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山河。

    刘宣攻破延安后,马上清点了府库,府库中的财物不算很多,银子只有两千两,大部分还是延绥巡抚岳和声带来犒赏三军的饷银,粮食也只有千余石。但是刘宣本人却一点儿也不扫兴,明朝之时,民间的财富远胜于朝廷,这些寄生在明朝下面的官绅,各个富得流油,如果将所有的银子钱粮都搜刮出来,一个延安城,只怕能得到不下于五万两白银,十万石军粮。

    当年刘宣仅仅攻破一个董家堡,就缴获了差不多上万两白银。虽然董家堡情况比较特殊,董文生已经是四品京官,远不是寻常乡绅可以比拟,但是延安府所有的官绅加起来,所得物资肯定十倍于董家堡。

    等刘宣处理了这些杂事,只见孙登急匆匆的赶来,悄悄地在刘宣耳边说道:“刚刚城内有人想要收殓延绥巡抚岳和声的尸身。”

    刘宣条件反射的说道:“不准,岳和声抗拒义军,是冥顽不灵之辈,尸体挂上城头暴晒三日,然后丢出城去寻地淹埋,用来警告那些抗拒我们的士绅。”

    孙登尽管没有考中秀才,但是多少也算是当时的读书人,对于岳和声宁死不降、不惧刀兵,以年老文弱之躯亲自督军、死于军阵的气节也非常佩服,他也不想岳和声死后尸身遭到践踏,更不想刘宣从此失去士人之心。

    孙登因为怕死,已经写过咒骂崇祯皇帝的话,可以说彻底失去了退路,成为刘宣这支军队的死忠。他本来科场失意,怎么也考不中秀才功名,对朝廷自然没有多少忠诚。

    在孙登看来,想要成就大业,必须善待士绅,只要士绅归心,定鼎天下就容易许多。

    孙登的想法本来没错,但是明朝的士绅已经烂到骨子里,靠着这种人夺天下,将来也是一个大号的满清。况且官僚士绅都是极为短视的现实主义者,如果没有极端强大的力量,他们也不会舍弃朝廷,投靠刘宣这个流贼草寇。

    如果刘宣以后有了王霸之基,也许还会与士绅阶级有所妥协,也许还会拉拢一下读书人。但是刘宣现在只是一个流贼头领,哪怕花上十二分功夫,也丝毫不起作用。

    所以,刘宣从来不做这种无用功。而将岳和声的脑袋挂在延安城,反而能威慑对自己图谋不轨之人。

第九十二章撤职

    时间过得很开,刘宣攻入延安府已经三日,这三日来,刘宣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他不许大部分士卒驻扎在繁华的延安城内,自己就必须要亲自进入军营,每日安抚军心。

    打完这一仗,军中也有许多杂事,不少作战勇敢的士卒需要提拔,还有一些不合格的军官却需要撤职。比如已经成为哨长的白富贵,白富贵算是最早投靠刘宣的老人,也是刘宣的亲信之人,但是他的能力很快就跟不上刘宣大军的发展速度,这一次与刘勇夜间作战,白富贵就表现的非常差劲。

    白富贵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边军,一直没有表现出任何带兵打仗的才能。他只是靠着资历老、投降早,才能为一哨之长,在刘宣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次作战,白富贵虽然没有落荒而逃,但是却惊慌失措、连续丧失了几次宝贵的战机,以他本人的能力,根本不适合成为领兵打仗之人。

    刘宣的军中,像白富贵这种靠着资历吃饭的人还有一些。其中陈铁牛在投降刘宣以前是边军夜不收,也算有些能力,担任哨长还算合格,杨守义此人就差一些,他就算比白富贵强一些,也强不到那里去,担任一哨之长已经勉为其难了,这样的例子,还有最早投靠刘宣的流民头领赵鲁,但是赵鲁颇有勇力,表现应该也强过了杨守义。

    尽管这些人能力不够,唯一的优点就是对刘宣的忠诚,但是这样的人,刘宣也必定会重用,因为他身边几乎没有多少得力之人,只能提拔任用这些平庸而忠心的属下。

    毕竟对于刘宣来说,能力不够,可以在战争中慢慢培养,只要经过多年征战,这些人还是能成长为合格的军官。但是一个心怀怨望,对刘宣这个集体三心二意之人,却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能败坏大好的局面。

    这一次攻克延安城,刘宣军中没有损失一个哨长以上的军官,也算是比较顺利。自从离开延长县之后,刘宣处斩了王登高,阵亡了史太岁,在前不久,更是阵亡了骁勇善战的骑兵营营官石勇。从延长县起兵跟随刘宣的将佐,一时间多有凋零。

    所幸刘宣发展的很快,无论文武,还是发现了不少人才,仅仅军中哨长以上的军官,就新提拔了赵弘、路恭、梁绍、石龙等人。就连在延川县大名鼎鼎混天王张应金部,更是前来投靠,为刘宣带来了不少新的人才。

