安城已经十几天,除了刚来的那天见过刘宣一面后,就一直待在延安城。

    这一次张献忠再次充当信使,除了代替王嘉胤向刘宣表明结盟之意外,还有在家乡拉起队伍的打算。

    张献忠因为作战骁勇、每战为先,黄虎的称号在王嘉胤军中已经威名卓著,最近一段时间以被王嘉胤准许独立为营。在王嘉胤军中,各营的兵丁都是兵为将有,哪怕紫金梁高迎祥这种老人,也仅仅是一营统领。

    王嘉胤虽然准许张献忠独立为营,也愿意为他提供一些兵器粮草,但是最主要的兵员人口,还是需要他自己想办法。

    张献忠军户出身,家在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早年曾经在边地当兵,也算是边军中有名的勇士。后来还在延安府当过捕快,与延安附近的豪强盗匪颇为熟识。

    因为张献忠骁勇善战、义气为先,所以哪怕出身低微、家无余财,但是在家乡附近却威望极高,不少游侠勇士都愿意结交黄虎,为他卖命。

    张献忠本来打算在延安肤施县柳树涧、吴家寨,刘家窑等十八寨率领饥民起兵造反,但是现在延安府已经成为刘宣的地盘,张献忠担心刘宣心中不满,才决定留下来探一探刘宣的口风。

    以陕北绿林道的规矩,他这种行为已经算是踩过界了。如果没有刘宣的同意他就私自行动,在肤施县拉队伍起兵,那就算是大大的得罪了刘宣,毕竟刘宣攻破了延安后马上派兵占领了附近的各大县城,其中李旭中的第三营就驻扎在肤施县城。

    张献忠在延安等了十几天时间,这十几天他表现的非常有耐心,仅仅联络家乡的故旧,并没有在延安府地界惹出什么麻烦。

    张献忠空闲时每日在城中溜达,还非常喜欢与刘宣麾下的小兵交谈,从这些小兵的口中,他知道一个名叫李自成的幸运儿这一次一步登天,当上了刘宣麾下的第八营营官。

    张献忠上一次在延长县觐见刘宣时,刘宣麾下也仅有主力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如今快有半年没见,刘宣麾下的步兵营已经足有八个,骑兵马队的规模也翻了四番,达到了一千两百余人。

    刘宣的实力不仅表现在兵力增多,就连武备铠甲,也整齐精良了许多。他麾下身披铁甲的精兵,数量上已经快有两千,这种实力,已经不下于延绥镇总兵吴志勉了。

    李自成逆天的好运气,无疑让历史上的好基友张献忠羡慕嫉妒。他张献忠崇祯元年投奔了王嘉胤,每战奋勇效死,从不惜力,用身上无数的伤疤才换取了独领一军的资格。没想到这个运气逆天的李自成,只是刚刚投奔刘宣,就获得了刘宣的看中,压下军中的反对意见,让他担任了高高在上的营官。

    张献忠现在实力弱小,在陕北义军中也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的野心也没有多大,只是被生活所迫,起兵造反报复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士绅罢了。

    从他接触过的刘宣王嘉胤两股最大的义军,张献忠也更看好刘宣的发展,毕竟刘宣善于练兵,下面的规矩纪律很严,有些像成大事的英雄。而王嘉胤虽然用人五湖四海,善于接纳各支义军中的英雄豪杰,但是却疏于军纪,下面的各营也良莠不齐,远不如刘宣麾下规矩严整。

    张献忠等了十几天,听闻李自成带着刚刚成立没几天的第八营当了刘宣的前锋,去延水关清水关二处渡口收集船只,征集船工水手,准备率兵渡过黄河,去更加富庶的山西发展。

    他心中若有所思,知道刘宣现在自持兵强马壮,哪怕没有王嘉胤的配合,也决定单独过河,去外面闯荡一番,所以哪怕王嘉胤不来会盟,刘宣也会过一段时间全军拔营,离开陕北去山西发展。这个时间的长短,在张献忠看来,最多也就一个月时间。

    就在张献忠无所事事、在延安城四处乱逛时,却等来了刘宣的召见。张献忠在路上整理了一下衣服,用手中的小刀刮了刮脸上浓密的胡须,跟着刘宣亲兵的脚步,进入延安府衙面见刘宣。

    张献忠走进了刘宣的节堂,见里面的陈设非常简洁,没有任何金银器物,里面也没有伺候的美女丫鬟。张献忠心中若有所思:“早听闻刘秃子自苦过甚,不爱金银美女,只喜欢英雄豪杰。传闻刘秃子精兵上万,屡次击败朝廷官军,但是却只有一个大脚婆姨,看起来应该是传言属实。只此一点,就比王嘉胤强出许多。”

    “王嘉胤手中没有一县之地,就称王建制、大封百官,就连我老张也闹了个金吾将军的虚名,再加上王嘉胤实力不强,就大肆搜罗美女享用,麾下的众将也学模学样,闹得下面的污浊不堪,这样对比的看来,这个刘秃子还真是一方雄主。只是听闻刘秃子规矩森严,我老张也不知道能不能消受得起,不然拉杆子投靠刘秃子,也是一条好的出路。”

    “罢、罢、罢,我老张在王嘉胤那里已经有些根基,马上就能独领一军,成为天不管地不管的山大王,何苦在刘秃子这里受人管制,更何况王嘉胤对我不错,我也不能不讲江湖道义背叛他。”