    哪怕是队官一级,也已经出了不少优秀人物,比如王双喜、张效仁、廖狗儿等人。

    眼见自己麾下人才不断地涌现,实力也逐渐的壮大,刘宣心中也有了几分笑意,对于白富贵的渎职带来的阴郁也轻松了一些。

    这几天,刘宣将白富贵免职,但是却留了他一条小命,毕竟白富贵只是不称职,而不是胆小怕死临阵脱逃。

    刘宣处置了白富贵,马上提拔了表现出色的路恭,至于白富贵,被刘宣打发去了后备营充任队官。毕竟白富贵已经经过了一年多历练,怎么也算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担任后备营队官虽然地位大大的降低,远远比不上从前,却能物尽其用,为刘宣训练一些新兵。

    刘宣还清点了官军所有的府库,处斩了三家最恶劣的官绅,收缴了八千两白银。有了这批银子,刘宣从以前的库存中支取了四千两,凑足了一万多两银子犒赏三军。

    其中骑兵营夺得首功,每人赏银五两,什长队官翻倍,哨官再翻倍,到了营官李旭升,更是一次性赏银上百两,阵亡的士卒,也有十两的烧埋银,仅仅一个骑兵营的犒赏,就超过了三千五百两白银。

    其他步兵,因为战况不算激烈,功劳不够卓著,只赏赐了每人一两白银,什长、队官、哨长、营官等军校,更是没有任何赏银。

    只有张虎成第二营例外,张虎成第二营被刘勇夜袭,虽然在援兵的支援下,打退了刘勇的家丁,但是却死伤惨重。为了给第二营打打气,刘宣赏赐了第二营每人三两白银,战死的士卒,也依照惯例,赏赐了十两银子的烧埋银。

    张虎成麾下的士兵虽然得到了赏银,士气也有所恢复,但是张虎成本人却非常气闷。这一次作战,第二营自诩为三军主力,一向是眼高于顶,在扎营是有些轻敌大意,被延安守将刘勇所趁,如果不是李旭升、刘宣等援兵来得及时,第二营当时已经很难支撑,半夜溃散。

    这一场夜战,张虎成的第二营无疑吃了一个败仗,打了败仗还领了赏银,让一向好强的张虎成视为奇耻大辱。他发誓一定要练好精兵,打一个辉煌的大胜仗,好好洗刷一下这一仗的耻辱。

    这几天来,张虎成每天阴沉着脸,仿佛谁都欠下了他的银钱,打杀了他的亲人一般,让麾下的哨长梁绍、路恭等暗暗心惊。

    就在张虎成阴沉着脸皮,亲自带队操练之时,只见张虎成的亲兵急匆匆跑来,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张虎成听了这几句话,仿佛听到了天大的好消息,他急忙将训练任务交代给了梁绍、路恭等麾下的哨长,然后眉飞色舞,面带笑意的朝着城中府衙跑去。

    张虎成之所以如此激动,的确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好兄弟刘武,刚刚已经清醒,按照神医冯吉仁的诊断,刘武已经算是度过了最大的难关,只要伤口不要大面积化脓,应该就没有大碍,可以说在阎王殿前捡了一条小命。

    刘武的求生本能的确强大,冯吉仁本来以为三日内刘武不能转醒就应该准备后事。本来刘宣等人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寿衣等物,但是过了两天后,刘武终于战胜了死亡的阴影,成功的醒了过来。尽管他现在非常虚弱,但是意识却相当清醒。

    等张虎成进入府衙之后,只见刘武的房间已经占满了人,不仅仅刘武的好兄弟杨四宝,张五斗等,就连受过刘武指点的炮兵营李进忠,与刘武关系很好的赵鲁、李旭通等人也全部赶来,就连非常繁忙的刘宣本人,也亲自赶来看望刘武。

    刘宣见众人全部挤在刘武房中,吵吵嚷嚷个不停,他眼中闪过一丝厌烦说道:“刘兄弟刚刚醒来,现在非常虚弱,大家不要过多打扰他,还是出了房间,过几天再来看看刘兄弟。大家一起挤在刘兄弟房里,只怕将晦气带给刘兄弟,等过几天刘兄弟身体好转,我在邀请大家与刘兄弟一同吃酒。”

第九十三章刘武

    刘武醒来之后,面对自己身体残疾的情况,一度非常消沉,无论张虎成杨四宝等兄弟怎样劝告,也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因为情绪的不佳,他身上的伤病好的极慢,让一直关心他的老兄弟非常担心。

    刘宣听说了这个情况,马上在百忙之中抽出许多时间亲自来看望刘武。刘宣站在窗外,看着刘武铁打般的汉子现在瘦骨嶙峋,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一时间心头闪过几分酸楚。

    刘宣轻轻的推开了房门,神情愉悦的说道:“刘兄弟,今日可是感觉好一些?”

    刘武落寞的摇了摇头说道:“感谢刘大哥关心,只是苟延残喘,浪费些粮食罢了。”

    古代的军队中,一般来说残疾的士兵都会被赶出军队,军纪好的军队,可能会给这些伤残的士兵一些烧埋银子,军纪差劲的军队,连这一点儿优待也没有。

    刘宣这支军队,却一反常态,非常厚待士卒,哪怕是伤残的士卒,也全部养在大营中。经过几次大战,刘宣麾下手脚残缺的士卒已经有一百多人。残疾的士兵相对于伤亡人数相比之所以较少,也是因为当时缺医少药,伤口感染严重,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稍微有一点感染,有时候也能要人小命。

    这一百多名伤残的士卒,刘宣没有抛弃一人,他们还有一个步兵哨的编制,以断臂的队官郎雄为哨官。这个步兵哨,名字也非常威风,叫做虎士哨。尽管名字威风,但是这个哨的士兵不是断臂就是瘸腿,军中也戏称这个哨为瘸子兵。

    这个独特的步兵哨,现在归后备营管辖,全部都是没有战斗力的伤残兵。这些伤残兵,有感于刘宣的仁义,反而对他非常忠诚。

    对于这些伤残的士兵,他人视为累赘,而刘宣却视为宝贝。这些残疾的士兵,都是有战斗经验的勇士,现在可能还看不出用处,但是等刘宣打下一片根基之地,无论是充当保甲长,还是训练新兵,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虽然刘宣比较重视这个伤残兵,但是其他人只觉得刘宣宅心仁厚,谁也不会认为这些伤残兵能起大用。

    刘武尽管表现的比较随和,却是一个内心骄傲之人。如今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却成为不能持刀拿剑的废人,对于刘武来说,这个打击相当巨大。

    听了刘武颓废的答话,刘宣很快就探明白刘武的内心,他显然还是不想离开主力部队,进入每天无所事事混日子的虎士哨。

    刘武本人能力较强,算是一个万金油多面手。他既能干步兵,也能干炮兵,就连骑马射箭当骑兵,他也能够胜任。对于刘武,刘宣也没有打算让他离开主力,所以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既能告诉他这个消息,也能安定其心。

    尽管刘武可能干步兵比不过张虎成杨四宝,干骑兵比不上石勇李旭升,但是论起炮兵,刘武却超过了李进忠。毕竟刘武在边军中当过多年的炮手,以一手炮术闻名三军。

    刘宣拍了拍刘武的肩膀说道:“刘兄弟不要如此颓废,现在我们局面大好,很快就能扩充兵力,刘兄弟大好男儿,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多年以后,我刘某人未必不能坐上龙庭,刘兄弟也能干一干开国功臣。”

    刘武听了刘宣的豪言壮语,也有些兴奋,但是看了看左边空荡荡的衣袖,他只能低声说道:“可惜小弟身子残疾,以后再也不能为大哥杀敌立功。”

    刘宣自信的笑了笑道:“兄弟也不要灰心,虽然兄弟左臂残缺,再也不能手持利刃杀敌,但是大军统帅,也并不需要勇武善战,只要能学好兵法,一样能成为天下名将。”

    “南朝名将韦睿身体瘦弱,常常临阵之际,还要乘坐轿子指挥作战,也能辅佐梁帝成就霸业。就连那不世名将陈庆之,也是文弱的白袍书生,从来不以勇武出名。刘兄弟虽然以后不能肉搏,但是临阵指挥却是可以的。”

    刘武并不算一个毫无学问的大老粗,他虽然不可能考中秀才,但是年幼时却上过几年私塾。后来落草为盗后,更是读了不少史书,韦睿,陈庆之是谁他当然清楚。

    刘宣非常了解刘武,知道他有些学问,论起做文章来,可能还超过刘宣不少。如果刘宣这番话是对杨四宝说,那几乎就是对牛弹琴,杨四宝大老粗一个,也不可能听懂。

    “韦睿、陈庆之都是大军统帅,自然不需要亲自披甲上阵,况且韦睿、陈庆之天纵奇才,远不是凡人可比。我刘武一个小小的哨长,天分也就是一个俗人,怎么能比得上天下名将韦陈二人?如果不能披甲杀敌,我刘武还有何用处?”