    刘宣高坐在帅案后面,见张献忠已经进来,刘宣立刻让张献忠坐下,开口说道:“张贤弟前几日所说的意思,我已经仔细思考了几遍,既然张贤弟要在肤施县拉杆子,我刘某人也不好阻拦,免得陕北义军说我刘宣小气。但是张贤弟在起兵时,也要约束麾下,不要在延安府为我惹出麻烦。”

    刘宣先在麾下有八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万人,主力的规模已经扩充了四千。虽然兵力增加了不少,铠甲武器也精良了许多,但是因为扩充太快、磨合不够,已经有了一丝根基不稳的情况。再加上骨干的缺乏,刘宣也不想继续招兵,免得到时候骨干稀释过度,控制不住大军,闹出一些混乱。

    况且陕北之地人口稀少,愿意从贼的饥民大部分已经被刘宣招收,哪怕张献忠决心去柳树涧韩家寨拉杆子,也拉不起多少兵马,对刘宣也毫无威胁。

    刘宣派出自己的一什亲兵,带着十石粮食几十把刀剑,跟着张献忠去了一趟柳树涧。张献忠在柳树涧真的威望极高,居然收拢了不少溃逃官兵,加上柳树涧等十八寨的百姓,居然拉起了四百精壮。

    带着这四百精壮,张献忠拿着刘宣再次支援的三十石粮食,终于回到了黄龙山。张献忠回去,王嘉胤也说话算话,马上给他补充了不少粮食兵器,让他独领一营。张献忠从此发迹,自号八大王,成为王嘉胤军中一方重要的将领。

第一百零五章渡口一

    送走了张献忠,王嘉胤很快从黄龙山赶来,带着极大地诚意进入延安城。因为刘宣与王嘉胤互相忌讳,尤其是现在刘宣势大,王嘉胤也害怕刘宣存心吞并黄龙山基业之心。所以两方并没有达成什么亲密的盟约,只是碍于明军势大才决定互相配合作战。

    送走了王嘉胤等人,刘宣又休整了五天,中间还开了一个全军动员大会,打消了众将士的顾虑,然后大军拔营,朝着延长县方向进军。

    延长县只从被刘宣攻克后,今天春季被洪承畴收复,但是延长县因为被刘宣搜刮一空,城中人口稀少粮食缺乏,粮秣饷银全靠后方接济,本来就很难驻兵。加上刘宣势力越来越大,洪承畴所谋划的三路围剿战略失败,不得已之下,洪承畴只好退出延长县,避开了刘宣的锋芒。

    官军离开后,延长县的情况更加萧条。延长县百姓大部分加入刘宣麾下的义军,士绅更是被刘宣全部清除,只有部分良善士绅才得以幸免,但是官军一来,军纪远比刘宣恶劣。他们不仅杀良冒功,还肆意抢劫凌辱妇女,不少百姓为了躲避官军,不得不拖家带口逃出城外,成为艰难求生的流民盗匪。

    官军撤离后,延长境内更加混乱,更没有秩序。幸存的士绅不得不征集壮丁,组织了维持秩序的民团,用来抵抗城外五花八门的流民武装。

    李自成离开延安后,只带着半月军粮,轻装行军急速奔到延长县。这一路之上李自成每日的行军速度不下于六十里,仅仅三天就来到延长县城。

    延长本地的乡绅听闻刘宣大军奔来,众多乡绅仔细商议了半夜,最终决定开城投降,李自成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从新攻破了延长县城。

    延长县城经过几次兵灾,早已经贫瘠不堪,根本无力供养李自成这支军队。李自成听闻了这个情况,也没有过多逼迫城中的乡绅,第二日一大早,他就带领主力离开延长县城,向延水关清水关两处渡口杀去。

    陕西与山西以晋陕大峡谷为界,沿岸的渡口总计才十几处,这十几处渡口,都被山西总兵张鸿功用重兵把守,山西所有的机动兵力,也全部用在黄河沿岸。

    黄河东岸的渡口虽然戒备森严,但是陕北一边的渡口却几乎无人把守。

    陕北现在兵荒马乱,整个榆林镇的官军全部疲于奔命,加上上一任延绥巡抚岳和声与陕西巡抚胡廷宴互相推诿责任,拼命压住陕北民变的消息。导致陕北的义军规模越来越大,到了崇祯二年,仅仅依靠延绥,陕西之力,已经不能剿灭越来越强盛的陕北民军。

    延水关清水关两处渡口,延水关现在又名永宁关,是晋陕二省来往最频繁的渡口之一,也是朝廷最重要的官渡、军渡。因为延水关本是战略要地,两岸各有一个官军守备把手。

    陕西这边,因为连续两年征战,把手渡口的守军被抽调不少,现在只有一个千总五百余人。但是实际上明军各处吃空饷严重,真实的兵力只有三百余人。

    而清水关繁华还不如延水关,只是两省商旅往来的渡口,守军更是不足百人。

    李自成非常重视战场侦查,他这一次派出的探哨很多,许多还有延长县本地人。这些延长县人,在刘宣攻破延长后大规模从军,李自成第八营算是从新编练,也有不少出身于延长县的士兵。

    李自成将这些本地的士兵打发出去探察敌情,自己却悄悄隐蔽在密林中,避免守军发现敌情,烧毁附近的渡船。

    从崇祯元年开始,晋陕二省的商旅就几乎绝迹,两岸的渡船也不见往日的繁华,几乎全部歇业。这些渡船,除了一部分在渡口内,剩下的绝大部分都在黄河岸边的百姓家中。

    李自成这一次的任务,最重要的并不是攻克渡口,全歼守军,而是收集到足够的船只,为大军渡河节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