    刘武心中想了想,虽然知道刘宣是宽慰自己,但是心中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刘宣看了看窗外,只见阳光已经照满了堂屋,他打开了窗子,站在温暖的阳光下面说道:“刘兄弟病弱,晒晒太阳也有些好处。”

    “我仔细想来,刘兄弟如果以后还干步兵,只怕少不了上阵杀敌。不如这一次伤好之后,就去炮兵营充任副营官,炮兵营营官一直由我亲自兼任。但兄弟我事务繁忙,也没有多少时间管理炮兵营。将炮兵营交给刘贤弟,我也比较放心,况且炮兵营打仗,不需要披甲肉搏,刘兄弟的身体应该也能够胜任。”

    见刘宣如此厚待自己,刘武挣扎着爬下床榻,跪倒在地说道:“哥哥仁厚,不以小弟残废,反而给予重用,这天高地厚的大恩大德,小弟定会以死相报。”

    听到刘宣的话音,自己不会离开主力部队,反而还能官升一级,担任炮兵营副营官。在整个炮兵营中,刘宣这个营官基本上不管事,营中的事物也是自己这个副营官做主。这个职务,相比于以前,地位无疑大大的提升了。

    听了这个好消息,刘武的心情马上好转了不少,因为情绪的好转,连带着身体也恢复了许多。不到三四天时间,刘武已经能下床行走了,十日之后,刘武还没等身体恢复,就住进炮兵营营地之中。

第九十四章招降

    刘宣攻破延安后,俘虏了官军两千余人。这两千余人,除了刘勇麾下的家丁外,剩下的都是张应昌选拔的精锐边军。

    这些精锐边军,因为连续两次战败于刘宣,士气已经非常低落,延安城破之后被刘宣俘虏,也比较乖巧安稳。

    而刘勇麾下的家丁,经过两次苦战,现在已经只有五百余人,这五百人虽然也是连吃败仗,但是因为他们都是由亲族组成,士气还算可以,尽管伤亡惨重,但是还是超过其他官军。

    对于这两千多官军,刘宣一直存了招降的打算,毕竟这些人从军多年,远远比训练新兵合算。

    这些俘虏,最近这十来天刘宣也不会白养,他们不仅需要修筑营寨,维修被火炮打坏的城墙,搬运没收缴获的粮草等等。哪怕是延安参将刘勇,也没有任何优待,还需要参加这种劳动。

    这十多天,这些俘虏就这样安稳下来,连续当了十几天民夫,这些官兵几乎没有任何傲气。毕竟他们的武器已经被收缴,在陕北这种混乱的年月,单独的离开城池进入乡间,也只能成为大大小小流民团伙儿的猎物,成为可悲的两脚羊。

    而招降这股官军,最关键的就是招降延安参将刘勇。刘勇当时昏迷过去,醒来时已经成为俘虏,对于这一点,刘勇也算心里有所准备。

    刘勇不是文官,兵败被俘之后自然不会寻死觅活。他为明朝也算是奋战到底,也算为朝廷奉献了忠诚尽到了责任。如今整个刘家几乎所有的壮丁都在俘虏营中,外面的家人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没有丁壮依靠,这些老弱也很难在混乱的陕北生存。

    按照官军的惯例,凡是抵抗激烈的对手,在兵败被俘之后一般都要斩尽杀绝。这样的事情,刘勇也不是没有干过,如今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希望流贼信守承诺,放过我刘姓族人。

    刘勇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脑中不停地想着各种事情。就在这时,只听见一个声音问道:“谁是刘勇,我家将军有请。”

    刘勇愣了愣神,只见这个声音不耐烦的催促道:“谁是刘勇,不要磨蹭,赶紧收拾收拾,我家将军有请。”

    刘勇收拾了一下身上的衣服,跟在此人的后面,走进了刘宣的帅帐。

    只见帅帐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没有任何金银器具,只是比寻常的帐篷更大一些。帅帐内放着十多把椅子,正是刘宣开会时所用。

    帅帐外面,站着十多个亲兵,为首之人,腰挎宝刀手持铁枪,身材魁梧健壮,正是刘宣的亲兵队官廖狗儿。此人武艺过人,善使大枪,因为屡立战功,短短两三个月,就从一个小兵提升为刘宣的亲兵队官,也算是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了。

    见刘勇进来,刘宣抬了抬眼皮并没有让座。他睁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刘勇问道:“我欲招降降军,你是降还是不降?”

    刘勇脸色一变,他身为朝廷从二品武官,并不想投降刘宣落下一个从贼的骂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看不见刘宣这些流贼有任何成就大事的希望,毕竟朝廷有官军百万,只要一心剿贼,很快就能荡平流贼。

    “降又如何?不降又如何?”刘勇脸上铁青,生硬的答道。

    见刘勇给出了一个反问的答案,刘宣内心欢喜,脸上却没有任何表露。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刘勇心硬如铁,毫不犹豫的拒绝投降,那么官军降军中最精锐的刘家军就不能使用。为了避免这些降军以后从新成为官军的猛犬,刘宣也只能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哪怕背上一个残暴杀降的恶名,刘宣也不会在乎。

    “降者活,不降则死,这一点毫不容情,哪怕将所有降军杀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